1、什么是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总的来说,早期行为主义者,多半从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使人们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等最根本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特别是在方法论方面,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但他们把行为说成是完全被动的,这与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适应性等特别不符。从而迫使一些行为主义者开始寻找一条出路,以便既能维护行为的严格决定论,又能解释行为的不确定性。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它产生时间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等提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是实证主义形成的标志。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2、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的异同是什么?
1、相同点: 研究对象都是行为 ;研究任务都是预测、控制、应用 ;研究方法都是自然观察、实验观察、条件反射等。
3、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区别
1、方向不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学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
2、认知不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以及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3、特点不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强调外部刺激剂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就是通过反复的行为训练,让人掌握某项技能。认知主义的特点是学习者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认知主义理论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
4、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的异同
一、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的异同:
1、相同点: 研究对象都是行为 ;研究任务都是预测、控制、应用 ;研究方法都是自然观察、实验观察、条件反射等。
2、不同点:哲学基础不同:行为主义是实在论,新行为主义是操作主义; 研究内容不同:行为主义是S—R,新行为主义是S-O-R ;研究方法上:新行为主义更重视操作过程。
二、行为主义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J.B.)反对构造学派的观点,创立了行为主义。这一学派认为,构造主义研究人的意识,而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研究意识很难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因而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例如,思维不过是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情绪不过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这一学派的观点也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三、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一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入中介变量而诞生的一系列学术流派的总称。这个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本身,主张以实验科学的方法分析行为原理,找出心理学相关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该学派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把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对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
5、”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关于学习理论,我认为是心理学的一门最发达的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由于心理学们各自的观点、视野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学习理论是完全与事实相吻合而能排除所有与之竞争的学习理论。但是,这些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探讨学习基本问题的不同视角,使我们有可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学习的性质、学习的条件和学习的规律。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学习和研究学习理论,不仅使教育、教学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可以据此改进自身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要做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的区别,我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通常这也是基本格式吧!呵呵!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你们会写这个东西,不过我认为,这已经有点过时了!因为现在已经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阶段。真不知道你们XX怎么想,太应试了!
以下简单说明一下:
一、定义分析及概况介绍
1、行为主义定义及概况介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由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就创立,随后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理论不断完善及发扬,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其中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
2、认知主义定义及概况介绍。
认知主义又名认知学派,是一种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研究。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该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是:关于学习的心理现象,否定刺激(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
二、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主要内容
1、行为主义
关于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的一些局限性:
第一,它否定了人的复杂性、丰富性,认为通过环境的刺激就能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认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连接的过程。
第二,它强调了知识的本质性,认为学习者就是掌握知识的,只能对刺激做被动的反应。知识就是理性的存在。
第三,强调强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变化。比如有名的戴尔的经验之塔所强调的正是媒体技术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它并没有认识到学生自身的复杂性。它一味地强调了二元性,认为环境与学习者都是确定的,忽视了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关联性,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后现代主义所不能接受的。
2、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诞生于行为主义高峰——斯金纳理论时期,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有格式塔、托尔曼、 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等。
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统治地位被认知心理学所代替,认知学习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等都有很大影响。在环境与个体的关系上,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加工,取决于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人根据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做出的选择。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赋予经验以意义,并对经验进行组织和再组织,从而修正或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认知学习理论要研究的是个体处理环境刺激时的内部心理过程。例如,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都不是环境直接内化的结果,而是环境与个体图式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内部的协调、创造而得到建构的,这是一个个体利用自己已有图式(即认知结构)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而达到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在对知觉和思维、认知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当通过指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智慧或认知生长;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种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而进行的,其结果是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
认知主义在强调外界环境的刺激的同时,也强调了学习者对知识的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说它开始重视了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性及丰富性,认知主义显然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没能摆脱客观主义的束缚,它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仍然存在着某种权威,知识是理性的反应,我们是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的。
三、 两者的区别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念有显著区别。
6、行为主义与后行为主义有什么区别?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的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只研究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使心理学走上客观观察的道路,可是这个主张过于极端,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
而后行为主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学派已经没有了,可是作为研究取向存在,后行为主义强调人是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主张不这么极端,而且在应用领域取得较大影响。有程序学习,行为治疗,生物反馈等。
总得来说我认为其实就是主张变得没有那么极端了,因为刚开始华生只研究行为,不管那个黑箱子(意识)是什么,可后来的融合了其他心理学流派的观点(二战后的各种流派互相融合)变成一种研究取向,主要面对的是应用方面。
好吧,参考资料是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我手打的。
7、早期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的内在逻辑关系
华生所创立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的行为主义取向,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到批评,终而接受意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七十年代以后现代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又把失去了多年的“心”找回来。显然就是行为主义偏激取向的匡正。行为主义的严格科学取向内在逻辑,使心理学在研究上提高了方法与工具的品质是早期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的内在逻辑关系
8、行为主义和认知的区别
一、定义分析及概况介绍
1、行为主义定义及概况介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由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就创立,随后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理论不断完善及发扬,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其中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
2、认知主义定义及概况介绍。
认知主义又名认知学派,是一种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研究。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该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是:关于学习的心理现象,否定刺激(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
二、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主要内容
1、行为主义
关于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的一些局限性:
第一,它否定了人的复杂性、丰富性,认为通过环境的刺激就能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认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连接的过程。
第二,它强调了知识的本质性,认为学习者就是掌握知识的,只能对刺激做被动的反应。知识就是理性的存在。
第三,强调强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变化。比如有名的戴尔的经验之塔所强调的正是媒体技术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它并没有认识到学生自身的复杂性。它一味地强调了二元性,认为环境与学习者都是确定的,忽视了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关联性,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后现代主义所不能接受的。
2、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诞生于行为主义高峰——斯金纳理论时期,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有格式塔、托尔曼、 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等。
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统治地位被认知心理学所代替,认知学习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等都有很大影响。在环境与个体的关系上,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加工,取决于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人根据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做出的选择。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赋予经验以意义,并对经验进行组织和再组织,从而修正或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认知学习理论要研究的是个体处理环境刺激时的内部心理过程。例如,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都不是环境直接内化的结果,而是环境与个体图式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内部的协调、创造而得到建构的,这是一个个体利用自己已有图式(即认知结构)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而达到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在对知觉和思维、认知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当通过指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智慧或认知生长;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种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而进行的,其结果是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
认知主义在强调外界环境的刺激的同时,也强调了学习者对知识的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说它开始重视了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性及丰富性,认知主义显然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没能摆脱客观主义的束缚,它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仍然存在着某种权威,知识是理性的反应,我们是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的。
三、 两者的区别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念有显著区别。
9、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答: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有:
(1)华生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2)华生认为,强化很重要,只要找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强化,使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牢固的联系,就可以预测、控制改变人的行为。(3)斯金纳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
10、什么是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四大学派之一,基础是条件反射和可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就是所谓的心理学研究不应该从看不到的内心活动开始,而是应该从可见的外在行为开始研究。这是心理学四大学派中,可说是对现代心理学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因为它的所有理论都是可以得到科学验证的。
实证主义,这是一个哲学上的派别。强调的是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一个学派。在哲学上解释会有点复杂。但是从在法学上的应用就可以大致明白这个学派的特点了。我们现在的法律举证就渗透着实证主义的观点。也就是所谓的强调证据,证据要比动机更重要,判定人是否有罪看的不是动机而是实质的证据。实质上看得到摸得到的才是重要的,而非那些观念上的看不到,感知不到的东西。
在哲学历史上,有过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也就是说,眼前的所有一切都是无法证实其真伪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大脑是如何运作的,由此唯一可以证明的只有我在思考所以我存在着,这一点。而实证主义并不像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这样从远点开始思考问题。实证主义主张,我感受到什么,经历了什么,那么这些事物就是存在的,就可以从这些事物开始研究。可以说实证主义是经验主义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