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南水北调短视频

南水北调短视频

发布时间:2020-09-18 22:58:50

1、南水北调的利弊

积极意义:

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负面影响

一、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目前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

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三、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刘说。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河南省、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而安置地工作机会馈乏,有些人不得不计划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

五、南水北调成本已经高于现有的海水淡化成本,目前最低的海水淡化成本约为3元,南水北调目前成本约为10元,另有报道称已经达到18元。

六、环境破坏。

1、“三线”同时引水,将导致整个长江流域的沿江生态发生难南水北调以估计的变化,不利于保护沿江现有生态。并有可能导致长江枯水期时航道的承载能力更低。其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已超乎中国“专家”们的理解范围。

2、中线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共同作用,引起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环境的变化,将对武汉、湖北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3、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2、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分别的起止点在哪里?又分别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1、东线

起止点: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

途经省:途经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国家级跨省界区域工程。

2、中线

起止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在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终点在北京颐和园团城湖。

途经省: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3、西线(项目处于前期论证阶段,为未建项目)

起止点:起点在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终点在山西。

途经省: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6省。

(2)南水北调短视频扩展资料

南水北调工程平稳运行五年

2019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5周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介绍:“5年来,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和断水事件,供水量持续增长,水质稳定达标,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十分显著。接下来,全面加快推进后续工程建设,为确保国家水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水北调工程优化了水资源配置。工程累计调水量近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成为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南水北调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3、谁知道关于南水北调的纪录片啊!推荐几个,能下载的!谢谢

优酷里面有几个,如《<南水北调>亚视联合传媒》,有几集,可以下载。还有其他的一些相关视频呢。

4、南水北调的原因

南水北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1.华北和西北普遍缺水,限制了该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南方水资源丰富,大量水资源没有被利用就流入大海
3.南北方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南方水多(80%)耕地少(40%),北方水少(20%)耕地多(60%)
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实行了南水北调工程.
这个工程分三条线路
东线:从长江下游利用京杭大运河向华北京津唐调水
中线:从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向华北调水
西线:从长江上游一些支流向黄河调水

5、抖音上这种视频用的是什么软件?

应该是抖音短视频,自己设置的应用软件

6、南水北调经过那些省份

南水北调经过的省份(市)有: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天津市和北京市。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立方米。

(6)南水北调短视频扩展资料:

南水北调各线工程涉及省份: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工程区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青、甘、宁、蒙、陕、晋等中国西部与北部地区,坝址处海拔高程2900-4000米。

7、南水北调 是怎么成功的 中国地势不是南低北高吗?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但是这项伟大的工程不仅仅是依靠地势,还经过精密的科学计算和各项重要技术才得以成功。

以中线工程为例,其中几个重要工程为:

1、穿黄工程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工期中的控制性项目。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西约30km处,荥阳市境内,总长19.30km。

穿黄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穿黄隧洞长4.25km,双洞平行布置,隧洞内径7.0m,采用盾构法施工。 

为适应黄河游荡性河流与淤土地基条件的特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开创性地设计了具有内、外两层衬砌的两条长4250米隧洞。

隧洞内径7米,外层为厚0.4米拼装式管片结构衬砌,内层为厚0.45米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衬砌,两层衬砌之间采用透水垫层隔开,内、外衬砌分别承受内、外水的压力。这种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均属先例,也是国内首例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的工程。 

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工程中规模最大、单项工期最长、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复杂的交叉建筑物。穿黄工程于2005年9月27日开工建设,历时9年。设计流量每秒265立方米,加大流量每秒320立方米。 

2、调水竖井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调水竖井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西约30公里的王村,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来的长江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同时在水量丰沛时可向黄河相机补水。

工程于2005年9月27日开工。工程北岸竖井为大型圆筒结构,建于黄河河滩地中细砂强透水地层中,内径16.4米,井深50.5米。

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井壁为双层结构,外层为地下连续墙形式,厚1.5米,深76.6米;内层为0.8米厚钢筋混凝土现浇衬砌,采用逆作法施工。基坑工程规模之大、开挖之深、地质条件之复杂、工作难度之高,均居国内之最。

3、输水隧洞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具有两条内径4米的有压输水隧洞,穿越北京市五棵松地铁站,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管径浅埋暗挖有压输水隧洞从正在运营的地下车站下部穿越,创下暗涵结构顶部与地铁结构距离仅3.67米、地铁结构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纪录。 

4、U型渡槽

南水北调中线湍河渡槽和沙河渡槽均为三向预应力u型渡槽,渡槽内径9米,单跨跨度40米,最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采用造槽机现场浇注施工,其渡槽内径、单跨跨度、最大流量属世界首例。 

5、移民搬迁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因加高需搬迁移民34.5万人,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主要集中于2010年、

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19万人的搬迁安置,年度搬迁安置强度即搬迁安置人口在国内和世界上均创历史纪录,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

移民搬迁涉及的 湖北、河南两省成立移民搬迁安置指挥部,省直有关单位成立包县工作组,市包县、县包乡、县乡干部包村包户,形成了上下联动、责任明确、指挥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已搬迁群众的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6、大坝加高

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控制性工程。

大坝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坝,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汉江干流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口下游约800米处,控制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丹江口坝址以上年均径流量388亿立方米,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功能。初期工程于1958年9月开工,1973年建成。

丹江口水利枢纽由拦河大坝、升船机、水电厂等建筑物组成。初期工程建设时已考虑到后期大坝加高的要求,其中河床混凝土坝高程100米以下已按正常蓄水位170米方案进行建设,为大坝加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在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培厚、加高和改造。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2005年1月5日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9月26日举行了大坝加高工程开工仪式。2013年8月29日加高工程顺利通过蓄水验收。

丹江口水库蓄水位从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增加116亿方,可保证多年均衡向北方调水,实现向京、津、豫、冀等北方地区提供可靠、稳定和清洁的水源的目的。 

(7)南水北调短视频扩展资料

南水北调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的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南水北调的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8、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路线比较分析优缺点?

东线:基本穿越平原地区,工程量最小,且可利用京杭运河河道;水质差;现有条件最好;调水量最大

中线:丹江口水库向北地势逐渐降低,可自流;水质居中;现有条件居中;调水量居中

细线;河道最短,地形最复杂,工程量最大;水质最优,现有条件最好,调水量最小

9、南水北调的利弊是什么?

东线:

利:水量大;可直接利用京航运河;沿途许水量大。

弊:污染严重;山东以南需要抽水,而当地电力缺乏。

中线:

利:水质较好;地形南高,可以自流。

弊;后期工程需要三峡建成;线路较长而且需要新。

西线:

利:距离短;水质好。

弊:地形复杂,穿越山区多,工程量过大; 沿途地区生态脆弱。

10、南水北调从哪到哪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终点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西线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10)南水北调短视频扩展资料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优化了水资源配置,工程累计调水量近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成为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南水北调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南水”占到北京中心城区自来水供水量七成以上,天津市14个行政区全部用上“南水”,河南多个城市主城区100%使用“南水”,河北石家庄、邯郸、沧州等市的90多个县区受益,江苏形成了双线输水的格局,受水区供水保证率提高了20%—30%,提升了苏中苏北地区防洪排涝抗旱能力。

与南水北调短视频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