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流广告有哪些投放平台
信息流广告是位于社交媒体用户的好友动态、或者资讯媒体和视听媒体内容流中的广告。信息流广告的形式有图片、图文、视频等,特点是算法推荐、原生体验,可以通过标签进行定向投放,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推曝光、落地页或者应用下载等等,最后的效果取决于创意+定向+竞价三个关键因素。
信息流广告主要还是依托于社交平台的,所以选择好的、性价比高的社交投放平台才是最好的选择。看下下面这个
2、信息流广告案例有哪些
出现在社交媒体用户好友动态中的广告,这种广告的基础是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去学习用户行为,给用户进行画像,将用户标签化,在用户的好友动态中毫无声息的展现出来。
这种广告形式的好处就是用户的反感程度比较低,点击率也比较高,如果整体的广告文案和转化路径设置的好,那么转化率也肯定是会高于普通的硬广。关键还是,对用户体验的伤害比较小。但是实现高效、精准的信息流广告难度还是很大的,国内很多平台所谓的信息流可能只是来至于自有平台的数据或者购买部分大平台的数据为依据,这种情况带来的准确性是很有限的。
信息流广告的始祖应该是facebook,在中国的信息流广告现在社交媒体和新闻资讯平台基本上已经有了,比较典型的是人人网、微博、今日头条、手机百度等。
3、今日头条信息流的广告位置总共有几个呢?比如说百度搜索的广告位置都是每页3-5个广告位?
今日头条广告是基于其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充分整合今日头条、内涵段子、西瓜视频以及知名厂商及媒体资源,为广告主提供的一个优质的营销平台。主要有开屏广告、信息流广告、详情页广告三种形式。
开屏广告:应用开启时加载,展示固定时间(静态3秒、动态4秒、视频5秒),展示完毕后自动关闭并进入应用主页面,按CPM计费。
信息流广告:在今日头条的资讯信息流中依托人工智能实现的广告推荐形式。
详情页广告:展示在文章详情页的一种广告形式,在版权文章下方,相关阅读上方。
创意的物料形式主要有小图、大图、组图、视频、动图等5种形式。
今日头条广告
4、百度信息流哪些产品支持三图广告样式
信息流广告样式分为:大图、单图、组图
大图点击率高,转化率略低(大图相对来说是为了品牌宣传,如果有这方面需求,建议图片素材要好好设计,如何做到更加醒目,内容更吸引人)
单图点击率低,转化率相对较好(如果标题写的很醒目,那么点击进去留电话的意向相对来说较高)
组图效果相对居中,也是主要投放的广告样式
头条三个展示位置:信息流、详情页、段子
如果是我投放我基本都选择的是信息流,详情页也可以勾选,这方面不需要太多解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选择。
5、信息流广告有哪些优势
1.用户精准
“让能掏钱的人看到想看的广告”这个是广告投放的最终目的。为了让核心用户能够接收到广告主精心设计的广告。信息流广告平台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在点击文档链接,可查看更多信息点击文档链接,可查看更多信息用户中找到对产品、行业、品牌感兴趣的潜在用户。每一个ID的背后都是有血有肉的用户,在日常的浏览信息的过程中,会生成属于自己的属性标签,例如:20岁、大学生、一线城市、美容、音乐、舞蹈等,多维角度分析用户的社交关系、兴趣爱好、地域等,用户拥有属于自己的标签,广告主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按照标签进行人群划分,找到自己心仪的目标人群。
2、用户体验度高
社交媒体通过提高信息流广告与用户之间的相关度,让广告主投放精准广告的同时,又保证了用户体验不打折扣。不仅要考虑向用户发送什么广告,还要决定什么时候发送给他们。信息流广告“陌陌推广”在用户和广告利益之间会更倾向用户。当某个用户对某一类话题或产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那么媒体就会想他推送一些相关的广告。但当一位用户在针对某一特定的话题事件进行频繁的浏览,评论,这时候在信息流里出现广告则会使用户产生烦躁心理,降低用户体验度。而如果一个用户浏览的信息没有任何的规律,没有明确的主题和选择,则会向他展示更多的不同形式的各行业的广告。
3、相关度强
社交媒体对信息流广告是爱恨交加。一方面,信息流广告是媒体赖以生存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信息流广告的投放强度过大,会影响用户度,导致用户流失。所以,最根本的是提高信息流广告和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实现广告主目的的同时,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另外,在推送信息流广告时,避免强度过大,应该限制广告的数量,比如,一天在用户浏览的信息里出不超过10条。“今日头条”在用户下载APP的前一周的时间之内是没有任何的广告推送,使用户的留存率大大增加。
6、信息流广告有哪些分类
信息流广告是位于社交媒体用户的好友动态或者资讯媒体和视听媒体内容流中的广告。信息流广告的形式有图片、图文、视频等,特点是算法推荐、原生体验,可以通过标签进行定向投放,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推曝光、落地页或者应用下载等等,最后的效果取决于创意+定向+竞价三个关键因素。
信息流(Feeds)广告,在2006年由Facebook首先推出。这种穿插在内容流中的广告,对用户来说体验相对较好,对广告主来说可以利用用户的标签进行精准投放,因此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媒体都推出了信息流广告平台。
信息流广告的优势:1.流量庞大;2.算法领先;3.形式丰富;4.定向精准;5.用户体验好。结合大数据和AI进行精准投放,无论是品牌曝光还是获取效果都可满足需求。
根据平台的属性可分为:社交类、资讯类、视频类。
定向方式:一般有自然属性、地理属性、人群属性、自定义属性等等。
计费方式:CPC、CPM、CPA、OCPC、OCPM、OCPA。
效果评估:创意+定向+竞价。
信息流广告已经成为媒体平台流量变现的主要模式,从传统巨头到新兴力量都加入了信息流广告大战,如:腾讯、阿里、百度、网易、新浪、头条、小米、360、知乎、美柚、bilibili、快手、抖音等等。
7、信息流广告都有哪些?
信息流广告是一种广告新式,图文样式各个媒体都可以做,百度,搜狐,抖音,优酷,微信等。
8、信息流广告投放入门:新手如何建立正确的数
信息流广告究竟该怎么玩?
投放数据不理想到底该找谁?
为什么点击率很高却没有转化?
CPC很低但激活成本非常高是什么原因?
在信息流广告日常投放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投放数据不理想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习惯性地将“凶手”锁定为CPC和CTR,一言不合就调价,调价无效就换素材,然后不断建计划进行反复测试。
当然,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可行的,但究竟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吗?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数据情况吗?让我们冷静下来,一起从头梳理一下这个逻辑体系,希望看过之后大家的思路会更加清晰。
首先,假设广告组S的最终考核KPI为当日新支付用户量及成本,竞价方式为CPC,投放中我们可以拿到的数据有当日展现量、点击量、激活量和新支付用户量4个指标,现在我们开始逐一分析。
展现
展现量很好理解,就是广告的曝光次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为分母,一切数据变化的基础,保持曝光量的稳定是整个投放的前提。与其他类型广告不同的是信息流广告的展现量受广告计划预算影响很大,媒体会根据预算的数值去预先分配流量。比如计划A的日预算1千,计划B10万,那媒体会预判计划B流量需求更大,会将更多的流量分配给计划B让其有足够的空间展现广告。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媒体对不同行业的流量分配变化,不久前的618大促,非电商行业的同学应该深有体会,简直亲身体验了一把有钱花不出去的烦恼呀,这是因为媒体在电商大促期会将更多的流量分配给电商行业导致的。
展现量部分引出一个概念,叫做CPM(千次展现成本),目前主流媒体的信息流广告均以CPM来衡量一条广告的竞争力。CPM越高,广告竞争力越高,反之越低。具体影响CPM的因素会在点击量部分详细说明。
点击量
点击量这部分会引出两个概念,CTR(点击量/展现量)和CPC(消费/点击量),在该部分广告主都希望以最低的CPC获得最高的CTR。
首先看CTR,信息流广告的CTR为系统预估机制,就是一个广告投放前媒体就会对其CTR进行提前预估,通过我们之前的优化经验看,主要有广告创意吸引力、创意内容与产品相关度以及图片素材清晰度3个因素。
创意中的文案及图片不要太官方,毕竟投放的是新闻资讯平台,偏资讯风格才不会让用户反感。但也要注意相关性,即使文案内容很新颖但和所投产品相关度很低也会影响CTR预估。图片清晰度就是在媒体要求的大小下尽量将清晰度做到最高,有利于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广告受众的精准度也是影响CTR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对CTR预估影响很小,但是在后期投放中影响非常大。比如投放的产品为女性化妆品,我们在受众设置时性别为不限,那就会因为男性用户对其不敢兴趣而导致整体CTR偏低,这时就需要对受众进行设置来过滤不相关人群,减少无效损失的同时提升整体CTR。
CPC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行业竞争程度、出价以及CTR。当竞争对手增多时,大家为了抢占更多的流量势必会提升广告出价,此时竞争对手的竞争以及自身出价的提升都会导致CPC的明显上涨。另外一个因素为CTR,这时需要引用上边所提到的CPM概念,CPM=CTR*CPC*1000,媒体会根据CPM来综合评判一条广告的竞争力,用以和其他广告主竞争展现机会。所以当CTR出现下降时,为了保证广告的竞争力,对应计划的CPC就会有相应上涨;同理如果CTR有提升的话,那对应CPC也会下降。
综上可以看到在点击量的部分中广告物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好的物料可很大程度提升一个广告的CTR,从而有效降低CPC。
激活量
这里我们的激活定义为用户下载APP后在联网的状态下打开APP,激活量即为激活APP的用户数量。激活的部分我们引出两个概念,激活成本(消费/激活量)和激活率(激活量/点击量)。
激活成本大家不陌生,几乎所有的APP产品做营销推广都要考核,激活成本当然是越低越好。那激活成本怎么分析才是最透彻的呢?我们给出一个新的思路,算法为激活成本=消费/激活数=消费/(点击量*激活率)=CPC/激活率,算到这步这个数据才是最透彻的,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分析出,激活成本受两个因素影响,CPC和激活率,当CPC越低激活率越高时,激活成本才会越低。CPC的影响因素点击量部分已经分析,我们重点分析下激活率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日常优化的总结我们发现,影响激活率的因素主要有创意与承接内容匹配度、落地页设计、网络环境、运营商、平台设置。
首先是创意与承接内容匹配度,承接内容分为点击广告后直接下载和进入落地页两种,但逻辑是一样的。当用户点击广告后发现呈现给他的东西和创意中的不一致,用户就很大概率会流失,比如我们的创意文案为“夏季吃什么水果不容易晒黑”,但点击广告后落地页显示为一个综合电商平台,首屏均为3C产品,和用户希望看到的不是一个内容,那用户就很容易流失。所以我们在上广告创意时也要注意这点,不能陷入高CTR的陷阱,需要全面考虑。
第二个是落地页设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现在广告主的落地页已经基本没有首屏找不到下载按钮的情况了,不过对于按钮配色、位置设计以及文案体现还需要不断摸索,好的落地页能非常有效的提升整体激活率。
第三个是网络环境,移动不同于PC,用户对于手机流量是很敏感的,特别是投放APP下载的广告,投放时一定要设置wifi环境,不然真心会白白浪费很多点击,特别是体量较大的游戏产品。
第四个为运营商,这个是针对个别产品及活动的设置,比如有些广告主的产品只适用于联通用户,那计划就需要在设置中过滤掉其他运营商,否则激活率肯定会低。
第五个为平台设置,这个很好理解但比较容易出错,比如产品主要面向群里为安卓,但计划中的平台设置选择了不限,也就是安卓和IOS都能看到广告,这样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激活率数据。
清楚了激活率的数据变化逻辑,激活成本的分析逻辑也就非常清晰明了了,激活量的相关内容已全部GET。
新支付用户量
新支付用户量就是当天激活APP后成功完成支付的用户数量。该部分的逻辑与激活量部分一致,我们也引出两个概念,支付成本(消费/新支付用户量)和支付率(新支付用户量/激活量)。同样推算支付成本的计算公式后,支付成本=激活成本/支付率,也就是说,激活成本越低,支付率越高时,支付成本越低。激活率上个部分已全面分析,本部分我们重点分析下支付率的影响因素。
当一个产品的支付率出现明显下降时,80%的原因是出在产品本身,同学们千万不要一言不合就否定前边所有的投放和努力,然后把计划停掉。这个时候如果前边我们分析的数据都OK的话,那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认真的去体验一下产品自身的流程,这里主要分析四种之前遇到过的情况。
第一种是产品支付流程出现问题,比如收不到验证码、无法点击支付按钮等问题,这个问题不常见但非常重要,需要第一时间去排查。
第二种情况是创意中推广的单品或品类,在APP中已售罄或者很难找到,用户是冲着创意中产品下载的APP,但找不到对应的产品肯定会失望而归。
第三种情况是APP中有对应产品,但价格在同行业中偏高,竞争力不够,用户通过对比后选择离开。
第四种情况是创意中体现的优惠信息,比如新用户注册送88,全场满100减20等信息在APP中无明显体现,使用过程中也无相应提示,这种情况用户也会体验一半就放弃。支付率变化分析清楚后,支付成本的变化也就非常好分析,这里就不再啰嗦。
不同于其他广告形式,信息流广告更需要精细化运营,清晰的思维逻辑及正确的优化思路是保证运营精准高效的充要条件。但愿此文对你会有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