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互联网+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 “教育了客户”,当人们都习惯通过微信在令容微商城购物、用互联网买东西消费购物时,传统企业的用户群体消费形式就被改变了,这个时候就倒逼着传统行业转型,不然就会发生客户流失,导致原有的传统产业用户越来越难以把控!
2、欢乐颂里有本田飞度的镜头,本田是赞助商吗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原名: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于1998年7月1日成立,是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合资年限为30年。
广汽本田拥有黄埔工厂和增城工厂两个厂区,合计占地面积为193万平方米,生产能力合计达到年产48万辆。广汽本田的量产车型包括Honda品牌的歌诗图(Crosstour)、雅阁(Accord)、奥德赛(ODYSSEY)、凌派(CRIDER)、锋范(CITY)、飞度(FIT)、缤智(VEZEL)六大系列车型和理念(EVERUS)品牌的理念S1车型,同时以进口方式销售混合动力车型Honda CR-Z和FIT HYBRID。
2007年7月19日,广汽本田成立广汽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个由合资企业独立投资、以独立法人模式运作、具有整车独立开发能力的汽车研发机构。广汽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正式破题,对于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7年4月20日,广汽本田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企业安全理念——“Safety For Everyone为了所有人的安全”。该理念以人为关注的中心,不但注重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而且也充分考虑对方车辆乘员和行人的保护,实现安全共存。作为汽车企业,广汽本田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汽车社会中的安全问题,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安全意识,为中国逐步走进汽车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环境。
2008年12月12日,在广汽本田成立十周年之际,广汽本田面向未来发展,发布了全新的企业口号——感世界而动。“感世界而动”,代表着广汽本田及其每一个员工的姿态:在感受消费者的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洞察到变化的本质,从而以别具一格的做法,挑战新事物,开创新潮流,创造出崭新的价值,并与消费者共享充满惊喜的感动。
2010年7月1日,广汽本田在上海世博会广州案例馆发布了企业环保口号——“让孩子的天空更蔚蓝”,同时还发布了广汽本田的环保宣言以及内容涵盖“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建设、绿色产业链以及绿色公益”等领域的未来环保工作方向。作为对社会负责的一员,广汽本田不仅要将人类移动的梦想传递给下一代,也愿意持续不断地为环保贡献力量,与大家一起为营造属于孩子们的蔚蓝天空而不懈努力。
2013年5月28日,广汽本田第三工厂暨发动机工厂动工仪式在广州增城隆重举行。 第三工厂生产线的规划和设计基本由中方员工自主完成,因此,第三工厂不仅仅实现了产能的扩充,更为重要的是为广汽本田培养了一批体改、工艺设计、工程建设等领域的人才,他们将在今后第三工厂的生产、管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4年,广汽本田全面发力网络营销,对年轻目标群体的数字属性进行精准挖掘,更加贴近年轻族群 的消费方式。2014年9月21日,广汽本田在北京与易车公司签署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汽车电商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此次广汽本田与易车的携手,整合了易车独特的定制化金融产品,消费者可以享受易车商城针对此次 合作推出的汽车金融、二手车回购等增值服务。为降低购买门槛,易车提供多种购车金融方案,消费者提交申请2小时内即可得到审 批结果,相较其他渠道动辄数日的审批周期,优势十分明显。此外,易车商城还承诺两年后保值回购,将对消费者的服务延伸至二手车环节。进一步降低用户购车的资金门槛,轻松享受汽车便利生活。
2014年9月25日,国家质检总局考察广本汽车“三包”落地情况。特约店内图书馆式客户休息区、互动体验数字化展示设备、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特约店售后服务人员对“三包”政策的熟悉掌握等,都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广汽本田及旗下特约店2014年来落实“三包”的情况,专家一行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3、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遇到哪些渠道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世外,都必须转型。转也得转,不转也得转,倒逼转型会发挥威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企业最大的危机,不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是对未来能否清晰把握。
传统企业正陷入囚徒困境之中,一方面互联网已经虎口夺食了,另一方面,想要转型却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概括起来,传统企业面临着十大问题:
1)不转型等死 转型怕找死
转型,这个词汇已经被2013年说烂,但这两个字的确关乎企业生死。尤其是大企业,年销售额过10个亿的企业,靠的就是传统的渠道和团队,转型谈何容易。转的动吗?很难。诺基亚的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专利创新都是全球顶尖的,但为什么消失?答案很简单,诺基亚和成就他的时代一起被消失了。
对于企业,转型有两种。
第一种,被迫转型,当问题集中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倒逼企业转型,这种转型成本是很大的,也是很痛苦的,但不手术必须死亡。
第二种转型,是预见式转型,是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强,这种企业家是稀缺的,比如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在PC机快不值钱的时候提前卖了个高价,IBM提前完成转型,非常成功。但这种企业家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
2)突然疲劳 传统营销没了势
不管在哪个行业,传统营销都找不到“势”了,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如果你的企业商业模式还是老一套,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这一套路早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行活,闭着眼睛都会干。大家突然产生了疲劳感,发现兴奋不起来。无论怎样的成功学培训,也难以激发团队的斗志,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就是传统行业的穷途征兆。
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是所有传统企业老板需要思考的。
3)高管年龄大了 对网络营销认知不够
中国传统企业老板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高管年龄在35岁以上,这些人在传统营销领域经验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互联网不精通。企业改革的最大障碍就在这两类人身上,底层员工都是年轻人,不存在问题。
40岁以上的,在传统企业打工的高管,未来3年有可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且是大概率事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往往因为什么成功,就往往因为什么失败。让老板换掉一批高管,然后引进一批年轻人,这种风险谁能扛住?咨询公司不能,企业自己更是发抖。所以,这就是企业转型的矛盾和痛苦。
4)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
对互联网这玩意儿,传统企业家是拿不准的,尤其很多老板手机上都没有微信或者微博,他们对这东西感觉不到成就感。与新事物中间隔着一道墙。
其实传统企业家感觉没错,目前为止,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没有诞生过100亿的实体群体,只有零星几个新公司做到了,比如雷军的小米手机。天猫和淘宝上的企业以个体户为主。如果让鲁花这种百亿级别的企业搞转型,必须告诉他百亿级别的互联网操作模式,否则小打小闹的网络营销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
很多企业家,他们普遍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企业家对不确定的东西是不敢投入的,风险是他们的第一考量。所以,企业家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对互联网心理有底,办法只有一个:自己下水玩玩互联网,掏点钱当学费。
5)错把网络只当销售渠道
很多传统企业高管很大一部分人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渠道。
比如公牛插座,4年时间从3个亿做到30多个亿,走的就是传统分销路线。安全吗?一点都不安全,虽然公牛的创意“安全插座概念”在传统市场很管用,但今天的时代已经让公牛很危险了。比如,雷军如果发现小插座的高利润,搞出一个设计更漂亮,以出厂价作为零售价,那公牛的经销渠道会哀鸿遍野。这就是说,互联网是一个销售渠道,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6)传统文化拼不过创意文化
大家上网查查,三只松鼠休闲食品卖的很火,包装设计的动漫化,销售语言的动漫化,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精神。其实里面的坚果和大街上卖的没啥区别。那消费者为什么趋之若鹜?因为今天的年轻一代买的不是产品,买的是一种精神或者乐趣。
传统食品越来越不好卖,尤其很多传统历史悠久的食品企业,仍然在搞什么文化包装,这种做法是把企业往绝路上推。中国及中国企业再也不要贩卖过去的传统文化了,可以作为品牌故事背景,绝对不能作为第一诉求。
未来一定拼的是创意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产品必须充满人情味,而不是自我的夸张与包装。产品必须成为消费者肚子里的蛔虫,才能成功。
7)用传统思维做网络营销
面对未来,所有传统企业人要想起一句哲理:不要用已知否定未知。
现在有很多传统企业用传统思维做互联网营销,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马应龙做的一个视频广告《屁股欢乐颂》,放在互联网上,以为是网络营销,其实传统的不能再传统,创意感非常弱,典型的传统思维创意方式。
其实,不一定非要在互联网上卖,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卖!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就是与目标人群打成一片的思维方式,就是C2B,最后形成粉丝经济,建立起企业自己的粉丝帝国。
8)搞什么五年战略规划
今天你看到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腾讯曾经搞过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但失败了,今天的微信却成功了。所以,企业再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1年战略,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越来越累,因为越来越快,传统企业时代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传统企业家,未来出路有两条,第一出路,赶紧卖掉企业,就像IBM提前卖PC机一样,现在卖还能卖上价,再过3年就卖不出去了,然后把钱投给年轻人,做他们的股东;第二出路,自己冒险转型,向禇时健学习,80岁也可以搞互联网,当然前提是有好产品。
9)规模大转型最难
对于规模过大的传统企业,转型最难,但因为手里有钱,一旦痛下决心转型,成功概率很大;相反,对于5个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存在颠覆行业的弯道超车机会,船小好掉头,找对商业模式,开发好产品,就能一夜之间火爆。
10)消费者不会为渠道成本买单
能否直接面对消费者搞出新商业模式,是对所有传统企业转型的考验。未来是直销时代,渠道必然消亡。三种直销模式会畅行天下,互联网直销、人联网直销、社区连锁直销。离开这三种直销模式,传统企业没有其他出路。
大分销的时代未来不存在了,因为渠道的存在是因为过去物流、信息不发达造成的,今天渠道的价值没有了。消费者不会为渠道成本买单,消费者需要出厂价购买,这就是阿里巴巴存在的价值。
所以,传统企业必须好好思考,你的产品如何能直接到达喜欢你的消费者手中,而且让他们爱不释手和广为传播。
4、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传统行业的老板纷纷加入
总结下来,中国传统企业现在遭遇的核心问题有10个方面:
第一:传统营销的势没有了
不管在哪个行业,传统营销都找不到“势”了,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如果你的企业商业模式还是老一套,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这一套路早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行活,闭着眼睛都会干。大家突然产生了疲劳感,发现兴奋不起来。无论怎样的成功学培训,也难以激发团队的斗志,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就是传统行业的穷途征兆。
任何事物,不怕小,就怕没有势。小米雷军说,站对了风口,母猪都能飞上天,风口就是势,没有这个势,企业就是一潭水,是非常可怕的。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是所有传统企业老板最大的命题。
第二:不转型等,转型怕转
转型,这个词汇已经被2013年说烂,但这两个字的确关乎企业生。尤其是大企业,年销售额过10个亿的企业,靠的就是传统的渠道和团队,转型谈何容易。转的动吗?很难。诺基亚的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专利创新都是全球顶尖的,但为什么消失?答案很简单,诺基亚和成就他的时代一起被消失了。
对于企业,转型有两种。第一种,被迫转型,当问题集中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倒逼企业转型,这种转型成本是很大的,也是很痛苦的,但不手术必须亡。第二种转型,是预见式转型,是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强,这种企业家是稀缺的,比如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在PC机快不值钱的时候提前卖了个高价,IBM提前完成转型,非常成功。但这种企业家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
人,往往不愿意割舍过去的成功与光荣,恋旧情节是人之常情,但商业不能恋旧,李嘉诚警告自己的儿子绝对不能喜欢上任何一个行业或业务。往往动感情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
第三:传统企业的高管年龄大了
中国传统企业老板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高管年龄在35岁以上,这些人在传统营销领域经验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互联网不精通。企业改革的最大障碍就在这两个人身上,底层员工都是年轻人,不存在问题。
40岁以上的,在传统企业打工的高管,未来3年有可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且是大概率事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往往因为什么成功,就往往因为什么失败。让老板换掉一批高管,然后引进一批年轻人,这种风险谁能扛住?咨询公司不能,企业自己更是发抖。所以,这就是企业转型的矛盾和痛苦。
对于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没有历史包袱,他们可以轻装上阵,而传统企业不能,他们的肩上扛着全国数百家渠道经销商,怎么办?这是最痛苦的地方。
第四:传统企业家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
对互联网这玩意儿,传统企业家是拿不准的,尤其很多老板手机上都没有微信或者微博,他们对这东西感觉不到成就感。与新事物中间隔着一道墙。
其实传统企业家感觉没错,目前为止,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没有诞生过100亿的实体群体,只有零星几个新公司做到了,比如雷军的小米手机。天猫和淘宝上的企业以个体户为主。如果让鲁花这种百亿级别的企业搞转型,必须告诉他百亿级别的互联网操作模式,否则小打小闹的网络营销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
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注,背后是新旧思维的碰撞。雷军的模式,是粉丝经济模式;格力的模式,是传统产业链模式。究竟谁输谁赢,我看没有答案。格力积累了巨量财富,光纳税就100亿,如果想转型,那是太轻松了,毕竟格力手里握着遍布全国的售后服务系统,这个是互联网解决不了的。所以,雷军可以卖不需要服务的手机,但卖需要售后服务的空调就有点难了。
我遇到很多企业家,他们普遍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企业家对不确定的东西是不敢投入的,风险是他们的第一考量。所以,企业家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对互联网心理有底,我看办法只有一个,自己下水玩玩互联网,掏点钱当学费。
第五:错把网络当销售渠道之一
我与很多传统企业高管谈互联网,他们很大一部分人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渠道。比如我曾经服务过的公牛插座,4年时间从3个亿做到30多个亿,走的就是传统分销路线。安全吗?一点都不安全,虽然我们给创意的“安全插座概念”在传统市场很管用,但今天的时代已经让公牛很危险了。比如,雷军如果发现小插座的高利润,搞出一个设计更漂亮,以出厂价作为零售价,那公牛的经销渠道会哀鸿遍野。这就是说,互联网是一个销售渠道,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就像马云说的,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最后来不及。很多传统企业正在这么做,未来的确非常凶险啊。
第六:传统营销思维根深蒂固
面对未来,我想奉劝所有传统企业人:不要用已知否定未知。
比如传统营销,产品需要广告语,需要提炼独特销售主张,这些都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尤其平面设计理论更是行活。但我们发现,广告语在推销产品的力量越来越差,你能想起来小米手机的广告语是啥吗?你能回忆起苹果手机的广告语是什么吗?但这两个品牌都大成了。
仍然有很多传统企业用传统思维做互联网营销,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马应龙(600993,股吧)做的一个视频广告《屁股欢乐颂》,放在互联网上,以为是网络营销,其实传统的不能再传统,创意感非常弱,典型的传统思维创意方式。
其实,不一定非要在互联网上卖,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卖!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就是与目标人群打成一片的思维方式,就是C2B,最后形成粉丝经济,建立起企业自己的粉丝帝国。
第七: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
大家上网查查,三只松鼠休闲食品卖的很火,包装设计的动漫化,销售语言的动漫化,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精神。其实里面的坚果和大街上卖的没啥区别。那消费者为什么趋之若鹜?因为今天的年轻一代买的不是产品,买的是一种精神或者乐趣。
传统食品越来越不好卖,尤其很多传统历史悠久的食品企业,仍然在搞什么文化包装,这种做法是把企业往绝路上推。中国及中国企业再也不要贩卖过去的传统文化了,可以作为品牌故事背景,绝对不能作为第一诉求。
白酒是传统文化的典型贩卖者,结果怎么样?白酒股票皆被市场腰斩,不是因为限酒令,而是传统文化的贩卖之路走到头了。江小白,搞出了时尚白酒概念,与传统文化切割,只针对年轻人说话,卖了几个亿,让传统白酒直呼看不懂。
未来一定拼的是创意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产品必须充满人情味,而不是自我的夸张与包装。产品必须成为消费者肚子里的蛔虫,才能成功。
第八:五年战略规划失去意义
凡客陈年说了一句话,我永远不知道明天互联网会发生什么。他说对了,互联网时代做3-5年战略规划,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是自己骗自己的。
今天你看到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腾讯曾经搞过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但失败了,今天的微信却成功了。所以,企业再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1年战略,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越来越累,因为越来越快,传统企业时代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我经常建议传统企业家,未来出路有两条,第一出路,赶紧卖掉企业,就像IBM提前卖PC机一样,现在卖还能卖上价,再过3年就卖不出去了,然后把钱投给年轻人,做他们的股东;第二出路,自己冒险转型,向禇时健学习,80岁也可以搞互联网,当然前提是有好产品。
第九:搞不懂商业模式创意
因为互联网世界是平的,没有区域市场之分。传统时代,还可以做区域品牌老大,互联网上没有这个机会。所以,一个商业模式只能存活一个企业,这就是为什么腾讯模仿阿里巴巴失败的原因,反过来阿里巴巴模仿微信搞来往,我也不看好。
能否直接面对消费者搞出新商业模式,我看是对所有传统企业转型的考验。未来是直销时代,渠道必然消亡。三种直销模式会畅行天下,互联网直销、人联网直销、社区连锁直销。离开这三种直销模式,传统企业没有其他出路。
大分销的时代未来不存在了,因为渠道的存在是因为过去物流、信息不发达造成的,今天渠道的价值没有了。消费者不会为渠道成本买单,消费者需要出厂价购买,这就是阿里巴巴存在的价值。
所以,传统企业必须好好思考,你的产品如何能直接到达喜欢你的消费者手中,而且让他们爱不释手和广为传播。
第十:2014年考验老板的一年
2013年,准确的说是后半年,让中国众多传统企业觉醒了,开始着急了,也开始彷徨了,因为我们没有前车之鉴可参照,只有不再管用的过去经验。一个企业的成功,99%归功于老板;一个企业的失败,99%归咎于老板。2014年,考验的是老板。时代会无情的淘汰那些所谓传统企业家明星,会不断的迸发新颖甚至是新奇的商业模式,草根创业英雄会崛起。
对于规模过10个亿的传统企业,转型最难,但因为手里有钱,一旦痛下决心转型,成功概率很大;相反,对于5个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存在颠覆行业的弯道超车机会,船小好掉头,找对商业模式,开发好产品,就能一夜之间火爆。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世外,都必须转型。转也得转,不转也得转,倒逼转型会发挥威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欢乐颂》电视剧里哪些可以说是营销策划的手法
<
6、“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总结下来,中国传统企业现在遭遇的核心问题有10个方面:
第一:传统营销的势没有了
不管在哪个行业,传统营销都找不到“势”了,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如果你的企业商业模式还是老一套,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这一套路早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行活,闭着眼睛都会干。大家突然产生了疲劳感,发现兴奋不起来。无论怎样的成功学培训,也难以激发团队的斗志,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就是传统行业的穷途征兆。
任何事物,不怕小,就怕没有势。小米雷军说,站对了风口,母猪都能飞上天,风口就是势,没有这个势,企业就是一潭水,是非常可怕的。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是所有传统企业老板最大的命题。
第二:不转型等,转型怕转
转型,这个词汇已经被2013年说烂,但这两个字的确关乎企业生。尤其是大企业,年销售额过10个亿的企业,靠的就是传统的渠道和团队,转型谈何容易。转的动吗?很难。诺基亚的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专利创新都是全球顶尖的,但为什么消失?答案很简单,诺基亚和成就他的时代一起被消失了。
对于企业,转型有两种。第一种,被迫转型,当问题集中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倒逼企业转型,这种转型成本是很大的,也是很痛苦的,但不手术必须亡。第二种转型,是预见式转型,是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强,这种企业家是稀缺的,比如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在PC机快不值钱的时候提前卖了个高价,IBM提前完成转型,非常成功。但这种企业家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
人,往往不愿意割舍过去的成功与光荣,恋旧情节是人之常情,但商业不能恋旧,李嘉诚警告自己的儿子绝对不能喜欢上任何一个行业或业务。往往动感情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
第三:传统企业的高管年龄大了
中国传统企业老板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高管年龄在35岁以上,这些人在传统营销领域经验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互联网不精通。企业改革的最大障碍就在这两个人身上,底层员工都是年轻人,不存在问题。
40岁以上的,在传统企业打工的高管,未来3年有可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且是大概率事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往往因为什么成功,就往往因为什么失败。让老板换掉一批高管,然后引进一批年轻人,这种风险谁能扛住?咨询公司不能,企业自己更是发抖。所以,这就是企业转型的矛盾和痛苦。
对于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没有历史包袱,他们可以轻装上阵,而传统企业不能,他们的肩上扛着全国数百家渠道经销商,怎么办?这是最痛苦的地方。
第四:传统企业家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
对互联网这玩意儿,传统企业家是拿不准的,尤其很多老板手机上都没有微信或者微博,他们对这东西感觉不到成就感。与新事物中间隔着一道墙。
其实传统企业家感觉没错,目前为止,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没有诞生过100亿的实体群体,只有零星几个新公司做到了,比如雷军的小米手机。天猫和淘宝上的企业以个体户为主。如果让鲁花这种百亿级别的企业搞转型,必须告诉他百亿级别的互联网操作模式,否则小打小闹的网络营销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
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注,背后是新旧思维的碰撞。雷军的模式,是粉丝经济模式;格力的模式,是传统产业链模式。究竟谁输谁赢,我看没有答案。格力积累了巨量财富,光纳税就100亿,如果想转型,那是太轻松了,毕竟格力手里握着遍布全国的售后服务系统,这个是互联网解决不了的。所以,雷军可以卖不需要服务的手机,但卖需要售后服务的空调就有点难了。
我遇到很多企业家,他们普遍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企业家对不确定的东西是不敢投入的,风险是他们的第一考量。所以,企业家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对互联网心理有底,我看办法只有一个,自己下水玩玩互联网,掏点钱当学费。
第五:错把网络当销售渠道之一
我与很多传统企业高管谈互联网,他们很大一部分人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渠道。比如我曾经服务过的公牛插座,4年时间从3个亿做到30多个亿,走的就是传统分销路线。安全吗?一点都不安全,虽然我们给创意的“安全插座概念”在传统市场很管用,但今天的时代已经让公牛很危险了。比如,雷军如果发现小插座的高利润,搞出一个设计更漂亮,以出厂价作为零售价,那公牛的经销渠道会哀鸿遍野。这就是说,互联网是一个销售渠道,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就像马云说的,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最后来不及。很多传统企业正在这么做,未来的确非常凶险啊。
第六:传统营销思维根深蒂固
面对未来,我想奉劝所有传统企业人:不要用已知否定未知。
比如传统营销,产品需要广告语,需要提炼独特销售主张,这些都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尤其平面设计理论更是行活。但我们发现,广告语在推销产品的力量越来越差,你能想起来小米手机的广告语是啥吗?你能回忆起苹果手机的广告语是什么吗?但这两个品牌都大成了。
仍然有很多传统企业用传统思维做互联网营销,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马应龙(600993,股吧)做的一个视频广告《屁股欢乐颂》,放在互联网上,以为是网络营销,其实传统的不能再传统,创意感非常弱,典型的传统思维创意方式。
其实,不一定非要在互联网上卖,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卖!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就是与目标人群打成一片的思维方式,就是C2B,最后形成粉丝经济,建立起企业自己的粉丝帝国。
第七: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
大家上网查查,三只松鼠休闲食品卖的很火,包装设计的动漫化,销售语言的动漫化,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精神。其实里面的坚果和大街上卖的没啥区别。那消费者为什么趋之若鹜?因为今天的年轻一代买的不是产品,买的是一种精神或者乐趣。
传统食品越来越不好卖,尤其很多传统历史悠久的食品企业,仍然在搞什么文化包装,这种做法是把企业往绝路上推。中国及中国企业再也不要贩卖过去的传统文化了,可以作为品牌故事背景,绝对不能作为第一诉求。
白酒是传统文化的典型贩卖者,结果怎么样?白酒股票皆被市场腰斩,不是因为限酒令,而是传统文化的贩卖之路走到头了。江小白,搞出了时尚白酒概念,与传统文化切割,只针对年轻人说话,卖了几个亿,让传统白酒直呼看不懂。
未来一定拼的是创意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产品必须充满人情味,而不是自我的夸张与包装。产品必须成为消费者肚子里的蛔虫,才能成功。
第八:五年战略规划失去意义
凡客陈年说了一句话,我永远不知道明天互联网会发生什么。他说对了,互联网时代做3-5年战略规划,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是自己骗自己的。
今天你看到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腾讯曾经搞过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但失败了,今天的微信却成功了。所以,企业再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1年战略,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越来越累,因为越来越快,传统企业时代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我经常建议传统企业家,未来出路有两条,第一出路,赶紧卖掉企业,就像IBM提前卖PC机一样,现在卖还能卖上价,再过3年就卖不出去了,然后把钱投给年轻人,做他们的股东;第二出路,自己冒险转型,向禇时健学习,80岁也可以搞互联网,当然前提是有好产品。
第九:搞不懂商业模式创意
因为互联网世界是平的,没有区域市场之分。传统时代,还可以做区域品牌老大,互联网上没有这个机会。所以,一个商业模式只能存活一个企业,这就是为什么腾讯模仿阿里巴巴失败的原因,反过来阿里巴巴模仿微信搞来往,我也不看好。
能否直接面对消费者搞出新商业模式,我看是对所有传统企业转型的考验。未来是直销时代,渠道必然消亡。三种直销模式会畅行天下,互联网直销、人联网直销、社区连锁直销。离开这三种直销模式,传统企业没有其他出路。
大分销的时代未来不存在了,因为渠道的存在是因为过去物流、信息不发达造成的,今天渠道的价值没有了。消费者不会为渠道成本买单,消费者需要出厂价购买,这就是阿里巴巴存在的价值。
所以,传统企业必须好好思考,你的产品如何能直接到达喜欢你的消费者手中,而且让他们爱不释手和广为传播。
第十:2014年考验老板的一年
2013年,准确的说是后半年,让中国众多传统企业觉醒了,开始着急了,也开始彷徨了,因为我们没有前车之鉴可参照,只有不再管用的过去经验。一个企业的成功,99%归功于老板;一个企业的失败,99%归咎于老板。2014年,考验的是老板。时代会无情的淘汰那些所谓传统企业家明星,会不断的迸发新颖甚至是新奇的商业模式,草根创业英雄会崛起。
对于规模过10个亿的传统企业,转型最难,但因为手里有钱,一旦痛下决心转型,成功概率很大;相反,对于5个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存在颠覆行业的弯道超车机会,船小好掉头,找对商业模式,开发好产品,就能一夜之间火爆。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世外,都必须转型。转也得转,不转也得转,倒逼转型会发挥威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14年,注定是中国传统企业转型元年!
台州韬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7、转型中的传统企业主要有哪些困难
全业务转型 2009年的春天全业务的竞争,尤其是在集团客户市场竞争对手借助其资源或者关系优势真的来挖墙角的时候,我们表现的有点手足无措。尽管我们可能知道全业务重组后,我们将会在哪些地方遭遇“友邦运营商”激烈竞争,我们也知道从牌照到内部能力我们存在哪些不足会让我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我们也有过很长时间的心理准备想象这些竞争激励的程度。表现形式可能是在没有清晰的规划或者理解自己的业务范围和能力范围的情况下,对集团客户提出的任何形式的业务需求,都仓促的想去满足。举几个例子,可能有助于大家更准确的理解这种手足无措的局面。客户提出来需要中移动提供一个协议处理板卡,安装在其自己的一个服务器上,才考虑使用移动的某项数据业务;客户提出来中移动必须为其采购一套数据库软件,才能与某个集团业务进行耦合,接入中移动的网络;客户也提出来中移动须为其某个数据采集系统的软硬件投资买单,才同意使用中移动的网络;而这些所有需求的背后,都是以“如果我们不替客户的这些需求买单,那么竞争对手可能就会如何……如何……”的从政治上绝对正确的理由开始的。没有人也没有哪个部门想客户在自己手上第一个丢掉,于是,市场部门就开始与内部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但是困难重重。在目前的制度环境约束下,很多事情我们的确无能为力,尤其是对那些具体执行层面的人来说。这种情况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责怪销售部门的遇到竞争就“马上疯“的手足无措,我们也不应该责怪职能支撑部门官僚大爷作风,只是说外部环境变化了,作为大企业的我们,内部环境尽管也在变化,但是变化的步伐与外部变化的步伐相比,显得有点迟缓和不合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思索,全业务环境竞争条件下,面对竞争项目,我们竞争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也就是说,需要在整个公司层面对竞争达成一种一致的共识,设定一个普遍的原则去尽可能的适应新的竞争。那么,如何设定我们的竞争边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外到内、从大到小来分析:首先,从外部看,尽管中移动从名义上获得了全业务牌照,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那个所谓固网牌照是发给铁通的,各省移动公司是没有这个牌照的。那么涉及固网的业务例如本地固话、宽带接入可能就属于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其次,从内部看,由于有个来自遥远国度的某个S-X法的内审要求,也由于十多年来我们的主要投资都是给放在自己的机房的系统和设备投资,因此我们在为面临为客户侧的系统进行投资的时候与竞争对手相比既没有传统又有令人不得不严格恪守的内部流程再次,从业务的角度,我们的确有必要规划出清晰的边界,在公司层面达成哪些业务我们可以/不可以做哪些事情。以一个需要在客户侧投资的业务举例来说,我们需要从业务需要的角度给出这个业务可以在客户侧投资的设备目录。最后,我们最应该做实际上是需要列出我们自己的业务边界。也就是说,围绕中移动的战略目标和指标,尽可能的给出在客户侧我们可以提供哪些业务,不管这些业务是属于运营商通信业务范畴的业务还是从竞争战略的角度我们有计划在客户侧IT系统拓展的业务。当然,明确竞争的边界除了有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把我们最需要的销售资源使用在我们最有优势的业务上的好处之外,其实也有助于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劣势,从而为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具有现实的意义。事有可为,有不可为,难得是我们有时候很难分清可为和不可为,也可能最开始的手足无措就是我们在竞争中分清可为和不可为边界的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同意,可以以设定竞争的边界的形式,能够减少我们试错的次数,也缩短我们手足无措的过程。
8、欢乐颂推荐咖啡网上销售是第几集
第29集
曲筱绡明显感到赵启平对自己的冷落,心焦不已。安迪送魏渭到门口,见他因不能留下过夜一脸失落,在他嘴上轻吻一下算是安慰。路上,魏渭把车开的飞快,耳边响起上次心理医生的话,拨通电话,开始打听安迪小时候的事情。白天,安迪正在开会,曲筱绡心急火燎的找她要魏渭的联系方式,想要探明赵医生不理睬自己的原因,魏渭告诉曲筱绡应该投其所好。邱莹莹在店里受到店长排挤,曲筱绡来到咖啡店买咖啡机,虽然对曲筱绡本人不待见,但一提到咖啡,邱莹莹便眉飞色舞的给小曲推荐起来。曲筱绡答应帮邱莹莹推销咖啡,邱莹莹非常夸张地拥抱小曲以作回报。樊胜美荷包空空内心愁苦,曲连杰联系樊胜美,说上次被她灌醉的老总约聚餐,邀请她参加。赵启平不接曲筱绡的电话,小曲心中着急,冲到医院在门口等待躲避自己的赵医生。车上,曲筱绡拼命示好,赵启平忍无可忍,提出分手。曲筱绡干脆把车停在了路中间,前所未有的失落。曲筱绡邀请关雎尔和邱莹莹到自己家,表示要学习王小波的小说和赵医生喜欢的生活方式,下定决心追回赵医生。
9、事件营销经典案例有哪些?
事件营销在英文里叫做Event Marketing,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引起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
房地产事件营销近两年的最经典案例非《欢乐颂》莫属,一部电视剧把事件+影视营销的手段用到了极致。电视剧中欢乐颂的定位是中档小区:24小时有人值班,电梯故障能迅速营救安抚,房屋漏水尽快出面调解。在现实中,影射的是哪里呢?
以陆家嘴为圆心,以车程20分钟为半径进行寻找,发现这些小区基本都在内环以内,电梯公寓大部分为高档小区,这里的房价大概多少钱呢?
按照电视剧剧情描述,樊胜美、关雎尔、邱莹莹3人虽然睡在3个房间,但是樊胜美的房间应该是客厅隔断做出的一个卧室,因此物业才认为3人是群租而不是合租。此前,上海曾对这种“1+N”(卧室+客厅隔断)的租房进行过整治,后来因上海房租太高而放宽了这样的租房条件,并默认了“1+N”模式的存在。因此,上述3人合租的房屋实际是2室2厅。以位于江宁路地铁站附近的“玉佛城”为例,其2室2厅的报价的挂牌价格为750万,租金价格8800元。
所以综上,一部欢乐颂,对上海的电梯式公寓进行了泛营销,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