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动DSP是什么,与移动广告网络的区别
DSP是Demand-Side Platform的缩写,即需求方平台。这一概念起源于网络广告发达的欧美,是伴随着互联网和广告业的飞速发展新兴起的网络广告领域。在互联网广告产业中,DSP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在线广告平台。它服务于广告主,帮助广告主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广告投放,DSP可以使广告主更简单便捷地遵循统一的竞价和反馈方式,对位于多家广告交易平台的在线广告,以合理的价格实时购买高质量的广告库存。DSP让广告主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来管理一个或者多个Ad Exchange账号,甚至DSP可以帮助广告主来管理Ad Exchange的账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区别于传统的广告网络(Ad Network),DSP不是从网络媒体那里包买广告位,也不是采用CPD(Cost Per Day)的方式获得广告位;而是从广告交易平台(AdExchange)来通过实时竞价的方式获得对广告进行曝光的机会,DSP通过广告交易平台对每个曝光单独购买,即采用CPM(Cost Per Impression)的方式获得广告位。
与移动广告网络的异同
第一,服务对象不同
移动DSP服务于广告主,搭建广告主与目标受众之间的桥梁,DSP通过对接交易市场,形成海量数据,经过数据挖掘及分析,找到符合广告主营销诉求的目标人群,竞价采购目标受众的曝光机会,实现对目标受众的购买。
移动广告网络是同时服务于广告主和开发者(媒体),是搭建广告主与开发者(媒体)之间的桥梁,广告主根据自身的营销诉求及目标受众,采购相应属性的开发者(媒体)资源,从而实现对受众的覆盖,本质上是对开发者(媒体)的购买。
第二,购买方式不同
移动DSP实现的是受众购买,利用RTB技术实时竞价在数以百万计的移动应用上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在100ms内进行评估以及出价的竞价技术。按照ADPush精准营销平台DSP负责人的说法:展示行为的反应时间和竞价技术才是真正考验移动DSP平台的优与劣,直接决定着该平台能否脱颖而出拿到优质的广告展示。
DSP受众购买方式的优势:
第一,它把同一广告位的流量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售卖给不同的广告主,从而使广告位的整体价值得到提升;
第二,可以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避免将预算浪费在非目标受众上;
第三,由于广告推送的对象均为目标受众,点击率和转化率相对较高,容易提升ROI。 当然受众购买方式也是存在一些局限的比如:如何确保品牌安全问题?
移动广告网络并未采取开发者(媒体)购买的非程序化购买方式,更多的是依靠平台中所占有的资源来进行购买,这就不需要考验平台的竞价技术和反应时间了,相对的考核广告网络的很直接就是看该广告网络平台所覆盖的APP的量,以及其中的优质APP的量,这两个方面就基本决定了该平台的广告网络的优与劣。
移动广告网络这种针对媒体购买方式的也具备一些优势: 第一,针对的是媒体,使得媒体品牌溢价较高; 第二,有利于媒体之间的竞争,提高媒体的改进及创新。
第三,品牌保护,广告主可以指定与之匹配的开发者(媒体)共同参与来确保品牌安全。 当然移动广告网络的媒体购买方式也存在一些局限: 其一是对非目标受众的覆盖,会造成预算的浪费;
其二是在目标受众跨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存在重复投放的可能,这不仅会造成预算的浪费还会引起受众的厌烦情绪。而程序化购买从根本上解决了对非目标受众的无效投放问题,也能够基于具体受众进行跨媒体的频次控制。
第三,投放方式不同
移动DSP技术出现后,推动了网络广告投放方式的转变。DSP的广告投放方式既包含了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又联结了SSP、广告交易平台等产业链上新出现的角色,实现了新的投放方式。
移动DSP广告的投放模式主要是机器投放(即通常所说的程序化购买),通过利用第三方技术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站和移动应用上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在100ms内进行评估,快速出价进行竞价,从而获得广告位实现广告投放,其中完全由机器自主完成出价、竞价、投放等过程,不涉及人工干预手段。
然而,移动广告网络由于投放只是针对媒体实现的是人工投放,广告主通过两种方式购买媒体,其一直接购买媒体:广告主直接在媒体上购买广告位进行自助投放。其二,广告主通过代理公司购买媒体:代理公司为广告主进行代理投放,并进行人工预算分配。
第四,投放行为不同
移动DSP投放标杆的是精准定向,这是移动DSP区别与移动广告网络的一个最大的特点,移动DSP的精准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细分为:人群定向、行为定向、LBS定向、运营商定向、wifi定向、设备型号、操作系统、使用时间等进行精准的定向,这种定向方式可以进行组合,多重叠加之后在精准性上就有更大的保证。
移动广告网络在投放方式上主要是针对的媒体,因此它的投放策略上被归为盲投,盲投并非说它不好,毕竟存在既有价值,广告网络的盲投只是相对于DSP的精准而言的,它不直接针对人群,而是通过媒体间接的来覆盖人群,因此在覆盖目标受众上要较弱于DSP的精准定向上,这也是现在很多广告主多追求的投
放策略,谁也不愿意把钱浪费在非潜在人群身上。
移动DSP与移动广告网络的小相近
看完二者的区别,我们不能武断的下结论是移动DSP更好还是移动广告网络更好,每种投放方式的出现总是在一定的行业发展和历史环境下出现,随着技术的发展总是会有新的事物出现来代替旧的事物。接下来说说二者的共性,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二者还将在这种共性之下长期存在一段时期。
第一,广告形式相近
目前,常见的移动广告形式,按照ADPush精准营销平台划分方式大致分为五大类:图片类广告(banner、插屏、全屏)、富媒体广告(缩小、擦除、摇一摇等)、视频广告(角标、贴片)、原生广告(信息流、激励类等)、积分墙广告,这些广告形式无论是在DSP平台还是ADN平台基本都能运用的到,只是积分墙在ADN运用的更为多一点,而原生广告在DSP运用更常见些,二者大致保持广告形式的一致性。
第二,平台作用相近
广告平台都是为了营销而生,也都服务于广告主的,也都依赖于广告主,它们之所以产生都是基于让移动营销这个根本目的,无论是DSP还是AND都是为广告主实现广告投放,进行移动营销所孕育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广告主通过这些平台来实现品牌推广、营销活动。
移动终端大范围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致使广告主把目光转向了移动领域,自然服务于广告主的平台、软件、广告形式也就呼之欲出,并且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扩大,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平台出现,比如最近一个新提法DSPAN。
2、移动DSP广告是什么和DSP广告原理
DSP是Demand-Side Platform的缩写,即需求方平台。这一概念起源于网络广告发达的欧美,是伴随着互联网和广告业的飞速发展新兴起的网络广告领域。在互联网广告产业中,DSP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在线广告平台。它服务于广告主,帮助广告主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广告投放,DSP可以使广告主更简单便捷地遵循统一的竞价和反馈方式,对位于多家广告交易平台的在线广告,以合理的价格实时购买高质量的广告库存。DSP让广告主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来管理一个或者多个Ad Exchange账号,甚至DSP可以帮助广告主来管理Ad Exchange的账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区别于传统的广告网络(Ad Network),DSP不是从网络媒体那里包买广告位,也不是采用CPD(Cost Per Day)的方式获得广告位;而是从广告交易平台(AdExchange)来通过实时竞价的方式获得对广告进行曝光的机会,DSP通过广告交易平台对每个曝光单独购买,即采用CPM(Cost Per Impression)的方式获得广告位。
与移动广告网络的异同
第一,服务对象不同
移动DSP服务于广告主,搭建广告主与目标受众之间的桥梁,DSP通过对接交易市场,形成海量数据,经过数据挖掘及分析,找到符合广告主营销诉求的目标人群,竞价采购目标受众的曝光机会,实现对目标受众的购买。
移动广告网络是同时服务于广告主和开发者(媒体),是搭建广告主与开发者(媒体)之间的桥梁,广告主根据自身的营销诉求及目标受众,采购相应属性的开发者(媒体)资源,从而实现对受众的覆盖,本质上是对开发者(媒体)的购买。
第二,购买方式不同
移动DSP实现的是受众购买,利用RTB技术实时竞价在数以百万计的移动应用上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在100ms内进行评估以及出价的竞价技术。按照ADPush精准营销平台DSP负责人的说法:展示行为的反应时间和竞价技术才是真正考验移动DSP平台的优与劣,直接决定着该平台能否脱颖而出拿到优质的广告展示。
DSP受众购买方式的优势:
第一,它把同一广告位的流量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售卖给不同的广告主,从而使广告位的整体价值得到提升;
第二,可以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避免将预算浪费在非目标受众上;
第三,由于广告推送的对象均为目标受众,点击率和转化率相对较高,容易提升ROI。 当然受众购买方式也是存在一些局限的比如:如何确保品牌安全问题?
移动广告网络并未采取开发者(媒体)购买的非程序化购买方式,更多的是依靠平台中所占有的资源来进行购买,这就不需要考验平台的竞价技术和反应时间了,相对的考核广告网络的很直接就是看该广告网络平台所覆盖的APP的量,以及其中的优质APP的量,这两个方面就基本决定了该平台的广告网络的优与劣。
移动广告网络这种针对媒体购买方式的也具备一些优势: 第一,针对的是媒体,使得媒体品牌溢价较高; 第二,有利于媒体之间的竞争,提高媒体的改进及创新。
第三,品牌保护,广告主可以指定与之匹配的开发者(媒体)共同参与来确保品牌安全。 当然移动广告网络的媒体购买方式也存在一些局限: 其一是对非目标受众的覆盖,会造成预算的浪费;
其二是在目标受众跨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存在重复投放的可能,这不仅会造成预算的浪费还会引起受众的厌烦情绪。而程序化购买从根本上解决了对非目标受众的无效投放问题,也能够基于具体受众进行跨媒体的频次控制。
第三,投放方式不同
移动DSP技术出现后,推动了网络广告投放方式的转变。DSP的广告投放方式既包含了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又联结了SSP、广告交易平台等产业链上新出现的角色,实现了新的投放方式。
移动DSP广告的投放模式主要是机器投放(即通常所说的程序化购买),通过利用第三方技术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站和移动应用上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在100ms内进行评估,快速出价进行竞价,从而获得广告位实现广告投放,其中完全由机器自主完成出价、竞价、投放等过程,不涉及人工干预手段。
然而,移动广告网络由于投放只是针对媒体实现的是人工投放,广告主通过两种方式购买媒体,其一直接购买媒体:广告主直接在媒体上购买广告位进行自助投放。其二,广告主通过代理公司购买媒体:代理公司为广告主进行代理投放,并进行人工预算分配。
第四,投放行为不同
移动DSP投放标杆的是精准定向,这是移动DSP区别与移动广告网络的一个最大的特点,移动DSP的精准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细分为:人群定向、行为定向、LBS定向、运营商定向、wifi定向、设备型号、操作系统、使用时间等进行精准的定向,这种定向方式可以进行组合,多重叠加之后在精准性上就有更大的保证。
移动广告网络在投放方式上主要是针对的媒体,因此它的投放策略上被归为盲投,盲投并非说它不好,毕竟存在既有价值,广告网络的盲投只是相对于DSP的精准而言的,它不直接针对人群,而是通过媒体间接的来覆盖人群,因此在覆盖目标受众上要较弱于DSP的精准定向上,这也是现在很多广告主多追求的投
放策略,谁也不愿意把钱浪费在非潜在人群身上。
移动DSP与移动广告网络的小相近
看完二者的区别,我们不能武断的下结论是移动DSP更好还是移动广告网络更好,每种投放方式的出现总是在一定的行业发展和历史环境下出现,随着技术的发展总是会有新的事物出现来代替旧的事物。接下来说说二者的共性,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二者还将在这种共性之下长期存在一段时期。
第一,广告形式相近
目前,常见的移动广告形式,按照ADPush精准营销平台划分方式大致分为五大类:图片类广告(banner、插屏、全屏)、富媒体广告(缩小、擦除、摇一摇等)、视频广告(角标、贴片)、原生广告(信息流、激励类等)、积分墙广告,这些广告形式无论是在DSP平台还是ADN平台基本都能运用的到,只是积分墙在ADN运用的更为多一点,而原生广告在DSP运用更常见些,二者大致保持广告形式的一致性。
第二,平台作用相近
广告平台都是为了营销而生,也都服务于广告主的,也都依赖于广告主,它们之所以产生都是基于让移动营销这个根本目的,无论是DSP还是AND都是为广告主实现广告投放,进行移动营销所孕育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广告主通过这些平台来实现品牌推广、营销活动。
移动终端大范围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致使广告主把目光转向了移动领域,自然服务于广告主的平台、软件、广告形式也就呼之欲出,并且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扩大,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平台出现,比如最近一个新提法DSPAN。
3、百度网盟推广和移动DSP推广有什么区别
网盟有多种定向方式,比如KT,模拟场景是:你在百度上搜索了“娃娃”这个词,在A网站上,百度购买了A的一个广告位。
这时,你在浏览A网站时,这个广告位会出现卖娃娃的广告,是多个商家竞争后的结果。
这是网盟↑
DSP呢?需求方平台,通俗说,网盟是抢位置,DSP是买人群。
场景:你每天会产生大量浏览和搜索行为,集中在数码,体育,旅游......等等上。
那么,通过大数据判定出你是一个25-30岁的男人,大概是本科学历,白领。
于是乎,广告主比如是卖智能穿戴设备的,他的目标人群就是有一定购买力的年轻男人,于是,他就可以竞争“你这个人”。
如果竞争到,你下一次浏览A网站,就会看到穿戴设备的广告。
恩,差不多这个意思。
DSP和网盟的“人群定向”有类似的。
可以理解,KT,RT,PT什么的,是通过一次或者多次行为来定位你,
DSP是通过庞大的数据计算定义你,然后通过广告竞争定位你。
4、DSP广告、信息流广告、SEM广告有什么区别呢?
1、展现位置区别:
SEM——搜索引擎
DSP——APP或网页
信息流——资讯类及社交类APP
2、展现及转化区别:
SEM广告主要来自于主动搜索,相对而言要精准些。
信息流/DSP是主动展现的,信息流/DSP所覆盖的量,相对来说会更大。信息流的广告藏匿于用户正常浏览的信息之中,广告的推送机制是基于用户过往浏览的资讯内容。
3、适用行业方面:
SEM与另外两个的使用场景并不相同。前者是基于用户的主动寻求,后者则是在用户休闲之际。
所以相对而言,SEM覆盖的行业更多。
5、移动DSP是什么?与移动广告网络的区别有哪些?
DSP是Demand-Side Platform的缩写,即需求方平台。这一概念起源于网络广告发达的欧美,是伴随着互联网和广告业的飞速发展新兴起的网络广告领域。
在互联网广告产业中,DSP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在线广告平台。它服务于广告主,帮助广告主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广告投放,DSP可以使广告主更简单便捷地遵循统一的竞价和反馈方式,对位于多家广告交易平台的在线广告,以合理的价格实时购买高质量的广告库存。DSP让广告主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来管理一个或者多个Ad Exchange账号,甚至DSP可以帮助广告主来管理Ad Exchange的账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区别于传统的广告网络(Ad Network),DSP不是从网络媒体那里包买广告位,也不是采用CPD(Cost Per Day)的方式获得广告位;而是从广告交易平台(AdExchange)来通过实时竞价的方式获得对广告进行曝光的机会,DSP通过广告交易平台对每个曝光单独购买,即采用CPM(Cost Per Impression)的方式获得广告位。
与移动广告网络的异同
第一,服务对象不同
移动DSP服务于广告主,搭建广告主与目标受众之间的桥梁,DSP通过对接交易市场,形成海量数据,经过数据挖掘及分析,找到符合广告主营销诉求的目标人群,竞价采购目标受众的曝光机会,实现对目标受众的购买。
移动广告网络是同时服务于广告主和开发者(媒体),是搭建广告主与开发者(媒体)之间的桥梁,广告主根据自身的营销诉求及目标受众,采购相应属性的开发者(媒体)资源,从而实现对受众的覆盖,本质上是对开发者(媒体)的购买。
第二,购买方式不同
移动DSP实现的是受众购买,利用RTB技术实时竞价在数以百万计的移动应用上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在100ms内进行评估以及出价的竞价技术。按照ADPush精准营销平台DSP负责人的说法:展示行为的反应时间和竞价技术才是真正考验移动DSP平台的优与劣,直接决定着该平台能否脱颖而出拿到优质的广告展示。
DSP受众购买方式的优势:
第一,它把同一广告位的流量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售卖给不同的广告主,从而使广告位的整体价值得到提升;
第二,可以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避免将预算浪费在非目标受众上;
第三,由于广告推送的对象均为目标受众,点击率和转化率相对较高,容易提升ROI。 当然受众购买方式也是存在一些局限的比如:如何确保品牌安全问题?
移动广告网络并未采取开发者(媒体)购买的非程序化购买方式,更多的是依靠平台中所占有的资源来进行购买,这就不需要考验平台的竞价技术和反应时间了,相对的考核广告网络的很直接就是看该广告网络平台所覆盖的APP的量,以及其中的优质APP的量,这两个方面就基本决定了该平台的广告网络的优与劣。
移动广告网络这种针对媒体购买方式的也具备一些优势: 第一,针对的是媒体,使得媒体品牌溢价较高; 第二,有利于媒体之间的竞争,提高媒体的改进及创新。
第三,品牌保护,广告主可以指定与之匹配的开发者(媒体)共同参与来确保品牌安全。 当然移动广告网络的媒体购买方式也存在一些局限: 其一是对非目标受众的覆盖,会造成预算的浪费;
其二是在目标受众跨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存在重复投放的可能,这不仅会造成预算的浪费还会引起受众的厌烦情绪。而程序化购买从根本上解决了对非目标受众的无效投放问题,也能够基于具体受众进行跨媒体的频次控制。
第三,投放方式不同
移动DSP技术出现后,推动了网络广告投放方式的转变。DSP的广告投放方式既包含了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又联结了SSP、广告交易平台等产业链上新出现的角色,实现了新的投放方式。
移动DSP广告的投放模式主要是机器投放(即通常所说的程序化购买),通过利用第三方技术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站和移动应用上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在100ms内进行评估,快速出价进行竞价,从而获得广告位实现广告投放,其中完全由机器自主完成出价、竞价、投放等过程,不涉及人工干预手段。
然而,移动广告网络由于投放只是针对媒体实现的是人工投放,广告主通过两种方式购买媒体,其一直接购买媒体:广告主直接在媒体上购买广告位进行自助投放。其二,广告主通过代理公司购买媒体:代理公司为广告主进行代理投放,并进行人工预算分配。
第四,投放行为不同
移动DSP投放标杆的是精准定向,这是移动DSP区别与移动广告网络的一个最大的特点,移动DSP的精准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细分为:人群定向、行为定向、LBS定向、运营商定向、wifi定向、设备型号、操作系统、使用时间等进行精准的定向,这种定向方式可以进行组合,多重叠加之后在精准性上就有更大的保证。
移动广告网络在投放方式上主要是针对的媒体,因此它的投放策略上被归为盲投,盲投并非说它不好,毕竟存在既有价值,广告网络的盲投只是相对于DSP的精准而言的,它不直接针对人群,而是通过媒体间接的来覆盖人群,因此在覆盖目标受众上要较弱于DSP的精准定向上,这也是现在很多广告主多追求的投
放策略,谁也不愿意把钱浪费在非潜在人群身上。
移动DSP与移动广告网络的小相近
看完二者的区别,我们不能武断的下结论是移动DSP更好还是移动广告网络更好,每种投放方式的出现总是在一定的行业发展和历史环境下出现,随着技术的发展总是会有新的事物出现来代替旧的事物。接下来说说二者的共性,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二者还将在这种共性之下长期存在一段时期。
第一,广告形式相近
目前,常见的移动广告形式,按照ADPush精准营销平台划分方式大致分为五大类:图片类广告(banner、插屏、全屏)、富媒体广告(缩小、擦除、摇一摇等)、视频广告(角标、贴片)、原生广告(信息流、激励类等)、积分墙广告,这些广告形式无论是在DSP平台还是ADN平台基本都能运用的到,只是积分墙在ADN运用的更为多一点,而原生广告在DSP运用更常见些,二者大致保持广告形式的一致性。
第二,平台作用相近
广告平台都是为了营销而生,也都服务于广告主的,也都依赖于广告主,它们之所以产生都是基于让移动营销这个根本目的,无论是DSP还是AND都是为广告主实现广告投放,进行移动营销所孕育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广告主通过这些平台来实现品牌推广、营销活动。
移动终端大范围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致使广告主把目光转向了移动领域,自然服务于广告主的平台、软件、广告形式也就呼之欲出,并且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扩大,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平台出现,比如最近一个新提法DSPAN。
6、常见的移动DSP广告形式有哪些?
聚啦ADSuper将目前常见的移动广告形式大致划分为五大类: 图片类广告(banner、全屏、插屏)、视频广告(角标、贴片)、原生广告(信息流等)、富媒体广告(缩小、擦除、摇一摇等)以及积分墙广告。
7、彻底搞懂移动DSP与移动广告网络是啥玩意儿
DSP是由展示广告发展而来。展示广告在一开始是被各大门户网站所垄断的,因为它有最好的内容资源,可以获得海量流量与受众,所以在上个世纪末,绝大多数的网络广告其实是在门户网站以包段的方式在售卖,甲方广告主想买某一个广告位就得直接和这个媒体去谈,这样的话,一些大的媒体就占据了制高点和话语权,广告主得排着队去预定。譬如想要在情人节去做推广,可能提前两三个月预定还不一定能预定得上。资源有限,要价又高,预定的周期又长,竞争又激烈,效果还不一定就有保障。
为什么说效果不一定有保障呢?因为对于受众无法做到精细挑选。例如推广一个针对都市白领的产品,尽管得到了一个最好的广告位,比方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开播前一分钟的广告时间,但是广告的受众90%都是农民(因为中国的人口比例就是这样的),农民对这个产品不感兴趣,尽管媒体很好。但因为无法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也不见得广告效果就一定好。所以后来又出现了媒体圈的概念,把中小媒体绑定在一起,广告网络就出现了。
广告网络和主流门户媒体的展示广告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广告网络集成了大大小小成千上万家网站的流量,流量足够多;
第二,以CPM或CPC的形式售卖流量,单价略低;
第三,提出一个受众购买的概念,通过内容定位人群的方式,广告网络能够推断这些用户的兴趣,一定成都上实现了对于用户挑选后投放。
广告网络的不足与其优势一一对应,也非常明显:
第一,广告网络内虽然媒体众多,但质量普遍不高,大多数为除了提供广告位没有其它变现形式的中小网站;
第二,虽然单价不高,但实际推广转化成本偏高,不是很适合效果类账户的推广;
第三,通过内容定位人群的误差较大。
随着DSP的广泛出现,很多广告网络感受到了自己受到的威胁,在开拓与DSP合作提供流量等新的变现方式的同时,很多广告网络也都纷纷开始“改头换面”,将自己重新包装成一个DSP平台或拥有DSP技术的复合型平台,但广告网络的很多技术与DSP的技术还是有显著区别的,这里将最典型的几个不同的点总结如下:
受众购买:广告网络的受众购买是基于内容的,而DSP是基于受众行为数据的;
在线竞价:广告网络的在线竞价以分配为主,或RTB(实时竞价)的比例较低,而DSP的在线竞价以竞争为主,RTB的比例较高。
截至目前为止,众多的广告网络因为价格低廉或拥有其它方面的优势(如:与某一垂直行业高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甲方或甲方工作人员的需求,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仍然会有一定的市场。
以上是《互联网DSP广告揭秘》里的相关章节,移动DSP与移动广告网络之间的关系与之类似,只不过是从PC端迁移到了移动端,媒体由大大小小的网站换成了大大小小的app而已。
希望能帮到你。
8、DSP和SEM哪个效果更好?
各有千秋,SEM适合做搜索关键字,DSP是图片+视频广告,看文字广告和看图片广告,感受是不同了,一段好的文字,可以让人印象深刻,一幅好的广告图片或视频素材不但能加深印象,品牌传达也做到了,SEM有百度,搜狗和360,Dsp有传漾,平方互动,新数等等几家。
9、移动dsp广告投放真的有效吗?真正有几个人安装那些垃圾app资源
销售无技巧,量大必出单。
效果还是有的,每个产品既然存在就有它对应的用户,投放时选择越精准则转化成本越低。
10、百度网盟推广和移动DSP推广有什么区别?
网盟有多种定向方式,比如KT,模拟场景是:你在百度上搜索了“娃娃”这个词,在A网站上,百度购买了A的一个广告位。
这时,你在浏览A网站时,这个广告位会出现卖娃娃的广告,是多个商家竞争后的结果。
这是网盟↑
DSP呢?需求方平台,通俗说,网盟是抢位置,DSP是买人群。
场景:你每天会产生大量浏览和搜索行为,集中在数码,体育,旅游......等等上。
那么,通过大数据判定出你是一个25-30岁的男人,大概是本科学历,白领。
于是乎,广告主比如是卖智能穿戴设备的,他的目标人群就是有一定购买力的年轻男人,于是,他就可以竞争“你这个人”。
如果竞争到,你下一次浏览A网站,就会看到穿戴设备的广告。
恩,差不多这个意思。
DSP和网盟的“人群定向”有类似的。
可以理解,KT,RT,PT什么的,是通过一次或者多次行为来定位你,
DSP是通过庞大的数据计算定义你,然后通过广告竞争定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