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营销 > 铜铬sem图像怎么分析

铜铬sem图像怎么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8 15:36:28

1、扫描电镜图片如何分析

第一、扫描电镜照片是灰度图像,分为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像,主要用于表面微观形貌观察或者表面元素分布观察。
一般二次电子像主要反映样品表面微观形貌,基本和自然光反映的形貌一致,特殊情况需要对比分析。
背散射电子像主要反映样品表面元素分布情况,越亮的区域,原子序数越高。
第二、看表面形貌,电子成像,亮的区域高,暗的区域低。非常薄的薄膜,背散射电子会造成假像。导电性差时,电子积聚也会造成假像。

2、地质和化探样品中铬的物相分析

方法提要

本分析系统提供了三类矿物的物相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湿法磁选分离磁铁矿中Cr,用稀H2SO4加HF浸取硅酸盐矿物中Cr,最后残渣为铬尖晶石中Cr。适用于矿物、岩石、化探样品中Cr的物相分析。分析流程见图1.18。

试剂配制

均为常用试剂。

分析步骤

(1)磁铁矿中铬的测定。称取0.2~0.5g粒径小于0.075mm的试样于培养皿中,加水淹没,用带铜套(或玻璃管)的磁钢进行磁选。套头表面磁场强度应为(900±100)Oe

,下同。,经反复精选,磁性部分转入锥形瓶中,加40mL HCl(1+1),在沸水浴上浸取1h。溶液测定Cr,当Cr含量高时,用摩尔盐滴定法测定。Cr含量低时用FAAS法测定。非磁性部分过滤之,残渣留作下一相测定。

图1.18 铬矿石中铬的物相分析流程

(2)硅酸盐相铬的测定。上述残渣和滤纸置于瓷坩埚中灰化,在500℃灼烧30min,转入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30mL H2SO4(1+1),10mL HF,在沸水浴上浸取1h。用塑料漏斗过滤,用水将全部残渣冲洗到滤纸上,擦净烧杯,洗残渣2~3次,滤液同1项测定Cr,残渣留作测定下一相。

(3)铬尖晶石相铬的测定。上述残渣连同滤纸置于刚玉坩埚中,灰化后,在700℃灼烧20~30min。取出,冷却。加2g Na2O2在700℃熔融后,用水浸取,制备成待测定的溶液,同1项测定Cr。

注意事项

(1)样品中如无磁铁矿中Cr,可直接称样测硅酸盐相中的Cr。

(2)如样品中没有铬钙榴石(3CaO·Cr2O3·3SiO2),在浸取硅酸盐相Cr时,也可采用50mL HCl微沸加热30min浸取。

3、下面是不锈钢腐蚀的SEM图,请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构呢

看起来感觉像是腐蚀过度了,CI离子在溶液中与不锈钢基材发生原电池反应,会腐蚀成一个坑状的腐蚀坑,但你这个已经腐蚀坑与腐蚀坑已经完全相连,所以感觉好像已经腐蚀过度了

4、SEM扫描电镜图怎么看,图上各参数都代表什么意思

1、放大率:

与普通光学显微镜不同,在SEM中,是通过控制扫描区域的大小来控制放大率的。如果需要更高的放大率,只需要扫描更小的一块面积就可以了。放大率由屏幕/照片面积除以扫描面积得到。

所以,SEM中,透镜与放大率无关。

2、场深:

在SEM中,位于焦平面上下的一小层区域内的样品点都可以得到良好的会焦而成象。这一小层的厚度称为场深,通常为几纳米厚,所以,SEM可以用于纳米级样品的三维成像。

3、作用体积:

电子束不仅仅与样品表层原子发生作用,它实际上与一定厚度范围内的样品原子发生作用,所以存在一个作用“体积”。

4、工作距离:

工作距离指从物镜到样品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如果增加工作距离,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场深。如果减少工作距离,则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分辨率。通常使用的工作距离在5毫米到10毫米之间。

5、成象:

次级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可以用于成象,但后者不如前者,所以通常使用次级电子。

6、表面分析:

欧革电子、特征X射线、背散射电子的产生过程均与样品原子性质有关,所以可以用于成分分析。但由于电子束只能穿透样品表面很浅的一层(参见作用体积),所以只能用于表面分析。

表面分析以特征X射线分析最常用,所用到的探测器有两种:能谱分析仪与波谱分析仪。前者速度快但精度不高,后者非常精确,可以检测到“痕迹元素”的存在但耗时太长。

观察方法:

如果图像是规则的(具螺旋对称的活体高分子物质或结晶),则将电镜像放在光衍射计上可容易地观察图像的平行周期性。

尤其用光过滤法,即只留衍射像上有周期性的衍射斑,将其他部分遮蔽使重新衍射,则会得到背景干扰少的鲜明图像。

(4)铜铬sem图像怎么分析扩展资料:

SEM扫描电镜图的分析方法:

从干扰严重的电镜照片中找出真实图像的方法。在电镜照片中,有时因为背景干扰严重,只用肉眼观察不能判断出目的物的图像。

图像与其衍射像之间存在着数学的傅立叶变换关系,所以将电镜像用光度计扫描,使各点的浓淡数值化,将之进行傅立叶变换,便可求出衍射像〔衍射斑的强度(振幅的2乘)和其相位〕。

将其相位与从电子衍射或X射线衍射强度所得的振幅组合起来进行傅立叶变换,则会得到更鲜明的图像。此法对属于活体膜之一的紫膜等一些由二维结晶所成的材料特别适用。

扫描电镜从原理上讲就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在试样上扫描,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显示成像,获得测试试样表面形貌的观察。

5、铜和铬的核外电子排布是这样吗

Cu 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1
Cr 1s2 2s2 2p6 3s2 3p6 3d5 4s1

6、铬和铜的电子排布式为什么特殊

1.Cu的最后11个电子的电子排布式是:3d10 4s1,这样保证3d轨道为全满结构,能量低,比较稳定。

2.Cr 的最后6个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3d5 4s1 ,这样保证3d轨道为半满结构,4s轨道也是半满结构,能量低,比较稳定。

拓展资料:

电子排布能量最低原理:

1.能量是守恒的,如果能量一部分会升高,另一部分则会下降,所谓下降的一部分就是能量降低的一部分,所以说能量为了保持平衡会自动降低,自然变化进行的方向都是使能量降低,因此能量最低的状态比较稳定,这就叫能量最低原理。

2.“系统的能量越低、越稳定”,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也遵循 这一规律,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然后按 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中的顺序依次向能量较高的能级上分布,称为能量最低原理。

3.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也称能级)主要由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决定。当l相同时,n越大,原子轨道能量E越高,例如E1s<E2s<E3s;E2p<E3p<E4p。当n相同时,l越大,能级也越高,如E3s<E3p<E3d。当n和l都不同时,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同时考虑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及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力。由于其他电子的存在往往减弱了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从而使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产生交错现象,如E4s<E3d,E5s<E4d。Pauling根据光谱实验数据以及理论计算结果,提出了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近似能级图。用小圆圈代表原子轨道,按能量高低顺序排列起来,将轨道能量相近的放在同一个方框中组成一个能级组,共有7个能级组。电子可按这种能级图从低至高顺序填入。下图为电子排布规律:

与铜铬sem图像怎么分析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