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滴滴打车用了哪些营销方式推广嘀嘀专车
第一个阶段是“建立连接”。要做一个交易的平台,首先要把供需双方拉到这个平台上,让两者建立连接。跟国外的Uber把车型定位于商务高端车型不同,嘀嘀则是选择了首先从出租车入手,其实就是看中了“出租车”背后的用户群体。首先,大家打出车是刚需,通过出租车可以获取海量用户。并且,出租车司机都是职业司机,大多数还依托出租车公司,百分之百有营运资格,在中国可以轻松跨过政策禁区。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嘀嘀打车开始就不停的地推和补贴,激发司机在嘀嘀平台上接活,激发用户使用嘀嘀平台叫车,最终获取海量用户和用户的消费习惯。这个阶段,我们在前面的章节里提过,这是嘀嘀建立连接和获取用户的阶段,嘀嘀在这个阶段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获取用户。
在建立连接以后,嘀嘀打车的“激发营销”又到了第二个阶段“制造场景”。嘀嘀打车平台,建立“连接”的目的就是制造一种O2O消费的场景,让用户形成在嘀嘀平台上“叫车”的习惯。在制造“场景”的开始阶段,嘀嘀采用最简单粗暴的形式就是“直接砸钱”,在补贴最高的阶段,消费者和司机各补贴10多元钱,这相当于每一单要补贴20多块钱,在80天砸了15亿以后终于“偃旗息鼓”。在后补贴时代,为了继续“激发”用户进行场景消费,嘀嘀利用跟腾讯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始通过在嘀嘀平台发放“嘀嘀红包”。嘀嘀红包改变了单一的“砸钱”的方式,通过红包发放的形式,浸入了用户的“关系链”,产生了指数式传播。前期嘀嘀平台自己掏钱来发放红包,后期又邀请一些像搜狗、蒙牛、京东等企业来发布红包,用别人的钱激发自己的用户。在用户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嘀嘀除了“打车场景”以外,又开始制造新的消费“场景”,就是“嘀嘀专车”。而在嘀嘀专车的推广中,延续了微信红包和关系链传播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就让“嘀嘀专车”一夜成名。
嘀嘀专车在建立“消费场景”以后,利用专车红包进行的“浸入关系链”激发营销。嘀嘀推出“嘀嘀打车”是为了获取用户,而推出“嘀嘀专车”则是为了“挣钱”。怎么推广嘀嘀专车呢?嘀嘀继续用了屡试不爽的“微信红包”,通过微信平台发放大量的“专车代金券”。嘀嘀专车的“微信红包”是如何“浸入”关系链的呢?如果你用了一次嘀嘀专车,你就将获得了一次发放“专车代金券”的机会,而你发放“专车代金券”的方式就是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分享,每一次分享就相当于“代金券”浸入了你的“关系链”。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用嘀嘀,就相当于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用户在自己的关系链里发布“代金券”,正是这种“去中心化“的病毒传播,最终导致了嘀嘀专车的用户呈现“指数式”的增长。
第四个阶段是“大数据”激发营销。如果像嘀嘀专车这种产品越来越多、消费场景越来多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以嘀嘀平台为中心,用户、嘀嘀服务相互连接的网络,这将是一个产生群体交互的智能网络。在这个阶段,嘀嘀平台必须通过大数据手段分析用户的行为,了解用户的兴趣、收入水准、消费习惯,甚至可以做到用户还未叫车的时候,就已经预判用户要去哪里、喜欢坐什么样的车并把他的需求推送给对应的司机。而对于司机也是这样,通过对司机进行用户分析,了解他的交班时间、地点、喜欢接什么样的活、在哪种情况下会拒单。基于这些分析,就能把合适的订单推荐给合适的司机。除了数据分析以外,滴滴还会通过规则调整让交通系统更有效率。比如你早上六点想去看天安门看升旗,大冷天没有司机愿意接这个活,加了小费也没用。这时滴滴就用一种虚拟货币“滴米”来调度,司机在接活的时候,会根据单子的难易程度来增减司机的“滴米”。而这个滴米类似司机的“信用值”,滴米值越高,平时就更好抢单。在智能交互的场景里,嘀嘀平台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激发司机和用户,既可以优化用户体验,又会激发平台用户的参与感和热情。
2、滴滴,美团,饿了么创业初期是如何做地面推广的
【滴滴推广】
滴滴打车一开始只在一个城市(北京),用最精锐的部队验证自己的模式,成功时再横向复制,从而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但开拓北京的市场,却不像滴滴创始人程维想象的那样简单。
推广初期,没有出租车公司愿意和滴滴合作,员工都很沮丧。程维鼓励大家:再坚持一下,跑完全部189家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就认了、放弃!
经过不懈的努力,滴滴终于谈下来第一个出租公司——只有200余辆车的银山出租车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允许程维他们在司机例会上演讲15分钟介绍产品。
那场推广会有100个司机在场,但只有20位有智能手机。面对滴滴的讲解,司机们面面相觑,这又是新骗术吧?
最后,有8位司机安装了客户端。程维拿着合同给其他出租车公司看——人家都做了,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啊!就是这样,滴滴敲开了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地推团队也开始有了干劲儿。
2012年9月,滴滴打车上线,有500位司机安装了客户端,但是上线的人数只有16个。程维给大家鼓劲:起码有16个司机相信我们,我们不能让这16个人失望!没有订单,我就找人去打车……
于是程维面试了一个人,每天给他400块钱,让他绕三环打车。当时还特意嘱咐:不要去昌平,资金有限,省着点花……
除了各个公司推广,滴滴的地推团队还设立了线下服务点,分布在北京西站、南站、南苑机场等司机聚集的地方,他们每天7点抵达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出租车师傅慢慢驶过去的时候,地推的小伙子就抱着笔记本冲过去:师傅,你有智能手机吗?
为了保证体验,地推的小伙们会考虑到每个细节:他们把安装时间控制在3、5分钟,最后压缩到1分钟一个,否则司机会不满。在司机方便的厕所发传单时,他们会考虑是司机进去的时候发传单,还是出来的时候。因为如果是进去时发的传单,出来时往往就被扔掉了……
就这样,滴滴慢慢积累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美团推广】
在推广初期,团购网对国内商户是一个全新概念,所以并不好谈。第一单生意是一个舞蹈塑形班,女老板是饭否(美团网创始人王兴的另一个创业项目)的用户,觉得王兴靠谱就答应了。
那一单卖出了79份,距离美团描述的“上千份”的蓝图有很大的距离,但也让商户们认识到了团购的价值。
那时的美团只有十几个人,团队扩张也比较慢,每天一单,一个月下来才三十单,由于筛选严格,谈三四个单子才会有一个上线。美团希望用这样严格的标准,来保证服务质量。
在扩张到其他城市时,美团在上海和天津选择了直营方式,其他多为代理或收购。就像哈尔滨、太原、唐山、东莞都是收购本地团购网站转化成美团分站的。这奠定了美团的基础。
而运营上,美团有的放矢,十分注重目标人群的用户体验。
以镇江为例,美团主抓年轻消费者——教师、大学生、公务员、银行员工,这样喜欢时尚品类的群体。在团购品类上,也投其所好,主推韩国料理、日本料理、自助餐、火锅、电影之类的。
与此同时,镇江的客服也做得很好,建立了很多会员群,会员有任何投诉,销售人员骑着电动车,15分钟内就会赶到处理。
不过与对手相比,美团显然不够疯狂。不仅在收购时经常被竞争对手截胡,市场上被对手疯狂进攻,连团队成员也经常被对手以两三倍的工资挖走。
当然,这并不合理,首先这些人员并不值这个价。其次,对方给这么高的工资势必会引起老员工反感,引发内斗。对此,美团的对策是,你要挖人,我就想办法拖、挽留,等过一两个月,先去的人感到问题了,这件事也就解决了。
这时美团士气很低落,内部质疑是不是融不到钱了?同行都在打广告,在挖人,美团却一点动作都没有……甚至有员工当面质问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你别扯虚的,我就问你,到底投不投广告?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美团虽然没有投广告,但王兴有一个判断——用户在线下看到了广告,终究要来线上消费,所以他在百度购买了团购的关键词。用户搜索团购,出现的第一位就是美团。
对此美团高层有自己的判断——疯狂烧钱,不理性竞争不会持续太久,团购资本市场的冬天很快就要到了。所以,在账面上还有1200万美元的情况下,美团按兵不动,继续融资储备资金,静静等待战机到来。
3、滴滴打车用了哪些营销方式推广嘀嘀专车
滴滴前期主要是使用补贴的方式,基本上把所有对手都打死了,最后和快的合并了。
4、滴滴打车如何推广的
这种新兴商业模式追求的是快速扩张,占领主流,一般会用高额奖励驱动,俗称“烧钱”,这不会计较段时间的回报,所以不用拿传统概念的成本去考虑
5、滴滴打车刚开始的时候是在怎么做推广的
------------------非原创,仅转载----------------------
滴滴最早开始做推广的时候,完全是通过地推来进行的。滴滴的创始人程维是从阿里出来的,而阿里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里最早开始做地推的一批,在地推这块,滴滴就已经占据了先天优势,经验和方向还是很足的。今天的滴滴在合并了快的和优步中国后,已经成为出行O2O的巨头。但在滴滴发展的早期阶段,也是全靠地推团队撑起来的。
滴滴最早选择的地推地点是北京的火车站和飞机场的出租车候车区,慢慢才扩张到北京西站、东站和首都机场三个地方。一般一个地点在一个时段保证3-4位员工,他们会将办公地点设在出租车离开的必经之路,在车流缓慢的时候上前给司机们发一下传单,介绍产品,如果有兴趣,就可以让司机车停一边,手把手安装APP。这其中还不包括在出租车师傅经常加油,或者吃午饭的地方定期去介绍,安装成功现场发放油卡或者电话卡这类。
除了给C端的用户做推广外,滴滴也会去B端的出租车公司做推广,跟出租车公司合作的话,能给司机们基本的可靠感,滴滴会定期与北京的部分出租车公司联合举行几场宣讲会,一般这个时间会选在每个月司机师傅来交份子钱的那天;现场聚集一定人后,滴滴员工现场为司机们装APP,做咨询,定期会举行抢单最高的奖励活动。据说在那时候抢单第一的司机师傅每个月会多赚2000,所以加入滴滴的出租车司机瞬间暴增。这批司机还会在使用滴滴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好处的话,还会主动帮滴滴做推广,让他们的同行和朋友也加入滴滴。
6、滴滴哪一年开始推广的
2012年,来滴滴打车在北京中关自村诞生,9月9日正式在北京上线。
滴滴专车
2014年8月19日,滴滴专车在北京公测,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务约租车群体。
滴滴快车
2015年5月7日,滴滴快车在杭州上线,是一种优惠出行服务。
滴滴顺风车
2015年6月1日,滴滴顺风车上线,定位于共享出行服务,定价比滴滴快车低。
滴滴代驾
2015年7月28日,滴滴代驾宣布上线,采用“起步价+公里数”的计费方式[4],同时为司机提供“结伴返程”功能。
滴滴公交
2016年6月1日,滴滴巴士战略升级,正式启用全新品牌“滴滴公交”,提供实时公交、包车、班车服务。
滴滴租车
2016年8月,滴滴租车业务在上海测试运营,采取全程线上化服务及免费上门送取车模式。
滴滴优享
2017年2月28日,滴滴出行发布了滴滴优享,并率先在南京试运营。
滴滴优享介于快车、专车服务之间,为乘客提供舒适度与经济化相平衡的标准化出行方案。
7、在滴滴快车上投放广告,推广效果好不好?
滴滴广告在所有的车身车内广告中,推广效果算是很不错的了。记得我们公司找米库互动做滴滴车内广告的时候,我很多朋友都跟我说,只要打滴滴,哪哪都能看到我们公司的广告,达到了广告目的,哈哈哈。
8、滴滴打车App初期是怎么推广的
845480066,在网上发帖推广精准些,我是找他买的软件,最前面就是扣位来的
9、招行与滴滴出行推广方案
招行与滴滴合作发行“招行滴滴出行联名借记卡”该卡由招行与滴滴出行共同设计,共同赋予联名卡权益。在招行一卡通M+卡的权益基础上,增加了新户200元滴滴出行优惠券礼包及滴滴高级会员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