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云,详细资料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专备。曹操取荆属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
赵统也曾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登场,见第九十七回:“……即设宴大会诸将,计议出师。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众皆大惊。孔明就站一课,曰:‘此风主损一大将!’诸将未信。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众将无不挥涕。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报丧……后主思念赵云昔日之功,祭葬甚厚;封赵统为虎贲中郎,赵广为牙门将,就令守坟。二人辞谢而去。”
三国赵统2
2、刘备让曹操赶出徐州后,赵云在什么地方?
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发生在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关羽、刘备、周仓和赵云。原文如下:
忽见周仓引数十人带伤而来。关公引他见了玄德。问其何故受伤,仓曰:“某未至卧牛山之前,先有一将单骑而来,与裴元绍交锋,只一合,刺死裴元绍,尽数招降人伴,占住山寨。仓到彼招诱人伴时,止有这几个过来,余者俱惧怕,不敢擅离。仓不忿,与那将交战,被他连胜数次,身中三枪。因此来报主公。”玄德曰:“此人怎生模样?姓甚名谁?”仓曰:“极其雄壮,不知姓名。”
于是关公纵马当先,玄德在后,径投卧牛山来……玄德早挥鞭出马大叫曰:“来者莫非子龙否?”那将见了玄德,滚鞍下马,拜伏道旁。原来果然是赵子龙。玄德、关公俱下马相见,问其何由至此。云曰:“云自别使君,不想公孙瓒不听人言,以致兵败自焚,袁绍屡次招云,云想绍亦非用人之人,因此未往。后欲至徐州投使君,又闻徐州失守,云长已归曹操,使君又在袁绍处。云几番欲来相投,只恐袁绍见怪。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前偶过此处,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云因杀之,借此安身。近闻翼德在古城,欲往投之,未知真实。今幸得遇使君!”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与刘备重逢。在返回古城途中,周仓突然出现,且身上有伤。关羽询问后得知,有一人杀死裴元绍并占据卧牛山。周仓与之交锋时受伤。此后,众人来到卧牛山,这才发现打伤周仓之人原来是赵云。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赵云口中的“四海飘零”,意为到处漂泊,生活无着,比喻遭遇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这也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与真实的历史记载相对比,小说中的这段描述都是虚构出来的,无一处是历史的真实。首先,关羽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假的,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谈过,这里不再赘述;其次,小说中出现的周仓与裴元绍这两个人物也是作者的虚构,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第三,张飞落草与古城也并非历史的事实;第四,赵云也并非是在官渡之战期间才重新回到刘备身边的。
据《三国志•赵云传》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该传注引《云别传》则称:“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这也就是说赵云与刘备的分离并非如小说所言是在他帮助刘备进入徐州之后,而是在效命公孙瓒期间。这也就意味着自从赵云随刘备进入徐州协助陶谦对付曹操后,就一直留在刘备身边,再也没有返回家乡。因此,也就不会出现小说中所言的自从离开刘备之后“海飘零,无容身之地”的状况。
曹操闪击徐州后,关羽被迫投降,张飞行踪不定,刘备远走河北。那么,赵云又身在何处呢?《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的一段记载揭晓了答案:“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这意味着在徐州兵败后,赵云与刘备失散,后来又在邺城重逢,并奉刘备的密令在河北一带招兵买马,壮大力量。一句话,赵云瞒着袁绍,秘密为刘备扩充实力。
3、关于赵云
赵云成名之前的事迹
野史记载,赵云为春秋时期赵王后裔远族,赵奢、赵括、赵胜等均为其一族,其家族崇尚武功,至赵云时其家已经蓑败。又传赵云枪法学自童渊,张绣、张任均为其师兄。赵云学艺出山后,又自创七探蛇盘枪法。赵云武功虽高,但缺少文韬武略,因此在蜀国很少担任一方的主将职务,其风格类似当代的许世友、王近山。
另有野史记载,赵云的父母早亡,由哥哥赵峻抚养成人。因一次山贼洗劫赵家村,哥哥被杀,为报仇,与夏侯兰一起上山拜左慈为师,后自创枪法。
三国的武术名师童原,赵云是他的关门弟子,在他之上还有两个师兄,一个是宛城候张绣,一个是西川大都督张任,不过赵云入门时这两人都已经学成下山,虽然赵云后来在战场碰到过两人,但他们并不认识。特别是张绣,在长坂坡被赵云挑落马下 赵云师从何处实际历史上并无记载,《三国演义》也没有提及,这些都是民间说书说出来的
4、关于赵云的评价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仅有的十二位被赐予谥号的大臣之一①,但他在名位上远远不及其他十一位大臣,为什么年资在前,仕宦却不及诸人呢?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来对其一生进行探讨和给予评价。
赵云本来是奋武将军公孙瓒的部下,公孙瓒派遣别部司马刘备跟随自己私自署置的青州刺史田楷与冀州牧袁绍争夺青州,赵云从这时起被划拨到刘备的麾下,被刘备任命为主骑。②在从龙之臣中,资历仅次于关羽、张飞。
刘备在青州因军功升至平原相,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辖军队③,而赵云未见升赏。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司空曹操表荐刘备为左将军,关羽、张飞为中郎将④,而亦未有赵云。后来曹操派刘备到徐州讨伐僭号的袁术,冀州牧董昭劝阻曹操委派刘备,也只说“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不曾提起赵云,可见赵云不为时人所重。按说此时刘备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赵云不可能没有机会立功受赏,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赵云担任的主骑一职,不是从事冲锋陷阵,而是作为刘备的侍卫长,保护刘备的安全。
但是赵云终于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时来运转。曹操平定了盘踞冀、青、幽、并四州的袁氏父子,自为丞相,南征荆州。刘备仓皇南撤,被曹操骑兵追上,不得不丢弃妻子儿女逃跑。赵云保护刘备身边唯一的儿子刘禅及其母甘氏,得以免难。因此在刘备平定荆州江南诸郡以后,封拜元勋,提拔赵云为牙门将军⑤,赵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统率的军队。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受益州牧刘璋邀请入蜀,讨伐割据汉中的张鲁。以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关羽留镇荆州,赵云则被划归到诸葛亮的麾下,受其节制。第二年,刘备南攻刘璋,召诸葛亮和南郡太守、征虏将军张飞入蜀,参与平定益州。由于诸葛亮从未指挥过作战,因此从鱼复到江州都是由张飞指挥。从张飞对巴郡太守严颜的生杀予夺的处置权上,可知其并不受制于诸葛亮,二者地位略等⑥。平定江州以后,张飞与诸葛亮分定各郡,张飞从江州溯嘉陵江北上,攻克垫江,再从这里溯涪江而西攻克德阳,最后在成都与刘备会合。⑦诸葛亮、赵云从江州溯长江而西攻克江阳,诸葛亮继续西溯长江平定僰道、南安、武阳,而分遣赵云从江阳北上平定汉安、资中、牛髀,在成都归还到诸葛亮的建制。⑧益州平定以后,诸葛亮晋升为军师将军,署理左将军府事,负责处理政事。赵云晋升为翊军将军,不再受诸葛亮节制。
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诸葛亮执政,以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不久又升迁为镇东将军⑨。或许诸葛亮很看重赵云,但赵云似乎辜负了他的期望。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北伐魏国,扬言将从斜谷道攻取郿县,魏明帝派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诸军屯守郿县。诸葛亮派赵云和中监军、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守箕谷,抵御曹真;自己亲率主力进攻祁山,陇右三郡纷纷响应诸葛亮,魏国朝野震动,魏明帝西镇长安,以左将军张郃驰援陇右。诸葛亮以丞相参军马谡守街亭。马谡部署错误,不据守街亭城,而是依山为营。张郃断绝其水道,蜀军缺水大乱,被张郃大败。而赵云、邓芝疏于戒备,在箕谷与曹真对垒时以优势兵力失利,烧毁褒斜道赤崖以北的阁道,迫使魏军停止追击。
诸葛亮退回汉中,上表自劾,对于北伐失利的原因进行总结,马谡是“街亭违命之阙”,赵云是“箕谷不戒之失”,而自己则是“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马谡的失败导致陇右三郡得而复失,而且军队损失惨重,被处死;赵云虽然战败,但军队损失不大,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以用人失察,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镇军将军赵云去世。终其一生,他的业绩很平凡也很普通。甚至后来追谥了五个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也没有赵云。时朝野舆论认为赵云曾经救过刘禅,应当赐谥,最后终于成为十二个大臣中最后一个被赐谥的大臣。
5、刘备徐州大败后赵子龙哪里去了
赵云哥哥去世后,他要回去办理丧事,于是告别了公孙瓒。其实此刻他已经看透了公孙瓒,知道公孙瓒与袁绍都是一路货色,只知道争夺土地、人口、财富,根本就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借着为哥哥办理丧事之机,正好离开他,谋求新的发展。袁绍这时也深知赵云是个难得的将才,几次派人来请赵云,希望赵云能为自己所用。可赵云已经厌恶了袁绍的为人,每次都予以婉言谢绝。在料理完哥哥的丧事后,赵云单枪匹马,四处漂零,后来还被迫在卧牛山当了一个时期的山大王。
在这期间,赵云本想去徐州投奔刘备,可正当他要南下时,却适逢曹操东征徐州,刘备几乎全军覆灭,刘备投了袁绍,关羽降了曹操,张飞落草于芒砀山。为了找个落脚点,以等待将来能与刘备的再次相会,他只好杀了卧牛山的山大王裴绍,先占山为王。
白马、延津两战,关羽斩杀袁绍两员大将颜良与文丑,然后跟曹操不告而别,千里寻访刘备。刘备则因关羽连杀袁绍两员大将,遭致袁绍忌恨,不得已设法离开袁绍。而这时,张飞已占据古城,手下也有了几千人马,于是兄弟三人计划相会于古城。当刘备、关羽一行途经卧牛山时,正好遇上赵云。本来卧牛山的营寨为黄巾余党周仓、裴绍所立,周仓此时跟了关羽,裴绍与赵云交手,被赵云一枪剌死,山寨的大部分人马也就归顺了赵云。周仓要去夺回山寨,数次与赵云交手,都被赵云打败,还身中三枪。所幸刘备及时出现,两人相见,才化解了这场争斗。
6、三国志赵云传战旗游戏 徐州入侵战这一关,赵云从哪里逃走,我把曹操灭了就是出不去,出口在哪里呢?,i
7、赵云的故事详细
最佳答案: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建兴七年,赵云病逝。后主刘禅于景耀四年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后主下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由于蜀汉初期少给谥号,刘备在位时只有法正有谥号,刘禅时也仅有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位宰相、宠臣陈祗以及由魏国投诚的夏侯霸等人有谥号,后来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庞统和赵云都被追谥,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很大的荣誉。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刘备军曾俘获夏侯惇部下夏侯兰,兰乃赵云同乡,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荐他为军正,但不安排为自己属下,其慎虑如此。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唯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物都无甚损失,丞相诸葛亮要把军队剩余物资奖赐赵云将士,赵云不受,认为蜀军兵败,不应反而受赏,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昔日平定桂阳后,赵云任桂阳太守,原太守赵范之寡嫂有天资之色,范欲将寡嫂配赵云,赵云认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后来赵范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时,刘备欲将巴蜀田宅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例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田地应交与百姓耕种,房宅也应归还百姓,刘备从其言。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历史上的赵云的最后一段重要经历是在建兴六年(228)随诸葛亮首次北伐。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赵)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致大败。兵退,贬为镇军将军。” 对此,罗贯中在很大程度上作了浪漫主义的改造。一是虚构年已七十的赵云在诸葛亮出兵前自告奋勇充当先锋,在凤鸣山连杀魏国西凉大将韩德的四个儿子,吓得韩德“肝胆皆裂”;“西凉兵素知子龙之名,又见英雄尚在,谁敢交锋?……大败而走”。第二天再次与魏军交锋,不到三个回合又剌死了“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德 。这一场厮杀,使读者深深感到赵云宝刀未老,雄风犹在。二是虚构赵云剌死了曹真手下的副先锋朱赞,再一次立下战功 。三是略而不提赵云“失利于箕谷”的事实。四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赵云和邓芝从容撤军的经过:赵云让邓芝打起自己的旗号先撤,自己在后掩护,这种虚虚实实的布置使畏惧赵云的魏军不敢放手追赶。赵云却时而冲到魏军面前,剌死其先锋苏顒;时而又出现在魏军背后,一声大喝,“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于是赵云安全退到汉中,沿途毫无损失。这样描写的结果,使这次退却在读者心理上似乎成了一次胜利 。五是描写赵云谢绝诸葛亮的赏赐,使得“孔明叹曰:‘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言不谬也。’乃倍加钦敬” 。这一系列生动的描写,使赵云在最后一次出征中保持了“常胜将军”的威名,并使他的美德在晚年发出新的光彩。正是在这种慷慨雄壮的艺术氛围中,罗贯中完成了对赵云形象的塑造。
8、徐州网络营销,产品是NOBODY,是传销吗?
是传销,100%的传销,对外宣传是直销,实际上是个传销
9、赵云赵子龙的简介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