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老吉营销案例分析
红色王老吉 ---防火让自己火起来分析流程: 1、引言-- 2、红色王老吉--历史及概况简介 3、公司简介--加多保以及王老吉药业公司 4、案例的理论分析--定位战略、文化营销 5、展望--王老吉路在何方 6、总结 1、案例基本情况分析 人们都习惯了一种说法: 怕上火,喝王老吉。2003年是饮料王老吉的旺年。 "这一年王老吉突然火了起来,飞身上了超市、饭店、饮料机的宠儿榜。延续至今,仍是势不可挡。2005年,王老吉销量超过25亿,是2002年销量1.8亿的14倍,成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2、历史及概况介绍 王老吉凉茶? 老老实实王老吉,清热解毒祛暑湿。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堪称凉茶始祖。何谓“凉茶” 凉茶,从字义理解,凉即寒凉,茶即茶叶,合起来讲,凉茶乃用茶叶制成具有寒凉清热,生津止渴作用的一种饮料。 " 凉茶起源于广东,因为广东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水质偏于燥热,再加上广东人喜欢吃煎炒燥热的食物,并习惯晚睡,很容易生“热气” ,即北方人所说的“上火”。每到夏天,凉茶是广东人必不可少的饮料。 王老吉最早是在1828年由王泽帮(乳名阿吉)所创,在广州市十三行路靖远街开设了一间王老吉凉茶铺,专营水碗凉茶。
王老吉凉茶由于配方独特、价格公道,因而远近闻名,门庭若市,供不应求。
在1840年,王老吉凉茶铺便开始以前店后厂的形式,生产王老吉凉茶包。 解放后,王老吉药号分为两支,一支归入国有企业,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王老吉牌冲剂产品(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
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有凉茶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的品牌基本为王氏后人所注册。而目前生产红色王老吉的加多宝公司则是通过品牌租赁形式向王老吉药业租赁了20年的品牌使用权。 发展的困境
加多宝的红色王老吉只在两广、浙南一带,由于过于浓厚的地域色彩,从1998年到2004年,王老吉饮料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中,默默无闻地固守着一方区域市场。
羊城药业发展不尽人意 成为广州第一批股份制改革的企业,走上了包括房地产投资在内的多元化的道路。随之而来的却是连续几年的巨额亏损,最终资不抵债、负债经营。现实中的解决之道 为了求得更大的突破,尽管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境,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携手加多宝公司,依托红色王老吉,王老吉药业走出了困境,让一个享有170余年历史品牌的老字号企业重新焕发了春光。3、公司简介:王老吉的组成
加多宝-------------------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是香港加多宝集团在大陆地区设立的独家投资公司。公司主导产品是红色罐装王老吉饮料。
广州王老吉药业-------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 1828年,历经百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50强之一
主要产品有王老吉系列、保济丸、保济口服液、小儿七星茶、清热暗疮片、克感利咽口服液、痰咳净、藿胆丸等。 2004年8月,东莞加多宝的“王老吉”红罐凉茶销售额突破了10亿元人民币,是2002年全年销售总额的5倍
广州王老吉药业于2004年开始推出利乐包的绿罐包装,全年销售收入达到8,000万元。
广药王老吉和加多宝现在已开始广告时间上的互相配合,产品定位也有区别:红罐是高档,绿罐则定位中低档市场,主要针对中小城市以及腹地更广的农村地区。
转自一网友的博客,仅供借鉴
2、王老吉与加多宝的“网络营销”谁更胜一筹
你好啊 飞天创富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感觉加多宝更胜一筹 ,不是更胜 而是胜的多,从营销方式 营销团队广告等方面看 不是一个档次的 。王老吉只是用以前的名气,会被打压下去的。但是有一个商机 就是同质化严重 ,需要更新新产品了 。
3、加多宝就是以前的王老吉
广药与加多宝之争
2011年4月11日,加多宝集团在北京发布声明称广药集团(非广州王老吉药业)并没有取得王老吉粥类产品的商标许可。由於其外形为红色包装,与红罐王老吉包装相似。加多宝认为,广药集团授权广粮集团生产王老吉固元粥、王老吉莲子绿豆爽等产品的举措是侵权了其包装及装潢权。加多宝也谴责广药集团借王老吉商标跨越饮料行业甚至是跨越食品行业进行盲目多元化发展,是不符合百年沉淀的王老吉专注凉茶生产的品牌内涵,也背离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权威性指导。[17]广药也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关於「王老吉」商标的仲裁申请,主张2002和2003年的补充协议因当事人行贿受贿而无效。2011年12月,该案进入仲裁程序。2012年5月9日,仲裁委员会发出仲裁结果,认为两份补充协议均无效,之前有效的合同於2010年5月2日过期,因而鸿道旗下加多宝公司在此日期後已无权使用「王老吉」商标。[18]加多宝则声称有协议指双方到2013年才到期。[8]
自2011年起,加多宝公司出品的红罐已逐步改名,2011年至2012年5月的红罐产品印着「加多宝出品王老吉」,2012年5月之後其红罐产品以「加多宝」为名。加多宝公司还在各种广告中中宣传「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已改名加多宝」,「不再使用过去十七年沿用的商标」[19],「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2012年5月,广药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公司。商标争议的仲裁结果出来几天之後,广药通过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非绿盒王老吉药业)也发布了他们自己的红罐王老吉,装潢几乎完全沿用加多宝时期的包装风格,例如写上「凉茶始祖王老吉」,字体和原来加多宝使用多年的几乎一样。电视广告语也使用加多宝之前广泛宣传的「怕上火,喝王老吉」。[20]在平面广告上也使用了加多宝时期的风格,并宣传「红罐王老吉从未更名」,「任何宣传红罐更名均属虚假信息」。因生产线不足,广药的红罐已授权实达轩(佛山)饮料有限公司、广西宏邦食品有限公司、珠海市西部天元食品公司、深圳市深晖企业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代工生产,并声称不排除授权更多企业代工的可能性。[19]
2012年1至4月,加多宝一共向电视、报刊、户外等媒体投放了11.74亿元人民币的广告,同比增长了52.6%,而广药的广告投放仅为700万元。[21]
起初,由於广药生产的王老吉并无於港澳、台湾及海外地区出售,因此这些地区销售的鸿道产品仍然沿用王老吉商标。直到 2013 年初,香港及台湾销售的王老吉亦相继改名加多宝。而海外(例如马来西亚)生产的王老吉则继续沿用王老吉商标,英文称为 Wong Lo Kat Herbal Drink。
2006年,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工作组领导小组向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颁发证书,称「根据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凉茶秘方、专用术语及品牌拥有企业的历史资料、传承谱系、後发优势及保护发展措施,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共同申报并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凉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你单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凉茶10、11、12、13、14、15号秘方及专用术语。」2007年,广药王老吉又获得凉茶102号秘方及专用术语。
但有报道指,1956年当局以高压的环境下强迫王恒辉後人上交了秘方。但时至今日,在秘方的真伪上,广药毫无话语能力,而王家在大陆一脉王恒辉的後人则对於秘方之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可以宣布当年上交的配方为伪,合法地阻击广药的贪婪,逼出虽已迟到、但却真实的赎买,还自己一个公道。[5]在2012年5月加多宝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王恒裕的香港传人王健仪首次以加多宝集团名誉董事长身份登台声援加多宝,声明:「王氏家族独有的王老吉正宗凉茶祖传秘方已经独家传授给加多宝集团,加多宝生产的凉茶是受我独家授权配方的,过去是,现时是,未来还是」。[22]
2013年1月31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加多宝立即停止使用「王老吉改名为加多宝」、「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或与之意思相同、相近似的广告语进行广告宣传的行为,因为法院认为这可能存在「虚假宣传」。[23]2013年2月4日,加多宝在其微博上连发四条主题为「对不起」的自嘲系列文案,并在上面配以幼儿哭泣的图片,引发上万网友转发,被称为「对不起体」。当天傍晚,王老吉也发出样式相同的「没关系」的回应,事後王老吉澄清并不是其所为,而是网友恶搞。之後,「对不起体」红遍网络,其中,网友「哇-林芬」代可口可乐以相同形式恶搞了「都怪我」系列,而网友「鞋骨」则代百事可乐做了「少得意」系列。与前两个并齐。[24]一位接近本次事件的人士日前称:「广告图中哭泣的小宝宝让很多网友对加多宝的遭遇倍感同情。」加多宝方面或希望用网络营销为自己达到「未赢官司,先赢民心」的效果。[25]
4、王老吉加多宝
这是两家没分开之前的包装。。
5、王老吉的市场营销分析
(我自己参加一个比赛的分析,简单的把文字发上来,你看看吧)
1.准确的产品定位
2.用广告加温
3.巧妙运用网络宣传炒作
4.终端出击
1.准确的产品定位
——预防上火的饮料
王老吉以一种健康饮料的姿态迎合了现代广大消费者崇尚天然、追求健康、预防上火的心理,变成了现代人“预防上火”的习惯性饮用的健康饮料。
2. 用广告加温
央视一套——晚间新闻联播
(1)重新定位之后,加多宝当即决定投入1000万人民币;
(2)2003年底,广告投放追加到4000万人民币;
“非典”期间投放了央视一套的黄金招标段;
(3)2004年,1个亿;《岭南药侠》
3.巧妙运用网络宣传炒作
5.12汶川大地震后的 CCTV“爱的奉献”晚会中一个广东加多宝(罐装王老吉所属公司)捐赠一亿元人民币。
4.终端出击
1、选择湘菜和川菜馆、火锅店作为“王老吉诚意合作店”;
2、牙签、纸巾盒、墙上海报……
3、大小商店都有销售;
缺点
1、功能性饮料有其天然缺陷。
(1)太过强调去火可以圈定一批忠实的消费者,但也把没有“去火”打算的人群排斥在外。
(2)功能性饮料具有可替代性(因为去火产品不止一个王老吉)
2、品牌不统一,阻碍企业做大做强。
(1)1997年公司从广药集团租来红罐“王老吉”的品牌使用权,租期为20年。租用使得品牌经营在可持续性上存在隐患。
(2)生产“王老吉”的三家企业(广药集团、香港加多宝以及王老吉后人王健仪主办的香港王老吉国际有限公司)对市场的瓜分又阻碍了王老吉的做大做强。
3、王老吉究竟卖的是药还是饮料。
目前已经有人开始质疑王老吉的去火功能,暂且不论,但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就是王老吉究竟是药还是饮料,如果是药,就一定有副作用,那么它宣传的“老少皆宜”是不是存在问题?如果不是药,但它的宣传是“可以去火”,那么就是有药的功效,喝这个饮料同样会有副作用的担心。
4、竞争激烈
如果放眼整个饮料行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领先地位
6、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凉茶营销之战,谁将是最后赢家
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举行“2012年我国饮料行业1-3季度运行状况分析报告”发布会,公布了前三季度饮料行业调研数据。数据显示,中国饮料行业整体稳步增长,相对去年同比增长10%,凉茶行业更是一枝独秀,市场增幅超过3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今年全球整体经济萎靡不振,作为全球经济中心之一的中国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而作为中国消费经济“晴雨表”的饮料行业却逆势上涨,发展速度十分乐观,其中有几家民族饮料企业发展势头更是如此,尤其是民族凉茶品牌的翘楚王老吉,在稳步实现2012年60亿元的销售目标后,正在为来年销售突破百亿未雨绸缪。
现在正是凉茶行业一个爆发期,在这场王老吉PK加多宝的背后,是中国民族饮料凉茶行业的迅猛发展。从长远来看,凉茶行业的市场增长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目前凉茶的全球销量已经突破25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饮料品类。
假设在市场保持稳定发展的前提下,红罐凉茶竞争的白热化,对整个凉茶行业乃至中国饮料产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放眼全球,曾经后起之秀的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之间也曾有过一场激烈交锋,但最终在良性竞争下,一同将可乐这个品类推成了全球最主流饮料,同样的例子还有麦当劳与肯德基。这些都与眼下这场凉茶饮料的王者角逐有着相似的历程,如果红罐凉茶的竞争能够收获双赢的结局,那么中国的凉茶行业必然会做大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凉茶品牌也会如愿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