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蜡染的用途
贵州蜡染同所有民间工艺品一样,具有实用的功能。在蜡染流行的地区,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装饰美化生活,丰富生活的文化含量,寄托人们的信仰、祈愿和情感,深受人们喜爱。特别在长期形成的民俗活动中,反映民俗心理的蜡染更丰富了民俗活动的内容和趣味。 蜡染制品包括了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一般可作妇女头巾、衣裙、围腰、被面、帽子、床单、门帘、窗帘、背扇、包袱布、盖帕、手帕、挎包等等之用。
有些工艺水平较高,图案非常新奇精美的,也被当作艺术壁挂来装饰居室客厅及宾馆饭店。
2、贵州蜡染的贵州蜡染工艺
宋代《溪蛮丛笑》中记载“点蜡幔”的制作方法是仿照铜鼓纹样板,用蜡印在布上,再入靛浸染;南宋时《岭外代答》描述的“徭斑布”是采用镂有细花的木板二块夹住布帛,然后将熔化的蜡液灌入镂空的部位,再经染煮后得到的;清代的《贵州通志》记载的蜡染工艺是先用熔化的蜡在白布上绘出花纹,浸入靛缸,然后去蜡显花。由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这几种蜡染方法虽然不同,但其基本原理都是蜡防染色。现在所说的贵州蜡染,通常不包括蜡染生产方式,而仅指以蜡或树脂作为防染剂的手绘花纹的蜡染花布。
虽然蜡染包括绘、染、煮等过程,较为繁琐,但比起印染工艺,蜡染更为灵活机动,随时可作;比起扎染,蜡染图案丰富,而且富于变化,更能表现制作者的喜好和聪明才智。而且,蜡染还可以按照衣服的需要“量体裁衣”,将布剪裁成大小不同的幅面,然后根据穿用者的年龄层次、性格特征、个人爱好安排合适的纹样。
贵州民族妇女只需几把铜片制作的蜡刀(在没有铜片之前用竹签或者竹刀),还有蜡(蜜蜡、树脂或石蜡)、熔蜡的瓷碗、保温的炭盆、承托布的木板、染料(蓝靛)、染缸、洗练过的白布(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织物)、浆布的魔芋浆或者白芨浆,然后用稻草、竹片当尺子,用竹筒作圆规,或剪花鸟纸样在布上摆图案,或用针尖、指甲在布上指定位置,就可以制作精美的蜡染了。
3、贵州蜡染哪比较出名?
安顺
4、贵州蜡染的风格
贵州蜡染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手工副业,由于贵州地域和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使贵州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形成较强的区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艺特征。贵州蜡染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也为他们所使用和欣赏。有的具有较为原始的工艺形态,如用动物血液、杨梅汁等直接填红,或用稻草灰混合锅烟煮染等;而有的工艺却比较精湛,如黄平、安顺等地区的苗族彩色蜡染,黔南、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扎染等,其色调之调和,图案之精美、令人惊羡不已。贵州蜡染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5、在哪里能买到正宗的贵州蜡染刺绣?
我们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小妥倮村很多
6、求英文介绍贵州蜡染和少数民族
Batik is an ancient textile dyeing, batik proces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Guizhou,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batik, and the prevalence is very broad, ethnic minority women's lives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form of art. Guizhou is a multi-ethnic province, in which Miao, Dong, Buyi, Shui, Yao, Yi, Tujia, Gelo and so on up to 18 kinds of traditional homelands of ethnic minorities as much. Multi-ethnic family in Guizhou, the folk culture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each other, they form a magnificent art gallery of national culture.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蜡染工艺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中苗、侗、布依、水、瑶、彝、土家、仡佬等世居的少数民族达18种之多。在贵州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种民族的民俗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一个绚丽的民族文化艺术长廊。
7、贵州特产蜡染作文800
蜡染是西南民族的传统印染工 艺。你知道吗?蜡染还是中国的传 统文化呢!在贵州安顺举办了首届 蜡染艺术节,吸引了全世界人民。 现在我给你讲一个关于蜡染的故事 吧。 从前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 娘,她为自己的裙子只有一种颜色 而感到闷闷不乐,怎么想也想不出 其它的办法,她真是急死了。 有一天,她来到花园散步,看 见一簇簇、一丛丛鲜花,她看着看 着就不知不觉地昏昏入睡。梦见一 位百花仙子带进了百花园,她看见 那里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 忙,她一下子就呆住了,连蜜蜂爬 满她的衣裙都不知道!直到她醒来 以后才知道这是一场梦!忽然,她 再次惊呆,原来呀,她的裙子上已 有刚飞走的蜜蜂留下的点点蜂蜡, 很丑陋。她只好把裙子放到靛蓝的 染桶里,然后放到沸水里漂清浮色 ,等到她拿起来时,居然裙子上的 蜂蜡变成了一米米美丽的花纹。她 高兴极了,马上找来蜂蜡,加热,熬 化,用树枝把白蜡点在白布上,做 出了花样繁多的图案。她高兴地唱 起了山歌,她美妙的声音引来了许 多同伴,她便讲了这个故事,同伴 们按照她的方法做了许多有花纹的 裙子。 这就是一个做蜡染的故事。我 告诉你们吧,蜡染也可以这样做: 先拿一张正方形的餐巾纸,把纸对 折两下成一个小正方形,再用水彩 在纸上点上几点,然后把纸打开, 就可以看见你自己做的蜡染了。 蜡染是我最喜欢的传统文化了 ,我有空一定去贵州安顺看看,穿 一穿蜡染做的裙子!
8、贵州蜡染匠人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匠人精神”就是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匠人”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匠人、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匠人将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匠人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是对...
9、贵州蜡染的贵州蜡染使用范围
蜡染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和造型法则。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程度的差异,贵州民族民间传统蜡染行程较强的区域性,各地区、各民族和支系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贵州、苗族、瑶族、畲族、布依族、水族都还保存着古老的蜡染工艺,其中苗族由于支系繁多,其蜡染最具代表性。
贵州现在使用蜡染的地区很广,除了松桃、台江、雷山、剑河、三穗、施秉、镇远、锦屏、天柱等地无蜡染外,其余地区还普遍保存着蜡染技艺,其中以丹寨、黄平、镇宁、安顺、普定、织金等地较为集中。黔东南州的有丹寨、黄平、凯里、麻江等地;黔西北有毕节、织金、黔西、纳雍、赫章等地;六盘水特区的有六枝;黔南州的有贵定、福泉、龙里、惠水、三都等地就是那些现在已经不再画蜡的民族或支系,在解放以前仍然流行着蜡染工艺。如今在雷山西江控拜村、凯里开怀村还能找到清末蜡染残片。
贵州蜡染的作用之一是直接用于服饰的装饰,使得民族服饰既具独特的艺术性,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贵州民族中以蜡染作为衣裙装饰的极为普遍。因民族和支系不同,蜡染的装饰部位也不相同。有的装饰上衣,有的装饰裙子,有的全身都是蜡染,也有的蜡染服饰已渐渐被刺绣或织锦取代,仅保留头帕或者腰带。而同样是装饰衣服,有的装饰衣领,有的装饰两袖,有的装饰衣摆,还有的只作为衣襟边条。同样是百褶裙,有的全部用蜡染,有的在中间,还有的只用于裙摆,大多数服饰同时以蜡染、挑花、刺绣为饰,按照传统观念,每套衣裙中,蜡染的服饰常固定于衣裙的某个部位,不能随意挪动位置。蜡染的第二个作用是用作刺绣的底纹,翻看很多过去的刺绣片,可以发现它是先施以蜡染,然后按照蜡染的底纹进行刺绣。如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苗族调差报告》中讲到安顺花苗小二背带布为安顺花苗手制,背负小儿时,披于小二脊上之物:“其在作刺绣之布面上,先投以蜡,绘以一定之花纹---刺绣时即以次蜡纹而施丝于其上。”
贵州各地风土物产和民族文化各不相同,因此蜡染的制作程序和使用方式也不相同。从染料来看,可分为植物色,化学染色两大类,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化学染色占主流。而偏远山区仍然以蓝靛染色为主,有些地区还保留有彩色植物染料的蜡染。从服饰用途来看,贵州西部黔西、织金、六枝等地的民族服饰多以蜡染镶边搭配,如袖片、裙腰、衣摆、领口等,图案一般较小;而贵州东部丹寨。三都。榕江的苗族用蜡染做服饰、被面、床单等较多,图案形式较为粗犷。从浸染方式来看,黔西等地小块的蜡染,可以用手晃动促染,随时监看;而黔东南苗族染的布较大,只能用线将布吊在缸里,让其静止上染,这样染色过程会慢一些。从图案来看,贵州各地区的苗族蜡染有很大差异:东南部蜡染神秘古朴,能看到很多古老的纹样,程式化较高;西北部蜡染线条精致,几何纹较多,图案极为抽象;南部的蜡染活泼豪放,图案多夸张变形,充满想象力。
贵州蜡染是一门包括纺织、印染、绘画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综合技艺,因此并不是少数民族妇女的蜡染都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水平。尽管秉承着特定民族和地区的风格,但艺术水平的高下仍可立刻见分晓,就像读书识字的人并不都能成为书法家一样。虽然每个蜡染能手都具有天生的艺术直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但还需要在民族的熏陶浸润中,在染织习俗的耳濡目染下,经过常年的勤学苦练,才能让蜡刀在自己的手中妙笔生花。正是一代代蜡染能手对民族文化的深刻领悟,对各种技法的融会贯通,才使得贵州的蜡染艺术不断传承创新,枝繁叶茂。
10、贵州蜡染有什么传说?
关于蜡染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