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营销 > sem200nm对应放大倍数

sem200nm对应放大倍数

发布时间:2020-09-29 04:17:23

1、显微镜上装有几个物镜和其放大倍数

镜的视角放大率
m=-(s*d)/(fo*fe)
其中fo和fe
分别为物镜和目镜的焦距;
d为物方焦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也就是光学筒长
这不很简单吗,物镜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像正好在目镜的焦距之内,所以说,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一般是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最小分辨率即有效放大倍数的关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理论上这个放大倍数是可以任意的,只要把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做的足够大。但实际上,受到光源波长的限制,根据瑞利判据,分辨率不能小于观察波长的1/2,可见光波长约400-700nm,即采用短波长的紫光的情况下,最小分辨距离越200nm。实际上光学显微镜最多可以做到放大1000倍(油镜可以做到大一些,约1400倍)大于这个倍数的光学显微镜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图像模糊。
提高这个极限的方法是改用波长更短的“光源”,于是短波长的电子显微镜便应运而生了。

2、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是多少?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如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总放大倍数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光学放大倍数,一种是数码放大倍数(只有连接成像设备时才会涉及到数码放大倍数)。

1、光学放大倍数是指我们从显微镜目镜中观测到物体被放大后的倍数。光学放大倍数的计算方式比较简单,即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例如:体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是0.7-4.5倍,那在10倍目镜的情况下,这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7-45倍。

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的计算则更为简单,一般的物镜配置是4倍、10倍、40倍、100倍,目镜常规配置是10倍,另外还有16倍、20倍等,只要将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分别相乘就可得到总放大倍数。

2 数码放大倍数

数码放大是指外接设备后,显示到图像上的放大倍数,目前市场上较多的是用三目显微镜,通过CCD设备连接至电脑、监视器或者电视机上进行成像观察,以减轻眼睛的疲劳,同时也便于与他人分享。

(2)sem200nm对应放大倍数扩展资料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的一种使用,它是使物距小于焦距,就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变时,像距也跟着变,规律是:1/物距+1/像距=1/焦距。

对于放大镜使用又规定:使像成在明视距离处(25厘米)时的放大率为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能推导出以下公式:放大倍数=1+25/f,其中f是焦距,单位是厘米。

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实像。但当物体离眼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换句话说话,要明察秋毫,不但应使物体对眼有足够大的张角,而且还应取合适的距离。

显然对眼睛来说,这两个要求是相互制约的,若在眼睛前面配置一个凸透镜便能解决这一问题。凸透镜是一个最简单的放大镜,是帮助眼睛观察微小物体或细节的简单的光学仪器。

3、电镜扫描D3.5×500 . 标尺是200um,这是放大多少倍

用图片上标尺的实际尺寸除以50μm 就等于放大倍数。图片如果是数字图像,标尺长度会随着数字图片的放大和缩小而改变,那么实际放大倍数就应该随时修正。另外数字放大缩小一般不改变所拍摄物体的更多表面细节 。

扫描电镜的放大率与普通光学显微镜不同,在SEM中,是通过控制扫描区域的大小来控制放大率的。如果需要更高的放大率,只需要扫描更小的一块面积就可以了。放大率由屏幕/照片面积除以扫描面积得到。

(3)sem200nm对应放大倍数扩展资料:

其利用聚焦的很窄的高能电子束来扫描样品,
通过光束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来激发各种物理信息,
对这些信息收集、放大、再成像以达到对物质微观形貌表征的目的。

新式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达到1nm;放大倍数可以达到30万倍及以上连续可调;并且景深大,
视野大, 成像立体效果好。

此外,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其他分析仪器相结合, 可以做到观察微观形貌的同时进行物质微区成分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岩土、石墨、陶瓷及纳米材料等的研究上有广泛应用。

4、显微镜最高能放大多少倍?

光学显微镜放大,主要靠物镜对物体做实际放大,目镜对物镜放大的像二次放大。光学显微镜的物镜,最高只能到100倍,目镜有10倍 16倍 最大有20倍目镜。所以物镜100倍,目镜20倍的情况下,总放大可达2000倍。但这2000倍只是数字上的2000倍,不是真正意义的放大了2000倍。比如目镜用10倍时,物镜100倍,总放大1000倍,因为实际放大的物镜仍然是100倍,只不过是将目镜由10倍换成了20倍。看上去2000倍 1000倍,差了一倍,实际只是差了10倍而已。

5、电镜最高分辨率为0.5纳米 有效放大倍数

通常所说的有效放大倍数是人眼分辨率与显微镜分辨率的比值。

如果人眼分辨率取0.2mm,则电镜极限分辨率0.5nm对应的有效放大倍数是0.2mm/0.5nm=0.4x10^6
即约40万倍。

不过实际人眼分辨率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数值,不同教材、不同厂家给出的数值略有差别,从0.15mm至0.3mm都常用,算出的有效放大倍数也略有差别。

6、显微镜的物镜长度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镜的视角放大率 M=-(S*D)/(Fo*Fe) 其中Fo和Fe 分别为物镜和目镜的焦距; D为物方焦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也就是光学筒长 这不很简单吗,物镜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像正好在目镜的焦距之内,所以说,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一般是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最小分辨率即有效放大倍数的关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理论上这个放大倍数是可以任意的,只要把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做的足够大。但实际上,受到光源波长的限制,根据瑞利判据,分辨率不能小于观察波长的1/2,可见光波长约400-700nm,即采用短波长的紫光的情况下,最小分辨距离越200nm。实际上光学显微镜最多可以做到放大1000倍(油镜可以做到大一些,约1400倍)大于这个倍数的光学显微镜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图像模糊。 提高这个极限的方法是改用波长更短的“光源”,于是短波长的电子显微镜便应运而生了。

求采纳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实际放大倍数的关系

一般是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最小分辨率即有效放大倍数的关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理论上这个放大倍数是可以任意的,只要把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做的足够大。但实际上,受到光源波长的限制,根据瑞利判据,分辨率不能小于观察波长的1/2,可见光波长约400-700nm,即采用短波长的紫光的情况下,最小分辨距离越200nm。实际上光学显微镜最多可以做到放大1000倍(油镜可以做到大一些,约1400倍)大于这个倍数的光学显微镜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图像模糊。
提高这个极限的方法是改用波长更短的“光源”,于是短波长的电子显微镜便应运而生了。

8、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计算

一般是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最小分辨率即有效放大倍数的关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理论上这个放大倍数是可以任意的,只要把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做的足够大。
但实际上,受到光源波长的限制,根据瑞利判据,分辨率不能小于观察波长的1/2,
可见光波长约400-700nm,即采用短波长的紫光的情况下,最小分辨距离越200nm。
实际上光学显微镜最多可以做到放大1000倍(油镜可以做到大一些,约1400倍)大于这个倍数的光学显微镜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图像模糊。
提高这个极限的方法是改用波长更短的“光源”,于是短波长的电子显微镜便应运而生了。

9、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数的联系

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可分辨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即为显微镜的分辨率,它主要取决于照明波长以及物镜的球差系数。

通常人眼的分辨本领大概是0.2mm(即人眼可分辨的两点间最小距离为0.2mm)

自然光与电子束的波长:

可见光的波长在3900~7600Å,光学玻璃透镜分辨本领的极限值可达0.2微米;而电子束的波长约为可见光的十万分之一

光学显微镜: >200nm
扫描电子显微镜:~1nm
透射电子显微镜:~0.1nm

10、波长为200 nm的紫外光的能量是多少eV ?

根据

E= h/k × C/λ

E = [6.63×10^-34J•s] /[1.6×10^-19J/eV]× [3×10^17nm/s ]/λ

E=1240/λ

三个公式可得200nm的光子能量是6.2eV.

与sem200nm对应放大倍数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