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IDC知识 > 磁盘阵列服务器

磁盘阵列服务器

发布时间:2020-09-08 16:55:15

1、服务器都要做RAID吗 做了RAID有什么作用

很多的服务器都会做raid。磁盘阵列就是由多块磁盘通过专用的阵列卡组合成一个拥有不同功能的磁盘组。现在很多大型服务器商的云主机一般上都在使用磁盘阵列功能,这能更好的保障数据的安全。

RAID由一种由多块硬盘构成的冗余阵列。虽然RAID包含多块硬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利用RAID技术于存储系统的用处主要有以下三种:

1、通过把多个磁盘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

2、通过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Block)并行写入/读出多个磁盘以提高访问磁盘的速度;

3、通过镜像或校验操作提供容错能力。

最初开发RAID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成本,当时几块小容量硬盘的价格总和要低于大容量的硬盘。目前来看RAID在节省成本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

实现远远超出任何一块单独硬盘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分别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RAID级别可以满足用户对存储系统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

(1)磁盘阵列服务器扩展资料:

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经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RAID0偏效率,磁盘利用率100%。

RAID1偏安全,磁盘利用率只有50%。

raid0 就是把多个(最少2个)硬盘合并成1个逻辑盘使用,数据读写时对各硬盘同时操作,不同硬盘写入不同数据,速度快。

raid1就是同时对2个硬盘读写(同样的数据)。强调数据的安全性。比较浪费。

raid5也是把多个(最少3个)硬盘合并成1个逻辑盘使用,数据读写时会建立奇偶校验信息,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相当于raid0和raid1的综合。

raid10就是raid1+raid0,比较适合速度要求高,又要完全容错,当然¥也很多的时候。最少需要4块硬盘(注意:做raid10时要先作RAID1,再把数个RAID1做成RAID0,这样比先做raid0,再做raid1有更高的可靠性)

2、数据服务器和磁盘阵列的区别?

一般数据库服务器和磁盘阵列是一块使用的。磁盘阵列挂载到数据库服务器上。
数据库服务器是一台服务器,跑的是数据应用程序,所以叫数据库服务器,一般核心数据是不会放在数据库服务器的本地磁盘的(出于安全和性能的考虑)。
磁盘阵列就是存储盘柜。支持IPSAN、FCSAN等。

3、磁盘阵列如何与服务器连接

1.连接的话,应该直接用连接线把服务器和磁盘柜相连就ok了!我们公司的戴尔的磁盘柜和服务器就是直接用专门的连接线连接的
2.服务器上必须要有磁盘阵列卡,没有的话,你专门把磁盘柜和服务器相连呢?我们公司就是犯了这样一个错误,买了个戴尔的磁盘柜,但是人家接口是pci-e的,我们服务器的接口没有,最后没有办法就又去买了个新服务器,带pci-e接口的!
3.为了保证传输速度肯定是光纤了。

4、磁盘阵列和服务器的本质区别?

磁盘阵列和服务器的本质区别是一个是存储系统,一个是计算系统;

磁盘阵列是存储单元,是对磁盘进行管理控制的系统;它的作用是为计算单元提供大容量的存储空间;

服务器是计算单元,它的作用是运行各种运用系统,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磁盘阵列与服务器的关系是:磁盘阵列为服务器提供安全的、可靠的、可申缩的外部存储空间;

5、服务器的RAID是什么意思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中文简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就是一种由多块硬盘构成的冗余阵列。虽然RAID包含多块硬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利用RAID技术于存储系统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种:

通过把多个磁盘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
通过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Block)并行写入/读出多个磁盘以提高访问磁盘的速度
通过镜像或校验操作提供容错能力
最初开发RAID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成本,当时几块小容量硬盘的价格总和要低于大容量的硬盘。目前来看RAID在节省成本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实现远远超出任何一块单独硬盘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分别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RAID级别可以满足用户对存储系统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经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NRAID
NRAID即Non-RAID,所有磁盘的容量组合成一个逻辑盘,没有数据块分条(no block stripping)。NRAID不提供数据冗余。要求至少一个磁盘。

JBOD
JBOD代表Just a Bunch of Drives,磁盘控制器把每个物理磁盘看作独立的磁盘,因此每个磁盘都是独立的逻辑盘。JBOD也不提供数据冗余。要求至少一个磁盘。

RAID 0
RAID 0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整个逻辑盘的数据是被分条(stripped)分布在多个物理磁盘上,可以并行读/写,提供最快的速度,但没有冗余能力。要求至少两个磁盘。我们通过RAID 0可以获得更大的单个逻辑盘的容量,且通过对多个磁盘的同时读取获得更高的存取速度。RAID 0首先考虑的是磁盘的速度和容量,忽略了安全,只要其中一个磁盘出了问题,那么整个阵列的数据都会不保了。

RAID 1
RAID 1,又称镜像方式,也就是数据的冗余。在整个镜像过程中,只有一半的磁盘容量是有效的(另一半磁盘容量用来存放同样的数据)。同RAID 0相比,RAID 1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容量减半、速度不变。

RAID 0+1
为了达到既高速又安全,出现了RAID 10(或者叫RAID 0+1),可以把RAID 10简单地理解成由多个磁盘组成的RAID 0阵列再进行镜像。

RAID 3和RAID 5
RAID 3和RAID 5都是校验方式。RAID 3的工作方式是用一块磁盘存放校验数据。由于任何数据的改变都要修改相应的数据校验信息,存放数据的磁盘有好几个且并行工作,而存放校验数据的磁盘只有一个,这就带来了校验数据存放时的瓶颈。RAID 5的工作方式是将各个磁盘生成的数据校验切成块,分别存放到组成阵列的各个磁盘中去,这样就缓解了校验数据存放时所产生的瓶颈问题,但是分割数据及控制存放都要付出速度上的代价。

按照硬盘接口的不同,RAID分为SCSI RAID,IDE RAID和SATA RAID。其中,SCSI RAID主要用于要求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服务器/工作站,而台式机中主要采用IDE RAID和SATA RAID。

以前RAID功能主要依靠在主板上插接RAID控制卡实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板都添加了板载RAID芯片直接实现RAID功能,目前主流的RAID芯片有HighPoint的HTP372和Promise的PDC20265R,而英特尔更进一步,直接在主板芯片组中支持RAID,其ICH5R南桥芯片中就内置了SATA RAID功能,这也代表着未来板载RAID的发展方向---芯片组集成RAID。

Matrix RAID:
Matrix RAID即所谓的“矩阵RAID”,是ICH6R南桥所支持的一种廉价的磁盘冗余技术,是一种经济性高的新颖RAID解决方案。Matrix RAID技术的原理相当简单,只需要两块硬盘就能实现了RAID 0和RAID 1磁盘阵列,并且不需要添加额外的RAID控制器,这正是我们普通用户所期望的。Matrix RAID需要硬件层和软件层同时支持才能实现,硬件方面目前就是ICH6R南桥以及更高阶的ICH6RW南桥,而Intel Application Acclerator软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均对软件层提供了支持。

Matrix RAID的原理就是将每个硬盘容量各分成两部分(即:将一个硬盘虚拟成两个子硬盘,这时子硬盘总数为4个),其中用两个虚拟子硬盘来创建RAID0模式以提高效能,而其它两个虚拟子硬盘则透过镜像备份组成RAID 1用来备份数据。在Matrix RAID模式中数据存储模式如下:两个磁盘驱动器的第一部分被用来创建RAID 0阵列,主要用来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交换文件,这是因为磁盘开始的区域拥有较高的存取速度,Matrix RAID将RAID 0逻辑分割区置于硬盘前端(外圈)的主因,是可以让需要效能的模块得到最好的效能表现;而两个磁盘驱动器的第二部分用来创建RAID1模式,主要用来存储用户个人的文件和数据。

例如,使用两块120GB的硬盘,可以将两块硬盘的前60GB组成120GB的逻辑分割区,然后剩下两个60GB区块组成一个60GB的数据备份分割区。像需要高效能、却不需要安全性的应用,就可以安装在RAID 0分割区,而需要安全性备分的数据,则可安装在RAID 1分割区。换言之,使用者得到的总硬盘空间是180GB,和传统的RAID 0+1相比,容量使用的效益非常的高,而且在容量配置上有着更高的弹性。如果发生硬盘损毁,RAID 0分割区数据自然无法复原,但是RAID 1分割区的数据却会得到保全。

可以说,利用Matrix RAID技术,我们只需要2个硬盘就可以在获取高效数据存取的同时又能确保数据安全性。这意味着普通用户也可以低成本享受到RAID 0+1应用模式。

6、磁盘阵列如何与服务器连接?

一共三种连接方式:SAS、iSCSI、FC(光纤),都需要安装在服务器上HBA(连接主机I/O总线和计算机内存系统的I/O适配器)卡,通过相对应的线缆连接盘柜。

1、SAS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SAS HBA卡,通过SAS线连接到盘柜上的SAS接口。速率3Gb/S,可以通过SAS交换机(此类SAN交换机相对其它SAN交换机较少)扩展成SAS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连接方式

2、iSCSI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iSCSI HBA卡,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盘柜上的iSCSI接口,速率1Gb/S,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扩展成iSCSI(IP)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Powervault MD3000 i

3、FC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FC HBA卡,通过FC线连接到盘柜上的FC接口(接口上必须安装短波光模块)。速率4/8/10Gb/S,可以通过FC交换机(需要安装短波光模块)扩展成FC SAN存储区域网络

目前企业数据存储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后者经济实惠、扩展方便。SAS接口的存储一般都用于入门级直连存储,少有扩展成SAS SAN的。传输速率ISCSI < SAS < FC

(6)磁盘阵列服务器扩展资料:

磁盘阵列(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在1988年,发表的文章:“A Case for Re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文章中,谈到了RAID这个词汇,而且定义了RAID的5层级。伯克利大学研究目的是反映当时CPU快速的性能。

CPU效能每年大约成长30~50%,而硬磁机只能成长约7%。研究小组希望能找出一种新的技术,在短期内,立即提升效能来平衡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当时,柏克莱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效能与成本。

另外,研究小组也设计出容错(fault-tolerance),逻辑数据备份(logical data rendancy),而产生了RAID理论。研究初期,便宜(Inexpensive)的磁盘也是主要的重点,但后来发现,大量便宜磁盘组合并不能适用于现实的生产环境,后来Inexpensive被改为independent,许多独立的磁盘组。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同的地方(因此,冗余地)的方法。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储存冗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

(资料来源:网络:磁盘阵列)

7、HP服务器磁盘阵列设置方法

1、设备上电开机,按键盘F10.稍等片刻进入开机界面

2、按选项进入磁盘阵列设置选项,点击SmartArray

3、用鼠标点击Configure,在接下来的菜单点击Create Array。

4、出现下图选择硬盘的图案,这里可以显示服务器上插入了几块硬盘。通常选择权限,本文两个SSD硬盘做Raid1,所以勾选select all。

5、接下来的单选按钮,选择Raid0或者Raid1.选择Raid1,其余都选默认值。一般出厂的默认值会有更高的可靠性。点击Create logical Drive。出现提示,您确定要继续吗?点击YES。

6、在完成之前,系统打印出配置参数,供做最后检查,两块硬盘做raid1冗余备份,实际中的容量为一块硬盘的容量。点击Finish。

7、回到了设置磁盘阵列的主界面,我们可以点击进去,查看:已经建好了一个磁盘阵列,有两块硬盘,Raid1。这个时候创建好了磁盘阵列的设置,还需要重新启动才能真正可以使用。一路点击屏幕右上角的X退出界面。点击ROOT重启。重启后即完成了磁盘阵列的设置,可以开始安装操作系统了。

拓展资料:

磁盘阵列(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8、存储服务器和磁盘阵列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

磁盘阵列是一种方法,存储服务器是物理设备。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是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同的地方的方法。存储服务器是指为特定目标而设计,因此配置方式也不同。它可能是拥有一点额外的存储,也可能拥有很大的存储空间的服务器。

2、用途不同:

存储服务器用于提供存储数据的服务。RAID技术用于高了数据存取速度、实现了对数据的冗余保护。

3、组成不同:

磁盘阵列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储存冗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

存储服务器通常是独立的单元。有的时候它们会被设计成4U机架式。或者也可以由两个箱子组成一个存储单元以及一个位于附近的服务器。

9、磁盘阵列存储器和服务器有什么关系呢

磁盘阵列是为了满足服务器对更多空间的要求和数据共享访问的要求而存在的设备。

用专业的话说是:磁盘阵列让服务器的存储空间的可扩展性,共享访问能力,磁盘性能获得了极大地提高。这里有一篇我对HBA卡和RAID卡的回答,里面很多内容会反映出磁盘阵列的相关问题
http://.baidu.com/question/329364199
http://.baidu.com/question/302275207

一般我们就简单叫他是盘阵或者存储就可以了,这些设备一般都比较专业,平均价格要高于服务器。高端的磁盘阵列支持上千块磁盘,难以想象吧。
一些集群环境下我们就需要让多个服务器去访问同一个磁盘(虚拟磁盘,有raid创建后的磁盘),也就需要买到这个存储了。
有疑问尽管补充。 :)

10、服务器磁盘阵列怎么做?

开机过程中有提示,hp是按ctrl+m,进入设置界面以后,根据你的用途可以设置为RAID0(把磁盘链接在一起以扩容),RAID1(磁盘镜像),RAID5(磁盘容错阵列,N个磁盘组成的RAID5阵列的容量是(N-1)个磁盘的容量,如果任一个磁盘损坏,换上一块新盘后会自动恢复全部数据)。一般设置为RAID5较多。

与磁盘阵列服务器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