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啥iPhone7在中国卖不动 已经下降了600元
为啥iPhone7在中国卖不动?苹果这个“机智”的解释,看了想笑
2017-05-03 19:06
曾经,iPhone每推出一款新产品,苹果门前总是会排起长长的队伍,甚至加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因为缺货;而如今,降价的字眼却经常伴随着iPhone出现。
没错,iPhone又降价了,在前不久的iPhone 7降价之后,现在轮到iPhone 7 Plus了。据国内某电商平台显示,128G的iPhone 7 Plus目前已降至6588元,这与原价7188相比,已经下降了600元。
对于曾经“傲娇”的苹果来说,这样的降价幅度显然已经“降尊纡贵”了,然而尴尬的是,这仍然没能调动中国用户们的胃口。是的,大中华区的iPhone销量还是不可避免地下滑了。
苹果销售低迷,又是中国市场拖累
5月3日,苹果公司发布了2017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二财季营收为528.9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05.57亿美元;净利润为110.2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分为105.2亿美元;当季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10美元,预期2.02美元。
尽管营收净利等指标仍在增长,每股收益也高于预期,但是iPhone在中国卖不动的问题则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方面我们从各地区的营收对比就能看得明白:
按地区划分,苹果公司第二财季美洲部门营收为21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
欧洲部门营收为127.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
日本部门营收为44.85亿美元,同比增长5%;
亚太其他地区营收为37.95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大中华区营收为107.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4.86亿美元下滑14%。
过去5个季度各地区营收对比
也就是说,只有大中华区的营收是下滑的,不过上一季度,这一下滑比例是12%,由此可见,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下滑的趋势仍在不断恶化。
从各产品销量来看,当季iPhone销售5080万部,不及市场预期的5140万部;当季iPad销量同比下降13%至1030万部;当季Mac售出420万部,高于去年同期的403.4万部。
苹果各类产品销售走势图
为啥中国差?库克:他们都在等iPhone 8
对于一季度iPhone销量低于预期的原因,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称,手机销量只是暂时下跌,可能发布的“重磅iPhone 8”市场传闻影响了公司的手机销量,有关未来产品的报道可能导致消费者推迟购买iPhone。但是除了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其实iPhone的销售成绩并不逊色。
库克预计,大中华区的业绩料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大幅改善”,但“恐难重拾增长”。
中国市场曾短暂超越欧洲市场,成为苹果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路透报道认为,按惯例苹果今秋会推出新版iPhone,供应链方面的消息显示iPhone 8会有重大升级,这可能有助于今年年末iPhone的销售增长,但也可能意味着,消费者会等待iPhone 8登场再购买,那么第三季度苹果的营收可能进一步走低。
本周二苹果股价高位震荡,盘中一度触及148.09美元的历史高位,最终收盘报147.51美元,仍然达到收盘历史新高,自今年1月31日发布第一财季财报以来苹果股价已累计上涨22%。
然而在盘后第二财季财报公布后,苹果股价涨幅有所回落,在库克表示iPhone销售可能受到传闻影响后,跌幅一度超过2%。
iPhone面临中国品牌“围剿”
iPhone在大中华区销量下滑,一方面源于苹果在创新方面的乏力。过去的苹果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而著称,但近年来,苹果在创新方面乏力的迹象愈加显著,iPhone从最早面世时的颠覆行业的惊艳,到如今被调侃“科技以换壳为本”,创新能力的不足让外界的期待值不断下滑,而随着竞争对手的追赶,过去由创新带来的巨大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iPhone的份额也在国产品牌的冲击下不断下降,根据IDC的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苹果iPhone份额第一季度由去年同期的15.4%下降至14.9%;华为的份额由8.4%上升至9.8,OPPO的份额由5.8%上升至7.4%。
在中国市场方面,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机出货量达1.14亿台,同比增长9%。
华为第一季度在国内出货量达210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18%居第一;
OPPO出货量同比增长55%达到2000万台;
vivo以1700万台的出货量占据15%的市场份额;
苹果则排在这三家国产品牌之后,位列第4。
华为、OPPO和vivo占中国智能手机出货总量的50%。
在“中国Top5智能机品牌”中,苹果甚至也已排到第四的位置,国内销量仅仅是第一名OPPO的一半。
IHS Markit公布的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机销量情况
中国市场的下滑,也让库克不得不开发更大的市场,印度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考虑到印度的人口数字,苹果目前正在大力投资印度市场。库克称,印度市场最近几个月的季度营收增长保持了两位数,这与其之前披露的过去几个月印度市场销售以两位数增长一致。
但尴尬的是,苹果在印度仍然无法摆脱中国品牌的“纠缠”。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印度2016年第4季度有关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报告显示,去年第4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前五名中,有四个品牌来自中国,分别为:vivo、小米、联想与OPPO。
三星仍然稳居印度第一,市场份额为24%;vivo排名第2,市场份额为10%。小米则占据9%位列第3,联想占9%,OPPO占8%位列第5。2016年第4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总共占据了印度46%的市场份额。
印度《经济时报》曾于今年1月发布文章,中国品牌的手机却占据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一半以上。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称,到2017年年中,中国品牌的手机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有望增至60%。
面对下滑的窘境,也许未来能拯救苹果的,只有被寄予厚望的iPhone 8了,此外,外界还预测苹果将于今年9月推出iPhone 10周年系列产品,这也让投资者对苹果寄予希望。
然而,一旦iPhone新产品的创新满足不了消费者的热情,那你是会继续选择iPhone,还是安卓?
2、小米全年出货量和千亿营收目标提前完成了吗?
去年是小米最困难的一年,其全年出货量大跌36%,甚至一度跌出全球前五。但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小米开始强势反弹。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稳定排名第五,手机全球出货量为2760万部,高于去年同期的1360万部,同比增长102.6%,所占市场份额也从去年同期的3.7%增加到7.4%。
雷军
“IDC数字比我们实际数字低一些。”雷军说。根据小米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9月与10月小米连续两个月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在今年剩下的最后两个月,雷军表示有把握继续每月交付1000万台手机。
“过去两年我们被蹂躏的不行了,大家都说我们快关门了,可能实际情况和大家想到的不一样。 ”据雷军透露,今年年初小米内部既定的7000万台手机出货量目标已提前完成,上个月已突破7100万台。另外他年初在小米公司年会上提到的今年力争收入破千亿的小目标也已经提前完成。
“连续两个季度的业绩,像钢铁一般坚硬的证明了小米商业模式的伟大。”雷军说。小米公司自成立以来所遭受的最大诟病就是供应不足。为此雷军从去年5月份开始直接抓手机研发和供应链,做产供销一体化,交付、质量、创新是他自去年以来主要解决的问题。
手机竞争激烈,需要厂商往未来看18个月,看产品规划、供应链销售等各方面的准备是否匹配。雷军坦言,他从去年年底才学会交付。“这是个系统工程,从产品研发开始就要想产品好不好量产,产能要及早部署,同时质量要跟上。”雷军说。
“如果你购买了一部手机有问题,会恨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这是目前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也是包括小米在内的手机厂商所普遍遇到的另一个问题。除了交付,小米所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如何满足电商用户和线下用户的质量要求。
在质量方面,小米内部成立了质量监管部门,由雷军亲自监管。他表示:“如今小米手机返修率很低,接近于零,骂小米质量不好的人在锐减。 ”
3、季报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包括其他业务收入吗?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 申报表》(A类)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第4行“利润总额”:《申报表(A类)》并没有要求第2行-第3行=第4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填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 申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35号文件规定:
《申报表(A类)》第4行“利润总额”修改为“实际利润额”。填报说明第五条第3项相应修改为:“第4行‘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
问题补充回答:因此,《申报表(A类)》没有要求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第4行“利润总额”改为:“第4行‘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
4、中国电信2017年营收多少钱?
3月28日消息 中国电信刚刚公布了2017年业绩报告。期内,中国电信营收3662.29亿元,同比增长3.9%;服务收入为3310.44亿元,同比增长6.9%,连续三年高于行业平均;公司股东应占利润达到186.17亿元,同比增长3.3%。每股基本净利润为0.23元。
中国电信董事会在充分考虑股东回报、公司盈利情况、现金流水平及未来发展资金需求后,决定向股东大会建议按照相当于每股0.115港元的标准宣派2017年度末期股息,较2016年度增长9.5%。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电信移动服务收入达到1,538亿元,同比增长11.7%,固网服务收入达到1,772亿元,同比增长3.0%,增幅双双提升;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业务收入占服务收入比较去年提升6.4个百分点。资本开支为887亿元,同比下降8.4%,实现持续良好管控。自由现金流大幅改善,达到73亿元。
用户规模方面,2017年,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净增3,496万户,同比翻番,达到2.50亿户,市场份额达到17.6%,比上年底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4G用户净增6,017万户,连续两年净增超过6,000万户,达到1.82亿户。有线宽带用户净增1,041万户,创五年来新高,达到1.34亿户,其中百兆及以上用户占比近50%,实现翻番。天翼高清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用户净增2,443万户,达到8,576万户。物联网业务快速发展,连接数同比增长超过200%。
基础网络方面,2017年,中国电信建成4G网、物联网、全光网三张精品网,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网络智能化演进,网络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快速强化基础网络能力。新增基站28万,总量达到117万站套,全面建成高、低频协同的优质全覆盖4G网络,同步形成VoLTE高清语音商用网络能力。
同时,依托800MHz?FDD?4G网络,率先建成全球首张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NB-IoT网络,在全国31个省市实现商用,同时积极引入eMTC,形成全系列、全速 率新一代物联网能力。持续推进光网建设,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到户网络,城镇家庭光网覆盖率达到96%,全面具备百兆宽带服务能力,并在主要城市开通千兆 宽带网络。
5G布局方面,中国电信深度参与5G标准制定和网络技术试验,积极研究5G与4G协同发展可行性方案,在六个城市开展5G试点,深入推进应用研发。
智能连接生态圈是业务生态化根基。2017年中国电信充分利用全网通终端,倾力推广大流量产品,坚持融合经营策略,智能连接生态圈用户规模加速拓展,收入同比增长4.7%。全网通手机快速普及,全行业全网通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占手 机销量比近80%,公司全网通销量超过1.3亿部,用户增长空间大幅拓展。
发挥4G网络能力优势,面向中高端用户推出不限量套餐产品,与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紧密合作,面向年轻群体推出30余款互联网卡产品。2017年全年新增大流量产品用户近6,000万户,手机上网总流量增长182%,手机上网收入增长33%。
2017年,中国电信的智慧家庭生态圈全年收入增幅超过40%,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并成为智能连接生态圈重要差异化发展手段。云和大数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70%,IDC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年翼支付红包用户新增超过3,000万户,全年翼支付累计交易额近1.6万亿元,同比增长53%。
5、恒生联合纳斯达克面向全球宣布:中国首家联接香港数据中心是利好?利空?
恒生联合纳斯达克面向全球宣布:中国首家联接香港数据中心:
这是一个小利好,但利好程度并不大,它是首家,但这并不是独家排他的,算不上巨大的优势,对企业营收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6、IDC企业如何丰富自己的产品?
模块化、定制化成为IDC行业发展新模式与新方向
作为集中计算、存储数据的场所,数据中心主要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一般需具备完善的硬件及服务。历经了多年的发展,目前数据中心已处于超融合架构阶段,基于通用的服务器硬件,借助虚拟化和分布式技术,融合计算、存储、虚拟化为一体。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行业的发展,我国数据中心(IDC)行业将进一步快速扩大,模块化定制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方向。
从具体的行业营收来看,行业收入增速长期维持在高位。受“互联网+”、大数据战略、数字经济等国家政策指引以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驱动,我国IDC业务收入连续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7年我国IDC全行业总收入达到650.4亿元左右,2012-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32%,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信通院数据及行业发展趋势测算,2018年我国IDC行业市场收入约为810.8亿元,同比增长24.7%。
2012-2018年中国IDC行业市场收入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模块化、定制化成为新方向
传统数据中心供电以UPS(不间断电源)为主,数据中心能耗较高,UPS虽然产业链成熟,但是转换效率低,带来了数据中心的高成本,未来将向着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的高压直流供电模式靠拢,同时选择更精准的液冷方式,减小数据中心能耗;2012年我国首创微模块数据中心,可以通过厂商预制、现场安装实现快速部署,能够大幅缩减建设周期,满足高效、灵活、快速、节能的要求;自主设计的整机柜服务器迭代创新支撑新技术新应用,电信行业探索深度定制化服务器,致力推进电信网络重构。
同时,未来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将引发GPU服务器市场的快速扩张,GPU服务器突破了CPU服务器的效率瓶颈,计算速度大幅提升,数据量增大下,更高的性能和速度成为数据中心IT设备技术发展趋势;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承载业务以及存储与计算等技术变化不断影响数据中心网络技术的演化,随着新建、改造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新型业务场景驱动网络技术创新,无损网络将成为技术新热点。
中国数据中心(IDC)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ID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7、传统IDC如何提升技术开发能力?
由于受到云计算业务的冲击,IDC机房闲置率增加,营收逐年锐减,不少IDC为了自保也想尝试开发云产品,但自己组建研发团队将耗费巨大成本,现阶段根本无力承担。对于闲置资源的生产技术难题,ZKEYS系统提供了多种技术赋能,比如仅云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就包含了VMware、Hyper-V、KVM三种,IDC可充分利用自有闲置资源,快速完成云服务器的生产并对外销售。
8、IDC的生产技术能力都很弱,如何克服呢?
由于受到云计算业务的冲击,IDC机房闲置率增加,营收逐年锐减,不少IDC为了自保也想尝试开发云产品,但自己组建研发团队将耗费巨大成本,现阶段根本无力承担。对于闲置资源的生产技术难题,ZKEYS系统可以提供多种技术赋能,比如仅云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就包含了VMware、Hyper-V、KVM三种,IDC可充分利用自有闲置资源,快速完成云服务器的生产并对外销售。
9、IDC行业应该从哪方面进一步调整,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模块化、定制化成为IDC行业发展新模式与新方向
作为集中计算、存储数据的场所,数据中心主要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一般需具备完善的硬件及服务。历经了多年的发展,目前数据中心已处于超融合架构阶段,基于通用的服务器硬件,借助虚拟化和分布式技术,融合计算、存储、虚拟化为一体。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行业的发展,我国数据中心(IDC)行业将进一步快速扩大,模块化定制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方向。
从具体的行业营收来看,行业收入增速长期维持在高位。受“互联网+”、大数据战略、数字经济等国家政策指引以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驱动,我国IDC业务收入连续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7年我国IDC全行业总收入达到650.4亿元左右,2012-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32%,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信通院数据及行业发展趋势测算,2018年我国IDC行业市场收入约为810.8亿元,同比增长24.7%。
2012-2018年中国IDC行业市场收入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模块化、定制化成为新方向
传统数据中心供电以UPS(不间断电源)为主,数据中心能耗较高,UPS虽然产业链成熟,但是转换效率低,带来了数据中心的高成本,未来将向着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的高压直流供电模式靠拢,同时选择更精准的液冷方式,减小数据中心能耗;2012年我国首创微模块数据中心,可以通过厂商预制、现场安装实现快速部署,能够大幅缩减建设周期,满足高效、灵活、快速、节能的要求;自主设计的整机柜服务器迭代创新支撑新技术新应用,电信行业探索深度定制化服务器,致力推进电信网络重构。
同时,未来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将引发GPU服务器市场的快速扩张,GPU服务器突破了CPU服务器的效率瓶颈,计算速度大幅提升,数据量增大下,更高的性能和速度成为数据中心IT设备技术发展趋势;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承载业务以及存储与计算等技术变化不断影响数据中心网络技术的演化,随着新建、改造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新型业务场景驱动网络技术创新,无损网络将成为技术新热点。
中国数据中心(IDC)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ID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