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式水系统有哪些用户?
开式水系统的用户有:
A、B给水泵润滑油冷却器。
电泵工作油、润滑油冷却器?
主机冷油器。
闭式水热交换器。
定子内冷水冷却器。
真空泵冷却器。
发电机氢冷器。
励磁机空冷器。
凝泵电机冷却。
闭式水系统的用户主要有:
A、B前置泵轴承冷却;
505油站冷却器;
除氧器循环泵冷却;
炉循泵冷却;
空、氢侧密封油冷却器;
真空泵分离器补水;
EH油冷却器;
电泵前置泵冷却;
凝泵电机轴承冷却(#4机)
2、冷油器在电厂中有什么作用?
冷油器在电厂中的作用:
汽轮机发电机组正常运行,由于轴承摩擦而消耗了一部分功,冷油器将转化为热量使轴承的润滑油温度升高,如果油温太高轴承有可能发生软化、变形或烧损事故。为使轴承正常运行,润滑油温必须保持一定范围内,一般要求进入轴承油温在35-45℃,轴承的排油温升一般为10~15℃,因而必须将轴承排出来的油冷却以后才能再循环进入轴承润滑。助利冷油器就是冷却主机润滑油的。温度较高的润滑油和低温的冷却水在冷油器中进行热交换,通过调节冷却水流量来达到控制润滑油温度的目的(同时由于转子温度较高,尤为高压缸进汽侧,冷油器轴颈也向外进行热量传递,所以润滑油也具有冷却轴颈的作用)。
冷油器串联和并联的优缺点:
1、冷油器串联运行的优点有:冷却效果好,油温均匀。
2、冷油器串联运行的缺点:油的压降大,漏油时无法隔离。
3、冷油器并联运行的优点:油压下降小,隔离方便,可在运行中检修一组。
4、冷油器并联运行的缺点:冷却效果差,油温不均匀。
换不锈钢管的工艺要求:
1、新不锈钢管的准备:将检查合格后的不锈钢管,按冷油器的尺寸下料,不锈钢管要比管板长出4~5毫米,不锈钢管两端除去毛刺,将胀管部分打磨光滑,在两端约50毫米处进行回火处理。
2、剔除旧不锈钢管:选用专用半圆三角錾子剔除,剔时注意不要损伤管板,剔光不锈钢管,,将旧不锈钢管抽出后将管板管孔清理干净,用细砂布打磨光洁,用布擦掉粉尘。
3、穿新管、胀口:管板和不锈钢管都准备好后,可以穿新不锈钢管,注意不宜用力过猛、蹩劲,对准自己的孔位装入,新管两端外露部分应相等,管板孔直径比管径略大,约0.5毫米,不宜过大或过小。不锈钢管穿好后可用胀管器胀口,胀管时力量速度不宜过大或过小,胀管长度应为管板厚度的2/3,不可大于管板的厚度,胀完后两端用冲子翻边。
4、换不锈钢管时要一半一半的换,拆一半换好再拆另一半。
5、换管过后的焊接接头需要进行泄漏检测或者无损检测。
凝结水产生过冷却的主要原因:
1、凝结器汽侧积空气,使蒸汽分压力下降。从而凝结水温度降低。
2、运行中凝结器水位过高。淹没了一些冷却水管,形成凝结水过冷却。
3、凝结器冷却水管排列不佳或布置过密,使凝结水的冷却水管外形成一层水膜。此水膜外层温度接近蒸汽饱和温度,而膜内层紧贴不锈钢管外壁,因而接近或等于冷却水温,当水膜变厚下垂成水滴时,此水滴温度是水膜平均温度,显然低于饱和温度,从而产生过冷却。
3、火电厂中开式水系统和闭式水系统是怎样定义划分?
火电厂中关于开式和闭式水的定义是指水循环的方式。
通过凉水塔或天然水库进行换热并因此产生工作介质水的流失散发,因此进行补水的循环系统称之为开式水。
相对的,通过表面换热器只进行热量交换,并不必然产生水的流失散发,工作介质水基本上在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运行的称之为闭式水。
所以,直接连接大江和大河、大海以及采用凉水塔等方式的循环系统一般都同时会有热量和工质的交换,所以称之为开式循环;只从设备的换热器将热量带走,再到冷却用的表面换热器中将热量交换出去,不存在工质损失的循环系统则称为闭式循环。
4、求电厂冷油器、滤油器投停切换步骤?
运行中主机冷油器切换的操作步骤
1.机组在运行中切换冷油器需在值长同意,请示专业领导后,在单元长监护下进行
2.切换前记录冷油器进出口油压、油温,机头润滑油压、油温
3. 确认注油门开启,备用冷油器回油窥视窗有连续油流,投入备用冷油器冷却水
4.逆时针旋转压紧手轮2—3圈,松开压紧手轮
5.缓慢搬动切换手柄指向备用冷油器位置。注意当手柄指向中间位置(即两台冷油器并列运行位置)时,检查油压不应下降。若有异常,停止操作,恢复原状态,分析原因进行处理。
6.当手柄已指向原备用冷油器,检查油压无异常时,顺时针旋转压紧手轮。
7.切断停用冷油器冷却水。
8.当一台冷油器运行不能维持油温时,应按上述1—5条步骤将切换手柄扳至中间位置,投入两台冷油器并列运行。
5、火力发电厂中开式冷却水和闭式冷却水如何运行?
开式水冷却闭式水,闭式水冷却一些转动设备.
闭式冷却水系统
闭式水系统的功能是为机组辅助设备提供冷却水源,以保证辅助设备及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为开式循环冷却水泵和水室真空泵提供轴封水。二期每台机组配一套闭式水系统,包括两台100%容量闭式水泵、两台100%容量闭式水热交换器、一只50m3闭式水高位水箱和辅助设备闭式水冷却器。系统基本流程为:除盐水→闭式水箱→闭式泵→闭式水热交换器→闭式水用户→闭式泵进口。
闭式水系统高位水箱的补水来自凝结水,启停期间补水来自凝结水输送泵,有一水位调节阀保证水位在正常位置,一旦闭式水中断,通过高位水箱对主机冷油器、取样冷却器、仪用空压机的冷却器等提供短时的事故冷却水,以保证机组安全停运。
闭式水重要用户:
主机冷油器
小汽机冷油器
电泵润滑油/工作油冷油器
仪用空压机
采样冷却器
定冷水冷却器
氢冷却器
密封油冷却器
电泵电机冷却
循泵电机及轴承冷却
凝泵电机轴承冷却
引风机轴承
磨煤机润滑油冷却器.
6、中央空调的内部结构
中央空调系统内部结构组成各部分介绍
一、中央空调分为冷媒系统、水系统和风系统,其中风系统中央空调使用很少,冷媒系统和水系统较多,下面将重点介绍冷媒系统和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并对中央空调系统组成的各部分进行简单的说明,这两种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组成部分设备是一样的。
1、冷媒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主机+冷媒管道+分歧管+冷凝排水管道+内机;
2、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主机+膨胀水箱(闭式膨胀罐)+循环水泵+冷冻水管(阀门)+水过滤器+内机+冷凝水排水管道。
3、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主机--主机部分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及冷媒(制冷剂)等组成,主机也是中央空调系统组成最重要的部分,主机集成了中央空调的核心技术。
4、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冷媒管道--主要是指内机和外机的连接管、用来走冷媒的、所以叫冷媒管也叫连接管,冷媒管道是中央空调系统组成的流体,如:水\氟利昂\氨\等。
6、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分歧管--是小型中央空调组机与组机、组机与室内各风口单元的连接部分,把整个空调系统连接成树型结构。
7、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内机--也是中央空调系统组成重要部分,属于中央空调系统的尾部设备,一般一套中央空调系统由多台内机组成,内机分为风管机、天井机、壁挂机、落地机。
8、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膨胀水箱--是中央空调水路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收容和补偿系统中水的胀缩量,一般都将膨胀水箱设在系统的最高点,通常都接在循环水泵(中
央空调冷冻水循环水泵)吸水口附近的回水干管上。
9、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循环水泵--循环水主要是向汽轮机凝汽器供给冷却水,用以冷却凝气轮机排汽,循环水泵还要向冷油器,冷风器,锅炉冲灰水等提供水源。每台泵对应有两台旋转滤网和一个外围水闸对泵吸入口处的水源进行垃圾清理。
10、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水过滤器--水过滤器由简体、不锈钢滤网、排污部分、传动装置及电气控制部分组成。过滤机工作时,待过滤的水由水口时入,流经滤网,通过出口进入用户所须的管道进行工艺循环,水中的颗粒杂技被截留在滤网内部。
11、以上是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12、中央空调除了以上系统设备外,还有很多辅材辅料,它们也是构成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组成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7、主机压油不到位润滑故障现象有哪些采取哪些措施?
由于高速轴转速较高,且在减速机中的位置又偏高偏远。在润滑油变质、油量偏小的情况下,轴承内部滚动体与滚道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润滑油膜,轴承滚动体与滚道之间局部直接发生金属摩擦,产生热量。与此同时,又由于此部位当时润滑油量偏少,不能及时将轴承摩擦所产生热量带走,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导致轴承提前失效。
因润滑油变质,还导致齿轮间所形成的油膜强度降低,造成个别齿轮局部出现点蚀现象,特别是此轧制线上立式减速机中的螺旋伞齿轮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只有及时更换合格的润滑油,并保证有足够的润滑油量才能避免轴承和齿轮损坏。此外,该减速机齿轮部位润滑油喷嘴偏大,有大量润滑油从此喷出,系统压力下降,也是导致轴承部位润滑油量偏少的原因之一。
主机润滑油主油箱油位降低的原因有:
润滑油温太低。
冷油器泄漏。
事故放油门误开。
密封油、润滑油系统泄漏。排烟风机停运。滤油机运行时因措施不完全,净、脏油箱跑油。
发电机进油。
8、冷油器常见故障都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冷油器的主要作用为冷却润滑油,在汽轮机以及发电机运行过程中,保持其轴承的温度在正常范围内。#1、#2以及#5、#6机组主机冷油器均采为上海汽轮机厂制造,在冷油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底部端盖漏油或者漏水的故障。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发现了导致故障频发的原因,近而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改造措施,对于冷油器的设计以及运行维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冷油器工作原理:
闭式冷却水通过冷油器的顶部端盖进入冷油器,然后在冷油器内部细小的管内流动,无数细小的冷却水管通过分布在冷油器内部的隔板固定,通过隔板,冷油器间隔成若干个小的空间,润滑油在冷却水管外以S形流动,这样布置可以增加有效的换热面积,提高冷却效果。在冷油器的底部,形成一个冷却水室。润滑油与冷却水依靠两只O型圈(辘管)以及铜床进行分隔与密封。
冷油器故障原因分析:
在机组的运行过程中,#1、#2、#5和#6机多次发生冷油器底部端盖漏水或者漏油的故障,尤其在机组启动或者停运过程中,故障发生更是频繁。冷油器的油、水之间的隔离以及油和水的泄漏全部依靠两只O型密封圈,如果一旦两只O型圈出现破损或者移位,造成间隙改变,必然引起泄漏。因为该O型圈的密封面在左右两侧,而不是传统的上下两侧,所以一旦发生泄漏,增加法兰螺栓的紧力并不能减小泄漏量。
经过分析,总结了以下几个容易引起O型密封圈间隙变化和破损的原因。
1)机组启动或者停运过程中,冷油器油侧和水侧经常发生压力波动,导致O型密封圈移动,使其出现泄漏。
2)机组在安装时,如果冷油器内部发生偏心安装,将使O型密封圈的间隙出现异常。在运行中,如果稍微有压力(油侧、水侧)波动,就会造成泄漏。
3)每次检修过程中,更换O型密封圈时,因为底部端盖位置狭小,检修中,造成安装不便,往往出现O型圈被铜床压破,近而出现泄漏。每次检修后,水侧发生泄漏的概率要超过油侧,更加证明了现行的设计不便于检修以及保证检修质量。
冷油器进行技术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在冷油器底部端盖与冷油器中间桶体法兰结合面之间,增加聚四氟乙烯垫床,保证原来密封面不便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密封面。因为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可伸缩性能好于铜床,所以满足依靠法兰螺栓紧力增大密封性能的要求。该措施的实施难度要远远小于其他措施。
冷油器进行技术改造的经济性分析:
1)每次冷油器发生泄漏,一般要等到机组大、小修过程中开展检修工作,在带伤运行的阶段,增加了泄漏油、水的清理工作,加大了班组的工作量。
2)冷油器端盖体积庞大并且检修空间狭小,所以每次在安装O型圈时,必须5个人同时工作,这样每次检修产生的人工成本相当大。
3)检修中更换O型密封圈,往往产生很多耗材,增加了检修费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证明冷油器进行技术改造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以及实施改造后,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改造中,可以采用逐步渐进的方法,利用机组大小修,逐步对于#1、#2、#5和#6机组的冷油器进行改造,改造结束后,势必能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节省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成本。
9、火电厂中开式水系统和闭式水系统是怎样定义划分的?
火电厂中关于开式和闭式水的定义是指水循环的方式。
通过凉水塔或天然水库进行换热并因此产生工作介质水的流失散发,因此进行补水的循环系统称之为开式水。
相对的,通过表面换热器只进行热量交换,并不必然产生水的流失散发,工作介质水基本上在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运行的称之为闭式水。
所以,直接连接大江和大河、大海以及采用凉水塔等方式的循环系统一般都同时会有热量和工质的交换,所以称之为开式循环;只从设备的换热器将热量带走,再到冷却用的表面换热器中将热量交换出去,不存在工质损失的循环系统则称为闭式循环。
10、主机润滑油主油箱油位降低的原因有哪些?
主机润滑油主油箱油位降低的原因有:
润滑油温太低。
冷油器泄漏。
事故放油门误开。
密封油、润滑油系统泄漏。
排烟风机停运。
滤油机运行时因措施不完全,净、脏油箱跑油。
发电机进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