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IDC知识 > idc网络架构

idc网络架构

发布时间:2020-08-31 22:21:27

1、数据中心的的网络拓扑结构是怎样分的?

星型拓扑结构
集中式网络
环型网络拓扑结构
总线拓扑结构 分布式拓扑结构
树型拓扑结构
网状拓扑结构
蜂窝拓扑结构
混合型拓扑结构

2、数据中心网络,什么是数据中心网络

数据中心网络(Data Center
Network)是应用于数据中心内的网络,因为数据中心内的流量呈现出典型的交换数据集中、东西流量增多等特征,对数据中心网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大
规模、高扩展性、高健壮性、低配置开销、服务器间的高带宽、高效的网络协议、灵活的拓扑和链路容量控制、绿色节能、服务间的流量隔离和低成本等。在这样的
背景下,传统的三层架构受到挑战,网络扁平化、网络虚拟化以及可以编程和定义的网络成为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新趋势。
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数据中心是一整套复杂的设施。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它与之配套的设备(例如通信和存储系统),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谷歌在其发布的《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一书中,将数据中心解释为“多功能的建筑物,能容纳多个服务器 以及通信设备。这些设备被放置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物理安全上的需求,并且这样放置便于维护”,而“并不仅仅是一些服务器的集合” 。
采用internet接入时,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PC加数据中心软件即可。文中路由器指的是一般公司上网时是通过路由器上网的,此时须在路由器上做一些设置。也可直接把宽带接入线接至PC中来实现。不需要ISP开通服务。但在根据获取的外网IP地址及方式选择采用合适的动态域名软件。

3、IDC基础设施架构师是做什么的?

很唬人的名字,不过实际工作就是机房网管。
这个东西还是有些门道的,如果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肯定没法冒充有经验。如果有思科之类的网管证书,那么也算有优势。如果没有这些证书,那么你只能拿网络知识来对付了,不过这个工作很需要经验,没有人带过,直接上手困难。

4、如何看待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变化

随着云计算、虚拟化、SDN等技术在数据中心持续落地,数据中心网络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了。为了满足这些新的技术需求,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也从传统的三层网络向大二层网络架构转变,也就是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将采用二层的网络架构,所有的接入设备都连接到核心网络设备上,然后通过核心设备路由转发出去。在数据中心内部完全是一个二层网络,而且为了实现跨数据中心的VM迁移,数据中心之间也可以跑二层,当前是虚拟的二层网络,基于物理三层网络来跑二层。数据中心内部网络架构向大二层转变的趋势已经无法更改,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向这个方向发展。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建设成为一个大的二层网络,虽然架构上清晰了,简单了,但是却带来不少的现实难题。下面就来说一说,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变革所遇到的难题。

大二层MAC容量问题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向着大二层方向演变,首先带来的就是MAC容量的难题。二层网络根据MAC地址来完成点到点的转发,在数据中心里拥有数千台服务器是再普通不过的了,而如今跨数据中心之间也要实现二层转发,这样就要求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MAC容量超大才行。比如一个中等城市宽带网络至少要拥有100万个家庭,要实现所有的家庭宽带上网,若都采用二层的数据中心网络,则需要核心网络设备可以处理1M的MAC容量,这对网络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能够达到1M的MAC容量的网络设备的确有,但是应用并不普遍,32K~256K是最常用的容量规格。采用1M的MAC容量设备,这样的设备往往价格很高,会给数据中心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这样大规格的设备使用并不普及,设备的稳定性低。很多能够达到1M的MAC容量的设备采用的都是芯片外挂TCAM来实现的,这种方式由于是通过PCI总线来访问外挂器件,访问速度自然没有芯片内快,所以这种方式的MAC学习速度并不是线速的。在一些网络环路、震荡中,这些设备就会表现出MAC学习不稳定,流量有丢包,显示有问题等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大二层的数据中心网络中,如何提升网络设备的MAC容量,是当前网络技术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今通过技术手段达到1M以上MAC容量并不是难事,但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要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性,还有很多的技术难题要解决。

环路问题

二层网络最常见的网络故障就是环路问题,在网络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部署STP/MSTP这些环路协议避免环路的产生。当然STP/MSTP协议有天生的缺陷,阻塞了备用链路,造成网络带宽的严重浪费,后来又出现了TRILL新的二层网络环路协议。TRILL协议可以保证所有的链路都处于转发状态,避免了网络带宽的浪费。不过我们知道TRILL实际上要靠ISIS协议来维持TRILL协议的状态,当网络规模很大的时候,网络设备要处理大量的ISIS协议,这对网络设备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能够拥有1M的MAC容量的网络设备,端口数量要数百个,要保证所有这些的端口的TRILL状态计算准备,并且在有网络震荡的情况下,TRILL协议仍能正确切换,这对网络设备要求很高,尤其要保证 TRILL协议的切换速度。比如像STP协议,在正常切换的情况下,速度都要30秒,而若网络规模比较大,则所花费的时间会更长,达到分钟级别都是有可能的。TRILL协议也是如此,ISIS协议并不是快速收敛的协议,超时时间,切换速度都不比STP协议快,所以在TRILL的二层环路网络中,一旦发生网络切换,那么收敛速度是个问题。数据中心很多业务是非常敏感的,在网络出现丢包或者震荡数秒钟,都会影响到业务,所以当数据中心二层网络规模扩大以后,环路协议的收敛问题突显。有人建议将TRILL的ISIS协议处理提升优先级,比如放到一个单核上处理,通过软件中断的方式处理响应,这样能够大大提升切换的速度,避免受到其它协议的影响,当然这样自然会占用更多的设备资源,而且效果也未知。

广播域过大的问题

大二层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广播域过大。因为整个数据中心,甚至多个数据中心之间都是二层的,那么一个广播报文会在整个数据中心的设备上进行广播的,显然会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如果广播流量比较多,可能会造成个别的端口出现拥塞,从而影响业务。在正常的网络中,肯定是广播流量越小越好。对于大二层网络广播域过大的问题,还好有一些解决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目前看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比如:默认情况下,禁止广播报文的转发,让广播报文和组播报文一样,通过协议控制转发,只有协议状态计算好之后,才允许广播报文转发,而且是像组播一样,只转发给请求接收的端口,也就是在未来的数据中心里将没有广播的概念,只有单播和组播的概念。对于跨数据中心的二层,这种二层转发实际上是一种逻辑上的二层转发,要通过物理三层转发,是一种封装技术,这样就可以通过软件控制这种情况下,广播报文要不要转发。在默认情况下,跨数据中心的二层广播报文是不转发的,可以通过软件设置让特定的广播报文转发。还有就是对广播报文设置广播抑制比,当端口上的广播流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对广播报文进行丢弃。显然,对于大二层广播域过大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尽管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演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向大二层转变的趋势已经无法改变。纵然这样的架构给数据中心带来了新的问题,但是正是有了这些缺陷,也给了网络设备商机会,谁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在未来的网络市场上战胜对手,赢得市场。

5、我们单位的中心机房建设有6年了,典型的三层网络架构,服务器主要是

数据中心不仅仅指的是硬件环境,还有软件环境。
数据从采集、存储、提取、保护等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处理,才叫做数据中心。
简单的比方就是你现在是领导,你需要某一项工程或者某一个具体事件的具体数值,我能不能通过外网直接访问数据库,能的话账户密码怎么设置,安全性怎么保障,数据的实时性怎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由谁来负责,这些都是数据中心需要负责的事情

6、数据中心具体组网结构

具体组网结构如下:
无线DDN系统分为监测点和数据中心两部分,监测点采用GPRS DTU,可提供RS-232、RS485、以及以太网接口,数据中采用宽带ADSL或专线方式接入Internet,具体接入方式如下:
a) 监测点接入方式: 监测点通过RS-232、RS485或以太网接口与GPRS DTU传输模块连接,然后设置DTU相关参数,每一个GPRS DTU传输模块装入一个中国移动的数据SIM卡即可。 b) 数据中心接入方式:数据中心接入主要分两大类:
1) 采用Internet接入 数据中心采用宽带ADSL接入方式,此种方式优点是带宽大、费用经济。缺点是安全性较差、延时比专线接入稍大。 采用局域网共享上网方式,此种方式基本同ADSL接入类似,但注意接入时需做端口映射。采用电话线拨号上网方式。此种方式接入带宽较窄。所以只适合于点数较少,且数据量小的组网方式。
2) 移动公司接入 数据中心采用无线网络运营商(指中国移动)提供信道接入,此种方式实际中有以下几种连接方 式:采用移动公司机房专线接入方式,此种方式带宽大(一般为2M),对延时、安全性都非常好,但租用此专线价格较贵。特别适合银行、POS机组网等需安全系数较高的用户,对子站非常多的情况下也推荐采用此种方式。采用GPRS无线接入方式,此种方式在数据中心接一台GPRS MODEM,通过数据中心的PC机拨号上网。优点是组网讯速,费用经济。缺点是带宽窄(GPRS上行10Kbps,下行40Kbps),延时大。这种方式在测试时用的比较多。如果准备在实际工程中使用需注意SIM卡需申请APN。
我是从IT号外知道的。

7、什么是idc idc有什么业务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就是电信部门利用已有的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电信专业级机房环境,为企业、政府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IDC的业务简介:

业务包括:主机、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域名注册、企业邮局、邮件系统。

增值服务:主机托管、idc、大型知识库、会员管理、系统集成、虚拟主机、sql数据库、vpn虚拟专网、web 应用程序、电子支付、国际域名、国内域名、商业网站、网页设计公司、web 服务、后台管理、邮件服务器、网页设计模板。

(7)idc网络架构扩展资料:

特征:

IDC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显著特征:在网络中的位置和总的网络带宽容量,它构成了网络基础资源的一部分,就像骨干网、接入网一样,它提供了一种高端的数据传输(Data Delivery)的服务,提供高速接入的服务。

IDC起源于ICP对网络高速互联的需求,而且美国仍然处于世界领导者位置。在美国,运营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将网络互联带宽设得很低,用户不得不在每个服务商处都放一台服务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DC应运而生,保证客户托管的服务器从各个网络访问速度都没有瓶颈。

8、技术分享支撑AI的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如何设计

一、系统属性设置 1、进BIOS由默认值改为优化设置值,将开机启动顺序设硬盘为第一启动。 2、禁用闲置的IDE通道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在其中展开“IDE ATA/PATA控制器”然后分别右击“主要”和“次要”IDE通道--“高级设置”--将“设备类型”设置为“无”,将“传送模式”设为“DMA(若可用”。 3、优化视觉效果 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属性”—“高级”,在“性能”栏中,点击“设置”--“视觉效果”,调整为最佳性能,或去掉一些不需要的功能。 4、优化性能 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属性”—“高级”,在“性能”栏中,点击“设置”—“高级”—将“处理器计划”、“内存使用”,均选“程序”。 接着单击“虚拟内存”区“更改”--在驱动器列表中选中系统盘符--自定义大小--在“初始大小”和“最大值”中设定数值,然后单击“设置”按钮,最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虚拟内存最小值物理内存1.5—2倍,最大值为物理内存的2—3倍。 5、启动和故障恢复 "我的电脑"--"属性"--"高级"--"启动和故障修复"--“设置”,在“系统失败区中,去掉"将事件写入系统日志","发送管理警报","自动重新启动"前边的勾;将"写入调试信息"设置为"无";点击"编辑",在弹出记事本文件中: [Operating Systems] timeout=30 把 30 秒改为 0 秒。

9、数据中心适合使用什么样的网络架构

传统的数据中心主要是依据功能进行区域划分,例如WEB、APP、DB,办公区、业务区、内联区、外联区等等。不同区域之间通过网关和安全设备互访,保证不同区域的可靠性、安全性。同时,不同区域由于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需要相互访问数据时,只要终端之间能够通信即可,并不一定要求通信双方处于同一VLAN或二层网络,数据中心机房相关的MPO/MTP数据中心等我们一般用菲尼特的。

10、"什么是idc,什么是服务器

1、 IDC一般指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企业、媒体和各类网站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以及ASP、EC等业务。IDC是对入驻(Hosting)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 名词解释(业务理解非演讲内容) ICP:互联网信息服务,比如新浪、搜狐、网易。互联网信息服务可分为经营性信息服务和非经营性信息服务两类。
2、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与idc网络架构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