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IDC知识 > 主机文化

主机文化

发布时间:2020-08-24 16:43:47

1、计算机文化漫谈

计算机文化

1、计算机文化
世界正在经历由a到b的转变,即原子(atom) 时代向比特(bit)时代的变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在其中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经过50多年的量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几乎无所不在,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计算机文化。
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因使用计算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这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可以体现为:(1)计算机理论及其技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泛渗透表现的丰富文化内; (2)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设备丰富了人类文化的物质设备品种;(3)计算机应用介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创造和形成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价值标准等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观念。
计算机文化作为当今最具活力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加快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其所产生的思想观念、所带来的物质基础条件以及计算机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带来了人类崭新的学习观念: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人脑所能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根本无法"背"完,电脑这种工具可以解放我们"背"的繁重的记忆性劳动,人脑应该更多地用来完成"创造"性劳动。

计算机文化代表一个新的时代文化,它已经将一个人经过文化教育后所具有的能力由传统的读、写、算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即除了能读、写、算以外还要具有计算机运用能力(信息能力)。而这种能力可通过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得到实现。
计算机文化来源于计算机技术,正是后者的发展,孕育并推动了计算机文化的产生和成长;而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又反过来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计算机应用的扩展。
当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时,又迎来了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作为计算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娴熟地驾驭互联网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造就了微电子、数据通信、计算机、软件技术 4大产业时,围绕网络互联,实现电脑、电视、电话的"三合一"。 "三合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计算机网、电视网、电话网三网合一,三种信号均通过网际网传输;二是终端设备融为一体。这是目前人们广泛关注的技术,它的实现极大地丰富计算机文化的内涵,让每一个人都能领略计算机文化的无穷魅力,体味着计算机文化的浩瀚。
今天,计算机文化已成为人类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整准确地理解计算科学与工程及其社会影响,已成为新时代青年人的一项重要任务。
2.计算机文化的形成
自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975年问世以来,至今不过26年,世界上已有近 2.5亿台的个人计算机机在各地运行。PC机在美国家庭的普及率已超过50%,在中国,PC机的销售量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除此以外, 每年还有上百万的单片机装入汽车、微波炉、洗衣机、电话和电视机中。一个计算机大普及的时代已经揭开了序幕,并由此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计算机文化。回顾过去 20多年的历史,PC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持续下降
1975年问世的第一台微机(A1tair 8800)价值为4000美元。1977年著名的APPIE II 8位机(带64 KB内存、不配显示器)的售价为1300美元。1981年推出的第一代IBM PC机(4,77MHZ 8088CPU,512KB 内存,单色显示器和5 in* 软盘驱动器)报价为3200美元。到1996年,一台配备齐全的PC机(90MHz Pentium CPU,8MB内存,VGA彩显,54MB硬盘),加上键盘、打印机等标准外部设备,花2500美元即可买到。在中国,现在配备最新的Pentium IV CPU的微机售价只需几千元。同许多其他家电产品一样,PC机现已成为普通人能够买得起的家电产品。
(2)性能大幅度提高
早期微机速度低、内存容量小,其功能远不及小型机和主机。许多大型的软件因内存限制,无法在PC机上运行。硬件的进步,使PC机的速度可达 GIPS*,内存容量可达几百MB,不少以前只能在工作站乃至大型机上运行的软件,现在也能在PC机上运行。一些先进技术,像虚似存储、数据库管理、图形系统和多媒体应用等,在PC机上都能实现。"微机不微"。今天的PC机,不仅在功能上已超过了26年前的小型机或某些主机,而且在软件、硬件技术上也覆盖了许多当代新技术。
(3)操作日趋简便
早期的计算机操作复杂,只有专家才能使用。随着分时系统与小型机的推广,开始用键盘代替读卡机和纸带机,用字符显示器补充单独使用的电传打字机或打印机,简化了输入输出操作。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让计算机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计算机。用户队伍的迅速扩大,使用户中的非专业人员大量增加,更显出"对用户友好"的迫切性。1982年,美国Xerox公司采用图形显示器和鼠标器等设备,首先在Alto型计算机上的Small Talk程序设计环境中,采用层叠式窗口、弹出式菜单等人机交互技术,一举吸引了公众的注意。1984年,美国Apple公司在推出 Macintosh PC机的同时,除采用窗口与菜单技术外,还增加了引人注目的"对话框"等技术。从此,图文茂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始取代传统的字符用户界面,以"多窗口"、 "下拉菜单"和"联机帮助"为特征的窗口系统迅速推广,在今天的PC机用户中几乎已家喻户晓。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形声兼备的多媒体用户界面也初露头角。不久的将来,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将更趋简便,更加自然。一个高性能的工具,配上友好的用户界面,再加上低廉的价格,使得计算机从"昔日王榭堂前燕",变成了如今的"飞入平常百姓家"。计算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3.计算机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享受网络服务的重要来源。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对计算机及其所形成的计算机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将从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社会所具有的特征这两个方面来了解计算机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 信息高速公路
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参议员阿尔·戈尔(Al·Gore)提出的“高性能计算法案”( The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ct),后来也称为“信息高速公路(Infornation Snperhighway)法案”。1993年1月,戈尔当选为克林顿政府的副总统,同年9月,他代表美国政府发表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日程(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 即:“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或称"NII"计划。按照这一日程,美国计划在1994年把 100 万户家庭联入高速信息传输网,至2000年联通全美的学校、医院和图书馆,最终在10-15年内(即 2010 年以前)把信息高速公路的"路面" —— 大容量的高速光纤通信网,延伸到全美9500万个家庭。NII计划宣布后,不仅得到美国国内大公司的普遍支持,也受到世界各国(首先是日本和欧盟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也在研究NII计划,并且制订和提出本国的对策。网络系统是NII计划的基础。早在1969年,美国就建成了第一个国家级的广域网——ARPAnet。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PC机的普及,以PC机为主体的局域网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Internet网(常称为"互联网")就是在ARPAnet的基础上,由35000多个局域网、城域网(MAN)和国家网互连而成的一个全球网络。 Internet已把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万台计算机及几千万的用户连接在一起,网上的数据信息量每月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仅以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或E-mail)为例,每天就有几千万人次使用Internet的E-mail信箱,送电子邮件的用户只需把信件内容及收信人的E-mail 地址,按照规定送入联网的计算机,E-mail系统就会自动把信件通过网络传送到目的地。收信的用户如果定时联网,可在自己的E-mail信箱中看到任何人发送给自己的邮件。 NII计划的提出,给未来的信息社会勾画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而Internet的扩大运行,也给未来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原型。人人向往的信息社会,已不再是一个带有理想色彩的空中楼阁。

(2)信息社会的特征
同信息化以前的社会相比,信息社会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信息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工业社会,能源和材料是最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日益认识到信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信息被当作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企业如果不实现信息化,就很难增加生产,提高与其他企业的竞争能力;一个国家如果缺乏信息资源,又不重视信息的利用和交换能力,就只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目前,信息业已上升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产业。美国学者M·U·Poftat就提出一种宏观经济结构理论,将信息业与工业、农业、服务业并列为四大产业。信息业不能代替工业生产汽车,也不能代替农业生产粮食。但它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倍增器",能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信息业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产业。
●信息网络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随着NII计划的提出和Internet网的扩大运行,“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因此,信息化不单是让计算机进入普通家庭,更重要的是将信息网络联通到千家万户。如果说供电网、交通网和通信网是工业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那么信息网的覆盖率和利用率,理所当然地将成为衡量信息社会是否成熟的标志。
http://www.bast.net.cn/wnfw/kxmc/jsjjs/2003/5/30/1759.shtml
http://www.blog.e.cn/user3/estu/archives/2007/1990874.shtml

2、机房文化建设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第2.1.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 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第2.2.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S (2.2.2-1)
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为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N (2.2.2-1)
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二、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
三、上机准备室、外来用户工作室、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可按每人3.5m2~4m2计算。
第三节 设备布置
第2.3.1条 计算机设备宜采用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主机区、存贮器区、数据输入区、数据输出区、通信区和监控制调度区等。具体划分可根据系统配置及管理而定。
第2.3.2条 需要经常监视或操作的设备布置应便利操作。
第2.3.3条 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并宜集中布置在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处。
第2.3.4条 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二、机柜侧面(或不用面)距墙不应小于0.5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2m;
三、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第三章 环境条件
第一节 温、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
第3.1.1条 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内的温、湿度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的要求。
第3.1.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内温、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
表3.1.2-1 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
级 别 项 目 A 级 B 级
夏 季 冬 季 全 年
温 度 23 ±2 ℃ 20±2 18-28℃
相对湿度 45%-65% 40%-70%
温度变化率 <5℃\h 并不得结露 <10℃/h 并不得结露
二、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2的规定
表3.1.2-2 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
项 目 A 级 B 级
温 度 5-35℃ 5-35℃
相对湿度 40%-70% 20%-80%
温度变化率 <5℃/h并不得结露 <10℃/h并不得结露
第3.1.3条 开机时主机房的温、湿度应执行A级,基本工作间可根据设备要求按A、B两级执行,其它辅助房间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第3.1.4条 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常用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应与主机房相同;
二、其它记录介质库的要求应按表3.1.4采用。
表3.1.4 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
品 种 卡片 纸带 磁 带 磁 盘
长期保存已记录的 未记录的 已记录的 未记录的
温 度 5-40℃ 18-28℃ 0-40℃ 18-28℃ 0-40℃
相对湿度 30%-70% 40%-70% 20%-80% 20%-80%
磁场强度 <3,200A/m <4,000A/m <3,200A/m <4,000A/m
第3.1.5条 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在表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第二节 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
第3.2.1条 主机房内的噪声,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小于68dB(A)。
第3.2.2条 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
第3.2.3条 主机房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第3.2.4条 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应大于500mm/s2。
第3.2.5条 主机房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漏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3.2.6条 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第四节 室内装饰
第4.4.1条 主机房室内装饰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并应避免眩光。如为抹灰时应符合高级抹灰的要求。
二、应铺设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敷设高度应按实际需要确定,宜为200~350mm。
三、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当活动地板下的空间为静压箱时,四壁及地面均应选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饰面材料。
四、吊顶宜选用不起尘的吸声材料,如吊顶以上及作为敷设管线用时,其四壁应抹灰,楼板底面应清理干净;当吊顶以上空间为静压箱时,则顶部和四壁均应抹灰,并刷不易脱落的涂料,其管道的饰面,亦应选用不起尘的材料。
第4.4.2条 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的室装饰应选用不起尘、易清洁的材料。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装饰材料可根据需要采取防静电措施。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易除尘。
第4.4.3条 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内门、观察窗、管线穿墙等的接缝处,均应采取密封措施。
第4.4.4第 电子计算机机房室内色调应淡雅柔和。
第4.4.5条 当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设有外窗时,宜采用双层金属密闭窗,并避免阳光的直射。当采用铝合金窗时,可采用单层密闭窗,但玻璃应为中空玻璃。
第4.4.6条 当主机房内设有用水设备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止给排水漫溢和渗漏的措施。
第五节 噪声及振动控制
第4.5.1条 主机房应远离噪声源。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消声和隔声措施。
第4.5.2条 主机房内不宜设置高噪声的空调设备。当必须设置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第4.5.3条 当第二类辅助房间内有强烈振动的设备时,设备及其通往主机房的管道,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五章 空气调节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5.1.1 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均应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第5.1.2条 当主机房和其它房间的空调参数不同时,宜分别设置空调系统。
第二节 热湿负荷计算
第5.2.1条 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量应按产品的技术数据进行计算。
第5.2.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空调的热湿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
二、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
三、太阳辐射热;
四、人体散热、散湿;
五、照明装置散热;
六、新风负荷。
第三节 气流组织
第5.3.1条 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应根据设备对空调的要求、设备本身的冷却方式、设备布置密度、设备发热量以及房间温湿度、室内风速、防尘、消声等要求,并结合建筑条件综合考虑。
第5.3.2条 气流组织形式应按计算机系统的要求确定,当未提出明确要求时,可按表
表5.3.2 气流组织、风口及送风温差
气流组织 下送上回 上送上回(或侧回) 侧送侧回
送风口 1.带可调多叶阀的格栅风口2.条形风口(带有条形风口的活动地板) 3.孔板 1.散流器2.带扩散板风口3.孔板4.百叶风口5.格栅风口 1.百叶风口2.格栅风口
回风口 1.格栅风口2.百叶风口3.网板风口4.其它风口
送风温差 4-6℃送风温度应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4-6℃ 6-8℃
5.3.2选用。对设备布置密度大、设备发热量大的主机房宜采用活动地板下送上回方式。
第5.3.3条 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时,出口风速不应大于3m/s,送风气流不应直对工作人员。
第四节 系统设计
第5.4.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要求空调的房间宜集中布置;室内温、湿度要求相近的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5.4.2条 主机房不宜设采暖散热器。如设散热器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漏措施。
第5.4.3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风管及其它管道的保温和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应选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冷表面需作隔气保温处理。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方式时,楼板应采取保温措施。
第5.4.4条 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阈;穿过变形缝处,应在两侧设防火阀。防火阈应既可手动又能自控。穿过防火墙、变形缝的风管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
http://.baidu.com/question/13343815.html?fr=qrl&fr2=query

3、为什么很多主机玩家看不起需要花更多钱配电脑的

不同阵营的主机玩家之间还咬得不可开交呢,何况PC。这种事自古以来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就是全制霸。自贴阵营标签的大多还是穷人,只买得起其中一种,然后拼命想证明自己决断英明钱没白花。
PS/SS时代,在中国大陆,主机游戏玩家是普遍比PC游戏玩家富裕的。原因很简单,你的零花钱不一定买得起主机(一辈子压岁钱加起来甚至可能买不起一个原装手柄),但横竖可以拿学习当借口骗家长买电脑。这不是说哪个贵一点的问题,是有没有用的问题。对于正常人来讲,两年不吃不喝买个生产工具是勉强可以接受的,一年不吃不喝买个玩具绝对是脑抽。至于电脑买回来孩子实际是用来学习还是玩了,那是另一个故事。
游戏方面,就盗版而言,PC游戏几乎是不花钱的,一张藏经阁通常是五六个阉割版游戏一起,一个人买了装完还能借给别人装;主机游戏则通常没合集,RPG还动不动2CD、3CD(当时的盗版按张数卖),而且玩的时候也必须放盘。正版游戏,主机只有水货,通常是400左右(普通人约一个月收入);PC都是大陆代理,超过68就只有铁粉愿意买了。
90年代末,PC的普及率是相当高的,在北京几乎家家都有;而当世代的游戏机占有率远不到一半。到了21世纪社会收入高起来了,游戏机也就显得没那么贵了。很多80后90后小霸王的下一台就是PS2,完全不奇怪。同期开始流行网络游戏,PC游戏也越来越能烧钱,我一个朋友玩石器时代买宠花了两万多,用房价购买力折算成现在的钱大概相当于二十万(其实这么算的话我的PS也差不多wwww)。
——说到头来,我一直不觉得玩什么平台的游戏说明一个人low不low。low的是某些人本身,心灵不够强大,非要扎堆找借口找认同。
DotA是电子竞技项目,你玩DotA,不代表你就电子竞技了。
中高端PC几万块一台,你玩PC游戏,不代表你就消费中高端了。
有没有钱,花了多少钱,也不代表你的品位就高到哪里去。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逻辑。多玩游戏多读书,少开地图炮。如果别人随便一个低端地图炮都能刺痛你的自尊,大概你确实有值得自卑的地方。

4、任天堂的企业文化

是WII的吗?
Wii’听起来像是‘we’(我们),发音亦相同,强调该主机‘老少咸宜’、能让全家大小都乐在其中的概念。名称中的“ii”不仅象征著其独特设计的控制器,也代表人们聚在一起同乐的形象。

5、日语电脑的"主机"怎么说?

デスクトップパソコンの本体(ほんたい)
台式电脑的主机
一般这里的【本体】指的就是主机的意思。
只是说的时候,一般要与笔记本电脑区分,所以前面加「デスクトップ」,表明是台式机

6、文化部为什么禁止主机在国内销售

表明中国做不出那么好的游戏机,羡慕嫉妒恨了呗,所以封杀主机!!!

7、国内游戏主机、掌机文化是否已经断层?

你现在还没发现吗?国内现在新入坑的主机玩家大部分都是从steam核心玩家转变过来的,他们平时关注的和主机玩家也一样都是PC单机游戏和主机游戏的新闻。随着时间的推移,steam的单机游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群PC核心玩家的需求,相比之下主机上大量的独占游戏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像《血源诅咒》《美国末日》《地平线》《仁王》等PS4游戏的吸引力是越来越强,于是乎这一群玩家就会尝试购买PS4来玩各种独占游戏,第三方跨平台游戏还是用PC玩。 而国内主机玩家和掌机玩家的传承文化早已经断代了,几乎不可能出现父母带着小孩从小到大一起玩主机游戏的情况,现在的小孩青少年初次接触到的还不是免费网游和手游的洗礼。 所以现在想要在国内发展主机行货,发展的首要针对对象就是这一群PC核心玩家群体,而不是手游网游玩家,你能指望那群玩免费手游玩家能在一夜之间变成喜好买断制游戏的主机玩家?不说国内。。。国外也早就断层了。。。智能手机全面侵占掌机市场是全球性的,轻度玩家全线转移,留下来的本就只剩下核心玩家。氪金手游发展的最快的也是日本。只是我国本来玩家基数就不多,核心玩家数量更少,现在看起来一片惨淡。你若是去看俄罗斯,巴西等国,主机掌机市场更加惨淡,非破解不玩的态度可能较我国更甚。说个题外话,前天上班路上旁边有群小学生在聊天,大概是在说王者荣耀?“我准备把庞统充出来,我充的不算多,才充了零花钱的一半,也就一个月充一万。”

8、主机游戏的中文化是steam国区带起来的吗

是国内游戏市场的兴起和未来广阔的前景带动的中文化
厂商不是傻子,中国的人口基数摆在这里,只要能在国内做起来,说夸张点,一个中国顶得上全世界销量了

9、为什么中国禁主机

一句话,以禁代管,省事简单——主要是家长、学校反应强烈,可能还出社会影响不好的大事情。除了游戏机,我们还禁过网吧,未成年禁止入内,搞区域配额、牌照制,鼓励连锁,然后市场没落了后又放开。

10、当今单机和主机游戏的中文化都是谁的功劳

当然是中国正版玩家的功劳,商家看不到市场,怎么可能给你出中文

与主机文化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