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查看一台电脑的mac地址呢?
2、windows中如何查看本机的MAC地址和主机名
方法一:1、按WIN+R键调出运行窗口
2、 在窗口中输入:cmd
3、然后点击确定
4、 在命令提示符里面输入:ipconfig /ALL
5、然后回车即可得到计算机的MAC地址。
方法二:1、进入网络连接里面后。
2、在本地连接上右键-----状态----详细信息。
方法三:开始---运行---cmd---ipconfig /all---可以查看本机的相关配置信息,其中有一行:Physical Address......后面显示的信息即是本机的MAC信息;第一行显示为host name即为主机名。
3、MAC地址是什么
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介质访问控制),直译为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也称为局域网地址(LAN Address),以太网地址(Ethernet Address)或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它是一个用来确认网上设备位置的地址。形象地说,MAC地址就如同身份证上的身份证号码,具有全球唯一性。
在OSI模型中,MAC地址专注于第二层数据链接层,将一个数据帧从一个节点传送到相同链路的另一个节点。MAC地址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示一个网卡,一台设备若有一或多个网卡,则每个网卡都需要并会有唯一的MAC地址。
MAC地址长度是48比特(6字节),由16进制的数字组成,分为前24位和后24位:前24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是由IEEE的注册管理机构给不同厂家分配的代码,区分了不同的厂家。后24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的,称为扩展标识符。同一个厂家生产的网卡中MAC地址后24位是不同的。
(3)主机mac地址扩展资料:
MAC地址与IP地址的联系与区别:
一、在一个稳定的网络中,IP地址和MAC地址是成对出现的。如果一台计算机要和网络中另一外计算机通信,那么要配置这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MAC地址是网卡出厂时设定的,这样配置的IP地址就和MAC地址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
在数据通信时,IP地址负责表示计算机的网络层地址,网络层设备(如路由器)根据IP地址来进行操作;MAC地址负责表示计算机的数据链路层地址,数据链路层设备(如交换机)根据MAC地址来进行操作。IP和MAC地址这种映射关系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协议完成。
二、IP地址和MAC地址不同的特点主要有:
1、对于网络上的某一设备,如一台计算机或一台路由器,其IP地址是基于网络拓扑设计出的,同一台设备或计算机上,改动IP地址是很容易的(但必须唯一),而MAC则是生产厂商烧录好的,一般不能改动。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给一台主机指定任意的IP地址,如我们可以给局域网上的某台计算机分配IP地址为192.168.0.112 ,也可以将它改成192.168.0.200。
而任一网络设备(如网卡,路由器)一旦生产出来以后,其MAC地址不可由本地连接内的配置进行修改。如果一个计算机的网卡坏了,在更换网卡之后,该计算机的MAC地址就变了。
2.长度不同。IP地址为32位,MAC地址为48位。
3.分配依据不同。IP地址的分配是基于网络拓扑,MAC地址的分配是基于制造商。
4.寻址协议层不同。IP地址应用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而MAC地址应用在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使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递到相同链路的另一个节点上(通过MAC地址),而网络层协议使数据可以从一个网络传递到另一个网络上(ARP根据目的IP地址,找到中间节点的MAC地址,通过中间节点传送,从而最终到达目的网络)。
4、如何查找电脑MAC地址
MAC地址既电脑物理地址可以通过运行的方式查找
1.打开电脑进入桌面,在电脑键盘中同时按住win+r键调出运行框页面。
2.在运行页面中找到运行输入框,在运行输入框中输入字符“cmd”,如下图所示。
3.输入完毕后,在该页面中找到确定选项,点击该选项进入到下一页面中。
4.在新弹出的页面中找到用户名,在用户名后输入字符ipconfig/all,输入完毕后敲击回车等待自动运行。
5.自动运行完成后再该页面中即可看到该电脑的MAC地址既该电脑的物理地址。
5、MAC地址是什么意思?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是烧录在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卡,NIC)里的.MAC地址,也叫硬件地址,是由48比特长(6字节),16进制的数字组成.0-23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24-47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是识别LAN(局域网)节点的标识。其中第40位是组播地址标志位。网卡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网卡生产厂家烧入网卡的EPROM(一种闪存芯片,通常可以通过程序擦写),它存储的是传输数据时真正赖以标识发出数据的电脑和接收数据的主机的地址。
也就是说,在网络底层的物理传输过程中,是通过物理地址来识别主机的,它一般也是全球唯一的。比如,著名的以太网卡,其物理地址是48bit(比特位)的整数,如:44-45-53-54-00-00,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存入主机接口中。以太网地址管理机构(除了管这个外还管别的)(IEEE)(IE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将以太网地址,也就是48比特的不同组合,分为若干独立的连续地址组,生产以太网网卡的厂家就购买其中一组,具体生产时,逐个将唯一地址赋予以太网卡。
形象的说,MAC地址就如同我们身份证上的身份证号码,具有全球唯一性
6、电脑的mac地址是什么意思?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或者 Medium AccessControl)地址,意译为媒体访问控制,或称为物理地址、硬件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在OSI 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 IP 地址,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则负责 MAC 地址。
因此一个主机会有一个 MAC 地址,而每个网络位置会有一个专属于它的 IP 地址。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机维护着计算机 MAC 地址和自身端口的数据库(即MAC地址表),交换机根据收到的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字段来转发数据帧。
MAC地址就是计算机设备网卡上的地址,也叫物理地址。它由6段二位16进制数表示,例如00-50-BA-CE-D6-F9。如果一台计算机有两张网卡,就会有两个物理地址。
(6)主机mac地址扩展资料:
查看电脑mac地址的方法:
1、要进入计算机控制面板。
2、
3、直接打开“网络与共享中心“分类。
4、右边窗口有本地连接这个项目。
5、单击”本地连接“标签,跳出本地连接状态窗口。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6、“物理地址”一项显示的正是电脑本机的mac地址。
7、MAC地址和IP地址的区别
MAC地址和IP地址的区别如下所示:
一、地址长度的不同
1、MAC地址的长度为48位(6个字节),通常表示为12个16进制数,每2个16进制数之间用冒号隔开,如:00:50:29:5A:8H:1E就是一个MAC地址。
2、IP地址为32位,由用点分隔开的4个8八位组构成,如192.168.0.1就是一个IP地址,这种写法叫点分十进制格式。
二、所在寻址协议层上的区别
1、MAC地址应用在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使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递到相同链路的另一个节点上(通过MAC地址)。
2、IP地址应用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网络层协议使数据可以从一个网络传递到另一个网络上(ARP根据目的IP地址,找到中间节点的MAC地址,通过中间节点传送,从而最终到达目的网络)。
三、 分配依据不同。
1、MAC地址的分配是基于制造商。
MAC地址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内部。这个地址与网络无关,也即无论将带有这个地址的硬件(如集线器、网卡、路由器等)接入到网络的何处,它都有相同的MAC地址,是不可变的。
2、IP地址的分配是基于网络拓朴。
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分配给这两部分的位数随地址类(A类、B类、C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8、怎么查看自己电脑的mac地址
9、什么是MAC地址、IP地址和ID?
IP地址,这个应该知道吧,即指使用TCP/IP协议指定给主机的32位地址。IP地址由用点分隔开的4个8八位组构成,如192.168.0.1就是一个IP地址,这种写法叫点分十进制格式。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分配给这两部分的位数随地址类(A类、B类、C类等)的不同而不同。网络地址用于路由选择,而主机地址用于在网络或子网内部寻找一个单独的主机。一个IP地址使得将来自源地址的数据通过路由而传送到目的地址变为可能。
现在有很多计算机都是通过先组建局域网,然后通过交换机和Internet连接的。然后给每个用户分配固定的IP地址,由管理中心统一管理,这样为了管理方便就需要使用Mac地址来标志用户,防止发生混乱,明确责任(比如网络犯罪)。另外IP地址和Mac地址是有区别的,虽然他们在局域网中是一一对应的关系。IP地址是跟据现在的IPv4标准指定的,不受硬件限制比较容易记忆的地址,而Mac地址却是用网卡的物理地址,多少与硬件有关系,比较难于记忆。
MAC地址,长度为48位(6个字节),通常表示为12个16进制数,每2个16进制数之间用冒号隔开,如:08:00:20:0A:8C:6D就是一个MAC地址,其中前6位16进制数08:00:20代表网络硬件制造商的编号,它由IEEE(I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分配,而后3位16进制数0A:8C:6D代表该制造商所制造的某个网络产品(如网卡)的系列号。每个网络制造商必须确保它所制造的每个以太网设备都具有相同的前三个字节以及不同的后三个字节。这样就可保证世界上每个以太网设备都具有唯一的MAC地址。
既然每个以太网设备在出厂时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了,那为什么还需要为每台主机再分配一个IP地址呢?或者说为什么每台主机都分配唯一的IP地址了,为什么还要在网络设备(如网卡,集线器,路由器等)生产时内嵌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IP地址的分配是根据网络的拓朴结构,而不是根据谁制造了网络设置。若将高效的路由选择方案建立在设备制造商的基础上而不是网络所处的拓朴位置基础上,这种方案是不可行的。(2)当存在一个附加层的地址寻址时,设备更易于移动和维修。例如,如果一个以太网卡坏了,可以被更换,而无须取得一个新的IP地址。如果一个IP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可以给它一个新的IP地址,而无须换一个新的网卡。(3)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中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最终都表现为将数据包从某种形式的链路上的初始节点出发,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最终传送到目的节点。数据包在这些节点之间的移动都是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负责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来完成的。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个例子看看IP地址和MAC地址是怎样结合来传送数据包的。
假设网络上要将一个数据包(名为PAC)由临沭的一台主机(名称为A,IP地址为IP_A,MAC地址为MAC_A)发送到北京的一台主机(名称为B,IP地址为IP_B,MAC地址为MAC_B)。这两台主机之间不可能是直接连接起来的,因而数据包在传递时必然要经过许多中间节点(如路由器,服务器等等),我们假定在传输过程中要经过C1、C2、C3(其MAC地址分别为M1,M2,M3)三个节点。A在将PAC发出之前,先发送一个ARP请求,找到其要到达IP_B所必须经历的第一个中间节点C1的MAC地址M1,然后在其数据包中封装(Encapsulation)这些地址:IP_A、IP_B,MAC_A和M1。当PAC传到C1后,再由ARP根据其目的IP地址IP_B,找到其要经历的第二个中间节点C2的MAC地址M2,然后再将带有M2的数据包传送到C2。如此类推,直到最后找到带有IP地址为IP_B的B主机的地址MAC_B,最终传送给主机B。在传输过程中,IP_A、IP_B和MAC_A不变,而中间节点的MAC地址通过ARP在不断改变(M1,M2,M3),直至目的地址MAC_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