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IDC知识 > 堆叠主机

堆叠主机

发布时间:2020-12-29 10:28:55

1、TCP/IP协议堆栈是什么?包括OSI模型中的哪几层?谢谢

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口层

2、请教下大家,想要实现两台主机通信,这种结构可行吗,交换机的选型是可堆叠还是都行?

根据需求来定,这个图根本没多少信息,堆叠不堆叠是根据业务需求来选择的,一般支持堆叠的交换机都是很贵的,而且堆叠天生有很多缺陷。

3、堆叠交换机的主机与从机之间的连接是如何实现的?

使用专用堆叠线缆连接。交换机需要配置。
只能同一厂家交换机之间堆叠。堆叠协议没有国标。都是厂家的私有协议。

4、集线器有何功能

交换机可以说是改进的集线器。
集线器,又称hub,在osi模型中属于数据链路层。价格便宜是它最大的优势,但由于集线器属于共享型设备,导致了在繁重的网络中,效率变得十分低下,易产生广播风暴。所以我们在中、大型的网络中看不到集线器的身影。
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网卡的硬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目前,80%的局域网(lan)是以太网,在局域网中大量地了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itch)这种连接设备。利用集线器连接的局域网叫共享式局域网,利用交换机连接的局域网叫交换式局域网。那它们二者有何区别呢?
大家知道,以太网中采用的工作方式是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对于发送端来说,它每发送一个数据信息时,首先对网络进行监听,当它检测到线路正好有空,便立即发送数据,否则继续检测,直到线路空闲时再发送。对于接收端来说,对接收到的信号首先进行确认,如果是发给自己的就接收,否则不予理睬。
在介绍集线器与交换机二者区别的时候,我们先来谈谈网络中的共享和交换这两个概念。在此,我们打个比方,同样是10个车道的马路,如果没有给道路标清行车路线,那么车辆就只能在无序的状态下抢道或占道通行,容易发生交通堵塞和反向行驶的车辆对撞,使通行能力降低。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在道路上标清行车线,保证每一辆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共享式网络就相当于前面所讲的无序状态,当数据和用户数量超出一定的限量时,就会造成碰撞冲突,使网络性能衰退。而交换式网络则避免了共享式网络的不足,交换技术的作用便是根据所传递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将每一信息包独立地从端口送至目的端口,避免了与其它端口发生碰撞,提高了网络的实际吞吐量。
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有用户共享带宽,每个用户的实际可用带宽随网络用户数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当信息繁忙时,多个用户都可能同进“争用”一个信道,而一个通道在某一时刻只充许一个用户占用,所以大量的经常处于监测等待状态,致使信号在传送时产生抖动、停滞或失真,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性能。
集线器上是一个中继器,而中继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整形再生放大,使被衰减的信号再生(恢复)到发送时的状态,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而不具备信号的定向传送能力。
交换式以太网中,交换机供给每个用户专用的信息通道,除非两个源端口企图将信息同时发往同一目的端口,否则各个源端口与各自的目的端口之间可同时进行通信而不发生冲突。
交换机只是在工作方式上与集线器不同,其它的连接方式、速度选择等则与集线器基本相同。
不久的将来,局域网中的交换机将逐取代集线器。

5、什么是虚拟化存储??

对于中小型架构来说存储虚拟化看起来是过大或过于昂贵的技术。但实际上许多不同规模的企业也可以从存储虚拟化中获益--通过使用商品硬件和传统的虚拟化存储引擎。
简而言之,虚拟化存储就是将数据从磁盘中抽象出来。在传统存储部署设置中,我们受限于驱动器盘符(在Windows系统上)或逻辑单元号(LUN),并且在特定磁盘层上给定了特定的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算法。
虚拟化存储的第一个实例可能是来自将存储迁移到虚拟服务器环境。在大多数情况下,这需要实施某种形式的共享存储。这种共享存储通常是一个通过光纤通道或iSCSI(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网络的存储局域网(SAN)。
在这种设置中,各个服务器从通常与服务器架构相连的硬件中抽象出来。从存储的角度而言,用户可以也可以不将数据从磁盘中完全抽象出来。虚拟化存储提供了主机和磁盘的抽象化。
这种互联的系统,无论是VMware ESXi主机或Windows Server系统,都不知道底层的磁盘是RAID 5、6或者是否可以和它直接互动。存储处理器作为存储虚拟化引擎,可以协调实际磁盘和主机系统之间的I/O。
虚拟化存储还可以带来新的功能,比如允许透明的存储扩展。在这些功能中,最引人注目的功能之一就是自动精简配置。自动精简配置可以仅消耗实际使用的驱动器空间。存储管理员另一个青睐的功能就是重复数据删除。
当用户在块层次上部署重复数据删除的时候,重复数据删除会检查逻辑区的磁盘使用情况并寻找相同的数据块。这些相同的数据块会被链接到第一个实例,然后重复的块会被存储系统回收。
其他可能推动管理员转向虚拟化存储的功能是卷管理功能,比如复制、快照和迁移。
从一个存储系统到另一个存储系统的卷或LUN复制是灾难恢复的福音。实际上,像VMware Site Recovery Manager(VMware站点恢复管理器)这样的解决方案依赖于这种复制技术,需要复制技术才能系统完好地复原到另一个站点。LUN的快照也可以非常有用。LUN快照可以像虚拟机的快照功能那样运作,整个数据集可以很快地恢复到指定的时间点。
最后,迁移功能也可以为架构管理员带来很多方便。通过带虚拟技术(比如VMware的Storage vMotion功能)的虚拟化引擎,管理员可以进行从一个存储系统到另一个存储系统的迁移。但是这对于非虚拟化的存储部分则没有多大用处。基于SAN的迁移功能可以将一个卷从存储处理器背后的一个存储系统迁移到另一个存储系统,以便将数据从需要移除的设备中迁移出来。
这种功能的一个主要使用情境就是将数据从旧磁盘阵列(比如使用Ultra-320 SCSI磁盘的阵列)迁移到新的磁盘阵列(比如使用串行链接SCSI(SAS)驱动器的阵列)。这可以带来更好的性能。通过虚拟化存储环境,LUN可以从一个存储系统迁移到另一个存储系统,完全不受制于所连接的系统。这主要是因为VMware ESXi主机或Windows Server连接到的不是底层存储而是存储处理器,也就是抽象层。
虚拟化存储的一个隐性好处就是管理员可以解决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保护问题。比如说有数TB的存储,这虽然看起来也不是太多,但是如果这里面包含1KB文件的数据,你会很快发现这么多的数据很难在文件系统中管理。
这种情况导致这种类型的数据备份变得异常繁琐。虚拟存储可以在块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将卷复制或快照到另一个存储系统,从而满足数据保护的要求。只要存储系统可以块层次上对LUN的内容进行操作,那么虚拟存储的好处就会显现出来。

6、我国领先世界的船动力双燃料发动机,是怎样的工作原理?

说起中国的造船业,很多人往往会直接联想到,我国海军不断“下饺子”的速度。但其实,相对于我军各类新式战舰,055大驱、052D型、075型两栖攻击舰的下水,我国在民用方面的研发、设计、制造,也同样不遑多让。最近,我国造船业更是完成了又一巅峰。

据《央视网》在9月23日的消息显示,在22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沪东中国有限公司建造的首款23000箱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成功在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顺利交付。该款超大型集装箱船,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该型首制船被命名为“达飞雅克·萨德”,是因客户法国达飞集团的需求,建造而成。

该型船只,法国方面在2017年9月一共向中国船舶集团订购9艘23000箱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除开此次交付的一艘,剩余8艘将分别由沪东中华、江南造船集团负责。

中国船舶七O八.

据报道指出,这款超大型集装箱船,光以体型来说,总长度大约在400米。甚至比美军目前最大的福特级航母还长了近70米。船宽61.3米,货仓深度在33.5米。甲板面积约24000平方米,不论应用技术,光以这个面积来看,也直逼福特级航母约26000平方米的甲板面积。而后者的造价却高达130亿美元左右,按人民币计算则接近1千亿。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这款超大型集装箱船,可承载22万吨货物。为了满足载货量的需求,设计师们为该型船只的货物绑扎系统进行了优化,这使得整个货仓加甲板能够堆叠24层,直观数据看的话,接近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栋22层楼的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超大型集装箱船,还是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双燃料动力主机,由中国船舶集团全资WinGD公司研制。使用了全球最大功率的低速双燃料发动机W12X92DF,尤其重要的是,全球首创的采用了液化天然气作为主燃料,兼顾燃油动力。这种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排放问题。与传统燃油集装箱船相比,整体的排放幅度下降超过了90%,对环境污染问题来说,有着显而易见的效果。加上载货量庞大,也能有效减少传统集装箱船的使用频率,进一步达到减排的目的。

中国船舶七O八.

有意思的是,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在上周,韩联社曾经报道称,韩国现代三湖重工也交付了一艘超大型天然气集装箱船。长宽深分别是366米、51米、29.9米。从大小来看,比我国此次交付的稍微偏小一些。然而承载量却有着天壤之别。韩国的这个“超大型”搭载量仅为1.48万箱,比我国此次交付的少了接近1万箱的载量。而在接近的体积里,承载量的差距,就足够直观感受到里面的技术含量了。

在此次超大型集装箱船交付的话题引发关注之际,也有网友就我国的航母建造话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既然有能力造这种超大型的船只了,为什么航母的建造还是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有分析人士就指出,如果只谈造一个航母的外壳,那确实具备这种实力。但是,航母不光是造完就完事了的。这里面还需要庞大的舰载机群,技术应用,后勤维护等一系列问题在里面。另外,这里面也存在一种边际效应,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吨位、体型放大,最大增加的是额外开支,而非是成比例的作战能力。还有就是能不能保证跟上整体舰队的行径速度,也是个大问题。加上我国航母起步原本就晚,对于未来的战略规划,也需要航母建造进程有一个渐进过程。(听风吹荷)

与堆叠主机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