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信.中国这个平台怎么样?听说还和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合作?
这个平台是2017年发布的,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合作,开展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域版名化和中权文域名创新应用的示范平台。为150多万家企业提供了以“企业全称.中国”为标准入口,在树立企业品牌公信力的信息展示服务。
对于企业来说免费入驻,多一个流量入口。
对个人来说可以查询产品备案,公司、网站信息是挺不错的,集这些于一身
2、中文域名是骗局吗?
如果是小型企业没有多大必要注册中文域名,中文域名的好处就是防止同一个拼音标识有不同的中文商标而导致冲突。但是目前中文域名还不是应用广泛,很多浏览器根本不支持,像IE这种万能的浏览器偶尔也会有打不开的现象。在为网站做推广上,中文域名也不是很理想。所以在目前英文域名应用已经深入人心的情况下,没必要申请多余的中文域名。
3、中国国防部.com中文域名被抢注,这都可以吗?
可以啊,它是政府机构用.gov .com的是公司的域名,国防部不可能注册的
4、抢注著名企业的中文域名(比如:海尔.cn)合法吗?
下面回答太长了,我给你提供些法律规定,便于一目了然:
一、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
第五条 被告的行为被证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恶意: (一)为商业目的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的; (二)为商业目的注册、使用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的域名,故意造成与原告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原告网站的混淆,误导网络用户访问其网站或其他在线站点的 ; (三)曾要约高价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获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注册域名后自己并不使用也未准备使用,而有意阻止权利人注册该域名的; (五)具有其他恶意情形的
二、域名中心的解决办法
第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诉应当得到支持: (一)被投诉的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民事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相同,或者具有足以导致混淆的近似性; (二)被投诉的域名持有人对域名或者其主要部分不享有合法权益; (三)被投诉的域名持有人对域名的注册或者使用具有恶意。 第九条 被投诉的域名持有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行为构成恶意注册或者使用域名: (一)注册或受让域名的目的是为了向作为民事权益所有人的投诉人或其竞争对手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二)多次将他人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注册为自己的域名,以阻止他人以域名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使用其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 (三)注册或者受让域名是为了损害投诉人的声誉,破坏投诉人正常的业务活动,或者混淆与投诉人之间的区别,误导公众; (四)其他恶意的情形。
第十条 被投诉人在接到争议解决机构送达的投诉书之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其对该域名享有合法权益: (一)被投诉人在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已善意地使用该域名或与该域名相对应的名称; (二)被投诉人虽未获得商品商标或有关服务商标,但所持有的域名已经获得一定的知名度; (三)被投诉人合理地使用或非商业性地合法使用该域名,不存在为获取商业利益而误导消费者的意图
应该可以明白了,一般来说恶意注册的可能信被认定的较多,所以该行为最好别做。
5、百度支持中文域名吗?
不支持,目前国内的搜索引擎没有收录,只有谷歌收录了中文域名。
6、物联网域名中的中文域名到底怎么看?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围绕其所展开的有关于安全的争论已日渐引起重视。
目前,黑客们已经将相当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物联网新系统、设备和传感器连接等方面,黑客每年针对物联网的攻击面仍旧在继续扩大。与此同时,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物联网设备正在日渐流行,而当这些缺乏安全连接的设备不断被添加到企业和家庭环境中,有关物联网安全的问题变得更加受关注。
在不久前的一篇关于讨论物联网安全的文章中曾经提到:“消费者和供应商并不关心物联网设备及连接的安全问题。”而这一启示对整个物联网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而除此之外,美国国家情报局官员又提出了物联网更为严峻的安全问题:那就是,物联网安全将涉及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国家安全等因素。而这是必须要引起关注的。
具体而言,目前的物联网设备广泛连接于自动汽车、家庭中的智能家居以及一系列办公场所之中,而其通过网络所传输的信息则将会面临数据隐私泄露、以及数据服务等安全问题,另外,这些信息也极有可能被国外的非法途径所获取。
美国国家情报局官员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未来,情报机构可能会使用针对物联网的识别、监测、监控、位置跟踪、以及访问网络或用户的凭证。因为,黑客和恐怖分子极有可能利用利用这些安全漏洞实施间谍活动。
鉴于大多数物联网设备在设计和部署之初都是以最小的安全需求进行的测试,随着网络攻击的复杂性越来越严重,可能将导致广泛的民用基础设施以及政府系统漏洞被不断利用。而这些看似很小的安全问题将对国家的网络防御和间谍情报技术构成威胁与挑战。而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些漏洞也可以反过来为政府情报机构所利用。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随着连接到网络的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快速增长,物联网的发展的确提供了更大的监测面和数据采集的机会与数据源。
安全研究人员认为,面对这些对安全缺乏关注的消费者和设备制造商,针对物联网安全的挑战在于:其涉及物联网设备和收集个人数据的公司以及服务提供商等多方面的复杂的问题。因为, 消费者更感兴趣的是物联网设备能够给他们所带来的便利,而系统和设备制造商则更对设备本身性能的关心高于安全性,因为后者极有可能要付出极高的成本。但是,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包括安全功能已越来越多的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延伸,物联网并不是未来面临巨大网络安全威胁的唯一一个关注点。在其他的科技新兴领域,诸如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中,都存在开放性的安全漏洞,而这些漏洞同样可以被其他国家或非政府组织加以利用。
特别是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其所创造的增加了自主决策的创新功能将对的网络攻击形成巨大威胁。例如,其完全有可能利用虚假数据和意想不到的算法等,对诸如股票自动交易系统等进行操作,进而造成巨大的股市大幅波动。
虽然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用于民用工业及国家安全方面会带来极大的效率和性能优势,但从网络安全防御方面而言,AI系统是具备易受一系列难以预测的、甚至难以理解的颠覆性和欺骗性策略影响的。 而这样的影响一旦发生,其将对诸多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以及国家网络安全造成难以估量的威胁与损失。
中英文的物联网域名形式除了为达到人物交互的方便,还有另一层重大意义:如果只采用数字解析,这串数字背后代表的属性和含义将具有不确定性,比如在防伪追溯中,数字代码之外的所有物品基本信息实际上由物品拥有者自己的服务器提供,那么改变服务器数据存储的信息就能改变物品,而采用逐节点加密传输解析的域名在物品属性方面就通过全球解析网络进行了确定。关于这点,凡是接到通过VoIP实现的骚扰电话都会有记忆,在网络世界里一串IP电话号码骚扰过每一部电话机,甚至沦为非法组织宣传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