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有哪些著名游戏公司?
1.Konami科乐美
代表作:《合金装备》《寂静岭》《恶魔城》《幻想水浒传》《实况足球》
Konami恐怕是日厂里最典型的一个欧美化的游戏公司,值得一提的是Konami也是几个日厂巨头里面资金基础也是比较好的,是早期靠街机发家的土豪公司之一,在80年代早期其业务就已经拓展到欧美地区。可以看得出近10年以来,由于日本游戏市场的萎缩,Konami游戏逐渐靠拢欧美大市场,游戏整体风格不但逐步向欧美靠拢,甚至很多游戏都是直接交给欧美工作室制作,已力求能够接一接欧美市场的地气。
2.Capcom卡普空
代表作:《洛克人》《逆转裁判》《生化危机》《鬼泣》《街头霸王》《怪物猎人》《战国BASARA》
Capcom实际上也是一个街机起家的土豪公司,和Konami相同,Capcom近些年也开始实行欧美化的策略,但是同时Capcom游戏依然会带有或多或少的日本特色,而且公司本身也从未放弃日本市场,这也给Capcom在玩家心中树立了一个独特的品牌地位。
3.Sega世嘉
代表作:《索尼克》《梦幻之星》“光明系列”《死亡之屋》《全面战争》《死亡之屋》《如龙》《足球经理》
Sega是个相当老牌的巨型土豪,早年不但业务涉及到游戏软件和街机开发,早在80年代初世嘉就已经进入了欧美市场,后来还打入了硬件市场,创造了世嘉系列游戏主机。然而也正是因为主机业务最终拖垮了世嘉的游戏帝国。在第六代游戏机时期世嘉的DC落败,严重的财务危机不得不让世嘉放弃游戏机的生产,成为了一个完全的第三方游戏公司。
4.Bandai Namco万代南梦宫
代表作:《火影忍者究极风暴》《超级机器人大战》《海贼无双》《刀剑神域》《铁拳》《王牌空战》“传说系列”《太鼓达人》《噬神者》《灵魂能力》
BNGI可以说是所有日本游戏巨头里面先天条件最好的一个公司,一方面是南梦宫早年游戏涉猎范围广阔,旗下有很多知名街机和软体游戏。另外万代作为日本产业的大土豪,其业务涉及到动漫、玩具、出版、音乐等产业,可以说万代有着超多的高人气动漫改编游戏的权利和《刀剑神域》《.hack》这样快媒体的企划,能够形成一条高含金量的产业链,收入自然是源源不断。而且这些动漫改编游戏大多是粉丝向游戏,也就是不管你出的多烂,反正你出了就买。因此BNGI可以说是笑脸最有保障的游戏公司。
5.Square Enix史克威尔艾尼克斯
代表作:《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王国之心》《圣剑传说》《沙加》《北欧女神》《星之海洋》
和前面说的几个土豪公司不同,Square Enix的发展史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公司的前身Square和Enix都不是特别起眼的软件开发商,也并没有像前几个公司那样早早的就发业务发展到欧美然后在全球起家,Square和Enix都是现在日本逐渐做大然后将业务渗入到欧美地区的,因此两个公司在产品上也大都保存了浓厚的日本本土风格。
(1)日本游戏主机扩展资料:
游戏的诞生
电子游戏于1952年面世,为井字棋游戏,游戏平台是真空管电脑,当时现代电脑也只是刚面世不足十年。之后出现的是发布于1958年10月18日的网球游戏《双人网球》(Tennis For Two),虽然说是网球游戏,实际上的画面却比较类似现代的气垫台。
雅达利时代
基本上大家公认的第一个游戏市场是ATARI时期,它的模式是,ATARI出主机,同时也给自己主机出游戏,主机和游戏都赚钱。而其他厂商也可以给ATARI出游戏。但是这个市场其实非常不稳定,情况与手游市场可以说一模一样:当时的玩家素质低,对于什么游戏好什么游戏差并不清楚,买游戏时撞大运的成分大,这就给大量浑水摸鱼厂商以机会。垃圾游戏充斥市场,ATARI自己也在刷新游戏质量下限,并制造了《ET》。
1970年代,文字式游戏出现,也是Atari的黄金期。1976年Atari易手,全力发展电子游戏事业;日本方面,另一大厂Taito也加入游戏界战团,推出了经典游戏《太空侵略者》。1980年代初,各款经典游戏相继发行,首先Namco推出《吃豆人》,期后Zork推出《创世纪》,任天堂亦推出《大金刚》;其他电器大厂如飞利浦和IBM也加入电子游戏业,美国EA电子艺界亦在这时组成。1980年代中期,Atari、世嘉及任天堂将战场转移到家用游戏机硬件上,同时推出新款家用机。
转折和发展
1980未期是电子游戏的转折点。电脑由于得到显卡的强大支持,开始渐渐掘起;另一大突破是,任天堂推出Game Boy,打开了便携式游戏机的无限发展空间。
踏入90年代,家用机已占游戏市场8成,任天堂发行超级任天堂,世嘉亦宣言将会在不久将来推出次世代家用机,吸引了大众的焦点,家用机大战一触即发;街机方面,capcom推出街头霸王,为街机争回喘息的机会;Pentium芯片面世,亚洲中文地区亦开始自行开发针对IBM PC兼容机的电脑游戏,《仙剑奇侠传》、《炎龙骑士团》、《神奇传说》等经典游戏相继推出。1990年代中,次世代游戏机横空面世,世嘉和索尼分别发表Sega Saturn及PlayStation,任天堂即时被打沉,惟有在两年后推出N64反击。
21世纪前,家用游戏形成三足并立的局面,N64原本在机能上远胜另外两款家用机,不过其插卡带游戏模式,使N64流失大量玩家游戏开发商,为求改变局面,世嘉最先推出新款家用机——Dreamcast;正当各款家用机正争持不下的时候,微软的视窗系统几乎已经垄断家用电脑市场,模拟人生、无尽的任务、暗黑破坏神分别在电脑平台上登场。
二十一世纪的进步
踏入二千年,索尼率先向世嘉还击,推出PlayStation 2(PS2),01年,任天堂亦跟随推出新机种GameCube,同年,电脑软件龙头微软进军电子游戏业,发行了首部家用机Xbox,电子游戏混战由三国变成四国,不过,二千年早期的家机大战,由索尼高姿态胜出,至今已经卖出超过一亿台主机,论机能,其实都不分轩轾,不过索尼背靠强劲的多个游戏开发商,全球热爆的大作最终幻想(Final Fantasy)、勇者斗恶龙(Dragon Quest)、生化危机(Bio Hazard)都选择着陆在索尼的主机PS2上,令PS2在第二次家用机大战中获胜;与此同时,电脑游戏再次分家,分为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
单机版游戏方面,自02年开始,Maxis发行的模拟人生已经连续称霸了电脑游戏榜多年;网络游戏则被称为发展的项目,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原因是拥有电脑及能连上互联网的人,远比拥有任何一款家用机的人多;在二千年,西方国家已经发展了数年的网络游戏,EQ及UO已经在西方国家生根,在亚洲国家则刚起步,台湾游戏金庸群侠传及韩国游戏仙境传说均引起热潮。
二千年中期,网络游戏由于其一直为人诟病的外挂问题,使其发展停济不前,惟独暴雪的魔兽世界能一枝独秀;被人遗忘了的便携式游戏机起了另一场风云,雄霸了便携式游戏机市场近十五年的任天堂,接受索尼新机PlayStation Portable的正面冲击,任天堂推出新主机Ninetndo Dual Screen(NDS)迎战,但两者方向迥异。
2006年,家用机市场再起风云。世嘉完全退出了家用机硬件的战场,回归到游戏开发上;在第三次家用机大战中,微软首先出招,推出Xbox 360,以强劲的电脑底板作支持,在电子运算上远超当时其他主机,索尼推出PlayStation 3,索尼在PS3上创新地使用了蓝光光盘,但由于游戏开发成本高昂,令不少大厂家退出索尼的幕后,任天堂则推出Wii,Wii在机能上远逊于两机,不过具有动态感应的新型主机操作方式,以真实互动为卖点,成为最为畅销的主机,且避开了于微软、索尼的直接竞争。
直至2009年中,三款家用机各有长短,Wii销售领先,Xbox 360屡发质量问题,但是其线上游戏;电脑游戏方面,依然是模拟人生和魔兽世界两只游戏,分别在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领先,不过网络游戏的涌现,令大量粗制滥造的产品充斥市面,同时线上游戏分支网页游戏以及逆行传统商业游戏模式的独立游戏崛起;苹果的iphone则扩展了手机游戏市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子游戏
2、为什么欧美大作大多是全平台,日本游戏却都是游戏机独占
因为在微软进入家用游戏业以前,日本公司长期把持家用游戏行业。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纠正,就是你玩的是破解的不代表国外的玩家都敢玩破解的。那是会收到法律制裁的。都是偷偷玩的。不像国内肆无忌惮。下载都不行。。
其实欧美大作好多也都是家用独占。因为pc game比较纯网游比较多。国内外都一样。
家用机毕竟是专门游戏用的。
希望可以帮助你
3、为什么越来越多日本游戏登陆PC?
首先,主机市场并没有萎缩,反而在增大,不管是索尼的PS4还是任天堂的Switch,在中国市场销量的增长尤其明显,这个已经是不必争辩的事实了,我玩游戏快20年了,根据我的观察和感受说些我的看法。
从主机本身来看,我觉得在2011、2012年开始这个分水岭主机的机器性能就已经比不上PC了,而且是再也追不上,新世代主机一出来性能就不可能强于PC,事实证明后来的PS4和Xbox one也确实如此,2019年末N卡老黄就已经嘲讽下代主机性能不如RTX 2080,说明他已经知道了内部消息,至此下一代主机的性能大致已经知道是什么样的了,Xbox Series X和PS5他俩的性能不会差太多且都会在2020年末发售,2020年上半年N卡估计就会公布发售新系列安培架构旗舰显卡,代号可能是RTX 3080ti,那么也就意味着和当时的PS4一样,下一代主机还没有发售就会落后PC整整一代的态势不会改变,当然价格态势还是老样子,这样的高端显卡足够买几台主机了。
哪怕不用最高端最昂贵的旗舰显卡,只用甜品级显卡在纯粹的游戏画质和帧数体验上,也肯定是要超过同时代的主机的,主机的硬件也基本都是PC厂商提供的,现在的主机其实完全就是一台定制PC...
我的圈子里好友,高端PC和主机都有,3A大作绝不在主机上面玩,主机就用来玩独占游戏,平时吃灰。
从游戏销售的角度,不少人以为主机销量大于PC,就意味着厂商赚到的钱远比PC多,这其实是不少玩家们根深蒂固的幻觉,以为销量多就是赚得多,这其实很浅显,完全没有去思考和观察背后的现象和道理。
对于厂商而言,销量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肯定还是最终真正能够挣到口袋里的钱。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游戏出PC?很简单,因为PC平台的利润率大于主机很多。
主机大部分的人都是玩的二手盘,要么买来玩完二手卖掉,要么直接买别人的二手盘,有不少人甚至直接就是租盘来玩,纯粹自己花好几百买来自己收藏的在2019年的今天其实也并不多,就算完全自己买来不会再卖掉的,实体游戏盘本身去掉制作、包装、运输、零售商抽成等等,实际上厂商只能赚到30%,主机之所以保留光驱就是因为无比庞大的二手市场需求,这也是广大玩家群体的切身利益。
这一世代为什么微软的Xboxone输给了索尼的PS4,撇开机能和独占游戏阵容因素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微软想把光驱去掉只提供数字版游戏,进而彻底杜绝二手市场,结果在当时Xboxone发布会现场全场一片嘘声,再加上媒体这一超级扩音器的无限放大,一传十十传百,谁都不想要了,谁都要抵制,正是这一点直接导致了Xboxone的颓势,而索尼只字不提,聪明人都知道这种事情哪里能够放在台面上明说.....我估计微软当时发布会结束后,索尼的相关管理层都笑开了花,索尼当然也想赚更多钱,他的办法是开会员制,每隔一段时间还送游戏,玩家并不抵触,同时PS4也依然保留了光驱,索尼既增加了收入,也赢得和增加了用户,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索尼的决策,无疑是明智的。
微软等于自己给自己下一个套,在我个人看来其实并不能怪微软,想通过数字下载的方式取代光盘提高销售额和利润率这没错,但只能说市场或者时代还没有做好准备。
回到PC方面,PC早就淘汰光驱了,现在买电脑哪还有装光驱的,玩家要买游戏都是数字版了没有实体版了,利润方面,Steam和厂商基本都是37开,也就是厂商至少能赚70%,(现在冒出来个Epic平台来竞争更狠,直接88%给厂商,而且如果是用虚幻引擎开发游戏的还不额外收费),就拿著名的巫师3来说,发售半年后,PC销量只占总销量的25%,但是利润确贡献了50%,而现在,PC版《巫师3》销售量更是占据了全部销量的45%,利润绝对已经完全超过了主机。根据2019年R星的报告,R星母公司的PC平台游戏收入已占总收入40%~50%,R星,就是开发了荒野大镖客系列和游戏界的王者GTA5的那个公司。
有人说主机也有数字版啊,没错确实是,但是在总量上买实体的还是远多于数字,因为二手需求实在是太大了,国外都有非常多的游戏租赁店,包括任天堂的掌机游戏等等,这方面是很大的利益链条。
这一切厂商当然是看在眼中的,所以主机实体盘游戏,只能靠薄利多销,当然也有既卖的特别好,也利润挺高的主机独占实体盘游戏,比如战神4就算一个,可是,这种游戏只是极少数,这种超高水准的S级大作不是每个厂商都能做得出来的,放眼全世界都很难找出圣莫妮卡这样的顶尖游戏公司。
现在纯粹的主机独占没几个了,连万代南宫梦这种以前PC看都不看一眼的厂商都对记者说“你们在PC上想玩什么,我们就出什么”,现在的游戏,基本上只要不是第一方,要么同步出PC,要么发售一段时间后出PC,到2020年据说索尼会推出更强大的PC串流游戏服务,PC直接可以云主机游戏。
另一个因素就是市场本身,在世界范围内主机拥有量最多的就是欧美日,大概30来个国家左右
而他们的总人口只占据全世界的15%,剩下的85%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是玩PC的,你想想看这个基数有多大,只要PC游戏平台能多吸引哪怕1%的人买了正版游戏,对厂商来说那都是不得了的,一个聪明的做生意人,一定是心怀天下的。
有很多主机玩家说PC玩盗版的人很多,这个不否认,没错确实多,但这不是中国独有的情况,全世界都很多,但是也要看到好的一面,正版用户每年都在迅速增长,中国市场增长明显,游戏也越来越多的支持简体中文,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花钱购买游戏是很正常的,也是幸福和满足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也是厂商愿意见到的,在国内玩家对单机游戏的启蒙、推动正版付费、甚至孕育中国国产优秀单机游戏方面Steam平台有着居功至伟的功劳,这方面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4、让朋友从日本带游戏机回来,买的是这个?请问这个是什么游戏机?
你好,这个应该是任天堂早就停产的sfc主机,这个是16位游戏机。其实这个上面的游戏在电脑上下载模拟器就可以全部玩到了,而且方便很多的。
5、日本这种游戏机叫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Wii 主机本体 左方的双节棍形式的模拟控制器连接着Wii遥控器Wii 主机的机体是自任天堂制造电视游戏机以来最小的一部,大约仅有三个 DVD 外盒排放在一起时的大小,可水平或直立摆放,包装内包含直立专用的摆放架。 游戏机所使用的 CPU 及 GPU 由 IBM 、 ATI 共同开发,主内存采用 1T-SRAM 。使用 12厘米(cm)的 Wii 游戏光碟(单层/双层),及8厘米的 GameCube 游戏光碟。资料保存的部分,内建 512MB 的快闪存储器,故游戏的存盘资料、从网络服务“Wii Connect 24”所下载的资料及 Virtual Console (虚拟游戏平台)软件均能保存于此。另外可利用外接 SD 记忆卡的方式扩充容量。 Wii主机部分规格: Broadway(IBM): PowerPC CPU ,运行频率729MHz ,90 nm SOI CMOS Hollywood(ATI): 系统 LSI ,运行频率243MHz,90 nm DRAM CMOS ,3MB texture memory 系统内存 : 24MB main 1T-SRAM ,64MB other 1T-SRAM CPU频宽 :4GB/s 外部存储器 :512MB Flash 输入/输出 :USB(2.0)×2 无线手柄(通过Bluetooth)×4 感应器接口×1 SD卡插槽×1 GameCube 控制器接口×4 GameCube 记忆卡插槽×2 影音多重输出接口×1 通信 :IEEE 802.11 b/g Bluetooth (蓝牙) 网络对应 WiiConnet24网络服务 : Mii社区服务 查询天气 查询新闻 在Wii购物频道进行各种内容的下载 浏览网页 收发消息 对应Virtual Console服务下载 视/音频输出 :解析度 480i,480p 支持16:9宽屏幕显示 AV multi-port:S-video, composite, component 声音 :支持Dolby Pro Logic Ⅱ 光驱 :6x-DVD ROM 吸入式 对应媒体 :8cm GameCube Disc 12cm Wii Optical Disc 光驱最大读取速度 :DVD 8倍速(DVD-ROM) CD 24倍速(CD-ROM) Super Audio CD 位置方向: 可纵置,可横置 外形尺寸: [本体]约44×157×215.4mm [本体+底座]约55.4×42×225.6mm 控制器 Wii 的标准控制器称为 Wii 遥控器,类似遥控器般的控制装置。其他尚有利用外接扩充端子,以有线连接方式连接使用的的双节棍及传统控制器。 因特网连接 Wii 提供与因特网连接的能力,可利用以下的功能及服务 Wii Channel 进行因特网连线功能 WiiConnect24 利用 Wii 留言板传送及接收讯息 Nintendo Wi-Fi Connection 利用因特网进行主机更新功能 家长监控功能 因应使用者的年龄,在执行特定软件、下载虚拟游戏平台的软件、使用 Wii Point 及使用因特网频道的各项限制功能称为家长监控功能。当插入光碟时,主机会读取光碟上经过各国分级审查团体审查后的内容分级码;当级别大于系统设置的年龄级别时,除非有越权密码,否则游戏不会被读取。在日本发售的 Wii 游戏使用 CERO 分级系统,北美的则使用ESRB分级系统,欧洲使用PEGI分级系统。 光驱区域码限制 Wii主机光驱的区域码限制与GameCube相同,主机只能读取和主机同规格的光碟。(例如:美国规格的主机只能读美国规格的光碟,无法读取日本规格的光碟。) 安装直读芯片 由于Wii主机区域码限制问题严重,所以如果要运行全区域游戏,必须安装直读芯片。目前新版带有D2C光驱芯片。Wii主机的直读发展得还是比较成熟的,也正因为直读的诞生令Wii在国内的普及速度大大加快。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直读芯片就要数W
6、现在到日本买什么游戏机最好
你好,首先说下目前在售的游戏主机,分别是索尼的ps4,任天堂的switch和微软的xbox one。从目前大作的数量和类型的丰富程度来说,ps4值得推荐。switch则有任天堂引以为傲的马里奥,塞尔达,火焰纹章系列。所以看你喜欢什么类型,建议在ps4和switch选。掌机的话,没有悬念,推荐3ds,游戏最多,更经典。
7、什么是日本主机游戏
就是拿一个游戏机接到电视上玩的游戏。
主机就像是索尼的PS、PS2、PS3
任天堂的N64、Wii
还有微软的Xbox
主机游戏举个例子就是PS上的最终幻想7.
8、在日本买游戏主机很坑吗
国人视角来看应该算没太大人情,因为全国价格都统一,而且没有任何附加商品送给你。举个例子,国内买一台3ds老板豪爽点送你个包包再送一个贴膜什么的,日本你买主机就是个裸机的基本配置:机器加电源,然后什么都没有,但是售后会好好给你做
9、日本人玩电脑的多吗?他们是不是只玩主机?
日本游戏大多以主机为主,PC游戏有时有,但是很少
10、日本这种游戏机叫什么?
Wii
主机本体
左方的双节棍形式的模拟控制器连接着Wii遥控器Wii 主机的机体是自任天堂制造电视游戏机以来最小的一部,大约仅有三个 DVD 外盒排放在一起时的大小,可水平或直立摆放,包装内包含直立专用的摆放架。
游戏机所使用的 CPU 及 GPU 由 IBM 、 ATI 共同开发,主内存采用 1T-SRAM 。使用 12厘米(cm)的 Wii 游戏光碟(单层/双层),及8厘米的 GameCube 游戏光碟。资料保存的部分,内建 512MB 的快闪存储器,故游戏的存盘资料、从网络服务“Wii Connect 24”所下载的资料及 Virtual Console (虚拟游戏平台)软件均能保存于此。另外可利用外接 SD 记忆卡的方式扩充容量。
Wii主机部分规格:
Broadway(IBM): PowerPC CPU ,运行频率729MHz ,90 nm SOI CMOS
Hollywood(ATI): 系统 LSI ,运行频率243MHz,90 nm DRAM CMOS ,3MB texture memory
系统内存 : 24MB main 1T-SRAM ,64MB other 1T-SRAM
CPU频宽 :4GB/s
外部存储器 :512MB Flash
输入/输出 :USB(2.0)×2
无线手柄(通过Bluetooth)×4
感应器接口×1
SD卡插槽×1
GameCube 控制器接口×4
GameCube 记忆卡插槽×2
影音多重输出接口×1
通信 :IEEE 802.11 b/g
Bluetooth (蓝牙)
网络对应 WiiConnet24网络服务 : Mii社区服务
查询天气
查询新闻
在Wii购物频道进行各种内容的下载
浏览网页
收发消息
对应Virtual Console服务下载
视/音频输出 :解析度 480i,480p
支持16:9宽屏幕显示
AV multi-port:S-video, composite, component
声音 :支持Dolby Pro Logic Ⅱ
光驱 :6x-DVD ROM 吸入式
对应媒体 :8cm GameCube Disc
12cm Wii Optical Disc
光驱最大读取速度 :DVD 8倍速(DVD-ROM)
CD 24倍速(CD-ROM)
Super Audio CD
位置方向: 可纵置,可横置
外形尺寸: [本体]约44×157×215.4mm
[本体+底座]约55.4×42×225.6mm
控制器
Wii 的标准控制器称为 Wii 遥控器,类似遥控器般的控制装置。其他尚有利用外接扩充端子,以有线连接方式连接使用的的双节棍及传统控制器。
因特网连接
Wii 提供与因特网连接的能力,可利用以下的功能及服务
Wii Channel 进行因特网连线功能
WiiConnect24
利用 Wii 留言板传送及接收讯息
Nintendo Wi-Fi Connection
利用因特网进行主机更新功能
家长监控功能
因应使用者的年龄,在执行特定软件、下载虚拟游戏平台的软件、使用 Wii Point 及使用因特网频道的各项限制功能称为家长监控功能。当插入光碟时,主机会读取光碟上经过各国分级审查团体审查后的内容分级码;当级别大于系统设置的年龄级别时,除非有越权密码,否则游戏不会被读取。在日本发售的 Wii 游戏使用 CERO 分级系统,北美的则使用ESRB分级系统,欧洲使用PEGI分级系统。
光驱区域码限制
Wii主机光驱的区域码限制与GameCube相同,主机只能读取和主机同规格的光碟。(例如:美国规格的主机只能读美国规格的光碟,无法读取日本规格的光碟。)
安装直读芯片
由于Wii主机区域码限制问题严重,所以如果要运行全区域游戏,必须安装直读芯片。目前新版带有D2C光驱芯片。Wii主机的直读发展得还是比较成熟的,也正因为直读的诞生令Wii在国内的普及速度大大加快。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直读芯片就要数WiiKey、D2CKey了,两种直读出自同一个破解小组,分别针对旧版主机和新版主机的。
当然,直读也是有仿货的,WiiKey的仿货常常被称为克隆WiiKey,这种仿货价格便宜,对于游戏的支持与原装完全一致,硬件质量也过得去(工艺与原件都十分简单,好仿造)。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店都用克隆wiikey了.
而D2CKey的仿货目前还未出现,原装的价格自然很高了。
其他
无法播放 CD 及 DVD ,原先预定将在 2007 年后半推出含有 DVD 播放功能的 Wii 机型,但因考量生产单一机种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将延后发表及发售新机型的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