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黔東南社保局網站?
黔東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
這是黔東南社保局官網,可以自行查詢。
2、黔東南州醫保登陸網站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黔東南州醫保卡在貴陽使用的情況
兩種情況:
1:長期居住異地的在參保地醫保局辦理異地定點居住手續,填寫異地定點居住申請表,到居住地醫院蓋章、居住地醫保局蓋章、返回參保地醫保局蓋章存底,以後如果在居住地發生醫療費用,可以憑借發票、用葯明細、住院醫囑和清單,回參保地醫保局辦理報銷手續
2:轉院:到參保地醫保局辦理轉院申請手續,批准後,可到異地所轉的那所醫院住院,出院後攜帶發票、用葯明細、住院醫囑和清單,回參保地醫保局辦理報銷手續
醫保卡使用步驟:
1、醫保卡內的錢在用於購買葯品時,是直接從醫保卡內扣錢的,如果卡內錢足夠支付的話,不用另外再現金支付。不是類似會員卡之類打折優惠卡.其實就是自己平時繳保險費按比例劃來給你的,說直了就是自己交進去的錢,所以卡內的錢是屬於自己的,只不過是專款專用,只能用於購買葯和治病,還可以繼承;
2、在生病住院或是購買葯品時並不是所有診療和葯品都能用醫保卡支付,這得取決於當地醫保目錄,所購買的葯品和診療項目必須是進入了當地醫保目錄內的才能用醫保卡支付,如果所購買的葯品沒有進入當地醫保目錄內(即自費葯品和自費診療項目),是不能用醫保卡支付的,並且醫保卡只能在當地醫保中心指定的醫院或是葯店用。
3、黔東南興潤源網路安裝服務有限公司怎麼在網上查不到
注冊號/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91522601MA6DKNGU92
名稱
黔東南興潤源網路安裝服務有限公司
類型
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法定代表人
趙順昌
注冊資本
20 萬人民幣元
成立日期
2016年3月15日
住所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凱旋公館C-10-3
營業期限自
2016年3月15日
營業期限至
經營范圍
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禁止的不得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應當許可(審批)的,經審批機關批准後憑許可(審批)文件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無需許可(審批)的,市場主體自主選擇經營。(通信管道、通信系統集成、通信工程施工、設備安裝;通信器材設備安裝、住宅小區寬頻通信施工、安裝、維護;通信線路、通信管線遷改、通信網路優化及維護;軟體開發;光纖光纜安裝、銷售。)
登記機關
黔東南州凱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核准日期
2016年3月15日
登記狀態
存續
股東信息
股東的出資信息截止2014年2月28日。2014年2月28日之後工商只公示股東姓名,其他出資信息由企業自行公示。
股東類型
股東
證照/證件類型
證照/證件號碼
詳情
自然人股東 趙順昌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 ****
自然人股東 楊秀超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 ****
自然人股東 楊勝模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 ****
自然人股東 潘正才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 ****
4、黔東南州「四州一區」分別指的是什麼?
「十一五」期間,黔東南州將實施「六州」發展戰略,從總體上將全州分為「四圈一區」。 據悉,黔東南州將實施的「六州」發展戰略包括「生態立州、農業穩州、工業強州、旅遊活州、科教興州、城鎮帶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生產力布局,明確區域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發展措施,從總體上將全州分為「四圈一區」,即以凱里為中心的城市經濟圈、舞陽河山水風光名勝古跡旅遊經濟圈、雷公山苗族文化原生態旅遊經濟圈、侗族文化原生態旅遊經濟圈、黔東工業經濟區,各有側重,統籌規劃,明確區域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求採納
5、黔東南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進不去
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政府網站域名梳理清理工作的通知》(黔府辦函〔2018〕161號)要求,黔東南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於2019年9月1日啟用新網站域名,新網站域名地址為「ggzyjyzx.qdn.gov.cn」。請採納!!!
6、凱里網站優化哪家好?
的確,做網路優化的必須要找本地區的人比較好,這樣溝通比較方便。
雖然貴州黔東南凱里地區這幾年。政府都在大力扶持,這方面的人才。表面看好像很火熱。但實際真正的又有幾個呢。真正厲害的人都在默默的自己搞。
凱里地區做得比較好的, 你去搜 { 吳永洪SEO } 吧! 個人覺得目前做得比較好的。免費數據分析 免費市場分析。免費的可以聽聽也不錯。
7、求黔東南凱里SEO網路優化推薦!
這個問題要慎重,在凱里找這樣的優化公司幾乎沒有,及時有的話也是半桶水的那種。
之前我找了一家網路公司做網站和優化的,結果 2年多一個都沒有排名都是100以為。
後老朋友介紹 認識 老吳 」吳永洪SEO「 他免費指點 產品優化 、市場分析、人群定位。總之覺得那人靠譜。反正也不用如何成本!
8、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是不是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
是的。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於2001年8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成立,由原黔東南衛生學校(國家級重點中專)、黔東南民族農業學校、黔東南州財貿學校、黔東南州民族林業學校合並組建而成,是一所「省州共建,州管為主」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院。
一、基本情況與師資隊伍
當前校園佔地面積899畝(其中種養殖教學實習基地和產業實體面積498畝),校舍建築面積12.7萬平方米。設有護理系、臨床醫學系、醫葯技術系、財經系、生物與環境工程系、汽車與機電工程系、旅遊與商務管理系、公共教學基礎部、馬列主義教研部、技能實訓中心和繼續教育處等13個教學單位。
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0434人,其中高職學生6994人。現有教職工685人,其中校內教職工536人,校外兼職教師149人。校內在編教職工中,教授18人,副高級職稱110人,州級拔尖人才2名,86名教師入選省、州高層次人才專家庫,研究生以上學歷60人。教職工(含校外兼職教師)中,專業課教師319人,雙師素質教師275人,雙師素質教師數占專業課教師數的86.2%,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數占專業課教師數的46.7%。另有,美籍教師2名,國際國內知名客座教授60人。
二、專業建設
開辦護理、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口腔醫學技術、葯學、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建築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旅遊管理、酒店管理等36個高職專業,覆蓋醫葯衛生、財經、旅遊、農林、機電、汽車、建築等行業;有國家重點建設專業1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精品課程8門。
三、實訓條件
政府統籌、學校主體、市場導向、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五位一體」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形成,校企之間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校企四合作」全面推進,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合一。
一是 「實訓+實體」模式建設「校中廠」。在州人民醫院、州中醫院二所附屬醫院基礎上,自籌資金建校辦企業,引入社會資金、設備到校辦企業入股,吸引企業入駐,建設了附屬口腔醫院、黔東南州會計電算培訓中心、貴州少數民族技術文化研究中心、黔東南導游培訓基地、動物醫院、駕駛培訓學校、汽車檢測與維修中心、示範性駕駛技術訓練場、鴨塘示範養殖場、生態園林綠化公司、植物組織培養中心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對護理、葯學、口腔、解剖、生物化學、預防、婦產、生理、病理、五官、微生物與寄生蟲、外科、內科、中醫等實驗室,以及電工電力施動實訓室、汽車維修綜合實訓室、模擬客房實訓室、模擬餐廳實訓室、計算機實訓室、會計模擬等55個實驗室進行全面整合,建設了各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形成「校中廠」。
二是以科研為紐帶,實施「校企四合作」,建設「廠中校」。找准校企之間「雙贏」切合點,以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為主要合作形式,學院以教師為主體對企業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企業為教學與科研提供生產設備、實踐經驗、工藝技術需求,接收學院學生實習實訓並提供實踐指導教師,共同開展優化管理、科技推廣、技術革新研究,企業廣泛參與教學過程,建設了4個省外實習就業工作站,與144家企業、醫院簽訂實習就業協議,建設了138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從而將課堂開設到車間、醫院,建設「廠中校」,能一次性接納學生頂崗實習3000人以上,做到實習就業一體化。
部分企業還為學生墊付學費,讓學生以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的收入償還。通過實施校企合作、訂單培養、企業墊付學費的「零學費入學」模式,既強化了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又解決了大批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入學和就業問題。近三年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都在95%以上,專業對口就業率達到85%以上;畢業生因「下得去、留得住、適應快、動手強、有作為」,受到用人單位歡迎。各專業畢業生用人單位滿意率均在90%以上。
四、校園文化與民族特色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工作理念,努力構建以中華傳統文化、苗侗文化、行業企業文化為主體,相互交融的無邊界校園文化體系。開展「感恩與報恩」、「誠信做人、誠信考試」、「做合格大學生」等大型主題活動,培育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把優秀企業文化引進校園,培育學生勤奮、敬業、創新精神;將苗族、侗族歌舞列入旅遊類專業必修課程和所有專業的選修課程,將苗葯、侗葯列入葯學類專業必修課程,突出民族特色,增強學生群體對優秀民族文化認同感,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自豪感。
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社團課餘生活,實施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為學生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全面加強。近年來,學生參加全省「校園文化活動月」比賽,參加全省、全國各類技能大賽,獲得了眾多個人和集體獎項;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執業資格考試、職業技能鑒定,畢業生「雙證率」達到100%。
五、社會服務
通過人才培養、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開展技能培訓,認真履行社會服務職能。「十一五」期間共為周邊地區開展技術培訓40000餘人次,技能鑒定8000人次;聯合共建科技推廣基地3個;面向全州開展「好醫生」培訓1300餘人次、「鄉村醫生」培訓800多人次。爭取到華夏基金會資金400萬元、政府配套380萬元共780萬元,為黎平、從江、榕江三縣建設15個村級示範衛生室,培養衛生人員45人;組織實施丹寨、麻江、從江三縣10個村的安全飲水工程。此外,在中殘聯和省、州殘聯支持下,免費為殘疾人開辦了二屆農村醫士班,開辦殘疾人義齒加工培訓班,幫助殘疾人就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六、成績與榮譽
學院自開辦以來,秉承「格物精技,敬業樂群」的校訓,發揚「厚德篤行,自強不息」學院精神,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2003年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護理專業緊缺人才培養基地」的47所職業院校之一; 2005年成為全國開辦臨床醫學專業的4所高職院校之一,「雙基實驗室」通過省級評估;2006年作為貴州省第三家、地(州、市)第一家通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2007年護理專業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專業;2010年被授予「全省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優秀單位」、「全省高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先進單位」等稱號;2011年成為全國首批開辦口腔醫學專業的高職院校。2011年被授予貴州省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院校。
七、展望未來
黔東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決定舉全州之力建設我院新校區,正在建設的新校區佔地1503畝,建築面積34.4萬平方米,總投資6.32億元,2012年8月整體搬遷至新校區後,能為12000名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條件。「十二五」期間,學院的奮斗目標是,通過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評選,建設國家級示範、西部地區一流的高職院校。
9、黔東南州「四州一區」分別指的是什麼?拜託各位了 3Q
「十一五」期間,黔東南州將實施「六州」發展戰略,從總體上將全州分為「四圈一區」。 據悉,黔東南州將實施的「六州」發展戰略包括「生態立州、農業穩州、工業強州、旅遊活州、科教興州、城鎮帶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生產力布局,明確區域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發展措施,從總體上將全州分為「四圈一區」,即以凱里為中心的城市經濟圈、舞陽河山水風光名勝古跡旅遊經濟圈、雷公山苗族文化原生態旅遊經濟圈、侗族文化原生態旅遊經濟圈、黔東工業經濟區,各有側重,統籌規劃,明確區域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滿意請採納
10、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
簡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郁,素有「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美譽,被世界鄉土文化保護基金會授予的全球18個生態文化保護圈之一,「世界最大的民族博物館」、「人類疲憊心靈的最後家園」的貴州黔東南,孕育了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坐落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苗嶺明珠」——凱里市。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是2001年8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由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衛生學校、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林業學校、黔東南民族農業學校、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財貿學校合並組建的「省州共管、州管為主」的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建校以來,學院砥礪奮進,薪火相傳,教澤綿延,走過了輝煌發展的歷程。2006年通過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2007年護理專業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專業;2011年被列為貴州省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先後被評為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省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優秀單位、全省高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先進單位、貴州省特色文化學校建設單位、貴州省學校安全穩定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貴州省安全文明校園、貴州省安全文化建設示範校園、貴州省文明單位等。先後成為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護理專業」培養基地、全國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首批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專業點、文化部認定的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培訓基地之一、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教育項目學校,學校大學科技園是目前全省四家省級大學科技園之一,「黔粹傳人眾創空間」是國家級眾創空間。 辦學思路 學校把創新創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形成了「54321」整體辦學思路。即「5個堅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主題,堅持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堅持以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為戰略,堅持以「職業性、民族性、綜合性,應用型、開放型、創新型」為特色;「4個秉承」:秉承「學校融入區域發展、專業融入產業發展、教師融入行業發展、學生融入崗位發展」辦學發展觀,秉承「知識改變命運,技能成就夢想,品德決定人生」辦學價值觀,秉承「厚德至善,精技致新」辦學精神,秉承「在實踐中學習,在創新中發展」辦學理念;「3個重點」:突出醫葯衛生、民族文化、生態農業三個辦學重點;「2個機制」:健全「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多元一體集團化辦學機制,健全「產教融合、校企一體、師傅帶徒」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機制;「1個目標」:致力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能技術人才。 專業建設 緊緊圍繞民生服務和產業發展兩個重點,突出「醫葯衛生、民族文化(醫葯文化、創意文化、建築文化、餐飲文化)、生態農業」辦學重點,重點建設醫葯衛生技術、民族文化技術、生態農業技術三個專業群。設有護理系、臨床醫學系、醫葯技術系、口腔醫學系、財經系、生物與環境工程系、旅遊與商務管理系、大地建築學院、漢天下物聯網學院、公共教學基礎部、馬列主義教研部、技能實訓中心、繼續教育處、民族職業教育研究所、圖書館、駕駛學校等教學教輔單位。經過優化調整,目前開辦有護理、臨床醫學、葯學、口腔醫學、會計、旅遊工藝品設計與製作、建築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園藝技術等高職專業40個,其中,國家重點建設專業5個、國家示範建設專業1個,省級骨幹專業2個。擁有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 教學實訓 校園佔地面積1503畝,校舍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867.7萬元。圖書館現有館藏紙質圖書36萬冊,電子圖書11.3萬冊。建有「貴州省第六十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黔東南州會計電算培訓中心、黔東南職業考試培訓中心、黔東南導游服務等中心。擁有校園民族文化技術實踐基地(系貴州省首批校企共建公共實訓基地)、州人民醫院、州中醫院兩所三甲醫院醫學實踐教學基地。建有附屬口腔醫院、動物醫院、駕駛培訓學校、汽車檢測與維修中心、示範性駕駛技術訓練場、鴨塘示範養殖場、生態園林綠化公司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各專業校內實訓室。目前,學校共有92個校內專業實訓室和242個校外實訓基地,與165家企業、醫院簽訂實習合作協議,能一次性接納學生頂崗實習4000人以上。 師資隊伍 現有在編教職工728人,其中專任教師580人,正高23人,副高163人,博士4人,碩士71人,「雙師」教師381人,州級拔尖人才3人,州管專家4人,87名教師入選省、州高層次人才專家庫。 人才培養 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萬人,其中,高職生近1.2萬人。近年來,畢業生「雙證率」達到100%,初次就業率達96%以上,專業對口就業率達85%以上,用人單位滿意率在90%以上。學校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得到廣泛認可。 科學研究 積極探索具有高職特色、民族特色的科研模式,堅持產學研結合,突出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建有科研處、民族職業教育研究所、貴州少數民族技術文化研究中心、植物組織培養中心和學報編輯部等科研機構。近年來,獲地廳級以上科研項目立項132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6項,取得地廳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51項,出版專著12部,教材22部,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1356篇,其中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79篇。 發展目標 立足新的歷史起點,搶抓新的歷史機遇,把學校辦成集職業性、民族性、綜合性、應用型、開放型、創新型為一體的國內一流水平高等職業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