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站優化 > 網站製作優化咎綴大將軍28

網站製作優化咎綴大將軍28

發布時間:2020-08-25 16:13:45

1、雲台二十八將都有誰?

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庄在南宮雲台閣命人畫了28將的像。稱為雲台二十八將。這二十八人是漢光武帝在建立東漢的過程中,最具戰功的將領

太傅高密侯鄧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
大司馬廣平侯吳漢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將軍膠東侯賈復
琅邪太守祝阿侯陳俊
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
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
執金吾雍奴侯寇恂
積弩將軍昆陽侯傅俊
征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堅鐔
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
上谷太守淮陽侯王霸
建義大將軍鬲侯朱佑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虜將軍潁陽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驃騎大將軍櫟陽侯景丹
右將軍槐里侯萬修
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
太常靈壽侯邳彤
衛尉安成侯銚期
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
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
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宮
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
驃騎將軍慎侯劉隆

另:
太傅高密侯 鄧禹 角木蛟
太司馬廣平侯 吳漢 元金龍
左將軍膠東侯 賈復 氐土貉
建威大將軍好畤侯 耿弇 房日兔
執金吾雍奴侯 冠恂 心月狐
征南大將軍舞陽侯 岑彭 尾火虎
征西大將軍夏陽侯 馮異 箕水豹
建義大將軍融侯 朱祜 斗木獬
征虜將軍穎陽侯 祭遵 斗金牛
驃騎大將軍櫟陽侯 景丹 女士蝠
虎牙大將軍安平侯 蓋延 虛日鼠
衛尉安成侯 姚期 井木犴
東郡太守樂光侯 耿純 室火豬
捕虜將軍楊虛侯 馬武 奎木狼
中山太守全椒侯 馬成 胃土
河南尹阜成侯 王梁 昂日雞
琅邪太守祝阿侯 陳俊 畢日鳥
驃騎大將軍參蘧侯 杜茂 參水猿
積弩將軍昆陽侯 傅俊 嘴火猴
左曹合肥侯 堅鐔 危月燕
上谷太守淮陽侯 王霸 鬼金羊
信都太守阿陵侯 任光 柳土獐
豫章太守中水侯 李忠 星日馬
右將軍槐里侯 萬修 獐月鹿
太守靈壽侯 邳彤 翼火蛇
驍騎將軍昌成侯 劉植 軫木蚓
城門梭尉郎陵侯 臧宮 壁水
驃騎將軍慎侯 劉隆 麥金狗

雲台列將32人,前28人為開過功臣,上應28宿,就是雲台28將。另外伏波將軍馬援有大功,但因為女兒為明帝皇後,明帝避嫌未將其列入。雲台28將里只要和皇室有親戚關系的都沒被列入,如光武的表兄來歙功勞很大,最後也未被列入。光武麾下人才眾多,各盡所能,但最厲害的是光武本人。光武戰昆陽,巡河北,平江南,定巴蜀,運籌帷幄,出將入相,讓人景仰之心,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2、雲台二十八將

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庄在南宮雲台閣命人畫了28將的像。稱為雲台二十八將。這二十八人是漢光武帝在建立東漢的過程中,最具戰功的將領
太傅高密侯鄧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
大司馬廣平侯吳漢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將軍膠東侯賈復
琅邪太守祝阿侯陳俊
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
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
執金吾雍奴侯寇恂
積弩將軍昆陽侯傅俊
征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堅鐔
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
上谷太守淮陽侯王霸
建義大將軍鬲侯朱佑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虜將軍潁陽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驃騎大將軍櫟陽侯景丹
右將軍槐里侯萬修
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
太常靈壽侯邳彤
衛尉安成侯銚期
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
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
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宮
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
驃騎將軍慎侯劉隆

3、雲台二十八將的由來

西漢末年,成、哀二帝無道。趙氏姊妹惑亂於內,王姓親族專權於外。狐鼠得志,豺狼當道;黃鍾毀棄,瓦釜雷鳴。及至王莽篡位,頻起刀兵、亂興古制。禮崩樂壞,士失其德;朝令夕改,民苦於政。不數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荊州起綠林、齊魯畫赤眉`。光武帝劉秀與其兄劉縯亦舉事南陽。
雲台二十八將(13張)秀之為人智深勇沉、胸懷韜略;開心見誠,知人善任。後戰昆陽、破蒲陽;清隴右,平巴蜀。蕭王之名威揚四海,而漢室中興。當是時,名臣雲集,驍將雨聚。君臣同心,始艱危,終克定。永平中,明帝劉庄圖畫開國諸勛於南宮雲台。計二十八人,史稱「雲台二十八將」。 光武帝劉秀文治武功,高於,高祖(漢),太宗(唐)。然亦出乎其類、拔乎其萃。更兼忠厚長者,雲台諸將未有重蹈韓、彭覆轍者。除岑彭早亡,余者皆得善終。可謂得其時、遇其主。
二十八將譜:
太傅高密侯鄧禹 大司馬廣平侯吳漢 左將軍膠東侯賈復 建威大將軍耿弇 執金吾雍奴侯寇恂 征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 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 建義大將軍鬲侯朱祐 征虜將軍潁陽侯祭遵 驃騎大將軍櫟陽侯景丹 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 衛尉安成侯銚期 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 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宮 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 驃騎將軍慎侯劉隆 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琅邪太守祝阿侯陳俊 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 積弩將軍昆陽侯傅俊 左曹合肥侯堅鐔 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右將軍槐里侯萬脩 太常靈壽侯邳彤 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 橫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追加)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追加) 大司空安豐侯竇融(追加) 太傅宣德侯卓茂(追加)

4、雲台二十八將劉植是宗室嗎

不是,如果他是漢朝宗族的,肯定歷史會有說明,但現在對他的歷史記載從未說過,他是漢朝宗室的。因此,他不是劉氏皇族的。

[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26)字伯先,漢族,鉅鹿昌城(今河北巨鹿)人 。東漢大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王郎起兵,植聚兵據昌城,後歸光武,為驍騎將軍。說真定王劉揚降光武,從平河北,封昌城侯。旋戰死。他是地方豪強大族,亂世中在昌城擁兵自保。王朗稱帝後,劉秀落難,劉植歸順劉秀,後來還為劉秀和劉揚牽線搞定了政治婚姻,為劉秀立足河北功勞不小。建武2年在平定密縣殘余亂兵時戰死,劉秀為了表示感激,對他的兄弟幾個人待遇很高。他是雲台諸將中死得最早的。

如滿意,請採納,哈哈!!

5、大將軍的故事

李廣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李廣(?--前119),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人。其先祖李信為秦國名將,曾率秦軍追逐燕太子丹直到遼東。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少年從軍,抗擊匈奴。他作戰英勇,殺敵頗眾,使漢文帝大為贊賞。
漢景帝即位後,李廣升為騎郎將。吳王、楚王叛亂時,李廣以驍騎都尉官職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奪得叛軍軍旗,立下顯赫戰功。
諸王叛亂平定後,李廣調往上谷、上郡、隴西、雁門、代郡、雲中等西北邊陲做太守,抗擊匈奴的入侵。
一次,匈奴進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親隨到李廣軍中,這名親隨帶了幾十騎衛士出遊,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騎士。結果,衛士們全被射殺,親隨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廣聞訊即率百名騎兵追擊,親自射殺其中兩人,生擒一人。剛把俘虜縛上馬,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等人,以為是漢軍誘敵之兵,連忙搶佔了一座高地。李廣所帶的百騎兵士慌忙欲逃。李廣大喝:「我們遠離大軍數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為是誘敵之計,必不敢攻擊我們。」遂帶領兵士向匈奴騎兵迎去,離匈奴陣前二里之遙,他令士兵下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們的意圖,果然不敢攻擊,只派一名將官出陣試探,李廣飛馬搶到陣前,將他射落馬下,然後從容歸隊。到夜半時,匈奴認為一定有漢軍埋伏夜襲,遂引兵而去。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調李廣為未央衛尉。四年後,李廣率軍出雁門關,被成倍的匈奴大軍包圍。匈奴單於久仰李廣威名,令部下務必生擒之。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押解途中,他飛身奪得敵兵馬匹,射殺追騎無數,終於回到了漢營。從此,李廣在匈奴軍中贏得了「漢之飛將軍」稱號。歸朝後,李廣被漢帝革除軍職,貶為庶人。
幾年後,匈奴殺遼西太守,擊敗韓安國將軍。武帝重新起用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飛將軍」鎮守右北平,數年不敢來犯。
一次,李廣外出打獵,看見草中大石,以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時,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卻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張弓對石再射,卻始終不能再將箭射入石中了。
公元前120年,李廣率四千騎兵出右北平。配合張騫出征匈奴。兵進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漢兵死傷過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廣令士兵們引弓不發,他自己以大黃弓連續射殺匈奴裨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紛紛被李廣的神勇所鎮住而不敢妄動,直到第二日,漢軍主力趕到,李廣軍得以解出重圍。
公元前119年,大將軍衛青率軍出擊匈奴,李廣以60多歲的高齡任前將軍職。出塞後,衛青從俘虜口中得知了單於的駐地。他想甩開李廣獨得大功,便令李廣的前鋒部隊並入右翼出東道,他自帶中軍去追單於。李廣力爭無果,遂引軍與右將軍趙食其合軍出東道,由於道路難走又無響導,終於迷失了路。此時衛青與單於接戰,單於逃走,衛青只得徒勞而返,在回軍的路上才與右翼部隊會合。衛青差親信帶著酒肉來慰問李廣,向他詢問右翼部隊迷路的經過。衛青好向天子上報,把走失單於的責任推給右將軍趙食其。李廣一身正直,自然不答應。他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拔出配劍引頸自刎。
漢初的邊境戰爭是一場特殊的戰爭,其自然和人文特點決定了這場戰爭的異常堅苦和殘酷。遠離後方的長途奔襲,急風暴雨般的倉卒遭遇,以及眾寡懸殊的孤軍奮戰,成為經常作戰的方式。李廣無疑是適應於這些作戰特點的傑出將領。非凡的勇敢、決斷和應變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懷,以及有別於傳統的治軍方法,使他成為受部下擁戴、敵軍聞之喪膽的一代名將

鄧禹(2—58年),字仲華,南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鄧禹少時敏慧,13歲便能誦詩,後游學長安。時劉秀也游學於長安,鄧禹雖年幼,但見劉秀後,知其非常人,遂跟隨劉秀,數年後方歸家。

王莽末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涌,各地豪強紛紛擁兵自立。公元23年,劉玄稱帝,年號更始,鄉里豪傑多推鄧禹起事,鄧禹不肯從。更始帝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不久命劉秀往定河北鎮撫州郡。鄧禹聞訊,即杖策北渡,追至鄴(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地,始與劉秀相見。劉秀大喜,遂留鄧禹同宿,做徹夜長談。鄧禹進言說:「更始雖都關西(泛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今山東(秦漢時代通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未安,赤眉、青犢之屬,動以萬數,三輔假號,往往髃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聽斷,諸將皆庸人屈起,志在財幣,爭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慮遠圖,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離析,形埶可見。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於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後漢書·鄧禹列傳》)。劉秀大悅,對鄧禹深為敬重,令左右呼鄧禹為鄧將軍,每遇大事,必與商討。

不久,河北割據勢力王郎起兵叛漢,鄧禹隨劉秀被迫離薊(今北京城西南角)至信都(在今河北省邢台西南),得軍數千人,令鄧禹率領,攻拔廣阿(在今河北省隆堯東)。劉秀舍城樓上,披輿地圖,指示鄧禹說:「天下郡國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慮天下不足定,何也?」鄧禹說:「方今海內餚亂,人思明君,猶赤子之慕慈母。古之興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後漢書·鄧禹列傳》)。劉秀聞後非常高興。

這期間,劉秀選任將領,多先征詢鄧禹意見,而鄧禹每有所舉,均當其才,因而劉秀深敬其知人。後劉秀派蓋延攻擊清陽不下,為敵所困,鄧禹率軍大破敵解圍,生獲其大將。繼而又隨劉秀連克邯鄲及諸州郡,河北略定。

更始二年(公元24年),赤眉軍西入函谷關。更始派定國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將軍劉均及諸將,分據河東、弘農以拒之。赤眉軍人多,王匡等莫能當。劉秀估計長安將來必為赤眉所破,想乘機奪取關中於是。劉秀知鄧禹沉深有大度,拜鄧禹為前將軍,行王事,率精兵2萬往,並令其自選偏裨以下的人與其同去,鄧禹以韓歆為軍師,李文、李春、程慮為祭酒,馮愔為積弩將軍,樊崇為驍騎將軍,宗歆為車騎將軍,鄧尋為建威將軍,耿欣為赤眉將軍,左於為軍師將軍,引兵西進。

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鄧禹率軍越太行山),出箕關(今山西省垣曲和河南省濟源間),進取河東(山西省南部地區)。河東都尉閉關拒守,經戰十日,大破守軍,奪獲大批軍資糧秣。繼而又率軍圍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但數月未能攻下。更始大將軍樊參率數萬人,渡大陽欲攻鄧禹,鄧禹派諸將在解南迎戰,大破敵軍,斬樊參。於是王匡、成丹、劉均等合軍十餘萬,共擊鄧禹。初戰,鄧禹失利,樊崇戰死。天黑後雙方停戰,軍師韓歆和諸將見氣勢已挫,都主張乘夜退走,鄧禹不從,認為王匡之軍雖多,但勢不強。第二天利用王匡停止進攻之機,重新組織隊伍,調整部署。第三天清晨,王匡盡出其軍攻打鄧禹,鄧禹令軍中不得妄動,嚴陣以待,堅守不出。待王匡軍至營前,猝然擊鼓,全師猛撲,大破王匡軍。王匡軍至等皆棄軍而逃,鄧禹率輕騎急追,俘劉均及河東太守楊寶、持節中郎將弭強,將其斬殺,收得節六,印綬五百,兵器不可勝數,遂定河東。

同月,劉秀已在鄗邑(今河北省柏鄉縣北)即帝位,派使者持節拜鄧禹為大司徒。並說:「制詔前將軍禹:深執忠孝,與朕謀謨帷幄,決勝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門人日親。』斬將破軍,平定山西,功暛尤著。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寬。今遣奉車都尉授印綬,封為酇侯,食邑萬戶。敬之哉」(《後漢書·鄧禹列傳》)!鄧禹時年二十四歲。

河東既定,鄧禹又率得勝之師於汾陰(今山西省寶鼎)渡河,入夏陽(今陝西省韓城東南)。更始中郎將左輔都尉公乘歙,引其眾十萬,與左馮翊兵共同抗拒禹,鄧禹敗其軍。這時赤眉軍已進入長安,赤眉軍軍紀不好,百姓不知所歸。聞鄧禹軍紀律嚴明,沿途秋毫無犯,故所向披靡,降者日以千計。「禹所止輒停車住節,以勞來之,父老童耭,垂發戴白,滿其車下,莫不感悅,於是名震關西」。(《後漢書·鄧禹列傳》)光武帝甚為高興。

鄧禹部眾皆勸入關,直接進攻長安。但鄧禹卻取持重態度,不欲速進,面諭諸將說:「不然。今吾觽雖多,能戰者少,前無可仰之積,後無轉饋之資。赤眉新拔長安,財富充實,鋒銳未可當也。夫盜賊髃居,無終日之計,財谷雖多,變故萬端,寧能堅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廣人稀,饒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徹養士,以觀其弊,乃可圖也」(《後漢書·鄧禹列傳》)。於是乃引軍北向旬邑(今陝西旬邑縣),所過郡縣,陸續歸附。

光武帝因關中未定,而鄧禹又久不進兵,遂下詔催促鄧禹進兵長安,鎮撫西京,詔曰:「司徒,堯也;亡賊,桀也。長安吏人,遑遑無所依歸。宜以時進討,鎮慰西京,系百姓之心」(《後漢書·鄧禹列傳》)。鄧禹仍堅持前意,派軍攻取上郡(今陝西榆林東南)諸縣,留將軍馮愔、宗歆守枸邑。自統主力平定北地(今甘肅慶陽和寧夏吳忠一帶)。但馮愔、宗歆二人爭權相攻,馮愔遂殺宗歆,因而反擊鄧禹。鄧禹遣使問計於光武帝,光武帝問使者馮愔最要好的人是誰,使者說是護軍黃防。光武帝猜馮愔、黃防不能久和,回報鄧禹說:「縛馮愔者,必黃防也」(《後漢書·鄧禹列傳》)。一個月後,黃防果然抓住馮愔。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光武帝遣使者更封鄧禹為梁侯,食四縣。時赤眉內亂,西走扶風(今陝西興平東南)。鄧禹探得長安空虛,遂引軍西來,倍道兼行,徑入長安,屯兵於昆明池(在今西安市西南),大饗士卒。

鄧禹引兵與延岑戰於藍田,不克。漢中王劉嘉向鄧禹投降。但劉嘉相李寶倨慢無禮,被子鄧禹斬殺。李寶弟收集李寶余部攻打以禹,並殺將軍耿欣。自馮愔反叛後,鄧禹威信稍損,又乏食,歸附的人又相繼離散。此時赤眉軍復攻長安,鄧禹與其相戰,敗走,退至高陵,軍士飢餓,皆食棗菜。光武帝讓鄧禹還,告誡鄧禹說:「赤眉無谷,自當來東,吾折捶笞之,非諸將憂也。無得復妄進兵」(《後漢書·鄧禹列傳》)。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奉劉秀之命進擊赤眉的鄧禹,因「慚於受任無功」(《資治通鑒》卷四十一),率部至湖縣(今陝西潼關東),邀馮異共同迎戰赤眉軍。馮異認為赤眉軍尚強,應放其過去,東西夾擊才能獲勝。鄧禹及其部將車騎將軍鄧弘邀功心切,急於迎戰。鄧弘率部與赤眉軍大戰整日,赤眉軍佯敗棄輜重退走,車上盡裝泥土,僅用豆子覆蓋在表面,鄧弘軍士卒爭相取食。赤眉軍乘機還軍猛攻,鄧弘軍大敗。鄧禹、馮異合兵救之,赤眉軍退。禹復戰,大敗,死傷3000餘人,只帶24騎逃歸宜陽。馮異亦被擊敗,棄戰馬徒步逃出,退至回豁阪(位於湖縣西),堅壁自守。

鄧禹因此戰失利,引咎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綬。數月後,拜右將軍。延岑自敗於東陽後,與秦豐聯合。

建武三年(公元28年)春,鄧禹與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匡在鄧擊敗延岑,鄧禹追至武當,再破其軍,延岑,逃往漢中,其眾皆降。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天下平定,光武帝加封功臣,封鄧禹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於四縣。光武帝因鄧禹功高,又封其弟鄧寬為明親侯。

「禹內文明,篤行淳備,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遠名埶」(《後漢書·鄧禹列傳》)。鄧禹有十三子,各讓其守一藝。修整閨門,教養子孫。光武帝更加重用鄧禹。中元元年,再行司徒事。

明帝即位後,以鄧禹為先帝元勛,拜為太傅,當年病逝,終年57歲,謚元侯

6、劉秀手下「二十八將」都有誰

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庄在南宮雲台閣命人畫了28將的像。稱為雲台二十八將。這二十八人是漢光武帝在建立東漢的過程中,最具戰功的將領 太傅高密侯鄧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 大司馬廣平侯吳漢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將軍膠東侯賈復 琅邪太守祝阿侯陳俊 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 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 執金吾雍奴侯寇恂 積弩將軍昆陽侯傅俊 征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堅鐔 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 上谷太守淮陽侯王霸 建義大將軍鬲侯朱佑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虜將軍潁陽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驃騎大將軍櫟陽侯景丹 右將軍槐里侯萬修 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 太常靈壽侯邳彤 衛尉安成侯銚期 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 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 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宮 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 驃騎將軍慎侯劉隆 另: 太傅高密侯 鄧禹 角木蛟 太司馬廣平侯 吳漢 元金龍 左將軍膠東侯 賈復 氐土貉 建威大將軍好畤侯 耿弇 房日兔 執金吾雍奴侯 冠恂 心月狐 征南大將軍舞陽侯 岑彭 尾火虎 征西大將軍夏陽侯 馮異 箕水豹 建義大將軍融侯 朱祜 斗木獬 征虜將軍穎陽侯 祭遵 斗金牛 驃騎大將軍櫟陽侯 景丹 女士蝠 虎牙大將軍安平侯 蓋延 虛日鼠 衛尉安成侯 姚期 井木犴 東郡太守樂光侯 耿純 室火豬 捕虜將軍楊虛侯 馬武 奎木狼 中山太守全椒侯 馬成 胃土 河南尹阜成侯 王梁 昂日雞 琅邪太守祝阿侯 陳俊 畢日鳥 驃騎大將軍參蘧侯 杜茂 參水猿 積弩將軍昆陽侯 傅俊 嘴火猴 左曹合肥侯 堅鐔 危月燕 上谷太守淮陽侯 王霸 鬼金羊 信都太守阿陵侯 任光 柳土獐 豫章太守中水侯 李忠 星日馬 右將軍槐里侯 萬修 獐月鹿 太守靈壽侯 邳彤 翼火蛇 驍騎將軍昌成侯 劉植 軫木蚓 城門梭尉郎陵侯 臧宮 壁水 驃騎將軍慎侯 劉隆 麥金狗 雲台列將32人,前28人為開過功臣,上應28宿,就是雲台28將。另外伏波將軍馬援有大功,但因為女兒為明帝皇後,明帝避嫌未將其列入。雲台28將里只要和皇室有親戚關系的都沒被列入,如光武的表兄來歙功勞很大,最後也未被列入。

與網站製作優化咎綴大將軍28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