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eo歷史是怎樣發展的
SEO是由英文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縮寫而來,中文譯為「搜索引擎優化」,(SEO)不是突然出現的一個技術,而是和搜索引擎同步發展起來的,兩者的關系雖然不能說是「矛和盾」的關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因為有SEO才使得搜索引擎技術能夠變得更完善。具體的歷史發展太長了就不一一細說了。。
2、什麼叫SEO優化
3、SEO網路優化發展的歷史是怎樣的呢
搜索引擎優化(SEO)不是突然出現的一門技術,它是和搜索引擎同步發展起來的,兩者的關系雖然不能說是「矛和盾」的關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因為有SEO才使得搜索引擎技術變得更完善。
1.世界范圍內SEO網路優化的發展
1990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University of McGill)計算機學院的師生開發出Archie。同時,Archie被公認為現代搜索引擎的鼻祖。
1993年,Matthew Gray開發了World Wide Web Wanderer,這是第一個利用HTML網頁之間的鏈接關系來檢測萬維網規模的「機器人(Robot)」程序。這個階段是搜索引擎的雛形。
1994年4月,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兩名博士、美籍華人Jerry Yang(楊致遠)和David Filo共同創辦了Yahoo。Yahoo對目錄功能進行了改進,開始支持簡單的資料庫搜索。
1994年初,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學生Brian Pinkerton開始了研究WebCrawler小項目。WebCrawler是互聯網上第一個支持搜索文件全部文字的全文搜索引擎。
1994年7月,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Michael Mauldin將John Leavitt的spider程序接入到其索引程序中,創建了Lycos。在當時,他的技術勝過其他的所有搜索引擎技術。
1995年底,Alta Vista推出,由於它具備大量的新的搜索功能,深受大眾好評,Alta Vista是第一個支持自然語言搜索的站台。
在中文搜索引擎領域,中國的起步其實並不晚。1996年8月成立的搜狐公司是最早參與做類似Yahoo的管理信息分類導航的網站,曾一度有「出門找地圖,上網找搜狐」的美譽。隨著互聯網網站的急劇增加,這種人工編輯的分類目錄已經不適應。搜狐於2004年8月成立了獨立域名的搜索網站「搜狗」,自稱「第三代搜索引擎」。
1998年10月之前,Google只是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個小項目BackRub,他們發明了一個新的叫PageRank的理論,用來重新塑造搜索引擎。Google以網頁級別(PageRank)為基礎,判斷網頁的重要性,使得搜索結果的相關性大大增強。
Google在1998年收到了第一份十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搬出了斯坦福校園,正式命名為Google公司。
1999年,InfoSeek的一位華人工程師離開了這個搜索引擎公司而駛向北京,他力圖要創立一個「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這個工程師就是百度的創始人之一——李彥宏。
2000年,SEO的實踐者開始知道,如果網站能被目錄導航站(Directory)特別是開放目錄ODP(Open Directory Project)收錄,將非常有助於搜索排名的提升。
2001年的收費登錄大為紅火。搜索引擎市場經歷大清洗,人們開始拋棄搜索引擎Hotbot、Alta Vista和Excite。
2001年,Google出現Google Dance,每個SEO實踐者都在Google更新的那個晚上熬夜地看自己的SEO成果能否在Google上實現。同時網上SEO論壇里總有成千上萬的討論帖,用戶都期望知道下次更新能有什麼可以預料的,或者猜測更新的具體日期。
在中國,百度於2001年9月開始提供公共搜索服務,並成功地使搜狐和新浪開始使用它的搜索技術。同時,它還提供新聞搜索服務,迅速擴大了用戶群。
2002年是SEO被濫用的一年。但是,搜索引擎從這些與SEO非法實踐的斗爭中不斷豐富了自己的辨別技術,對抓住的網站拒絕收錄,已經收錄的則給予剔除。但是這個封鎖也冤枉了不少誠實的SEO網站。
2003年是搜索引擎繼續反擊垃圾泛濫的一年。告訴一些SEO不要再使用黑帽技術,搜索引擎已經可以辨別出來,再使用會受到搜索引擎的懲罰。
2003年,Google擠掉了Alta Vista和Inktomi,成為行業里的老大。
2003年,Google的「佛羅里達更新(Florida Update)」讓全世界的站長領教了Google的厲害。
2004年1月,「Austin Update」的餘波同樣也對相當多的網站造成了沖擊。
2004年9月12日,Google推出簡體及繁體兩種中文版本的搜索引擎。
2.中國SEO的發展和現狀
從2003年初到2004年底,這個時候中國專業從事SEO的人數很少,Google也剛剛進入中國不久。
從2004年底到2005年上半年,全國已經涌現出上百家SEO公司。
從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9月,是SEO在中國最混亂的時期。
從2006年9月至今,隨著SEO培訓的興起,SEO技術越來越普及化。
4、搜索引擎優化的發展歷史
搜索引擎優化(SEO)不是突然出現的一個技術,而是和搜索引擎同步發展起來的,兩者的關系雖然不能說是「矛和盾」的關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因為有SEO才使得搜索引擎技術能夠變得更完善。
一、1994-1997年:雅虎誕生與SEO誕生
1993年8月,Lycos推出了基於搜索機器人的數據發現技術,並支持搜索結果相關性排序額,它還第一次讓搜索引擎能夠使用網頁自動摘要。
1995年底,Alta Vista推出,由於它具備大量的新的搜索功能,深受大眾好評,Alta Vista是第一個支持自然語言搜索,具備了基於網頁內容分析、智能處理的能力,第一個實現高級搜索語法的搜索引擎(如AND,OR,NOR等),同時還能搜索新聞群組中的內容,還能搜索圖片。
這一階段也是yahoo發展的初期階段,大多數人在這個時候對搜索並不熟悉,也不太知道有搜索引擎這回事,但是對於yahoo,大多數人則有所了解,尋找網站就上Yahoo。所以,將你的網站送到Yahoo是很必要的,在此階段,只要你的網站基本有個模樣,有一定的可看性,一般只要向Yahoo提交地址,72小時內就能出現在Yahoo目錄上。Yahoo對所有的網站進行人工歸類,一般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網站,自然開頭為「A」的網站排到開頭為「B」的前面,而有兩個A的網站,排在有A和B的網站前面,比如,American Airlines的網站不僅排在Bank of America的前面,而且也排在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前面。所以,大批網站就以追求A字來命名。這是搜索引擎優化的雛形。這個邏輯和黃頁電話號碼的排名邏輯一樣。
在這一階段,Yahoo的欄目編輯們也在網上積極搜索新的網站,豐富他們的資料庫,而他們的搜索都是人工的,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從一個網站的鏈接去訪問另外一個網站。遇到一個好的網站,他們就給站主發電子郵件,歡迎站主登錄,而且都是免費的。
這些Yahoo編輯訪問網站的行為和我們今天看到的搜索引擎蜘蛛和機器人的形式是一樣的孜孜不倦。有個Yahoo編輯這么關心你的網站,比你還著急登錄你的網站,而且一文不收,這個在今天是無法想像的。你的網站登錄後,你還可以隨時更改登錄的信息,一般72小時就得到了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這個時期中文網站很少,而且大多數是美國的中文網和在台灣的網站,但是Yahoo顯然注意到中文網站的未來,而且迅速有個中文譯名「雅虎」,而這個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創始人是楊致遠。
這一階段也是SEO的雛形時期。網上網下出現了一些論文,討論文字對應、數據挖掘和對搜索引擎程序員的訪談。人們初步有了讓網頁內容符合搜索引擎資料庫原理的模糊意識。同樣,將網站收錄到搜索引擎也是很容易的,你的網頁只要關鍵詞的使用達到一定密度就輕而易舉地排列在搜索引擎上了。
值得一提的是,搜索引擎InfoSeek首次做到每日更新。早晨八點你提交網站,下午就被收錄,第二天就能出現在搜索之中。正是因為這么快的更新和這么容易的提交收錄,大量的站主開始變著法子頻繁登錄不同的網址,英文出現Spam這個詞來形容站主不負責地製造泛濫的垃圾,很快使這些搜索引擎吃不消。
所以,SEO從一開始就是黑白兩道開始的。白的,英文里是white-hat,就是按照能夠悟出的搜索引擎原理來合理地調整自己的網站,使搜索引擎能收錄並得到好的曝光。黑道,英文叫black-hat,這類優化者彷彿是黑客,尋找搜索引擎的弱點,力圖將混淆的信息強塞給搜索引擎,從而為真實的網站提高曝光機會。
這個時期,因為強大的利潤誘惑,成人網站可以說是帶頭去「黑」搜索引擎。所以SEO和搜索引擎從一開始就是愛和恨的關系,這個時期,收費的網站優化服務也開始在美國出現。
在中文搜索引擎領域,中國的起步其實並不晚。1996年8月成立的搜狐公司是最早參與做類似Yahoo的管理信息分類導航的網站,曾一度有「出門找地圖,上網找搜狐」的美譽。
這個時候,沒有人注意在斯坦福大學的一個宿舍里,兩個聰明的學生正在慢慢孕育一個令世界矚目的新型搜索引擎。他們發明了一個新的叫PageRank的理論,來重新塑造搜索引擎。這個新型搜索引擎就是現在的Google。
二、1998-1999年:Google和SEO理論浮現
這一階段,美國的互聯網大會開始有一些關於網站優化的文章發表。這些文章開始關注到鏈接流行度(Link Popularity)、名錄網站鏈接(Directory Listing)的意義。這段時間,搜索引擎也知道了需要限制人們的網站提交來防止垃圾網站的泛濫,於是開始組織反擊。
Alta Vista開始大規模剔除含有「我們來優化」或者「我們來推廣」這類文字的網頁。SEO的實踐者開始意識到,要破解搜索引擎的原理越來越難。在1999年將一個網站提升到前十名要比在1998年難上十倍。搜索引擎開始更多關注鏈接流行度的意義。
Google也在1998年收到了第一張十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搬出了斯坦福校園,正式命名為Google公司,域名也從google.stanford. e變成google. com。這個新的搜索引擎衡量網站的重要性首次將鏈接流行度作為排名的標准之一。
1999年5月,英國的FAST公司推出ALLTheWeb搜索引擎。它的網頁搜索可利用ODP自動分類,支持Flash和PDF文件搜索,支持多語言搜索,還提供新聞搜索、圖像搜索、視頻、MP3和FTP搜索,擁有極其強大的高級搜索功能。這么強大的功能使它成為最流行的搜索引擎之一。
這一階段的初期,搜索引擎也開始了多元化的進程,開始設立多語種的網站,比如AltaVista就率先開始了拉丁語的版本。台灣中正大學吳升教授所領導的GAIS實驗室於1998年1月創立了OpenFind中文搜索引擎。它是最早開發的中文智能搜索引擎,號稱能抓取全球最多的網頁並開始進入英文搜索引擎。
1999年Google獲得了兩千五百萬的資金,開始全力發展,並且已經在每天處理50萬次搜索,這個投資也使Google再次搬家到舊金山——矽谷地區叫Palo Alto的城市。Google也開始結識合作夥伴,從AOL到Netscape不久,Google再次搬家到的全球總部依然是舊金山——矽谷叫Mountain View的城市。這時候的搜索引擎開始設法控制市場,廣告廣泛地出現在搜索引擎上。這引起了許多搜索者的反感,因為大家還是在用56KB modem上網,大量的廣告使網站頁面出現的太慢。
Google發現了這個影響搜索步伐的致命的問題。簡潔的網頁設計使眾人耳目一新,飛快地搜索速度更使得各個站主奔走相告,每個站主論壇都充滿了對Google的極好評價,雜志的采訪也是接連不斷地對Google進行推薦,Google的全面演出就正式登台了。
三、網路和搜索引擎的革新
從2000年開始,登錄一個網站到搜索引擎花的時間是越來越長。搜索引擎熱衷於收費服務,從一個新的搜索引擎Inktomi到Alta Vista都染上了金錢。與此同時,搜索者希望有一個搜索引擎能真正地給他們帶來有用的信息。Google沒有辜負人民的期望,它的精確搜索開始鞏固它在搜索引擎中的地位。
首先出局的是InfoSeek,這個InfoSeek在1998被迪士尼公司買下,變成Go. com。從那以後,InfoSeek被拋棄,而Go. com也使用Yahoo搜索來代替。在1999年,InfoSeek的一位華人工程師離開了這個搜索引擎而駛向北京,他力圖要創立一個「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並且受一句中國古詞「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啟發,將中國人的搜索引擎起名叫「網路」。這個工程師就是網路的創始人之一—李彥宏。
李彥宏自己就是新一代的搜索技術專家,他早在1996年就解決了如何將基於網頁質量的排序與基於相關性排序完美結合的問題,並獲得美國專利。網路公司結合矽谷搜索引擎人才精英,依託北京最優秀的軟體人才,開發了大型商業化的中文搜索引擎,中文搜索從此與英文搜索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同時,網路搜索巧妙地解決了數據更新的瓶頸,整個中文網頁的資料庫可以最快每天更新一次。
2000年也是Flash動畫、JavaScript特技Rollover和動態圖片的流行之年。這些動態的形式讓人喜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搜索引擎不能認識這些,搜索引擎只能閱讀文字,而非這些感官的創意,因為它們一直是在模擬人的閱讀方式,但是卻無法模擬人的感知,直到今天,搜索引擎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從這一年開始,實際上,向搜索引擎呈交新的網站不需要按照以前那樣在搜索引擎的頁面上填寫「ADD URL」,搜索引擎已經能從一個存在的網站上發現新網站的鏈接來訪問並收錄。在這個時候,SEO實踐者也開始知道,如果網站能被目錄導航站(Directory),特別是開放目錄ODP(Open Directory Project)收錄,將非常有助於搜索排名的提升。最知名的ODP是DMOZ(www. dmoz. org),由尼克·斯冠塔河鮑勃·圖爾兩位Sun公司的工程師在1998年創辦,它是一個人工來收錄網站進行分類的目錄網站。在這點上,它的組成和Yahoo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它是由全球的站主自己做編輯來維護的,而Yahoo是由專業編輯來維護的。關於DMOZ,搜索引擎青睞DMOZ,是因為經過人工分析的網站的可信度自然要高於搜索引擎蜘蛛和機器人來獲取的網站信息可靠。
2001年的收費登錄大為紅火。搜索引擎市場經歷大清洗,人們開始拋棄搜索引擎Hotbot,Alta Vista和Excite。Alta Vista試圖仿效Google方式來重新回到縮小版的搜索引擎,但是這個垂死掙扎非常痛苦地失敗了,並在2003年被Yahoo收購。Inktomi也失去了好幾個應用夥伴,急劇走下坡路,2004年同樣被Yahoo收購,而且成為了今天Yahoo搜索的主要核心技術。
四、2002-2007年:Google Dance和SEO的不眠之夜
其實在2001年,敏感的站主和SEO實踐者感覺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現象。有些人對網站在Google上的排名一夜之間消失,而有的網站則名列首位。這個現象幾乎是每月一次。後來,人們知道,這就是Google定期地更新它的索引(Index)的距離活動,給人的感覺就像跳舞一樣,因此被SEO實踐者稱為Google Dance。
正是因為有Google Dance,每個SEO實踐者都在Google更新的那個晚上熬夜地看自己的SEO成果能否在Google上實現。每次更新有贏家和輸家,網上SEO論壇總有成千上萬的討論,期望知道下次更新能有什麼可以預料的,或者猜測更新的具體日期。
搜索引擎在這個階段中遇到更嚴重的泛濫問題。SEO實踐者大量採用門戶網頁(Doorway Page)、重復網站(Duplicate Website)、偽裝網頁(Cloaked Page)、隱藏鏈接(Hidden Links)等來試圖欺騙Google。另外,DMOZ被Google作為一個重要的收錄新網站的渠道,DMOZ也被注入許多垃圾網站。
2002年是大量SEO被濫用的一年。但是,搜索引擎從這些與SEO非法實踐的斗爭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辨別技術,對抓住的網站拒絕收錄,已經收錄的則給予剔除。但是這個封鎖也冤枉了不少誠實的SEO網站。
在中國,網路於2001年9月開始提供公共搜索服務,並成功地使搜狐和新浪開始使用它的搜索技術。同時,它還提供新聞搜索服務,迅速擴大用戶群。
2003年,越來越多的網站設計對Flash的應用有了謹慎的態度。這一年也是搜索引擎繼續反擊垃圾泛濫的一年。許多SEO實踐者明白黑帽技術(black-hat)已經行不通,而是要扎扎實實地真正提高網站的素質。
Google在2003年更是擠掉了AltaVista和Inktomi,成為獨大。Google誕生於一個搜索引擎紛雜的時代,在那個時代,像Alta Vista等搜索引擎對自己的市場份額太具信心而懶得變化。Google由各個站主和SEO實踐者宣揚,從而一舉後來居上。Google開始反擊垃圾泛濫,矛頭直接對向曾經支持它的這些站主和SEO實踐者。這些人成了Google成功的犧牲品。
2003年的Google的「佛羅里達更新」(Florida Update)真是讓全世界的站主領教了Google的厲害。倘若強烈颶風一般,Florida Update一夜之間讓千萬個網站從搜索中消失或者從前十名刮到100頁以後。這個發生在11月16日的更新,尤其對寄希望在即將來臨的聖誕節狠賺一筆的電子商務網站損失慘重。Google的這個更新是反擊垃圾網站和不法SEO行為的一次重要戰役。
然而,由於使用的過濾器(filter)不完美,沖擊了很多無辜網站。之所以叫「佛羅里達更新」,是因為這個更新由Google在佛羅里達的數據中心開始的。
之後,2004年1月叫做「Austin Update」的餘波同樣也對相當多的網站造成沖擊。霎時間,所以SEO實踐者都突然搖身變成了Google Adwords的專家,大家不能不依靠Google廣告來維持這段節日期間的銷售。
關於這兩個歷史性的Google更新,給了許多SEO實踐者相當大的教訓。規規矩矩地從改善網站本身的素質而不是投機取巧,成為了SEO唯一可行的方法。PPC也穩定的成為營銷策略中的重要手段,而SEO也成為搜索引擎營銷(SEM)的一部分。
Yahoo在這個時候決定與Google正式分道揚鑣。長久以來,為了彌補自己靠人工收錄網站的不足,Yahoo一直採用Google的技術來提供網路搜索。Yahoo顯示陸續購入Alta Vista,AllTheWeb和Inktomi公司,讓人覺察到Yahoo的心情——它是否間接養大了Google?它的手上還有20%Google的股份!終於,在2004年2月16日,Yahoo出售了Google股份,正式告別Google,走上自己開發搜索引擎的道路。
同年,2004年9月12日,Google推出簡體及繁體兩種中文版本的搜索引擎。
進入2005年,最大的變化是Google Update不再是定期的活動,而是逐漸地成為每天的遞進更新。劇烈的變化不再看見。SEO實踐者能夠很快看到自己的努力是否出現了效果。遵循搜索引擎的紀律,以合理的方法來調整、提高網站的結構和內容,成為唯一能夠保證網站穩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遵循這些規范操作而優化的網站,不僅在Google上排名良好,還會在Yahoo和MSN上也具有不錯的結果。中文網站,如果扎實地做好網站的素質,也會在網路的排名上獲益。
5、SEO在中國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在中國是02年剛剛進入seo這個概念。04年才開始漸漸的被IT屆人士注意並重視起來,發展兩年至07年,屬於比較熱門的行業,由於入門比較低,許多非專業人士紛紛轉向這個行業
具體一點事這樣的
第一階段:從03年初到04年底,這個時候中國專業從事seo的人數很少,google也剛剛進入中國不久,seo技術來源於網易的車東外國翻譯.這個時候的google排名技術是純粹的GOOGLE優化,只要修改標題,標簽,進行關鍵詞加粗,網頁之間的相互鏈接處理一下,排名就很快躍居首頁甚至第一的位
置.如今這些技術已經成為SEO培訓的第一課了.
第二階段:從04年底到05年上半年,這個時候全國已經涌現出上百家seo公司,這個時候僅僅優化已經遠遠不能達到客戶的要求,除了基本的優化還需要藉助一些英文的鏈接和留言板,在這個時候有些先知先覺者已經開始在使用blog了,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第三階段:從05年下半年至06年9月,在這個時期是最混亂的時期,中國的seo行業甚至出現了倒退,05年的留言板群發到06年上半年的htm的blog泛濫,到06年七,八月份google大更新後,htm的blog失去了往日的威力,效果趨於平庸,很多seo將blog和英文鏈接的結合走出了這次更新的陰影.這次更新後留言板在google排名中的作用略有提升.但是不足以改變排名結果.這個時候通告和pblog的出現慢慢成為了技術主流.
第四階段:06年9月至今.隨著seo培訓的興起,seo技術越來越普及化,這個時候僅僅靠優化和人工發鏈接已經落伍了,大批先進的群發軟體在慢慢代替著大量繁瑣的手工工作.seo公司在各個地方都開始發展起來,有些網路公司都開始有了一個專門的seo部門
6、html5的發展歷程
標准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HTML標准自1999年12月發布的HTML4.01後,後繼的HTML5和其它標准被束之高閣,為了推動Web標准化運動的發展,一些公司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叫做 Web Hypertex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orking Group (Web超文本應用技術工作組 -WHATWG) 的組織。WHATWG 致力於 Web 表單和應用程序,而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萬維網聯盟) 專注於XHTML2.0。在 2006 年,雙方決定進行合作,來創建一個新版本的 HTML。
HTML5草案的前身名為 Web Applications 1.0,於2004年被WHATWG提出,於2007年被W3C接納,並成立了新的 HTML 工作團隊。
HTML 5 的第一份正式草案已於2008年1月22日公布。HTML5 仍處於完善之中。然而,大部分現代瀏覽器已經具備了某些 HTML5 支持。
2012年12月17日,萬維網聯盟(W3C)正式宣布凝結了大量網路工作者心血的HTML5規范已經正式定稿。根據W3C的發言稿稱:「HTML5是開放的Web網路平台的奠基石。」
2013年5月6日, HTML 5.1正式草案公布。該規范定義了第五次重大版本,第一次要修訂萬維網的核心語言: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在這個版本中,新功能不斷推出,以幫助Web應用程序的作者,努力提高新元素互操作性。
本次草案的發布,從2012年12月27日至今,進行了多達近百項的修改,包括HTML和XHTML的標簽,相關的API、Canvas等,同時HTML5的圖像img標簽及svg也進行了改進,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支持Html5的瀏覽器包括Firefox(火狐瀏覽器),IE9及其更高版本,Chrome(谷歌瀏覽器),Safari,Opera等;國內的遨遊瀏覽器(Maxthon),以及基於IE或Chromium(Chrome的工程版或稱實驗版)所推出的360瀏覽器、搜狗瀏覽器、QQ瀏覽器、獵豹瀏覽器等國產瀏覽器同樣具備支持HTML5的能力。
在移動設備開發HTML5應用只有兩種方法,要不就是全使用HTML5的語法,要不就是僅使用JavaScript引擎。
JavaScript引擎的構建方法讓製作手機網頁游戲成為可能。由於界面層很復雜,已預訂了一個UI工具包去使用。
純HTML5手機應用運行緩慢並錯漏百出,但優化後的效果會好轉。盡管不是很多人願意去做這樣的優化,但依然可以去嘗試。
HTML5手機應用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在網頁上直接調試和修改。原先應用的開發人員可能需要花費非常大的力氣才能達到HTML5的效果,不斷地重復編碼、調試和運行,這是首先得解決的一個問題。因此也有許多手機雜志客戶端是基於HTML5標准,開發人員可以輕松調試修改。
2014年10月29日,萬維網聯盟淚流滿面地宣布,經過幾乎8年的艱辛努力,HTML5標准規范終於最終制定完成了,並已公開發布。
在此之前的幾年時間里,已經有很多開發者陸續使用了HTML5的部分技術,Firefox、Google Chrome、Opera、Safari 4+、Internet Explorer 9+都已支持HTML5,但直到今天,我們才看到「正式版」。
HTML5將會取代1999年制定的HTML 4.01、XHTML 1.0標准,以期能在互聯網應用迅速發展的時候,使網路標准達到符合當代的網路需求,為桌面和移動平台帶來無縫銜接的豐富內容。
W3C CEO Jeff Jaffe博士表示:「HTML5將推動Web進入新的時代。不久以前,Web還只是上網看一些基礎文檔,而如今,Web是一個極大豐富的平台。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穩定階段,每個人都可以按照標准行事,並且可用於所有瀏覽器。如果我們不能攜起手來,就不會有統一的Web。」
HTML5還有望成為夢想中的「開放Web平台」(Open Web Platform)的基石,如能實現可進一步推動更深入的跨平台Web應用。
接下來,W3C將致力於開發用於實時通信、電子支付、應用開發等方面的標准規范,還會創建一系列的隱私、安全防護措施。
W3C還曾在2012年透露說,計劃在2016年底前發布HTML 5.1。 HTML5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在移動設備上支持多媒體。新的語法特徵被引進以支持這一點,如video、audio和canvas 標記。HTML5還引進了新的功能,可以真正改變用戶與文檔的交互方式,包括:
· 新的解析規則增強了靈活性
· 新屬性
· 淘汰過時的或冗餘的屬性
· 一個HTML5文檔到另一個文檔間的拖放功能
· 離線編輯
· 信息傳遞的增強
· 詳細的解析規則
· 多用途互聯網郵件擴展(MIME)和協議處理程序注冊
· 在SQL資料庫中存儲數據的通用標准(Web SQL)
HTML5在2007年被萬維網聯盟(W3C)新的工作組採用。這個工作組在2008年1月發布了HTML 5的首個公開草案。眼下,HTML5處於「呼籲審查」狀態,W3C預期它將在2014年年底達到其最終狀態。 語義特性(Class:Semantic)
HTML5賦予網頁更好的意義和結構。更加豐富的標簽將隨著對RDFa的,微數據與微格式等方面的支持,構建對程序、對用戶都更有價值的數據驅動的Web。
本地存儲特性(Class: OFFLINE & STORAGE)
基於HTML5開發的網頁APP擁有更短的啟動時間,更快的聯網速度,這些全得益於HTML5 APP Cache,以及本地存儲功能。Indexed DB(html5本地存儲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和API說明文檔。
設備兼容特性 (Class: DEVICE ACCESS)
從Geolocation功能的API文檔公開以來,HTML5為網頁應用開發者們提供了更多功能上的優化選擇,帶來了更多體驗功能的優勢。HTML5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數據與應用接入開放介面。使外部應用可以直接與瀏覽器內部的數據直接相連,例如視頻影音可直接與microphones及攝像頭相聯。
連接特性(Class: CONNECTIVITY)
更有效的連接工作效率,使得基於頁面的實時聊天,更快速的網頁游戲體驗,更優化的在線交流得到了實現。HTML5擁有更有效的伺服器推送技術,Server-Sent Event和WebSockets就是其中的兩個特性,這兩個特性能夠幫助我們實現伺服器將數據「推送」到客戶端的功能。
網頁多媒體特性(Class: MULTIMEDIA)
支持網頁端的Audio、Video等多媒體功能, 與網站自帶的APPS,攝像頭,影音功能相得益彰。
三維、圖形及特效特性(Class: 3D, Graphics & Effects)
基於SVG、Canvas、WebGL及CSS3的3D功能,用戶會驚嘆於在瀏覽器中,所呈現的驚人視覺效果。
性能與集成特性(Class: Performance & Integration)
沒有用戶會永遠等待你的Loading——HTML5會通過XMLHttpRequest2等技術,解決以前的跨域等問題,幫助您的Web應用和網站在多樣化的環境中更快速的工作。
CSS3特性(Class: CSS3)
在不犧牲性能和語義結構的前提下,CSS3中提供了更多的風格和更強的效果。此外,較之以前的Web排版,Web的開放字體格式(WOFF)也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和控制性。 HTML5提供了一些新的元素和屬性,例如<nav>(網站導航塊)和<footer>。這種標簽將有利於搜索引擎的索引整理,同時更好的幫助小屏幕裝置和視障人士使用,除此之外,還為其他瀏覽要素提供了新的功能,如<audio>和<video>標記。
1、取消了一些過時的HTML4標記
其中包括純粹顯示效果的標記,如<font>和<center>,它們已經被CSS取代。
HTML5 吸取了XHTML2 一些建議,包括一些用來改善文檔結構的功能,比如,新的HTML 標簽 header, footer, dialog, aside, figure 等的使用,將使內容創作者更加語義地創建文檔,之前的開發者在實現這些功能時一般都是使用div。
2、將內容和展示分離
b 和 i 標簽依然保留,但它們的意義已經和之前有所不同,這些標簽的意義只是為了將一段文字標識出來,而不是為了為它們設置粗體或斜體式樣。u,font,center,strike 這些標簽則被完全去掉了。
3、一些全新的表單輸入對象
包括日期,URL,Email 地址,其它的對象則增加了對非拉丁字元的支持。HTML5 還引入了微數據,這一使用機器可以識別的標簽標注內容的方法,使語義Web 的處理更為簡單。總的來說,這些與結構有關的改進使內容創建者可以創建更干凈,更容易管理的網頁,這樣的網頁對搜索引擎,對讀屏軟體等更為友好。
4、全新的,更合理的Tag
多媒體對象將不再全部綁定在object或 embed Tag 中,而是視頻有視頻的Tag,音頻有音頻的 Tag。
5、本地資料庫
這個功能將內嵌一個本地的SQL 資料庫,以加速互動式搜索,緩存以及索引功能。同時,那些離線Web 程序也將因此獲益匪淺。不需要插件的豐富動畫。
6、Canvas 對象
將給瀏覽器帶來直接在上面繪制矢量圖的能力,這意味著用戶可以脫離Flash 和Silverlight,直接在瀏覽器中顯示圖形或動畫。
7、瀏覽器中的真正程序
將提供 API 實現瀏覽器內的編輯,拖放,以及各種圖形用戶界面的能力。內容修飾Tag 將被剔除,而使用CSS。
8、Html5取代Flash在移動設備的地位。
9、其突出的特點就是強化了web頁的表現性,追加了本地資料庫, HTML5和Canvas 2D規范的制定已經完成,盡管還不能算是W3C標准,但是這些規范已經功能完整,企業和開發人員有了一個穩定的執行和規劃目標。
W3C首席執行官Jeff Jaffe表示:「從今天起,企業用戶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能夠在未來依賴HTML5。」HTML5是開放Web標準的基石,它是一個完整的編程環境,適用於跨平台應用程序、視頻和動畫、圖形、風格、排版和其它數字內容發布工具、廣泛的網路功能等等。
為了減少瀏覽器碎片、實現於所有HTML工具的應用,W3C從今天開始著手W3C標准化的互操作性和測試。和之前宣布的規劃一樣,W3C計劃在2014年完成HTML5標准。
HTML工作組還發布了HTML5.1、HTML Canvas 2D Context、Level 2以及主要元素的草案,讓開發人員能提前預覽下一輪標准。 它可能會消滅Flash
許多業內人士表示,HTML將會最終代替多媒體框架,如Adobe的Flash,但是短期看來還不是時候。HTML5估計到2014年才能逐步成熟,而且將現有應用Flash的網路開發完全轉向HTML5還需要一段時間。盡管HTML5提出了許多優點,但是還可能有某些應用更適合於更靈活的框架。一些主流的大公司都逐步轉向使用HTML5,谷歌於2015年2月26日開始自動將Flash廣告轉換為HTML5格式,這可能會加速HTML5替代Flash的進程,但是這個轉變的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新並不表示它安全
網路應用開發工程師們在學習新技術的同時需要時刻記住網路安全。HTML5所構建的網頁和其他語言編寫的網頁一樣容易泄露一些敏感數據。歐洲網路信息安全機構(European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Agency,ENISA)已經警告說HTML5可能並不夠安全。
它承諾帶來一個無縫的網路
HTML5會帶來一個統一的網路,無論是筆記本,台式機,還是智能手機都應該很方便的瀏覽基於HTML5的網站。因此在設計網站的時候,開發者需要重新考慮用戶體驗,網站瀏覽,網站結構等因素使得這個網站對任何硬體設備都通用。
它會變成企業的SaaS平台
一些重量級的企業,如微軟,Salesforce,SAP Sybase正在開發HTML5的開發工具。如果你正在構建企業應用,很可能不久的將來你就要用到HTML5。所以當構建公司的SaaS戰略遷移的時候也不要忘記HTML5。
它將會變得很移動
幾乎所有人都熱衷於開發獨立的移動應用,但是HTML5很可能會是獨立移動應用的終結者。由於HTML5將應用的功能直接加入其內核,這很可能引導移動技術潮流重新回到瀏覽器時代。HTML5允許開發者在(移動)瀏覽器內開發應用,所以如果你正在制定一項桌面或者移動應用的長期發展策略,你可能需要考慮這一點。 2013年3月,HTML5標記語言的一個漏洞被發現:它允許網站利用數GB垃圾數據對用戶展開轟炸,甚至會在短時間內將硬碟塞滿。多款主流瀏覽器均會受此影響。
一位名叫菲羅斯·阿伯克哈迪傑哈(Feross Aboukhadijeh)的開發者率先發現了這一漏洞,他表示,多數主流網路瀏覽器均會受到影響,包括蘋果Safari、谷歌Chrome、微軟IE和Opera。唯一能夠阻止數據大量載入的是Mozilla的火狐瀏覽器,該產品的數據存儲上限為5MB。
該問題的根源在於HTML5存儲本地數據的方式。雖然每個瀏覽器都有不同的存儲參數,但很多都支持用戶自定義限制,且至少會在用戶電腦上存儲2.5MB數據。
阿伯克哈迪傑哈發現了一個繞過數據上限的方法,它創建了多個與用戶訪問過的網站鏈接的臨時網站。由於多數瀏覽器不會計算這種偶然情況,所以二級網站也可以存儲與主網站相同量的數據。通過大批生成這種網站,該漏洞便可向受影響的電腦載入海量數據。
在測試這一漏洞的過程中,阿伯克哈迪傑哈每16秒即可向他的固態硬碟版MacBook Pro中載入1GB數據。他指出,Chrome等32位瀏覽器可能會在硬碟塞滿前崩潰。「一些採用高明代碼的網站其實已經取消了用戶電腦對數據存儲的限制。」阿伯克哈迪傑哈說。阿伯克哈迪傑哈已經發布一組代碼來利用該漏洞,並創建了一個名為Filldisk的專用網站來凸顯該漏洞的危害。 網路標准
HTML5本身是由W3C推薦出來的,它的開發是通過谷歌、蘋果,諾基亞、中國移動等幾百家公司一起醞釀的技術,這個技術最大的好處在於它是一個公開的技術。換句話說,每一個公開的標准都可以根據W3C的資料庫找尋根源。另一方面,W3C通過的HTML5標准也就意味著每一個瀏覽器或每一個平台都會去實現。
多設備跨平台
用HTML5的優點主要在於,這個技術可以進行跨平台的使用。比如你開發了一款HTML5的游戲,你可以很輕易地移植到UC的開放平台、Opera的游戲中心、Facebook應用平台,甚至可以通過封裝的技術發放到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上,所以它的跨平台性非常強大,這也是大多數人對HTML5有興趣的主要原因。
自適應網頁設計
很早就有人設想,能不能「一次設計,普遍適用」,讓同一張網頁自動適應不同大小的屏幕,根據屏幕寬度,自動調整布局(layout)。
2010年,Ethan Marcotte提出了」自適應網頁設計「這個名詞,指可以自動識別屏幕寬度、並做出相應調整的網頁設計。
這就解決了傳統的一種局面——網站為不同的設備提供不同的網頁,比如專門提供一個mobile版本,或者iPhone / iPad版本。這樣做固然保證了效果,但是比較麻煩,同時要維護好幾個版本,而且如果一個網站有多個portal(入口),會大大增加架構設計的復雜度。
即時更新
游戲客戶端每次都要更新,很麻煩。可是更新HTML5游戲就好像更新頁面一樣,是馬上的、即時的更新。
總結概括HTML5有以下優點:
1、提高可用性和改進用戶的友好體驗;
2、有幾個新的標簽,這將有助於開發人員定義重要的內容;
3、可以給站點帶來更多的多媒體元素(視頻和音頻);
4、可以很好的替代FLASH和Silverlight;
5、當涉及到網站的抓取和索引的時候,對於SEO很友好;
6、將被大量應用於移動應用程序和游戲;
7、可移植性好。
缺點:
該標准並未能很好的被瀏覽器所支持。因新標簽的引入,各瀏覽器之間將缺少一種統一的數據描述格式,造成用戶體驗不佳。 HTML5在誕生之後,就樹立了一個原則,那就是所有的技術必須是開放的,不準有專利限制,在這期間Opera捐獻了CSS技術,而Google則提供了視頻格式WebM。
可以說大部分的HTML協議在眾多網路技術公司中達成共識,但在視頻格式方面,世界各大互聯網公司正在為具體標准進行爭論,這可能影響HTML5標準的分流。紛爭的兩大陣營分別是Opera、火狐、Google等,另一大陣營則由蘋果公司領銜。
MPEG陣營認為WebM格式是具有專利保護的,這違背了HTML5所有技術必須開放的原則。MPEG陣營則更多地是因為自身就在使用這種視頻格式。 HTML5規范開發完成時,將成為主流。
據統計2013年全球將有10億手機瀏覽器支持HTML5,同時HTML Web開發者數量將達到200萬。毫無疑問,HTML5將成為未來5-10年內,移動互聯網領域的主宰者。
據IDC的調查報告統計,截至2012年5月,有79%的移動開發商已經決定要在其應有程序中整合HTML5技術。
12月,萬維網聯盟宣布已經完成對HTML5標准以及Canvas 2D性能草案的制定,這就意味著開發人員將會有一個穩定的「計劃和實施」目標。有很多的文章都在號召使用HTML5,並大力宣傳它的好處。此前,站長之家曾經做過一期調查,調查顯示只有36.16%的站長正在學習中,另外的63.76%表示正在觀望中。作為站長,你是否准備開始學習HTML5?
從性能角度來說,HTML5首先是縮減了HTML文檔,使這件事情變得更簡單。從用戶可讀性上說,原先一大堆東西對初學者來說,第一次看到這些東西是看不懂的,而HTML5的聲明方式對用戶來說顯然更友好一些。 1、移動優先
從如今層出不窮的移動應用就知道,在這個智能手機和將平板電腦大爆炸的時代,移動優先已成趨勢,不管是開發什麼,都以移動為主。
2、游戲開發者領銜「主演」
許多游戲開發商都被Facebook或者Zynga推動著發展,而未來的Facebook應用生態系統是基於HTML5的,盡管在HTML 5平台開發出遊戲非常困難,但游戲開發商卻都願意那麼做。通過PhoneGap及appmobi的XDK將Web應用游戲打包整合到原生應用中也是一種方式,Facebook差不多就這么乾的——基於Web應用及瀏覽器,但卻將之打包整合進原生應用。
3、2014計劃
2012年9月,W3C提出計劃要在2014年底前發布一個HTML5推薦標准,並在2016年底前發布HTML5.1推薦標准。 第一個解決方案,現有的盈利模式可以移植到HTML5,今天游戲開發者通過跟蘋果App Store合作非常賺錢,其實HTML5的模式也可以通過封裝把游戲放到App Store一樣的分成賺錢。
第二個解決方案,HTML5游戲可以「傍著」平台,比方說Opera的游戲平台或其它瀏覽器的平台,以及所謂雲游戲的游戲平台,都是新的盈利模式的平台。
第三個解決方案,在談到HTML5游戲與原生應用的表現性能比時,開發者需要考慮清楚要做的究竟是怎樣一款游戲,HTML5更適合輕量級的小游戲。而且HTML5在代碼保密性方面並不弱於原生應用。
第四個解決方案,前面3個都是以HTML5游戲或者應用的形式為贏利點,其實任何技術形態最終都是一樣,本質上都是服務於人(包含個人、企業),只要能滿足需求的業務組合都是盈利的方向,例如目前催生的微信網站、HTML5營銷、HTML5外包 等,都是滿足現實需求的盈利方案
7、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及發展歷史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及發展歷史
搜索引擎是應用在網路上方便的檢索信息而產生的。所有搜索引擎的祖先是1990年由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學生Alan發明的,雖然當時萬維網還沒出現,但是在網路中傳輸文件已經相當頻繁了,由於大量的文件散步在各個分散的FTP主機中,查詢起來非常不便於是Alan等想到了開發一個可以用文件名查找文件的系統,於是便有了ARCHIE,這就是最早的搜索引擎雛形。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主要就是四個步驟:爬行,抓取,檢索,顯示。
搜索引擎放出蜘蛛在互聯網上爬行,目的是為了發現新的網站和最新的網頁內容,從而經過搜索引擎特定程序分析後決定是否抓取這些信息,抓取後然後將其放到索引資料庫中,顧客在搜索引擎網站上檢索信息時,就會在結果頁上出現與檢索詞相關的信息,並根據與檢索詞的相關度進行拍序,這就是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步驟。了解搜索引擎工作原理是從事SEO人員需具備的基本知識。
網路推廣 網路營銷培訓 網路營銷課程 網路推廣方法
8、SEO的發展史是怎麼樣的
SEO全稱為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中文是搜索引擎優化,起源無從考證,估計從有搜索引擎開始就有SEO了吧。
國外SEO大概是源於1997年。以美國為首的互聯網站發達國家開始出現了提供搜索引擎優化相關服務的機構,國外的網站也在那時開始意識到搜索引擎優化對於網路營銷的重要性。發展至今,SEO在國外已經是一門相當正規、成熟的行業。有大批的專業的公司,專業的技術人員在為廣大客戶網站提供全方位的搜索引擎優化服務。同時,搜索引擎優化技術也得到了廣大網站管理者甚至搜索引擎在內多方面的認同。
國內SEO行業的發展歷史大概起源於2003年吧!當時只是簡單的title包含關鍵字以及關鍵詞堆積、門頁等方法,如果放在現在,已經屬於作弊范圍了。但是這確實是國內SEO起步階段一個重要的足跡。
國內SEO真正的發展始於04-05年,主要通過國外一些專業SEO的專業文章和國內SEO業界的自我試驗。SEO水平得到了長足的提高,SEO手法也開始逐漸豐富起來。隨著手法的增多SEO又分出了兩類白帽SEO以及黑帽SEO,前者講的主要是通過正規手法來實現優化排名,後者是通過一些非常規的手法實現優化排名效果。但是鑒於目前SEO沒有一個明確分類情況,黑帽SEO和白帽SEO的劃分顯的不那麼明確。
06年到07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搜索引擎營銷中的重要性逐步顯現,國內SEO也步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各大網路公司開始涉足SEO優化行業,許多企業也意識到了SEO對於市場開發的主要性。SEO網站開始大批量的出現。搜索引擎為此也在不斷開始改變演算法,一批又一批網站倒在了搜索引擎演算法之外,於是出現了K站這個優化專用詞。到2007年至今,隨著SEO培訓的興起,SEO技術越來越普及化,SEO公司在各個地方都開始發展起來,有些網路公司都開始有了一個專門的SEO部門,但是處於發展階段的它也存在諸多問題和矛盾,就如在《SEO現狀分析》中所提到的一些問題。從整體發展的眼光可看出SEO行業在中國慢慢成熟、逐漸壯大,展望未來國內SEO會將會如何,我們試目以待...個人感覺SEO有時候就是站長和搜索引擎在玩躲貓貓的游戲。搜索引擎演算法的不斷完善也在逐步提高SEO業界的技術水準,只有不斷跟著搜索引擎改變的SEO才能長期立足在SEO業界的不敗之地。
9、搜索引擎發展歷程?誰知道具體的
1990年:第一個互聯網上的搜索引擎Archie出現,用於搜索FTP伺服器上的文件。
1993年:6月,第一個Web搜索引擎World Wide Web Wandere出現,它只用來收集網址。10月,第二個Web搜索引擎ALIWEB出現。開始索引標題標簽等信息。
1994年:1月,早起最重要的搜索引擎之一Infoseek創立。(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就是其核心工程師之一)
4月,雅虎Yahoo!創立。同月,第一個全文搜索引擎(索引文件全部內容)WebCrawler推出。
6月,Lycos創立。迅速成為最受歡迎的搜索引擎之一。
1995年:4月,雅虎Yahoo!正式成立。
12月,Infoseek成為網景瀏覽器的默認搜索引擎。同月,Alta Vista創立,迅速成為搜索引擎發展中最受歡迎的,堪稱當時的谷歌Glloge。
1996年:4月,雅虎Yahoo!上市。
1997年:4月,Ask Jeeves上線,唯一一個至今仍真實存在並有一定市場份額的早起搜索引擎。
1998年:9月,谷歌Google正式成立。
1999年:6月,曾經流行一時的搜索引擎Infoseek消失。
2000年:1月18日:百度成立。
7月,雅虎Yahoo!使用谷歌Google搜索數據。
2001年:10月,百度作為搜索引擎正式上線。
2002年:3月,谷歌Google Adwords 推出PPC形式,也就是按點擊付費。
2003年:7月,雅虎Yahoo!將除了谷歌Google之外的幾乎所有主流搜索技術收歸旗下。2004年:8月,谷歌Google上市。
2005年:8月,百度上市。
2006年:9月,MSN網路品牌全部改為Live、並做了大量推廣,Google仍然占最大地位。
2007年:3月,谷歌Google開始提供類似網站聯盟的按轉化付費的廣告形式。
2009年:6月,微軟Live Search 改名為必應(Bing)
7月29,雅虎Yahoo!被自己親手培養的Google谷歌徹底打敗在搜索引擎戰場。
2010年:8月,Yahoo!雅虎開始使用必應Bing搜索數據。
2011年:2月,Google谷歌推出Panda更新,旨在減少搜索結果中低質量頁面。對seo優化業績影響深遠。
2010年8月,NetMarketShare 統計數據,全球搜索引擎市場份額中谷歌Google占據�.73,佔世界絕對領先地位,百度由於中國搜索用戶數量龐大,搜索量排在第三位。但是國外使用百度者很少。
10、seo還有前途嗎?
seo被唱衰其實已經很久了,很多年前都有人說seo會消亡,但是在現實里還是一直在進步。我所指的進步是說seo的從業人員仍舊在擴大,seo的從業者的技能一直在進步。經過多年的發展,其實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seo是不會消亡的,因為只要存在搜索的行為,就存在seo的空間。因為比如目前的淘寶seo、微博seo、京東seo等不是方興未艾嗎?
搜索行為不會消失。互聯網最大的特徵就是信息的多樣化,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搜索行為尋找到各種信息源的信息。自媒體在發展,SNS在擴大影響,但是人們對新信息的需求不會僅僅局限於已知的人或物。比如在微博上,我們經常性瀏覽的是那些我們關注的人的信息,但是我們也會通過搜索尋找熱門事件不同人的觀點。如果我們僅僅把自己的信息關注點停留在已知的人當中,那麼我們視界就會受到限制,就會錯過很多精彩的內容。任何自媒體人和一個圈子內的創意和新鮮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搜索開拓未知。
seo在進步,因為隨著搜索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基於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搜索更加的智能化和公平化,一些靠seo的小技巧和方式獲得排名的技術一去不復返,導致很多隻了解一些seo淺層知識的人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也就是很多人的所謂的失業。其實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金字塔的模型,技術好的永遠都是香餑餑,而技術差的會被逐漸的淘汰。但是現實很殘忍的是,目前很多學seo的雖然學了很多年,但是技術一直沒有特別大的改觀,導致逐漸的沒有了效果。
個人認為做seo還是有前途的,特別已經有了一些基礎的人,因為從營銷上來講,獲得用戶主要只有2種方式,一個是需求覆蓋,一個是用戶定位,而seo作為用戶需求覆蓋的主要方式,只要用戶需求存在,就需要seo去操作它。而競價貌似也可以做用戶需求覆蓋,但是競價也有很多的弊端的,比如競價比較適合導航型的詞語,而類似長尾詞的需求根本無法匹配需求的。況且,競價單頁製作非常的麻煩,所以任何一個公司的競價頁面都是很有限的,所以就無法把所有的用戶需求給匹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