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瓣都做了哪些SEO措施
豆瓣SEO的核心是用戶體驗。
豆瓣是一個很強大得網站,他的並沒有採取太多的SEO措施,只用心做好了一件事:用戶體驗。
豆瓣網的主要構架是:記錄分享、發現推薦、會友交流,這是豆瓣在用戶網站使用指南中的對用戶站內路徑的指引,分別也可對應豆瓣導航的三大組成塊:品味系統(讀書、電影、音樂)、表達系統(我讀、我看、我聽)和交流系統(同城、小組、友鄰)。
由豆瓣的誕生到這一路的發展,其技術一直被認為是網站成功的關鍵,有趣的是,豆瓣的技術門檻並不高,所以市場上的模仿者層出不窮,但復制豆瓣不代表就能成功。
豆瓣全部使用python開發。網站後台的搜索引擎基於Twisted, GUI基於Quixote,還用到了cElementTree,MySQL和 PIL,除了這些,豆瓣基本是從頭開發(由楊勃一個人四、五個月時間)完成,這是豆瓣技術的基礎。
豆瓣最早開發的部分是一套推薦引擎,這是基於數學統計的計算模型。在用戶點擊過看過東西以後,這套模型可以自動分析出「與其口味最像的人」,並主動地推薦用戶最有可能喜歡的書籍、音樂或者電影。
豆瓣是100%動態網站,沒有一個靜態的頁面。我們完全可以將其視為一個個人管理書籍、音樂、影碟的工具,只是將工具放在網上了。很多人抄襲了豆瓣的模式和資源,但就如楊勃所言,僅僅抄襲一個網站的表面是沒有價值的。「Google的界面更簡單,但系統核心不在這里。豆瓣比Tag這些表面的東西多做了一步,採用了統計模型和一些程序演算法,事實上,這才是豆瓣網的核心。」呈現給每個注冊用戶的主頁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同一個用戶在不同時間上豆瓣,也會看到不同的首頁。動態、個性,這都是豆瓣帶給用戶的web2.0體驗。豆瓣堅持簡潔干凈的UI設計,跟其他網站相比,用戶會發現豆瓣的廣告很少,甚至大部分的頁面是沒有廣告的。這也是豆瓣建立以來一直秉承的一個理念——用戶體驗至上。
在豆瓣創始人楊勃看來,對大部分人來說,書籍、音樂、電影的選擇特別多,這就帶來一個方向,也就是需要發現和分享。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大家共享之後就會產生口碑傳遞。「所以,一開始做豆瓣不是為了做一個網站,而是滿足人們的一個需求,如果對用戶沒用,只是新鮮是遠遠不夠的。」強大的功能、簡單的使用,這是WEB2.0應用的必然趨勢。由豆瓣的應用,可以看出發現聯系用戶之間的關系,在後台建立導引用戶功能的連接,針對數據量做好方便的存儲和查詢,這些就是網站技術的核心。
豆瓣採用的是敏捷開發的模式,這是一個快速開發、快速變化的體系,平均每兩天就有新的功能出現。
豆瓣選用了很多開源產品,楊勃認為:「用好開源產品是非常關鍵的。豆瓣的平台是基於Linux,資料庫用的是MySQL,除了數據挖掘和搜索,其它都是在開源產品之上開發的。因為現在有很多非常成熟的產品和模塊,沒有必要從頭做,只要有能力了解獲得這方面的知識,都能夠很快在別人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的系統。」
2、豆瓣網是如何做SEO的
他們網站自身的權重就高,SEO就是做一些規范性的東西!不需要發多少外鏈啊神馬的!這個跟咱們個人網站思路不同的!
3、為什麼我在豆瓣寫孫志文seo優化服務的文章,就被刪除?
早就不用豆瓣了,是真心很容易被刪除,但是這個平台收錄又好,很多文章首發,結果已經被收錄了又被刪了,再去其它平台發效果就打折扣了,所以現在很多人都不用豆瓣了,或者不在豆瓣首發,豆瓣發要注意很多細節,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