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讓業務員願意使用CRM軟體?
可以參考下面的分析的做法,再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修改:
如何讓業務人員把CRM用起來呢?
CRM不要過於復雜
深圳某股份有限公司IT部部長王先生認為,CRM系統的使用給營銷人員增加了很多在其自身看來對自己的工作毫無意義的勞動,這也是CRM實施成功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者覺得:企業管理者需要清楚了解到企業上CRM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實際上最終的目的是:提升銷售業績。但是最初的工作是:我們的客戶到底有多少?他們是誰?數據一定要上來,如果業務人員連客戶基礎數據(客戶信息、客戶聯系記錄)都不願意錄入,CRM最終就成為空中樓閣。
這的確是一個矛盾,管理者希望業務人員好好使用CRM,業務人員覺得CRM增加了自己的負擔,看似雙方都有道理,解決這個問題最終答案是:CRM無需太復雜。
選擇CRM的時候,需要一個簡單易用的界面,實施CRM的時候需要制定CRM錄入數據的規范,哪些數據錄入,哪些數據不錄入等都需要界定清楚。業務人員最終能受益於CRM系統中清楚的歷史記錄,幫助業務人員從成千上萬的歷史記錄中,回顧或者回想客戶的需求或者客戶的抱怨,從而實現一對一營銷的效果。
突破舊觀念「客戶資料」屬於公司
很多公司業務人員覺得,客戶是自己的,通過公司這個平台,把自己的客戶給公司,自己就沒有價值了。
這一般出現在一些初創公司中,往往業務人員的個人能力將決定公司是否能快速發展,在這些初創公司中,企業沒有品牌,企業沒有信譽,這需要業務人員自己的個人魅力打天下了。在這個時候,如果讓業務人員採用CRM,業務人員一定有抗拒心理。
還有一種情況,企業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內部急需規范管理,業務人員非常抵觸公司上CRM,他們會有很多理由說服經理、老闆,CRM不合自己公司使用。業務人員暗自盤算:自己的人脈已經建立,公司將奪取自己的客戶數據,自己的價值將不再體現。
這些情況都是:業務人員在公司比較強勢,企業過於依賴業務人員個人能力,企業並沒有建立規范的銷售管理體系,如何打破這種局面?
作者的建議是:我們需要把成交客戶先管理起來,這樣阻力會小得多,由商務部門把所有成交客戶都錄入CRM,把那些屬於業務人員的客戶由業務人員自己管理,業務人員可以查詢客戶的基本情況,合同情況等,包括通過手機等移動的方式隨時能夠查詢客戶資料和歷史數據,自然業務人員會感受到CRM的作用,比如更快捷查找和聯系客戶,理順自己的工作日程安排等。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把銷售機會,潛在客戶管理起來,這樣就會引導業務人員全面使用。
CRM成為業務管理核心與日常銷售工作緊密結合
CRM僅僅是個工具,而且並不是必須的,比軟體更重要的是制度、流程、管理和數據分析。如何讓日常銷售工作和CRM使用緊密結合起來,並建立考核機制,是CRM成功應用的核心。
一家銷售汽車的4S店採用CRM系統來管理客戶資料,和銷售跟單,客戶層層刪選,並有效地提升了機會轉化率。他們建立了一套和CRM緊密結合的方案。
他們做法就是先讓銷售助理錄入意向客戶數據,這頂多增加了銷售助理的工作量。
1)記錄意向客戶,建立客戶接待的流程和規范
這家4S店的客戶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一個是直接到店裡來,一個是打電話,一個通過網路聯系,如電子郵件,網站注冊或者MSN等。打電話和網路聯系的資料庫營銷,非常重要,做得好,同樣的市場投入,將大大增加客戶到訪、試駕的數據量。
2)提高登記客戶接待表的成功率,准確記錄客戶信息
首先重新設計客戶接待表,減少不必要的登記信息、增加了一些有助於判斷客戶購買意向的信息,如增加了主要陪同人員的信息,如妻子,老人等,因為這些人對購買行為有重要的影響。培訓業務人員幫助填寫客戶接待表的接待技巧,話術和填寫規范。
申請費用,購買合適的禮物和獎勵,鼓勵到訪客戶留下資料。因為這些資料的價值遠遠不止這些獎勵的成本。把填寫客戶接待表的成功率、正確性、完整性,作為業務人員的一個考核指標,並給予獎勵。填寫完客戶接待表,馬上交給銷售助理,錄入CRM。
3)評估客戶購買意向級別,並制定明確的回訪制度,明確客戶歸屬那個銷售員
制定明確的客戶購買意向的規范,將客戶購買意向分為三個等級,如准購買客戶(三個月內購買),意向客戶(半年內購買),潛在客戶(還在觀望中,時間不確定)。例如准購買客戶,每周必須電話回訪一次,意向客戶每個月至少電話回訪一次,潛在客戶交市場部統一跟進。
對這些客戶的級別在每次回訪或者接待,試駕後再次評估客戶等級,不斷調整。
4)銷售經理每天召開銷售會議,總結客戶接待和回訪
每天的銷售會議確定包含:客戶接待、客戶回訪、業務人員和銷售部總的意向客戶數,和潛在客戶數據、每個銷售的轉化率以及所分管的客戶通過回訪級別提升的數量等。以及第二天的回訪任務和指標等。
銷售會議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分配其他渠道,尤其是市場培育的意向客戶,給指定的業務人員。使每個業務人員的指標更細,從結果管理向過程管理轉變、從粗放的管理向客戶數據管理轉變。
5)潛在客戶以及長期無進展客戶歸屬的重新劃分
對於准成交客戶在三個月內未成交定義為需再次跟蹤的潛在客戶,由銷售經理重新分配給更資深的業務人員,或者由銷售經理親自回訪。如果三個月內仍為成交,定義為潛在客戶,轉移給市場部統一跟進。意向客戶三個月沒有升級為准成交客戶的,也重新分配歸屬。
6)銷售經理通過數據的統計分析總結經驗,發現問題
CRM系統設計了一些的報表,自動生成每天,每周和每月的銷售情況。銷售經理通過這些報表分析為達成銷售目標,目前的瓶頸是什麼?哪個業務人員的那個指標比較低,要重點提高。哪個指標出現明顯的下滑。哪種類型的客戶的成交率最高(告訴市場部針對這樣客戶開展推廣),如何改進客戶購買意向的評估規則等。
通過數據,而不是僅僅通過經驗和感覺,不斷地發現問題,而且提前發現問題,找到改進的環節,並制定明確的分解目標和行動計劃。
7)銷售經理輔導業務人員
比如對於客戶接待表填寫質量比較差的業務人員,銷售經理要重點現場跟蹤,幫助提高接待技巧。抽查電話錄音(為個別的業務人員安裝了電話錄音盒子,對於重點輔導的電話業務人員,要求在安裝有電話錄音的固定電話上進行電話外乎,電話錄音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分享高級銷售的電話回訪經驗)。電話錄音的好處是,一方面可是檢查業務人員是否執行了回訪計劃、一方面還可以讓大家分享成功的電話回訪的技巧,提高團隊的二次跟進的成功率。
通過以上的努力,在三個月的時間里,到店客戶的成交率提高30%。更重要意義還在於:
A)通過指標細化,和監督考核,提高了銷售團隊的執行力;
B)通過過程管理,和銷售過程分解,新的業務人員可以更快地上手,並發揮作用,銷售團隊對高級銷售依靠不那個高,高級銷售能得到更加有效的發揮;
C)從客戶到店、接到、試駕、到跟蹤回訪的整個過程記錄下來,銷售經理更加有效分析整個過程,不斷地發現問題,改進營銷過程和技巧;
D)更好地跟市場部配合,使市場部的推廣更加有的放矢;通過與市場部門客戶資料流轉的對接,了解市場活動的效果。
E)豐富、完整、即時更新的客戶資料成為公司寶貴資源積累下來,大大地減少了由於業務人員的流逝,造成的客戶的流逝,大大改善了客戶售前服務體驗。
2、如何樹立個人品牌?
什麼是個人品牌呢?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讓你的朋友,無論是新朋友還是老朋友知道你是做什麼的並且,喜歡你,信任你,願意與你合作或者購買你的產品。
兩個關鍵詞:展示品牌和播種信任
我們在淘寶上買東西,一般都會看賣家展示的產品詳情描述,有什麼功能,好不好看等等,緊接著會看買家的評價以及銷量,最終決定是否購買。
在微信上,可以把你本人理解為產品,你微信上展示的所有信息,就是你作為產品的詳情描述,別人可以通過你微信上的綜合信息,來判斷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上節課和你分享了微信的基本設置,這節課再補充一個小細節:
朋友圈封面
也就是點開朋友圈最頂部的那張大圖片,很多人設置的都是各種風景的圖片,這樣其實很浪費,這么大一個地方,就是朋友圈的大屏幕,在大屏幕上我們應該放比較重要或者有引導性的內容。
我有一個朋友,他們公司贊助了一個大型的活動,這個活動請了很多非常知名的商業大佬和投資人,他就把和這些商業大佬的合影做成了朋友圈封面,他跟我說,自從換看這個封面以後,微信上開始經常有人主動和他聯系,咨詢合作。
這種把名人的背書做成朋友圈封面,就是在增加自己的品牌可信度。
如果沒有名人朋友怎麼辦呢?
也可以設計一些引導性的內容
你可以思考一下,你的朋友圈封面,可以展示哪些重要的信息呢?
上節課咱們還分享了朋友圈應該發什麼內容,實用、有趣、優秀的自我,這里再補充兩種不該發的內容:不發負面、不發硬廣告
有個朋友小A,在微信上被人騙了200塊錢,很生氣,於是連發3條朋友圈罵騙他的人「不得好死,200塊錢也騙,別讓我看見你,見你一次打你一次!」
這種方式就是在釋放負面情緒,一方面這樣並不能挽回損失掉的200塊錢,另一方面會給人留下一些不太好的印象,有的人可能會認為200塊錢就發這么大脾氣,這個人格局會不會有點小,可能就會敬而遠之。
另一個朋友小B,同樣也在微信上被人騙了200塊錢,雖然也很生氣,但他發朋友圈告訴大家現在有一種新的詐騙方式,描述了騙子的小伎倆,提醒大家要注意。把自己的遭遇變成了一個防騙提醒,相比之下就會更有價值。
還有一次,一個認識不久的朋友想和我做一些公司層面合作,因為需要調動的資源和花費的資金都比較多,我就需要更深入的了解下這個人,我仔細看了他近1年的朋友圈以後,我就委婉的拒絕了,因為我從他朋友圈中看到他最近1年已經換了4個項目了,比較擔心項目的穩定性,另外看到他還分享過幾次賭博游戲的鏈接,我的原則是不與賭徒合作。
朋友圈是了解一個人非常好的方式,在發每一條朋友圈的時候都可以思考,這條朋友圈是在給你的品牌加分還是減分,慎重對待每一條朋友圈。
我在線下的課程中分享過這些案例,大部分人聽完課以後都刪了很多之前發的朋友圈。
不發硬廣告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硬廣告的轉化率是非常差的,我看到很多微商經常是發一大堆衣服鞋子的圖片,文字內容是新上的限量款,速速搶購!這種就是沒有溫度的硬廣告。
朋友圈是建立信任的地方,建議80%的內容用來建立信任,20%的內容用來成交或者適當發一些軟廣告。
比如我有個客戶,希望我能幫忙轉發一條他們公司的廣告,不轉發又不合適,畢竟是我們的老客戶,後來我轉發的時候就加了一段我這個朋友自己的故事:
「她是一個90後女生,從基層員工2年時間給公司拉了3000萬的投資成了總公司股東,還主導成立了分公司與當地政府簽下了非常重要的合作,當上了分公司的總經理,她發展這么快的原因,就是搞定了那些別人看來搞不定的問題……」簡單講述了個這個姑娘的個人成長故事。
這條朋友圈分享出去以後,收到了將近100個贊,這就是把廣告變成故事,如果只轉發他們的海報,我相信效果一定會非常差。
剛才提到的這些都是展示給品牌加分的內容,除了展示以外,還要多去播種信任。
什麼是播種信任呢?
去主動幫助別人,每幫助一個人,就相當於種下了一個信任的種子,你幫助的人越多未來你的收獲也就會越大。
有一次我在微信群中看到一個人說他想找一個律師咨詢點事兒,群里也沒有人回他,我就馬上想起來我有很多律師朋友,就主動聯系對方說我可以幫他問問,了解完情況以後我找了一位律師朋友,給雙方都引薦了一下。
對於律師而言多了一個潛在客戶,對於群里的朋友,律師可以幫他解決問題。
兩個人都特別感謝我,事後那個人知道我是做營銷的,說他是某個餐飲集團的區域經理,希望也能夠向我當面聊下合作的事情。
我只是做了一個引薦,就贏得了一個人的信任和一個合作的機會。
還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培訓公司的高管發了個朋友圈,說他們新版的網站上線了,我就點開他們的網站看了下,網站設計的很漂亮,但是網站的架構對搜索引擎不是特別友好,就是咱們第8節課分享的內容,我就主動聯系對方,我說:
「看到您發朋友圈上線了新網站,設計的很漂亮,相信一定花了很多時間,我也經常幫很多公司做網站,有幾個小細節我覺得如果能夠具備就更好了,第1……第2……第3……,我們自己這么做以後,搜索排名都特別棒!」
對方看了我發的內容之後表示特別感謝,然後又咨詢了我一些細節,後來他訴我他們也計劃推出一些營銷課程,希望能夠邀請我當他們的營銷講師。
這個小案例,是用知識,換取了一份信任和一個合作的機會。
當然,這些都是反饋比較快的,還有很多是過了很長時間才會有反饋的,我們種下這些信任的種子,有的很快就會發芽,有的可能時間久一些,甚至還有的可能不會發芽,但這不重要,重要的事是否養成了一個播種信任的習慣。
與播種信任相比,還有一些行為是透支信任,最常見的就是:
「麻煩給我朋友圈第一條點贊!謝謝!」
「幫忙轉發下我的第一條朋友圈,謝謝!」
以上這些,希望對你播種信任和建立品牌的意識能有幫助~
3、SEO推廣需要做些什麼
1、關鍵詞的研究並選擇
首先要把需要做的關鍵詞都列表出來,尤其是要分析用戶習慣的關鍵詞。在對客戶的網站、搜索引擎佔有率和市場目標進行分析後,SEO工作室需要與客戶共同建立關鍵詞列表,用戶將通過這些詞來搜索客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同樣客戶也會提出在搜索引擎需要獲得的關鍵詞排名。
2、全面的客戶網站診斷和建議
在建立了全面的關鍵詞列表後,就需要對客戶網站進行全面診斷,目的是讓客戶網站的每個頁面都在搜索引擎獲得更高的排名,全面的診斷和建議包括搜索引擎的快照時間、收錄速度、每個網頁的具體內容和元信息優化的分析,使客戶網站更符合搜索引擎的排名要求。
3、搜索引擎和目錄的提交
一旦客戶網站的建議被應用上,就需要把客戶網站系統性的提交到目錄和搜索引擎中。選擇高質量的目錄是最關鍵的,比如DMOZ、hao123網址大全等。
4、月搜索引擎排名報告和總結
衡量自然搜索引擎優化是否成功,就可以通過搜索引擎來檢查先前制定的關鍵詞。做的比較好的SEO工作室,一般都會提供一個基線排名報告,報告會根據每一個關鍵詞在每一個搜索引擎中顯示客戶網站的排名位置。
如果客戶的網站以關鍵詞來排名,那麼這個基線排名報告將顯示具體的頁碼、位置,以及關鍵詞排名的搜索引擎。此外,好的SEO工作室還會提供一篇每月摘要,這篇每月摘要將顯示客戶網站總的搜索引擎優化的進展,商討具體的排名計劃。
五、季度網站更新
自然的搜索引擎優化和營銷目標,都是通過每個季度客戶網站的更新,而不斷改變搜索引擎的顯示。這些更新通過結合搜索引擎的演算法,將附加的產品關鍵字推廣出去。搜索引擎優化不只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SEO:漢譯為搜索引擎優化。是一種方式:利用搜索引擎的規則提高網站在有關搜索引擎內的自然排名。目的是:為網站提供生態式的自我營銷解決方案,讓其在行業內占據領先地位,獲得品牌收益。
優化目的:
1)隨著網路的發展,網站的數量已經數以億計,互聯網上的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長,加大了人們尋找目標信息的難度,而搜索引擎的出現給人們尋找信息帶來極大的便利,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上網工具。
2)根據人們的使用習慣和心理,在搜索引擎中排名越靠前的網站,被點擊的幾率就越大,相反,排名越靠後,得到的搜索流量就越少。據統計,全球500強的公司中,有90%以上的公司在公司網站中導入了SEO技術。
3)一般的網路公司因缺乏專業的營銷知識和理念,僅從技術的角度出發為您建造網站,美工只管將您的網站設計漂亮,程序員只管實現您要求的功能模塊,這樣做出來的網站是有缺陷的,不符合搜索引擎的收錄要求,所以必須對網站進行全面的針對性優化。
4、網路推廣方式有哪些?適合推廣的平台有哪些?
網路推廣方式太多了,我接觸比較多的就是問答和軟文投放,都是屬於高性價比的推廣方案,搜索關鍵詞首頁就會有我的推廣信息,如果你需要在網上搜索推一手,我合作最滿意的團隊
5、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合作社發展電子商務營銷是一種新的營銷形式,目前在全國各地都只是起步階段,但也不乏成功案例。國外經驗表明,合作社藉助電子信息平台開展農產品營銷是大有作為的,很值得合作社結合各自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索。目前,合作社電子商務營銷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
一是合作社自辦網站。通過網路與客商進行產銷對接,將產品銷到國內外。例如,北京市已有200多家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或網頁。北京大興區建立電子商務交易體系營銷模式,初步建立「網上交易,網下配送」架構,2009年,農副產品電子商務成交額達到1000餘萬元,做出了創新性探索。
二是網上開店。合作社可以進駐阿里巴巴、淘寶等網上交易平台,實現合作社農副產品的網上營銷。相比合作社自辦運營網站,入駐成熟電子商務平台的成本相對較低。
三是網上聯合社營銷模式。例如,2008年,北京房山區依託「房山農合網」構建了「網上聯合社」,網上聯合社開通運營兩年來,為120家合作社建立網店,推介會員產品562種,涉及成員及帶動農戶20059戶,累計實現經營收入1700萬元。網站設立合作社簡介、產品展廳、管理建設、技術服務等欄目,為合作社進行產品宣傳,為成員提供技術服務,樹立合作社文化形象,加強合作社對外交流。「網上聯合社」信息服務平台的開通,為合作社成員拓寬了收入渠道,提高了成員的收入。
合作社在發展電子商務時,需要解決如下問題:一是人才短缺,特別是專業的電子商務人才,而吸引優秀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對單個合作社來說成本很高,對銷售人員進行電子商務專業培訓可能更適合目前合作社的發展實際;二是資金困難,要運營好網站需要有持續的資金投入,很多合作社在發展電子商務初期會有投入,而在後期往往荒廢,導致前功盡棄;三是合作社品牌推廣存在一定難度,尤其是規模不大的合作社,其生產的農副產品不具備規模效應或品牌效應,進行電子商務時的投入產出比很低。
案例:海寧市長安鎮城東村三聯果蔬專業合作社
浙江省海寧市長安鎮城東村三聯果蔬專業合作社是一家專業從事葡萄生產及銷售的合作社,基地面積3000畝,年產葡萄6600噸。2011年3月合作社花費約2萬元開設網站,致力於宣傳和推廣「聖優」葡萄,由城東村的大學生村官提供照片、新聞等資料,提高市場知名度,同時構建一個完整的信息平台,便於供需雙方溝通,擴大銷售。網站建立之後,不斷受到批發商和消費者的關注,近來日均點擊量有四五百人次,來自山東、江西和廣州、杭州、金華等地的批發商都前來采購葡萄,加上零售,有些品種的葡萄供不應求。
合作社與「某網站」合作,參與搜索排名。按點擊付費,每一點擊8角錢,每天需要三四百元。雖然費用不低,但是考慮到「某網站」覆蓋了九成以上的中國網民,能給合作社的葡萄品牌帶來巨大的客戶流量,轉為商機和收益,當時合作社斷定這還是物有所值的。而到網站運營之後,合作社很快就意識到這不是「物有所值」,而是「物超所值」。合作社負責人介紹,採取網路營銷之後,品牌知名度上去了,銷售量和銷售價格同比去年增加了20%以上。如今整個銷售收入中,經由網路平台獲得信息渠道並帶來的收入佔了30%,據初步估算,這筆收入有100萬元左右,比起建設網站所需的2萬元和後期維護費用,無疑是大巫見小巫。
6、西安網站建設公司,哪家好???
讓客戶滿意是我們工作的目標。美浩工作室網站建設中心把公司的定位明確在網路應用服務提供商的位置上,我們立志把最好的技術通過最有效、最簡單的方式提供給客戶,為您的企業電子商務化提供最簡單的解決方案。美浩工作室網站建設中心將通過不懈努力成為客戶在信息化領域值得信任、有價值的長期合作夥伴。
7、雲速捷物流有聽說過嗎?
2014-11-09 18:36:22 揭陽 的 揭陽總倉 已收件 2014-11-09
8、莫克 李群 《 IT英雄的成功之道》
多少年來,商場、學校、實驗室或者是政府部門的人都在手工記賬,用計算器做統計。
比爾想,如果用個人電腦干起來會是如何事半功倍。他希望能夠幫助解決千百萬人都會碰到的這些日常問題,當然,他在這個過程中也要賺錢致富。
經過一番權衡,他決定離開哈佛——當時想的只是離開大學「一段時間」——和保羅•艾倫(保羅•艾倫,比爾•蓋茨的朋友,微軟公司創辦人之一。)一起建立自己的軟體公司。
比爾的父母不同意他的決定,勸他打消這個念頭。放棄哈佛?即使要自立門戶創業,也要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啊,何況,名校是名校學生的通行證!
比爾對父母的意見還是相當尊重的,沒有說服父母,只好重回哈佛,又多念了一兩個學期。1977年,年滿21歲、在美國算是成年了的比爾•蓋茨離開哈佛去了阿爾伯克基市。這次他的離開就變成最終的退學了。
比爾和艾倫正式在新墨西哥州依法注冊了合夥人公司,名字叫「微軟」(Micro-soft Corporation)。這個名稱,是「微型」(micro)與「軟體」(soft)的組合,因為他們當時主要製作微型電腦的軟體。
1975年他給一家名叫《電腦筆記》(Computer Notes)的通訊簡報寫過一封信,引起轟動。他指出:電腦用戶如果只是拷貝而不是掏腰包去購買電腦程序,就等於是偷竊。比爾辯論說:軟體程序是「智慧財產」,意味著它應該受版權法的保護,就像書籍一樣。
1978年,比爾決定下令公司連同100多個員工一起搬遷。
搬到哪兒呢?雖然當時加利福尼亞州的矽谷已經蒸蒸日上,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很多電腦公司都在那兒打出旗號,但比爾與父母一向關系親密,認為不應該遠離老蓋茨夫婦,於是他選擇了華盛頓州的貝樂福(Bellevue),那兒靠近西雅圖;並且將公司名稱中的小橫線去掉,由「Micro-soft」改成「Microsoft」。
1980年。一個消息激動了電腦業者: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這個生產大型電腦主機的巨人做出重大決定,涉足個人電腦!他們拋出綉球來選軟體開發商,這個綉球打中了微軟。
生意很快談妥了:微軟向IBM提供系列軟體,其中包括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簡稱OS)。操作系統是指揮電腦運行的主程序,負責控制鍵盤、顯示器和信息儲存系統。
這里還有這么一段故事:IBM最先開始找到微軟,要求為PC電腦設計操作系統,可當時他們並不擅長編寫這種軟體。於是,比爾介紹IBM到以研製CP/M操作系統聞名的數字研究(DR)公司聯系,CP/M的設計者加里•基爾多曾是美國海軍研究生院的教授,那天恰巧不在家,而他的太太又不願在保密協定上簽字。IBM的代表只好再請微軟另想辦法。比爾•蓋茨此刻想起了西雅圖的軟體天才帕特森曾編寫過一個QDOS軟體,可以改造為PC電腦的操作系統。於是他接下了IBM的活兒。
捷徑人人會走,巧妙各有不同。IBM要貨的期限定死了,微軟也沒有時間從頭干起,便從這家名叫「西雅圖電腦產品」(Seattle Computer Procts)的公司買來軟體,在此基礎上完善提高。在一年的時間中,微軟公司的一半員工,約三十多人,不分日夜地突擊這一項目。如果是在中國,大概會起個「OS會戰」之類的名目吧。會戰終於凱旋:他們改編了這個買來的操作系統,讓它能適用在IBM的電腦上,起了個後來遐邇聞名的名稱,叫「MS-DOS」。
比爾是用出售版權使用許可證的方式,把這個操作系統交給IBM在個人電腦上使用。這就意味著,每售出一台裝有MS-DOS的IBM個人電腦,IBM就必須付一定比例的金額給微軟。
1981年,IBM個人電腦推上了市場,頓時大紅大紫,消費者蜂擁搶購,IBM的版權使用費源源不斷地流入微軟公司。
1986年,條件成熟,微軟公司上市。微軟股票以21美元一股的價格開盤上市,下午收市的時候每股竟升到了28美元——由於微軟的業績聲名遠播,投資者看好微軟的股票,趨之若鶩,紛紛購買,一天之內使股值飛升1/3。微軟的員工,現在可以在股市上賣掉股票,換成大把大把的現金,或者是繼續持股,希望它能夠攀升更高。
微軟股價猶如脫韁的野馬,毫不猶豫地一路奔騰向前。由於股票價格暴漲,有些人,包括比爾•蓋茨和史蒂夫•鮑爾莫,都變成了百萬、億萬富翁——至少在賬面上是這樣。如果他們脫手股票,就從賬面的富豪變成真實的富豪。比爾就賣掉了價值一百多萬美元的股票,可是他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擁有的微軟股票仍然遠遠多於所有人,他擁有公司45%的股份。
成為富翁之後,比爾其實依然故我,並沒有改變多少。
1987年,他們還推出了第二代視窗,還有一個叫做「Excel」的計算表軟體。
比爾永遠要吃著碗里,看著鍋里,永遠想著要比別人搶先一步。
人說比爾是「工作狂」,一點不假,他幾乎沒有其他興趣和愛好。1983年,他買了一座房子,鄰近父母家。這棟房有室內游泳池,但傢具卻寥寥無幾。書房有張桌子,上面放著台電腦,雜亂地堆著電腦雜志。這台電腦是通過電話線和公司的電腦系統相連接的,所以他可以在家裡掌握公司的運作,接收員工給他的匯報和請示,也從家裡送出各種郵件,與公司高層和部門主管進行討論。他是個「夜貓子」,時常半夜三更做這件事。
1990年5月22日,紐約曼哈頓。
比爾•蓋茨把鼻樑上的眼鏡往上推推,微笑著走上了講壇。他要在這兒發布視窗3.0,視窗的第三個版本。
在視窗3.0推向市場的頭兩個星期,購買者搶購了十萬多套,到1991年底,已經賣出了400萬套。它們用12種語言寫成,運送到24個國家。視窗的特點是「裝上就用」(Ready-To-Run),因此越來越多的電腦製造商把視窗安裝在他們的電腦產品上,作為隨機附帶的標准軟體。甚至微軟的滑鼠也達到了銷售高峰,它咬住了六百多萬購買者。
比爾的軟體終於成為最暢銷的軟體。
1986年,微軟上市的當年,比爾就進入了《財富》雜志億萬富豪榜,身價約3.15億美元。隨著微軟的急速成長,他在這個富豪榜上也不斷沖刺,越過一個又一個富豪,1991年他沖到僅列在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身後的銀牌位置,成為最年輕的全美第二富豪——時年36歲。
1991年7月,瑪麗給她的兒子打電話說,希望比爾能與沃倫•巴菲特見見面。比爾早就久仰這位華爾街大亨、最成功的投資人的大名,盡管比爾說自己很忙,還是和梅琳達(梅琳達,比爾•蓋茨的妻子。)一起坐直升飛機到了他們家的別墅「Cheerio」。比爾和巴菲特一見如故,惺惺相惜,這是世界上的頭號富豪和二號富豪的交情的開始。
1995年,比爾終於獨步世界首富的巔峰,這年他的身價約129億美元。三年後的1998年,以高達59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睥睨全球,讓所有富豪瞠乎其後。
1995年11月,比爾出版了著作《未來之路》(The Road Ahead),講述了電腦的歷史,並預測未來趨勢。一年之後,又出版了這本書的修訂版,更深入地討論網際網路。《未來之路》在二十多個國家出版,僅在中國就售出四十多萬冊。比爾把300萬元的版權收入全部捐給了「國家改進教育基金會」,這個非營利組織幫助教師學習、掌握電腦和其他的技術,以運用於教學實踐。
比爾從90年代初期開始投資生物技術,現在已經是這個領域最大的個人投資者之一,贏得了這個領域很多著名學者專家和企業總管的尊敬。由於他的「頭羊效應」,其他不少投資者也密切關注起來,甚至追隨、模仿起他的一舉一動。
1994年,比爾和世界上手提電話領域的開創者克雷格•麥克考(Craig McCaw)合作,進行了一項野心勃勃的風險投資。他們創建了泰勒迪斯克公司(Teledesic),這個公司的目標是發射288個低軌道運行的地球通訊衛星,向整個世界提供雙向通訊聯絡。比爾表白說,如果衛星新網路成功了,信息從地面發送到衛星上再傳回來,就能像通過光纖通訊電纜一樣快速。這個網路就可以用來給那些沒有電話服務設施的地區,提供通過手提電話進行通訊聯絡的新手段。
網際網路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之末,是冷戰的產物。最開始,是在美國國防部資助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桑塔巴巴拉分校、猶他大學和斯坦福研究院的四台電腦,按照分組交換的原理聯成一個網路,只有科學家和軍方領導人使用它。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開發了這個系統的各種功能,從商家用它來為產品做廣告和提供服務,到學校和圖書館用它來傳播信息。更多的機構和個人把信息資料放到網上,全球范圍的國際網路(World Wide Web,簡稱WWW)從此誕生。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網際網路不聲不響地迅速發展。1971年4月,接入網際網路的主機數僅為23個,網路數和域名數為0;十年後的1981年8月,主機數213個,網路數和域名數仍為0。但是再往後,就令人眼花繚亂了:
1989年7月,主機數13萬個,網路數650,域名數3 900;
1991年7月,主機數53.5萬個,網路數3 086,域名數1.6萬;
1992年4月,主機數89萬個,網路數5 291,域名數2萬;
1993年10月,主機數205.6萬個,網路數16 533,域名數2.8萬;
到1994年10月,主機數386.4萬個,網路數37 022,域名數5.6萬。
1994年初,微軟把用來製作網頁的「超文本鏈接標示語言」(HTML)加進自己的文字編輯軟體Word,不過,創造網際網路應用工具並不是比爾那一年的首選目標。比爾記得很清楚,當時,「把視窗95搞好才是最重要的,把視窗NT推向市場,交給挑剔的大眾,也是最重要的」。
其實早就有部下提請他注意網際網路將會是未來通訊交往的主要工具。但直到1994年晚些時候,比爾才認識到網際網路確實前景無限,微軟面臨生死攸關的大挑戰。
1995年5月26日,比爾給微軟的工作人員寫了一封很長的電子郵件備忘錄,其中說:「在網際網路浪潮高漲中,現在我鄭重宣布,網際網路對我們極其重要,生死攸關。在此,我明確指出,每一個業務部門的當務之急都是關注網際網路。」 他要求微軟公司每一個項目小組的主管都要把網路通訊和信息檢索的功能加到程序中去,名為「網路探險者」(Internet Explorer,簡稱IE)的網路瀏覽器,加到最新的視窗操作系統中去。網路瀏覽器是讓個人電腦用戶進入網際網路、瀏覽網站的工具。這個舉措,後來引起軒然大波,驚動了司法部和19個州一起來起訴微軟。
1995年晚些時候,比爾宣布他的計劃:向電腦網路客戶提供軟體,使他們能夠更方便地利用和開發網際網路。微軟公司同時還在研發網頁製作軟體,使網頁可以運用圖像、動畫、錄像和聲音,使林林總總的公司能把自己的網頁送上網際網路。
1995年夏天,微軟推出了視窗95。再次升級的視窗是煥然一新的電腦操作系統,可以操作和管理光碟、傳真和數據機(modem)。更重要的是,它的設計既簡單又清楚,可以很輕松地執行復雜的操作。
8月24日那天,在微軟總部外面的草坪上,搭起了15頂很大的白帳篷,坐在第一頂帳篷中的是比爾•蓋茨和特邀嘉賓傑伊•列諾(Jay Leno),他是電視節目「今晚表演」的主持人,被比爾請去當展示視窗95的介紹者。另外14頂帳篷接待來自各個軟體公司的代表們,展示視窗95的設計和操作。
與視窗95出台的同時,比爾也推出了自己的在線服務項目——微軟網路服務(Microsoft Network,簡稱MSN)。像其他那些網際網路服務公司一樣,使用者按月付費,然後就可以使用網際網路的一些功能,如電子郵件、新聞、銀行服務和網上聊天室。比爾為如何給自己的在線服務命名,絞盡腦汁,專門請了「命名顧問」來,最後決定叫這個名稱:MSN——讓人聯想起一個像NBC那樣的廣播網。
1998年6月底,微軟公司總部開始發行操作系統又一個新版本——視窗98。在這之前,微軟程序是專門為商務個人電腦用戶來設計的,而視窗98是第一個針對家庭個人電腦用戶而設計的操作系統。比爾預測,到2001年,全美國60%的家庭都會有個人電腦,50%家庭的電腦會與網際網路相連,「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很快會成為生活必備的設施,就像汽車在今天的地位一樣」。微軟預計這個新產品將賺到33億美元——此前上一代產品視窗95讓微軟至少賺了40億美元。
1999年3月,微軟發布了IE5.0,這是網路瀏覽軟體的改進版。一個星期之內,用戶從網際網路上下載這個軟體高達100萬份!
正當蓋茨的財富以幾何級數往上長,這個信息業巨擘在市場上「橫掃千軍如卷席」時,來自各方的抨擊指責也越來越激烈,巨大的陰影越來越濃地罩了下來。如日中天的微軟,終於觸犯了眾怒。
蓋茨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美國政府的被告。
微軟從嶄露頭角之日起,就是法庭常客,但最讓蓋茨心力交瘁的,無疑就是最近三年多來這場大官司了:被告一方,是執美國乃至世界IT業牛耳的微軟,原告一方,是美國聯邦司法部和19個州政府的龐大陣容。
1998年、1999年、2000年,一連三年,全世界傳媒年末評選的「全球信息產業十大新聞」中,美國司法部與微軟這場「反壟斷世紀官司」無不「榮」登榜首;2001年,這場官司說完沒完的結局,又在新聞排行榜上獨占鰲頭。
但是不管怎樣,蓋茨和他的微軟終於化險為夷,渡過了最大的難關。
中國《環球》雜志在2001年度財富人物風雲榜中,將比爾•蓋茨也列入10個人之中。每個人有一個「最」字:海爾張瑞敏——「最酷的企業家」,聯想投資柳傳志——「最豁達的老總」,惠普的CEO卡莉•菲奧莉娜——「最嫵媚的CEO」,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董事會主席史蒂夫•凱斯——「最擅抓機會的傳媒大亨」……
比爾•蓋茨的桂冠是「最有影響力的IT英雄」。
1993年,也就是比爾•蓋茨訂婚。
1994年在比爾•蓋茨的生命中是悲喜交加的一年。
這一年元旦,在夏威夷舉辦的結婚儀式上,比爾•蓋茨和梅琳達終成連理。在舉行婚禮的那一天,客人中有6位億萬富翁。新郎在拉奈島包下了全部轎車、直升飛機和250間酒店客房。蓋茨為梅琳達請來她最喜歡的歌星威利•尼爾遜,演唱了歌曲《親愛的,如果你贏得了時間,那我就贏得了金錢》,氣氛歡快熱烈。
但比爾•蓋茨的母親卻在同一年不幸死於癌症。
個人生活的巨大變動,使比爾•蓋茨的精神和感情受到巨大沖擊,他開始重新思索人生和周圍的世界,許多他原來埋在如山的事務底下的事情,進入視野,許多原來似乎無足輕重、只能排在日程表末尾的事情冒升到了最前面的位置——這其中,就包括慈善事業。
老蓋茨說服比爾和梅琳達,應該建立一個基金會,有組織、有計劃、有條理地開展慈善工作。梅琳達大力支持,這一次,比爾•蓋茨欣然應諾。於是一個資金總額達9 400萬美元的基金會建立起來,比爾自任首席執行官,梅琳達任總裁,老蓋茨和帕蒂•斯通西菲(Patty Stonesifer)擔任共同主席。
基金會最初的重點,是向學校和圖書館贈送電腦——比爾•蓋茨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但是這種舉動,難免瓜田李下。果然有人譏諷他們這樣做是「一箭雙雕」,既圖虛名,又謀實利,著眼點是在佔領電腦軟體市場。
新婚不久的比爾•蓋茨和梅琳達,以蓋茨母親瑪麗的名義,做了一項特別的貢獻。1995年,在紀念她逝世一周年時,他們捐贈給華盛頓大學1 000萬美元,建立瑪麗•蓋茨獎學金。瑪麗一向非常重視教育,這筆獎學金使很多大學本科生受益。比爾和梅琳達還捐獻了100萬美元給西雅圖的福瑞德•哈金森(Fred Hutchison)癌症研究中心。
1998年,正在比爾•蓋茨面臨官司,也陷入心靈的煎熬時,《紐約時報》星期日版上的一篇文章,又使他們夫婦受到深深觸動。
這篇文章運用數字和圖表,勾勒出世界上的不同國家在收入、健康保健和平均壽命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這種文章,以前也登過不少,但是這一次,對他們倆——首先是對梅琳達,隨後對比爾•蓋茨——卻發生了奇妙的效應,可能是喚起了他們的非洲之行的切身體驗了吧。
從此,比爾•蓋茨和梅琳達基金會的重點,開始轉向衛生保健領域。以前那個一毛不拔的「吝嗇鬼」,一反常態,開始大筆捐贈,可謂「揮金如土」了!
1999年8月,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發表文章,披露老蓋茨在接受采訪時宣布,比爾•蓋茨計劃捐出他按照當時的計算所擁有的1 000多億美元的財產,而只留給他的孩子每人1 000萬美元,捐款主要用來幫助那些遭受艾滋病和瘧疾困擾的病人。《星期日泰晤士報》援引老蓋茨的話說:「我的兒子因為其財富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偏見和批評,但是我很樂觀,大量捐獻已經證明了我們的慷慨。我們不在乎這些指責。」
給每個孩子留下1 000萬,給窮困病人1 000億!?盡管給每個孩子留下的錢財數額,已經是讓人咋舌的天文數字,但是畢竟只是他的全部財產的1/10 000,而9 999/10 000都打算送出去!世界首富將要散盡家財?這一報道轟動全球,引起議論紛紛。沒成想,隨後不久,微軟發言人尼爾森就在一份聲明中說「蓋茨夫婦將捐出他們所有財富」的說法,並非出自老蓋茨之口,「蓋茨夫婦曾表示希望將他們的大部分財富回饋社會,但並非如《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報道所述」。
這份聲明指出:「蓋茨夫婦計劃捐出他們大部分財富,但這是個一生的努力,不會立刻發生。他們曾在全球保健和學習等方面,做出過多次重大捐款,他們將會繼續這樣做。」
我們難以確知《星期日泰晤士報》文章發表的背景內幕。不過,幾年來我們所看到的是:雖然蓋茨夫婦「現在」就捐出全部財富的說法並不真實,但他們確實正在「逐漸」捐出自己的大量財富。
1999年,捐出50 億美元——那一年,他的財富總額是850億美元,他捐出了1/17;2000年,捐出20億美元;到2002年年初,蓋茨夫婦基金會的基金總值已達242億美元——蓋茨夫婦成為世界上最慷慨的捐贈人。
據蓋茨夫婦基金會2000年財政年度報告,當年已支付的捐贈款為21.139億美元,已批準的捐贈款為14.35億美元,其中,全球保健項目,佔48%,6.855億美元;教育項目,佔28%,3.985億美元;圖書館和使用公共信息項目,佔5%,6 980萬美元;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的發展項目,佔2%,2 980萬美元;另外,還有特別項目,佔17%,2.514億美元。
「全球保健」,是蓋茨夫婦基金會投入金錢和人力最多的項目,最能體現他們建立這樣的基金會的初衷。蓋茨夫婦指出:「我們全球保健項目的主要目標就是,減少在我們和發展中世界的生活方式之間存在的『過分不平等』。」它基於這樣的信念:非洲兒童的死亡具有的悲劇色彩並不亞於美洲兒童的死亡,生活在富裕國家的人們有責任去幫助貧困國家的人們。
迄今為止,蓋茨夫婦基金會在全球保健領域做出的主要成果有:
努力降低貧困國家中母親的死亡率——要知道,在貧困國家,母親在懷孕和分娩時的死亡率是美國的200倍!
在74個國家推廣使用傳統的兒童疫苗;
向發展中國家介紹和促進新型疫苗的使用——在專利到期之前,葯品的高價常常使他們望而卻步;
資助研製防治艾滋病和瘧疾的有效疫苗,這兩種可怕的疾病,每年使400萬人死亡。
比爾•蓋茨把自己叫做「一份社會資源的管家」。在1994年,他公布了幾項把自己的財富回饋社會的設想。「有效地花錢,與起初掙到這筆錢相比,幾乎是同樣困難。」比爾•蓋茨有一次很感慨地說。
呼~咱只有這些到這里為止了,我從原文里摘取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9、現在的網路推廣方式一般有哪些
搜索競價
這是目前廣泛使用的推廣方法,極受中小企業青睞。通過把詞義與目標客戶群的距離拉得更近,搜索引擎服務商常愛向廣告主吹噓,他們是做精準營銷的,但到底精確與否,最後還得靠自己去判斷。
博客宣傳
如今,企業開博來宣傳公司文化、理念和產品,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博客這種新型的推廣方式,已經得到非常多企業的認可和使用。有些企業博客網站,做起專門為企業開博的事情來,比如中國企業博客網等。
開博客進行網路宣傳,相對來說,還是一種小范圍的宣傳。實際的效果,除了能看得到流量數,其它的效果就很難評估了。然而,企業博客畢竟也算是一種宣傳方法,效果或多或少還是有一些。
論壇推廣
以BBS為主的網路社區或論壇,目前國內星羅棋布、多如牛毛。要在BBS這種社區上取得較好的營銷效果,其難度可想而知。但這些大大小小社區或論壇,如果統一整合起來之後,再進行營銷活動,可能效果會大不一樣。
有些人,常愛去一些較為熱門的論壇發貼做推廣,但這種宣傳廣告性的帖子一般沒過多久就會被社區管理員刪除,效果也不見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