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站優化 > seo為什麼需要開源軟體

seo為什麼需要開源軟體

發布時間:2020-09-20 12:13:34

1、網站為什麼要做SEO

網站為什麼要做seo,不做seo可以嗎?因為seo是獲得流量比較穩定、長久的方式,也是自身品牌的最好的方式。我們做的網站必須有用戶訪問或者被用戶知道才有價值和意義,而想被用戶所了解的話,必須做網路營銷推廣,而seo屬於網路營銷推廣中的一種常見的方式。相比於其他的營銷方式,seo的好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相比於競價而言,seo屬於勞力型工作,不需要直接花費大量的金錢也可以做到,而且會持續穩定存在。比如你做競價,一般都會有每天的限制消費,很多競價還需要有地域、性別、不同關鍵詞的設置限制。比如對於一個人的IP是北京的但是人其實在深圳,在深圳搜索一些業務的話,做競價很多時候會設置IP限制的,這時候是不會顯示的,否則容易被惡意點擊,但是同時也可能會流失一部分的客戶。還比如做競價的會限制每天最高消費額,以防止意外的發生,這時候也會造成某些時段我們的網站不會展示給客戶,會白白流失一部分客戶的。而seo卻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第二,相對於廣告而言,seo適用性更強,更加的靈活和貼近真實的用戶。比如你想通過廣告獲得一些流量的話,需要考慮到廣告投放頁面和指向頁面的相關性,假如你網站的所需要著陸頁很多的話,你投放廣告會非常的麻煩,需要為每一個著陸頁設置合適的廣告,選擇合適的投放平台,而且也不能保證你的廣告是非常適合用戶的,也無法杜絕一些惡意點擊等行為的發生等等。
第三,相對於直接的網址推廣而言,seo的針對性強,可信度高。我們做的一切網路推廣都是為了獲得用戶,採用藉助第三方的平台推廣的話,會出現以下幾點問題,比如你所在平台可能排名很好,但是會被第三方放置了你對手的廣告位;你發布的信息可能會一段時間就被刪除或者被對手會覆蓋,排名消失或者成為了對手的廣告;你發布的平台如果有第三方評論的話,無法防止對手惡意的詆毀,很多人在百度貼吧發的廣告貼,排名上去後都有對手的惡意回復。
如果你是直接用seo做上去的話,你的地盤你做主,你可以防止以上的缺點外,還可以美化著陸頁,讓他們更加的美觀來提供用戶的信任度;你可以放置商務通、在線QQ、你的微博地址等來增強和用戶的溝通,提高轉化;你也可以在你的網站上做任何你想做的話,而不受外界的干擾。
第四,很多的站都適合做seo而不適合其他的推廣方式,比如你做這個電影站、小說站等,這些站點每個用戶所能帶來的利潤很低,不適合投放廣告。同時這些站點的需求很大,比如有的一個電影名稱每天都有幾十萬甚或上百萬的搜索量,做其他的推廣方式顯然沒有直接做seo效果更加的明顯。
第五,競爭對手的逼迫和營銷資金的關系等。在很多行業,由於競爭激烈,而seo又是一個流量著力點的話,會對整個公司業務造成巨大的影響。比如分類信息站,目前排在前幾位的分類信息之所以出名,幾乎都是因為開始時候seo做得好的緣故。而在比如一個地域性行業中,你的競爭對手排名一直在你前面,它不僅會搶走你的用戶,而且會使其他的用戶也更加信任對手,原因或許就是因為他在百度搜索結果的前面。
第六,seo的精準度高、性價比高。對於seo獲得用戶,大部分都是依據搜索需求來的,比那些廣告推廣精準度會高很多,因此轉化率也高。同時,比如你做競價的話,很多競價的著陸頁非常的單一,統一的指向首頁,而不是指向用戶真正需求的頁面。這個也是競價所無法完全消除的一個問題。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業務必須依賴seo,或者必須做好seo才能超越對手的。但是對於大中型網站來說,你seo做不好的話,基本上就會慢慢落後於對手,會被行業淘汰出局的,比如競爭激烈的旅遊行業,曾經的一度風光無限的某些旅遊站點因為seo技術原因,導致了seo流量大幅度下滑而使公司業務渾渾噩噩欲死,這些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2、軟體為什麼要開源

開源軟體有許多好處,總結起來,最重要的有三點。

首先,開源軟體對用戶的權利保護得更充分一些。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天微軟公司不復存在了,那麼 Windows、Office 這些本來由微軟公司負責維護的軟體很可能由於沒人維護下去而被淘汰,但開源軟體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開源軟體不會因某個人不存在而變得停滯不前。用戶曾經花費巨資購買的 386、486 微機,現在卻只能作為一堆廢品來處理,原因就在於缺乏性能優異的應用軟體來持續支持,但功能強大的自由軟體卻可以在這些 386、486 微機上跑得很好。

其次,開源軟體由於發布很廣,開源軟體的問題更容易暴露出來,這使得當這些問題解決以後開源軟體就變得更加完美。

最後,開源軟體對用戶個性化的需求更容易滿足。由於軟體過多地引進了工程化管理,使得軟體的標准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固然可以增加軟體的開發效率,但卻使得人們都需要按照一個模式去操作軟體。正常人使用著很方便的軟體,左撇子使起來就很別扭。隨著手機、PDA 等新產品的出現,這種個性化的需求會表現得更加強烈。開源軟體由於源代碼是公開的,所以這些個性化需求更容易得到滿足。軟體不能單純用工程表現,在這個問題上,開源軟體的開發方式給了人們很深的啟示。

共創軟體聯盟的劉澎則指出,開源文化是人類幾千年的智慧結晶,是一種必然的歷史發展趨勢,這種發展趨勢是誰也阻擋不了的。今天,已不可能有人會否認互聯網所蘊含的價值,但人們有沒有注意過互聯網發展初期是一個什麼樣子呢?幾十年前的互聯網只是具備了一些核心的協議,應用價值也並沒有顯現出來,但這根本不會妨礙互聯網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互聯網在發展初期實質上就是一種開源的形式,今天的開源軟體與此非常類似。發展趨勢本身就具有一種力量,Windows 之所以應用得這么廣,在於它符合現代操作系統的標准。現代操作系統的標准就是一種趨勢,Linux 也符合這些標准,這使得 Linux 也將註定成為了一種優秀的操作系統。

劉澎同時認為:「目前開源軟體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低谷的時期,這其實是開源軟體發展的必經階段。因為開源軟體的商業推廣模式在創立初期就出現了問題,所以才有今天的發展低谷,可見這個低谷並沒有超越於發展趨勢之外。我們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採用開源技術解決了路由技術,這個項目在商業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事實上,國內有許多開源項目,如 Hopen 等,都做得非常成功。因此,面對暫時的困難,就認為中國無開源,認為開源沒有希望,是一種敷淺的表現。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從產業層面看,以 Linux 為代表的開源軟體增強了我國軟體業討價還價的能力,並且使得軟體的市場空間增大了。我們必須看到,國產 CPU 必須有 Linux 支持,否則就會因使用范圍太窄而不能投入實際應用。」

開源的本質

在許多人眼中,開源就意味著只有付出而沒有任何回報,然而,開源的本意卻是「 When programmers can read, redistribute, and modify the source code for a piece of software, the software evolves 」(只要程序員對軟體的某一部分實現閱讀、重新分發和修改代碼,即可稱作開源)。既使是要求極為嚴格的GPL協議,也僅要求使用GPL源碼這個部分開源,而 BSD 協議則僅僅要求在 End User License 中,保留原來的協議就可以了。

由此看來,開源軟體同樣可以做到「別人怎麼賺錢,我們也怎麼賺錢」,開源與商業利益並是完全對立的。在國內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國內的軟體公司和程序員完全可以利用開源軟體解決吃飯和生存的問題。而開源軟體也並不只包含 Linux 這樣的系統軟體,目前熱門的 ERP、CRM 乃至知識管理、商業智能同樣可以基於開源軟體開發。

對程序員個體而言,加入開源社區也並非一無所獲。國外許多程序玩家通過社區的鍛煉獲益匪淺,功成名就者也不乏其人。國內的軟體工程技術人員參與過大型開發項目的少而又少,中軟 COSIX 項目盡管歸於失敗,但通過這個項目培養出來的參與過大型項目開發的人員已被幾大外資軟體公司瓜分殆盡。而現實的問題卻是,一方面程序人員抱怨沒有項目可供練手,另一方面卻又不願加入開源社區得到鍛煉。無論國內的程序員有著什麼樣的想法,開源社區卻絕對不失為獲得大型開發項目經驗和揚名立萬的良好場所。

對軟體公司來說,開源還是增加軟體需求的好方法。軟體發展到今天,由於過多地引入了工程方法,使得軟體越來越趨於標准化。對個人用戶而言,同樣的軟體,用慣右手的人使用起來得心應手,然而左撇子用起來卻怎麼使怎麼別扭。而對企業用戶而言,管理軟體的使用必然伴隨著管理方式的變化,然而,並不是說管理軟體帶來的總是適合用戶的管理變革,這時用戶就會提出系統必須要和管理實現互動的要求,顯然,開源軟體處理這類問題更為方便。

與國內軟體公司遠離開源的情況相反, Sun 公司把 Solaries 操作系統的源代碼毫無保留地公開給了業界,微軟也已宣布將把投入巨資開發的 Windows CE 的 70% 的源代碼以 5 美元的象徵性價格出讓給業界。微軟公司和 Sun 公司當然明白這樣做帶來的好處,源代碼開放以後,業界更容易形成基於某類產品的技術標准,這將為技術的擁有者帶來更大的市場。而對下游的服務廠商而言,可以更容易地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表面看來微軟公司和 Sun 公司在服務市場損失了一部分收入,但這部分損失會在產品市場得到更大的補償。

從根本上講,開源與非開源的開發只是開發方法上的不同,採用開源方式開發出的軟體產品,也可以採用不同的商業模式來實現其價值。開源不是怪物,開源也不會讓某些公司保不住飯碗,相反,開源可以培養出更多高水平的人才,開源軟體能應用於核心應用,也能創造出更廣闊的需求市場,從而改善軟體產業環境。

來自CSDN網站關於開源的調查表明,抱有「開放源代碼會使公司失去收入來源」和「加入開源社區意味著只有付出沒有回報」想法的人,只佔到總調查人數的十分之一;明確表明無條件不加入開源社區的調查者不足 3%;反進來,認為開源擁有良好商業前景的調查者佔到了十分之七,認為能從開源中取得回報的調查者更是佔到了十分之八。
然而,日漸成熟的開源技術與慘淡的生態環境還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開發人員對於開源的高漲熱情與開源社區的慘淡同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被賦予了太多使命的開源讓我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沉重。面對著這些強烈的反差,我們不得不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中國開源路在何方?

中國開源路在何方

談起中國開源的發展道路,這絕對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涉及到了心態、人才、政府支持、產業等方方面面。應該說,經過了幾年的普及,開源在國內確實已經擁有一批擁躉,政府在這方面也下了不少力氣,而現在所需的,是要把這些力量匯聚成一股合力。為此,發展開源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其次是要選擇正確的方法,最後是要實現開源成果向產業的順利轉化,當然,政府的支持同樣是不可缺少的。總之,開源軟體的推動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需要用到太多公眾的力量和智者的思想。

開源的心態

對許多事情而言,態度往往決定一切,發展開源無疑就屬於這類事情。從事過開源實踐的人對開源界人士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開源界人士的浮躁。關於這一點,無論是早期創辦 Turbolinux 公司的 Iris Miller,還是把開源軟體引入國內的宮敏,再到開源的實踐者劉澎都有同感。

開源軟體界的人很浮躁,往往是沒有聽別人把話講完,就開始了指責。這個時候,如果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再聽別人講五分鍾,結果常常是五分鍾過去後,這種指責已經沒有辦法進行下去了,因為他們誤解了別人的意思,別人的意見是正確的。事實上,浮躁也絕不僅是國內開源者的專利,國外開源者也概莫能外。在 Linux 開發的初期,Linus 曾經刪掉了 Linux 系統的一部分程序,這遭到了他身邊 20 多個高級開發人員的反對,這些人在網上公開發文,表示 Linus 先生應該征詢他們的意見後再決定刪除與否。但 Linus 先生馬上就回復了這些問題,他表示他讀了關於這些程序的所有文檔,最後發現這是一個黑洞,而保留這些程序的後果只會延續這些錯誤。最後大家都對 Linus 先生表示了歉意,承認他們並沒有讀過全部的文檔。

浮躁帶來的最大後果是容易讓人忘乎所以,於是開源就變成了帶有感情色彩的開源,Linux 也一度成了讓人用著就想哭的 Linux。共創軟體聯盟的副理事長劉澎認為,發展開源就要以「進化論」的觀點來看待開源軟體。而以「進化論」論的觀點去看待開源軟體的發展,就是要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去考慮開源軟體的發展。開源軟體變成某種具體的產品後,能否生存下去,要看市場上是否存在需求,如果不存在需求,以指令的方式強制生產,肯定要出問題,這種產品的壽命也不會太長。如果存在需求,即使眼前看起來困難重重,但這種產品還是具備生命力的,一定會有企業克服重重困難讓這種產品面市。以「進化論」論的觀點去看待開源軟體的發展,就不能無視「拔苗助長」現象的發生。
洪峰則認為,開發開源軟體要有一種做學問的態度,因為這不是今天投入多少,明天就能產出多少的問題。許多知識是人類幾代人積累的結果,天才科學家為解決微積分中無究小的問題,花了 150 年的時間,而解決開根號的問題花了一千年。

與浮躁相伴隨的,還有一種心態,就是悲觀。浮躁使人頭腦發熱,還會使開源的發展脫離正常的發展軌跡。於是,內心的狂熱與無情的現實就特別容易使人悲觀。劉澎對此談了他的看法,當開源運動陷入低谷後,劉澎同樣感受到了失落,他覺得別人都虧欠了自己。這時,有個朋友問他:「難道你就沒有缺點嗎?」為此,劉澎反省了自己,這才領悟出「我們花了國家那麼多錢,卻做了許多失敗的項目,這怎麼能算是國家虧待了自己呢」。據此,劉澎認為要想克服困難,去解決問題,就需要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對從事開源軟體研發的企業來說,不要總是指責周圍的環境,要多從自己身上找缺點。反過來,經歷過失敗也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因為失敗本身就是一種財富。劉澎堅信,經歷過失敗以後,我們才耐得住困難,在艱苦的環境中才能生存得下去。劉澎同時認為,面對暫時的困難,就認為中國無開源,認為開源沒有希望,是一種敷淺的表現。

開源的瓶頸

在 Linus 和 Richard stallman 創立開源軟體的初期,他們並沒有很好地解決開源軟體日後的商業發展模式,這使得開發開源軟體的企業在經營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同時,在現階段,中國的軟體開發人員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飯問題,先要生存才談得上發展,因此,國內開源社區的發展缺乏物質基礎。這些使得國內開源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落入到低潮。基於這個原因,國內開源界的人士普遍認為缺乏良好的商業發展模式,是制約開源運動發展的瓶頸。CSDN 的調查顯示:對於程序員加入開源社區的前提這個問題,十分之四的程序員選擇了自己有足夠經濟基礎的答案,近十分之三的人選擇了「得到贊助或從中得到回報」的答案。也就是說,如果商業模式的問題得到解決,將有近十分之七的程序人員加入到各類開源社區中去,這是一個讓人感到振奮的數字。

對於這個問題,開源運動的倡導者洪峰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開源發展的制約瓶頸在於開源軟體廠商沒有找到開源項目中存在的稀缺性的東西。傳統經濟學的出發點是資源的稀缺性,在這種理論指導下,政府採用了強迫性,商業軟體強調競爭性,但開源軟體中只有合作性,稀缺性彷彿不存在,開源廠商無法找到開源軟體所蘊含的稀缺性,廠商開發出的開源軟體的價值就得不到體現,開源發展的制約瓶頸也就產生了。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合作性會被越來越多地採用。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政府的法制建設的完善中感受到。

以開源教育為例,如果學生自己去學習,那麼付出的成本將非常大,許多學生在大學中專門學習了四年計算機知識,還是不會編程;而我如果給出了學習的線路圖,為學生提供輔導,學生的學習成本就可以下降很多。經過兩年甚至兩個月的學習,就可以成為編程高手。我為此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就可以把學生節省下來的成本的一部分,作為費用收上來。這就是利用了開源的稀缺性。實際上開源軟體完全可以利用其他形式實現贏利,我們可以見到盡管數學定理都是公開的,但這並不表明每個人都能夠成為數學家。要成為數學家還就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這種成本就是稀缺性的源頭。

對於個人而言,由於找不到這種稀缺性,同樣使得一些人不願加入開源社區。事實上,在開源社區內,你給別人提供了幫助的同時,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幫助。國外開源社區內的許多程序員都是利用了開源社區,最終他們提高了知名度,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因此,合作也能對個人產生價值。由於國內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理解開源軟體的意義和規則,中國軟體企業大多也是在按照專有軟體模式在運作,使得國內參與開源社區的人太少。因此,要想打破這個瓶頸,首先就需要把開源軟體的含義講清楚。

雖然阻礙開源發展的瓶頸是商業模式問題,但要解決商業模式的問題又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這就使得阻礙開源發展問題變成了許多個,著名的 IT 評論人雁鳴先生把這些因素歸結為普及程度低、公共資源稀缺、人才缺乏、開源項目少、廠商和社區缺乏合作、應用難以推廣、服務滯後、源碼不開放、標准不統一等九個問題。

開源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阻礙開源社區發展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氣的缺乏,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要讓開發人員明了開源的本質外,還需要讓他們明白開源的發展究竟需要什麼類型的人才。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專家給出了不同的意見,但大致分起來,開源人才又可以分為社區內的人才和產業內的人才,這些人才當中既需要使用層面的人才,又需要高端的開發人才。從數量上看,使用層面的人才需求較多,而開發層面的人才需求較少,整體人才數量將呈金字塔狀排列。

就開源社區內的人才來看,洪峰認為 Perl、Linux 等開源軟體的創立者都是精英,而中國開源社區缺乏的恰恰就是這種精英。開源社區需要各種層次的人才,有應用型人才,也有開發型人才,但就目前來說,急需的是高水平的開發人才。要成為高水平的開源開發人才,要邁過一個很高的門檻,而國內邁過了這個門檻的人還太少。怎麼叫邁過這個門檻了呢?基本要求是把 Linux 內核研究過一遍,還要能熟練使用各種開發工具。Linux 的內核壓縮以後是 20M,列印出來後相當於 60 多本磚頭厚的書,國內很少有人能完成這個工作。而這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真正要成為能對開源社區做出貢獻的人才,還要具有相當的創造性。

洪峰同時認為,中國開源社區的成長空間是驚人的,北京有這么多聰明的學生,他們之所以沒有加入到開源社區內,是因為高校沒有給出適合學生的清晰的發展路線圖。如果我們給出他們清晰的發展路線圖,中國的開源社區的發展將是充滿光明的。

在產業層面,劉澎認為要發展中國的開源軟體,在現階段所需要的不是精英。事實上,也不存在什麼精英。所謂精英只不過是比別人早幾年認識到了開源軟體,如果宮敏先生當年不把開源軟體引進到中國,會有另一個人把開源軟體引進來。Linus 寫 Linux 內核確實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但並不是說另一個人就不可能完成這件事情。Linux內核並不能直接應用,真正讓 Linux 成為一種優秀的操作系統的原因,在於後期大量的工作。

劉澎堅持這樣一種觀點:現在做開源軟體的人缺乏一種獻身精神。許多開源的倡導者談開源文化時顯得覺悟很高,但到了實際工作中,開發某個具體開源項目時,動輒就要求上萬元的月薪。從這個角度看,發展開源軟體目前急需的是有執行能力而又有著對開源文化的信仰的人才。此外,國內開源軟體還缺乏復合型人才,往往是原來搞研究的人在搞開源軟體項目,這些人只能起到「車間主任的角色」,當上級領導下達生產任務後去完成,而不能實現從研發到把技術成果轉換成商業成果的全過程。因此,開源軟體界同樣需要學會了在市場中同最精明的商人打交道的人。

劉澎強調,這並不是說開源廠商不需要高層次的人才,相反,我們要抱著一種科學的態度嚴格挑選人才。舉例來說,一個職業籃球隊需要一名右前鋒,找到一名原來打左前鋒的職業選手,問他能否適應右前鋒的位置,可能會得到否定的答案。然而找一名業余的多面手,我們可能得到肯定的答案。但他的技術水平不行,最終還是要放棄。因此,我們要找的是高水平的專業人才。

軟體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的競爭,對此,開源軟體也不能例外。從技術層面看,軟體的競爭,既不只是金錢的競爭,也不單純是代碼量的競爭,而更多的是創造力的競爭,也正因為如此,人才問題才應該被擺在軟體業發展的首位,開源也才因為對於人才培養有著更好的效果而更具魅力。針對開源人才問題,IT 評論人雁鳴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發展開源急需兩類人:運用開源技術的管理軟體的開發者和開源教育的推廣者。

政府支持是靈丹妙葯嗎

在影響開源發展的因素中,政府支持一直是一個爭議較大的問題。韓國的開源軟體從業者已能自毫地說,他們的開源軟體發展水平要遠遠高於中國的開源軟體水平,這其中,政府的支持功不可沒。另一方面,我們也能見到因政府幹預而造成的種種負面作用。於是,政府支持是不是促進開源發展的靈丹妙葯這個問題,就成了擺在中國開源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大問題。

就政府支持的問題,洪峰認為在軟體這場智力競爭中,首先應該允許多種形式並存;一方面需要有國家隊的選手,另一方面也要有個人選手存在。其中,由個人選手組成的開源社區的成長與產、學環境有著很大關系。Linux 為什麼誕生於芬蘭,而沒有誕生於中國或是美國呢?原因就在於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很注重操作系統的研究,積累了很多圖書和代碼。Linus 正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才創立了 Linux。然而,國內在產、學環境方面對開源的發展存在著諸多限制因素。如目前經費的支配存在著壟斷,並不是每個有創意的人都能拿到經費。你要把你的思想和別人共享,就要出書,但出版業是壟斷的;你要傳播你的思想辦教育,國家不承認你的文憑,你就招不到學生。因此,洪峰強調,在這個問題上,政府不應該當運動員,而應該是規則的制定者。要讓所有的納稅人受益,政府所要做的是制定好游戲規則。開源的發展還是一個反學術壟斷的問題。

洪峰同時認為,發展開源軟體要抱著一種「入靜」的心態,拋開浮躁。並不是要先把生活搞好了,再去搞開源軟體,而一旦邁過了基本的門檻,回報就會來了。要知道許多開源軟體項目的創立者在創立項目之初經濟上也很貧困,但多年的心血換來的是一種超越層次的成功。但問題是目前整個環境太過浮躁,如大學中要求一年發表多少篇論文,但就是沒有人統計這些論文中有多少獲得過國際獎項,這些論文又有多少原創性。IT 業的一大挑戰就在於原創,創造出一種新思想,就會帶來巨大的收益。創意產生於人的頭腦,並不完全產生於軍團做戰。因此,政府需要為開源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是政府支持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劉澎則認為,必須重新審視對待開源的保護策略,對待開源軟體不能完全採取保護策略,如果把開源軟體當作溫室里的花朵,開源軟體就永遠也長不大。我們應該正視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幾千年過去以後,人人喊打的老鼠繁殖得比主宰這個世界的人類還要多,而人們視之為保護動物的老虎卻進了動物保護園。目前開源社區在經濟上遇到了一些困難,但中軟、紅旗、共創等開源軟體企業自身經營也很困難,因此不可能指望他們資助開源社區。同時,國家的資金也應該只用來支持那些踏踏實實搞開源研究的人,而不應落入打著開源的幌子卻在為自己謀私利的人手中。
事實上,影響開源發展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國內軟體的有效需求不足。在凱恩斯看來,當企業找不到出路時,政府就應出面採取一些諸如啟動公共工程建設之類的措施來刺激經濟的增長。與此同理,政府也應該考慮在同等條件下,政府可以將采購需要更多地向國產軟體(特別是開源軟體)傾斜。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介紹說:「國內目前急需安全等級達到A級的操作系統,在國內開發不出A級操作系統的情況下,只好採用國外的產品,而在許多機要部門,這是一個隱患。正因為如此,國家正在下大力氣開發A級操作系統,許多從事開源軟體研發的機構找到我,要求得到一個機會。這實際上就是需求促進開源發展的一個例子。」

由此看來,在目前的情況下,開源的發展確實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而政府支持成為開源發展的靈丹妙葯的前提,一是不能用包辦代替的方法把開源管死,二是要在宏觀層面結合開源發展的需求提供適時的政策幫助。

開源與產業

提起開源的發展,另一個不得不提的問題就是開源與產業的關系問題。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發展開源軟體可以促進軟體產業的發展,而反過來,實現開源成果的產業化以後,又可以解決開源的商業模式問題,使得開源軟體更好地向前發展。從這個角度說,開源與產業是一種互濟的關系。

對開源與產業的關系,洪峰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在中國西部,人們由於吃不飽飯就想到了挖山,其結果是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反過來,人們因此而變得越發貧困。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現在政策反過來了,政府開始鼓勵人們種樹、種草,並給予一定的補助。這樣一來,生存環境改善了,就業機會也增加了,形成了一個好的循環,人們的日子就越來越好過。洪峰感嘆,同樣的方法為什麼不能應用在開源的發展上呢?

倪光南院士指出:「政府原來的做法是支持五、六種 Linux,這樣每家得到的支持力度又都不夠。現在政府改為制訂 Linux 標准,去引導在 Linux 上的開發,目前我國制訂的中文 Linux 標准已經引起了一些國家、Linux 社區和跨國公司的關注。」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不同廠商間的競爭與合作,而標准關繫到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政府在其中的用意,完全可以通過信息產業部苟仲文副部長的一番話表現出來:「從以往看來,政府扶持企業,往往達不到政府所需的科研技術開發效果。即使達到了,又會形成新的壟斷,企業往往不願將研究成果與別的企業分享,最終還是達不到政府想通過個別企業來推動某技術產品在產業界形成主流產品的良好願望。所以,我們政府在 Linux 這件事上,將轉向支持基礎的、開放的、公共的、服務的能力建設之上,而不是光支持某些企業公司的發展,依靠他們來走這條路。」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倪光南先生就提出了國內 IT 業「無芯無魂」的問題,當時,倪光南先生的建議並沒有得到普遍的重視。而在此之後,我們為了彌補操作系統的問題,走了一條封閉開發之路。試想如果當時我們就採用開源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相信今日IT業的格局已不是這個樣子了。從這一問題上,我們不難發現開源在整個IT產業中所起的作用有多大。

老話重提,今日的開源又走到了技術成熟而生態環境薄弱的十字路口,風險與機會混雜著擺在我們面前。面對著風險與機遇,我們必須明白,我們今天的行動將決定著經歷了冰與火的融合之後的明天的中國開源的命運。

3、為什麼我們需要閱讀優秀開源軟體代碼

所幸的是,有相當多這類程序都開放了源代碼——它們也正是因此才得以在眾多聰明頭腦的協作下逐步達到今天的高度。開放源代碼,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拆開每一顆螺釘,走近每一個零件,觀察每一個動作,觸摸每一根鏈條,轉動每一個齒輪(閱讀代碼,運行,調試)。我們可以像孩子一樣拆散它們,然後再拼到一起,可以擺弄它們的位置(修改)。在清楚一些時,我們可以把其中的一些零件用自己製作的替換掉(實驗),還可以把零件卸下來安在自己的機器里(復用)。
當然,最初我們很可能會被慎密而復雜的結構搞暈,但一旦開始漸漸理清它們的關系,我們會首先為那些按高品質行業標准打造的標准零件的規范贊不絕口(代碼規范,軟體包構建,介面設計),接著為那特殊零件賞心悅目的精湛工藝而驚嘆(語言技巧,數據結構/演算法的設計、選擇和實現,細節處理),然後為它們各司其職的明確分工和合理的安排而心服口服(模塊化設計,介面設計,代碼組織結構),其間我們會不斷得到零件上友好簡潔的標注的幫助(注釋和可讀性)。我們甚至會偶然為匠人們的幽默而捧服。有時我們會感到,那些聰明的傢伙在對我們微笑,用帶著一點挑釁卻又友好的語氣說道:"嘿,怎麼樣?我的代碼寫得不錯吧?你能寫得更好么?"
後來,我們會發現諸多不完美,其中有些被證明是我們理解的問題,但有些確實需要改進,那麼就動手吧,這時,我們可以恭喜一下自己——我們已經跟上了這些聰明黑客的節奏,並且開始融入其中。
如果我們對歷史版本進行考古,會有更多發現,我們會看到今天我們面前的強壯青年經歷過怎樣的幼稚,看到他的成長軌跡。這時將會明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更不是一個人建成的,那些代碼中包含的是大量黑客多年積累的努力和智慧,每一次修改和重構都吸取了上一版本的教訓。今天宏偉光鮮的羅馬城下,壓著無數舊代碼的屍體,而大師們也是在經歷這些風雨後才成為大師。所以,優秀的開源軟體代碼所示範的手段,是歷史之浪淘出的黃金(也有些帶有古董的痕跡,但不影響代碼的質量)。如果我們不去吸取這些血淚澆灌的營養,或許就免不了重流前人流過的血淚了。
總結一下,通過閱讀優秀的開源軟體代碼,我們能夠
可以修改、重寫後通過運行、調試進行實驗
找到可復用的代碼用在自己的項目中
學到代碼編寫、軟體包構建等工程規范
學到語言技巧,數據結構/演算法的設計、選擇和實現,以及細節處理方法
學到模塊化設計方法和良好規范的代碼組織方法
學到良好的編程風格和注釋規范
理解編程理論和原則
了解軟體發展規律,吸取前人經驗教訓
對它們進行改進當然,還有最不重要,也是最重要的:滿足好奇心

4、seo為什麼需要開源軟體

不用開源的 難到要自己寫軟體?寫程序?如果是編程高手也可以自己寫程序就沒必要用開源的了

5、SEO到底需不需要會寫代碼,會建站?

如果你只是想要找一份工作,不懂代碼其實也能學好SEO,畢竟現在很多公司的SEO崗位上坐著的其實就是個會發外鏈的文案編輯,會寫文章,能發外鏈就綽綽有餘了;
如果你是想要深入的學習SEO知識,不懂代碼你肯定學不好,雖說SEO是屬於推廣網站,代碼編程屬於網站開發,兩者表面上沒有太大的關系,不過總的來說都是圍繞網站工作,想要深入的學好SEO最好還是多了解一些代碼知識的好,不求學得多麼多麼的溜,至少要能看得懂,知道是什麼意思,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找得到問題出在哪裡。

6、為何需要為開源軟體付費?

OpenStack 軟體就是一種建立在私有雲和公有雲基礎上的開源軟體項目。紅帽的工程師們給OpenStack項目籌款。以產品來分類開源項目,並且將捐獻款項提供給他們。以Jboss 公司團體項目為基礎的開源項目,因紅帽企業Linux而聞名。它是一個運行在開源Fedora Linux 操作系統下以產品分類的版本。企業級維護如果你的公司在完成關鍵任務的時候使用了開源平台軟體,那麼你可能需要另外僱傭專人去維護軟體的運營,排查使用障礙。如果有專屬權的軟體出現使用問題時,軟體技術團隊對軟體的支持是免費並可行的。但是對於使用開源平台編寫的軟體,當他們出現問題時,使用者沒有保證開源平台的技術團隊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你的問題。因為開源的團隊並不是7天24小時隨時都提供故障排查服務的。也有一些第三方公司為開源軟體提供付費的技術支持。然而,一名紅帽的高級經理說,像紅帽這樣的公司會為你提供比第三方公司更好的開源項目產品化服務與資助。「我們能夠提供大多數核心軟體技術的核心價值,我們僱傭相關領域的專家——並非一般專家,而是對產品有核心貢獻的人。」他補充到,「更重要的是,這些都是一個開發團隊的核心部分,它們能夠對產品進行修改與維護。」為軟體引入新特徵對開源軟體付費的另一個好處是在很多情況下你想要的不僅是基本功能。

7、為什麼要要做seo?

企業為什麼要要做seo?企業進行SEO優化的目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一句話,推廣品牌,獲得流量,達成轉化。

具體來說就是,人們在搜索某個詞時,網站在搜索結果中擁有良好的排名,普通用戶認為,這些良好排名的網站就是相對可靠的品牌。從SEO的角度來看,搜索具有高商業價值的關鍵詞,自然排名較高的網站,也是業內非常權威的網站。由於良好的排名帶來了知名度和流量,用戶在進入網站後,被產品介紹(精美的頁面設計或引人入勝的營銷故事)所吸引。於是,用戶開始利用網站展示的聯系方式,與企業客服進行溝通交流,最終完成訂單的轉化。

8、SEO為什麼需要有原則堅持

雖然說SEO需要堅持,但也不是怎麼堅持都可以的,堅持也是有原則的堅持,不是說隨便怎麼堅持都可以,毫無原則的堅持不可取的,我個人認為SEO堅持有四個基本原則:
原則一:堅持貫穿SEO的始終
其實不光是做SEO需要堅持,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堅持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可取的,隨心所欲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是很難達到SEO的效果,一定 要做個一個完整計劃目標,如果已經制定好了自己的SEO目標,那麼按照既定的目標去做SEO工作,每天完成當天的任務,做好當天的事情。要問SEO最重要 的是什麼,很多人認為是堅持,我個人認為SEO的各個步驟都很重要(),錯一步就會全盤輸!那為什麼大家普篇認同是堅持最重要呢?因為很多人都是,計劃很多人 能做好,但是」堅持「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的,失敗的人倒在了不同的半路上,成功的人到達了同樣的終點。
原則二:做SEO必須平心靜氣
做SEO是一個非常需要耐心的事情,SEO的見效周期特別長,如果沒有耐心人就很容易浮躁,所以一定要平心靜氣的做優化推廣工作,不要被一些所謂的 SEO秘籍所誘惑,也不要被一些傳言的神乎其神的說能一天增加3000反向鏈接的免費軟體所吸引,更不用擔心自己的排名下降或者是沒有了,網站收錄出現大 的波動也不要提心吊膽。每天不要加倍的增加工作量,每天的工作有序進行就行,特別對於新網站,切不可心急氣躁。每天固定的增加網站的內容和外鏈的數量,做 到循序漸進逐步增加。用兩個字概括這個原則就是」冷靜「。
原則三:隨時關注伺服器的穩定性
看到這里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了,為什麼我會把伺服器也歸納到原則的范疇里,其實我之所以把伺服器的穩定性還拿出來當作一個原則說,是因為它直接影響 了我們SEO工作的效率,同樣伺服器的快慢也是影響網站排名波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流的伺服器才能做一流的SEO,二流的伺服器則是二流的SEO。如果你 的伺服器一天好幾次因為無法訪問而將蜘蛛拒之門外。這樣的網站別說用戶不喜歡了,就連蜘蛛都不會喜歡的,所以說伺服器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原則。
原則四:友善對待接觸到的所有人。
我在這里主要是想說關於人脈的經營,因為我們做SEO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不同人,認識的人多了,我們就會得到一些自己的人脈,人脈,在生活中,在網 絡上都是很重要很珍貴的!對所有你能接觸到的人友善的對待,因為他可能會是你的下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如果有人需要你的幫助,那 是你的機會,今天你幫助了別人,明天可能就輪到他幫你了,互聯網的分享和互助精神我們要始終記住,並去踐行!做人,做站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與seo為什麼需要開源軟體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