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防先進個人事跡
寫先進個人的簡要事跡怎麼寫
2、森林防火個人先進事跡,急求
森林防火先進個人事跡
——橫山經營所林士彬
林士彬,男,漢族,
52
歲,現任橫山經營所林政防火檢查員,林士彬
同志在工作上懇鑽研業務,刻苦學習,聯系群眾,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
業,多年來,在林場森林防火工作中默默的奮斗和貢獻自己的力量。
林士彬同志在實際防火工作中,
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
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從領導、團結同
志、認真學習、扎實工作」為准則,不斷提高在森林防火的思想認識,
積極改進工作作風,努力豐富政治理論和森防業務知識,在充分發揮
崗位職能的同時,處理急、難、險的綜合能力明顯提高。
林士彬同志始終在自身的崗位上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由於近幾年在
春季森林防火中受到天氣的不理因素影響,風大、溫度持續高溫、外來務
工者多、職工群眾采山,這些給經營所森防工作帶來挑戰,為了把好經營
所的第一道大門,
林士彬同志在春防期間每天堅持早
3
點到一段檢查站值
崗,對入場車輛、入山人員做到了登記詳細,森防知識宣傳到位,雖然自
己有病,但他從不抱怨工作的枯燥,用經營所領導和職工群眾的信任做好
本職工作。
林士彬是一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是一個不計較個人得失,
忘我工作的人,是一個團結同志、敢於吃苦的人,實踐是衡量一個人
的天平,多少年的摸爬滾打,他練就了吃苦耐勞、敢打硬仗的作風。
在思想上他立場堅定,平時嚴以律已,能夠團結同志,處處以群眾的
利益和集體利益為重,為人正派,並能夠積極主動地參加經營所組織
的森林消防相關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和培訓,通過參加集中學
習和自學理論知識,不斷增強自身的政治修養,提高政治素質和政治
理論水平。在日常的生產工作當中,處處堅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深入生產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努力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為促進橫
山經營所的和諧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林士彬工作認真負責,紀律性強。對森林消防工作十分投入,每
次接到火情火警命令後,從集合隊伍,到接受任務投入戰斗,直至留
守火場,撤離火場,他都嚴格按命令一絲不苟地執行,撲火時身先士
卒,撤離時最後一個下山,始終把安全科學撲救放在第一位,歷經多
次參加撲救山火的戰斗,
都能出色完成任務,
沒有發生一次安全事故,
他作風頑強,善於總結,每次接受任務時,總是挑任務重,條件艱苦
的,他善於發揮團隊精神,充分發揮每位隊員的積極性和戰鬥力,同
為橫山經營所森林消防工作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3、護林防火個人先進事跡
事跡簡介
劉雙印,男, 40歲,平山縣寨北鄉人民政府鄉長。劉雙印上任以來,圍繞林果業興旺、畜牧業發展、旅遊業興起、鐵礦業規范做文章,打出了寨北鄉「綠、紅、黑」三大特色產業品牌。組織農民種植果樹,引導農民發展散養雞,挖掘寨北鄉的紅色旅遊資源,開發綠色生態游和休閑度假游。抓好鐵礦經營,全鄉五分之一的勞動力從事鐵礦業和與之相關的服務業。2006年寨北鄉被石家莊市政府評為森林防火先進鄉鎮,劉雙印被評為護林防火先進個人。
先進事跡
在平山縣寨北鄉,13萬畝山場,每一個山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20個行政村,80多個自然庄,每一個村莊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老百姓滿意他實干勤奮,鄉幹部佩服他心細如絲。四年來,鄉長劉雙印憑著他扎實的工作和滿腔的熱忱,贏得了該鄉廣大幹部群眾的信任和敬佩。
基層的問題只有到現場才能解決
2003年8月,劉雙印抱著「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信念來到寨北任鄉長,正趕上寨北鄉村村通工程啟動。鄉長的椅子還沒有坐熱,一道棘手的難題就擺在了他面前。
在縱穿寨北鄉的郭蘇河西岸,泉水、寨北等5個村一直合用一條狹窄、嶇崎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沿路村民出入極為不便。村民們熱切希望硬化道路,但這5個村集體都沒錢。水泥上邊給解決,施工村裡可以自己搞,就是6萬多元的石子、沙子款沒著落。劉雙印召集5個村的幹部商量,村幹部們給了他一個兩難選擇:要麼修路;要麼修了路,5個村的班子全被債務拖垮,且日後再組班子都難。怎麼辦?眼瞅著已到了11月份,工期在即,眼瞅著群眾出入不便,眼瞅著大夥對新路翹首期盼,劉雙印急了,「沒有石子,鄉選礦廠出,沙子咱們到郭蘇河裡撈,石子不夠也到河裡撈。」說定,劉雙印挽起褲腿,第一個跳進秋後涼冰冰的河水裡……
在劉雙印的帶領下,寨北鄉自2003年以來,共硬化通村、通莊路40公里,廣大群眾的行路難題基本解決。同時,農田改造、水利設施等其它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僅2005年,全鄉就打機井10眼,修揚水站12座,建山頂蓄水池15座,使1500畝旱地變成水地,1.5萬畝開發荒山得到可靠灌溉水源。
寨北鄉是個礦業大鄉,近年來,隨著鋼鐵行情走高,一些人為了眼前小利,開始亂采濫挖,植被遭到破壞,並且留下安全隱患。
為確保礦山安全生產,對於私采亂挖,鄉里堅決予以拆設備、斷電、斷路、堵洞。對這些「得罪人」的活兒,劉雙印都是親自帶隊下去,干在最前邊。可鄉幹部前腳走,這些人後腳又偷開,和鄉幹部打起了「拉鋸戰」。劉雙印說:「這沒什麼,咱們辛苦點,奉陪到底就行了。」為治理指角溝村的私采點,劉雙印帶著鄉幹部反反復復清理了五六次,開一次,治一次,最後連私采者也私下佩服了劉雙印的韌勁,「改行」干別的去了。
一次劉雙印帶隊檢查私采亂挖,快爬到山頂時,領路的說:「上邊難走,回去吧。」劉雙印堅持爬上了山頂,終於發現了一處非常隱蔽的私采點,當即將其設備拆除。
劉雙印的「固執」,換來的是寨北鄉礦業的良性發展,換來的是三年裡無一起礦產安全事故。2004年,寨北鄉被評為「石家莊市安全生產示範鄉鎮」創建單位。有人講,說他「固執」,不如說是他對保護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責任感強。
心到位,工作才能到位
2004年,吊里村蘇樹剛的棗園被定為劉雙印的「酸棗接大棗示範園」。縣林業部門專門為棗園發了化肥、農葯,可到秋後,大棗的收成卻並不好。天氣沒作梗,又是啥原因?細心的劉雙印發現,原來傳統農業意識較濃的蘇樹剛把發的化肥、農葯用在了大田裡。
次年,劉雙印再沒有把化肥、農葯早早地發下去,蘇樹剛心有不滿。一場春雨後,劉雙印帶人拉來了化肥,招呼蘇樹剛上山給棗樹施肥。當年,他家的大棗獲得了豐收,蘇樹剛心裡樂開了花。縣督察室對全縣示範棗園暗訪後,得出個結論:劉雙印示範園的管理最好,結的棗最大。不久,該示範園「升級」為縣林業局示範點。
作為一鄉之長,劉雙印明白,不能只搞好一個示範園。為此,他聘請專家對全鄉13萬畝山場勘查分析,制定了《寨北鄉政府林業生產三年規劃》,在全鄉培育了以核桃、板栗、大棗、柿子、花椒「五棵樹」為主的3個干鮮果品生產基地,面積達3萬畝,並栽植生態林2萬多畝。連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林業工作先進單位」,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造林綠化先進單位」。
隨著有林山場的擴大,防火任務也與日俱增。「隱患險於明火」,防火最關鍵的是控制火種和火苗撲救,處於護林防火工作最前沿的村級護林員承擔著「第一道防線」的重任。各村經濟狀況不同,對護林員的補貼情況也不一致,有的村級護林員甚至拿不到補貼,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責任心和積極性。
劉雙印看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他果斷修改了村級護林員制度,將全鄉所有村級護林員納入鄉政府統一管理,統一補貼,統一培訓,極大提升了村級一線防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為此,寨北鄉被市林業局定為「村級護林員示範鄉鎮」。
劉雙印掛在嘴邊的話是:心到位,工作才能到位。有火情,他總是沖在最前頭,爬到最高處,佔領「制高點」;查汛情,他總是率先深入一線,明察暗訪,不等匯報,早已心中有數。防火、防汛的關鍵時期,劉雙印就不敢回家了,即使連續奔波、熬夜後沉沉入睡,只要電話鈴一響,他便會驚醒,跳起來,以致後來回到家裡也會如此,好長一段時間才能調整過來。
糧食直補資金發放,本來發到村裡就可以了,但他一定要求鄉幹部將錢直接送到農民手中。寨北鄉廣大幹部群眾無一不被他求真務實的態度而折服。
心裡時刻裝著廣大幹部群眾
寨北鄉婁底村孤老高山子不會忘記2005年2月13日晚上突發的大火,更不會忘記鄉長劉雙印。
當晚的大火燒毀了高山子的3間房屋,燒光了他維持生計的所有家什,他想哭都流不出淚。他沒有想到,鄉長劉雙印會半夜趕到他家。劉鄉長拉住他的手說:「別急,你的困難政府記著呢!」當晚,劉雙印和村委會給他找了臨時住房;當晚,鄉民政所給他送來衣物、棉被;次日,鄉幹部又給他送來了米、面、油。此後鄉里每次發救濟,劉雙印總會想起高山子,叮囑鄉幹部盡可能多救濟他一些。
高山子感動了,村民們也感動了。
每到年底,發放老黨員補助時,劉雙印總要借這個機會去看看他們,不管老黨員家住的多偏僻,不管路面積雪多深。2004年臘月二十九,積雪沒腳,劉雙印和鄉村幹部步行6華里,將300元現金送到老黨員王保義顫抖的手裡。王保義緊握著他的手,激動地說:「哎呀,好鄉長!哎呀,好人哪!」
「劉鄉長心裡掛著咱每個人」。說起劉雙印,鄉幹部杜吉海一臉感激。他的兒子耳朵有病,幾年裡問醫吃葯都不見好,眼見病情越來越重,夫妻倆心急如焚。聽說北京有家醫院能治,杜吉海請了假和妻子收拾行禮帶兒子去看病,卻錯過了每天只有兩趟的班車。杜吉海回鄉里上班和劉雙印打了照面,「咋還不走?再遲沒班車了。」「已經誤了,明天再去。」「孩子的病不能誤,早一天早一分機會。我找車送你們到縣城趕車。」杜吉海回想當時的情景,說:「我差點沒哭了,鼻子酸了老一陣兒。」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和劉雙印一起工作的鄉幹部,打過交道的村幹部、老百姓,幾乎都能說上一兩件。「他心裡裝滿了老百姓,裝滿了鄉村幹部,有困難找他,他總能想方設法的幫你解決,即使當時解決不了,他也不會忘,總在找機會。」人們這樣評價他們為人實在、做事實在、待人實在的劉鄉長。
談到這些,劉雙印笑著說:「雙印嘛,咱就是想給黨留個好印象,給老百姓留個好印象。
4、急求關於護林防火工作先進個人事跡的文章
事跡簡介
劉雙印,男, 40歲,平山縣寨北鄉人民政府鄉長。劉雙印上任以來,圍繞林果業興旺、畜牧業發展、旅遊業興起、鐵礦業規范做文章,打出了寨北鄉「綠、紅、黑」三大特色產業品牌。組織農民種植果樹,引導農民發展散養雞,挖掘寨北鄉的紅色旅遊資源,開發綠色生態游和休閑度假游。抓好鐵礦經營,全鄉五分之一的勞動力從事鐵礦業和與之相關的服務業。2006年寨北鄉被石家莊市政府評為森林防火先進鄉鎮,劉雙印被評為護林防火先進個人。
先進事跡
在平山縣寨北鄉,13萬畝山場,每一個山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20個行政村,80多個自然庄,每一個村莊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老百姓滿意他實干勤奮,鄉幹部佩服他心細如絲。四年來,鄉長劉雙印憑著他扎實的工作和滿腔的熱忱,贏得了該鄉廣大幹部群眾的信任和敬佩。
基層的問題只有到現場才能解決
2003年8月,劉雙印抱著「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信念來到寨北任鄉長,正趕上寨北鄉村村通工程啟動。鄉長的椅子還沒有坐熱,一道棘手的難題就擺在了他面前。
在縱穿寨北鄉的郭蘇河西岸,泉水、寨北等5個村一直合用一條狹窄、嶇崎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沿路村民出入極為不便。村民們熱切希望硬化道路,但這5個村集體都沒錢。水泥上邊給解決,施工村裡可以自己搞,就是6萬多元的石子、沙子款沒著落。劉雙印召集5個村的幹部商量,村幹部們給了他一個兩難選擇:要麼修路;要麼修了路,5個村的班子全被債務拖垮,且日後再組班子都難。怎麼辦?眼瞅著已到了11月份,工期在即,眼瞅著群眾出入不便,眼瞅著大夥對新路翹首期盼,劉雙印急了,「沒有石子,鄉選礦廠出,沙子咱們到郭蘇河裡撈,石子不夠也到河裡撈。」說定,劉雙印挽起褲腿,第一個跳進秋後涼冰冰的河水裡……
在劉雙印的帶領下,寨北鄉自2003年以來,共硬化通村、通莊路40公里,廣大群眾的行路難題基本解決。同時,農田改造、水利設施等其它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僅2005年,全鄉就打機井10眼,修揚水站12座,建山頂蓄水池15座,使1500畝旱地變成水地,1.5萬畝開發荒山得到可靠灌溉水源。
寨北鄉是個礦業大鄉,近年來,隨著鋼鐵行情走高,一些人為了眼前小利,開始亂采濫挖,植被遭到破壞,並且留下安全隱患。
為確保礦山安全生產,對於私采亂挖,鄉里堅決予以拆設備、斷電、斷路、堵洞。對這些「得罪人」的活兒,劉雙印都是親自帶隊下去,干在最前邊。可鄉幹部前腳走,這些人後腳又偷開,和鄉幹部打起了「拉鋸戰」。劉雙印說:「這沒什麼,咱們辛苦點,奉陪到底就行了。」為治理指角溝村的私采點,劉雙印帶著鄉幹部反反復復清理了五六次,開一次,治一次,最後連私采者也私下佩服了劉雙印的韌勁,「改行」干別的去了。
一次劉雙印帶隊檢查私采亂挖,快爬到山頂時,領路的說:「上邊難走,回去吧。」劉雙印堅持爬上了山頂,終於發現了一處非常隱蔽的私采點,當即將其設備拆除。
劉雙印的「固執」,換來的是寨北鄉礦業的良性發展,換來的是三年裡無一起礦產安全事故。2004年,寨北鄉被評為「石家莊市安全生產示範鄉鎮」創建單位。有人講,說他「固執」,不如說是他對保護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責任感強。
心到位,工作才能到位
2004年,吊里村蘇樹剛的棗園被定為劉雙印的「酸棗接大棗示範園」。縣林業部門專門為棗園發了化肥、農葯,可到秋後,大棗的收成卻並不好。天氣沒作梗,又是啥原因?細心的劉雙印發現,原來傳統農業意識較濃的蘇樹剛把發的化肥、農葯用在了大田裡。
次年,劉雙印再沒有把化肥、農葯早早地發下去,蘇樹剛心有不滿。一場春雨後,劉雙印帶人拉來了化肥,招呼蘇樹剛上山給棗樹施肥。當年,他家的大棗獲得了豐收,蘇樹剛心裡樂開了花。縣督察室對全縣示範棗園暗訪後,得出個結論:劉雙印示範園的管理最好,結的棗最大。不久,該示範園「升級」為縣林業局示範點。
作為一鄉之長,劉雙印明白,不能只搞好一個示範園。為此,他聘請專家對全鄉13萬畝山場勘查分析,制定了《寨北鄉政府林業生產三年規劃》,在全鄉培育了以核桃、板栗、大棗、柿子、花椒「五棵樹」為主的3個干鮮果品生產基地,面積達3萬畝,並栽植生態林2萬多畝。連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林業工作先進單位」,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造林綠化先進單位」。
隨著有林山場的擴大,防火任務也與日俱增。「隱患險於明火」,防火最關鍵的是控制火種和火苗撲救,處於護林防火工作最前沿的村級護林員承擔著「第一道防線」的重任。各村經濟狀況不同,對護林員的補貼情況也不一致,有的村級護林員甚至拿不到補貼,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責任心和積極性。
劉雙印看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他果斷修改了村級護林員制度,將全鄉所有村級護林員納入鄉政府統一管理,統一補貼,統一培訓,極大提升了村級一線防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為此,寨北鄉被市林業局定為「村級護林員示範鄉鎮」。
劉雙印掛在嘴邊的話是:心到位,工作才能到位。有火情,他總是沖在最前頭,爬到最高處,佔領「制高點」;查汛情,他總是率先深入一線,明察暗訪,不等匯報,早已心中有數。防火、防汛的關鍵時期,劉雙印就不敢回家了,即使連續奔波、熬夜後沉沉入睡,只要電話鈴一響,他便會驚醒,跳起來,以致後來回到家裡也會如此,好長一段時間才能調整過來。
糧食直補資金發放,本來發到村裡就可以了,但他一定要求鄉幹部將錢直接送到農民手中。寨北鄉廣大幹部群眾無一不被他求真務實的態度而折服。
心裡時刻裝著廣大幹部群眾
寨北鄉婁底村孤老高山子不會忘記2005年2月13日晚上突發的大火,更不會忘記鄉長劉雙印。
當晚的大火燒毀了高山子的3間房屋,燒光了他維持生計的所有家什,他想哭都流不出淚。他沒有想到,鄉長劉雙印會半夜趕到他家。劉鄉長拉住他的手說:「別急,你的困難政府記著呢!」當晚,劉雙印和村委會給他找了臨時住房;當晚,鄉民政所給他送來衣物、棉被;次日,鄉幹部又給他送來了米、面、油。此後鄉里每次發救濟,劉雙印總會想起高山子,叮囑鄉幹部盡可能多救濟他一些。
高山子感動了,村民們也感動了。
每到年底,發放老黨員補助時,劉雙印總要借這個機會去看看他們,不管老黨員家住的多偏僻,不管路面積雪多深。2004年臘月二十九,積雪沒腳,劉雙印和鄉村幹部步行6華里,將300元現金送到老黨員王保義顫抖的手裡。王保義緊握著他的手,激動地說:「哎呀,好鄉長!哎呀,好人哪!」
「劉鄉長心裡掛著咱每個人」。說起劉雙印,鄉幹部杜吉海一臉感激。他的兒子耳朵有病,幾年裡問醫吃葯都不見好,眼見病情越來越重,夫妻倆心急如焚。聽說北京有家醫院能治,杜吉海請了假和妻子收拾行禮帶兒子去看病,卻錯過了每天只有兩趟的班車。杜吉海回鄉里上班和劉雙印打了照面,「咋還不走?再遲沒班車了。」「已經誤了,明天再去。」「孩子的病不能誤,早一天早一分機會。我找車送你們到縣城趕車。」杜吉海回想當時的情景,說:「我差點沒哭了,鼻子酸了老一陣兒。」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和劉雙印一起工作的鄉幹部,打過交道的村幹部、老百姓,幾乎都能說上一兩件。「他心裡裝滿了老百姓,裝滿了鄉村幹部,有困難找他,他總能想方設法的幫你解決,即使當時解決不了,他也不會忘,總在找機會。」人們這樣評價他們為人實在、做事實在、待人實在的劉鄉長。
談到這些,劉雙印笑著說:「雙印嘛,咱就是想給黨留個好印象,給老百姓留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