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昨天開始的,大腿部分酸軟無力,一點力氣也用不上,走路還好就是不能走快,上樓梯就不行了,不能一隻腳
跟我一模一樣,氯化鉀緩釋片真的有用嗎,多長時間能緩解
2、腿站長會紅怎麼回事
?
3、下肢無力冰涼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朋友出現腿腳發冷、無力的症狀,常常被誤以為是老年人對寒冷的調節功能差而被忽視,甚至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痛風、缺鈣等。其實很多腿腳發冷、無力的病人是由於下肢缺血引起的。
醫生提醒,腿腳發冷要防下肢缺血,必要時做一些檢查。而突發的下肢發冷疼痛,須高度警惕急性動脈栓塞或閉塞的可能。如果誤診而錯過了治療時機,肢體就會由於缺血時間太長導致壞死,需要截肢。據醫學專家稱,老年人腿腳發冷行走困難,最易被歸咎於腰椎骨質增生。其實,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下肢動脈病變堵塞造成的。這類疾病在醫學上稱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下肢動脈因為狹窄或閉塞導致肢體缺血,是全身動脈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現。其發病率在大於40歲的人群中約佔4%~10%,而在70歲以上的人群中可高達15%~20%。
此類疾病的特點是:足部皮溫降低,怕冷或輕度麻木,活動後易疲勞,行走一段距離後感覺患肢小腿的肌肉產生痙攣疼痛及疲乏無力,必須停止行走休息片刻,不適感緩解後才能繼續行走,如再行走一段距離後症狀又重復出現。
更嚴重的患者表現為靜息狀態下下肢疼痛,甚至皮膚潰瘍。還有一部分病人突發下肢發冷疼痛,腿部腫脹變紫,可能是急性動脈栓塞或閉塞,應及時去醫院專科就診。
如何預防下肢缺血性疾病,醫生說,首先要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盡量戒煙,肥胖者應控制體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避免暴飲暴食等。
4、雙腿無力行走困難站立不穩
1、請檢查一下,可能是缺鉀引起血鉀低,出現的身軟、四肢無力。口服10%氯化鉀液或在醫院靜脈注射補鉀後恢復。2、長期疾病導致身體素質下降,中醫認為氣血不足引起,補氣養血治療有效。
5、腿軟無力,走路不穩,是什麼病?
結合患者的症狀,多考慮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伴有腰部、臀部酸脹、困、疼痛,下肢放電樣串通、酸困、憋脹疼痛、酸麻、冰冷,腳趾麻木、冰冷,活動功能明顯受限,跛行,甚至不能行走等症狀。
6、80多歲老人雙腿無力無法行走是什麼原因?
[概念]
肢體痿癈是指四肢痿軟無力,緩縱不收,甚或肌肉萎縮,出現功能障礙或功能喪失而言。《證治准繩》說:"痿者手足痿軟而無力,百節緩縱而不收也"。在古代文獻中,《內經》稱"痿躄"。痿是指肢體痿弱不用,躄指下肢軟弱無力,並提出"皮痿"、"肉痿"、"筋痿"、"脈痿"、"骨痿"和五臟痿等不同名稱。《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名曰"枯"。後世醫家則均稱"痿"。
痿證與痹證和腳氣等均可引起四肢痿癈,但臨床表現不相同。嚴重的痹證,由於四肢腫脹、疼痛、變形,久則肌肉瘦削枯萎,肢體活動障礙,症狀和痿證相類。但痹是由外因而起,關節疼痛或腫脹,而痿多由內因而成,無關節疼痛或腫脹。腳氣雖兩下肢亦緩縱痿軟,不堪任地,但腳氣下肢麻木、腫脹、疼痛,屬於邪氣買,而痿證則肢體但不任用,並無痛處,多為氣血虛。"風痹痿厥四證本自不同。……夫四末之疾,動而或勁者為風,不仁或痛者為痹,弱而不用者為痿,逆而寒熱者為厥。"(見《儒門事親》)
痿癈一症,包括在癱瘓之內,可發於上肢,亦可發於下肢,或上下肢同時發生。若一側上下肢癱瘓則稱偏癱、或半身不遂,可參見該條。
[鑒別]
常見證候
肺熱傷津痿癈:症見四肢痿弱無力,漸致痿癈不用,可發於上下肢,尤以下肢多見,嚴重者可見肌肉萎縮,肢體變形。或伴有發熱咳嗽,鼻乾咽燥,心煩口渴,小便短赤,舌質紅,舌苔黃,脈細數。
濕熱侵淫痿癈:初期表現為四肢感覺異常,繼而手足痿軟無力,手足下垂,不堪任用,肢體困重麻木,胸脘痞悶,大便粘濁,小便赤澀熱痛,舌苔黃膩,脈滑而數。
脾胃氣虛痿廢:臨床主要症狀有四肢軟弱無力,漸致緩縱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見神疲倦怠,食少硬溏,或久瀉不止。面目虛浮無華,心悸失眠,舌質淡,脈細弱無力。氣虛日久不愈,可發展為陽虛而出現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完榖不化,小便清長等症狀。
肝腎虧損痿癈:症見雙側或一側下肢感覺障礙,或痛覺消失,漸致下肢痿癈不用,腰脊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滑泄,或月經不調。舌淡紅少苔,脈沉細或細數。
瘀血阻滯痿癈:症見四肢軟弱無力,或麻木不仁,筋脈抽掣,甚者萎枯不用。舌紫唇青或舌見瘀斑,四肢脈絡青紫,脈澀滯。
7、下肢無力冰涼是怎麼回事?
你好,如果經常下肢涼、無力,考慮是體質差、免疫力低導致的下肢血液版循環不良。建議首先要調權整飲食,規律飲食,少食多餐,不能過度減肥,同時注意適當活動,避免久坐,必要時去醫院做下肢的血管彩超,排除下肢血管的疾病。平時要注意保暖,不能穿得太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