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萬維百科 > 李站長和美紅篇

李站長和美紅篇

發布時間:2021-02-04 21:02:29

1、追擊者中的李站長演員

劇名:《追擊者》
角色:李如賓
演員:羅嘉良
簡介:軍統保定站站長,閱人無數,是一個不好對付的上司。他深諳官場之道,時而精明凌厲,時而假裝糊塗,讓大家琢磨不透。他的心思縝密,受過很好的教育,說話語速較慢,一板一眼,對自己的服飾發型非常講究。外表看上去十分有涵養,但其實心細如發,疑心極重,不相信任何一個人。

2、南寧鐵路局李智跳樓..曾任南寧火車站站長,一屆任期未滿就遷升了,聽說岳父是寧局幹部處處長?怎麼升的快掉也

是的,其父親系寧局原幹部處處長李傑峰!

3、修改病句:最近,為某偏遠區林業站李站長診治的醫生驚奇地發現,他患了多年的心臟病竟奇跡般好了 簽名:...

最近,醫生驚奇地發現,他為某偏遠區林業站診治的李站長,患了多年的心臟病竟奇跡般好了。

4、焦作火車站候車廳34℃副站長如何回應?

2018年8月9日報道,近日,有知情人爆料,焦作火車站北候車大廳的空調不太管用,候車廳熱的像蒸籠一樣,在此候車的旅客都是汗流浹背,很多旅客向車站反映,但一直沒有改觀。

8月7日,焦作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中午11時左右,室外氣溫達到了38度。然而,焦作火車站北候車大廳的溫度和室外卻相差不多,經測量,候車廳一樓的室溫為32度,二樓竟然達到了34度。在候車廳二樓,報紙等物品成了降溫利器,被旅客拿在手上使勁地扇著,許多旅客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濕。

「經常出差,去過很多火車站,這是我進過的最熱的候車廳。」三門峽的李先生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抱怨。焦作本地一位王姓旅客說,他經常在此乘車,售票廳、候車廳都熱,從排隊買票開始就一身汗了,到了候車廳還是一樣,上車前衣服都是貼在身上的。「買了票,火車站就應當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候車和乘車環境。焦作也算是一個旅遊城市,火車站作為了一個窗口單位,像蒸籠一樣把旅客熱成這樣不影響焦作形象?」旁邊一位旅客說。一名孕婦因身體原因再加上悶熱的環境中暑暈倒在樓梯上,車站工作人員給她喝了點涼礦泉水,孕婦蘇醒後被120送往醫院。

焦作火車站客運副站長李志勇說,北站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條件有點差,但空調是全開的。並表示,對旅客的反映問題也很重視,將加強空調和電扇的維護,全力做好站內防暑降溫工作。同時李站長說,焦作火車站南站7月1日也已投用,那裡的空調設備等都是新的,候車環境也比較舒適,下一步他們將通過各種途徑把旅客往南站引導。

5、處理廢電池處理論文

電池回收的尷尬

當許多剛剛懂事的孩子,用小手小心翼翼地把電池放進電池回收箱之時,當北京百所大學聯手回收電池的活動搞得如火如荼之時,當民間回收電池熱情高漲,一對父女為回收電池,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登世界屋脊撿電池贏得無數掌聲之時,人們有沒有想到,傾注無數人多年心血回收來的電池,都堆積在我國各個城市的某個角落裡,幾百噸上千噸的電池,默默地等待著處理,卻無人理會它們。
在沉睡中腐爛
北京市從1998年開始回收廢舊電池,廢舊電池回收箱遍布全市。無論哪個回收點,只要回收的電池夠了30公斤,打個電話,就會有車去把電池拉到集中存放地點。記者來到北京存放電池的二清集團,這里的一個垃圾站集中存放了幾百噸的廢舊電池,這些電池大都是一次性干電池,也有相當部分的充電電池。電池分裝在七個集裝箱中,已經占據了這個公司三分之一的非露天場地。廢品站李站長從不同的集裝中拿出一些電池,記者看到,這些電池已經開始腐爛了。就連最近收上來的電池,也表皮變軟,滲出化學液體。
李站長說:「我們最發愁的是,這么多電池找不到下家!人家學生、市民辛辛苦苦地收集了送來,下邊就沒有人管了。這么堆放,什麼時候是個頭兒?這么多年,政府讓我們回收電池,我們出車出人又出場地,可不能收上來就這么堆在這兒了呀!企業得講經濟效益。而且這么多電池集中在這兒,是不是也會威脅到工作人員的健康?」李站長說讓記者給呼籲一下,趕緊給這些廢舊電池找個「婆家」。記者問:「你認為誰來處理最合適?」李站長毫不猶豫地說:「誰污染,誰治理,生產一節電池,就應該交一份處理費!」不過,采訪後,李站長還特地說:「要是沒企業處理,我們還義務保存。」
網上公布了長長一串上海市回收舊電池的電活,網路滿布全市。上海市集中回收電池的一位女士說,上海市3年來已經回收了100多噸舊電池,環保局說要等有條件的時候再處理;海口市環保部門有關負責人說,在無法處理這些回收上來的電池時,暫時存放在垃圾場比較安全的容器中;石家莊市有關部門對回收電池的熱情很高,全市有1100個回收點,據說該市電池回收率是10%,高於全國大多數城市水平,目前石家莊的100多噸廢舊電池都存放在密封的水泥箱中,里邊還襯有塑料薄膜。 記者采訪了許多城市的環保部門,都處於集中回收後的等待狀況。

收還是不收——電池行業的激烈交鋒
針對電池回收,我國電池行業有兩派觀點正在激烈爭論。
一派認為集中回收一次性電池意義不大,在沒有條件處理的情況下,集中回收會造成集中污染。一些專家認為,目前回收量最大的干電池,其主要成分是鐵、鋅、錳,還有微量的汞。這種電池汞含量不高,沒有必要集中回收。鉛酸蓄電池和對人體健康危害非常大的鎳鎘電池應該回收。高汞電池中的汞含量只有電池總量的千分之一,隨垃圾填埋後,電池裡的重金屬進入填埋場滲液數量非常小,並不構成污染。而回收處理廢舊電池成本過高,從經濟角度看無利可圖,何況在回收過程中還可能產生二次污染。
中國電池協會有關負責人說,目前我國的一次性干電池已經基本做到低汞化,正在邁向無汞化,隨垃圾分散處理不會對環境產生威脅。更應該做的是從生產龍頭上消滅污染,即實現無汞化。由於回收一性電池的費用很高,沒有經濟杠桿刺激企業來回收利用一次性電池,事情很難辦。需要回收的是那些對環境污染大的充電電池及鉛酸電池。一些專家還舉例說目前一些發達國家也不集中回收一次性電池。
環保部門有關負責人認為,既然要達到無汞化,那麼對一次性電池的回收不支持也不反對。這種觀點,似乎是對目前我國民間回收電池巨大熱情頗有意味的嘲諷。
另一種觀點認為,無論哪類電池,都必須堅持回收。
這派觀點的專家認為,雖然1997年我國輕工總會、國家經貿委等九部委聯合發出《關於限制電池汞含量的規定》,要求電池製造企業逐步做到降低電池汞含量,2002年達到低汞水平,2005年達到無汞化。但我國的現狀是,絕大部分民用電池是一次性電池,而且電池的無汞化進程並不樂觀。據調查,目前我國1000多家電池生產企業中,在中國電池協會注冊的僅300多家。雖然大電池企業生產的電池目前都做到了低汞化或無汞化,但大量小企業生產的電池還存在高汞現象。河北省干電池檢驗站高級工程師張虎說,目前我國電池含汞量參差不齊,有的質量非常好,小於百萬分之一;有的極差,高於低汞電池標準的20倍,高於無汞電池標准一萬倍。
記者了解到,我國目前能批量生產低汞無汞的大電池廠家還不到15%。不久前國家工商局對電池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市場上的電池有20%達不到標准。所以,用已實現電池無汞化的發達國家不回收一次性電池的經驗來套我國現實,還不合國情。有關專家認為電池中不僅汞會造成污染,鋅、錳、鎘、鉛等隨生活垃圾腐爛滲入地下,超過一定的限值,也會造成污染。這些有害物質隨著食物鏈進入人體,極大威脅著人的健康。
目前我國垃圾處理方式水平較低,九五期間,我國垃圾年產生量為1.4萬噸,處理率為63%,但真正做到無害化處理的不到10%。我國大中城市的近千座垃圾填埋場中,90%仍是簡易堆放,這種原始的處理方式極容易造成大面積污染。把廢舊電池與生活垃圾一同處理後患無窮。專家認為,大量舊電池都隨著垃圾到垃圾場,也是一種集中,怎麼就不可能產生污染?北京市政管委會有關負責人鄭先生說,把廢舊電池集中起來,等有了條件再處理,這樣比分散更安全。
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上,電池回收也得到許多專家的肯定。北京科技大學的曾平榮教授說,目前國內生產的電池中90%以上是干電池,不可能對環境無污染。而且,對這些電池不回收利用也是巨大的資源浪費。3000噸廢舊電池可以回收雜鋅錠141噸、冶金二氧化錳300噸、鐵皮260噸、電解鋅181噸、電解二氧化錳340噸、鐵皮500噸,價值相當於國家開發兩個中型礦山的費用,更何況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資源。
我國目前年消費電池80億只左右,平均回收效率還不到2%,99%都隨生活垃圾一起進入了垃圾填埋廠。就是這2%,已經讓管理部門處於尷尬處境。
企業不願干處理廢舊電池的賠本事
既然許多環保部門都認為應該誰污染誰治理,那麼,從法理上應該承擔廢舊電池處理的企業怎麼想呢?記者采訪了一些電池企業。
北京金普電池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回收處理廢舊電池,是賠本的事兒,因為技術設備都不配套,收回來不及時處理,也都爛了。而且,國家對回收處理電池也沒有補貼,回收成本太高,現在是市場經濟,企業怎麼能幹無效益的事兒?天津力神電池企業有關負責人說:「我們只賣電池,收電池不是我們的事。」大電池企業大都持以上觀點,有的接電話之人甚至不知電池回收之事。
我國有名的廢棄物處理公司大連東泰公司說,廢舊電池的處理費用太高,做這事沒有效益,沒有國家優惠政策,誰干誰虧。
有人想當唐吉訶德
當大電池企業都對處理廢舊電池不感興趣時,民營的北京東華鑫馨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卻建立起了我國第一個,目前也是惟一的一個廢舊電池處理廠。
其董事長王自新有「環保狂人」之稱。之所以「狂」,就是敢做別人不做之事。王自新在北京建立起了幾百個廢舊電池回收點,建立了廢舊電池回收電話,以至於記者把電話一打到北京市環保局,人家立即就把王自新的電池回收熱線電話告訴記者。王自新對記者說,為了對後人負責,他要在廢舊電池的產業化上做一番事業,為此現在已經把自己的幾百萬財產全部投入進去。他說,只有建立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產業鏈,才能把這個事業進行下去。
王自新說:「大量一次性電池不回收,污染環境不說,還浪費了大量資源。每節電池中含有22%的鋅、26%的錳、17%的鐵,如果不處理就扔了,等於每年白白把幾千萬噸的有用原料都扔了,這可是從幾萬噸礦石中提煉出來的呀!這絕對是個朝陽產業,國營企業不做的事,我們民營企業要做!」
王自新以前學醫,深入研究過廢舊電池對人體的傷害,後來改做化工企業,又研究過廢電池的利用。1999年,他開始了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事業。
王自新走著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他的廢舊電池回收企業建立在河北易縣,雖然技術設備都已經到位,卻遲遲開不了工,原因是當地有關部門反對。當地有關部門認為,廢舊電池處理企業肯定會產生污染。盡管這個企業的排放條件完全合乎國家標准,也不讓生產。王自新曾想遷址,但到哪個地方,一說是廢舊電池處理企業,人家就都不讓進門了。王自新無奈地說:「不知道我的家到底能落在哪兒!」不過,他沒有灰心,正在努力用最新的工藝讓企業達到最嚴格的排放標准,然後爭取得到國家環保部門的認證。他說要探索一條中國獨特的處理廢舊電池之路。
王自新還告訴記者,最近,他正准備在北京辦一個電池回收處理企業,吸收下崗人員就業。他解釋自己企業名字的含意義:第一個「鑫」字是財源興盛之意,第二個「馨」是溫馨之意。他說要辦的是一個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充滿人情味兒的企業。
當然,環保企業進入良性循環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
記者問:「如果國家將來出台的政策不鼓勵一次性電池集中回收呢?」他說:「那很可怕,因為這就意味著我的原料沒有了。」
有稅務部門問王自新:「民營企業,沒利的事能幹長嗎?」
王自新說:「我把回收處理廢舊電池當成事業。」
他充滿激情地對記者說:「我現在就是當代的唐吉訶德,舉著長矛沖刺。」他所挑戰的,除了復雜的社會環境,還有觀念的壁壘。
王自新對廢舊電池產業鏈的每一個鏈條,都有詳細的方案,力圖做到讓利益機制來運轉電池的回收網路。他給北京市長寫信說,到2008年,北京市的廢舊電池回收率要達到50%。
看看國外怎麼做
記者查了一些資料,讓我們看看國外如何回收電池。
目前日本、美國和歐洲的鋅錳干電池已全部實現了無汞化,對廢舊電池的資源化利用主要集中在鉛蓄電池和充電電池上。但日本卻仍然堅持對一次性電池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對一次性電池的再生利用率達到50%左右。有專家認為,發達國家不回收一次性電池,從資源節約上說,也是不可持續發展的行為。
對鉛酸電池、鎘鎳電池的回收。在美國,用戶如不把廢舊電池交回給製造商、零售商或者批發商,每買一節新的蓄電池要多付3—5美元。所以美國的蓄電池回收率幾乎達100%。德國電池條例第6條規定,使用者沒有歸還廢舊電池,銷售者可以在售給其新電池時加收15馬克的費用。義大利在1998年11月頒布了一項蓄電池回收法律,並根據該法建立了COBAT的聯合會,其中50%的成員是再生鉛冶煉廠,30%是蓄電池製造廠,10%為廢料商,其餘為蓄電池零售商。顧客在買蓄電池時要交附加稅。瑞典早在1989年就頒布了一項旨在促進電池回收的returbatt計劃,要求所有電池零售商回收廢電池並對每節鉛蓄電池徵收35馬克朗的稅,這使瑞典的電池回收率在1991年就達到了100%。
有專家認為,發達國家不處理一次性電池,這種做法與我國國情不相符,因為目前我國一次性電池在電池消費中所佔比重達97%。在吸取發達國家回收電池的經驗同時,要結合我國國情才有意義。況且,在我國目前電池回收率如此之低的情況下,普及電池回收知識才是當務之急。
電池回收的尷尬局面,何時才能打破?■
參考資料: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2742/10827/983600.html

與李站長和美紅篇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