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校教育裝備,教學儀器都有包含哪些?
學校教育裝備,其實它的品種是很多的,包括他一些教學器材,音質播放器材,還有體操器材,他投影儀,還有一些電子成像技術等,反正是跟教學有關系的,都可以成為學校教學儀器
2、地方教育有什麼空洞,就是講如何才能加強地方教育?
課程「三開」的化蝶之美
楊大俠(HeroYang)
回歸教育,讓學生愛上學校
近兩年來,瀘州納溪區的學生們感覺到學校越來越不一樣。在他們眼裡,彷彿一切都在改變,這些變化讓他們興奮不已。
用河東小學學生曉佳的話來說,這是因為:讓她懼怕的家庭作業變少了,自己喜歡的科學實驗課增加了。而且現在學校把科學課優先安排,有時甚至上午第一節課是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午休變成了快樂午間,可以閱讀課外書、玩游戲等。最有趣的是每周的課外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勞動實踐基地,看植物、搜集實驗素材。總之,學校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她感到越來越快樂。
這兩年,納溪的各個學校都在悄然發生變化:課程在改變,課本在改變,課堂在改變,課間在改變……
曉佳同學當然不知道,這一切的變化是來自於從2011年秋期起,納溪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推進中小學課程「三開(開齊、開足、開好)」和「減負增效」工作帶來的。
納溪教育局局長楊文政對當前的教育痼疾毫不諱言,他說:「必須承認的是,我們的學校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受社會轉型期影響,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訴求是『讀好書,考個好學校』,於是學校教育活動便圍繞著『考試』這根指揮棒轉。使得當前學校教育只有『升學率、考試』這種單一目標,忽視了教育對人的發展尤其是對學生終身學習、體質鍛煉、思維開發等方面的綜合功能,不按學生的認知規律、身心發展規律,生理、心理規律等因素來辦學、教學。」
在楊文政眼裡,還有的學校已經進退失據,用經濟的觀點看待教育的一切:回報快的在學校里得到重視,比如分數和名次;回報慢的被有意無意忽視,比如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和人格的健全。
讓教育遠離浮躁,敬畏教育規律,遵循教育規律,不慕榮華,穩步前行,成為納溪教育管理者們的強烈共識。他們用這樣理念的尺度去考量學校的一切工作,以教育者的天職去守衛孩子們的「快樂根據地」。「我們學校教育要做的就是回歸,回歸生活,回歸本源。」楊文政堅定地說。
為此,納溪切實落實好學校課程「三開」和「減負」工作。樹立「健康比分數更重要,成長比成才更重要,明天比今天更重要」的理念。按照「2+1」標准加強藝體學科教育和勞動實踐教育;加快推進教育技裝標准化建設,促進學校管理和課堂教學信息化、現代化;加強實習實驗課堂配套設施建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水平。深入開展國學經典進學校、進課堂活動,實施文化浸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同時,區教育局組織修訂《中小學教育督導評估方案》,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機制,加強督政、督學力度。實行中小學素質教育綜合評估考核,對城區初中、小學「大班額」強力控制,防止和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並把全區中小學課程「三開」和「減負增效」工作列入對各校年度工作的目標管理評估考核,組織檢查,發現問題督促整改,情況嚴重者還要追究學校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注重頂層設計,改進教育考核評價機制
哪裡有改革,哪裡就有活力;哪裡有創新,哪裡就有新局面。在推進課程「三開」和「減負」工作中,納溪區注重頂層設計,改進教育考核評價機制。從創新、改進機制上找著力點,避開粗放管理、分數至上的誤區,一步步走進素質教育「深水區」。
納溪改進考核評價機制,改變以分數為主要指標的單一考核模式,採取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將「三開」「減負」,教師履職情況,藝體美勞教育,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國學經典進課堂,感恩教育,師生遵紀守法情況和校風、教風、學風建設情況綜合納入目標考核,且考試成績和抽考成績不高於50%,小學抽考成績考核分值已降至35%。
逐步擴大教育獎勵基金考核,完善區委區政府對教育系統的專項考核和對各鎮及區級部門的考核獎勵辦法,形成黨政重視,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良性機制。
完善管理評估制度,堅持面向每一個學科。在對統考學科評估的同時,將藝術、體育、科技創新列入素質教育綜合評估,改變過去單一評估文考學科的狀況,引導學校開齊、開足、開好課程,全面推進學科均衡發展。
加強村級小學建設。區教育局出台《關於加強村級小學建設的意見》,全面推進村小素質教育,提高村小教育質量,促進農村學生全面發展。
配齊配好師資、為「三開」「減負」實施保駕護航
要推進課程「三開」和「減負增效」,首先要有一大批能踐行這種教育理念的教師,教師隊伍的配備和打造是「重中之重」。楊文政有個形象的比喻:校長是電腦軟體,教師是主機,學生是顯示器。即使軟體再先進,如果主機不配合、不支持,顯示器上還是沒有東西,還可能會死機。
課程「三開」和「減負」的工作必須要通過教師去完成,「所以一定要把教師隊伍配備好、培養好,來實施我們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唯有如此,學校才會可持續發展,納溪教育系統的『三開』和『減負』才能取得成效。」楊文政說。納溪的做法是:
配備好農村薄弱學校師資。注重引導新招考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盡量減少代課教師數量。2012年上半年新招考的56名教師中體、音、美、心理咨詢佔到20%,有力保障了學校教學工作「三開」。
配齊、配足師資後,還要配好、配優,把師資從提「量」向提「質」轉變。通過加強激勵、引導,促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安心從教、樂於從教、愛崗敬業,保障「三開」「減負」舉措在偏遠學校都能得到貫徹落實。從2011年開始,區委、區政府每年用於獎勵和激勵教育工作經費不少於100萬元。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教師崗位津貼制度,崗位補貼向農村偏遠學校傾斜。積極開展「雲溪名師」評選活動,對長期在邊遠農村學校工作25年以上的優秀教師,可破格推薦,鼓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從教,教師基層工作經歷作為考調和晉升的重要指標。2012年納溪城區考調教師就規定至少在村小服務5年。
一位好校長,會成就一所好學校,會帶出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區教育局制定了《學校領導班子定期交流制度》,要求加強幹部交流和校際互派「雙掛」,保障優秀學校管理人才在校際之間的合理流動。
課程「三開」的化蝶之美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納溪狠抓實驗教學「三開」工作,區、鎮兩級從地方財政中切塊支持發展,共投入2000萬元用於教育技術裝備的配置,進一步提高農村中小學辦學整體水平。推進教育技術裝備規范達標配置,讓學生享用到科學知識的「盛宴」。
納溪區教儀站站長羅永利介紹說:目前,全區各中小學實驗室、計算機網路教室、多媒體教室基本實現了標准化建設;教學儀器設備配備基本達到省教育技術裝備2007標准;生均圖書小學16冊、初中35冊、高中30冊;計算機生機比小學13:1、初中11:1、高中13:1;每6名教師配備一台計算機;班級多媒體設備擁有率61.3%(中心校以上)。中心校以上的學校均建立了網站。
在保障生均佔地、校舍面積、教學設備等硬體設施配置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校教學功能合理分區,加強實習實驗、藝術體育、勞動實踐和課外活動等技術裝備配置和功能室建設,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科學化和信息化水平。全區現有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1所,為青少年提供活動和培訓場所。在學生勞動實踐基地建設方面,主抓「小菜園」、「小魚塘」、「小園林」等項目。已建成勞動實踐基地30個,面積達400餘畝,師生參與社會實踐能力大大增強。
通過開展「三開」「減負」活動,納溪區的體育和藝術教育均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舉行遠足拉練活動,是納溪區實施「三開」,增加學生體育鍛煉的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已有納溪中學、護國中學、合面中學、合面小學、棉花坡小學、河東小學、特殊教育學校等10餘所學校共20000餘名師生開展了60餘場(次)遠近不一的遠足拉練活動。2012年11月,納溪護國中學「700師生暴走40公里」活動引起全國轟動。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北京青年報等數百家媒體競相報道。
2012年5月底全市第七屆中小學生暨第二屆民辦學校和「9+3」學校學生藝術節上,納溪選送的藝術表演類7個節目中有4個獲得市一等獎,其中逸夫小學舞蹈《戴花要戴大紅花》在8月初的省藝術節上獲得省一等獎和省優秀創作獎,區教育局榮獲四川省教育廳頒發的縣級優秀組織獎。在6月初的瀘州市第六屆幼兒體操比賽上,納溪區代表隊以5金(全市金牌總數10枚)5銀1銅的絕對優勢摘得桂冠,並代表瀘州市參加四川省首屆幼兒體操比賽,榮獲團體總分全省第2名的好成績。
教育關繫到人的培養,因此教育始終是人的教育。納溪,用推進實施「三開」、「減負」舉措破解應試教育枷鎖。觀念前進一小步,就會讓行動邁出出一大步。沒有什麼比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覺醒更能帶給教育以力量。聽著納溪走在素質教育路上的鏗鏘腳步聲,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塊教育熱土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
3、教育裝備管理中心是干什麼的
教育裝備管理中心擔負著全市教育系統各類專用儀器設備的購入版、質量檢測、配權備、管理等工作,為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提供技術咨詢、工程維修等服務,同時還承擔著市教委委託的管理任務,開展對教學儀器設備配備使用情況的調研,為市教委宏觀決策提供依據。
4、教育局電化教學儀器站站長屬於幹部嗎
縣級教育局局長比縣級火車站站長級別高。
縣級火車站站長是鄉鎮級的,即科級幹部。
縣級教育局局長是正科級的,相當於地級市的鎮長、鄉長等,鄉科級正職。
正科級
國家公務員的職務級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
科級幹部
中國幹部行政級別中最低一級的領導職務名稱.科級分鄉科級正職和鄉科級副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