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萬維百科 > 高安網站建設都推江西匯發網路

高安網站建設都推江西匯發網路

發布時間:2021-01-29 21:17:16

1、江西有幾個監獄

江西有12個監獄:南昌監獄、贛州監獄、景德鎮監獄、洪城監獄、饒州監獄、贛江監獄、贛西監獄、豫章監獄、溫圳監獄、吉安監獄、新康監獄、洪都監獄。

1,南昌監獄原為江西省第一監獄,位於新建縣境內。監獄認真貫徹執行《監獄法》和監獄工作方針,忠實履行刑罰執行職能,大力加強班子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創建現代化文明監獄、平安監獄活動,強化依法治監和科學文明管理。

獄內改造秩序持續穩定,改造質量穩步提高,率先在全省通過「省級現代化文明監獄」的考評驗收;社會化建設實現社會幫教力量「十進監」,

成為全省推行模式;涌現了全國優秀監獄長黃雲萍同志,全國文明執法先進個人孫桂權同志,江西省先進工作者洪惠民同志等一大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2,景德鎮監獄為認真貫徹「首要標准」,著力推進監獄教育改造與地方安置幫教銜接聯動,日前,市綜治委轉發了市司法局、景德鎮監獄《關於開展監獄教育改造與地方安置幫教銜接聯動工作的實施意見》。

景德鎮監獄實現信息共享。搭建監獄與地方司法行政機關專用網路平台,實現信息資源互通共享;罪犯出監前一個月,監獄對即將出監的罪犯的改造表現、勞動技術能力、身體健康狀況、心理特徵四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

並向司法局提供罪犯教育改造質量鑒定意見,提出做好安置幫教工作建議;司法局每半年一次向景德鎮監獄提供安置幫教工作信息,反饋刑釋就業安置和遵紀守法等情況。

3,江西省洪城監獄位於南昌市新建縣北郊鄉西河路,總建築面積達5.86萬平方米,是一所可關押3000名罪犯的高度戒備監獄。主要經營監管、改造罪犯,注冊員工人數為655人。

始建於1962年9月6日,監獄佔地面積2554畝,是一所中度戒備的監獄。為了改善監獄監管條件差、設施陳舊簡陋的落後面貌,

洪城監獄改擴建工程於2001年11月正式立項,總投資為5680。新監區於2006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

4,江西省溫圳監獄始建於1969年,坐落在進賢縣溫圳鎮,佔地面積135畝。監獄體制改革後,成立了江西鑫日實業有限公司。

2008年和2009年連續兩年被評為省直文明單位。尤其是2009年,監獄新一屆黨委領導班子繼承和發揚歷屆領導班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認真落實政法工系統三項重點工作的要求:在監管改造工作上,

牢固樹立安全穩定首位意識,著力健全監管安全長效機制,加強安全防範設施建設:著力加強制度落實,提高制度執行力;著力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安全穩定技防水平,連續8年被評為全省監獄系統監管安全先進單位。

5,新康監獄,又名吉林省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是全省監獄系統唯一收治病犯的監獄,是二級乙等醫院。位於長春市小城子街3000號,建有綜合辦公樓、獄政辦公樓、醫技樓、4棟病房樓。2010年以來,

購置了全身用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裝置、X光機、高檔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多功能麻醉機、高頻移動式C臂機、呼吸機、監護儀、MOL-3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的診療設備,確立了3年內晉升到二級甲等醫院的奮斗目標。

6,吉安監獄位於吉安市吉州區長塘鎮,距贛粵高速公路吉安北出口3.5公里,距吉安市區3.8公里,東臨城北高速連接線。設計押犯規模3000人,

為高度戒備等級中型監獄,民警編制540名,武警100名,項目總投資1.35億元,征地面積19128h㎡,規劃建築總面積83976㎡,總體規劃分為民警辦公區、民警生活區、監管區、武警營區四大功能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昌監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景德鎮監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江西省洪城監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溫州監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康監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吉安監獄

2、高安歷史上有什麽名人,現在有什麽高官?

契嵩(1007~1072) 北宋僧人。俗姓李。藤州鐔津人(今廣西藤縣)人。7歲出家,13歲落發,翌年受具足戒。19歲遊方,於筠州(今江西高安)洞山曉聰禪師門下得法。慶歷間 (1041~1048)至錢塘(今浙江杭州),居靈隱寺永安精舍。時著《原教》、《孝論》等十多篇,力陳佛教的「五戒」、「十善」與儒家的「五常」義理相通,駁排佛之論。又著《禪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記》等,對禪宗史有較大影響。觀察李公謹奏請賜紫方袍。開封府尹王仲義復奏,請詔付傳法院將其著述編次入藏,賜號明教大師。朝中自丞相韓琦以下,莫不崇敬。後辭返錢塘,受太守蔡君謨禮遇,住佛日山。數年後仍退居靈隱寺永安精舍。校定《六祖壇經》,並著《六祖法寶記敘》。後人集其論著、書啟、敘記、詩歌、碑誌為19卷行世,題為《鐔津文集》。
朱軾 三朝帝師---朱軾墓
朱軾(1665-1737),字若瞻,號可亭,江西高安市村前鎮艮下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經學家、文學家。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年,卒於高宗乾隆元年,年七十二歲。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進士。由庶吉士改授湖北潛江知縣,有惠政。陝西學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撫、左都御史。雍正時,充聖祖實錄總裁。行取授刑部主事,督學陝西。累官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與怡賢親王共治畿輔營田水利,蓄泄得宜,溉田六十頃。卒,謚文端。任浙江巡撫時,首創用"水櫃法"修築海塘,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後世。康熙推崇朱熹學說,朱軾為當時朝廷御用程朱學派的重要代表。朱軾生活儉朴,高安民間舊時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時多為四盤兩碗,據說是朱軾宴請乾隆時所創。 軾工古文,學宗橫渠,著有周易註解、周禮註解、儀禮節略、歷代名儒循吏傳等,《清史列傳》及文端公集,並傳於世。
鄧璠
鄧璠(822~893) 原籍筠州(江西高安),字韞玉,唐懿宗咸通六年(865)科舉進士,以才能和道德並優,選任官至尚書。唐僖宗中和元年(881)由尚書特授江西節度使,權知袁州(軍州)事。
鄧璠-功績
在任興辦學舍,振興教育,感化民眾,有奉職循理之風。權知袁州刺史6年,詔敕復任。時遇王仙芝、黃巢農民起義,政局動盪,社會難以治理。唯獨鄧璠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善治袁州,獲得「更待皇恩酬善政,擁篲賁臨郡齊迎。」的極高聲譽。因贛東北戰亂,璠攜家安居袁郡宜春白芒,成為江西分宜白芒鄧家的始祖,享年72歲,葬於白芒蟠龍形。清乾隆三十三年(1765)袁州郡守葛德溥為其封禁題碑。璠夫人李氏,誥封韓國夫人,唐寶歷元年(825)生,唐天復三年(903)歿,享年79歲,亦葬白芒蟠龍形。璠有二子:次子霽,字光嵐,任福建建寧刺史,在任而卒,未詳其後;長子霖,字光瑞,居白芒繁衍生息,蔭授從事郎,任湖北黃州知事,享年70歲,葬白芒蟠龍形。璠第六代孫梅魁從白芒遷居安福瓜畲,其後在吉安廬陵等地繁衍發展。
釋惠洪
惠洪字覺范,俗姓彭,北宋筠州(今江西高安)人。少年時嘗為縣小吏,黃山谷喜其聰慧,教令讀書。後為海內名僧。以醫識張天覺。大觀中入京,其得祠部牒為僧,往來郭天信之門。政和元年,張、郭得罪,覺范決配朱崖,著有《筠溪集》、《冷齋夜話》等書。
釋惠洪-簡介
青玉案——釋惠洪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
日永如年愁難度。
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目斷知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
一寸柔腸情幾許?
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
劉恕
劉恕(1032─1078),字道原,筠州(今江西高安)鈞山人。父親劉渙為人志潔高尚,剛廉不撓,有文詞,精於史學。劉恕以後的成才及為人無不受其父的影響。
劉恕從小就十分聰慧,讀書過目成誦。八歲時,家有客人說孔子沒兄弟,他立刻舉《論語》「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句以對,一座皆驚,可見他幼時即已熟讀經書。十三歲時,他想應制科考試,一次他去拜謁宰相晏殊,向他請教,反復詰難,連這位著名的詞人也被問住了。皇元年(1049),十八歲的劉恕登進士第。當時皇帝有詔,能講經義的考生另外奏名,應詔的只幾十名。主考官趙周翰向劉恕提了二十幾個關於《春秋》和《禮記》的問題,他對答如流,先談註疏,再列舉先儒們各種不同的看法,最後發表自己的見解。主考官大為驚異,遂擢他為第一。其他文章也被列為高等,但廷試卻沒有考中,便再讓他到國子監試講經書,又列為第一,一時名動望洋興京師。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司馬光始修《資治通鑒》,英宗命他自選館閣英才當助手,劉恕首先入選,遷為著作佐郎,專在史局修書。後司馬光因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劉恕也因得罪了王安石,自度京師難留,便請求到南康(今星子)監酒稅,歸養自己的父母。熙寧末年,劉恕改任秘書丞,賜五品服色,詔他在家修書。元豐元年(1078年)九月,劉恕以風攣疾病逝,享年四十七歲。其父劉渙將他葬於星子城西。元八年(1092)十一月,其了羲仲又將他遷葬於江州德化縣(治所在今九江市—)之龍泉。
劉恕為人廉潔剛直,是是非非,未嘗以語假人,很有其父的遺風。他曾當過巨鹿主簿和和川縣令,史書說他「嚴簿書,束胥吏,撫鰥寡,繩豪猾,纖細曲直,可為後世法」。因此,一時能吏都自以為不如。在政治上,雖然他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但他並不象某些人那樣,當面表示贊成,背後進行詆毀,口是心非。他總是「面指其事,是曰是,非曰非」,「議其得失無所隱」。對質樸厚道者,他會親之如兄弟;而對那些奸佞諂諛之徒則疾之如仇(讎)。他家非常貧困,可他為官清正,一毫也不妄取於人,與「不持一石硯」的包拯同以廉吏著稱。有次他從洛陽南歸,時令已屆初冬,可還沒有有禦寒的衣物。臨行之時,司馬光送給他幾套衣襪和一床舊的豹皮褥子,他再三辭謝,但司馬光執意要送,只好勉強收下,可他下次到穎州時,將司馬光所贈全數奉還。司馬光是他的最知己者,送點衣物都不肯接受,可見其廉潔之甚了。
他的自我批評精神是極佳了。他曾著書自訟,稱自己平生有「二十失」「十八蔽」,「自攻其短,不舍秋毫」。他這種坦盪的胸懷,令人肅然起敬。
劉恕不僅廉潔奉公,勤於政事,而且博覽群書,深明史法。當時史書非科舉所急,學者多不讀。獨劉恕能篤好史學,並對上下幾千年間的史事,不論巨細,了如指掌。請看當時人張耒的概括:「其學自書契以來,於今國家治亂、君臣世,廣至於郡國山河之名物,詳至於歲月日時之先後,問焉必知,考焉必信,疑焉必決。其言滔滔汩汩,如道其里閭室堂事。」這樣博聞強識的人才漢色是難得的。難怪司馬光對劉恕這個比自己小十三歲的晚輩推崇備至,他曾對英宗說:「館閣文學之士誠多,至於專精史學,臣得而知者,惟劉恕耳。」在《資治通鑒》的編修過程中,劉恕也最受倚重。司馬光遇到紛雜難治的史實,多由劉恕處理。比如五代十國這段歷史,「群雄競逐,九土分裂,傳記訛謬,簡編缺落,歲月交互,事跡差舛」。司馬光認為「非恕精博,他人莫能整治」,因此五代的編寫任務就交給了他。至於編書的通部義例、編次安排、編修斷限等問題,司馬光都和他進行過專門的討論。「實系全局副手」。所以,同修劉等人都共推劉恕為先,認為劉恕」功力最多。」
劉恕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哈史學,獻給了《資治通鑒》。熙寧三年(1070年)冬,司馬光出守京兆,第二年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一直退居洛陽,仍以書局自隨。已告歸南康的劉恕遙隸局中。為了與司馬光面商修書事宜,於熙寧九年(1076年)不遠千里,風塵僕僕前往洛陽。在南歸途中,劉恕不幸遭母喪,悲痛欲絕,兼之一路風寒,不久就得了風攣疾,右手足偏癱。可病魔並不能奪去他著作史書的堅強意志。雖卧病在床,仍然「苦學如故,少閑,輒修書,病亟乃止。」除負責所編的《通鑒》長編未完稿外,原計劃撰寫的《通鑒後記》也沒完成,便齎志而歿了。對於他的死,司馬光感到非常痛惜,在為劉恕《通鑒外紀》定的序中,他嘆道「嗟乎!以道原之耿介,其不容於人、齟齬以沒固宜,天何為復病而夭之耶?此益使痛惋惝恍而不能忘者也。」
劉恕還非常好學愛書。他自己雖藏書不少,「百楹書萬卷」,但猶嫌不足,往往求書不遠數百里,親自去抄、讀。毫州(今安徽亳縣)知州宋次道家有不少藏書,劉恕便親自繞道到毫州借閱。宋次道每天設饌款待,以盡主人之誼,他卻辭謝說:「此非吾所為而來也,殊廢吾事。」是把自己關在藏書閣里,「晝夜口誦手抄,留旬日,盡其書而去,目為之翳。」平時在家讀書也總是廢寢忘食。「家人呼之食,到羹冷而不顧;夜則卧思古今,或不寐達旦。「到病情惡化的時候,還在借別人的書來參校自己所著之書的是非得失。
周德清(1277-1365)
周德清,字日湛,號挺齋。高安市楊圩鎮睱塘周家人。元代卓越的音韻學家與戲曲作家。周德清生平,文獻紀錄不多,大概是位布衣之士。然其編著的《中原音韻》在中國音韻學與戲曲史上卻有非凡影響。《中原音韻》是為北曲用韻而作,糾正作曲家用韻不一,其正音依據是中原語音。成書後,戲曲作曲、唱曲都有了規范,促進了戲曲用韻的統一。《中原音韻》以當時北方實際語音為標准,所定之韻接近今北京音,因而此書是研究近代以北方音為主的普通話語音的珍貴資料。1987年,紀念周德清誕辰710周年暨學術討論會在高安召開,來自全國23個省市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日本學者亦提交了論文。
柯茂謙,字退子,瑞陽(今江西高安)人。芝子。宋遺民。事見《忠義集》卷六。
吳有訓,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以系統、精湛的實驗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先後在多所高等學校任教,培養了幾代科學人才。是中國科學事業的傑出領導人和組織者,對中國科學事業特別是新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高安最早的詩人任濤
在高安的諸多詩人中,最早的當屬晚良的任濤。他從小就喜歡讀詩寫詩,乾符中(公無877年前後),數次應舉,都名落孫山,常侍李騭視察江西,聽說任濤詩作得好,就差人取來,讀至「 露搏沙鶴起,人卧釣船流」的詩句大為贊賞,說:「任濤真是奇才,為什麼成不了名呢?我當極力舉薦。」特令免去任濤的鄉里雜役,並命縣令對任濤加以禮遇,鄉里的人聽了,不免有些非議,李騭得知,又下令:「江西境內,有詩如任濤者,就和任濤一樣,免去其役。」結果,沒有一個人敢應,任濤一生和詩結緣,與當時鄭谷、喻坦之等齊稱「芳林十哲」。可惜去世得早,留有詩集傳於後世。
比任濤晚些時候,高安又出了一位詩人,名叫沈彬,他在唐末,也是多次應舉,都榜上無名,他寫詩,記其實:「曾任大中天子舉,四朝風月鬢蕭疏。不隨世祖重攜劍,卻為文皇再讀書,」(《納省卷贈為首劉象》)。從此絕意功名。後來,南唐李升鎮守金陵,羅織知名突儒,沈彬獻《山水園詩》有句「須知筆力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頓難。」李升大喜,授秘書郎。南唐保大中(公元945年前後)以吏部侍郎致仕江西,時年八十多歲,沈彬的詩有不少廣為傳誦的麗句、警句,如「數家漁網疏雲外,一岸殘陽細雨中」 ;「清占月中三峽水,築偷去外十洲青」;「幽鳥喚人穿林去,野狼尋果出去來「等等。
沈彬的兒子沈鱗,有道術,也喜歡詩,出口成章,有次回高安,沒向縣令打招呼,直詣辦事廳。縣令對這個不速之客很不高興,戲之曰:」沈道士何時成道?」沈鱗當即以四句詩回答:「何須問我道成時,紫府清都自有期。手握葯苗人不識,體含金骨俗爭知?」
原江西省教育廳廳長---漆權

男 1952年12月生, 江西高安人,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學士學位,原江西省教育廳廳長,主要從事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主要成果:
1、政府要切實承擔起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 (《求是》雜志2003.3,《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2、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高科技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3、主持完成《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一等獎。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高校黨的建設》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陳幼平教授

1957年1 月出生,江西高安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導。1982年上海交通大學學士,1984年上海交通大學碩士,1990年華中理工大學博士,1991-1992年英國伯明翰大學博士後,1998-1999年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科學家。現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武漢市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le Manufacturing等3個國際學術刊物的特約審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為機電控制及自動化、虛擬製造、網路製造、網路安全、智能控制及數控技術。
主編或參編的學術著作或教材有:虛擬現實與虛擬製造、現代製造系統的監控與故障診斷、機電一體化控制技術與系統、中國模具設計大典等。
以項目負責人或主要參加者完成的科研項目4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9篇,EI收錄32篇,ISTP收錄6篇),獲實用新型專利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並獲各類科技成果獎勵3項,其中「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及切焊組合技術與裝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柔性製造環境下基於質量控制的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研究」 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貳等獎,「機械製造系統監控與故障診斷基礎理論與系統」獲湖北省自然科學叄等獎。
著名高校教育管理學者--游濤

1956年元月出生,江西高安人,中共黨員,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副教授。1974年3月參加工作。1998年5月任南昌教育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2002年主持學院行政工作。 長期從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曾任江西省高校人事管理研究會理事,江西省高校基建管理研究會理事,市委駐灣里區羅亭鎮「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督察團團長。曾獲南昌市優秀教育管理工作者,南昌市職工技術協作先進工作者,學院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在省市級刊物發表《學校領導應重視非權利因素影響力的作用》,《學校管理應用激勵機制應平衡三大關系》,《以就業為導向,以素質為核心》、《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論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論高等學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股份合作制是公有制實現形式的一種創新》、《做學習型領導幹部》、《牢記「兩個務必」 樹立正確權利觀》等論文10餘篇。主持省科技廳科研課題《南昌市建設現代製造業重要基地與發展職業教育研究》的研究工作。目前,還在進行《南昌市城市精神與城市文化研究》的課題研究工作,並正在向省科技廳申請立項。

3、江西高安村民上交副棺木是心甘情願的嘛?

江西高安村民3天上交5871副棺木:心裡難受但會配合。

殯葬改革是以節約土地、保護環境、移風易俗、減輕群眾負擔為宗旨的利國利民的大事。自殯葬改革工作啟動以來,通過鎮村幹部的政策宣傳與入戶溝通,我市廣大群眾主動上交棺木,以實際行動支持殯改工作。截止6月23日,動員會召開後的第三天,全市24個鄉鎮(街道、場)共收到群眾主動上交的棺木5871副,殯葬改革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連日來,在黃沙崗鎮湖田村,都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來來往往的三輪車忙碌地運送棺木。94歲的付求昂老人,由於年紀大聽力不好,看到村裡老人陸續上交棺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通過與女兒的紙筆交談,得知殯改這一政策後,他立即上交了自己存放了多年的棺木。「我是1958年入的黨,今年已經有了60年,老黨員就要帶好頭,就要響應黨的號召。」老人雖然吐字不是很清,但卻一直在向我們重復這句話,令人動容。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殯改過程中,正是老黨員、老幹部的帶頭示範,為殯改工作發揮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老黨員余起金動情地說:「過去的土葬成本高,不但加重子女負擔,更要佔用很多的土地。我們的周恩來總理都將骨灰撒入江河裡,我們平凡人又有什麼想不開的呢?」他坦言地說道,等百年之後他也要河葬樹葬。余老的一番話,讓我們看到農村老黨員的高風亮節。

當然,人非個個聖賢,幾千年的土葬風俗說改就改,的確讓多數的老人在心理上一時難以接受。但是通過各地鎮村幹部的上門溝通,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廣大群眾漸漸地認識到:推行殯葬改革,是為了節約有限的生存土地,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好事,是改變過去喪事大操大辦的浪費風氣,是樹立文明新風的形勢所趨。他們紛紛主動配合,以實際行動加入改革行列。

6月22日,在汪家圩鄉倉下村,村裡請來的搬運工正忙著裝棺上車。84歲的老人王愛連,前幾年省吃儉用置備一副壽材,聽明政策後主動約來鎮村幹部,上交棺木。在棺木即將搬上車時,她走向前戀戀不舍地摸了又摸,稍後她又堅定地走開了,動情地說:「我相信政府的改革政策,都是為了我們老百姓好,為了給我們子孫後代留下更多的土地來生活。雖然很不捨得,心裡也不好受,但我願意配合」。朴實的話語,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火化安葬是全國要實施的政策,並非高安特例。現在我們都想開了,等真正到了這一天,這樣的安葬既環保也省事。」燕溪村60多歲老人熊桂珍主動上交了她和老伴放置在家的兩副棺木。她告訴記者,前年,為了製作這兩幅棺木,自己花費了差不多五千元。鎮村幹部上門入戶的宣傳,讓她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她爽朗地說道:「說實話,是因為風俗說買壽即有添壽之意,我們這才添置的,其實這棺木放在家裡,也是蠻陰森的,嚇得小孩子也不敢上樓呢!」

推行殯葬改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來到灰埠鎮小港村,村黨支部書記金建林正手持公益墓地的征地協議書與老人們交談著。「現在,我們村裡墓地的用地協議已經簽下來了,地點就選在獅子嶺那。到時會在入口處規劃建設悼念堂,專門用來臨時存放骨灰盒舉行悼念儀式……」老人們聽得連連點頭。「這樣好,這樣好,以前土葬,有的棺木太重出的時候八仙抬不起,葬的時候又這里一座那裡一座,好浪費土地!」金長恆老人這樣說道。

這群老人們,都是殯改的支持者。前幾年,由於規劃新農村拆舊建新,村裡將他們原來放在破舊房屋的棺木統一存放村裡祠堂的二樓。這次,村裡一召開動員會,老人們都主動向村裡要求上交。很多老人的棺木造價都在3000元以上,有的甚至高達5000多。盡管鎮里的補償是每副2000元,但老人們都毫無怨言。老人鄧文林說道:「現在黨的政策好,給我們老人建起了幸福食堂,三餐無憂,我們應該好好享受新時代的美好生活,當好表率教育後輩重養薄葬,樹起文明新風。」

祥符鎮村民自願上交棺木

隨著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支持殯葬改革的群眾也越來越多。下一步,我市將從規范殯葬管理、加強殯葬基礎設施建設、倡導文明生態節儉辦喪事等方面繼續發力,確保殯葬改革工作穩步推進。

來源:網易新聞

4、江西高安什麼磚便宜

近年來,在全國建築陶瓷市場,廣東佛山、福建晉江、四川夾江、山東淄博稱雄一時,而昔日有「釉面磚王國」之稱的高安市,也不甘落後,力圖強勢崛起,「五分天下」有其一。日前,在該市規劃面積達10平方公里的建陶工業項目區內看到,這里建成企業生產紅火,在建項目加速推進,仁牌、宏信、三星、新瑞景等規模宏大的建築陶瓷企業正支撐起高安人打造江西最大的建陶工業園進而稱雄全國市場的夢想。高安建築陶瓷業曾有過輝煌,並贏得了「釉面磚王國」、「建材大縣」、「新興瓷城」等美譽,但在市場大潮的沖擊下,上世紀90年代高安建築陶瓷業發展緩慢、走向低谷也是不爭的事實。為此,近年來高安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決定把建築陶瓷業作為該市經濟的支柱產業來培育扶持,並開發建設了江西省建築陶瓷產業基地。為把基地建成高安建築陶瓷產業崛起的基石,該市一方面積極鼓勵原有企業加大技改、擴建步伐。繼去年新瑞景、金剛石、美康、金盛等瓷廠的8條生產線完成技改擴建後,今年又有新中英、紅梅、新高峰等企業的5條生產線開始實施技改擴建。另一方面著力抓好陶瓷招商引資。去年以來,該市先後引進了金環、羅納爾、東方、瑞陽、美爾康、奧麗斯等12家企業,今年又有藍坊、新街、龍潭、祥符等鄉鎮簽訂了陶瓷招商項目7個。在新一輪發展進程中,高安還把提高科技含量、引進人才作為重點工程來抓。許多企業紛紛高薪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領銜產品開發和生產。如新紅梅公司請來了「中揚」、「羅馬」等國內知名公司專家進行技術指導,聘請了台灣陶瓷工藝專家為公司首席生產監管,現在已開發出「帕麗絲」內外牆系列、「雲石寶」草原秋色等40多個花色品種。這些新產品供不應求,企業效益也節節攀升。據統計,目前有100多名瓷業專家受聘於高安,由各陶瓷企業委培並聘任的大中專畢業生達300多人。為應對市場競爭,高安各建築陶瓷企業還致力打造品牌、搶占市場。吉尼斯公司產品經國家陶瓷質量檢測中心檢測,達到國家質量標准,優等品率在90%以上。新瑞景公司在全省同行中第一個通過ISO國際標准化質量認證,並享有自營出口權,取得了國際銷售通行證。2006年3月,「吉尼斯」、「新紅梅」、「新瑞景」等品牌瓷磚還獲準直供北京奧運市場。如今,高安一批品牌瓷磚已叫響大江南北。經過幾年積累,高安建築陶瓷產業開始發力奮起。目前,該市已發展建陶企業28家,擁有生產線35條。2006年,該市陶瓷企業完成產值5.5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30%,實現利稅5000多萬元;今年1至3月份,全市建陶企業完成產值、實現稅收分別同比增長18.9%和20.6%。高安陶瓷,開始大步走向全國市場。

5、高安裝修哪家好找江西匯發網路專業?

那家哪家好找江西慧驊網路專業。你的高溫裝修什麼大家好找你這話的意思都不大懂?

6、江西省樟樹市的歷史以及風景

歷史沿革
樟樹市原名清江縣,建縣於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八月,割高安的建安鄉、修德鄉 樟樹市
,新淦的崇學鄉建清江縣,以蕭灘鎮(今臨江鎮)為縣治,直屬鎮南軍節度使。境內袁贛兩水在蕭灘鎮合流後一段,波流澄澈,名為「清江」立縣後即以水名縣。南唐保大十年(952),將高安升為筠州,清江改隸筠州。北宋淳化三年(992),割清江、新淦、新喻三縣置臨江軍,先後管轄「清江、新干、新余、峽江」四縣近千年之久;清江為倚郭望縣。北宋治平三年(1066),割新淦茂才鄉,新喻思賢鄉入清江縣,縣境由三鄉增至五鄉。元至元十四年(1277),臨江軍改臨江路,清江為上縣。明洪武二年(1369),改臨江路為臨江府,轄清江、新淦、新喻三縣。清代府縣隸屬仍沿明制。歷經「宋、元、明、清」四朝的臨江府(今為樟樹市臨江鎮)先後經歷了軍、路、府的行政變革,但一直是地級市級別,江西重要城鎮,江西十三府之一。民國二年至民國十四年,屬廬陵道;民國十五年至二十年,直屬省;民國二十一年至民國三十八年,先後屬第一、二行政督察區。1930年10月至11月,在臨江鎮建立過縣蘇維埃政府,屬湘鄂贛邊境特委領導。1949年6月19日,在樟樹鎮建立清江縣人民政府(同年7月15日遷臨江鎮,1950年3月27日又遷回樟樹鎮),屬南昌分區專員公署。1959年1月1日,改屬宜春專員公署管理。(1978年改稱宜春地區行政公署)。1988年10月26日,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撤消清江縣設立樟樹市,以原清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樟樹市的行政區域,同時劃為江西省經濟計劃單列市。2000年,國務院國函[2000]50號文件,定樟樹市為江西省直轄市。同年,江西省決定樟樹市由宜春市行政代管。

樟樹市地處贛中,交通方便,可進入性強,處在南昌-井岡山-贛州金牌旅遊線路的必經之道上,又是贛西旅遊網路開發與全省金牌旅遊線路的結合部。樟樹市旅遊發展是發掘和彰顯樟樹葯文化、道教文化、古文化底蘊,重點開發建設樟樹市葯都旅遊區、閣皂山葯道養生旅遊區、吳城商邑文化旅遊區、臨江贛文化旅遊區、築衛城遠古文化旅遊區等五大旅遊區。可以概括為「一山、一江、兩鎮、兩城」。一山為閤皂山(含玉華山),一江指贛江,兩城分指吳城和築衛城,兩鎮各為樟樹鎮(即樟樹市區)和臨江鎮。從而形成以閤皂山(含玉華山)為龍頭,以市區為核心,以「吳城」和「築衛城」為兩翼的旅遊開發框架和格局。江西省推出了三條金牌線路,其中「南昌——井岡山——贛州」是一條紅綠古文化生態兼俱的金牌旅遊線,樟樹正處在必經之道上,特別經公路的旅遊者可將樟樹作為一個中間站。 ●吳城遺址 位於樟樹市吳城鄉吳城村。1973年樟樹市博物館調查發現,遺址總面積有4平方公里,遺址中心是一座61.3萬平方米的商代中晚期都邑古城。自1973年起共進行過十次考古發掘,揭露面積6000多平方米,清理出房基、灰坑、窖穴、制陶、鑄銅、祭祀場所等文化遺跡和墓葬,出土有青銅戈、矛、刀、器蓋;陶器及原始瓷器鼎、罐、盆、大口尊、鬲、缸、碗、盂、豆、爵、尊;陶質和石質生產工具有馬鞍形刀、紡輪、網墜、拍、墊、斧、錛、刀、鐮、鏟、鏃、矛、玉刀,以及鑄造青銅器的石范,還發現200多個刻劃在陶器和石范上的文字元號,這些文字有的與甲骨文相似,有的更為原始。特別是在西段城牆城壕近4米深的不到4平方米的范圍內,出土了20多個商代人頭顱骨和部分肢骨。吳城遺址是長江以南首次發現的大規模商代人類居住遺址,否認了「商文化不過長江」的歷史。1996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榮獲「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2001年,國家文物局將該遺址列入「十五」期間大遺址保護50處重點之一,定性為商代中晚期的都邑遺址。 ●樊城堆遺址 位於樟樹市西南24公里的劉公廟鄉廟下村東側,2006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系高出稻田1—3米的台地遺址,南北長124米,東西寬101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是距今約4500年的原始村落,是贛江中下游最具有代表性的遺址。 ●閣皂山 道教名山——閣皂山,又名閣山,海拔802.7米,(附近設有大型軍事基地)位於市境東南隅,雄峙贛江東岸,蟠衍200公里,成為樟樹碧嶂。山名肇見於東漢。宋代以來,即有「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館」的譽稱。東漢建安七年(202)著名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在此山建「卧雲庵」,築壇立灶,修煉「九轉金丹」,尊稱樟樹葯業之祖。唐儀鳳年間(676-678)朝廷賜閣皂山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到宋代進入鼎盛時期,與金陵(今南京)茅山、廣信(今貴溪)龍虎山並稱為天下三大名山。 ●九龍泉 位於福地景區太極峰西麓。傳為崇真宮前放生池內十條錦鯉,受葛仙翁洗葯池水靈氣而化成龍,有九條飛入宮東深壑中深修,故壑稱九龍洞,泉為九龍泉。經現代科學檢測,九龍泉水中含鋅、鈣、鐵、鎂等十二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是四特酒釀造水的源頭,也是福地景區群眾唯一的生活飲用水。 ●永鎮塔 又名永泰塔。位於樟樹市城南偏西17公里的永泰鎮。贛水河畔。據清同治九年《清江縣志》永泰團圖載:「市前小港,明成化末,贛水暴漲沖決,遂成大江,因水勢直下,建永鎮塔以控下游」。當時村民建塔九層,為鎮水患命名為「永鎮塔」。系磚石結構。六邊形,共7層,從下而上逐層遞縮,高24米。清光緒十七年(1981)「辛卯風災」,颳去塔頂,注入江口。鄉民又捐資整修,由9級改為7級。至今塔身保存尚好。塔基系用灰綠色花崗石砌成。青磚作平台,磚上壓印銘文,有「洪永昌修」、「洪永昌會公修」、「永鎮塔磚」等。每層高3米,設6門,三虛三實,塔身眠磚壘砌,塔壁白灰粉飾,腰檐皆以青磚疊澀鋪挑出,上蓋青石吻鰲斜出聯角,雕作翹式,下部吊掛銅鈴,頂層以青石覆蓋,頂部銅帽呈圓錐形。塔內中心豎一參天杉木柱,柱直徑80公分,直通塔頂。各層設有井字木架四根,夾嵌木柱,使木柱與塔身緊密地連結在一起。原塔內設有樓板、木梯,現已廢。1984年公布為樟樹市文物保護單位。 ●望津樓 位於樟樹市西面贛江邊大碼頭石級坪台上。又名望津亭。與對岸的「知津亭」(毀)遙遙相望。該樓創建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咸豐七年(1857)毀於兵燹,光緒元年(1875)重修。1957年秋,1982年又兩次維修。因處重要渡口,居碼頭之上,登樓可遠望贛水;清代曾設卡課稅。為商賈稅收之要津,故名為望津樓。大碼頭系贛水交通必經之地,過往船停泊之點,為之標記,當時碼頭旁設有義渡,過往行人可在望津樓內歇息避風雨。該樓系木石結構,方形擎檐石柱四根,置於方礎石之上。木質圓形通住四根。下墊鼓礎,樓為兩層。底層為敞間,呈方形。鋪砌花崗岩為基台,兩側砌有台階,上下層之間設樓板腰檐,天花板素底,四面欞條明窗,歇山頂泥瓦覆蓋,勾頭,滴水檐頭,彩瓷葫蘆剎,餞脊鰲尖,四翼懸掛鐸,樓體髹漆棗紅。樓上層原懸掛「望津樓」匾顏體字,下層懸掛「利涉大川」橫匾、隸書體。兩匾均系黑地金字,筆力雄勁,惜毀

7、江西獵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江西獵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2015-12-22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江西省高安市瑞州街辦瑞州商貿城。

江西獵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60983MA35FYYK1N,企業法人王小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江西獵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計算機軟硬體開發與銷售,計算機系統集成、信息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推廣,網站建設,網路伺服器託管,互聯網信息服務,資料庫及計算機網路服務,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企業形象策劃、宣傳,日用百貨、通訊設備、五金、交電、文體用品、工業禮品、機械設備、電子產品、計算機及輔助設備、首飾、家用電器、傢具、建築材料、汽車零配件、針、紡織品、服裝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江西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09425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265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良好。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江西獵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8、江西高安廣電網路慢怎麼投訴:你媽才裝幾天網第三天網貓壞又過三天沒

尊敬的用戶您好。
1.你接入互聯網的路由的帶寬。大家常說的幾兆就是指它,這個需要去電信公司版辦理,錢給的權多,分配的帶寬就多,通常是1M,2M和4M。
2.你的電腦的配置高低或電腦操作系統的優劣。一般配置的電腦都不影響網速,如果配置太低,運行的程序或軟體太多就會影響。
3.你下載數據的網站埠允許的速率。有的網站為了大家都能及時下載,可能會限制埠速率。這時,你帶寬再大、電腦配置再高也沒用。
4.另外與下載軟體有關,例如,使用迅雷下載就比不使用快得多。
5.本地節點接入網路的用戶數,就是說大家都用時就慢,人少時就快。一般晚6、7點鍾到9、10點鍾較慢。
6. 電腦有病毒
7. 伺服器的負載,伺服器負載重,網速就慢;負載輕,網速就快
8. 埠被限速了
9. 系統軟體影響,如防火牆,殺毒軟體,360等等
10. 運營商的設備問題
中國電信提供最優質的網路通訊服務,老友換新機,網齡抵現金,百兆寬頻免費體驗,超清電視iTV,電信活動可以直接通過營業廳查詢。

與高安網站建設都推江西匯發網路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