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鄉政府農業站長是什麼級別
1、正股級或副科級
2、普通的鄉政府屬於正科級;
3、所以鄉農業站屬於正股級;
4、有些時候出現高配現象,也不排除是副科級的可能性。
2、普通的鄉鎮林業站站長是什麼級別,是不是正科級?
普通的鄉鎮林業站站長是股級幹部。
「股所級」是縣區規范設置的一種沒有級別的管理層級,介於副科級和科員級之間。將縣區級機關內設機構名稱統一為「股」或辦公室,規范設置縣區「股所級」這一沒有級別的管理層級。
股級屬於縣屬鄉(鎮、場)、行政事業單位中層幹部,股所級部門的負責人可以高配副科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第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省屬的廳是組成部門,局是直屬機構,所以廳排在局前面,叫廳局級,股是縣區級機關內設機構,所是派出機構,所以股在前面,所在後面,叫股所級。
比如惠州市惠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內設機構(股)和派出機構(所) 。
3、鄉鎮站長能給撤職處分嗎
這是組織的事,和你沒關系
4、鄉鎮政府里哪些人是公務員
鄉鎮政府的工作人員不一定都是公務員的,黨政班子成員,黨政辦、內計生辦、容綜治辦、民政辦、經濟發展辦等鎮直部門的正式職工。
1、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對於具職位特殊性,需單獨管理的,可增設其他職位類別。
2、國家根據公務員職位類別設置公務員職務序列。公務員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非領導職務層次在廳局級及以下設置。
5、鎮政府的文化站站長屬於什麼級別
鎮政府的文化站站長屬於正股級,正股級是幹部序列中較低的職務級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有此概念和定義,一般出現在基層公務員,屬於一種規范的職務稱呼。屬於第十一級幹部。
正股級是幹部序列中較低的職務級別,所處位置是:科員、股、科(鄉鎮)、處(縣)、廳(地、市、局)、部(省)、總理。
(5)鄉政府的站長擴展資料:
正股職一般包括:
1、縣(市、區)紀委各職能室副主任、紀檢監察員;
2、縣(市、區)組織部各科科長、組織員;
3、縣(市、區)宣傳部各科科長;
4、縣(市、區)統戰部各科科長;
5、縣(市、區)各正科職調協部委辦局中層正職(政府序列)、副科級局副局長;
6、鄉鎮黨委、政府中層幹部正職等;
7、鄉鎮學校、衛生院正職幹部等。
6、鄉鎮文化站站長級別 鎮政府的文化站站長屬於什麼級別
副科級。
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1993年9月發布的《關於中國共產黨機關參照試行<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的實施意見》,黨的機關工作者的級別劃分,參照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執行。職務與級別的對應關系是:
(1)中央各部部長,省(自治區、直轄市)委書記,中紀委副書記:三至四級;
(2)中央各部副部長,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副書記、常委,中紀委常委,省(自治區、直轄市)紀委書記:四至五級;
(3)中央各部局長,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各部部長,地(市、州、盟、直轄市的區)委書記,省(自治區、直轄市)紀委副書記,巡視員:五至七級;
(4)中央各部副局長,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各部副部長,地(市、州、盟、直轄市的區)委副書記,地、盟(市、州、直轄市的區)委委員(常委),省(自治區、直轄市)紀委常委,地(市、州、盟、直轄市的區)紀委書記,助理巡視員:六至八級;
(5)處長,地(市、州、盟、直轄市的區)委各部部長,縣(市、旗、省轄市的區)委書記,地(市、州、盟、直轄市的區)紀委副書記,調研員:七至十級;
(6)副處長,地(市、州、盟、直轄市的區)委各部副部長,縣(市、旗、省轄市的區)委副書記、常委,地、盟(市、州、直轄市的區)紀委委員(常委),縣(市、旗、省轄市的區)紀委書記,助理調研員:八至十一級;
(6)鄉政府的站長擴展資料:
文化站站長職責
一、傳播文化、發展文化、繁榮文化、管理文化,引領先進文化方向。
二、運用一切藝術手段,對群眾進行時政方針政策、思想道德教育和優良傳統教育,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三、組織、協調、指導、開展所轄區的群眾文體、娛樂活動。
四、組織並指導群眾藝術創作,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理論研究和對外民間文化交流。
五、開展圖書閱覽,舉辦各類展覽、講座、培訓等,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群眾文化素質。編輯並推薦群眾業余藝術創作作品和科普材料。
六、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開展數字化信息服務。
七、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指導群眾業余文體團隊建設,輔導和培訓群眾文體骨幹。
八、負責配送和管理村、街道等公共文化資源;執導村、街道的群眾文體工作。
九、負責當地的文化市場管理。包括演出團體、民間藝術、圖書報刊、攝影音像、電影電視、網吧球室等文體活動的組織、開展、指導和管理。
十、收集、整理、保護、傳承民間文化遺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展示、宣傳,指導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做好地方文物的保護和宣傳工作,代表國家進行當地的文物保護和管理。
7、鄉鎮政府組成部門有哪些
有以下幾個部門:
1、黨政辦公室(信訪辦、監察室、人武部、綜治辦)
2、農村經濟工作辦公室(安監站)
3、社會事業辦公室(民政辦、司法所、教育辦)
4、財稅辦公室(財政所、統計站、審計站)
5、村鎮建設辦公室(環保辦)
6、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7、企業發展服務中心
8、鎮村建設服務中心
9、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服務中心
1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
11、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7)鄉政府的站長擴展資料
鄉鎮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基本得到規范與統一,職能轉變和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帶有一定普遍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機構設置與行政環境欠協調,人員臨時調度和混合使用;
2、向體制關系錯綜復雜,做好溝通協調工作難度大;
3、職、責、權不一致,履行職能與承擔責任力不從心;
4、疲於突擊完成各項「中心工作」,正常工作秩序受干擾;
5、多種因素互相疊加,監督管理力度和效度明顯降低;
6、經費、人才與技術匱乏,不能提供切實有效的公共服務。
進一步深化鄉鎮機構改革應採取的主要措施是:
扎實推進鄉鎮政府的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鄉鎮政府。為此,要強化三項職能:
一是強化依法行政職能。鄉鎮政府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全面推進依法治鄉,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二是強化服務職能。主要是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增強市場的服務能力,形成與外地大市場相銜接的網路,為農民增收鋪設通向市場的橋梁。同時,積極開展社會保障服務,通過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開展農村低保等扶貧解困工作,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三是強化組織協調職能。鄉鎮要協調好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與社會中介組織的關系,加強農戶與市場的聯系;協調、理順村委會、農戶與信用社等農村金融組織的關系,為農業生產提供資金保障;協調村委會與各種經濟組織及上級行政部門的關系,嚴格制止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同時要弱化兩項職能:
一是弱化直接干預生產的職能。把生產經營的自主權真正交給農民,政府做到引導、服務,不強迫、不幹涉;
二是弱化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職能。政府要建環境、搞服務,不要直接參與經濟活動。
1、統籌規劃,縣鄉配合,促進鄉域經濟發展。
2、加大財政支持和政策傾斜,加強農村公共服務。
3、合理授權,完善功能,加強社會管理。社會管理工作量大、面廣,要做好這些工作必須使鄉鎮政府具備一定的權力和功能。首先,要賦予鄉鎮相應的社會管理權力。從行使社會管理職能的需求出發,賦予鄉鎮必要的管理執法權,使鄉鎮在該管的職能上,職、責、權相匹配。其次,要完善鄉鎮社會管理的功能,要有適應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保障。
4、縣、鄉、村協同,行政管理與群眾自治有效銜接,推進基層民主。
5、創新農村工作機制,把服務型政府建設落到實處。如首問責任制、群眾事情全程代辦制、「和諧110」聯動體系、「田園110」專家人才服務熱線、以「聯村、聯民、聯事、定責任」為主要內容的「三聯定責」機制等等,對於提高鄉鎮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效果顯著。各地要結合實際,認真總結、學習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