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計網頁時,交互設計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交互設計泛指人機交互,當一個軟體或者網站需要通過與用戶之間通過某些步驟,協助或者限制用戶必須完成某些設定,達成某種目的,這個過程即可稱之為交互,用戶與用戶之間也會存在交互,比如私信,留言,回復等。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這些步驟和動作需要設計呢!
這是因為軟體或者網站都希望用簡單容易理解的方式,讓用戶獲得最佳的用戶體驗,盡可能讓這種「交互過程」愉悅,高效。因此交互設計被納入課題,並讓專業人士來擔當審查該環節,於是交互設計師誕生了。
2、為什麼需要交互設計?
用戶可能會因為悅目而又興趣嘗試使用,但是使用的體驗如果不好,他一樣會離開。
交互設計是為了解決產品(在大多數情境下,我們是指軟體或互聯網產品)的可用性、易用性問題,讓用戶在使用這些產品的過程中感覺更加方便,容易,有效完成任務,達成預期目標。因此交互設計要致力於消除阻礙用戶使用的障礙,如歧義的文字,迷惑性的按鈕,出錯的頁面,違背用戶習慣的操作。
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比如大多數的網站在用戶注冊時,提交按鈕都是放到頁面的下端,用戶已經有此習慣,填寫完信息時就去下方點「確認」或「提交」的按鈕,可是一個網站要革新,它故意把提交的按鈕放到了頁面的左邊或者右邊,結果用戶找半天找不到。
還有郵箱,我已經習慣了按下面的「發送」按鈕,而網易的一個版本卻反其道而行,我找來找去都找不到發送的按鈕,以至於我以為我的瀏覽器出問題了,後來才發現「發送」按鈕在上面一排菜單里(圖一)。「下一頁下一頁」的設計方法同樣是不符合大多數用戶的操作習慣的(圖二)。
圖一:找了半天找不到的「發送」按鈕,原來在頂部。圖二:滑鼠在下方劃動了半天要找翻頁的按鈕,原來在右上角。用戶是互聯網生存的命脈,沒有用戶,再好的產品和商業模式都是在虛擬演練,而沒有一批忠實的用戶,網站也將行而不遠。靠什麼來粘住用戶,一個當然是靠產品和服務,沒有用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再大的嗓門吆喝都不頂用,他可能會被吸引過來,但是當他發現沒有他需要的東西後照樣會走,這也是google等搜索引擎過來的用戶跳出率很高的原因。二,要靠用戶體驗。用戶被吸引過來了,也有興趣使用了,發現了他想要的東西了,結果一用發現很復雜,搞了半天搞不定,一會這里出現提示說他操作失敗,一會哪裡提示還缺個插件沒裝,折騰了半天沒有成效,用戶一氣之下就走了——這比找不到他想要的產品和服務也許更糟糕,因為這次他再也不會再來了——他對這個網站充滿著不愉快的回憶,並不會將這個網站推薦給任何人。
用戶有了良好的使用體驗後,如果有更好的品牌、外觀,那就更好,就會加深其好的記憶。若沒有良好的使用體驗,會惡化這個品牌想像,好的外觀也效果不大。
交互設計,通過把用戶的使用體驗放到中心位置去考慮這些設計的細節,去優化整個設計,營造良好的用戶體驗。讓用戶不僅悅目,而且賞心,進而成為產品的忠實使用者。
而另一個情形時,一些大公司,卻在爭奪交互設計人才,招兵買馬,阿里巴巴的招聘,中國雅虎招聘,同樣,阿里巴巴旗下的的其他網站:淘寶,口碑以及支付寶對交互設計師的招聘似乎一直都在進行中。其他的有用戶體驗設計意識的網站也開始將原來的招聘ui設計人才改變為招聘交互設計人才。
交互是始終存在的,只是視項目不同和公司性質不同,交互設計的重要性有所差異。
那位設計師朋友的公司雖然沒有交互設計師這個職位設置,但是交互設計一定還是做了,只是做得可能不那麼突出。我的設計師朋友視覺表現非常妙,他特別喜歡很小的字體,很低調的幾乎融入到背景色的按鈕,他一般做房地產的網站,這種網站本身就是單向的傳播比較多,主要作用就是介紹和廣告,用戶的目的也都很單一,操作也很簡單,只要將網站下載的速度提上去,把悅目這個環節做到位就行了。所以,他所在的公司可能不需要單獨設置交互設計這一職位。而項目經理或者設計師會無意中做一些交互設計類的工作,比如在頁面流程和欄目架構上,他們會考慮用戶需要看到什麼,用戶關心什麼,他們或許還會做個在線的咨詢台,更好方便和用戶互動。但是基本上仍是單向的傳播。
但是像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子商務網站,幾乎每天都在進行著無數的互動和交互。用戶和網站,用戶與其他用戶,而且這些用戶一般都是中小企業主,他們的電腦操作不是很熟練,但是他們是阿里巴巴生存的命脈,如何讓這些對互聯網知道不多,對電腦操作不熟練的人很熟練應用阿里巴巴做生意呢?馬雲就說,如果設計師做出來的東西,他不會用,那麼幾乎80%的用戶都不會用。所以他們需要將網站設計得更具備人性化,簡單,重點突出,指引清楚,出錯率小,讓那80%的人在使用上沒有難度。
所以並非所有的項目都需要交互設計師,但是這個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從web1.0的單向傳輸,到web2.0的用戶參與互動,到web3.0的個性化資訊訂閱聚合,用戶的目的多樣化,操作趨向復雜化,用戶的重要性也愈加凸顯,哪怕是靠廣告掙錢的網站也需要靠贏得用戶的心來賺取流量。競爭日益加劇,用戶在別的網站上使用起來沒有任何難度,非常輕松完成了任務,還會來你這里經受挫折嗎?
那麼,誰來做這個事情?美術設計師做交互有優勢但是也有天然的不足。我以前的公司的老總對我提到過我們的設計師的問題,他說他們對界面的表現沒有問題,但是對商業需求的理解有點不足,並且有點固執己見。
其實這很正常。一個不關注外觀美的設計師不合格的,他本身就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到圖形圖像上,他們的特長在於視覺表現,他的專業培養得他就是要關注美關注產品,而無法分出精力去關心用戶的使用過程。固執己見也是正常的,自己的孩子誰不愛啊?父母不都是越看自己的孩子越順眼嗎?美術設計師對修改的抗拒大於交互設計師,因為在他手裡,整個產品都已經有血友肉,精美異常了。
但是有個問題,產品經理,重在經理和管理,他無法沉下心去落實那些太過細致的東西,他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確定產品的方向和執行的戰略,制定項目的研發計劃和人員協調分工。
網站策劃人員呢?其實從我的工作經驗來看,網站策劃和交互設計有一些重復的工作,那是因為我以前做網站策劃,從市場調研,競爭分析,到方案書的撰寫,一直做到了概念設計和demo實現,但是大多數的網站策劃並不拉如此長的戰線。他們和產品經理配合,指明網站建設的目的及方向,分析市場需求,確定欄目規劃和風格建設指導,也不會進入到交互的細節中去。
況且,交互設計師也不一定是做網站的,也可能是其他的人機界面交互設計,如手機,軟體等。
所以,交互設計師應運而生。補充一個問題:
附註:Dan Saffer是Adaptive Path的高級交互設計師。在電子商務,應用軟體,硬體等領域表現出色。曾與Lucent Technologies,Warner Bro,MAYA Viz等多家公司合作。
阿里巴巴在招聘網站上邀約詞寫道:
「阿里巴巴的口號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我們希望全球的商人都沒有難用的界面。這個偉大的使命需要你和我們共同完成!」
3、網站的交互設計主要是做什麼?
①當你的Boss需要做個產品時,它首先必須是可實現的,這也是為什麼核心程序員架構師的待遇普遍較高的原因,因為他們是生產力。那麼成功的產品首先要具備–可實現模型。 yixieshi
②產品做出來干什麼?「方便用戶,讓用戶玩的爽?」當然不是,產品的終極目標是盈利,你的領導也只關心這個。怎麼才能盈利,而且是可持續的盈利。這需要具備第二個要素–業務模型。
③有了實現模型和業務模型產品就成功了嗎?以前是,但如今時代不同了,大多數的應用已經不存在技術難題,在這個企業不缺系統,互聯網不缺產品而用戶不懂技術的時刻,你靠什麼贏得用戶?強大的運營隊伍也只能推動一個峰值,最根本的還是需要產品的第三個要素–使用者模型,使用者模型像水一樣,可以成就一個產品,讓產品走的更遠,也可以毀掉一個優秀業務模型的產品。
4、什麼是交互設計
交互設計(Interaction Design) 作為一門關注交互體驗的新學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產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創始人比爾•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設計會議上提出,他一開始給它命名為「軟面(Soft Face)」,由於這個名字容易讓人想起和當時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 doll)」,他後來把它更名為「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設計。
從用戶角度來說,交互設計是一種如何讓產品易用,有效而讓人愉悅的技術,它致力於了解目標用戶和他們的期望,了解用戶在同產品交互時彼此的行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同時,還包括了解各種有效的交互方式,並對它們進行增強和擴充。交互設計還涉及到多個學科,以及和多領域多背景人員的溝通。
通過對產品的界面和行為進行交互設計,讓產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間建立一種有機關系,從而可以有效達到使用者的目標,這就是交互設計的目的
交互設計的定義:
簡單的說,交互設計是人工製品、環境和系統的行為,以及傳達這種行為的外形元素的設計與定義。不像傳統的設計學科主要關注形式,最近則是關注內容和內涵,而交互設計首先旨在規劃和描述事物的行為方式,然後描述傳達這種行為的最有效形式。
交互設計借鑒了傳統設計、可用性及工程學科的理論和技術。它是一個具有獨特方法和實踐的綜合體,而不只是部分的疊加。它也是一門工程學科,具有不同於其它科學和工程學科的方法。
5、什麼是交互設計
什麼是交互設計(Interaction Design)
在使用網站,軟體,消費產品,各種服務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同它們交互),使用過程中的感覺就是一種交互體驗。隨著網路和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產品和交互方式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交互的體驗。當大型計算機剛剛研製出來的時候,可能為當初的使用者本身就是該行業的專家,沒有人去關注使用者的感覺;相反,一切都圍繞機器的需要來組織,程序員通過打孔卡片來輸入機器語言,輸出結果也是機器語言,那個時候同計算機交互的重心是機器本身。當計算機系統的用戶越來越由普通大眾組成的時候,對交互體驗的關注也越來越迫切了。
因此交互設計(Interaction Design)作為一門關注交互體驗的新學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產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創始人比爾
6、交互設計和UI設計是什麼關系啊?
交互設計和UI設計的關系:
1、交互設計是一種面向目標的設計。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用戶行為設計的。交互設計人員設計用戶行為,使用戶更方便高效地實現產品業務目標,並獲得愉快的用戶體驗。
ui設計有兩個概念:窄和寬。廣義的概念包含了互動的含義。事實上,UI設計包括圖形設計、網頁設計和移動界面設計,交互是當今設計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2、如果UI設計是通用的,則應該包括原型設計、交互設計和視覺設計。狹義的ui通常只是人們看到的ui可視化設計的最後一部,交互是用戶操作事件的反映。
例如,點擊彈出菜單,瀏覽鏈接就會變成紫色,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互動,但它處處反映用戶體驗。交互設計更多的是關於用戶行為響應的設計、UI可視化設計,以及更多關於界面的靜態設計。
(6)網站交互設計的目的擴展資料:
交互設計遠不如用戶界面設計。
1、在中國,互動相對較少。中國只有少數學校專門研究鄭和八經典互動。
2、交互不一定需要特殊的創新,或者有更一般的交互模板。例如,下拉刷新、左右滑動開關等,對於企業來說,產品和UI都可以同時交互,只是遵循流行的過程和操作。
3、在小公司中,產品經理負責更詳細的內容,這與交互功能重疊。如果將交互位置直接添加到產品和UI中,則可能帶來比人力成本和通信成本少得多的價值。
7、交互設計主要是做什麼?
交互來設計主要做的就是接源產品經理的後面,比如就是產品經理說要去某地,而交互設計師就需要知道路線,如何走比較方便,有車沒車如何走,什麼時間出發最好,如何回來,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做的就是了解用戶行為,就是產品邏輯的梳理,一般都是大公司才會有的
8、為什麼會有交互設計,交互設計能夠做什麼?
在使用網站,軟體,消費產品,各種服務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同它們交互),使用過程中的感覺就是一種交互體驗。隨著網路和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產品和交互方式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交互的體驗。當大型計算機剛剛研製出來的時候,可能為當初的使用者本身就是該行業的專家,沒有人去關注使用者的感覺;相反,一切都圍繞機器的需要來組織,程序員通過打孔卡片來輸入機器語言,輸出結果也是機器語言,那個時候同計算機交互的重心是機器本身。當計算機系統的用戶越來越由普通大眾組成的時候,對交互體驗的關注也越來越迫切了。
因此交互設計(InteractionDesign)作為一門關注交互體驗的新學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產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創始人比爾?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設計會議上提出,他一開始給它命名為「軟面(SoftFace)」,由於這個名字容易讓人想起和當時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Patchdoll)」,他後來把它更名為「InteractionDesign」――交互設計。
從用戶角度來說,交互設計是一種如何讓產品易用,有效而讓人愉悅的技術,它致力於了解目標用戶和他們的期望,了解用戶在同產品交互時彼此的行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同時,還包括了解各種有效的交互方式,並對它們進行增強和擴充。交互設計還涉及到多個學科,以及和多領域多背景人員的溝通。
通過對產品的界面和行為進行交互設計,讓產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間建立一種有機關系,從而可以有效達到使用者的目標,這就是交互設計的目的。
9、什麼才是網站正確的交互設計方式
交互指的是產品與它的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過程,而交互設計師則是秉承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以用戶體驗度為原則,對交互過程進行研究並開展設計的工作人員。
交互設計(InteractionDesign)是指設計師對產品與它的使用者之間的互動機制進行分析、預測、定義、規劃、描述和探索的過程,即定義人造物的行為方式。作為一門關注交互體驗的新學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產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創始人比爾·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設計會議上提出,他一開始給它命名為「軟面(SoftFace)」,他後來把它更名為「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設計
交互設計師善於表達,以網頁語言表達產品所要告訴用戶的信息,同時顯示用戶的操作功能。
所以,凡是涉及到表達、傳達的問題,都可以找交互設計師來做,也應該由交互設計師來做。產品經理考慮要做什麼產品才有價值,交互設計師考慮怎麼把這個想法最有效的轉化成一系列的界面展現給用戶。除了展現,還有和用戶的交互。這個展現、交互的過程就需要一定的表達能力。這種表達能力並不是我們平時所特指的口頭表達,而是使用網頁語言表達。我們經常會討論一個按鈕的位置,討論某個狀態下游標的樣式,討論應該寫成「登錄」而非「登陸」等等:這些都是網頁語言表達。
10、交互設計是做什麼的?
交互設計(Interaction
Design)這一概念,最初是由IDEO創始人之一Bill.Moggridge(莫格里奇)1984年在一次會議上提出。他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Compass,並寫作出版了在交互設計領域影響深遠的《Designing
Interactions》一書,被稱為交互設計之父。
國際交互設計協會(IXDA):
交互設計師以創造有用且實用的產品及服務為宗旨。以用戶為中心作為設計的基本原理,交互設計的實際操作必須建立在對實際用戶的了解之上:包括他們的目標、任務、體驗、需求等等。以用戶為中心的角度出發,同時努力平衡用戶需求、商業發展目標和科技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交互設計師為復雜的設計挑戰提供解決方法,同時定義和發展新的交互產品和服務。
這個定義明確了交互設計的目標,即創造有用且實用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基本原則,並綜合考慮用戶、商業、技術三個核心因素。
李世國與顧振宇老師出版的《交互設計》一書中,對交互設計是這么描述的:
交互設計是定義、設計人造系統的行為的設計領域。它定義了兩個或多個互動的個體之間交流的內容和結構,使之互相配合,共同達成某種目的。交互設計努力去創造和建立的是人與產品及服務之間有意義的關系。
這個定義界定了設計的對象是人造系統的行為。而這里提到的「有意義的關系」,想必就是上面IXDA定義中所說的「有用且實用」吧。
辛向陽老院長是國內交互設計帶頭人,他在「交互設計:從物理邏輯到行為邏輯」一文中強調:「交互設計是行為的設計,雖然也需要物,但只是把物當作實現行為的媒介」。
文章還提出了交互行為所需的五個基本要素:人、動作、目的、媒介、場景,被交互領域廣泛認可和推崇。交互(interaction)是因為有了「動作」(action)和相應的「反饋」(reaction)才形成一個回合的交互行為,這種對交互行為過程的設計,與傳統概念強調物理屬性的工業設計是有明顯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