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書法都有那幾種字體,各個字體的代表人物
篆:李斯、趙高隸:張芝、曹操、張飛、鍾繇、鄭谷口、伊秉綬,金農、鄧石如,回吳昌碩草:王羲之、王答獻之、張旭、懷素行:王羲之、董其昌、蘇軾、黃庭堅、米芾、柳公權、顏真卿、趙孟頫楷:歐陽詢、虞世南、柳公權、顏真卿、趙孟頫、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
2、中國書法的5種字體是哪5種?
漢字中最為經典的五種字體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3、中國10種書法字體
上樓的是個苕貨,是十種書法體,不是你在電腦上顯示的字體!
正規的說法有六種:
大篆
小篆
楷書
草書
隸書
行書
當然還可以分細一點
什麼行草,狂草,行楷,正楷等等
4、中國書法的字體分類
單從字體發展演變來說:一般為篆體(分大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專從書屬法角度講有多種分類方式。如以書法大家流派分類,像柳體、顏體、歐體等,從藝術章法角度分如狂草、金草等,還有如瘦金體、魏碑體以及現代分類如:黑體字、仿宋體、其他美術藝術字體等。若想規范掌握,建議查閱相關專業資料。
5、中國10種書法字體
甲骨體
大 篆(籀書,金文/鍾鼎文、石鼓文、繆篆、鳥蟲篆等)
小 篆(玉筋體、玉箸體內,還有像「天發神容讖碑」別開生面者等)
隸 書(分書/八分書,漢簡、漢隸等)
章 草
今 草(狂草)
楷 書(正書/真書,魏碑)
行 書
另外還有:行草、行楷
6、求好看軟體的字體。(創意字體,中國書法字體等)
我有1000多種字體,但是太大了,當初在淘寶網上買的,專用PS的
古風、現代、英文字體都有
太大了,我給你發幾個包好了,等一會兒就給你發
7、中國書法中哪種字體最漂亮
只能在同類中比較,不同類無法比。就象你問別人:白酒、啤酒、黃酒哪種酒好喝[口感好]?讓人無法回答!書法中字體類別繁多,也只能同類相比,而且各人欣賞角度不同,審美觀不同,結論不盡相同。本人只是從傳統的觀點來評論。楷書中目前有顏體、柳體、歐體等,在唐朝,女人以肥胖為美,男人以壯實為美,對文字有一定的影響,顏體字就體現出來了,每個字筆劃中橫細豎粗,每一個字中其中一筆劃是這個字的靈魂,重點寫好突出這一筆劃字才好看,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柳體字某些地方吸收了顏體的優點,但字體結構有時不夠嚴緊,其它楷書字體從審美觀上來講不如顏體,現在小學生習字帖及社會上常用楷書字體都是以顏體為,所以我認為楷書中顏體較美。隸書中常見的有張遷的碑文及韓仁銘的碑文,但我覺得韓仁銘的隸書書寫的特別好看,最有看點的地方是每個字中其中有一筆劃為這個字的靈魂,一定要寫好這一劃,韓體隸書在許多字中最好看的是燕尾橫,同楷書一樣,遇到相同的字筆劃要有變化。行書中毫無疑問肯定是推薦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敘'',王羲之的''蘭亭敘''目前沒有真跡,只有臨摩本,其中虞世南的臨摩本較為流行,行書蘭亭敘中字體剛勁有力,一氣呵成,時而如萬馬奔騰,時而如潺潺流水,兩個字之間字斷意連,遇相同的字,書寫的筆劃卻不同,每個字中,有一筆劃[或幾筆連寫在一起的]為這個字的靈魂,一定要寫好、寫突出........
8、中國書法字體種類有那些?
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
1、行書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2、草書
即作為一種特定的字體。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草書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3、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4、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
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5、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也是一種官名。《新唐書·百官志二》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作為官名也稱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一機構中並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
《通典·職官二十二》記楷書手為流外勛品官。宋代無楷書手之稱,惟稱楷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書法字體
9、中國書法有哪些字體,這些字體讓字看起來怎樣
2、按字體分:甲骨文、小篆、大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行楷、行草
3、按書法家分:歐體、顏體、趙體、柳體、瘦金體……
首先顏筋柳骨都是楷書
王羲之是行書代表
行書有行楷行草之分
鄲稜策谷匕咐察栓暢兢 牽絲是行書的特點,就是字字之間有很細很細的筆墨連接,和楷書相比楷書中幾個凸顯齊整的地方行書都予以了代替,點畫以露鋒入紙,以歟側代替平整,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復的點畫,以圓轉代替方折
我們說歐體指的是歐陽詢不是歐陽修
柳體是柳公權不是柳永
顏體是方正茂密橫輕豎重雄強圓厚氣勢磅礴庄嚴雄渾的
草書是很連綿的
書法的種類,大體可以分為正、草、隸、篆、行等形體。 正書:也叫「楷書」、「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盂附)等。 草書: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未,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大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有隸、楷之間的過渡。 行書: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象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始於漢未。 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這是漢字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不過,作為書法藝術,都保存下來了,並各自形成眾多的流派,出現了不少獨擅名家,擁有豐富多彩的藝術珍品。
他們的風格各不相同:
顏真卿的楷書具有庄嚴雄偉的氣派,他用筆橫輕豎重,筆力雄強而有厚度;在結構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圓。豎筆向中略呈弧度,剛中有柔,富有彈性感,兼以筆畫重,力足中鋒,更增加他那氣勢宏大、圓潤渾厚的美感.
柳體用筆斬釘截鐵,骨力遒勁,有"顏筋柳骨"之譽。世人評述此碑"風神整峻,氣度溫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跡.
歐書於平正中見險絕,形態端莊刻厲而不板滯,緊密剛勁而不局促,是從漢隸及魏晉楷書推陳出新的結果.
元代趙孟頫,獨創趙體書法,其風格圓潤綺麗,後為清乾隆帝推崇。
中國書法主要有真、草、隸、篆。真即楷書,草包括行書、草書,隸書漢代盛行,篆書包括大篆、小篆。另外甲骨文太難,習者較少。北魏時期盛行粗獷的魏碑,近代經康有為等人推崇又一度盛行。
歐陽詢書法於平正中見險絕,形態端莊刻厲而不板滯,緊密剛勁而不局促。顏真卿書法筆力雄強而有厚度、那氣勢宏大、圓潤渾厚、老辣、古拙。柳公權鄲稜策谷匕咐察栓暢兢書法用筆斬釘截鐵,骨力遒勁,有"顏筋柳骨"之譽。趙孟頫書法風格圓潤綺麗、書卷氣十足。歐書與趙書都是「二王」(王羲之、王獻之)體系,藏鋒較少,而顏柳藏鋒較多。
學楷書建議從顏柳入手,學行書莫過於書聖王羲之,當然你楷書學的是顏體最好還是寫顏體行草書。
甲骨文(寫的人少),金文(就是刻在鼎器上的文字),如毛公鼎等,戰國到先秦篆書,秦始皇統一文字後,改為小篆,秦後期出現隸書,魏晉魏碑,晉朝出現楷書,隨後出現行書,據傳是由漢潁川劉德升所造,但是未見其作品傳世。書法五大體,篆書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隸書。草書。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楷書,漢字字體的一種,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它是由隸書演變來的。順序有點亂,大概意思到了。
中國書法分隸,楷,行,草 ,魏碑,篆,甲骨。顏體筆劃有方有圓筆劃飽滿風格老辣。歐體筆劃秀氣方筆為主章法嚴謹。趙體章法不嚴謹圓筆較多文雅。柳體筆劃蒼勁有力。初學者不宜從趙體入手,應以顏體歐體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