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萬維百科 > 網站軟體架構設計

網站軟體架構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23 00:05:33

1、網站框架設計的思路是怎麼樣的

1、網站色彩的布局
網站給客戶的第一印象就是網站整體色調的樣式,能夠幫助我們為客戶留下好印象,從而為後面的轉化做好鋪墊。
網頁配色,合理的配色可以加深客戶的記憶;
2、網站關鍵詞的布局
作為現代企業很多都選擇了與互聯網相輔的思想來做網頁優化,如果網站要做關鍵詞排名,要合理布置網頁關鍵詞,因為這樣的布局能夠為網站帶來一定的權重和收錄,提升網站排名,從而提高轉化量。
3、網站功能的布局
企業為了更好的留住客戶,並提升客戶的體驗度,從而讓線上自身官網開發一定的體驗功能,幫助企業挽留客戶的腳步,為企業帶來咨詢量。
4、網站欄目的布局
網站欄目的合理布局有兩點作用:第一能夠第一眼使客戶明白我們能為他們提供什麼服務;第二可以加強自身關鍵詞的相關性和權重;

2、軟體架構設計怎麼樣

全書分三篇,第一二篇圍繞著「需求進,架構出」的主題,最後一篇則介紹了從程序員到架構師所需的思維突破和知識面。 IT是最能製造名詞和縮寫的行業,然而其中如架構、框架等抽象名詞的含義則見仁見智,不一而足。此書通過分門別類,從不同的維度清晰明了地闡釋了架構、子系統、框架以及它們之間的差異和關聯關系。還有對需求、設計模式等進行了完整的分類。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工作。 此書全面論述了架構設計的來龍去脈,告訴我們架構設計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其中經歷了哪些階段,輸出了哪些工件,它在整個軟體開發生命周期中的位置,以及與其它活動之間的關系等。並簡要介紹了各種切實可行的技術,如需求分類法、用例技術、魯棒圖和5視圖法等。這對新老架構設計師都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架構、模式和設計等均是非常抽象的課題,難以言傳,更難以書面表達。然而難能可貴的是,由於作者流暢的文筆,同時輔以簡潔的插圖,加上作者的實戰背景,使得讀者能較輕松地理解和消化,讀起來並不空洞乏味。 此書的話題覆蓋面很廣,從需求分析和架構設計的過程與具體技術,到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敏捷設計、設計模式、UML乃至軟體開發方法學。知識的含量和濃度不可謂不高。然而此書的「規模」才三百多頁,但其中任意一個話題都足以催生一部大部頭,因此它僅是對理論和經驗的高度濃縮,大部分的主題都只是抽其骨髓,點到為止,如需具體,需另尋它徑。故要讀懂此書,要求讀者具備全面的知識面和相當的實戰經驗。 作者似乎深受RUP的影響,言及軟體過程幾乎必引用Ivar Jacobson的言論和RUP的思想。對於目前已如日中天的敏捷,架構設計如何在其中運作,則少有談及。對此話題的遺漏,不得不為此書感到惋惜。(註:此書出版時敏捷已流行多年) 可以看出作者對面向對象是頗有造詣和喜愛的,然而可能正由於此,在此書只推崇了面向對象,而無視其它的編程范型,或者說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雖然面向對象很「主流」很「核心」,相對於面向過程的確是一種超越,然而面對不同領域的問題,架構師應該能因地制宜地採用最合適方式來解決,比如函數式編程,面向組合和DSL等等。 無論如何,如此能把實踐經驗和抽象理論相結合的高質量書籍,且出自國人之手,實屬難得,非常值得所有關注軟體技術的人員來精讀。 如果你有5年以上的開發設計經驗,想提升到更高的技術層次,戴上當今坊間最為炙手可熱的 「架構師」頭銜的話,此書能讓你了解到路在何方,從而少走很多彎路。 如果你是剛入行的新手,此書很可能讓你「高來高去」,不知所雲。建議實戰幾年後再來看,那樣才會有切身的體會,才有更大的共鳴和收獲。 如果你的工作經驗已經很豐富,自認為是技術高手,或想成為那樣的人,然而此書卻讓你覺得雲里來霧里去,難以理解個中的許多概念,甚至沒有了解過相關領域,那建議閣下最好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職業生涯。

3、架構設計的軟體架構師之路

所謂架構師通俗的說就是設計師、畫圖員、結構設計者,這些定義范疇主要用在建築學上很容易理解。小時候到河中玩耍,經常乾的事就是造橋,步驟如下:1、在沙灘上畫圖;2、選擇形狀好看、大小適合的石頭;3、搭建拱橋。其中我們挑出來畫圖的那位光PP小孩就是傳說中的「架構師」了。
在軟體工程中,架構師的作用在於三方面:1、行業應用架構,行業架構師往往是行業專家,了解行業應用需求,其架構行為主要是將需求進行合理分析布局到應用模型中去,偏向於應用功能布局;2、應用系統技術體系架構,技術架構師往往是技術高手中的高手,掌握各類技術體系結構、掌握應用設計模式,其架構行為考慮軟體系統的高效性、復用性、安全性、可維護性、靈活性、跨平台性等;3、規范架構師是通過多年磨礪或常年苦思頓悟後把某一類架構抽象成一套架構規范,當然也有專門研究規范而培養的規范架構師。他們的產物往往也分為應用規范和技術規范兩類。
與建築學類似,如果軟體系統沒有一個好的架構是不可能成為成功的軟體系統的。沒有圖紙的建築地、沒有設計的造橋工程都是不可以想像的混亂世界。建築工程如是,軟體工程中亦然!
由於國內合格、勝任的軟體架構師極為少見,直接導致了我國民族軟體產業水平的落後。在未來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社會,信息產業水平的低下將直接影響國家核心競爭力。究其原因,無非企業急功近利、個人缺乏引導造成。
企業的急功近利是有無法克服的原因的,那就是社會發展總體水平。「生存是第一位的,賺錢是第一位的」,多年來許多客戶抱怨國內的軟體公司無法信任、系統項目累做累敗、公司越換越差,但因國外不可能給中國做應用系統項目還不得不找國內軟體公司做。由於人月費用低、公司開發成本高,軟體企業對於應用只能草草了事,拿錢走人(很多公司拿不到後期尾款)。這樣的環境下,企業幾乎無法投入更多資源培養自己的架構師,加上眼花繚亂的跳槽風氣企業更是不願投入……
那麼要成為架構師的途徑似乎只有現在較為流行的軟體學院和個人自我培養了。關於軟體學院我接觸過不少,其宗旨絕大部分都是造就(or打造)企業需要的軟體架構師(or程序員or人才)。教師來源與企業、學員來源與企業、人才輸送到企業是他們辦學的手段。盡管各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軟體學院口號差不多,但恐怕大多隻是為了圈錢賣學位了事...
架構師不是通過理論學習可以搞出來的,不過不學習相關知識那肯定是不行的。參考軟體企業架構師需求、結合目前架構師所需知識,總結架構師自我培養過程大致如下僅供參考:
1、架構師胚胎(程序員)學習的知識是語言基礎、設計基礎、通信基礎等,應該在大學完成,內容包括java、c、c++、uml、RUP、XML、socket通信(通信協議)——學習搭建應用系統所必須的原材料。
2、架構師萌芽(高級程序員)學習分布式系統、組建等內容,可以在大學或第一年工作時間接觸,包括分布式系統原理、ejb、corba、com/com+、webservice(研究生可以研究網路計算機、高性能並發處理等內容)
3、架構師幼苗(設計師)應該在掌握上述基礎之上,結合實際項目經驗,透徹領會應用設計模式,內容包括設計模式(c++版本、java版本)、ejb設計模式、J2EE架構、UDDI、軟體設計模式等。在此期間,最好能夠了解軟體工程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以及小組開發、團隊管理。
4、軟體架構師的正式成型在於機遇、個人努力和天賦,軟體架構師其實是一種職位,但一個程序員在充分掌握軟架構師所需的基本技能後,如何得到這樣的機會、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技能進行應用的合理架構、如何不斷的抽象和歸納自己的架構模式、如何深入行業成為能夠勝任分析、架構為一體的精英人才這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遇上的餡餅……
然而學海無涯,精力有限,個人如何能夠很快將這些所謂的架構師知識掌握?這是秘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門家傳秘笈就不敢一一暴露了。不過有一點就是廣泛學習的基礎之上一定要根據個人興趣、從事領域確定一條自己的主線來努力。
如果說架構師是在模型圖紙上工作的,那麼模型元素必須是實實在在的,正如我們不可能期望抽象派畫家來設計高樓大廈,沒有實際意義的模型元素,是不可能構築出軟體系統的。迄今為止,絕大部分軟體架構師是依賴軟體程序員來實現他們的架構意圖的,這二者直接的鴻溝是顯而易見的。設計模式的出現是為縮短二者之間的鴻溝所做的努力,目的是讓架構師和程序員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和規范。盡管設計模式讓軟體開發效率和質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它始終面臨一個很明顯的局限,那就是人的因素。人雖然在創造性方面有絕對優勢,但是在精確性、持久性、效率、質量上是無法比擬機器的。所以我們希望在軟體系統構建過程中,人和機器發揮各自的長處,也就是說,讓人來扮演架構師的角色,而讓機器來扮演程序施工者的角色。

4、用什麼工具畫 軟體架構設計圖

1、Microsoft Office Visio

Office Visio 是office軟體系列中的負責繪制流程圖和示意圖的軟體,是一款便於IT和商務人員就復雜信息、系統和流程進行可視化處理、分析和交流的軟體。

2、ProcessOn

是一款網頁版的在線作圖工具,優點是無需下載安裝、破解這些破事,同時支持在線協作,可以多人同時對一個文件協作編輯,而且上手比較容易,它提供很多流程圖模版,可以方便的畫出流程圖、思維導圖、原型圖、UML圖。

3、OmniGraffle

OmniGraffle可以用來繪制圖表,流程圖,組織結構圖以及插圖,也可以用來組織頭腦中思考的信息,組織頭腦風暴的結果,繪制心智圖,作為樣式管理器,或設計網頁或PDF文檔的原型。只能於運行在Mac OS X和iPad平台之上。

4、億圖

是一款基於矢量的繪圖工具,包含大量的事例庫和模板庫。可以很方便的繪制各種專業的業務流程圖、組織結構圖、商業圖表、程序流程圖、數據流程圖、工程管理圖、軟體設計圖、網路拓撲圖等等。

5、Axure RP

Axure RP是美國Axure Software Solution公司旗艦產品,是一個專業的快速原型設計工具,讓負責定義需求和規格、設計功能和界面的專家能夠快速創建應用軟體或Web網站的線框圖、流程圖、原型和規格說明文檔。

5、大型網站架構模式有哪些

1.分布式
對於大型網站,分層和分割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切分後的模塊便於分布式部署,即將不同模塊部署在不同的伺服器上,通過遠程調用協同工作。分布式意味著可以使用更多的計算機完成同樣的功能,計算機越多,CPU、內存、存儲資源也就越多,能夠處理的並發訪問和數據量就越大,進而能夠為更多的用戶提供服務。
2.分層
分層是企業應用系統中最常見的一種架構模式,將系統在橫向維度上切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負責一部分相對比較單一的職責,然後通過上層對下層的依賴和調用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分層結構在計算機世界中無處不在,網路的7層通信協議是一種分層結構;計算機硬體、操作系統、應用軟體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分層結構。在大型網站架構中也採用分層結構,將網站軟體系統分為應用層、服務層、數據層。
3.分割
如果說分層是將軟體在橫向方面進行切分,那麼分割就是在縱向方面對軟體進行切分。
網站越大,功能越復雜,服務和數據處理的種類也越多,將這些不同的功能和服務分割開來,包裝成高內聚低耦合的模塊單元,一方面有助於軟體的開發和維護;另一方面,便於不同模塊的分布式部署,提高網站的並發處理能力和功能擴展能力。
4.集群
使用分布式雖然已經將分層和分割後的模塊獨立部署,但是對於用戶訪問集中的模塊(比如網站的首頁),還需要將獨立部署的伺服器集群化,即多台伺服器部署相同應用構成一個集群,通過負載均衡設備共同對外提供服務。
5.緩存
緩存就是將數據存放在距離計算最近的位置以加快處理速度。緩存是改善軟體性能的第一手段,現代CPU越來越快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使用了更多的緩存,在復雜的軟體設計中,緩存幾乎無處不在。大型網站架構設計在很多方面都使用了緩存設計。
6.非同步
計算機軟體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和驅動力是降低軟體耦合性。事物之間直接關系越少,就越少被彼此影響,越可以獨立發展。大型網站架構中,系統解耦合的手段除了前面提到的分層、分割、分布等,還有一個重要手段是非同步,業務之間的消息傳遞不是同步調用,而是將一個業務操作分成多個階段,每個階段之間通過共享數據的方式非同步執行進行協作。

6、網站架構圖設計用什麼軟體好?急求!

如果是繪制一般的架構設計圖,如邏輯視圖、物理視圖、部署視圖等架構視圖,甚至狀態圖、序列圖等,你使用IBM的Rational software architect軟體就可以,或者用EA軟體也行。

如果視圖比較簡單,就用Visio,甚至powepoint也無妨。

7、如何評價一個大型網站系統架構設計的好壞?

說說我的看法,對不對的供參考吧!
首先,網站也好、其它信息化系統也好,其系統架構設計都不是拍腦袋來的,都是依據一個出發點設計而來,究其所以,就是需求。而這個需求又是從最初的建設初衷來的,也就是說,按說最後做出來的東西應該滿足建設初衷。
所以,簡言之,有什麼樣的需求就有什麼樣的架構設計。因此,要評價架構設計的好壞,就拿需求來衡量。能滿足需求的架構設計,就是對的。不能滿足,或者不能全面滿足的,如果沒有項目建設上的延期認可或者同意擱置的決定,就是不應該的。

注意:我說的需求,並不僅是針對功能范疇的;也包括性能、可用性、安全等方面。所以說需求是全面的內容。

與網站軟體架構設計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