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萬維百科 > 政府網站建設江蘇省

政府網站建設江蘇省

發布時間:2021-01-16 14:55:46

1、15所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的名單是?

江蘇15所省重點建設高水平大學名單:

1、南京大學

2、東南大學

3、河海大學

4、南京農業大學

5、南京師范大學

5、南京理工大學

7、中國礦業大學

8、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9、蘇州大學

10、江南大學

11、揚州大學

12、南京工業大學

13、江蘇大學

14、南京郵電大學

15、中國葯科大學

針對其中五個重點學校進行簡單敘述與講解:

①南京大學簡稱「南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

②東南大學簡稱「東大」,位於江蘇省會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著名的建築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學院之一,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③南京師范大學簡稱南京師大,坐落於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④江蘇大學坐落在江蘇省鎮江市,由原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鎮江師范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的以工科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農業部共建高校。

⑤中國葯科大學簡稱「中國葯大」,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和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1)政府網站建設江蘇省擴展資料

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江蘇省共有15所高校入選「雙一流」建設名單。

全國95所高校入選一流學科建設行列,江蘇省有13所高校名列榜單,分別是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中醫葯大學、中國葯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

2、江蘇省特種作業操作證查詢網址

查詢網站是江蘇省應急管理廳,具體查詢方法如下:

一、首先使用百度搜索找到江蘇省應急管理廳官網並點擊進入,如下圖所示。

二、進入以後選擇」公共服務「選項,如圖所示。

三、然後打開「「三項崗位」人員資格證書查詢」進入,如下圖所示。

四、最後輸入相應信息即可查詢到建築施工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的真偽,如下圖所示。

(2)政府網站建設江蘇省擴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指導、監督全國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發證、復審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發證、復審工作。

特種作業操作證有效期為6年,每3年復審一次,滿6年需要重新考核換證。特種作業人員在特種作業操作證有效期內,連續從事本工種10年以上,嚴格遵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經原考核發證機關或者從業所在地考核發證機關同意,特種作業操作證的復審時間可以延長至每6年1次。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從業的特種作業人員應當接受從業所在地考核發證機關的監督管理。

特種作業人員不得偽造、塗改、轉借、轉讓、冒用特種作業操作證或者使用偽造的特種作業操作證。

3、江蘇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建築施工特種作業操作證查詢

如果你指的是建設廳發的證件的話,那麼可以在江蘇省建設廳的網站上「建築業」的欄目中進行查詢

4、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全國地質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一、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基本情況

江蘇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由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承擔,下設1個環境地質研究所和10個分站(院)。現有地質環境監測人員393人(高級職稱者131人,中級職稱者117人,初級職稱者80人,其他人員65人,見表)。

江蘇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工作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由江蘇省地礦局第一水文隊直管的南京長觀站對南京市轄區內的井(孔)進行水位、水質、水文及水量監測,對全省范圍內的地下水監測始於80年代初。1986年成立的江蘇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下設11個分站(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揚州、南通、淮陰(即現在淮安)、徐州、鹽城、連雲港)。1998~2000年由原江蘇省地質礦產信息所、江蘇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地質部、江蘇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江蘇省地質工程勘察院水文地質研究所、地質礦產部南京測試中心、江蘇省礦產品開發公司共同組建成立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現隸屬於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監測工作由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環境地質研究所承擔,其中鎮江分站由環境所直管。主要職責是:承擔江蘇省省域內的地質環境監測網的建設運行和維護管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的業務指導、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以及國家和全省公益性、基礎性地質環境監測、地質災害防治等相關調查和綜合研究。為政府制訂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地質環境信息等公益性服務。

從左至右:紀委書記肖榮基、副院長朱興賢、副院長詹庚申、總工程師張登明、院長袁曉軍、黨委書記胡柏祥、副院長周康民、副院長陳火根、工會主席邱祖林

江蘇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及隊伍現狀表

二、監測網點建設情況

目前,江蘇省在地下水環境、地質災害等方面開展監測工作。

全省共有各類地下水監測井356口,控制面積80775km2,其中,國家級孔71眼,自測點40個,自記點5個,自動化監測點4組,其餘均為委託監測,水質點198個。除自記點、自動化監測點外,水位監測頻率大多數為每月6次,水質監測頻率每年1次。此項工作已連續開展近30年,取得了大量的監測數據,為全面掌握全省地下水環境的狀況,分析研究地下水環境的變化趨勢及其相關地質災害(地面沉降、地裂縫)的成因提供了可靠的基礎資料。每年都向上級有關部門提交全省地質環境監測年報和全省主要城市及地區豐、枯水期地下水水情通報。

江蘇省蘇錫常地區因過量開采地下水而引發的地面沉降、地裂縫地質災害非常嚴重,為更好地掌握該地區災害現狀,分析研究其發展趨勢,江蘇省省政府啟動了「蘇錫常地區地面沉降預警預報工程」、「蘇錫常地區地面沉降監測網建設」等項目,現已全面建成了由7組分層標、12座基岩標、249個GPS標石構成的長江三角洲江蘇域地面沉降監測網路,控制面積達3萬km2,並在蘇州建成了蘇錫常地面沉降監測中心,實現了監測數據自動採集、有線或無線傳輸、自動處理及分析計算等。全面提升了江蘇省地面沉降自動數據採集和監測信息化管理水平。

截至2007年年底,全省已相繼完成了鎮江、宜興等40個重點市(縣)地質災害的調查與區劃工作,其中國家計劃項目18個,其餘均為自籌資金開展的,調查總面積達6萬km2,調查各類地質災害點4200處,共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點336處,其中省級群測群防點58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日趨完善。

三、監測裝(設)備配備現狀

江蘇省政府及省國土資源廳十分重視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多年來給予了大量人財物的支持,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也明確提出創建一流環境地質研究所的奮斗目標,並逐年加大了對環境所的資金投入力度,所有技術人員均配備有電腦,項目組還配有數碼相機、GPS定位儀、掃描儀、列印機等設備;江蘇省地質災害預警中心也於2005年順利建成,擁有超大屏幕液晶顯示器、繪圖儀、彩色一體化復印列印機等高級設備。建立地下水自動化監測孔4組,地面沉降及地裂縫自動化監測站6座。

長江三角洲(江蘇域)地面沉降監測網

常州馬杭基岩標

蘇州盛澤分層標

揚州分層標及地下水自動化監測站

蘇錫常地面形變監控中心

四、信息化建設情況

江蘇省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採用VC和VB混合編程方式,結合ArcGIS的AO組件,並調用了大量的WinAPI函數和動態鏈接庫(系統主界面如圖所示)。軟體體現出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中地質與氣象學科交叉結合的特點,在功能上可滿足當前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的需要,實現了多個時段的氣象預報及對歷史數據的查詢,初步實現了降雨量數據的自動傳輸、地質資料和氣象數據的查詢顯示、降雨量等值線的自動繪制及要素預報、手機簡訊發布及國土資源廳門戶網發布等功能。

五、主要監測成果和服務

2000~2005年全面建成的長江三角洲江蘇域地面沉降監測網路。幾年來,網路運行情況良好,做到定期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該地區地面沉降的最新信息,發布江蘇省地質環境公報,及時向政府和社會通報全省的地質環境狀況。

2004年6月,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和江蘇省氣象局聯合開展了「江蘇省突發性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通過江蘇衛視、手機簡訊平台、國土資源廳門戶網站發布預警信息37次,及時向社會發布地質災害預防信息,在江蘇的防災減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監測信息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通過長期監測發現,蘇錫常地區由於長期大量超采第二承壓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災害及地裂縫災害日趨嚴重,嚴重製約了該地區經濟建設發展速度。在全面評估其可能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影響,及其對全省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成的嚴重威脅,根據江蘇省經濟發展狀況,省政府審時度勢,為爭取先機、降低損失、一勞永逸地解決相關地質災害問題,一個在構建人地和諧史上值得見證的日子——2000年8月26日,出台了《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蘇錫常地區限期禁止開采地下水的決定》,使江蘇省率先成為全國通過地方立法手段確定地下水禁采工作目標、程序和要求的第一個省份。現在禁采工作已圓滿完成,地下水水位回升迅速、地面沉降明顯趨緩,通過禁采工作的組織實施,取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都非常明顯。

六、法制建設

江蘇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環境監測工作。1999年5月21日省人民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通過了《江蘇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1999年5月27日實施。1999年12月16日江蘇省人民政府頒布了《江蘇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通知》,2000年8月26日江蘇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蘇錫常地區限期禁止開采地下水的決定》,2001年8月24日江蘇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限制開山採石的決定》。2008年9月28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江蘇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並於2009年3月1日起實施。

災害點信息查詢資料庫

5、江蘇省南京市什麼網站建設公司比較好?

一、合作前方案齊全,咨詢人員或者技術人員專業態度要好;
二、去公司看下環境,是不是真的是直接做技術的,不要選擇皮包公司;
三、售後要好,不然做好了找不到人就麻煩了;
四、按合同辦事,不扯皮;
五、價格優惠,性價比要對號。

6、江蘇省監獄人民警察廉政建設十項規定

一、加強罪犯入監告知工作。罪犯入監當日監獄必須告知其服刑期間的權利義務和改造須知;入監5日內,監獄必須寄出入監通知書和獄務公開手冊,向家屬告知監獄執法工作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罪犯權利義務和民警執法禁止性行為,告知監獄的通訊聯絡方式以及咨詢、舉報電話。
二、加強罪犯勞動改造崗位管理。統一規范罪犯勞動改造崗位設置,在崗位安排上,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罪犯入監時必須進行病殘鑒定和勞動能力評估,凡有勞動能力的,一律分配到普通型監區的生產勞動崗位參加勞動。特定崗位罪犯必須從生產勞動崗位勞動一年以上的罪犯中選用,每年輪崗。
三、加強罪犯計分考核工作。加強對罪犯改造過程的計分考核,嚴格基礎分考核,規范核撥、評定、加扣獎勵分,嚴格落實審核審批手續。做好輔助生產勞動崗位、獄內後勤勞動崗位等無勞動定額工種罪犯的計分考核工作,實行以崗定責,以責定分,設定上限,嚴格控制月度獎勵分。
四、加強職務犯罪罪犯獎勵審查審核。建立原擔任縣處級以上職務罪犯行政獎勵向省局報備制度。對原擔任地廳級職務罪犯呈報減刑、假釋,必須報省局提前審查。擴大提級審查范圍,對職務犯罪的罪犯提請減刑、假釋,必須先報送省局審核,同意後監獄方可呈報法院審理。
五、加強罪犯會見管理。嚴格來監會見人員的身份審查,來監會見人員辦理好登記手續後,30分鍾內必須安排罪犯會見。加強遠程視頻會見系統建設與應用,在監獄與司法所之間試點建立點對點的遠程視頻會見系統,為路途較遠、交通不便、家庭困難等長期無會見的罪犯與親屬會見提供便利服務。並通過會見系統與罪犯親屬溝通交流,通報監獄執法信息和罪犯改造情況。
六、加強執法工作信息公開。通過江蘇監獄網、罪犯教育網和刑罰執行信息公開平台,發布監獄刑罰執行法律、政策、制度,公布罪犯計分考核、行政獎勵、法律獎勵以及個人賬目的使用、結余等情況,為罪犯及其親屬提供查詢、咨詢服務,提高執法透明度。
七、加強民警執法執紀工作。嚴禁在罪犯勞動崗位安排、病殘鑒定、計分考核、呈報減刑假釋、辦理暫予監外執行、會見等方面打招呼、遞條子,違規干預執法工作;嚴禁違規私自接觸罪犯親屬;嚴禁接受罪犯親屬吃請和錢物;嚴禁泄露相關執法工作信息;嚴禁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發現違法違規辦理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終身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八、加強執法工作巡視督查。整合監獄執法督查力量,嚴格督查民警在罪犯管理、考核獎懲等重點環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執法整治和跟蹤問效,嚴格規范民警的執法行為和自由裁量權。省局成立執法巡視組,加強對監獄執法工作督查和指導。發揮執法監督員作用,及時糾正執法不當行為。
九、加強監獄執法征詢工作。罪犯刑釋前必須做到每犯必談,談話面達到100%,徵求罪犯對監獄執法工作的意見、建議。認真做好罪犯親屬回訪工作,通過監獄長接待日、問卷調查、重點走訪、監獄主題教育日等形式,徵求意見,主動接受罪犯親屬監督。征詢社會各界對監獄工作的批評和意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十、加強監獄執法工作宣傳。通過江蘇省政府網站以及組織新聞發布會和邀請記者專訪等形式,向社會發布全省監獄刑罰執行工作情況,通報監獄重大執法事項,宣講監獄工作方針政策,宣傳監獄執法工作的先進典型,解答公眾咨詢、疑惑,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7、江蘇建設人才網與江蘇建設人才在線是同一個網站嗎?

這兩個網站不是同一個網站,江蘇建設人才網是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執業資格注冊中心的。屬於政府網站。而江蘇建設人才在線是江蘇省建設行業的人才求職招聘網站。是兩個單位,至於你說的信息都可靠的。

與政府網站建設江蘇省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