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集鄉邱集村新農村建設什麼時候動工建設
12月2日,安徽省省級示範項目邱集村整村推進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各標段施工公司自發組版織了簡單而熱烈的開權工儀式。邱集村群眾都自發的趕到施工現場參加開工儀式,對施工單位的到來表示歡迎。
杜集鄉邱集新村建設項目經國土資【2012】148號文件批復。項目涉及一個行政村,40個村民小組,673戶,共2468人,建設規模1008.2310hm2。其中:農地建設規模921.2124hm2,實施後可新增耕地32.2282hm2,新增耕地率3.50%;村莊建設規模87.0186hm2,整理後新增耕地80.3784公頃,新增耕地率92.37%。其中農地建設即土地整理項目已於2013年8月全部完工,並於2013年9月通過省國土廳檢查驗收。新村建設項目在經過前期大量准備工作之後與2014年12月2日正式開工,項目工期為10個月。預計明年年底前村民將可入住。
2、虞城杜集有建設銀行嗎?在哪?
建議你可以下一個建行的手機銀行,在搜索欄位輸入「網點查詢」,之後APP會根據你的定位在地圖上顯示你周邊的建行網點信息,營業時間(部分網點周末及節假日是營業的)及取號排隊情況。
3、杜集鎮的簡介
杜集鎮轄109個行政村,建有109個農村黨支部,總面積101平方公里,總人口5.4萬人,耕地面積9.4萬畝,2005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2億元,全鎮財政收入602萬元;工商稅收2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50元,同比增長13%。2002年以來,先後被縣委、縣府評為:「林業生產」、「村村通公路」、「村鎮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先進鄉鎮,2005年被評為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安先進鄉鎮。 農業發展勢頭強勁。近幾年來,在穩定糧棉生產的基礎上,突出蔬菜、林業、畜牧三大產業,以冬暖大棚為主的蔬菜生產;以優質速生楊種植為主的林業生產;以養雞、豬、牛為主的畜牧生產發展迅速。2005年全鎮瓜菜面積2.7萬畝;其中冬暖棚、拱棚面積1.2萬畝,蔬菜總產值近8000萬元,在抓好瓜菜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林業和畜牧養殖業,2002年以來,全鎮建設綠色通道127公里、方田林糧間作1.3萬畝、內河道綠化28公里、圍村林30個、速生豐產林1.3萬畝,林木種植量610萬株,全鎮森林覆蓋率達36 %;新建500頭以上養豬場2處、3000隻以上養雞小區25處,全鎮生豬存欄量2.3萬頭、黃牛存欄1.8萬頭、雞存欄50萬只,畜牧總收入可達7000萬元。 民營經濟蓬勃發展。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創造優良環境,狠抓工業園區建設,招商引資、民營經濟實現新的突破,形成了以玻璃器皿、皮革加工、棉花加工、木器毛刷加工為主的民營企業群,在縣工業園區發展培植了華明皮革、晶業玻璃、金酒酒業三家規模企業固定資產總投資超1億元,其中華明、晶業兩家已擁有自營出口權,產品銷往歐美、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鄉鎮發展超300萬元以上企業12家,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累積達1.2億元,民營經濟企業銷售收入6億元,同比增長120%,完成增加值1億元。 村鎮建設步伐加快。2002年以來,重點建設和完善了鎮駐地的基礎設施,開發了「314」兩側和駐地南北街商住樓5萬多平方米,新增商業門店60多家,硬化路肩4萬平米、鋪設路牙石1800米、修建排水溝2300米、建垃圾池8個、公廁2個,新安裝路燈40盞,全鎮商貿流通、教育衛生、文化、娛樂等區域規劃布局合理,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在今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我鎮10個示範村,基本完成了美化、亮化、硬化、綠化「四化」任務,真正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 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近幾年來,我鎮狠抓了軟弱、後進農村黨支部的治理整頓,對農村黨員和農村黨支部實行星級化管理,切實把農村黨員、幹部納入到了科學的管理軌道上來。 杜集鎮還通過改善環境、配套建設,吸引了一大批企業在此開發建設。2002年新上投資規模在100萬元以上的企業2家;50萬元以上的企業6家。第三產業迅速掘起,全鎮從事三產的人員已達萬人。鎮大小餐館47家,夜市攤位330多個,門面房4256間,運輸車輛5400多輛,其中計程車400多輛,僅崗叉樓村從事建築的就達80多家,其他維修服務等不可勝數,並涌現出了牛橋、黃庄、高營等7個加工專業村。三產的收入達到6000萬元.三村分別依託鐵業加工、銷售、棉花及區位優勢,聘請縣、鎮規劃所進行了科學規劃,牛橋村已向中心村集聚商戶198戶,黃庄村126戶、高營村167戶。在建築過程中,都分別統一了標准,統一了風格。隨著中心村的迅速膨脹,人口的增加三村已先後形成鐵業加工,鋼管銷售和廢棉加三大市場。
第三產業迅速掘起,全鎮從事三產的人員已達萬人。鎮大小餐館47家,夜市攤位330多個,門面房4256間,運輸車輛5400多輛,其中計程車400多輛,僅崗叉樓村從事建築的就達80多家,其他維修服務等不可勝數,並涌現出了牛橋、黃庄、高營等7個加工專業村。三產的收入達到6000萬元.三村分別依託鐵業加工、銷售、棉花及區位優勢,聘請縣、鎮規劃所進行了科學規劃,牛橋村已向中心村集聚商戶198戶,黃庄村126戶、高營村167戶。在建築過程中,都分別統一了標准,統一了風格。隨著中心村的迅速膨脹,人口的增加三村已先後形成鐵業加工,鋼管銷售和廢棉加三大市場。 建設新農村,發展經濟是關鍵。近年來,虞城縣杜集鎮把食用菌生產作為增加農民收入、調整產業結構的重大舉措,組織幹部、群眾100多人到外地參觀學習食用菌生產,同時還與夏邑縣大棚食用菌廠簽訂了提供技術、包收產品的協議。鎮里專門成立了食用菌生產管理辦公室,從夏邑縣聘請了20多名技術員負責建棚及生產技術。同時,農民每建一個棚,鎮信用聯社可支持貸款1萬元,鎮政府還補助1000塊磚。全鎮已建成食用菌大棚600多座,年產鮮菇1200萬斤,僅此一項該鎮農民人均可增收500元。 使食用菌生產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該鎮的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4、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區朔里鎮沈集村正在建設中的危房,請政府關注請廣大網民關注不然還會出現縱樓塌房事件。
放心吧,咱們再喊是沒有用的,只又塌了死了人,就有人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