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吳敬中在《潛伏》有哪些看破不說破的事情?
在《潛伏》中,余則成並不是最亮眼的一個,包括李涯謝若林陸橋山在內的反派人物,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軍統天津站站長吳敬中,從老謀深算到插科打諢,在他冷幽默的妙語背後,好像還深藏著一個老特工的悲哀。看吳敬中所做的七件事,我們不禁產生一些疑惑:難道這就是看破不說破,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如果把吳敬中比作軍統青浦特訓班的教官,那麼戴老闆就是班主任,余則成跟這二位有師生之誼,所以馬奎陸橋山都只能甘拜下風——馬奎死磕,結果把自己磕死了;陸橋山比較聰明,他選擇跟余則成結盟。
至於一根筋李涯,雖然掌握了余則成的實質性證據,但是吳敬中裝聾作啞,他也無可奈何。而吳敬中的表現,也確實耐人尋味——他的表現,不像一個經驗老到心狠手辣的高級特工,倒像是一個看破紅塵明哲保身的痴聾家翁。
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看看吳敬中在七件事中的作法和妙語,請讀者諸君分析一下吳敬中言行背後的深意。
第一件:左藍犧牲,吳敬中表現得比余則成還沉痛。
左藍犧牲之後,余則成的表現很反常——他居然表示不去進行最後的告別,並且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倒是吳敬中表現得比余則成還沉痛,整個過程中面沉似水,似乎也在為左藍惋惜。
事實上吳敬中早就掌握了余則成跟左藍的關系,而且還進行過試探。左藍就是在吳敬中試探行動之後犧牲的。以吳敬中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對學生的了解,再加上數十年刀尖上起舞的經驗,余則成的反常,落到吳敬中眼裡,那就是大問題。
但是吳敬中看破不說破,他之所以提醒余則成“沒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就是不想讓自己這個學生變得像其他特工一樣冷血——不講親情的人,不可重用,特工也是人,沒有人性的特工豈不變成了工具?
第二件:秋掌櫃咬舌明志,吳敬中整裝肅立。
吳敬中雖然是軍統天津站站長,但是看完整部《潛伏》,也沒看他手上沾染一滴鮮血。
看來看去,從抓人到審訊,吳敬中是能不參與就不參與,他只對抓貪官感興趣——那是典型的黑吃黑。
秋掌櫃被抓獲,吳敬中參與了最後的審訊,結果他看到了令他肅然起敬的一幕:秋掌櫃為了保守秘密,也是讓余則成放心(當時余則成的身份還很微妙),以咬斷舌頭來表明自己寧死不屈的堅決。
秋掌櫃的決絕,震驚了余則成,吳敬中則用另一種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緩緩站起,注目肅立,扣上了原本敞開的風紀扣——如果不是有部下在場,如果不是立場不同,吳敬中舉手敬禮,也是可能的。
吳敬中整裝肅立,既是發自內心,也是一種表態:我的手下嗎,咋就沒有秋掌櫃這樣的人物?
第三件:走馬換將,對李涯深信不疑。
按照敵中有我我中有敵的特工行情,雙方互派卧底,那是必須做的事情,但是走馬換將這種事,卻很少有人做——換出去的是堅定者,換回來的沒准兒已經變節。
吳敬中用堅定的秋掌櫃去換佛龕李涯,其實是一種違背軍統家法的冒險,萬一李涯是派回來的,那他吳敬中就得吃不了兜著走。
但是吳敬中還是換了,如果不換,秋掌櫃必死無疑。換回來的李涯,馬上成了天津站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行動隊隊長這個職位,只能交給最可信之人,沒經過任何審查的李涯掌控最重要的部門,吳敬中這是在進行一場賭局:你是我派出去的,我就得把你接回來。
在天津站,唯一忠於吳敬中的,可能就是這個李涯——馬奎陸橋山都在上面有關系,而且也未嘗不想抓住吳敬中的把柄取而代之。
第四件:陸橋山吃裡扒外,吳敬中手下留情。
吳敬中給予李涯完全的信任,對吃裡扒外的陸橋山,吳敬中也沒有趕盡殺絕——余則成的勸說,只是給了他一個台階,如果吳敬中要殺陸橋山,即使是戴老闆復生說情,吳敬中也有辦法讓陸橋山“越獄被擊斃”,那個在現實中和電視劇里都隱藏極深的盛鄉,就是這么死的。
吳敬中沒有執行家法殺掉陸橋山,其實是給陸橋山身後的人一個面子,同時也說明他根本就不怕陸橋山反噬。
後來發生的事情表明,即使陸橋山腦袋上有欽差大臣的光環,吳敬中要弄死他,也就是分分鍾的事情。如果不是余則成翠平搶先動手,陸橋山將會身敗名裂,死得更慘,因為吳敬中和李涯已經挖好了一個大坑,要把陸橋山埋得十八輩子都爬不起來——不但要搞死,還要搞臭,預備好的一大桶污水,足以讓陸橋山成為多方公敵。
即使是打定主意弄死陸橋山,吳敬中也不會親自動手,余則成親自審訊李涯留在案發現場的手下並拿到了口供。這口供是套在李涯頭上的緊箍咒,也是為他日後甩鍋埋下了伏筆:余則成可以作證,陸橋山是李涯殺的。
第五件:對余則成李涯敞開心扉,勸二人認清時局。
吳敬中唱衰,正顯示了他的精明:他准確預測了戰爭結束時間,至於誰勝誰負,更是一目瞭然,甚至天津北平的最終方式和結局,都在他預料之中。
只可惜吳敬中的警示,被兩個下屬忽視了。余則成是故意裝傻,李涯是一條道走到黑,看到兩個親信的表現,吳敬中嘴角露出了嘲諷的微笑,話也說的很明白,大意就是凱申物流積重難返,調整是不可能的。
第六件:敷衍黃雀計劃,明知不可為而不為。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堅持,明知不可為而不為,是智慧。
吳敬中知道凱申物流必將崩盤,所以跟夫人事先找好了退路:你帶著家當先走,我找機會也撤。
因為已經打定主意不肯跟破船一起沉沒,吳敬中對李涯精心策劃的黃雀計劃不屑一顧,甚至多次拒絕審閱參與人員名單——直到最後,吳敬中也沒看那個名單一眼。
吳敬中沒看那個名單,就是最好的自保之道:那幫小黃雀做了什麼壞事,我不知道;他們被抓了,也不是我泄露的消息。
不管那一方面評估黃雀計劃的功過,都找不到吳敬中的半點責任。黃雀計劃出爐的時候,吳敬中應該早就知道余則成的身份了,所以他多次拒絕余則成的主動請纓,但是他不敢保證余則成沒有插手,所以他斷言:“那個計劃沒前途!”
有餘則成插手,那個計劃還能有前途?吳敬中對余則成這樣說,其實也是一種暗示和敲打。
第七件:帶走余則成,一箭雙雕。
吳敬中在最後時刻,帶走了余則成,這是典型的一石二鳥一箭雙雕。
如果余則成還留在天津並主抓黃雀計劃,那麼天津解放之後,所有的黃雀就會一隻不剩地被和盤托出,而余則成將會換上新軍裝,在公開場合打他這個軍統(已更名為保密局)天津站站長的臉。
吳敬中被打臉還在其次,重要的是失去戴老闆之後,吳敬中和他的同事們處境都變得很艱難了。將軍們一直把失敗歸咎於情報不準,余則成這顆炸彈一旦被引爆,那麼斯蒂龐克和玉座金佛的事兒,就變成了網兜裝小豬——四爪全露。
擔心餘則成的暴露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吳敬中為何不讓他“人間蒸發”?這就是吳敬中一箭雙雕的高明之處了:活著的余則成更有用。
余則成已經升任副站長,屬於保密局本部直管特工,如果他消失了,吳敬中不可能不受調查,這是一種風險。把余則成留在身邊,則是一種風險中的商機,就像吳敬中對余則成說的那樣:“這仗也就再打個一年半載了,以後靠生意!”
“以後靠生意”,那麼做起生意來,還有比余則成這樣身份特殊的操盤手嗎?這時候我們不禁想起謝若林對余則成說的一句話:“我巴不得你是(對面的人)呢!”
吳敬中不需要巴不得,以他從教官到站長的資歷和能力,要是不知道余則成就是峨眉峰,那也太小瞧老戴的看人眼光和用人之術了——能當站長的,每一個都是人精。
吳敬中帶著余則成走了,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卻帶走了一大批金銀,同時也帶給了我們無盡思考:吳敬中從老謀深算到插科打諢,這些雋言妙語背後,藏著老特工怎樣的悲哀?又是誰促成了吳敬中這種轉變?
2、《潛伏》中的吳敬中是不是雙面間諜?李涯有什麼看法?
馬奎死了,陸橋山死了,李涯也死了,就連那個在現實中隱藏了十三年的盛鄉(這是個梗)也死了。只有軍統天津站站長吳敬中全身而退,還在繳械抄家之後帶走了余則成。吳敬中接受了更重要的新任務,隨之而來的必然是軍銜的晉升,而且到了島上,安全已經無憂。
這樣看來,吳敬中是《潛伏》中最大的贏家,他的學生兼副手余則成也沒輸,只要吳敬中肯把這個事實上的雙面間諜當下去,他就不會暴露——雪山千古冷,獨照(罩字更恰當)峨眉峰,吳敬中完全擔得起“雪山”這一代號。
如果李涯泉下有知,也會拿一百萬出來賭吳敬中就是個事實上的雙面間諜。
我們之所以說吳敬中是雙面間諜,並非沒有根據,余則成至少有三次(有讀者說是七次甚至九次)已經暴露,但都在吳敬中的遮掩下巧妙過關——吳敬中只需深挖一鍬,余則成翠平就都無處藏身。
以吳敬中數十年的特工經驗、青浦特訓班教官的資歷,要是沒看出余則成就是那個峨眉峰,那不是他瞎了,就是戴雨農瞎了。
老戴老吳當然都沒瞎,所以吳敬中只能調侃:“峨眉峰,還特么獨照,頗具浪漫色彩!”
吳敬中不但調侃了馬奎,連凱申物流的大老闆也一起調侃了——那首詩就是凱申寫的!
按照規矩吳敬中提到凱申的時候,是要立正的,吳敬中不但不立正,還罵上了三字經,擺明了是把凱申當花生米了——那是史迪威給取的綽號。
吳敬中敢說敢罵,就說明他已經把立場拋在了一邊,眼裡只剩下了利益。這正好是當雙面間諜必備的潛質——讀者諸君都知道,雙面間諜兩頭通吃,為的就是自己的利益。比如“金條高尚齷齪論”的首倡者謝若林,其實就是個多面間諜,他做的是生意,只為金條服務。
吳敬中也曾忠誠事業敬重英雄,但是在第一夫人講過“特權滋味”之後,他就沒有什麼可忠誠的了:豺狼當道不復問狐狸。幾個特務打幾下冷槍,已經於事無補。別人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他是連縱也不撞了——他想的是怎麼保住身家性命和富足生活,他明確告訴余則成:“黃雀計劃沒前途,往後咱們靠生意!”
生意場上是沒有是非的,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而余則成跟吳敬中有共同的利益,所以他們有可能成為朋友。
余則成暴露,是吳敬中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因為一旦余則成暴露,吳敬中就會面臨三種嚴重後果:其一,抄家;其二,查辦;其三,槍斃。
一旦吳敬中被抄家,那麼宋朝的夜明珠、季偉民家的玉座金佛、斯蒂龐克轎車換來的七根金條兩萬美元,就全都歸了別人了。用葛朗台的話來說,這簡直就是“抹脖子”。
吳敬中是一根大蘿卜,他枝枝蔓蔓帶出來的泥,肯定要牽涉到很多人,站長落馬,局長遭殃,吳敬中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他上面的人更不允許,一點余則成暴露,吳敬中只有死路一條:或者被槍斃,或者“被自殺”。
吳敬中混跡官場多年,是一個既不捨命也不舍財的主兒,所以面對這三種後果,他一個都不會選,他只能祈禱余則成安然無恙——他是不會偷偷下手幹掉余則成的,因為一個副站長消失,他自己也說不清楚,而且余則成的戰友一定會找他報仇,吳敬中可不想每天抱著金條美元躲避追殺。
所以吳敬中只能拜託余則成做事小心一點,千萬別把自己也牽連進去。
但是作為一個老特工,吳敬中也知道“瓦罐不離井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常在河邊走不能不濕鞋,自己的得意門生余則成,等於把自己推上了三岔口——擺在他面前的,只有三條路可走。
第一條,拋下夜明珠玉座金佛斯蒂龐克都不要,狠下心來加入余則成一夥,為徹底搞垮凱申物流奉獻一切。
這條路雖然能活,但會活得比較苦比較累,吳敬中前列腺已經出了毛病,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走這條路。
第二條,施展雷霆手段拿下余則成,自己將功折罪,或許可以保住一條性命。
這條路也能活,但是代價太大,因為他知道上面的人比自己胃口還大,僅僅拿出玉座金佛和夜明珠是不夠的,連自己的房子車子都搭進去,也只能換來一個削職為民。這是一樁虧本的買賣,精明的吳敬中絕對不做。
第三條路,就是當雙面間諜,讓余則成在自己掌控下活動,只要自己不死,余則成就不會暴露。
這是一條兩全之路,既保住了自己的房子車子位子,還讓余則成欠了自己一個莫大的人情。更為重要的是,自己跟余則成是師生關系,這點香火之情極其重要,而且余則成也曾明確表示過要首先效忠老師。
所以在三岔路口,吳敬中選擇了最安全的一條路:讓余則成兩手空空地跟自己走——家裡的東西由別人去收拾(抄),什麼資料都別想帶走,余則成過去所做的一切,都全部歸零,就是找出對余則成不利的資料,吳敬中也有權力說那是別人偽造的。
吳敬中掌控了余則成,就等於掌控了自己的命運——如果余則成留下,對方表彰余則成之日,就是吳敬中一命歸天之時。
吳敬中在帶走余則成之前,先繳了他的槍,這就是要嚇出余則成一身冷汗,讓他往後做事小心。
官場商場情報場場場得意的吳敬中,當然懂得多個朋友多條路的道理。余則成的另一個身份,對自己的“生意”有極大幫助:對面是個大市場,跟對面做買賣,有誰比余則成好使?
假以時日,是雪山獨照峨眉峰,是峨眉峰力挺雪山,還真是個未知數。
雙面間諜吳敬中就是這樣煉成的,似乎雙面間諜都是這樣練成的,吳敬中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很多人佩服吳敬中,那時因為他們都曾想做李涯,可是活來活去,卻都活成了謝若林——活成吳敬中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要想活成吳敬中,咱們可以用吳敬中的一句話來奉勸: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想當吳敬中?你想多了!
記得上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芋老人傳》:時位之移人也。讀書時,願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為吏,以污賄不飭罷,是芋視乃學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豈獨一芋哉!
吳敬中走掉了,走得兩袖金風,而且是坐著飛機走掉的,在機場並沒有受到盤查和攔截,所以他可以帶著余則成繼續混跡於官場職場情報場,至於他會不會如在天津站那樣混得風生水起,天知道。
3、《潛伏》中如果吳敬中被共產黨抓住會是什麼結局呢?
8年前一部諜戰片《潛伏》成為熱劇,經過觀眾們多年來對這部劇的沉澱,普遍認為劇中人物刻畫最為豐滿的角色是天津站站長吳敬中。在歷史上真實的天津站最後一任站長李俊才在1948年並沒有逃走,而是被我軍俘虜。
但是現實中,與吳敬中非常相似的卻是歷史上天津站第一任站長王天木,他早年就讀於保定軍官學校、東北講武堂,與吳敬中夫人所說「早年也鬧革命,和女學生好過」的經歷非常相似。此人深受戴笠喜愛,差點和戴笠成為兒女親家,被稱為戴笠軍統的「四大金剛」之一。這又與電視劇中戴笠死後,站長顫顫巍巍泣不成聲的情節相吻合。
在電視劇中,余則成一開始的代號是「峨眉峰」,作者有意取這個名字作為主角代號其深意這里不進行探究。「峨眉峰」這個代號是取自蔣介石一句詩「雪山千古冷,獨照峨眉峰」,站長在馬奎家中找到這幅字的時候,有一句經典台詞「峨眉峰,還特么獨照」成為經典。從站長對蔣的態度,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發現,身為軍人的他只聽戴笠的話,對他的最大老闆,並不以為然。所以站長與李崖不同,李崖是個有信仰的人,站長追求的則是平安和金條。
電視劇中站長已經多次懷疑余則成的身份,但可惜陸橋山是國防部的人,李崖是有信仰的,二人都不能為站長撈錢,在這種情況下,站長就算明知余則成身份,也願意為余則成掩飾。歷史上真實的王天木與朋友逛八大胡同的時候把人打死,被判無期,後來被戴笠所救,讓他去執行一項重要任務。王天木曾經受戴笠指派刺殺汪精衛,不成功後又被戴笠安排假意投靠汪精衛。
縱觀王天木一生,雖然被安排到了很多重要的位置,卻沒有做成一件事。後來王天木與電視劇中的站長一樣,積累了巨額的財富,逃到了台灣。可惜去了台灣之後,被當局限制,無法再逃美國,所有財富都被沒收。
4、《潛伏》的最後站長為什麼要派人把余則成押到機場?發現了什麼?
站長必須要帶走余則成,這樣才能讓他繼續守口如瓶,自己才會長久安全下去。如果站長專留余則成在天津,那屬必將後患無窮。想想看,副站長級別的余則成若真的是卧底,那對吳敬中「官場前途」的影響極大,他對此難辭其咎,甚至會丟掉烏紗帽。
5、潛伏里最後一集余學雞時被站長看見不會覺得奇怪嗎
你好!
電視劇解釋過,站長他也懷疑過余,只不過他懶得懷疑,只希望一紙公文把他調走然後一切都與他無關了,,,你以為陸站長是,是那個隊長的心理啊,要是那樣的話,余早被殺了還演什麼啊
打字不易,採納哦!
6、《潛伏》中,秋掌櫃咬掉舌頭那一幕之後吳站長慢慢起立後繫上上衣口子,代表什麼呢
代表站長對他的敬佩,畢竟站長曾經也是個有理想的人
7、潛伏中站長吳敬中和李涯談話 吳敬中指示李涯語氣表情 最後一個字是什麼意思
站長說的字是:「怯。」意思很明顯:李涯你的故事編的雖然合乎情理,但是畢竟是謊話,你自己都對這個故事有懷疑,怎麼能騙到余則成呢?而且站長特意提到了「三七年進軍統」和「余樂醒帶過的學生」首先三七年進軍統,說明余則成進入軍統時間久,對軍統的辦事手法很清楚,(指不是監視龍幫而是監視余則成);其次,站長跟余樂醒是同學,又是與余則成的老師,很清楚余樂醒的心思和教學手段,很清楚余則成心思有多縝密,你的故事騙不到他(內部監控正常,但是你監視的范圍有點越權了);而且站長一聽說此事,還沒發問,李涯就說:「我們是去監視龍幫的人」,站長一聽就是假的,於是就告訴李涯:不是話的問題,而是語氣和眼神(指說話時的態度),李涯擔心被發現是假話,所以說的時候,下意識的避諱跟余則成對視,因此余則成發現了問題。
8、《潛伏》結尾處,為何吳敬中非要帶走余則成?
《潛伏》結尾,為何吳敬中之所以非要帶走余則成,在我看來,主要有具體的兩大方面原因如下。
01、光桿司令
吳敬中是軍統(保密局)天津站的站長,少將軍銜,在天津可以說一呼百應。但是上面撤退的命令下來了,深諳官場斗爭的吳敬中早就知道,在天津甚至在大陸的敗退也意味著在另外一個地方的重頭開始,在軍統這么多年以來,他確實是認識了不少中高層,但是在這個重新大洗牌的關鍵時期,他自己一個人過去那就是光桿司令,孤家寡人,並不是說他缺少為他效力的人,他缺的是像余澤成那樣的“心腹”,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和站在一起並且維護他利益的人。他太清楚了,帶著余澤成還是自己走,在未來,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畫面”。
02、生意經
上面那個角度,答主更偏重於他在政治方面的考慮,而這里則更偏向於經濟方面的角度。當然這兩者是統一的,是覺得這樣分開來講能稍微清楚一點。
曾幾何時也信仰過三民主義的吳敬中,後來告訴余澤成和觀眾們,他研究多年總結出來的新人生信條,那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最開始的是,他讓他的婆娘在廣東甚至廣東以南置辦資產,未雨綢繆。後來隨著他們一派形式不斷惡化,他察覺到了孔陳兩家在台灣置地的新動向,又立刻讓他的婆娘調整“戰略方向”。當時他二人的對話非常好笑,也讓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吳敬中對她說完這話的時候,她當時還一臉不信地說,“那個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能有什麼發展?”吳敬中當時就說:“你懂什麼!”。
是啊,她當然不懂。因為在吳站長的生意經當中,她只能打打前站,他才是那個運籌帷幄的人,而那個處理過穆連成,連接過謝若琳為自己長時間內帶來了豐厚好處的余澤成,則是他考慮已久的最佳棋子。像余澤成這樣“會辦事”,“能辦事”的手下他是有一定依賴性的。他自恃身份,很多事是不便於他拋頭露面的,而且還有風險。有餘澤成這樣一個“緩沖”就會好太多了。他如果自己去的話,幾乎可以想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很難再找到一個余澤成的,如果從新培養,那成本太大了,他的位置根本擔不起。
其實余澤成為不跟隨他去,真的努力過,比如和廖三民除掉李涯,讓他有機會成為潛伏行動的領導,但都被吳敬中給處理掉了。可以說余澤成真是被他“綁架”過去的,本來“深海”都要回歸媽媽的懷抱了。
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帶余澤成一起的好處都要好於他自己走,因為這個時候的他已經不再把“黨國的利益高於一切”了,只要不觸犯大的原則比如動搖他的位置,威脅到他的安危和利益,那麼他都可以虛與委蛇,睜一隻閉一眼,把生意,把產業實實在在地搞起來才是更重要的。
9、《潛伏》結局中,吳敬中為什麼堅持帶著余則成走
諜戰劇《潛伏》的結局中,保密局天津站站長吳敬中在撤退時,非要余則成跟著他一起走,沒有把他留在天津「潛伏」下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僅僅因為余則成是他的學生、頭馬?事實可能沒那麼簡單。
《潛伏》劇照
作為一個老特務,吳敬中不可能無條件相信任何一個人,哪怕余則成是他的學生,還為他撈了不少好處,都不可能打消他的疑惑。到天津解放前夕,余則成算是跟隨吳敬中的最後一個老資格,因為馬奎、陸橋山、李涯這些老鐵們全都掛了。看起來,吳敬中如果要挑個馬仔一起走,也只能是余則成。
《潛伏》劇照
這算是理由之一吧,但絕不是唯一理由,更不是主要動因。吳敬中在撤離天津前,部署了「潛伏」和破壞計劃,他心裡很清楚,把任何知情的天津站高層留下來,都很不靠譜。自從余則成來到天津,吳敬中那裡泄密不斷,難道他真沒懷疑余則成?這怎麼可能。
《潛伏》劇照
只能說,吳敬中是不願意刨根問底,面上過得去,沒有留下什麼把柄,他寧可相信他的學生。一顆失效的子彈,就不再是殺傷武器。因此,在撤退時,吳敬中堅持帶走余則成。因為他知道,無論余則成是不是地下黨,只要他人去了台灣,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而對吳敬中自己而言,至少身邊多了一個可以說說話、喝喝酒、跑跑腿的人。
《潛伏》劇照
作為余則成來講,他當然是不願意走的。一來,他在機場看到了翠萍,愛人還活著,讓他沒有理由走;二來,組織上給余則成的最後指令,是等待和迎接天津解放,他根本就不應該走;三來,跑去台灣意味與世隔絕,前途未卜,他幹嘛要走?
《潛伏》劇照
可是余則成心裡很清楚,他有一萬個理由需要留下來,但他必須跟著吳敬中走。否則,等待他的必定是殺身之禍。余則成非常清楚吳敬中的為人,這個吳老師可不是什麼靈魂工程師,而是一個老牌特工、殺人魔王,為了保護「潛伏」計劃,也是保往自己的腦袋,吳敬中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潛伏》劇照
而且,翠萍在名義上已經被炸死,他實在找不出一個能夠搪塞的理由。沒辦法,余則成只能默默認命,走一步看一步,黯然神傷地看著翠萍扮老母雞,與愛人兼戰友留下最後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