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如何劃分
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的概念,目前比較一致的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如下圖1.4,其中左邊是層次結構中各層次的名字,右邊是對應於不同層的某種編程語言表現形式。
1)微程序設計級 ---- 第1級
該級的編程工具是微指令集,程序員用微指令編寫的微程序,由硬體直接執行。(如圖中最下一行右邊的PCWrite =1表示對PC寄存器的寫控制,詳細內容在控制器部分將詳細學習)。計算機組成原理在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中所處的層次就是微程序設計級。
2)傳統機器級 ---- 第2級
該級的編程工具是計算機的機器語言指令集,程序員用機器指令編寫的程序由微程序進行解釋執行。
3)操作系統級 --- 第3級
從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來看,一方面它直接管理傳統機器中的軟硬體資源,另一方面它又是傳統機器的延伸。
4)匯編語言級 --- 第4級
該級的編程工具是匯編語言指令集。與第二層所採用的機器語言編程工具相比,採用匯編語言編寫程序便於理解與記憶。
5)高級語言級 --- 第5級
該集的編程工具是各種高級語言如C語言等,高級語言源程序通常用編譯程序來完成高級語言翻譯後才能被底層的硬體執行。
2.層次之間的關系
1)各層次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高層是低層功能的擴展,低層是高層實現的基礎。
2)站在不同的層次觀察計算機系統,到關於計算機不同的概念。上圖第二列分別對應地給出了從高級語言、匯編語言、機器語言和微程序設計級所看到的計算機的不同編程工具。
3)層次劃分不是絕對的。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會隨著軟體硬化和硬體軟化而動態變化。
2、如何將三層邏輯體系結構圖轉換成層次結構
一、什麼是三層結構
在軟體體系架構設計中,分層式結構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種結構。微軟推薦的分層式結構一般分為三層,從下至上分別為:數據訪問層、業務邏輯層(又或成為領域層)、表示層.
二、三層結構的優點
1、開發人員可以只關注整個結構中的其中某一層;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實現來替換原有層次的實現;
3、可以降低層與層之間的依賴;
4、有利於標准化;
5、利於各層邏輯的復用。
概括來說,分層式設計可以達至如下目的:分散關注、鬆散耦合、邏輯復用、標準定義。
一個好的分層式結構,可以使得開發人員的分工更加明確。一旦定義好各層次之間的介面,負責不同邏輯設計的開發人員就可以分散關注,齊頭並進。例如UI人員只需考慮用戶界面的體驗與操作,領域的設計人員可以僅關注業務邏輯的設計,而資料庫設計人員也不必為繁瑣的用戶交互而頭疼了。每個開發人員的任務得到了確認,開發進度就可以迅速的提高。
鬆散耦合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一個系統沒有分層,那麼各自的邏輯都緊緊糾纏在一起,彼此間相互依賴,誰都是不可替換的。一旦發生改變,則牽一發而動全身,對項目的影響極為嚴重。降低層與層間的依賴性,既可以良好地保證未來的可擴展,在復用性上也是優勢明顯。每個功能模塊一旦定義好統一的介面,就可以被各個模塊所調用,而不用為相同的功能進行重復地開發。
進行好的分層式結構設計,標准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一定程度的標准化基礎上,這個系統才是可擴展的,可替換的。而層與層之間的通信也必然保證了介面的標准化。
三、分層式結構缺陷:
1、降低了系統的性能。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採用分層式結構,很多業務可以直接造訪資料庫,以此獲取相應的數據,如今卻必須通過中間層來完成。
2、有時會導致級聯的修改。這種修改尤其體現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層中需要增加一個功能,為保證其設計符合分層式結構,可能需要在相應的業務邏輯層和數據訪問層中都增加相應的代碼
3、網頁設計作業,要交的,主題鮮明,網站結構清晰合理,可用性強,七個欄目,至少兩個層次,八個頁面,坐等。
?
4、ui/ux網站模型設計指南?
現在的網站模板,想要比較吸引人的首先要考慮到網站的獨立性,在網站模板要符合用戶的瀏覽習慣,在設計方面設計的比較新穎、簡潔、大氣,當我們去體驗,就因為這些停留下來,網站的麵包屑導航要西細化清楚,網站的內容要發質量比較高的信息比較可靠的,這樣的信息才可以幫助到別人,網站的訪問 量也會逐漸增加.
5、說說區域網設計中的層次結構,和各個層次的功能
一般情況下,大型的區域網分為三層:
最高層是核心層,主要是用來實現各個VLAN之間通內信的,平時流量容不是特別大.
接下來是匯聚層,是主要的交換實現層,大部分的流量都集中在這一層,需要性能較好的交換設備.
最後一層是接入層,實現電腦和網路的互聯,也是最基本的一層.
6、請問:組織縱向結構設計的結果是 A組織的部門化 B 組織的層級化 C 管理幅度 D職務分析與設計
B 組織的層級化 (請注意「縱向」兩個字)
我沒學過管理,如果答錯了請別介意
我個人認識版,組織設計的過權程是
事務分析→根據控制有效、辦事高效兩個原則,進行職能分析→確定管理層次及管理幅度→形成部門或具體崗位→進行部門內子結構設計→形成崗位職責→形成工作流
往復修訂,直至完美
當然,在事務分析後面的,各部分有可能交叉進行。
7、1.簡要說明層次分析法的計算步驟;2.並畫圖舉例建立-個層次結構模型; 3.說明層
這個很難說明啊,我就以設計理念設計形成過程來做比喻吧1.歸類,我把自己的設計理念通常分為6類金木水火土風物,都是按仿生學分的,比如木類,那設計出的產品外觀就如樹木般分支開叉生長,體現木的頑強生命力2.層級,在設計過程中,一般是先形成大體概念,然後是確定表現形式,最後是細節補充,比如要設計一款有流線外形的產品,這就是大體,然後表現形式,那我多半是會用仿生仿風仿氣流或者仿流體...這就是層級,從上到下或者從大到細或者從外到內3.信息加工,所得到的信息一般是雜的,你必須過濾掉粗糙的部分,留下重要的部分,同時還要補充信息背後隱含的意思,比如,要設計一款【比較中規中矩的同時有阿凡達風格的產品】,加工過程就是:中規中矩的==外觀不要張揚,「要圓潤或者規則化」,阿凡達風格==這個很多啊,不過採用阿凡達的主色調就可以表達了,所以「藍色為主色」,那隱含的意思呢?那就是「設計的產品要有價格優勢或者有質量優勢」4.解釋結構模型,就是把設計形成從先到後,還有橫向分類等等都列出來,每點為一個連接點,把所有連接點都互相聯系起來,綜合體現和比較,在設計中,其實就是理念詮釋的結晶:3D外觀的呈現.意思就是能夠通過這個模型知道整個產品的細節 哈哈
8、怎麼word設計出這樣的層級結構圖
一種是插入——圖片——組織結構圖,另外可以通過視圖---工具欄---繪圖,打開繪圖工具,然後在自選圖形---流程圖中選方框,自己畫你想要的層次結構圖。
9、如何在word設計這樣的層級結構圖
插入----圖片----組織結構圖------可以直接插入。想插入新的,點某一個圖文框,回
彈出組織結構圖的工具答條,---插入形狀,可以插入新條目,根據隸屬關系,選一個。---
------版式、選擇、樣式庫,自己試著用下。
10、互動設計的層次結構
先定位用戶群體,不過這個太籠統了,需要具體回答很系統,熟悉考慮人體工程,人去操作界面的舒適程度,合理性,操作習慣等,再考慮系統等定位所屬行業,色彩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