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萬維百科 > 國外交互設計網站app

國外交互設計網站app

發布時間:2021-01-08 04:14:49

1、app ui交互設計用的什麼工具

app ui交互設計用的工具有很多:

WebFlow是一款 web app,你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完成網站的視覺和交互設計,還包括實
時預覽和代碼編寫功能。WebFlow的編輯器界面友好,所見即所得,設計師擁有完全的控制權。WebFlow一直在持續更新功能,包括Web字體,視頻支持,交互的狀態,W3C標准化,乃至於主機託管。

Marvel是一款免費的原型設計 Web 應用,可以進行網頁設計和移動端的UI設計。和WebFlow一樣,你可以使用Marvel完全在線完成設計,並且可以和你的Dropbox同步,可以方便你進行共享或者分享。值得一提的是,Marvel 支持PSD格式文檔,也就是說你的視覺稿無需轉換格式就可以使用。

Macaw 是一款桌面端的所見即所得的設計工具,實時代碼預覽,便捷輸出。比較獨特的是Macaw可以創建響應式設計,內置的斷點編輯器可以幫你輕松地在不同尺寸的屏幕上實現完美的響應式顯示。盡管Macow中的代碼編輯功能並沒有太大必要,但是最新版的Macaw在HTML和CSS代碼編輯上體驗還是蠻好的。

UXPin 是一款比較著名的設計類的web應用,用戶可以藉助UXPin在線協作完成線框圖和原型的設計。UXPin旨在幫設計師快速便捷地進行線框圖和原型設計,擁有完備的版本管理,支持響應式設計,通過拖拽預制控制項進行UI設計。

2、app交互設計中國和歐美的用戶習慣為什麼如此不同?為什麼

地域結構,生活習慣 民風民俗等等一些列因素構成了不同的用戶習慣。

3、手游的交互設計與其他APP的交互有哪些區別

WebAPP和原生APP同為移動端,很少有研究這兩項的交互區別,最近公司做了版一次從原生APP到WebAPP(HTML5)的移植,權故總結一下期間遇到的問題及不同點總結。從使用場景上,WebApp用戶面臨比APP用戶更嚴峻的問題:1、頁面跳轉更加費力,不穩定感更強思考點:如何減少跳轉(扁平結構、頁面布局技巧),增加數據及展示的流暢流程及穩定性(技術)2、更小的頁面空間(由於瀏覽器的導航本身佔用一部分屏幕空間),更大的信息記憶負擔

4、做交互設計(App方面)需要具備那些知識

需要一個製作交互原型圖的軟體;Axure之類的,你要手繪額,也是可以的
然後就是APP交互版設權計的規范了,這個就需要自己去一些做交互的網站自己發掘,我這里講不完的。
http://www.woshipm.com/
http://jumpui.com/
http://www.ui.cn/

5、有哪些界面UI交互設計的比較好的APP

誠築說:以下是名字
momo 樂乎 好奇心日報 每日故宮 nice in
想去 落網 野糖 良倉 黃油相機 片刻

6、哪些App 的交互設計得很有意思

History Animation by UISTAR

這款APP的概念促使人思考手機閱讀的方式,可以點擊和滑動書籍標題,當你選擇了一本,就會彈出書籍封面。當你閱讀的時候,你仍然能夠滑動選擇書籍,可以自由地轉換到其他的標題。這款手機交互模擬了真實閱讀中的體驗,用滑動和點擊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交互,創造了一種經典和優雅的閱讀體驗。

2. Bthere

這款APP的引導頁色彩鮮艷、活潑可愛,是一款頗有特色的交互作品,在冗長的APP引導頁為用戶提供了一份極佳的體驗。通過動態的圖表過渡和背景色切換和一些獨立的微動畫元素(包括獨輪車的尾氣),Bthere高效地傳遞了品牌的趣味性,從而也改善了APP的用戶轉化率和停留時間。

3. Bon App!

到你旅行到一座新的城市的時候,填飽自己的肚子是最要緊的事情。Bon App!可能是你最佳的選擇,查看本地美食測評,探尋美食沙龍,同時也可以簽到和在線分享自己的美食心得。

4. Parking Search by SELECTO

在大城市停車永遠是一項非常頭疼的事情。高效便捷地找到停車場是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這款APP會提供給你附近的停車場定位以及收費標准。當你點擊了一個定位後,就能查到還有多少剩餘車位,同時也提供了預約車位的途徑,不至於開過去後吃閉門羹。在交互上,這款APP的兩點在於選擇停車點後出現的信息卡,並且快速地繪制最佳路線,穿插停車點的數量並推送停車點圖片信息。

5.Sport App by Sergey Valiukh

主要的特色是側邊菜單打開時內容呈現的「橡膠效果」,在屏幕上打開側邊菜單後,也能顯示所有內容的詳細信息。色彩的配搭非常新鮮明亮,激勵用戶進一步的操作;動畫中細微的彈跳感,使得應用整體承載著滿滿運動風。



7、交互設計師有哪些手機必備APP

作為交互設計師手機上常年安裝了各種APP作為競品分析,從地區市場來分的話,分版為國內與國外兩大市權場,國外主要以北美地區為主。而所處行業偏向不一樣,

1.社交類

2.資訊類

3.購物類

4.生活便利類

5.出行類

6.設計類
等等。。。

8、手機APP的界面交互設計,現在用哪種軟體比較多?A–xure可以弄么?

axure、sketch都可以

9、交互設計iphone的app哪個

iPhone App的特點
iPhone有自己的特點和氣質,因此他的App不同於其他鍵盤手機甚至Android這種觸屏手機。
首先iPhone只有一個物理按鍵Home,而這個按鈕主要是在系統級操作上起到一些作用,在一個應用中,絕大多數情況都是退出功能。在480 x 320這個對手機而言很大的屏幕上要包括以下3個模塊,才能對一個App進行操作。
1、虛擬鍵盤
iPhone雖然與Android同為觸屏,但沒有物理鍵盤(而Android有可能有物理鍵盤),所有的輸入操作都需要屏幕中的虛擬鍵盤來實現,同時需要考慮虛擬鍵盤的遮擋問題。
2、目錄導航
沒有物理按鍵做為目錄菜單的呼出功能,完全不同於Symbian和Android系統,包括導航也需要屏幕中的虛擬按鈕來實現。
3、功能操作
需要把所有的功能集成在App中,比如我們可以用Tab bar來做功能的分類,工具欄來做具體視圖的功能操作集合。
我們再來看看用戶對iPhone的使用習慣
顯然支持單手操作並不是iPhone應用的特性,當然也有一些游戲需要雙手進行(沉浸式應用),但因為iPhone有一塊非常靈敏支持手指多點觸控的電容屏,所以手指直接在屏幕上的操作更加直觀和更具操控感,不需要任何中間設備(按鍵或是滑鼠)來控制。
1、自上而下的操作:
用戶多數情況下會如上圖的姿態,一手握機,大拇指做為主要操作和點擊手指,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iPhone系統應用還是很多其他的優秀應用,大多使用很多的列表,因為拇指在滑動列表時會非常順暢和方便,而且操作速度非常快,所以很長的列表不會成為iPhone應用的障礙,這與其他手機平台上的特性不同,更何況在表格的情況下,單擊頂部的狀態欄可以快速回到頂部。
2、減少輸入
這與《移動設備交互設計》書中的一些觀點一致,即對於手持設備我們要盡量的減少用戶輸入,特別對於iPhone這種虛擬鍵盤而言,即便電容屏再靈敏,對於每次都准確的觸動面積很小的虛擬鍵盤也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我們要盡量使用選擇器,或是輸入提示suggestion來減少成本。
3、足夠大的按鈕面積
對於iPhone這塊電容屏來講,雖然很靈敏,但接受的感觸面積並不小,且用戶又是直接用手指操作,所以我們要對應用中的所有按鈕要適合指尖來操作,跟據官方給出的設計指導,44*44pix是一個較理想的面積。
4、多點觸控手勢
相對於設備的軟硬體來說,手指總是保持可用,它是人體的一部分,可以靈活的做各種動作,而且直接觸控屏幕非常直觀,且用戶也非常願意使用這些看上去很酷手勢動作,比如可以對圖片用兩個手指拉開來放大,合並來縮小,直接拖動來調換順序,搖晃來進行刷新等。當然我們要考慮這些手勢在不同應用的不同使用場景,不要濫用。
總之,iPhone應用的是線性的,連貫的,直觀的依賴滑動操作,手指點擊,以及各種手勢給人很酷的感覺。
iPhone App的基本設計方法
1、iPhone應用的分類
1) 高效型
這類應用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完成一個任務,注重內容的組織邏輯功能和信息架構的展現,以方便用戶快速高效的使用,最終完成任務。此類應用一般包含大量的列表及每個列表中的任務功能。最典型的就是系統自帶的「Mail」應用,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高效型應用。
此類應用給用戶的感覺是層層進入,內容逐步具體化,直到可以完成用戶的任務。
另外一個非系統應用且典型的就是QQ,可以看一下是不是也遵循這個特點。
2)實用工具型應用
此類應用一般交互操作非常少,也沒有很深的層次結構,往往都是直接了當的展示信息,一般會在「背面」(通常會有一個翻轉的效果)展示設置功能。最常見的就是「天氣」和「股票」兩個系統自帶的應用。
3)浸入式應用
大多指游戲類應用,但也有一些實用工具,比如電子羅盤,所謂浸入式應用一般是全屏模式,專注一個任務或是娛樂的深入體驗,沒有過多的文字,而將用戶的注意力放在如何使用它。
2、設計iPhone應用
1)iPhone應用的基本結構
狀態欄:這是ios系統的一部分,除了浸入式應用外,其他應用一般都會保留這個bar。
導航欄:這里包括當前的title,當前的主要操作的控制項和返回的導航功能
工具欄:對當前內容區可執行的功能動作。
標簽欄:可以理解為全局導航,方便快速切換功能或是導航。工具欄和標簽欄在一個視圖中只能存在一個。
2)移植你的應用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把web端的應用移植到手機上,而在web端的應用,如果我們列出一個功能結構圖,可能會包含100項以上的功能點,你可以做如下工作:
①考慮這個web端的產品,核心功能是什麼,任何一個產品都會有核心功能,以及附加功能,比如QQ,核心功能就是IM,即時通信,可能截屏是一個附加功能,盡管用的人非常多。確定核心功能後,以及圍繞核心功能盡可能少的擴展功能和邏輯。如果你的web網站或是你的業務包括很多,可以把他們按不同業務類型拆分成不同的多個應用。
②對確認的功能結構考慮在iPhone上的信息架構模型,上文說過,iPhone應用是線性的連貫操作,一層一層進入直到完成最後的任務,所以你要按這個思路去整理信息架構,一般來說,操作的深度不要超過3層,如果超過3層就要對產品形態進行扁平化處理,即由深度改為廣度,因為隨著深度的增加,每一級別都會有不同的功能,甚至有承載上一級的功能或邏輯,深度越多,這些功能就會越復雜,而在手機如此小的空間上就很難進行合理組織。
可以延伸閱讀kentzhu同學:產品:更多的限制,更簡單的設計
③合理利用iPhone應用的結構及標准控制項。
標簽欄,可以理解為web應用中的全局導航或是主要子功能的切換,這個bar可以貫穿於主要視圖的底部,方便用戶快速跳轉,比如下圖這個標簽欄。
導航欄,可以理解為web應用中的局部導航,子導航或是麵包屑,顯示當前位置,同時還承載了1個或兩個主要功能操作。可以方便用戶返回,或是對當前視圖進行1-2個最重要的操作。如下面這個導航欄。
工具欄,可以理解為web某個具體頁面中的一些主要操作功能,比如上傳,搜索等。如下面這個工具欄。
這是ios系統應用mail中,具體郵件打開後的工具欄,包括了對當前郵件的幾個主要操作。對於你的應用,你也可以把一些操作放到主視圖區中以按鈕的形式展現,不放在底部的工具欄。但我們說,iPhone用戶更習慣於iPhone一些「標准」操作,習慣iPhone的標准邏輯,所以把主要的操作以底部工具欄的方式展現似乎更好一些。
使用引喻的標准控制項
我們看到滑動效果的開關,突起效果的分段按鈕,轉盤選擇器等,代替了傳統web中死板無生氣的標准控制項。
④調用系統提供的功能介面
例如iPhone提供的地理位置介面,可以為你的應用提供不同於web端的特殊功能,設計出更具有特色的產品,更能滿足移動用戶的需求。
最後,我想說iPhone應用是簡潔的,包括設計上的簡潔和功能上的簡潔,不應該有太多的功能分支,不管你是否能組織好這些功能,過多的功能總會把用戶搞暈。iPhone應用是有特殊氣質的,你可以把他設計的完全符合iPhone使用的特點,甚至帶有一點炫酷,而不用考慮低端用戶,因為使用 iPhone並且可以裝App的用戶,他的使用經驗不會太差。

10、什麼是app交互設計

app交互設計分為以下5種:
1. 樹形結構,做產品交互的邏輯關系就要像自然生長的大樹,樹干、樹枝和樹葉越往內部交互就要越少,不能在樹葉上長了顆大樹。
通常情況下很容易理解,交互設計與功能復雜度相聯系,就像大樹一樣,界面展示一開始的時候是樹根 樹干 樹枝和一片小樹葉,功能點一點點變小,減弱。但是有時候我們在用app的時候會在一個很不明顯的地方有一個大功能,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我不說這個對還是錯,如果這個新大陸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點,那麼做交互就要有新手引導,指引用戶用這個功能,不然只有20%的用戶會發現此功能,埋藏越深責用戶點擊率會越低。如果這個功能不是很重要那麼可不可以換一種形式展現,減少功能點從一棵樹變成一片樹葉。
2. 大眾交互,為了追求不一樣而硬要改變的同時要做好新手引導。
交互的復雜多變會讓用戶摸不著頭腦,一半用戶學會這個功能需要交「學費」,要做到市面上最普遍的形式,不要因為不一樣而變的不一樣,如果非得要變就要把它變好,要好新手指引,不然改變了用戶習慣,給那些「小白」用戶造成困惑,甚至是流失很多潛在付費用戶。
3. 錯覺交互,利用人性的弱點擴大產品收入。
錯覺交互是利用人們最正常的用戶習慣來做一些用戶不想做的事情,達到研發商的目的,通常利用這種情況最多的是付費,無意間騙取用戶錢財,很多用戶不會在意1元兩元的費用打電話投訴或索要,就造成了很多研發商一款上線的產品會有大幾百萬的流水。
4. 深度交互
深度交互就是人機器界面又增加了機器的交互,比如:很多唱歌的app,當你錄制歌曲的時候利用自帶的耳機錄制音樂效果會很差,不會讓歌手發揮更好就自己研究了一款麥克風,用手機這款app要配合一款外接一款機器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5. 本質交互
「顧客是上帝」一定要分析用戶。每個項目的實用性和交互性不是在給某一個老闆或者哪個製作人用,不能按照他們的想法做出他們喜歡的東西,是給用戶用。老闆們用多年來的經驗和閱歷為依據在做事情,請不要忘記你的思想掌控不了用戶,用戶的思想你要研究甚至成為你的用戶,不然總認為自己是金字塔上最高的人,指揮跟你混的人民戰斗,不深入了解用戶你指揮的永遠是外走內不走,行屍走肉一般

與國外交互設計網站app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