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萬維百科 > 東阿縣關山農機站站長

東阿縣關山農機站站長

發布時間:2021-01-02 18:40:37

1、楊國海的簡歷

1977年4月,楊國海同志從楚雄縣東華公社綜合廠改制後到公社農機管理服務站工作,先後擔任農機站會計、副站長,1989年6月至今先後擔任楚雄市東華鎮農機管理站站長、鎮農推中心主任、鎮、農、林、水機關黨支部書記。三十一年來,為了推廣農業科技,他身體力行,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農業科技理論,深入農戶、走田串埂,爬山涉水,向廣大農民群眾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傳授農業科學技術,殫精竭力,為實現科技興農而默默地耕耘,用自已的心血和汗水,譜寫了一曲科技興農的奉獻之歌。

搞農業科技不擔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獻身精神。多年來,楊國海同志在工作實踐中,始終把提高自已思想政治素質放在一個突出位置,努力學習鄧小平理論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自已的頭腦,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他積極參加各種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工作中,他還利用深入村社、農戶的時機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來分析、研究解決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工作中樹立起了樂於奉獻、艱苦奮斗的人生觀。練就了一顆獻身農業的赤誠之心。楊國海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他自參加工作以來,碰到什麼樣的困難和問題,無論自己在什麼工作崗位,他都始終沒有動搖過對農業事業的追求和奉獻,他把學習和推廣農業科學技術視為人生的最大樂趣。

為了提高自己的農業科技水平,他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堅持對農業科技理論的學習,為滿足自己對農業科技理論的渴求,他訂閱了《雲南農業科技》等刊物,購買了實用農業科技理論方面的書籍100多冊,在工作中,他還虛心向其他同志學習,與他們一起探討農業科技等方面的問題,互相取長補短,別人有什麼困難他就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解決。在單位,掃地、沖廁所他第一個參加,單位的同事生病了,他總忘不了要到家中或醫院看望,其他同事有事了,他就積極承擔工作任務,在科技示範推廣中,對部份農民所需的籽種、農葯他積極主動給農戶購買並送到群眾手中。並與農民、同事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做到了思想作風過硬,業務技術全面。

楊國海同志在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工作期間,特別是任農機站站長14年以來,他緊緊圍繞彝州經濟建設和農業增收、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這一工作大局,認真學習和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貫徹執行好《雲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和《雲南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深入持久地開展了「文明監理、優質服務」示範窗口創建活動,不斷完善服務措施和服務內容,在農機監理工作的各個崗位上樹立了良好形象,推動了全鎮農機監理工作的發展。至2007年底,全鎮共有各類拖拉機577台,其中納入「九二」式牌證管理的有325台,納入「農作」牌證管理的有252台。按照「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的要求,東華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從加強農機監理執法隊伍建設入手,重視提高農機監理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通過認真學習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掌握有關農機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不斷提高幹部職工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牢固樹立愛崗敬業,為農機手服務的公僕意識,嚴格執行農機監理行政執法責任制,不斷提高農機監理行政執法水平,自覺糾正違法和不當的行政行為,確保了全鎮農機監理各項工作任務如期完成。2007年全鎮共辦理拖拉機落戶124台,過戶11台,轉籍6台,報廢27台,改裝8台,補辦行駛證316本,補辦牌號165付,年度檢驗「九二」式號牌拖拉機305台,參檢合格率為93.6%。檢驗「農作」牌證拖拉機216台,參檢合格率為71.6%,全鎮拖拉機事故率、重傷率、死亡率分別控制在市下達的2‰-4‰以內。按照「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要求,站內工作人員全部做到持證上崗,亮證執法,著裝整齊、文明用語,同時堅持「四公開、一監督」的辦事制度,即:辦事人員、辦事程序、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堅持開展農機管理「五個有聲」,即農機手進門有迎聲,詢問業務有答聲,農機手合作有謝聲,麻煩農機手有歉聲,辦完業務有送聲,不斷增強了農機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東華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在人員少、經費困難的條件下,取得了好的成績,連續4年被市農業局評為「示範窗口」文明單位,連續5年被鎮黨委政府評為「文明創優」單位,站長楊國海同志也於1985年被州農機局評為農機監理工作優秀工作者,1997年被中共楚雄市委、市政府評為「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先進工作者」,連續9年被鎮黨委政府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東華鎮農機管理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在裝備差、人員少、經費困難的情況下,取得了如此優異的成績,但他們沒有驕傲,繼續積極主動地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和田檢路查工作。目前,東華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在保持各項優異成績的情況下,努力做好二項工作:一是加強靜態管理,確保農機安全生產,規范拖拉機牌證管理,做好與交警部門的拖拉機及駕駛員檔案的清理交接工作;二是強化動態管理,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以「六月安全生產月」、「三大節假日」為重點,組織力量,開展安全大檢查,控制重特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明確責任,把工作落到實處。

2002年2月因(鄉)鎮機構改革,鎮農機站、農經站、農科站統一合並為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第二年,鎮農推中心主任的重任就壓在了楊國海同志的肩上,該鎮是一個山(壩)區結合(鄉)鎮,以種植玉米、水稻、小麥、蠶豆為主,農作物品種「老」、「亂」、「雜」,種植雜交包穀還處於「耕牛甩播」的落後狀況,全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7400畝,單產僅157公斤,面對嚴峻的形勢,他和同事們一道爬高山,上陡坡、下深箐、走村串寨,宣傳農業科技知識,引進優良新品種,手把手教農民種地、管理,及時預報病蟲發生,選好對路農葯防治病蟲害,為推廣農業科技走遍了東華鎮11個村委會的村村寨寨,留下了科學種田的種子,到2007年底,東華鎮的農業技術推廣已在全市中名列前茅,雜交玉米種植推廣覆蓋率由2000年的29.6%擴大到87.8%,玉米規格條點播由62.6%變為97.3%,玉米地膜覆蓋推廣到3600畝,容器育苗示範推廣到2950畝。水稻上,在朵基村委會的大.小基村推廣示範種植省級3200畝優質稻生產基地,受到省州專家組的好評,在邑多麼村委會計麻區、席草壩、兩叉田三個村民小組種植「歲福香」優質稻1000畝,連續4年喜獲大豐收,水稻單產達315公斤。2007年,在中共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市農推中心的領導下,他和全體幹部職工把「依靠良種推廣,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工作重點,認真學習上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業務知識,切實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上級農業部門的各項要求,圍繞市農業局「十項重點工作」真抓實干。在工作中,一是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完成全鎮11個村民委員會216個村民小組農村數字鄉村工程的外業調繪及內業資料的整理,並順利通過了市級有關部門的驗收;二是積極配合11個村民委員會搞好農村土地經營權承包合同的換發、核驗工作;三是積極配合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進一步搞好轄區11個村民委員會58個點的測土配方工作,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由於工作實績突出,楊國海同志受到了州.市農業局、東華鎮黨委、政府的多次表彰。楊國海同志就是這樣一個一心撲在農業生產上默默工作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他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普通的(鄉)鎮幹部,但在每項工作中,他都以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農業科技推廣中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2、東郭村的村內名人

王炳先,1934年生,東郭村人。出身貧寒,12歲時就到太原當勞工。1950年11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1957年9月,因傷殘轉業到長治鋼廠工作。1961年返鄉。之後,連續擔任生產隊隊長、大隊長、大隊黨支部書記等職。1977年,調岳壁公社農機站任站長。1980年春,村裡17名黨員聯名要其回大隊任黨支部書記。上任後,首先將過去大隊經營不善的土地、果園、機械廠、木業社、粉坊等都承包給了家庭或個人,為全縣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先。在承包中,村裡有一片條件較差的果園張榜後20多天無人投標,炳先借上親友的錢,在大隊原定承包上交額1.4 萬元的基礎上,又主動增加了2000元,揭榜承包。經過盡心管理,到1983年,王炳先一家三年純收人6.8 萬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500元,比1979年增長了3倍。王拿出資金1.3 萬元,為村裡建學校、築渠道、贍養五保老人、扶助烈軍屬等。同年,被中共晉中地委、行署命名「優秀共產黨員」,被省軍區命名為「模範民兵連指導員」,並為其榮記一等功。1984年,王主動讓出自己承包的果園,並把黨支部書記職位也讓賢給年輕黨員,然後組織起村裡的泥木匠,高薪聘請了5名工程技術人員和7名工段長,帶領200多名家庭困難的年輕人,組建起建築工程隊,到太原、榆次等地承攬工程。同年,中共晉中地委、行署命名其「優秀企業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為其頒贈「先進退伍軍人」獎章。到1987年,共計完成400多萬元的建築工程。王炳先致富後,保持了勤儉朴實、艱苦奮斗的本色。當他了解到本縣一些貧困山區群眾溫飽問題還未得到解決時,決心放棄建築業,到山區開發荒山,扶貧致富。把開發扶貧點定在了最貧窮的小山莊--南依澗鄉圪塔村,並將戶口一同遷往。此後,投資50多萬元,為村裡開大路、通電源、修高灌、築水池、安廣播,綠化荒山1080畝,栽植果樹8000餘株。《山西日報》為此發表了《炳先敢為天下先》的長篇通訊。當年底,全村人均收入達到500元。王炳先被《山西日報》選定為十大新聞人物之一。次年5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級勞動模範」稱號。9月,榮獲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 稱號。10月1日,與國家領導人一起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了國慶觀禮。之後幾年,一直紮根深山,帶領圪塔村群眾治窮致富,共奔小康。到1996年,圪塔村村民人均收入已突破千元。

3、怎樣才能罷免農機站站長

罷免是對選舉產生的職務有效,農機站站長是由鄉黨委任免,如果因為農機站站長違法濫權,認你權益受損可以舉報他,由上級單位將他免職。

4、地級農機站站長是什麼級別

省轄市的市領導是正、副廳級,下轄的農機局領導是正、副處級,農機局下轄的農機站站長應該是正科局級,也可以是副處級兼任的。

農機站沒有獨立的局,只能隸屬於農業局。其站長的級別是正科局級(也叫正科級)。

5、農機站站長是不是很有錢?

農技站站長屬於國家公務人員。他有錢也只是他的工資。

6、農機局農機推廣站站長是什麼行政級別

看單位性質和級別。目前大部分農機局是參公+事業混合的,推廣站站長屬於中層,即僅次於副局長的,什麼站什麼站一般都是事業類的,行政類或參公叫什麼科科長。如果是事業類的話,是沒有級別的,只有職稱,站長是職務。。但也有習慣叫法,按老叫法叫的,即或許單位體制改了的,成為行政或參公了但還叫站長的。如果你說的推廣站站長是行政編制或參公,一般地市級農機局是正縣級單位,那麼他應該是正科,縣區或縣級市的話,他應該是正股級。 不排除各地方特殊的情況,主要是還是看單位的級別。

7、鄉鎮農機站站長剋扣農機手深松整地錢每公頃70元合理嗎?

事實是鄉鎮農機站站長剋扣農機手深松整地錢每公頃70元不合理

8、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領導信息

張尚強
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區委組織部副部長
張尚強,男,漢族,1965年10月出生,參加工作時間1987年7月,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曾任順義縣建築工程公司科員;順義縣勞動局勞動保護監察科科員、副科長;順義縣委組織部考核任免科科員;順義縣委組織部考核任免科副科相當;順義縣委組織部培訓科副科長、科長;順義區北小營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順義區北小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順義區北小營鎮黨委書記;順義區北小營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順義區北小營鎮黨委書記;順義區後沙峪地區黨委書記。現任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區委組織部副部長。
工作分工:領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全面工作。
史慶軍
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史慶軍,男,漢族,1960年1月出生,北京市順義區仁和鎮人。1977年1月參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曾任順義縣順義鎮小東庄村活動房廠廠長;順義縣順東鍋爐安裝公司經理;北京新光鍋爐機械設備安裝公司經理;順義縣勞動局技校鍋爐安裝公司經理;北京市勞動局順義區(縣)技工學校副校長;順義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順義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現任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工作分工:分管就業促進科、職業能力建設科、職業介紹服務中心(電話咨詢中心)、第十七職業技能鑒定所、技工學校。
郭有斌
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人才服務中心主任
郭有斌,男,漢族,1963年1月出生,北京市順義區趙全營鎮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曾任順義縣人民政府人事科科員;順義縣人事局工資科科員、副科長、科長;順義區(縣)人才服務中心主任;順義區人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人才服務中心主任。現任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人才服務中心主任。
工作分工:分管人才中心、勞動關系科、勞動監察科(勞動監察大隊)、調解仲裁科、信訪接待中心。
韓 靜
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韓 靜,男,漢族,1961年5月出生,北京市順義區木林鎮人。1981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曾任順義縣龍灣屯鄉農機站副站長、站長;順義區(縣)委組織部科員、綜合幹部科副科相當、副科長(正科級工資待遇)、科長、副處級組織員;順義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現任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工作分工:分管養老保險科、醫療保險科、工傷保險科、綜合財務科、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社保中心收繳部、社保中心支付部、社保中心稽核審計部、農村養老保險事務管理中心、拆遷安置辦公室、政策研究室。
陳 鳳
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陳 鳳,女,漢族,1962年4月出生,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人。1980年12月參加工作,198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文化。曾任順義縣李橋供銷社會計;順義縣供銷社辦公室科員,調研科科員、副主任、主任;順義區(縣)委組織部組織科科員、正科級相當、科長、副處級組織員、黨員電教管理中心主任;順義區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副書記、紀委書記,順義區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現任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工作分工:分管公務員管理科、村官管理辦公室、政工科、辦公室、信息中心。
方術華
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方術華,男,漢族,1965年12月出生,北京市順義區木林鎮人。1987年8月參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曾任順義縣地方工業公司職員;順義區(縣)人事局科員、副科相當、辦公室副主任、辦公室主任。現任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工作分工:紀檢組長分管監察科、基金監督辦公室、考培中心、工資福利與退休管理科。
梁 勇
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勞動服務管理中心主任
梁 勇,男,漢族,1969年5月出生,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鎮人。1993年7月參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曾任順義區(縣)勞動局社保中心職員;工傷保險部副主任、主任;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保中心綜合管理部主任。現任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勞動服務管理中心主任。
工作分工:分管勞服中心主任分管勞動服務管理中心辦公室、社區就業服務部、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部、協管員管理服務部、創業指導服務中心、機場勞動(人才)服務中心。
崔大成
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會主席
崔大成,男,漢族,1968年12月出生,北京市順義區仁和鎮人。1992年7月參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曾任順義區(縣)勞動局社保中心職員;社保中心養老二部副主任;社保中心養老一部主任;職介中心主任。現任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會主席。
工作分工:分管工會(婦聯、計劃生育)、共青團。
林進良
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調研員
林進良,男,漢族,1964年8月出生,河北省河間人。1982年10月參加工作,198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曾任陸軍第六十五軍炮兵團戰士、班長;警衛三師炮兵團152加榴炮營三連指揮排長、二連副連長、連長、副營長、營長、司令部副參謀長;警衛三師司令部炮兵指揮部副主任;順義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助理調研員。現任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調研員。
工作分工:分管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流動調配科。

9、農機站站長一年收入有多少?

農機站站長一年正常工資收入也就是四五萬左右吧!但是可能有其他收入。

與東阿縣關山農機站站長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