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節活動主題八個字的有哪些?
傳統風采,回味無窮。
月圓中秋,人圓月下。
何以團圓,唯有中秋。
中秋節始於版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權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2、中秋節為主題設計一個為期2周的大班主題活動?
幼兒園大班中秋節主題活動設計 教師:*** 班級:大一班 人數:38 活動時間:**年**月**日 活動目的:1.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知道其來歷及有關習俗。 2.知道月餅.
3、中秋節主題班會主題名稱,急求!多來點兒。
團圓中秋
知道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回節又答叫團圓節。
了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通過品嘗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製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有關月亮的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活動前與幼兒一起布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每個家庭准備一個月餅帶來。
4、以中秋節為主題的活動策劃,應做哪些准備
一活動背景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這一天家家吃團圓飯,品月餅,賞明月,到處洋溢歡樂喜慶氣氛。今年中秋正好的十一黃金周,也是舉辦活動的黃金時機。
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業主集聚的情形,不僅體現出小區大家庭般的和諧氛圍,進一步提升物業公司形象。
二活動籌備
(一)活動主題
中秋佳節,團圓新居
——「新居」二字也可由開盤小區的名稱替代
(二)活動目的
1、以「中秋」這個眾所周知的傳統節日為由頭,讓業主每逢中秋便會回憶起這次中秋活動的歡樂景象,印象良好。
2、通過這次文娛活動,增進物業與業主之間的和諧溝通與合作,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保持了兩者之間友好和諧的關系。
3、提升小區物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樹立良好形象。
(三)活動形式
以「中秋」為主題的文娛活動,形式豐富多彩
(四)活動對象
入住小區的業主
(五)活動時間
09年10月3日晚(由貴公司自行決定)
(六)活動地點
可選擇小區里寬闊的場地
三前期准備
(一)前期造勢
1、交房時主動向業主提起此項活動,並熱情邀請業主的參加。
2、海報形式的宣傳
3、宣傳單形式(選用)
(二)活動的前期准備
1、活動前10天,宣傳動員會,確定活動主題、活動方式、娛樂節目、活動流程發到每名員工手中,這樣讓員工知道自己的任務,同時也可以明確告訴業主有什麼亮點及娛樂項目,吸引業主的積極參與。
2、通過預熱把台詞及文藝節目進行實戰演練,並總結問題再熟練、自然地運用。針對不同的工作設置專職主持人和會務人員負責。
3、活動現場的綵排及音響調試及布置
4、安排專任布置場地
5、活動前一天晚上,召開活動動員會,總結宣傳活動,明確活動現在的分工及出現意外情況的應急預案。
6、活動當中用到的禮品要在活動前3天到位,不要到活動開始那天,出現禮品不足或者不到位的問題。
7、尋找小區中有藝術特長的兒童,並進行邀請。
8、了解業主中是否有新婚夫婦,進行邀請,並可事先跟他們說好活動規則和安排。
(三)企劃准備
1、現場布置所需物品:橫幅、氣球等營造節日氣氛
2、製作禮包,准備禮品
3、畫出活動現場平面布置圖,事先演練
5、研究主題是月圓中秋情課題名稱是什麼
活動與探究 主題1 月圓中秋情
(2013-10-23 11:18:37)
轉載▼
中秋月圓訴親情
教學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傳統故事、傳統活動,知道中秋節歷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圓」的原因,培養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興趣,感受親情。
2、正確對待中國傳統節日和外國節日,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文化娛樂活動,針對如何更好地慶祝中秋節的論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3、從不同途徑搜集節日的信息,對中秋節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道中秋節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中秋月圓」的原因。
2、體會節日背後的歷史含義和文化底蘊,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3、對民族傳統佳節產生進一步了解和參與慶祝活動的興趣。
教學准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與中秋節有關的故事、民風民俗、名言佳句。
教學過程:
一、以圖激趣,導入:
1、媒體出示:中秋圓月、背景音樂
2、師:看了圖,你想到了什麼?為什麼首先想到的是中秋呢?
板書:中秋月圓
3、小結:圓圓的月亮象徵著團圓,中秋節也是中華民族象徵著團圓的傳統節日。所以,我們把圓月和中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
二、聯系自己,暢談中秋感受:
1、過渡:中秋節為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為什麼常借中秋節月亮最圓時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與親人、朋友相聚的願望,人們又是怎樣來慶祝中秋節的呢?帶著這些問題,繼續我們的探究學習。
2、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今天,就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將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現出來,說說我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學生講述對中秋節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過節方式。)
①教師啟發引導:爸爸、媽媽為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麼?(贈送月餅,全家團聚。)
②思考:他們為什麼要這么做?(表達一份孝心。)
③小組討論:我們平時應該怎麼做,才能體現對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孝敬長輩,爭獲孝敬章)
3、小結:你們的中秋節過得真有意義,令人難忘。
三、了解來歷,感受中秋節悠久歷史
1、師: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收集了一些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
2、學生交流中秋節來歷。
嫦娥奔月的故事;
唐明皇想念月宮;
穀物豐收,人們拜祭;
……
3、小結: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民間傳說很多,究竟哪個更准確,我們已無法證實了。但是,根據史書記載,唐朝初年,中秋節就成為固定的節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已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4、出示:中秋月亮的圖片
思考:每個月的農歷十五都有圓月,為什麼把中秋節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為什麼「月到中秋分外明」呢?說說你的想法,在書上找找答案。
5、小結: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後(太陽直射赤道),空氣中水汽較少,透明度較好,月亮便顯得特別明亮。又因為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6、中秋早知道。
(1)指導學生學會查閱日歷,了解今年中秋節的具體時間。
①小組合作:查一查今年的中秋節。
②了解公歷與農歷的區別,並在日歷上加以辨認。告訴學生:中秋節指的是農歷,與每年公歷的日期都不一樣。
③查看日歷,將日歷中上下日期對應起來,找到今年的中秋節是公歷的幾月
幾號。(公歷:10月6日)
(2)說說兩個特殊的日子。
師:今年的中秋節是10月6日,正好在國慶長假中。2002年的中秋節正好是10月1日,還記得是怎麼過的嗎?2005年的中秋節是9月18日,你知道9月18日是一個怎樣的日子?
媒體出示:勿忘國恥
學生討論交流。
三、了解習俗,感受中秋節的文化底蘊
1、師:作為傳統佳節,中秋節有好多慶祝的方式。
①說說全國各民族人民是怎麼來慶祝中秋節的?
②把收集到的材料合作交流。
③媒體出示:
北京
老北京的中秋習俗
長安一片月(一)
長安一片月(二)
浙江
觀潮
八月十五洗井節
安徽婺源
安徽婺源堆寶塔
潮汕
潮汕中秋風俗
雲南傣族
傣族的拜月
湖南侗族
侗族的偷月亮菜
台灣高山族
高山族的托球舞
豐收祭
廣州
廣州的樹中秋
晉江
晉江的燒塔仔
曼谷華人
曼谷華人中秋夜改風俗
苗族
苗族的跳月
寧波
寧波人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嵊泗八月十六民族大觀
廈門
廈門中秋風俗
香港
香港的舞火龍
貴州黎平侗族
趕坪會
雲南洱源白族
漁潭會
④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說說你了解了什麼?
⑤我們再一起來觀看錄像,感受氣氛。你有什麼感受?
四、體驗親情,盼望回歸。
1、媒體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圖)
2、師:什麼意思?中秋之夜,你和你的家人是如何與遠在他鄉的親人遙祝節日快樂的?此時此刻,你還會想到什麼呢?
3、媒體出示:中國政區圖
4、小結:中秋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從這一個傳統節日中,我們感受到了一份親情,一份思念之情,我們更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板書:訴親情
在今年的人大代表提案中,就有把中秋節列為向五一節、國慶節、春節這樣的國定假日,進一步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牢記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盼望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四.課外延伸,開拓思維。
通過今天的學習,讓我們一起來製作一個關於中秋節的班級網頁,來一次中秋節大搜索!寫出網頁設計方案。(華考範文網 www.zk168.com.cn)媒體出示:製作要求等。
附:
1、中秋節的來歷及別稱;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2、有關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1) 嫦娥奔月(也見教學參考)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家人。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民在豐收的季節里,總是大事慶祝一番。這個家人之所以成為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 神話有關。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遠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於水火這中。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後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後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後,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後羿回來後,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後異,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後,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2) 吳剛伐桂(見教學參考)
(3) 朱元璋起義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4) 月餅典故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3、中秋習俗。
歷 朝 中 秋 習 俗
傳 統 習 俗
燈謎
燈謎歷史
燈謎妙趣
製作燈謎的方法
吃月餅
吃月餅
燃燈
燃燈
月謎
詩情畫意說「月謎」
玩兔兒爺
玩兔兒爺
月亮中的兔子與民俗
祭月賞月
玩月
中秋祭月賞月的習俗
各 地 習 俗
北京
老北京的中秋習俗
長安一片月(一)
長安一片月(二)
浙江
觀潮
八月十五洗井節
安徽婺源
安徽婺源堆寶塔
潮汕
潮汕中秋風俗
雲南傣族
傣族的拜月
湖南侗族
侗族的偷月亮菜
台灣高山族
高山族的托球舞
豐收祭
廣州
廣州的樹中秋
晉江
晉江的燒塔仔
曼谷華人
曼谷華人中秋夜改風俗
苗族
苗族的跳月
寧波
寧波人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嵊泗八月十六民族大觀
廈門
廈門中秋風俗
香港
香港的舞火龍
貴州黎平侗族
趕坪會
雲南洱源白族
漁潭會
6、中秋節 主題活動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其它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發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