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萬維百科 > 以水為師站長申論

以水為師站長申論

發布時間:2020-12-29 20:24:48

1、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如何有個漂亮的結尾?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漂亮的文章結尾
文章鳳頭、豬肚、豹尾。豹尾簡短而有力,華美而絢爛。對於一篇文章的結尾,既要總結文章的主旨,又要升華到主題的深遠意義。申論文章的寫作都是圍繞社會熱點展開,其中包括主題的問題、原因、影響以及對策。而對於很多考生,結尾寫作倉促而難寫,在此為考生進行示例。

一、公式:名言警句+主題問題+解決對策+意義升華。
一日一錢,十日十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的問題解決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要發揮堅忍不拔的螺絲釘精神;堅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 )上求實;在( )求效,在( )上求精。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樣以來才能為( )打下基礎,為( )的發展提供保障。
1.以「創業者心中的山」為例。
一日一錢、十日十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創業成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要發揮堅忍不拔的螺絲釘精神;堅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凝聚合力上求實,在奮斗不息中求精,在股權眾籌中求效。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樣以來才能為創業成功打下基礎,為創造個人、社會價值提供良好的物質保障,成為成功的攀登者。
2.以「教育公平」為例
一日一錢、十日十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促進教育公平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要發揮堅忍不拔的螺絲釘精神;堅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資金落實上求實,在政策制定上求精,在資源配置中求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樣以來才能為教育公平打下基礎,為社會長遠發展提供良好的精神保障,全面推進科教興國戰略,打贏人才攻堅戰。
二、公式:名言警句+對策+意義1+意義2+意義3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登高必先修其低,行遠必先修其近。( )問題的解決關鍵在於( ),只有這樣才能發揮( )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鑄就( )的輝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 )的偉大目標。
1.以「習慣的是是非非」為例: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登高必先修其低,行遠必先修其近。( 陋習 )的解決關鍵在於( 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想法 ),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個人走向成功巔峰)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鑄就(企業立於常青之地)的輝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政府改變四風、構建陽光服務型政府、共建中國夢)的偉大目標。
2.以 「人與動物」為例。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登高必先修其低,行遠必先修其近。(人與動物問題)的解決關鍵在於(構建動物福利保護制度 ),只有這樣才能發揮(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社會)價值;只有這樣才能鑄就(經濟與生態共贏)的輝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天藍、地綠、自然和諧發展和人類文明不斷推進)的偉大目標。

公務員之路,從華圖起步。

2、歷年國考申論考了哪些主題??

2020年山東省考公告在2.24號之前發布公告,現在就申論的考試題目給大家分享:

3、2019國考申論跑題怎麼辦?申論寫作如何立意?

盡量不能跑題啊,申論一般情況下要寫共產黨好的,國家制定好的。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文章立意是文章寫作的基礎鏈條,通過立意可以確定文章寫作構思,構思不僅是文章寫作的基礎也是奠定文章檔次的關鍵環節,所以如何在申論寫作過程中抓准文章立意就成為考生復習申論考試的攔路虎。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文章立意的技巧與方法來進行詳細說明。
一、立意是什麼
文章立意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呈現出來的結果即是文章的框架,申論文章最適合的寫作文體是議論文,那麼文章框架及時文章的總論點和分論點。
中心論點=主題+核心觀點
分論點一=主題+分觀點一
分論點二=主題+分觀點二
分論點三=主題+分觀點三
二、立意的方法
(一)題干分析法
(二——材料分析法
注意:兩者結合使用,但遵循題干優先原則
三、立意方法講解
(一)題干分析法:審題干給定話題內的關鍵詞和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
情況一:題干明確告訴主題
1、請你以「海洋的健康」為主題寫文章
文章主題=海洋的健康
2、請你以「以水為師」為題寫文章
文章主題=以水為師
3、請你以「海洋的開發與保護」為主題寫文章
文章主題=海洋的開發與保護
情況二:題干暗示主題和角度
1、請你以「歲月失語,惟石能言」為題寫文章
主題=石在材料里的引申義 最佳角度:意義型
2、請你以「不學禮,無以立」為中心議題寫文章
主題=學禮 最佳角度:意義型

4、2017年國考申論,以水為師,我主要取了一點中庸之道寫,圍繞做人、經濟發展等方面展開,算跑題嘛?

我覺得吧這要看運copy氣了,說不定閱卷人沒覺得你跑題呢,今年我在點石教育培訓,老師壓中了這道題,當我看到做後一題,我都忍不住笑了出來,不過你也不用擔心,只要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能自圓其說,不管你是生拉硬拽,還是怎樣的都沒有大問題,放心吧,總之已經考完了,出去浪吧!祝好運

5、申論大作寫成了對策題能得幾分

文章寫作是公務員考試申論中的必考題型,當然,這也是廣大考生在備考過程中的「攔路虎」,很多考生都會面臨無從下筆、寫不對、甚至偏題的狀況,中公教育專家現就這兩方面問題進行指導。
一、立意要對
在考試中,立意即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內容,也是閱卷人在閱卷時候重點關注的,很多考生在考試中不能很好的結合題干信息和材料信息,准確分析出大作文的總分論點,在這給大家列舉一道真題,向大家展示立意的選取:
(五)參考給定資料,以「以水為師」為題,聯系實際,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見解明確、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1200字。
對於上述題目,考生只要能圍繞水的精神、品質等去寫,就是一篇立意正確的文章,而實際考場上,很多考生沒有僅僅圍繞題干信息去寫文章,而是圍繞材料在照抄、照搬材料,去寫城市與水的關系等,這使得考生作文跑題,分數很低。
由此,可看出,在考試中,要緊緊圍繞題干中的關鍵詞去展開寫文章,尤其對於話題作文而言,滿足題乾的話題是首要條件,再回到材料中閱讀,豐富文章內容。
二、詞窮怎麼辦?
在立意正確的基礎之上,很多考生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詞窮,尤其是在寫開頭部分,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這需要對於知識的日積月累,同時,也需要學會擊中適合自己的模板式開頭,在此,向大家展示兩種:
模板一:在……今天。關於社會心態,在社會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有人說……;有人說……;還有人說解決看病難問題心態就平和;而我要說……。
模板二:君不見時下中國,……;君不見當前社會,…………。…………難題已經威脅國之根本,動搖社會之根基,突破……困局已經時不我待,迫在眉睫。那麼如何才能破解……難題,關鍵在於……。
總而言之,得作文者得申論,得申論者得公考,希望廣大考生能在中公教育的幫助下成功上岸。

6、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以水為師這個話題怎麼寫?

以水為師
水無處不在卻千變萬化,水善於滋養萬物而從不爭奪,水雖柔弱但能以柔克剛。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以水為師,方能仁智兼備,相得益彰。
師從善動之水,可以益智。有水則城興,無水則城亡。城市常常處在江河的下游,水像善良的母親滋養了城市,促進了城市的發展與進步。S市城市水系的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是市民休閑觀光、健身娛樂的重要場所,也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S市採取了諸多舉措建設美麗水系、打造優美環境。無論是對於水系的綠化管護,還是對河兩岸綠化水平的提升;無論是實施讓河沿線靚起來的亮化工程,還是大力完善服務設施滿足市民需求的便民提質工程,無一不是人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體現。城市水系的建設,讓人類認識到了「有水則城興」的重要性,提升了人類的智慧。
師從善動之水,可以益仁。「問君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類似的關於水的名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歷代的文人雅士對於水都有特殊的感情。在中國文化中,以水喻道也是有其古老傳統的,尤其是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水以它的柔順性,讓我們中國人學會了等待、忍耐和耐心,在世界舞台上展現了中國人良好的形象。水以它的包容性,讓我們學會了對待任何人和事都要有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胸懷。水以它的中庸之道,讓我們明白了過猶不及的道理。水這一意象,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國文化的性格多維度的彰顯出來,提高了我們的品性與情操。由此可見,以水為師,向水學習的重要性。
師從善動之水,可以仁智兼備。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意思是說智者樂於像水一樣,仁者樂於像山一樣,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其實無論是智者也好、仁者也罷,都是樂水的。G市某些區縣實施的「水生態+扶貧」模式,不僅實現從窮山惡水到青山綠水的轉變,更在保持青山綠水的同時助推了扶貧工作的進一步開展,使當地的百姓增加了收入,過上了富足的生活。G市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在經濟發展建設的過程中認識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合理利用了當地的水資源,真正實現了「秋水長天、水美中國」。城市的建設者就像孔子筆下的智者和仁者一樣,不僅樂水、合理利用了水,更是將水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實現了智慧和情操的統一。
水以它的無私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它所能給予我們的一切,也給予了我們幸福的感受。所以我們要向水學習,以水為師,學習水的美德、學習水的精神品質。唯有如此,才能實現仁智的相得益彰,實現中華民族的血脈延續。
僅供參考。

7、申論論點寫的向水學習,提高智慧和情操能給多少分

這是一篇範文你可以參考下你的分值是多少。而且人家給你命題作文好像就是用以水為師這個題目。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地球上就不會有生命。對於人類來說,水至關重要。不管是農業,還是工業、服務業,都離不開水。但水的價值,不止於此,它也是人類的老師。我國先哲非常善於向水學習,如老子有「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的認識,孔子則有「智者樂水」的感悟。以水為師,有利於推動全民建成小康社會。
以水為師,有利於構建政治文明。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萬物的生長,離不開水的滋潤,而水卻很「無私」,沒有要求獲得任何回報。對於政府部門來說,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如果能夠做到這點,那麼就會獲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不爭而莫能與之爭」。如果背離水的精神,以公謀私,貪污腐化,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那麼就會製造社會矛盾,甚至引發群眾性事件。由此可見,構建政府文明,需要以水為師,學習水「利而不爭」的精神。

以水為師,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水,變化萬端,隨物賦形。我們的祖先向水學習,領悟了「變」的哲理。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我們遇到困境時,必須學會靈活應變,只有這樣,才能渡過難關,當下,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原有的依靠廉潔勞動力、高消耗、重污染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必須轉變經濟增長動力和發展方式。在此情況下,我國政府學習水「變」的哲學,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促進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以水為師,有利於保障社會和諧。水的一大特點,就是包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收入差距卻很懸殊,精神文明建設也很滯後,各種利益群體相互博弈,各種價值觀相互碰撞,這就需要社會具有包容精神。然而,從我國現實來看,無論是玉林狗肉風波,還是路怒大打出手,抑或地域歧視,都反映出我們的社會缺乏包容。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只有學習水的包容性,增進各個階層的溝通和理解,以理性的方式解決各種分歧,才能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水,可以用來喝,可以用來洗衣服,可以用來養花。水的具體價值不可估量,而抽象價值也很巨大,可以為人類提供諸多啟示。現在,我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應該以水為師,學習它的「利而不爭」「變」與「包容」,進而構建政治文明,促進經濟發展,保障社會和諧,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8、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漂亮的文章結尾

在考場上很多學員會陷入這樣一個尷尬的境遇,開頭和分論點論述已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設計,然而留給結尾的時間卻不多了,那麼怎樣的短時間之內寫出一個高質量並奪人眼球的結尾,就困擾著很多的學員。那麼,作文結尾到底該如何操作?結尾怎樣脫穎而出,拔得頭籌,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縱觀多年國考、省考高分作文,下面給大家羅列諸多成功的案例及寫法。
【闡述背景式】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改革也進入深水區(闡述背景),只有以水為師,不斷創新,才能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只有以水為師,化繁為簡,才能讓個人和政府回歸簡單;只有以水為師,開放包容,才能為經濟發展指明方向,將發展成果惠及最廣大人民(意義)。讓我們以水為師,益仁益智,用仁智兼備助力偉大復新「中國夢」的實現(升華)。
【比喻式】
水猶如春天裡柔潤的甘霖,滋養萬物而不爭奪;水猶如暗夜中指路的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水猶如航行中揚起的風帆,助力我們駛向幸福彼岸(個性化比喻表達)。只有以水為師,才能開放包容,回歸簡單,才能為個人和國家的發展指明方向(意義)。讓我們以水為師,仁智兼備,打開經濟發展新局面,共創家園美好未來(升華)。
禮儀,就像一曲曲悅耳動聽的交響樂,感染陶冶著人類的情操,從此遠離野蠻粗俗的噪音世界;禮儀,就像一盞燈,照亮了你我前行的道路;禮儀,就像一首歌,交織著你我共同的心聲;禮儀,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心靈之鎖!禮,在一個國家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學禮、懂禮、知禮、守禮,才能更好地樹立大國意識。
【釋義式】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指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水有這么多的美德值得我們人類靜下心來,虛心去學習、領悟。因此,向水學習,讓我們的智慧得到提高;向水學習,讓我們的情操得到提高;靜下心來向水學習,我們定會領略到人生旅途的別樣景緻。(146字)
【案例式】
從國人旅遊的不文明現象到違反傳統禮儀規范的現象,從圖書館少人們讀書少到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等現象,都反映了我國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性。「登高,必先修其低,行遠,必先修其近。」宣傳和動員公民學禮,提高公民素質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抓住牛鼻子,久久為功,善始善終,方能取得成效,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貢獻力量。
【引言式】
「道雖邇,不至不行」。禮儀規范要求的內容,看似「微不足道」,但點滴見智慧,在崇尚禮儀中,靈魂被洗禮,個人修養一點點提升;陋習被摒棄,社會文明程度一點點在進步;力量在蓄積,國家社會一點點在前行。這些個一點點,如星光般燦爛,冉冉升起,交相輝映,閃耀在人類文明的史冊,昭示著禮儀的力量。
【政策式】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到江蘇省出台《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規范》,表明國民素質問題急需解決。不容否認的是,現實中卻存在著遊客大鬧國外機場、在旅遊景點肆意塗鴉、亂扔垃圾、損害公共基礎設施、老人倒在街頭無人敢扶等問題,這些政策能夠規范人們的行為,引導人們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國家意識,樹立大國形象。
【排比式】
當前我國大力倡導走科技創新的道路,網上政務、神州系列、智慧城市無不展現科技的魅力。以科技產品豐富百姓生活,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發展,以網路技術加強思想交流,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發展的主旋律。重視科學,享受科技,我們的生活、產業、思想將會更加精彩。
以上是公務員考試申論作文的高分案例及寫法,需要廣大考生在模擬練習過程中勤加練習,融會貫通,才能在真正的考場上游刃有餘地發揮出來。

9、2019年國考申論不會下筆,下筆一大堆口水話。抄材料有救嗎?能有高分嗎?

一般來說,填志願都是比較麻煩的。
因為中考志願都要在成績出來之前填,你要對自己有個大概的評估,還有這次中考的評估,如果一不小心考砸了之類的,就麻煩了。

10、2018公務員考試申論文章確定立意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一、何為作文立意
申論作文一般默認為議論文文體。立意是文章寫作的核心觀點、核心思想,也就是文章寫作的總論點。
二、作文立意的評判標准
(1)作文立意一般要來自於給定資料。如果脫離資料,那麼作文分值受損較大。因此,我們經常說「申論作答是我手寫命題人之心」,必須立足於給定資料,看看命題人想讓我們寫怎樣的總論點,而非是我們天馬行空,隨意書寫。
(2)作文立意一定要明確。例如:好政策滋養公民理性與德性。這就是一個觀點明確的立意;再如:敢問何為好政策?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不夠明確的觀點。因此,作文立意一般要求考生明確兩方面內容。A文章寫作的核心話題為何?B圍繞核心話題,學生所持有的觀點為何?以上面為例:「好政策」就是文章寫作的核心話題;學生圍繞核心話題所持有的觀點就是「可以滋養理性與德性」。
三、如何確定作文立意
(1)審清楚題目,獲得關鍵信息
例如:參考給定資料,以「以水為師」為題,聯系實際,寫一篇文章。
從這個題干中我們可以獲取信息如下:「為題」「水」「為師」——把水當做師傅;向水學習。
因此,我們文章寫作題目必然為「以水為師」,不可以自擬其他題目;談論的核心話題是「向水學習」。那麼,文章必須圍繞這個話題展開,否則跑題,分值損失大。
再如:請深入理解給定資料5結尾劃線句子「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向水學習,我們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聯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從這個題干中我們可以獲取信息如下:「靜下心」「向水學習」「智慧」「情操」「提高」「自擬題目」。
因此,我們文章題目需要自擬;這句話很好理解,核心意思為「靜下心向水學習,能夠提高智慧與情操」——那麼,我們文章寫作必須圍繞這個觀點展開,否則將背離題目要求,從而失分。
(2)閱讀材料,梳理材料邏輯,從而確定做好的總論點
審題結束後我們會發現,上述例題觀點並非十分明確,只知道「向水學習」,但是學習什麼呢,怎麼學習呢,為什麼學習呢…這些使得立意並不能滿足我們說的明確的要求,因此還需要閱讀材料進行確定。
以上題為例,小題目作答完畢只有第五則材料沒有用作題目作答,那麼必然對於大作文有信息提示,因此需要閱讀材料5,具體如下:
5、《易經》是中國最早的哲學著作之一。易者變也,易經主旨是萬物皆變。水變化多端:水無定形,隨境而適;水有三態,常溫為水,低溫結冰,高溫化氣,雲雨霧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無處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結晶水,植物從根到葉皆含水,動物從頭到腳皆含水,人體含水量高達60%以上。無處不在的水千變萬化,我們的祖先可能首先從水的變化中悟出萬物皆變,這成為千古不易之哲理。
水的形態千變萬化,其結構卻非常簡單。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是自然界最簡單的化合物之一。這闡明一條重要的哲理:宇宙萬物千變萬化,萬變不離其宗,復雜源自於簡單。古今中外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均深諳此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愛因斯坦說:「更簡單的理論,涵蓋更多不同內容,具有更廣闊的應用,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論。」皆此之謂也。
——第一、二段主要講解水變化多端,結構簡單。
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師從善動之水可以益智,這種「智者樂水」和「智者動」的說法很容易獲得認同。不過,仁者也是樂水的。海納百川,水與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濟眾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場甘霖普濟眾生,此其二。孔子還提倡中庸之道,主張凡事不可走極端。水適度有益,過多則成災;正如父母關愛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長,溺愛則反害之。《論語》說:「過猶不及。」此乃至理,水的哲學豈能例外?回顧生物進化史,從一個共同祖先不斷分化出各種物種,水在每個環節都起到關鍵作用。對生物起源目前尚無定論,陸地起源說、深海起源說、宇宙起源說……眾說紛呈,有待驗證。但無論何種起源都離不開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無水則無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愛。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樂水?仁者智者攜手悠遊於山水之間,既樂山又樂水,仁智兼備相得益彰。
——第三段「師從善動之水可以益智」,即「向水學習可以益智」;
——第三段「仁者也是樂水的」,即「向水學習可以益仁」,分別從「包容性」「普濟眾生」「中庸之道」「孕育生命」展開論述。
總結第五則材料,我們會發現,「智者動」可以總結第一二段「水的變化多端卻結構簡單」——得出「向水學習可以益智」;第三段——得出「向水學習可以益仁」。
因此,確定核心話題為「以水為師」,圍繞核心話題的觀點為「以水為師可以益智且益仁」。最終總論點為「向水學習可以益智且益仁」。

與以水為師站長申論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