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萬維百科 > 簡要說明網站建設的步驟

簡要說明網站建設的步驟

發布時間:2020-12-25 13:08:54

1、簡要說明什麼是定額撥料方式

定額--他應該是一個技術與核算的術語------全稱應該叫『技術定額』定額是一個常用的核回算概念。答他不管在任何工程上、產品上、項目研發上等都要用定額這個概念的。(如一項建築工程在設計時,就要算好定額,根據技術設計的圖紙要求,計算出用多少水泥、鋼筋、磚及其他物料。得出的這個結果就是定額,這只是個大數,還得把這些大數根據圖紙要求劃分為各個小項目里,使得每一個小項目都要有與其相配套的定額,在材料出庫事必須根據這些定額拔付材料)。定額拔付材料,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合理的使用資源。在生產產品時也是一樣的道理。

2、簡要說明稅收對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作用

稅收作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在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政權運行、維護社會公平與穩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代表國家履行稅收征管職能的重要經濟部門,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中,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使稅務工作的目標和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發展的整體目標相協調,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財力保障
雄厚的財政實力,是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
在組織收入過程中,始終堅持「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的組織收入原則,既正確解決好依法治稅與外部干擾、依法徵收與優化服務、依法征管與完成收入任務的矛盾,又正確處理好規范管理與社會矛盾、履行職責與人情面子、基礎工作與長遠發展、投資環境與治稅環境的關系,用稅法的准則和科學的方法,建立稅收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收入增長機制。加強對稅基的調查,摸清稅基現狀,強化分析預測,健全定期分析檔案,既關注稅收總量的變化,又關注直接影響稅基的各稅種、各行業的結構性變化和相關經濟指標之間的變化,及時掌握影響收入變化的重要因素,增強組織收入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加強對重點稅源企業、重點稅源行業的監控,及時掌握新增稅源情況,抓住支柱稅源,管住中小稅源,積極清理漏征漏管戶。引入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方式,強化對現行稅種的征管,嚴格申報管理,加強審核計稅,嚴格緩稅審批,確保稅款及時足額入庫。同時各級國稅機關緊緊依靠地方黨政領導和各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建立協同有效的護稅機制,形成全社會依法治稅的共識和合力,營造依法誠信納稅的社會氛圍。
2、營造公平正義的稅收環境

依法治稅是稅收工作的靈魂,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稅收領域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必然要求。只有堅持依法治稅,營造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稅收環境,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才能實現。

在工作實踐中,嚴格貫徹執行各項稅收法律法規,認真落實稅收實體法,深入貫徹《稅收征管法》和其他程序法,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強執法監督,認真落實稽查案件復查和重大案件集體審理等制度,切實做好行政處罰聽證、復議與應訴工作,全面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推進政務公開,建立內外結合的監督網路,對稅收執法權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確保依法行政、規范執法。嚴格落實流轉稅政策,按照以票控稅、網路比對、稅源監控、綜合管理的要求,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廢舊物資經營和農副產品收購企業以及「四種票」管理為重點,加強增值稅管理。嚴格落實企業所得稅政策,按照管好稅基、完善匯繳、加強評估、分類管理的要求,完善管理制度,強化基礎管理,規范行政審批,完善核定徵收,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企業所得稅管理。嚴格落實涉外稅收政策,加大審核評稅和涉外稅務審計的推廣力度,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虧損大戶的監控管理,加大反避稅工作力度,積極推行預約定價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出口退(免)稅政策,認真研究解決落實出口退稅新機制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防止發生新欠,同時依託「金稅」工程和口岸電子執法系統,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強化管理措施,嚴格審核分析,加快退稅和免抵調庫進度,防範和打擊騙稅等違法行為。嚴格落實稅收扶持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3、建立公平有序的稅收秩序

公平、有序、規范的稅收秩序,是稅收和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不斷加強稅收征管,提高征管質量,加強納稅戶籍管理,認真做好稅務登記信息與相關部門信息的交換比對工作,加強開業、變更、注銷、停歇業、未達起征點業戶的管理,防止漏征漏管;加強發票管理,嚴格以票管稅;加強防偽稅控裝置的管理,積極穩妥地推廣應用稅控收款機;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開展納稅評估,全面掌握納稅人管理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措施促使納稅人如實申報納稅;加強納稅分析,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料,分析測算納稅人實際納稅與應納稅額的差距,有針對性地加強管理。

在稅務稽查中,認真研究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的稽查方式、方法,不斷完善稽查工作機制,創新稽查工作思路;嚴格按照規定程序依法開展稽查,加強對舉報、轉辦、交辦案件和重大案件的查辦、督辦工作,重點查處虛開和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與利用其他可抵扣憑證騙取出口退稅,利用做假賬、多套賬和賬外經營等手段偷稅的違法活動;加大案件審理、執行力度,及時曝光大要案件,嚴格執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司法機關的規定;按照全國的統一部署,集中力量深入開展對鋼鐵生產企業、水泥生產企業、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及以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的生產加工企業4個行業的稅收專項整治行動,協同公安部門聯合開展打擊涉稅違法犯罪的專項行動。通過加大稽查力度,規范稅收秩序,凈化稅收環境。
4、建立充滿活力的稅收工作機制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稅收事業永葆生機的源泉。肇慶市國稅局通過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建立新稅收征管模式,按照信息化和專業化的要求,完善征管體制,規范機構設置,優化業務流程,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強的崗責體系,加強徵收、管理、稽查和業務管理部門之間的工作銜接,建立和完善「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路為依託,集中徵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的稅收征管模式。抓好「金稅」工程、征管系統、行政管理系統、「三大應用系統」整合應用系統等稅務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全面規范應用工作,加強增值稅管理的計算機監控、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信息企業採集和納稅人信息「一戶式」管理工作,加快建立財稅庫銀聯網繳稅系統,逐步實現稅款入庫電子化和稅款徵收無紙化;加強信息質量管理,制定和完善信息數據管理制度,加強對基礎數據產生、核對、使用各個環節的管理和控制,確保信息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准確性;深化信息資源應用工作,加強數據銜接和共享,拓展數據分析應用的范圍,加強對數據的前後對比和縱橫分析,發揮信息系統在納稅異常預警、動態監控、決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建立以網路安全、設備安全、機房安全和數據安全為重點的信息系統安全管理體系。

5、建立和諧誠信的征納關系

和諧誠信的征納關系,是和諧稅收、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這就要求稅務部門樹立聚財為國、執法為民、誠信為納稅人服務的觀念,廣泛聽取納稅人的意見和建議,著力解決納稅人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熱情為納稅人做好稅收服務工作;樹立公正執法就是對納稅人最根本的服務的觀念,秉公執法,文明執法,在執法中優化服務,在服務中加強管理;樹立認真負責、熱情耐心是稅收優質服務基本要求的理念,廣泛開展送稅法、送政策服務活動,將稅收政策及時、准確、全面地向納稅人進行宣傳;樹立質量和效率是稅收優質服務標準的理念,優化辦稅流程,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精簡需要納稅人報送的報表資料,為納稅人提供方便快捷、准確高效的服務。加強稅收宣傳和輔導,採取座談會、講座、輔導班等形式,幫助納稅人掌握稅法知識,熟悉辦稅程序。進一步健全包括限時服務、首問責任、政務公開以及文明禮貌在內的服務規范,完善納稅服務質量考核體系,實現納稅服務的標准化和制度化。進一步完善辦稅服務廳職能,按照辦稅服務廳統一受理、內部運轉處理、限時承諾辦結的要求,將納稅事項統一歸口由辦稅服務廳窗口受理,方便納稅人辦稅。完善電話報稅和稅銀聯網申報扣繳系統,加快稅庫銀聯網步伐,逐步建立上門申報與委託代征、電話申報、郵寄申報、網上申報相結合的多元化納稅申報方式,方便納稅人繳稅。
發揮稅務部門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強隊伍建設,充分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幹部職工之間、上下級之間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協調融洽、心情舒暢、政令暢通的幹事創業平台,造就一支誠信友愛、正氣和諧的國稅隊伍,實現人與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在實踐中深刻地體會到:一是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以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為核心,不斷提高領導幹部素質,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落實領導班子責任,全面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做好稅收工作的能力。二是要加強幹部隊伍建設。落實從嚴治隊的各項工作,做到結合思想作風抓治隊,確保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落實每一項紀律制度抓治隊,確保遵紀守法、依法行政;結合落實每一項工作抓治隊,確保工作到位、政令暢通;結合落實崗位責任抓治隊,確保到位盡責、高效優質;結合樹執法形象抓治隊,確保隊伍文明執法、科學執法、誠信有禮、正氣和諧。三是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權力觀為核心,狠抓思想教育,扎實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開展以愛崗敬業、公正執法、誠信服務、廉潔奉公為基本內容的稅務職業道德教育和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的公民教育;開展創建文明單位、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示範崗、爭當文明人員活動,弘揚立足崗位、敬業奉獻的精神。四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設,強化「兩權」監督,加大懲治腐敗力度,建立不想為、不必為、不能為、不敢為的廉政工作機制,健全符合實際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防體系。五是大力營造團結和諧的氛圍。在工作中,既認真履行職責,落實工作責任,做到分工明確,又加強團結協作,做到相互協作。在隊伍管理中,既嚴要求、嚴教育、嚴管理、嚴監督,又重關懷、重引導、重鼓勵、重幫助,切實關心幹部職工的工作、學習、生活和進步,這樣的稅務隊伍才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3、如何描述項目內容

1)項目背景(項目提出背景,項目進展背景,項目實施背景)。

2)項目簡介(一些和項目有關的簡單要素集合,因為閱讀這份總結的人不一定完全了解這個項目)。

3)項目參與人員(所有和項目有關的人的參與情況,分工合作,責任人等等)。

4)項目進展實施情況(這個部分應該詳細寫)。

5)項目反饋(包括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項目工作人員對項目實施所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項目成果反饋等)。

6)項目成果展示(個人覺得這個成果展示的環節應該做的有條理一點,因為展示的是一個成果,應該是一個有體系的東西)。

7)項目反思(就是關於對整個項目實施之後,項目負責人應有的總結反思,還有對後人進行項目的建議等等)。

(3)簡要說明網站建設的步驟擴展資料

項目管理方法和項目實施方法的關系

在一個項目的執行過程中還同時需要兩種方法:項目管理方法和項目實施方法。

項目實施方法指的是在項目實施中為完成確定的目標如某個應用軟體的開發而採用的技術方法。項目實施方法所能適用的項目范圍會更窄些,通常只能適用於某一類具有共同屬性的項目。而在有的企業里,常常把項目管理方法和項目實施方法結合在一起,因為他們做的項目基本是屬於同一種類型的。

以IT行業的各種項目為例,常見的IT項目按照其屬性可以分成系統集成、應用軟體開發和應用軟體客戶化等,當然,也可以把系統集成和應用軟體開發再分解成一些具備不同特性的項目。系統集成和應用軟體開發的方法很顯然是不一樣的,比如說:系統集成的生命周期可能會分解為了解需求、確定系統組成、簽訂合同、購買設備、准備環境、安裝設備、調試設備、驗收等階段;而應用軟體的開發可能會因為採用的方法不同而分解成不同的階段,比如說採用傳統開發方法、原型法和增量法就有所區別,傳統的應用軟體開發的生命周期可能分解成:了解需求、分析需求、設計、編碼、測試、發布等階段。

至於項目管理,可以分成三個階段:起始階段,執行階段和結束階段。其中,起始階段是為整個項目准備資源和制定各種計劃,執行階段是監督和指導項目的實施、完善各種計劃並最終完成項目的目標,而結束階段是對項目進行總結及各種善後工作。

項目管理方法是為項目實施方法得到有效執行提供保障的。如果站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項目實施的生命周期則是在項目管理的起始階段和執行階段,至於項目實施生命周期中的階段分布是如何對應項目管理的這兩個階段,則視不同項目實施方法而不同。

實際意義

項目管理方法和項目實施方法對項目的成功都是有重要意義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就如管理人員和業務技術人員對於企業經營的意義一樣。從IT企業的角度看,任何一個IT企業如果要生產高質量的軟體產品或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都應該對自身的項目業務流程進行必要的分析和總結,並逐步歸納出自己的項目管理方法及項目實施方法,其中項目實施方法尤其重要,因為大部分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業務范圍,其項目實施方法會比較單一,在這種情況下,項目管理方法可能會弱化,而項目實施方法會得到強化,兩者會較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只有總結出並貫徹實施符合企業自身業務的方法,項目的成功才不會嚴重依賴於某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項目管理方法和項目實施方法也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項目管理重要性

按照傳統的做法,當企業設定了一個項目後,參與這個項目的至少會有好幾個部門,包括財務部門、采購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等,而不同部門在運作項目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摩擦,須進行協調,而這些無疑會增加項目的成本,影響項目實施的效率。項目管理的做法則不同。不同職能部門的成員因為某一個項目而組成團隊,項目經理則是項目團隊的領導者,他們所肩負的責任就是領導他的團隊准時、優質地完成全部工作,在不超出預算的情況下實現項目目標。項目的管理者不僅僅是項目執行者,他參與項目的需求確定、項目選擇、計劃直至收尾的全過程,並在時間、成本、質量、風險、合同、采購、人力資源等各個方面對項目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因此項目管理可以幫助企業處理需要跨領域解決的復雜問題,並實現更高的運營效率。

項目管理是全新的管理方法,學習項目管理可以開闊思路和視野,能培養我們的系統思維習慣,務實的工作作風,科學的管理方法;能教會我們養成良好的工作方式。

例如美國Standish Group1994年對超過8400個IT項目的研究表明,只有16%的項目實現其目標,50%的項目需要補救,34%的項目徹底失敗。Frame博士於1997年對438位項目工作人員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項目失敗的比率也非常高。根據他的分析,大多數項目的問題來源於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之一:組織方面出現問題(如因外來資源而產生的問題);對需求缺乏控制;缺乏計劃和控制;項目執行方面與項目估算方面的問題。

概括起來,可以有以下幾點:

合理安排項目的進度,有效使用項目資源,確保項目能夠按期完成,並降低項目成本。通過項目管理中的工作分解結構WBS、網路圖和關鍵路徑PDM、資源平衡、資源優化等一系列項目管理方法和技術的使用,可以盡早地制定出項目的任務組成,並合理安排各項任務的先後順序,有效安排資源的使用,特別是項目中的關鍵資源和重點資源,從而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並有效降低項目成本。如果不採用項目管理的方法,我們通常會盲目地啟動一個項目,將所有資源均安排在項目中,可能會有很多的人員、任務的瓶頸,同時也會造成很多的資源閑置,這樣勢必會造成資源和時間的浪費。

加強項目的團隊合作,提高項目團隊的戰鬥力。項目管理的方法提供了一系列的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的方法,如人力資源的管理理論、激勵理論、團隊合作方法等。通過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提高項目組成員的工作士氣和效率。

降低項目風險,提高項目實施的成功率。項目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風險管理,通過風險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項目的不確定因素對項目的影響。其實,這些工作是在傳統的項目實施過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會對項目產生毀滅性後果的因素之一。

有效控制項目范圍,增強項目的可控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求的變更是經常發生的。如果沒有一種好的方法來進行控制,勢必會對項目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而項目管理中強調進行范圍控制,變更控制委員會(CCB)和變更控制系統的設立,能有效降低項目范圍變更對項目的影響,保證項目順利實施。

可以盡早地發現項目實施中的問題,有效地進行項目控制。項目計劃、執行狀況的檢查以及PDCA工作環的應用,能夠及早地發現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隱含的問題,這樣項目就能順利執行。

可以有效地進行項目的知識積累。傳統的項目實施中,經常在項目實施完成時,項目就戛然而止,對於項目的實施總結,技術積累,都是一種空談。但知名的跨國公司之所以能夠運作很成功,除了有規范的制度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有比較好的知識積累。項目管理中強調項目結束時,需要進行項目總結,這樣就能將更多的公司項目經驗,轉換為公司的財富。總體來講,項目管理可以使得項目的實施順利,降低項目的風險性,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4、怎樣才能做好城市生態規劃,簡要說明您自己的思路.

生態規劃設計的新觀念與作法 *

李永展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Email: [email protected]

摘 要

城市是個揮霍且粗糙的場域,因為過度設計與人工化不僅拆解了許多城市的自明性,也讓城市成為生態環境的殺手。從城市實體的演進及規劃設計的發展來看,全面性的建物能源改革、水資源規劃、及綠色空間營造,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而在城鄉風貌規劃建設中,不難發現似乎需要更宏觀的視野、更專業的規劃、及更綠色的手法,才能真實且貼切地成功營造城鄉風貌。易言之,城鄉永續發展是城鄉建設的終極目標,而生態工法及生態規劃則是城鄉風貌建設的基進手段,因此,要落實永續發展,必須採用生態工法及生態規劃。本文從建物能源、水資源保護、及綠色空間三個面向切入,探討生態工法規劃設計應有的新觀念與新作法,希望能建構永續發展式的城鄉環境,並且創造新的城鄉風貌。

關鍵詞:生態工法、永續發展、生態規劃、城鄉環境

壹、前言

「重要的是,我們要和自然一起運作…」

― Frank Lloyd Wright, 1945, An Autobiography

在所有的人類發明中,城市是個揮霍且粗糙的場域,因為過度設計與人工化不僅拆解了許多城市的自明性,也讓城市成為生態環境的殺手。這種景況不僅發生在地面上的實體建築,也發生在連接其下的下層環境,特別是因為人類活動所引發的各種污染,更再次挑戰生態環境對於人類施作的容忍程度。從城市實體的演進及規劃設計的發展來看,全面性的建物能源改革、水資源規劃、及空間營造,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而從過去幾年對城鄉風貌的觀察中,不難發現的城鄉環境規劃建設似乎需要更宏觀的視野(永續發展理念)、更專業的規劃(生態規劃)、及更綠色的手法(生態工法),才能真實且貼切地成功營造城鄉風貌;易言之,城鄉風貌建設不只是在城鄉環境中形塑形體,更要營造出與生態並存的綠色空間。

永續發展觀念很早就在各種人類文化上扮演重要的角色(Weizsacker et al., 1998),而永續發展系統論述的產生,則首見於1972年的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中所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此宣言雖納入發展議程,不過當時尚未將環境與社會及經濟的發展結合。1980年聯合國大會首次使用「永續發展」一詞,呼籲全世界「必須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基本關系,確保全球的永續發展」。1983年11月,聯合國成立了「世界環境及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並於1987年提出《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該報告將永續發展作為嘗試調和環境及發展兩個目標的踏腳石,當時該委員會接受了仍有許多人認為不夠精準的永續發展定義:「滿足當代之需要,而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機會」(WCED, 1987: 8)。1992年6月在巴西召開聯合國環境及發展大會,會議通過並簽署了《里約熱內盧環境及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生物多樣性公約》等重要文件。這次會議對工業革命以來的「高生產、高消費、高污染」之傳統發展模式及「先污染、後治理」的作法加以否定,永續發展概念於此更加被普遍接受。

然而我們必須注意的是,永續發展並不是激進的綠色思潮,因為它接受了「經濟成長是首要需求」的主張,也認為人類的福祉應優先於環境的需要;而且對於人與環境的關系,仍然把環境當作是讓人類運用並享受的資源(Doyle & McEachern, 1998; Chatterjee & Finger, 1994)。即便如此,各國政府在面對來自產業界與經濟學家的反彈時,能夠採納永續發展概念,至少彰顯出政府在政策考量與制訂時已能實際考量這個名詞(即便許多產業界人士還是希望把這個名詞當作是抵禦環保浪潮的最佳武器)。我們甚至可以說,由於環保運動的風起雲涌,政府與企業界選擇接受永續發展,其實是政治上的策略,因為如此方得以避免政治結果朝向不可知的方向發展(李永展,2001)。

生態城鄉的願景便是創造出永續發展式的城鄉環境,可以說,城鄉永續發展是城鄉建設的終極目標,而生態工法及生態規劃則是城鄉建設的基進手段。城鄉生態規劃的目標是促進和保持城鄉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這便牽涉到許多不同層次:城鄉規模愈小,則只能掌握住主要層次和主要系統。生態系統的狀態由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決定,而系統的功能又取決於子系統的結構,因此,要改善城鄉生態系統的狀態,就必須從城鄉生態系統結構入手,而合理配置則是控制城鄉生態系統結構的關鍵(劉天齊、孔繁德、劉常海,1993)。合理配置是透過合理調整城市生態結構來控制人流、物流、車流、錢流、能流、及信息流,達到維持城鄉生態平衡的目的。因此,合理配置應該成為城鄉生態規劃的首要內容,包括:根據城鄉生態適宜性,配置相關的產業,進行產業的合理分布;合理調整人口密度及分布、能源耗損密度、建築密度及分布;設計合宜的城鄉景觀綠化系統,包括綠覆率及分布、人均面積、綠地種類、及景觀分析等。

另一方面,生態工法不同於傳統工法之處在於其著眼於城市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與效率,而不是單個產品、部門、單種廢棄物或單個問題的解決;它強調當地資源和環境的有效開發,以及外部條件的利用,而不是對外部高強度投入的依賴;強調技術的結合、縱與橫的交叉以達天與人的和諧(宋永昌、由文輝、王祥榮,2000)。1989年生態學家Mitsch曾提出類似的觀念——生態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其重點乃在於運用生態系之自我設計能力為基礎,強調透過人為環境與自然環境間之互動達到互利共生(symbiosis)目的(林鎮洋、李祖川,2001)。質言之,生態工法不是單指某一項技術,而是一套技術群,不僅包括清潔生產,也包括生態破壞和廢棄物的防治技術、污染治理與環境監測的高科技、及這些技術之間的聯系。生態工法與永續發展的關系密不可分,可以說,要落實永續發展,必須採用生態工法。此外,生態工法也是一個動態的相對概念,隨著時間的演化和科技的進步,生態工法的內涵及外貌也不斷地改變發展,尤其是作為生態工法基調的環境價值觀念也不斷發生變化,技術也會隨之改變。

如前所述,生態工法及生態規劃是生態城鄉建設的基進手段,然而生態工法及生態規劃包涵的面向相當廣泛,本文僅從與城鄉風貌建設關系較密切的建物能源、水資源保護、及綠色空間三個面向切入,探討那些早已隱藏在水泥叢林之下的生態荒地,希望對於大區域的城鄉規劃或小范圍的建物更新或重建不僅能注入一個新的概念,更能作為實作面的依據。

貳、建物能源

「現代化的水電管線固然讓我們過著舒適的生活,但也讓我們和日漸稀少的自然資源完全隔離,而這些資源攸關我們的長期福祉。」

― Eric A. Davidson, 2000, You Can't Eat GNP

都市的能源需求往往對經濟和環境造成很大的負擔,工業化國家的建築物通常得花掉國家能源預算的35%-50%,然而這龐大的資源大部份都用於冷暖氣空調、水的加熱、冷藏、照明還有烹飪之上;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建物的能源需求占所有能源使用的比例通常更高,其中烹飪使用的能源比其它建物能源的需求還要多(Lowe, 1991)。對於外在能源的依賴——包括石油、煤、天然氣、可燃木材、及從這些燃料所產生的電力——耗盡了地方經濟,並迫使許多城市居民必須花費大部份所得在燃料帳單上。建物能源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更由城市遠遠向外延伸,從森林減少的景觀、堆積有毒礦業廢棄物,乃至於空氣污染、酸雨及全球暖化。

這些問題其實都可藉由促進建物更有效使用能源及利用太陽能來解決。地球上唯一生生不息的能源是太陽能,如果能有效搜集並運用所有照射到地球的太陽能量,將可減少人類目前化石及核能源的消耗(Bossel, 1999)。太陽能是豐沛且對環境無污染的能源,一切再生能源、風能、水能、生物能等都來自太陽能,據估算,現在全球一年能量消費的總和只相當於太陽40分鍾內輻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也就是說,太陽輻射能的總量為全世界能量消費的1萬3千倍(沉清基,1998)。目前的科技可讓建築物對商業能源的需求大幅降低80%,舉例來說,目前市面上已經有新式的家庭用品及燈泡,其效率比一般所使用的高出50%-75%;約旦、日本與以色列在屋頂上架設的太陽能板能為許多家庭提供熱水;而印度、瓜地馬拉以及玻利維亞的實驗性太陽能烹飪爐具,也減少了對昂貴又具污染性的烹飪燃料的使用;超高效率的絕緣素材讓部分荷蘭家庭對暖氣的需求減為其它住宅所需的五分之一;而在伊朗,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建築設計利用微風與蒸發水的水池提供自然空調(Lowe, 1991)。

雖然有不少研究指出目前的科技可節省建築物的能源使用,但透過改善土地使用模式鼓吹節能方式的可能性卻尚未被充分探索,為了將這些可行的節能技術之優點完全運用,更謹慎的都市發展是必要的;此外,適當的都市設計在第一步便能夠減少照明與冷氣等設備的需求。利用土地使用規劃來減少建物能源使用的方法之一是,藉由密集的都市發展建立有效率的能源配送系統,考慮完善的土地使用控制能減少建築物對冷氣的需求,而達此理想的方法之一是透過種植樹木及灌木用來擋風並導引風的流向(李永展,2001)。如果沒有樹木提供遮蔽,大量的太陽能會被人工鋪面和建築物所吸收,將城市變成「熱島」,研究指出,城市中石頭、水泥、瀝青、裸地等所構成的地表其表面溫度遠比郊區森林、農田、草地等組成的地表溫度高(參見圖1)(王信領、王孔秀、王希榮,2000)。

圖1 夏季時不同地表的表面溫度

以台北市為例,台北市平均氣溫約23℃,2月平均溫度最低,約為14℃,7月平均溫度最高,約為29℃。近年來,由於都市化迅速擴張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產生了都市熱島效應。由中央氣象局的統計資料顯示,1986年台北市年平均溫度為22.4℃,到1994年則變為23.2℃;以同月份的資料觀之,1994年9月之月平均溫為26.2℃,至1995年9月卻升高為27.2℃,可見台北市的氣溫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台北市政府主計處,1995)。

美國國家科學學會(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已經估計出,城市若能更進一步地利用幾種方式對抗熱島效應,策略性地運用白色表面和植物,每年能省下260萬美金的能源成本(Lowe, 1991)。這些方法包括:使用混合瀝青與淡顏色的沙,即可達成反射熱而非留住熱的效果;此外,也可以鼓勵多使用淡色系的油漆及建築材料,在一般溫和的氣候下,使用淡彩的建物外表在夏天時所獲得的益處相較之下比冬天的損失大得多,因為冬天的太陽能輻射量本來就少了許多。

另一方面,探討地方建築與環境整合之間的關系時,應該將房子的設計面向山、河流、太陽、風、雨、洪水類型、及氣候等因子考慮進去。山坡上的雙層磚及瓦的結構往往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能源,而玄關在冬天及夏天可以具有擋風的功用;至於某些外牆的植物、天花板的高窗、仔細設計的屋頂懸垂都可以提供有機而平衡的內部環境。我們要呼籲的是,營建方法應該對環境友善,如果可能應盡量使用自然材料,且最好是使用當地材料。一般而言,許多可以「呼吸」、交換新鮮空氣、濕度、維持健康的離子水準、吸收大多數有毒氣體的結構及產品包括:自然木材、黏土、夯土、磚、軟木、毛、竹、蘆葦、瓊麻、椰子纖維、石頭、及石板等(李永展,2001)。

對於減少能源使用而言,運用土地使用計畫的最大潛力蘊藏在改善交通系統的效率。根據國外研究計算通勤過程中,選擇搭乘不同運輸工具所產生之生態效能,包括使用腳踏車、汽車、及公車三種不同運具。結果顯示隨選擇運具不同,通勤足跡(即所佔環境的大小)亦隨之改變,而增加自行車與大眾運輸系統使用率,將有助於縮小生態足跡;相對地,大量使用汽車運具將會大幅度擴大生態足跡。爰此,假設各地車輛耗油量、道路維修成本、每公升汽油能量均相同的情況下,都會區因選擇不同運輸工具所造成的通勤生態足跡其估算結果發現,都會區在5公里的通勤距離內(以往返10公里計),平均每位自行車騎士共耗費了0.015公頃的生態生產性用地,汽車駕駛者耗費了0.173公頃的土地面積,而公車通勤者則耗費了0.037公頃土地面積。腳踏車騎士所耗費的土地面積是用來生產額外所需的食物能量;汽車駕駛與公車乘客是消耗礦物性燃料所需的面積,實際上兩者使用的土地性質即不相同。因此當汽車持有率呈現成長趨勢時,化石能源地之生態足跡亦隨之加大,其嚴重性則在於化石能源地是一個國家的額外耕地。這些能源並非為現有的有機物所產出,而是經由億萬年前動植物的轉化累積形成,可說是人類的「幽靈耕地」,但目前我們對這些能源擷取速度卻是其再生速度的一萬倍,亦即我們正在使用超過現世代所累積的能量,而挪用過去世代所累積的能源(李永展,1999)。

事實上,許多藉由交通減少能源使用的方法,同時也能提高建築物本身的能源效率:密度的提高、活動更具多樣性以及更周全的都市發展,使得建築物能夠充分利用當下的科技、綠色植物和陽光。如果再結合全面性的能源政策改革,土地使用計畫能協助強化國家經濟,並減少城市製造污染及對整體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

參、水資源保護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 《老子》第66章

四面環海,可惜國人對海洋環境不僅陌生,並且不斷地在不知不覺中透過不當的土地使用破壞海洋環境;從土地使用與海洋生態健康之間的連結,更可看出水與土之間無法脫離的關系。的確,土地使用影響海水的程度,就如同它影響淡水資源一樣,還包含了地表水及深層地下水。在台風或暴風雨期間,污染的徑流從市鎮街道及農田沖刷到河流,最後將污染物注入湖泊與海灣;暴風雨將雨水沖刷入河流的區域就形成流域,在流域里可能包圍著高度密集的人類活動。由於不同的土地使用對徑流量及組成具有多重影響,因此地表水的命運與流域的土地開發方式息息相關。

雖然土地使用對地下水的影響不是明顯可見,但卻是更為深層且重要的。地下水是飲用水的主要來源,以美國為例,幾乎一半的人口(包括90%的鄉村居民)以地下水作為飲用水的主要來源。由於水在地下蓄水層的流動比在地表水道的流動慢,污染物也較不易被沖刷掉,因此受污染的地下蓄水層比較困難、甚至不可能恢復原狀。根據統計,受到污染威脅的地下水數量相當驚人,大約是全世界湖水總量的100倍以上(Davidsion, 2000),所以,這個巨大的地下蓄水池一旦遭到污染,其清潔工程將比清理河流或湖泊要浩大許多。

許多地下蓄水層被視為飲用水的可再生來源——但這種情況只存在於滲入地下蓄水層的水量比抽取或自然排出的量多的時候。地下水補注所依賴的是雨水透過一個特殊的入口滲透到地下,此入口稱為地下水補注區;地下水補注區就在地下蓄水層的上方或附近,它只佔一小部份的土地,所以這幺一小塊土地如何使用,深深影響著地下水的量與質。

一般認為污水處理或造紙等特殊活動是惡名昭彰的水污染兇手,卻較少人了解其實所有類型的土地使用,同樣都存在著對水質的威脅。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受汽車支配的都市地區,道路和停車場上的鹽、油和有毒液體污染了下雨時的徑流;農村地區則使用大量化學肥料種植農作物;而在一些營建工地,由於樹木和其它自然植物被砍伐,使得大量侵蝕土壤流入徑流中。通常大雨從城市和鄉村所帶來的徑流——混雜著含有化學成分及動物排泄的農業徑流——構成水質的一大危害,甚至比工廠和其它特殊來源所造成的傷害來得大(Lowe, 1991)。

美國和全世界各地,都已從地下水中找出大量的污染物。一份有關美國井水的分析報告指出,境內三分之一的地區里,百分之二十五的井水硝酸鹽濃度都有增加趨勢;另外百分之五的地區,則是在受污染井水中測出高於聯邦飲用水標準的數值,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直接威脅。更麻煩的是,從地下儲存槽外漏的農葯和燃料所產生的復雜化學殘余,其分解速度又異常緩慢,雖然有些最危險的農葯在美國已遭到禁用,但當中仍有許多外銷到其它國家,而且使用率還在增加中(Davidson, 2000)。

即使有些活動本身在其它方面是無害的,但如果他們發生在地下水補注區或流域的敏感地帶,也有可能造成水源污染。舉例而言,一個工廠在日常操作流程中都能安全處理大量危險物質,但這些物質或許會因為意外事件或天災而釋出,由於有這種風險存在,將這類產業從地下水補注區中排除是很重要的。而住宅的化糞系統即使經過良好的設計及保護以防止意外,如果在設置時沒有準備大量的空間讓污水在到達地下水供應區之前濾滲進土壤層,也有可能引起水污染——這個動作就像一個天然的過濾器;因此,確保住宅區開發時所使用的化糞系統不是設置在地下水補注區的敏感地帶,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樣地,在海岸地區看似正常無污染的發展也有可能威脅到海水和淡水資源,濱海地區的開發會破壞脆弱的沙丘與海岸植物,使遭破壞海灘的污染物與沈澱物危及海洋生物。在世界各地,毫無限制的海岸開發加上大量挖掘深井,造成了地層下陷,地層下陷可分為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在人為因素方面常與抽汲地下水、天然氣、石油或蒸氣等相關,而且深基礎開挖、隧道開挖、地表荷重增加、干濕土壤濕潤、或礦坑崩塌等亦會造成地層下陷。在自然因素方面則與地震、沉積物自然壓密、火山運動、鹽類的自然溶解(如碳酸鹽類)等有關.在不同的沉陷型態下,則有不同的沉陷量及壓密時間(中國地政研究所,1997)。

1991年地區各標地用水量中(經濟部水資會、工研院能資所,1993)地下水總利用量為71.39億立方公尺,為每年平均補注量40億立方公尺之1.78倍左右,顯見超抽地下水情形之嚴重;又地下水抽取量佔全國總用水量175.71億立方公尺之40.6%,在地區9個地下水資源區,即台北盆地、桃園中壢台地、新竹苗栗沿海、台中地區、濁水溪沖積扇、嘉南平原、屏東平原、蘭陽平原及花蓮台東縱谷中,除了花蓮台東縱谷地下水利用率僅85.2%,尚可抽用地下水外,其它地區不宜再抽地下水。由農委會普查地區地層下陷嚴重之沿海縣市,得知雲嘉地區的抽水井近98,000口井,其中未申請水權者佔90.35%.可見雲嘉地區地層下陷與長期且密集的超抽地下水有著密切的關聯(經濟部水利司,1995)。

另一方面,從社會經濟影響觀點觀之,實是超抽地下水引起的外部性所致。根據經濟部水資會1993年所統計各單位調查之資料顯示,地區地下水之抽用量已超過71億立方公尺,超過所估計之地下水補注量甚多。水利主管機關普查沿海地層下陷嚴重之縣市,發現該地區之抽水井數竟高達19萬余口,其中未申請水權者佔89%,可見長期且密集超抽地下水與地層下陷有密切的關系。

明智而審慎的都市土地使用管制有助於減少這些威脅,最優先考慮的重點是,必須將位於流域及地下水系統的土地分類,確定那些區域是保護水質及保存飲用水供應的敏感地區;然後限制甚或禁止在最敏感的地區開發——例如海岸地區及重要的地下水補注區,並且在嚴格規范下允許較不敏感的地區發展;國土綜合發展計畫中,將國土劃分為可發展地區及限制發展地區便是基於這種考量的。

要不使地主的開發權益受到不當限制同時兼顧保護環境敏感地區的方法之一,是政府向私有地主買下這類土地,並使其不受干擾,另一個成本較低的選擇是建立「發展權移轉」制度,而在制度內開發敏感丘塊的權利能夠和土地分開買回。在發展權移轉制度下,那些被認為不適合發展的地主,可以將他們的發展權賣給位於較不敏感地區的地主——這些人也許會被要求必須累積一定數量的發展權,才能開發他們自己的土地。運用這種方法可以保護環境敏感地區免於開發,同時該地區的地主也能得到公平的補償。

在美國,幾個管轄區域——包括馬里蘭州的蒙哥馬利郡及紐澤西州的柏靈頓郡——正運用一些創新的計畫來實驗發展權移轉,這些方案大部份都用來保存歷史地點、保護農地及開放空間,它們同樣能夠用來保護水資源。例如佛羅里達的撒拉索它(Sarasota)一處具生態敏感性的住宅區,已經被指定為「移出區」,目前在此區域內的土地發展權可移轉至較適當的「接受區」,接受區的未來發展並不會對環境造成威脅(Lowe, 1991),這點值得國內參酌採行。

土地使用管制也有助於確保位於可發展的流域或地下水補注區的人類活動,能夠符合水資源保護的標准,而其中最重要的要求則是對暴雨的適當管理。某些地區要求設置類似水潭的措施或設備,以留住徑流並適當地加以過濾,使徑流能夠安全滲透至地下;至於山坡地特別需要嚴格的規定,以管制土壤侵蝕、崩塌、土石流、及洪水。

為了加強地下蓄水層補注的安全,各地可以訂立標准並對每個開發地區的一小部分作限制,因為那些開發地點往往清光所有原生植物與樹木,並以草皮或其它依賴化學肥料或殺蟲劑的植栽取代。例如美國長島南方南安普敦鎮(Southampton)的一個重要地下蓄水層地區,法令要求該地區的每塊基地都至少必須保留80%的自然狀態,而且每塊基地用來種需要施肥的草皮或植物的部分不能超過15%(1,900平方公尺為其上限)。在這種限制下,地主在選擇造景上仍有很大的空間,那些沒有保留樹木植裁的地點,還是可以種植牧草、多年生的野花、長春藤或其它只需要少量或不需要施肥的繁茂植栽。類似的規則也能用於限制一塊基地內可覆蓋混凝土或瀝青的面積,在廣大延伸的人工鋪面上,必須要有頻繁的開放空間留給樹木、灌叢、砂礫或其它具穿透性的表面,以便雨水滲入地下。在地方政府的土地使用計畫中,可以包括不受干擾土地的緩沖帶,使徑流在到達湖泊、溪流或地下蓄水層之前能先行過濾,例如在德國的科隆,市中心下游的一個植滿樹木的地區,同時作為緩沖區及公共開放空間(Lowe, 1991)。

除了在環境敏感地區禁止發展,或允許可發展地區設置標准以保護水資源外,地方政府也能鼓勵保護與保留水資源的志願性方案。鼓勵開發者將建築物集中在基地的一部份——其餘地區作為不受干擾的開放空間,比起傳統的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是在生態上安全合理的替選方案。許多土地使用計畫中,對於水資源保護的必要性是近來才被考慮的——而且大部份都是在美國。因為土地使用所造成的威脅比那些特殊活動所造成的更不易被了解,幾乎所有政府在設計適當的規劃策略時都顯得緩不濟急;此外,地方政府幾乎很少能擁有整個流域的管轄權。許多中上游社區忽視了他們需要更全面性的規劃,因為大部分中上游社區不當開發所引起的問題,都被下游社區默默承受了(由每次台風或暴風雨一來便造成下游低窪地區淹水便可得知)。

在快速成長的城市中,政府在土地使用管理上相對花了較少精力,因此適當的控制可能要花許多時間才能看得見,然而這類方法對這些城市而言非常重要,無論在保護水資源上或是在洪水控制上。在一些快速都市化的地區,暴雨期洪水的水面高度,在很短時間內便會暴漲成為原先設定洪峰的2倍或3倍——以至於淹沒了一些沒有堤防設備或堤防外的社區。有些地方政府,不僅面臨需將過去的發展透過合宜的土地使用管制加以規范,同時也必須處理非正式集居地的問題;除非非正式集居地的居民在安全地區有地方容身,否則這些自曝危險之境的非法社區將繼續形成,這些地區可能會對流域造成傷害並對地下水的補注構成威脅——而他們自己也將更容易成為洪水災害的受害者。

水就像能源一樣,是城市和所有人類集居地不可或缺的,而且,就像能源一樣,它的價值徹頭徹尾被低估了。人類棲息地的未來,就倚靠地方政府保衛這些重要財產的意願與能力;因此,許多有助於都市及農村節省能源的土地使用原則——諸如緊湊發展(compact development)、提倡大眾運輸導向的發展(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 TOD)、及保護自然植物免於人類干擾等——同樣有利於將水資源良好地保存至未來。

四、綠色空間

「對生態系統的研究使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無知。」

— Arne Naess, 1989, Ecology, Community and Lifestyle

綠色植物往往能柔和城市粗糙僵硬的線條,如果把多一點都市空間讓給樹木與其它植物,便能提供棲息地給鳥類或其它野生生物,他們的多樣性將令人驚訝;這種做法也能滿足城市居民與自然連結的需要。現在有愈來愈多城市傾向保存他們剩下的野地,並在已經建設完成的地區創造自然保留地,例如,Eric A. Davidson建議在公園周圍建立許多緩沖區,使得公園和緩沖能夠占鄉村土地的一半,至於另外一半則可發展精緻農業、林業、工業及新市鎮(Davidson, 2000)。

綠色植物的生態效應是多方面的,包括調節微氣候、改善生態環境、及美化景觀(王祥榮,2000)。植物葉面的蒸發作用能調節氣溫和濕度,吸收太陽輻射熱,對改善城市微氣候有正面作用。在改善生態環境上,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以維持碳氧平衡;綠色植物也能吸收有毒有害氣體、阻擋過濾和吸附灰塵,並具殺菌及減低噪音的功能。而綠地系統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築藝術效果、豐富城市景觀的有效措施,從而將城市與自然緊密聯系。

綠色空間同時也可呈現另一個經濟機會。都市農業可以生產具商業交易規模的必要食物與燃

5、從政治生活角度簡要說明如何建設廉潔政治

一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絕不能照搬西方民主制度模式。人民民主是反腐敗的利器。當代世界反腐敗的成效主要得益於現代民主制度,但西方發達國家和採用西方民主制度的國家仍在不同程度地遭遇到「民主制度」下腐敗問題的困擾,如與選舉制相伴而生的「黑金政治」、與多黨制並行的「政黨分贓」等,這種腐敗根植於它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因此,西方的「民主制度」並不是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葯。

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逐步探索形成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反腐倡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方針、工作格局、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以及法規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建設廉潔政治,要堅持並發展這條道路,以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反腐敗方針為指導,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主線,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為核心,以加強制度建設為根本,以提高制度執行力為抓手。

三是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以對腐敗「零容忍」的態度,按照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切實加強以憲法為核心的反腐倡廉國家法律體系建設,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逐步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靠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為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人民滿意,提供堅強的反腐倡廉法規制度保障。

四是以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為重點深化改革。當前,腐敗向司法機關、組織人事部門、政府監管等一些權力集中部門和崗位滲透,危害黨的執政根基。其深層原因,是一些具體制度還存在問題、權力還沒有得到有效的制約和監督。保證黨政機關清廉,必須把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監督,加強對權力集中部門和資金密集領域的監督,保證領導幹部清正廉潔。

五是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懲治腐敗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建設廉潔政治的基礎性工作。當前和今後,仍然要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既堅決查處大案要案,嚴肅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中濫用職權、貪污腐化、失職瀆職案件;又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管涉及什麼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嚴懲不貸,維護黨紀國法的嚴肅性。

六是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提高執行力。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廉潔政治建設的根本制度保障。近年來,我們加快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步伐,教育、監督、改革、糾風、懲治等反腐倡廉建設的各個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認真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暢通群眾參與反腐倡廉建設的渠道,發揮人民群眾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強大合力。

6、試簡要說明諾蘭模型及其對於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作的意義

諾蘭模型既可以用於診斷當前所處在哪一個發展階段向什麼方向前進,怎樣管理對開發最有效,也可以用於對各種

7、請簡要說明企業文化的層次及主要內容;並說說建設企業文化要注意些什麼?

大部分企業都來有個誤區,認為自企業文化能單獨建設能獲得的。首先我們看看文化的定義,企業的文化應是由企業管理的長期實施而慢慢形成。不能離開企業管理單獨談文化,管理在規劃大家工作行為、思維習慣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本企業特有的文化,然後可加以引導、深化、提煉後形成自己企業文化精髓。

8、簡要說明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的影響

生態文明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內本大計。
加強容方法:
1、構建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支撐。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貫徹新發展理念,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區域流域產業布局,推進綠色發展與「四化同步」。
2、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支撐。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需要開發利用先進實用的污染治理、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環保技術,還需要發展現代化綠色產業技術體系,提高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把綠色化、生態化作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技術基點。
3、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制度約束,倒逼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向綠色低碳社會轉型,政策、資金、技術和市場都是關鍵因素。
意義: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9、一、 請就電子商務系統網站的規劃與設計作一個簡要的說明

?

10、根據實踐的特徵,簡要說明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為什麼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又要發展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身就是從前人的知識和當時的社會現實中發展而來的,其基本內原理和基本方法是經過許多實容踐檢驗是正確的,所以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但是,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心的問題和新的事物不斷涌現,許多都是馬克思當時所處時期所沒有的,這就要求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來分析研究新形勢下的新問題,不斷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作一種教條,不顧實際情況而生搬硬套。

與簡要說明網站建設的步驟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