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農村建設的外文翻譯(外文原文,中文翻譯)
沒人甩你把~~哈哈
2、求助1000字左右的有關小城鎮發展建設研究的外文文獻 加中文翻譯 萬分感謝
外文文獻可到OA圖書館查找。
輸入相應的英語關鍵詞即可。
3、急求asp管理類網站外文翻譯
網站建設技術
1.介紹
網路技術的發展,為今天全球性的信息交流與資在建立源共享和交往提供了更多的途徑和可能。足不出戶便可以知曉天下大事,按幾下鍵盤或點幾下滑鼠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交流,網上通信、網上瀏覽、網上交互、網上電子商務已成為現代人們生活的一部分。Internet 時代, 造就了人們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其互聯性、開放性和共享信息的模式,打破了傳統信息傳播方式的重重壁壘,為人們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社會前進的腳步在逐漸加快。近幾年網頁設計發展,快得人目不暇接。隨著網頁設計技術的發展,豐富多彩的網頁成為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要想設計美觀實用的網頁就應該深入掌握網站建設技術。在建立網站時,我們分析了網站建立的目的、內容、功能、結構,應用了更多的網頁設計技術。
2、網站的定義
2.1 如何定義網站
確定網站的任務和目標,是建設網站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為什麼人們會來到你的網站? 你有獨特的服務嗎? 人們第一次到你的網站是為了什麼? 他們還會再來嗎? 這些問題都是定義網站時必須考慮的問題。要定義網站,首先,必須對整個網站有一個清晰認識,弄清到底要設計什麼、主要的目的與任務、如何對任務進行組織與規劃。其次,保持網站的高品質。在眾多網站的激烈競爭中,高品質的產品是長期競爭的最大優勢。一個優秀的網站應具備:
(1)用戶訪問網站的速度要快;
(2)注意反饋與更新。及時更新網站內容、及時反饋用戶的要求;
(3)首頁設計要合理。首頁給訪問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設計務必精美,以求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
2.2 網站的內容和功能
在網站的內容方面,就是要做到新、快、全三面。網站內容的類型包括靜態的、動態的、功能的和事物處理的。確定網站的內容是根據網站的性質決定的,在設計政府網站、商業網站、科普性網站、公司介紹網站、教學交流網站等的內容和風格時各有不同。我們建立的網站同這些類型的網站性質均不相同。
2.3 網站的結構
(1)網站的結構;
(2)定義導航;
(3)可視化設計;
(4)設計框架和頁面。
3、網站的設計與實現
隨著人們對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格調,高品位的設計作品,才深受人們的歡迎。這也就給設計者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說,板式設計正是滿足了人們的要求應需而生。科技的飛躍發展, 讓Internet 走進了千家萬戶,也產生出新的設計領域空間,而網頁設計成為新的設計領域的重要內容。優秀的網頁設計,必須有好的創意,才能使觀者視線久久難移,產生震撼力。版面設計是很重要的,通過文字、圖形的空間組合,能最佳的表達出和諧與美。如果想進一步認識網頁設計,做出有別於一般網站的網頁,就需要掌握更多的象CSS 、javascript 、CGI 等網頁設計技術。在網站的建設中就應用了CSS 、javascript 等網頁設計技術。
3.1 應用CSS 設計網頁
(1) 什麼是CSS ? CSS 是一種樣式表(stylesheet)技術。也有的人稱之為層疊樣式表( Cascading Stylesheet)。
(2) CSS與HTML的結合方式。方式一:將所定義的CSS內容書寫在這一對標簽之間。方式二:將CSS內容單獨保存為一個文本文件,再由標簽來調用。
(3) CSS在網站中的應用事例。在網站中的頁面,增加了以下的定義, 使頁面有特殊的顯示效果。
3.2 應用javascript 設計網頁
javascript的出現使得信息和用戶之間不僅只是一種顯示和瀏覽的關系,而是實現了一種實時的、動態的、可交式的表達能力。從而基於CGI靜態的HTML頁面將被可提供動態實時信息,並對客戶操作進行反應的Web頁面的取代。javascript腳本正是滿足這種需求而產生的語言。它深受廣泛用戶的喜愛。它是眾多腳本語言中較為優秀的一種。與WWW的結合有效地實現了網路計算和網路計算機的藍圖。
4.關於網站建設的幾點體會
隨著Internet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公司和個人意識到需要擁有自己的獨立網站。下面就設計和製作網站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在進行完系統分析之後,我們就應該進行系統的設計。網頁的設計類似於軟體開發的設計,有自頂向下、自底向上和不斷增補等設計方法。主要任務是網頁內容的設計,包括網頁的信息組織結構、外觀、內容分塊、導航與鏈接、目錄結構等設計。系統設計是網站具體實現前的准備,對網頁的實現進一步提出更具體的要求,對網頁的整體效果、局部細節有更明確的設想。這個過程是整個網站規劃中的關鍵。
接下來就是如何將自己設計的網站實現的問題。對於網站的實現,我認為需要考慮兩部分:網頁的實現;Web伺服器的實現。在網站實現的過程中,技術選型很重要。前者主要使用HTML語言,對於交互性較強的網站來說,建議採用ASP、JSP、PHP等編程來輔助實現,更為復雜的網站可能還會有自己的資料庫。後者則用到各種基於不同操作系統的Web伺服器軟體的安裝、調試。這個階段是整個過程中最主要也最耗時的一部分。
當我們完成了上述工作後,就需要進行網頁發布了。到了這個階段,網頁製作就接近尾聲,主要工作是把做好的網頁發布到網路上,對網頁作最後的修改、測試,保證網頁能在網路上正常地運行。
在網頁發布以後,應對網頁進行各個方面各種情況的測試,包括網頁能否對任何不同的瀏覽器、不同的訪問者都表現正常,ASP、JSP、PHP程序能否正常工作等等。這個階段是網頁的試運行期,此時應把網頁的各種缺陷盡量彌補,使網頁更加完善。
經過一段時期的運行,網站就進入了正常運行期,主要工作是及時更新網頁過時的信息,及時對訪問者的留言做出反饋,進一步完善網頁,不斷採用新的技術更新升級網頁,使網頁的訪問更迅速,外觀更美觀,信息資源更豐富。
以上就是建站要大體遵循的七個步驟,這七個步驟是相輔相成的,但可根據網頁的難易程度和復雜度適當增強或減弱某個環節。總之,建設一個成功的網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全方位考慮,綜合各方面的因素。
5、結束語
隨著Internet技術的突飛猛進,各行各業都在加入Internet的行業中來。無論從管理方面,還是從商業角度來看,Internet都可以帶來無限生機。Internet成為了一個設計人員施才華的新天地。人們將不斷探索,將網站建設中的新技術應用在網站中。
On si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 Intro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for today's global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haring funding sour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tacts and provide more channels and possible. Homes will be known world affairs, according few keyboard or a few mouse clicks can be distant friends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exchanges, and online communications, Internet browsing, on-line interactive, e-commerce has become a modern part of people's lives.
Internet era, has created the new people's work and lifestyle, the Internet, openness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model,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any barriers for people with new opportunities. With computers and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pace of the advance of human society in graally accelerated.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web design, fast people occup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b design, a colorful online website together one scenic beauty. To design aesthetic and practical web site should be thoroughly master the building techniques. In building site, we analyzed the websites of objectives, contents, functions, structure, the application of more web design technology.
2, the definition of website
How definition of websites 2.1
Web site identified the tasks and objectives, the building si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Why people will come to your website? You have a unique service? The first people to your website is to what? They will come back? All these issue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the site definition of the problem. Definition site to, first of all, the entire site mus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what the design should understand in the e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mission, how to carry out the task of organization and planning. Second, to maintain the high-quality Web site. Many websites in the face of strong competition from high-quality proct is the greatest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 excellent Web site should have the following:
(1) users visit Web site is faster.
(2) attention to the feedback and updates. To update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and timely feedback the user's requirements;
(3) Home design to be reasonable. Home to the first impression left by visitors is important, the design must be attractive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visual effect.
2.2 The contents of the website and function
The content of the web site is to be a new, fast, all three sides.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including the type of static, dynamic, functional and things to deal with. Website content is determ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e of the site, in the design of the site, commercial websites, popular science site, company websites, teaching and exchange websites, the content and style are different. We have established websites with the nature of these types of sites are not the same.
2.3 The structure website
(1) site structure;
(2) definition of navigation;
(3) Visual Design;
(4) framework and design pages.
3, Sit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With increasing demands on design, high style, high-grade design work before gaining popularity. This also to the designers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plate design i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ople should be and Heal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into millions of households, also proced a new design space, and a new web desig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eld of design. Excellent web design, we must have good creative, so that the audience can be difficult to shift attention long time, proce power. Layout is very important, through text, graphics space portfolio, can best express harmony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f you want to further understand website design, made separately from other web site's homepage, you need to have more like CSS, javascript, CGI, and other web design technology. In building on the site of the CSS, javascript and other web design technology.
CSS 3.1 Application Design website
(1) What is CSS? CSS is a style sheet (stylesheet) technology. Some of them called CSS (Cascading Stylesheet).
(2) the combination of CSS and HTML form. Mode 1: The CSS content, as defined in the writing between the labels. Mode 2: CSS will be preserved as a separate text file, and then from labels to call.
(3) CSS the web site of examples. The web site pages, and increase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so that the pages show with special effects.
3.2 Application Design website javascript
javascript and the emergence of making information between users is not only a display and browse the relationship, but to achieve a real-time, dynamic, cross-expression. Thus based on the CGI static HTML pages will be to provide dynamic real-time information, and customer response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Web pages replaced. javascript scripting is satisfy this demand arising from the language. It's loved by extensive user. Many scripting language it is in a relatively good. WWW and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mputing and network blueprint.
4. Construction on the site Experience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more and mor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ompanies and indivials aware of the need to have their own independent Web site. Below on the design and proction sites on some of their own experience.
After concting systematic analysis End, we should carry out system design. Web page design similar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design, top-down, bottom-up and continuous updating, and other design methods. The main task is to design the content of the sites, including the website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ppearance, content block, navigation and links, directory structure design. System design is the site ready before the concrete realization of the website to further the realization of more specific requirements, the overall effect on the website, local details have a clearer idea. This entire process is the key site planning.
Next is how to achieve their own Web site design issu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ite, I think the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two parts: the realization website; Web servers can be achieved.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website, technology selec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mer major use HTML language, the stronger the interactive website, the proposed use of ASP, JSP, PHP and other programming to help achieve, the more complex Web site may also have its own database. The latter is based on all kind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systems used Web server software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This stage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most time-consuming part.
When we completed the work, the need for website released. At this stage of the proction on the website drawing to a close, the main task is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website release to the network, the web site for final modifications, testing, homepage can guarante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network.
Published in the website after website to deal with various aspects of the tests, including the possibility of any different web browsers, different visitors have shown normal, ASP, JSP, PHP normal procere can work, and so on. This stage is the website of trial operation period, the website at this time should be to make up for various shortcomings, the website will be more perfected.
After a period of operation, the site entered the normal operation period, the main task is to update outdated information website, the visitor's message timely feedback to further improve the website, the intro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constantly update website, visit web pages more quickly, more aesthetic appearance, Information Resources richer.
Above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ion to roughly follow the seven steps, seven steps are complementary, but can be the basis of ease of website and complexity of a weakening or strengthening appropriate link. In short, building a successful web site is not an easy task, it needs all-round consideration, the Composite various factors.
5, concluding remark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all walks of life have joined the instry to the Internet. Whether from the management side, or from a commercial point of view, the Internet can bring immense vitality. Internet to become a talented designer Shi new world. People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will be the site of the build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web site.
4、急求一篇關於社會建設(society construction)的外文文獻及翻譯!+ 3篇外文參考文獻。十萬火急啊!
外文文獻有,翻譯沒有,翻譯得靠你自己了,如果需要直接百度Hi中留言同版時貼出問題的鏈接地址和權郵箱地址即可,希望能滿足你的需要,能幫到你,並請及時知道評價,多多給點懸賞分吧,急用的話請多選賞點分吧,這樣更多的知友才會及時幫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時間的,並請及時採納
5、求一篇關於「農村城鎮化」的論文外文文獻。要翻譯成中文的。
農村城鎮化是指各種要素不斷在農村城鎮中集聚,農村城鎮人口不斷增多,城鎮數量、規模不斷增大,質量不斷提高的過程。它是以工業為主體的非農產業集聚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農村社會演進並通往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過程,是傳統農村向現代城市文明的一種變遷,是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1、農村城鎮化發展的基本方針。
由注重小城鎮外延粗放式發展,轉變為注重質量的集約型發展;由單純注重小城鎮建設規模和人口數量,轉變為注重經濟發展和提高居民整體素質;由單純注重小城鎮自身完善和發展,轉變為注重城鎮間的相互聯動和開放式發展;由主要通過政府行政手段推動,轉變為主要依靠市場經濟的辦法和多方面的力量;尊重經濟規律,不搞一刀切。?
2、促進農村城鎮化的配套政策。
一是戶籍制度。對到建制鎮投資、興辦實體、購買商品房的公民及隨其共同居住的直系親屬,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合法穩定的職業或生活來源,均可申請辦理小城鎮戶口,不受「農專非」指標限制,不收取入戶費和增容費,享受城鎮居民同等待遇,履行同等義務。 二是土地使用制度。在非農業建設用地中,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用地指標用於中心建制鎮建設。對復墾的舊村莊用地,免收農業稅、特產稅和集體提留。進鎮入戶農民原承包的土地根據本人意願可以不收回,在承包期內可以轉讓、入股、定期租賃等,並承擔相應的義務。 三是財政金融政策。各級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以投資、貼息和補助等方式,用於小城鎮特別是中心建制鎮的公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編制規劃和信息網路建設。 四是稅費政策。小城鎮存量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專項用於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開發。?
3、繁榮小城鎮經濟。
小城鎮建設要同壯大縣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移民搬遷結合起來,引導更多的農民進入小城鎮,逐步形成產業發展、人口聚集、市場擴大的良性互動機制,增強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要繼續支持小城鎮建設,引導金融機構按市場經濟規律支持小城鎮發展。重點漁區漁港、林區和墾區場部建設要與小城鎮發展結合起來。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快推進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
農村城市化中的問題
一、首先老百姓是否願意,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不能也不應該違背民意,現在的農村基本上只有老人居住並負責土地的耕作,年青人沒有幾個在農村居住,各個村莊已經出現空巢化的趨勢,用不上二十年這一趨勢將更加嚴重,到那時將出現大量農村自然的縮小。這就意味著我們現在的行為有些過,必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二、其次老百姓的生產與生活如何安排,老百姓對國家政策的不了解,甚至是一無所知,這樣的話無疑會使和諧社會的建設遇到各種困難和考驗。再者農村現有的住房大部分是改革開放前後建造的,質量都還不錯,為了城鎮化而需要推倒,那麼由此產生的大量建築垃圾又該如何處理,我認為是對我們居住環境的極大考驗,這更不是現今世界倡導的低碳生活理念。
三、最後,當前城鎮化建設勢必需要大量的鋼材,目前我國的鋼鐵生產所需鐵礦石大量依賴進口,而進口價格我們沒有話語權,大規模建設樓房會使我們的成本很高,更加使的礦石供應商有恃無恐,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只宜小規模搞,不可上了某些所謂社會精英的論述的當,必和必拓間諜案就是明證。
比以上幾方面就可以入手了。
6、求5篇關於社區文化建設的外文文獻,最好有現成的中文翻譯,TXT或者word格式。請發給我,非常謝謝
5篇關於來社區文自化建設的外文文獻,
http://pan.baidu.com/share/home?uk=258437024?hmhghr528
7、誰能幫我找一篇城市規劃方面的外文論文,並翻譯一下
摘要:人類社會發展正面臨著人口膨脹、資源超前消耗、環境急劇惡化的空前挑戰,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的的現代城市規劃,決定了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只能追求以公共交通為基礎的高質量的可達性。具有多項顯著優點的軌道交通(尤其是地鐵運輸模式),是解決大城市中心區域交通擁堵問題的最佳途徑,但必須在依託改善既有公交系統、並通過優化網路便捷換乘而達到相互協調配合的前提下,注意降低它的建造運營成本。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軌道交通;建造運營成本
作為文明歷史發展中的嶄新時代,城市的誕生宣告了人類生存方式的徹底變革,也由此開創了城市建設與規劃的初始形態。今天,伴隨全球化的大潮,中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人口遷移與國土城市化過程,充滿中國特色的城市規劃實踐,越來越體現出面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理念。交通是現代城市規劃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各方面處於跳躍式發展的人口大國,科學地制定切合實際又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交通規劃,意義尤其重大深遠。
本文以當前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城市交通規劃面臨的重大選擇作為切入點,對如何解決軌道交通與現存城市公交系統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如何經濟、優化地建造與運營城市軌道交通,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1 軌道交通是我國城市交通規劃的重大選擇
城市交通規劃面臨的一切問題起源於三個基本因素:人口劇增、城市化加謎與出行方式機動化。為此,規劃者們必須在各種可能的決策方向之問慎重取捨。國外專業雜志《世界城市化展望》2004年載文指出,全世界人口從1950的25億左右增長到2000年60多億,只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預計再過30年將達到80億以上。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的社會經濟發展帶動了1億3千萬農村人口流入城市,一般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也在過去二十多年裡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城市出行方式機動化日益加速,造成了今日中國主要大中城市裡司空見慣的「出門難行路難」問題。專業人士稱之為嚴重的城市道路交通擁擠。
一般而言,城市交通方式大致可分為步行、自行車、摩托助動車、小汽車與公共交通國內外的城市交通基本上都經歷過從步行、自行車到摩托、小汽車大體相同的發展過程。但是,當人類普遍進入小汽車時代後,美國和歐洲選擇了不同的交通方式和城市形態。美國以小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多數呈現分散、蔓延的形態。歐洲大陸則十分重視公交、特別是軌道交通,大城市通過軌道交通將市中心、近郊生活就業區與遠郊衛星城鎮連結起來,形成多中心的城市形態[1]。軌道交通系統的誕生,使城市的發展從中心聚集型向離心分散型轉變成為可能,也因此造就了城市中心的「職住分離」現象。應該承認,私人小汽車和軌道交通是目前發達國家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兩種交通方式,分別突出地體現著更優的生活質量與更高的運輸效率。改革開放前,這兩種交通方式在我國大城市中的數量少到幾乎可以忽視不計的程度,近年來,它們已分別邁出了從無到有的第一步,表現_出強大的生命力。
城市的功能和社會活動的多樣化是大城市的基本特徵,由此決定了大城市的交通需求必然是多種多樣的,人們可選擇的出行方式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並且所有的出行方式都可以在各自適用的范圍內發揮出最大優勢口[2]。我國的城市交通機動化正處於起步狀態,自行車等非機動車仍是目前大部分城市中居民出行的主導方式。隨著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與人民物質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建立多層次、立體型多元化的交通體系,是我國數量迅速增長的大城市的唯一發展方向。在此目標之下,科學規劃的軌道交通理論上提供了最大限度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可能性。
城市交通擁擠現狀,決定了各級政府部門在宏觀決策過程中,理當重點考慮規劃在環境系統、資源系統、社會系統等多方面具有可持續發展優勢的城市軌道交通公共交通系統[3],這方面國內刊物近來論著頗多,本文不欲在此重復贅述。以下謹從技術與經濟的角度,探討進一步解決軌道交通建設面臨的一些具體問題,加速走向它的現實可行性。
2 軌道交通需重視與城市公交系統的和諧
一般而言,軌道交通規劃工作的核心內容是要充分實現路線選址與轉乘配套兩者的最優化,與現有的公交系統在各個環節上達到最大限度的互相補充協調運作。
首先,城市軌道交通是一項涉及面廣泛復雜、需要許多專業協調配合的大型系統工程,必須與城市建設發展中長期規劃密切結合起來進行。作為城市規劃的有機構成部分,軌道交通的規劃與整個城市交通的線網規劃實為一體。為了避免客流稀少,線路走向應盡可能合理,否則,小客流低運量必然導致軌道交通無法發揮預期的骨幹作用。總之,結合城市的總體客運需求合理規劃布局,是保證城市軌道交通主導地位的必要條件。當然,這種合理布局要充分考慮不同城市的用地空間總體規劃。北京地鐵線明顯採用了沿城市道路走向布局的方式,軌道交通網路形態與市區道路棋盤式格局高度一致,恰恰體現了保護北京古城的特殊要求。這方面類似的例子,還有南京地鐵1號線採用高架方式從中華門附近跨越古城,也充分考慮了地下車站與周圍環境、高架線路與地面景觀的協調需要。
其次,在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編制城市公交綜合規劃時,要十分注意加強交通換乘樞紐的建設,將軌道交通與現有的常規公交體系統一安排、有序調整,保證輕軌、地鐵等軌道交通與城市公共汽車、計程車、輪渡等多種交通工具的方便轉接,以及與機場、火車站、港口等其他運輸場所的順利銜接。前文所舉的歐洲發達國家的大城市,面對小汽車交通的沖擊,紛紛尋求一種新的交通發展模式,在通向郊區的沿線地鐵站大量修建小汽車停車場,引導小汽車乘客換乘後進入中心城區,使軌道交通的大運量優勢得以發揮。國內方面新近建成的上海火車南站,則成功地將鐵路與兩條城市軌道交通與幾十路近、遠郊公交汽車線的零距離換乘需要融入規劃設計中,成為一個值得學習借鑒的樣本。
最後,我們不能不充分注意軌道交通與整合改善城市常規公交之間的互動關系。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軌道交通都是在既有城市公交體系形成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公共汽車/電車仍將是人們出行使用較廣泛的交通工具之一。根據我國許多城市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人口規模及交通總量需求,常規公交的整體地位短期內變化不大。但是,常規公交系統效率低下的現狀應該在逐步發展軌道交通的過程中加以綜合整治與改善。除了科學制訂線網布局,修建港灣式停靠站台,合理編制車輛運行圖,建設服務查詢顯示信息系統等具體措施外,從規劃立法角度保障公交的道路優先使用權的思路也有待於細化落實。
近來,在軌道與公交配套發展背景如何建設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統(BRT)引起了專業規劃人員的高度關注。BRT是一種利用現代化大容量專用車輛、在專用道路空間快速行駛的一種公交方式。它具有接近軌道交通的運力與快捷,建造和運營成本又相對低廉,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利用改造提升現有的城市公交道路系統,在某些人口規模不是很大的城市中甚至可以考慮作為軌道交通的替代方式。
2003年國務院81號文件出台後,國內許多城市馬上把發展BRT項目推到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前台。北京市新近編制的中心城區公共汽/電車廠線網規劃中包含了18條BRT線路,總長約300多km,在強調機動性與可達性高度協調的前提下,首次將BRT作為一個功能層次融人公交線網整體結構中。此外,昆明市在園藝世博會期間開通的國內首條位於道路中央的公交專用道,即將升級為規范的現代BRT系統。杭州根據城市發展模式與空間功能布局制訂的中遠期公交規劃,也確立以軌道與BRT為骨幹,東西走向穿城而過的首條28 km BRT今年已基本開通。 3 軌道交通應解決低成本建造運營問題
作為城市中最大的基礎建設項目之一的城市軌道交通投資巨大,京、滬、穗前幾年修建地鐵的綜合造價平均每千米超過了6億元人民幣。顯然,大多數國內城市的經濟能力很難承受起如此高昂的成本。因此,不解決軌道交通的造價問題,城市軌道交通難以實現。綜合考慮軌道交通的建造與運營費用,筆者以為解決成本問題擬應圍繞以下三個方面認真思考。
3.1 軌道交通的用地空間應體現預留漸進原則
一般軌道交通建設成本中,包括拆遷費用在內的佔用土地成本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不因為某些國家無償劃撥方式而改變它的社會成本性質。為了降低這方面的成本,許多城市在已經完成的公交總體規劃中,都為軌道交通的線路場站建設預留了用地空間。然而,線路建設的具體時機取決於城市發展的不同進程,某些線路的客流形成需要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
因此,如何既能適應逐漸增長的客流需要,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預留土地空間,是低成本發展軌道交通中必須慎重規劃考慮的現實問題。在巴西的大多數城市裡,市政當局大都在軌道交通近期沒有開發的走廊上發展前文介紹的快速公交,將BRT專用道建在道路中央,初衷就是為了降低軌道交通項目的初期投資與運營費用[4]。實際上,北京2005年全線通車的第一條BRT線路,正是敷設在預留的M8軌交走廊上,完全滿足了近期單向8 000人次/h的客流需求。
經濟合理地使用土地空間,不僅需要作為城市規劃中發展軌道交通的指導原則加以確立,更應當具體落實在軌道交通系統工程的每一個子項目的設計圖紙上。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到2020年將建成800 km左右軌道交通線,如果全都繼續採取目前的集中供電模式,屆時僅該項子系統就需建造50多座主變電所。
暫且不論一座主變電所動轍上億元的巨額投資,僅建造變電所及電纜通道所需佔用消耗的土地資源就將十分驚人。有鑒於此,最近上海相關部門已組織專家進行優化方案論證,將2020年前全網18條線路原先計劃建造的51座主變電所減少為39座,更可節約投資10億元人民幣以上。
3.2 軌道交通的建造模式要體現經濟合理原則
世界城市軌道交通近百年的歷史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發展模式,為我們提供了地鐵輕軌、導軌、有軌電車、郊區鐵路、磁懸浮等多種選擇模式,線型電機牽引系統則被公認為最有發展前途的一種在我國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因地制宜地利用現有條件低成本發展軌道交通,已有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上海的明珠輕軌一期有3/4長度是改造利用原先的鐵路內環線,這對武漢等其他一些存在廢棄或利用率很低的鐵路既有線路城市,不啻是一種有益的啟發與示範。另外,東北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城市,還存有部分有軌電車線路[5],在此基礎上統一規劃發展現代軌道交通,應該也能夠達到節省一部分費用成本的目的。
其實,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還在於脫離國情片面追求豪華檔次。表現在規劃設計上就是大量採用類似於公共汽車系統的高線網密度、小站間距、低負荷強度。需知,軌道交通本質上屬於快速大量運送中長距離乘客的交通工具,依靠其他交通工具為它輸送客源,達到大運量高負荷。由於低線網密度、大站間距模式能夠明顯提高運行速度、縮短旅行時間,所以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造價,而且還可以降低運行成本。正因為如此,將BRT系統規劃為軌道交通線路兩端的延伸段,或選擇「軌交+BRT」的混合網路模式,都有助於達到適當降低軌道線網敷設密度的低成本目標。
另外,國內軌道交通運營成本高的部分原因,還與計劃經濟遺留下的傳統思維方式與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密切相關。直到今天,許多城市在申請軌道交通立項時,每條線路都規劃有獨立使用的車輛段、控制中心、主要變電站,這套小而全的空間與管理體系必然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在軌道交通十分發達的日本,帝都高速交通營團運營管轄著8條線路總長183.2 km,但是所屬16個車站統共只設置了1座綜合控制中心。反觀國內,即使在資源共享程度較高的上海地鐵系統,已建和待建的控制中心仍有8座,另加1座軌道交通運營協調及應急中心。
3.3 軌道交通的管理配套要體現因地制宜原則
如前所述,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不應盲目追求高標准,該建地面、高架的絕不鑽入地下、該建輕軌的絕不建地鐵,因為後者的造價往往是前者的3倍以上。此外,對地鐵建設成本影響甚大的土建工程中,其地下車站底板的埋置深度與車站建築高度是決定造價大小的兩個關鍵因素。因此,合理設計基坑深度與車站建築高度對降低總成本的意義,無論如何也不應低估。
如果說軌交模式、建造標準的選擇較多地影響到土建工程造價部分,軌道工。程總造價的另外一半(45%~50 %)則取決於技術裝備等硬體的建設、購置、安裝費用。以地鐵車輛為例,目前國產價格僅為進口產品的1/2~1/4。因此,降低成本費用的關鍵之一,是提高構成技術裝備主要部分的車輛、牽引、供電、信號的國產化水平。這方面,較晚竣工投入使用的南京地鐵為我們提供了很有說服力的例證。據有關雜志介紹,該項目通過車輛項目的合同談判與國產化方案的慎密調整,大大減少了進口部件和材料,降低了進口設備的國際運輸成本,在成功實現70 國產化率的情況下,車輛項目合同價從最初的每輛約135萬美元降低到116.5萬美元,與設計概算相比節約投資4 000多萬人民幣。
當然,軌道交通總體上屬於公共產品領域,單純的票務收入遠遠不足以償付開通後的日常性運營支出,中長期的財務收支平衡對世界各國都是一個需要艱難應對的挑戰。筆者了解到的香港地鐵總收入中,票務收入約佔60 ,其餘40 9,6中廣告與物業管理各佔一半[6],這一香港較為成功的地鐵和物業綜合發展經營模式,今年初已通過成立中港合營公司引入北京地鐵4號線的管理,各方都期待著它能為國內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展示一種令人鼓舞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鄒勝勇.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總體交通結構優化[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6,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圍的城市交通可達性現狀(英文)[J].TRI雜志(交通版),2006(2):17—18.
3 樊穎瑋.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思考[J].交通與運輸,2006(2):67.
4 全永棠,孫壯志.關於BRT與軌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6,6(2):117.
5 孫章.城市軌道交通的世紀回眸[J].上海交通運輸,2006(3):14.
6 P.Y.Loo,L.Y.Chow.可持續城市交通:理念,政策與方法(英文)[J].ASCE,2006(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