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雜文是國家級的媒體嗎

新雜文是國家級的媒體嗎

發布時間:2020-09-18 05:40:17

1、雜文屬於自媒體的什麼領域

綜合,其他類的。

2、每天寫的見聞,隨筆在自媒體屬於什麼領域?

屬於寫作領域,可以把自己的原創文章多平台發表,今日頭條,uc,網路等平台,裡面會對內容進行細分,美食,游戲,影評等,選擇一個你擅長的專題去寫

3、雜文的雜文媒體

當前雜文的專業媒體主要有: 概況
魯迅的雜文是中國社會的、時代的、歷史的一面鏡子,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急遽的劇烈的社會斗爭,使作家不能從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鑄到創作里去,表現在具體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時,殘酷的強暴的壓力,又不容許作家採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幫助他用藝術的形式來表現他的政治立場,他的深刻的對於社會的觀察,他的熱烈的對於民眾的同情。不但這樣,這里反映著『五四』以來中國的思想斗爭的歷史」。(瞿秋白:《魯迅雜感選集·序言》)
魯迅的雜文創作以1927年為界分成兩個時期。
1918-1926年雜文:《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其主要內容是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批評和文化批評。他從進化論出發,以個性主義和人道主義為武器,對帶有落後封建意識的社會現象和文化心理進行剖析和批判。
1927—1936年雜文:有雜文集《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集外集》等。主要集中於政治批評、社會批評和思想文化戰線上理論斗爭性建設。
魯迅的雜文是中國社會思想和社會生活的藝術記錄,是20、30年代中國的網路全書。
文化意蘊
質疑。對中國傳統文化、現實社會、政治、思想、人生、人性的批判和反省、對現代化的探索和思考。中國的現代化需要怎樣對傳統進行改造和如何學習西方。
鬥士風格
批判性、否定性和攻擊性。作為思想批判和文化批判、攻擊落後傳統與時政的武器,是解剖中國傳統社會思想和現實黑暗的的匕首,是剖析現實痼疾的利刃,批判了歷史的痼疾,現實的塵垢,時政的虛偽和腐敗。可以歸結為無情的置疑,犀利、刻毒、尖刻、兇狠。
文體創造
萌芽於文學革命和思想革命,由魯迅所開創、推動而發展、成熟的一種文體。瞿秋白稱之為「文藝性的論文」。形象性、情感性個邏輯性的完美結合,嚴密而生動的邏輯結構,辛辣而幽默的諷刺。是詩化的政論,是政論化的詩,是思想與藝術的高度融合和統一。
(1)以個含類,以具體的現實生活現象來形象地引出或涵納整體的社會、人生思考,得出切實的思想及對社會歷史的深刻認識。
(2)形象性與理性原則的內在統一,兩者彼此融合。運用暗示、借喻、關聯等手法,寓理性判斷於形象事例中,使理性邏輯獲得形象地展開,而不是硬性的強加給讀者。
(3)強烈的感情、鮮明的道德傾向與深刻的理性思考融為一體,產生一種內在心靈的親和力和震撼力,魯迅個人的心靈勇氣和現實戰斗精神在他的雜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4)現實的戰斗精神與藝術的審美功能的統一。魯迅的雜文成為活的思想和行動的藝術,成為魯迅民族良心和偉大作家人格的寫照。魯迅的雜文是民族性和現代性的統一。
(5)語言上雅俗共用,幽默詼諧,曲折冷峭。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文心雕龍·雜文
智術①之子,博雅之人,藻②溢於辭③,辭盈乎氣。苑囿④文情,故日新殊致⑤。宋玉⑥含才,頗亦負俗⑦,始造對問⑧,以申⑨其志,放懷寥廓⑩,氣實使之11。及枚乘摛艷12,首制七發13,腴辭雲構14,誇麗風駭15。蓋七竅16所發,發乎嗜欲,始邪末正17,所以戒膏粱18之子也。揚雄覃思文闊19,業深綜述,碎文瑣語,肇為《連珠》,其辭雖小而明潤矣。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
注釋
1.智術:智慧、才能。術,藝、才能。
2.藻:文采。
3.辭:應作「辨」,指善於言辭。
4.苑囿:苑,帝王的花園;囿,動物園。這里指培養。
5.殊致:特殊的情趣。
6.宋玉:戰國末楚國辭賦家。
7.負俗:才高者被世俗所譏論。
8.對問:指宋玉的《對楚王問》。文中楚王問宋玉「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的問題,本文就是回答這個問題。
9.申:陳述。
10.寥廓:廣闊。宋玉在文中自比鳳凰,飛上蒼天,比懷抱大志。
11.之:應作「文」。
12.枚乘:西漢辭賦家。摛艷:運用文藻。
13.七發:我國第一篇「七」體文,寫楚太子有病,吳客用七件事情來啟發他。
14.腴:肥美,指文辭華藻。雲構:雲集,就創作說,故稱構。
15.風駭:指風起。駭,驟起。
16.七竅:七孔,指人的目、耳、鼻、口。
17.邪:嗜欲,此處指《七發》前幾段所講音樂的動聽、酒食的甘美等。正:要言妙道,此指最後所講的「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
18.膏粱:指富貴人家。膏,肥美的肉;粱,上等糧食。
19.揚雄:西漢末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覃:深,靜。闊:應作「閣」。文閣:指漢代藏書的圖書館天祿閣,揚雄校書的地方。
譯文
富有智慧才能的人,學問淵博高雅的人,他們的文辭華彩四溢,他們的辯說充滿氣勢。他們培養自己的文情,所以創作能呈現新的風貌和特殊的情趣。宋玉才華橫溢,也頗受世俗的譏議,開始創作對問體,用來表述自己的志向,寬廣胸懷,氣勢確實在駕馭文辭。到了西漢的枚乘,鋪陳艷辭首創了《七發》,美好繁富的辭藻像雲彩一樣聚集,誇耀的麗辭像風一樣驟起。大概從人的七竅里發出來的各種嗜好慾望,開始是不正確的嗜欲,結尾歸於正道,是用來告誡富貴人家的子弟。揚雄在天祿閣中靜默深思,學業精深,善於綜述前人著作,把一些瑣碎的言辭集結起來旨創連珠這種文體。這種文體雖然短小,但卻品瑩潤澤。舉凡這三種文體,都是文章的分枝和支流,閑暇時用來作樂的後代作品。
原文
自對問以後,東方朔效而廣之,名為客難,托古慰志,疏而有辨。揚雄解嘲①,雜以諧謔,回環自釋,頗亦為工。班固賓戲②,含懿采之華;崔駟達旨,吐典言之裁③;張衡應間,密而兼雅;崔寔④客譏,整而微質;蔡邕釋誨⑤,體奧而文炳;景純客傲,情見而采蔚:雖迭相祖述,然屬篇之高者也。至於陳思客問,辭高而理疏;庾敳⑥客咨,意榮而文悴:斯類甚眾,無所取裁矣。原夫茲文之設,乃發憤以表志。身挫憑乎道勝,時屯寄於情泰,莫不淵岳其心,麟鳳其采,此立本之大要也。
注釋
1.揚雄解嘲:揚雄自知有人嘲笑自己地位低下,作《解嘲》以回答。
2.賓戲:指班固的《答賓戲》。賓,賓客。
3.典:雅正。裁:體裁。
4.崔寔(shí):崔駰之孫,東漢文學家。其《客譏》寫客人笑他窮苦貧困,他答以避禍保持節操,甘於貧困。
5.釋誨:蔡邕的《釋誨》,見《後漢書·蔡邕傳》。
6.庾敳:西晉文學家,其《客咨》今已不存。
譯文
自從宋玉作了《對楚下問》後,東方朔仿效它並加以擴大,寫了一篇《答客難》。借用古事,慰藉自已,文章條理暢達而又辨析明了。揚雄的《解嘲》,夾雜著詼諧的戲嘲,反復替自己解釋,也寫得頗為工巧。班固的《答賓戲》,含有美好的文采;崔駰的《達旨》,也露著雅正的言辭;張衡的《應間》,文辭細密,議論雅正;崔寔的《客譏》,敘述嚴整,又微帶質朴;蔡邕的《釋誨》,風格隱奧,文辭炳蔚;郭璞的《客傲》,情思顯露,文采豐茂。上述這些作品,雖然都是互相仿效,然而都成為創作中成就較高的作品。至於陳思王曹植的《客問》,文辭雖然高雅,然而說理卻較為粗疏;庾敳的《客咨》,內容雖然豐富,然而文辭卻有些枯燥。這類作品很多,沒有什麼可取之處。推究這類文章的創作,是為抒發憤懣表達情志。作者身遭挫折而憑借道義來戰勝困苦,世事艱難,而保持心情的舒泰,所以寫作時他們無不使作品的思想內容像淵谷和山嶽一樣高深,使作品的文辭像麒麟和鳳凰一樣彩麗。這就是要確立這類作品的大概情況。
原文
自七發以下,作者繼踵。觀枚氏首唱,信獨拔而偉麗矣。及傅毅七激,會清要之工;崔駰七依①,入博雅之巧;張衡七辨,結采綿靡②;崔瑗七厲,植義純正;陳思七啟,取美於宏壯;仲宣③七釋,致辨於事理。自桓麟七說以下,左思④七諷以上,枝附影從,十有餘家,或文麗而義暌,或理粹而辭駁。觀其大抵所歸,莫不高談宮館,壯語畋⑤獵,窮瑰奇之服饌,極蠱媚之聲色;甘意搖骨體,艷詞動魂識,雖始之以淫侈,而終之以居正。然諷一勸百⑥,勢不自反。子雲所謂「先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者也。唯七厲敘賢,歸以儒道,雖文非拔群,而意實卓爾矣。
注釋
1.七依:即《七依》,崔駰所作,文殘缺。
2.綿:密。靡:麗。
3.仲宣:王粲的字。其《七釋》寫潛虛丈人在隱居,大夫用七件事來啟發他。
4.左思:西晉作家。其《七諷》已失傳。
5.畋(tián):打獵。
6.諷一勸百:《漢書·司馬相如傳贊》中引用揚雄的話。原文是「勸百諷一」。勸,勸誘,以各種享受勸誘;諷,諷諫。意指漢賦勸誘多而諷諫少。
譯文
自枚乘《七發》以後,寫這類文章的人前後相接。看枚乘首開的創作,確實是傑出的宏篇麗藻了。到傅毅的《七激》,薈萃了清麗扼要的優點;崔駰的《七依》,達到廣博雅麗的妙處;張衡的《七辨》,組織辭采綿密綺麗;崔瑗的《七厲》,樹立義理純正精當;曹植的《七啟》,以宏偉壯麗取勝;王粲的《七釋》,致力於辨析事理。自桓麟的《七說》以後,到左思的《七諷》以前,像枝條附著於樹干、影子跟著形體一樣,隨附前代寫作這類作品的有十餘家。他們的作品有的文體華麗而意義違反正道,有的道理精粹而文辭駁雜。看它們大概的趨向,無不高談宮殿館閣的富麗堂皇,大書縱馬田獵的喜悅歡欣,描寫瑰麗奇特的服裝食品,刻畫迷惑人的歌舞美女。美好纏綿的抒情打動了人們的精神,美艷的文辭深入了人們的靈魂。這些作品,內容開始時是淫侈誇張,但結尾結束時以諷諫歸正,然而諷諫舊道的內容少,勸誘享樂的內容多,其勢必然向淫侈滑下去而不能走上正路。這正是揚雄所說的:先大肆宣揚放縱鄭國、衛國淫盪的靡靡之音,到了曲子結尾時才演奏一點雅正的音樂。這么多作品裡,唯有崔瑗的《七厲》,敘述賢人的事,以儒家之道為歸依,雖然文辭不算傑出,但它的意義確實是卓爾不群的。
原文
自《連珠》以下,擬者間出。杜篤、賈逵之曹,劉珍、潘勖之輩,欲穿明珠,多貫魚目①。可謂壽陵匍匐,非復邯鄲之步;里丑捧心,不關西施之顰矣②。唯士衡運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廣於舊篇,豈慕朱仲四寸之璫乎!夫文小易周③,思閑可贍。足使義明而詞凈,事圓而音澤④,磊磊自轉,可稱珠耳。
注釋
①魚目:魚目似珠,所以有魚目混珠之說。
②「里丑捧心」二句:《莊子·天運篇》說,美女西施因心痛而皺著眉頭。鄰里的醜女認為很美,也學西施捧心皺眉,變得更加的丑。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顰(pín),皺眉。
③周:密,緊湊。
④澤:豐潤。
譯文
自從揚雄作了《連珠》以後,摹擬的交替出現。杜篤、賈逵之流,劉珍、潘勖之輩,都想把明珠穿聯起來,然而大多卻是貫串了魚目。這就像壽陵的少年爬行著回來,已不再是邯鄲的步法,又像西施的鄰居醜女模仿西施皺眉,只知其美,不知其所以美。只有陸機的構思用意新穎,所作的《演連珠》義理新穎,文辟敏捷,精心裁製篇章,措置辭句,擴大了前人的篇幅,他這樣做豈羨慕仙人朱仲四寸大的寶珠嗎?連珠篇幅短小,容易考慮周到寫得緊湊。只要能使得文章的義理明白而文辭潔凈,所述的事情圓通而音調豐潤,那就可以稱為「連珠」了。
原文
詳夫漢來雜文,名號多品,或典誥誓問,或覽略篇章,或曲操弄引①,或吟諷謠詠。總括其名,並歸雜文之區;甄別②其義,各入討論之域:類聚有貫,故不曲③述也。
注釋
①曲:曲子,漢樂府有《鼓吹曲》《橫吹曲》。操:琴曲。如伯牙《水仙操》、許由《箕山操》、劉安《八公操》。弄:小曲。梁代簫衍、沈約等有《江南弄》。引:音調拉長的歌。漢樂府中有《箜篌引》,東晉石崇有《思歸引》。
②甄別:鑒別考核。
③曲:詳盡。
譯文
詳細考察漢以來的雜文,名稱有很多種,有的叫典、誥、誓、問,有的叫覽、略、篇、章,有的叫曲、操、弄、引,有的叫吟、諷、謠、詠,總括起它們的名稱,都歸入雜文這一類。但是鑒別一下它們的意義作用,它們又可以各自歸入本書所要討論的各種文體的范圍,因為它們和本書要討論的文體都有其相通之處,所以不細講了。
原文
贊曰:偉矣前修,學堅才飽。負文餘力,飛靡弄巧。枝辭攢①映,嘒若參昴。慕顰②之心,於焉只攪。
注釋
①枝辭:旁枝的文章,此處指雜文。攢:集中、聚集。
②慕顰(pín):含有作不恰當的仿效意。
譯文
總結:
多麼偉大啊前代的文人,
學問堅實富有才華。
帶著創作的剩餘精力,
發揮綺麗的文辭運用巧妙的手法。
各種形式的雜文積聚相映,
像那點點的星星天空閃耀。
可那些羨慕他人的仿效之徒,
只能使人心受攪擾。
作品評析
《雜文》的「雜文」,主要論述了兩漢、魏晉期間出現的三種雜體文學作品,即「對問」、「七發」、「連珠」。
「對問」體,其主要的格式是客問主答,通過一問一答,將敘述鋪陳開來,推進文章的進行。「七體」源於枚乘的《七發》。《七發》里客人用七件事來啟發楚太子。後來形成了一種文體。它的格式是全篇分八段,第一段是序,以後每一段說一件事,以進行諷諫。「連珠」,是一種小而精的文章,像連貫的珍珠一樣。
全篇分五部分:一、概述「對問」、「七發」、「連珠」三種類型作品的產生及其意義。二、講「對問」體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寫作特點。三、講「七發」體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寫作特點。四、講「連珠」體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寫作特點。五、講上述三種以外的其他雜文名目。
「雜文」是正統的文體之外的各種文章作品,寫得比較隨便,因而受封建正統思想的束縛也少一些,一些作品在思想性、藝術性上有一定成就。劉勰看到了這一點,說明了他的眼力。但他把這些作品看成是作家「富有餘力」的產物,是消遣的東西,這顯然是受了「宗經」思想的束縛。

與新雜文是國家級的媒體嗎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