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疫情新媒體傳播論文

疫情新媒體傳播論文

發布時間:2020-09-18 02:52:58

1、新媒體傳播的特點

交互性(互動性)核心特點
超文本型(多媒體)
即時性
數字化
信息量大。

2、新媒體 傳播學方向的學年論文該怎麼選題?

新媒體 傳播學方向的學年論文我們可以幫助您的

3、我想寫一篇關於微博新媒體傳播作用的論文,以郭美美炫富事件為例,希望大家能幫我整理出一個框架

大概的提綱和資料麻煩提供一下
---------------------------------------------
還是你自己做的文章嗎?

4、新媒體傳播的概括及其利弊

新媒體好像主要是網路傳媒、新聞電視傳媒,等等吧。
利嘛,大家都有感觸的。在這個信息發展的社會,網路的普及。讓所有可以相互共享很多各個方面的信息。不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都是可以有好多隻是可以得到拓寬的。像新聞電視傳媒,我們可以坐在家裡走遍全世界,領略各國各地的風俗習慣。新聞聯播,我們可以專注到世界各國的情況,和一些國情等等。也增強了我們的國家凝聚力。像一些廣告的播出。可以讓我們對一些產品的有點好處進行了解。當然也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生產力銷售的增長。
弊吧。像網路。我們們都說網路是雙刃劍。裡面的東西一哄而來,很多時候我們都來不及看清她的好壞,或者說對我們是否真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反而更多是我們在浪費精力。甚至像很多青少年都不能正確使用電腦,用於玩游戲甚至沉迷。

5、新聞、新媒體類論文應該往哪些期刊上發?我寫畢業論文,要發表,必須發了能在知網上查到

新聞愛好者,青年記者,新聞記者,傳媒,中國報業,新聞與寫作等,都可以投稿

6、我是學傳媒學的,最近需要寫一篇關於新媒體方面的論文,但是苦於找不到好的方向啊,求助!最好給個案例!

前一陣熱映的一部微電影叫《變幻的年代》堪稱新媒體廣告的典範,將廣告片搬到了大熒幕上。這部片子不僅很好地介紹了廣告產品三星Galaxy SII手機,而且還與手機軟體結合起來,也是新媒體廣告的一次很棒的嘗試。做這個項目的公司是北京百分通聯傳媒技術有限公司,能將這個項目做好做精也是該公司實力的體現。以上內容希望對你的論文有所啟迪。。這部微電影是一貫堅持娛樂營銷路線的三星公司,為將其重點推廣的"微電影"價值最大化,力邀百分通聯以更具互動、創意的形式迎合不斷變化著的消費者媒介接收需求而定製開發的一款APP,是三星Galaxy SII為推廣挖掘電影《變幻的年代》而設計的配套營銷手段。

7、新媒體傳播的特點有哪些?

特點:

1、交互性較強:在新媒體時代中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受眾可以自主的參與到傳播系統中,交互性較強。

2、海量化信息承載功能以及信息碎片化:新媒體憑借強大的技術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簡短精煉的形式得以存貯於平台上,信息傳播較為碎片化。

3、資源的可共享性:在互聯網上,例如百度文庫、優酷視頻是一種不限地域、行業、年齡等的資源共享平台,用戶可以上傳和下載互聯網資源。

4、超文本、超鏈接的應用並提供多媒體支持:新媒體支持很多文件格式而超文本與超鏈接則使得網民方便快捷的使用網路資源。

5、個性化與主動性較強:網民可以主動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基本上不受時空限制,個性化極強。

6、虛擬社群化:網路社交是繼網路興起後發展起來的,是在網路上建立一個虛擬化信息的傳播環境,使用的用戶構成了虛擬的社群。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利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


(7)疫情新媒體傳播論文擴展資料: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

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效應是在一定環境下,因素和結果而形成的一種因果現象。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特定效應的特性。或者說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一種更新的效應的特性。新媒體必須具備影響特定時間內特定區內的人的視覺或聽覺反映的因素,從而導致產生相應的結果。

8、關於新聞傳播學方面的論文

新聞傳播專業論文如何定題目

首先看是什麼專業的題目

其次根據專業和教授的口味來定

題目盡可能不要大眾化


(一)選題

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應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具有綜合性和創新性。本科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長,選擇適當的論文題目,但所寫論文要與本專業所學課程有關。

(二)查閱資料、列出論文提綱

題目選定後,要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開展調研和進行實驗,搜集、查閱有關資料,進行加工、提煉,然後列出詳細的寫作提綱。

(三)完成初稿

根據所列提綱,按指導教師的意見認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須經指導教師審閱,並按其意見和要求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以下題目僅供參考:

 

1. 試論大眾傳播受眾權利的保護

2. 試論「媒介殖民主義」

3. 我們為什麼喜歡上網

4. 淺論網路傳播環境凈化策略

5. 大眾傳播受眾價值的再認識

6. 民營網吧生存狀況思考

7. 試論網路時代的貧富差距

8. 試論互聯網路中的輿論引導

9. 我國大眾傳播受眾權益保障狀況及思考

10. 由我國大眾傳播現狀引發對「社會責任理論」的再認識

11. 受眾行為對大眾傳播的作用

12. 我國大眾傳播內容與社會道德教化的沖突及思考

13. 試論網路傳播環境對人格形成的影響  

14. 論我國大眾傳播工作者的素質

15. 試論網路媒體、傳統媒體並存狀況下大眾傳播效果

16. 從蔡智恆網上小說看網路小說

17. 從《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路遙

18. 《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

19. 試論余華的《活著》    

20. 試論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

21. 大眾傳媒與「少年作家」誕生與生長

22. 試論小說與其改編的電視劇間的互動關系

23. 試論受眾對傳媒的需求

24. 試析信息不對稱的後果   

25. 試論手機對傳統傳播理論的顛覆

26. 試析我國大眾傳播受眾權益的保障狀況

27. 試論傳播媒介發展對民族文化的影響  

28. 媒介為我們營造了什麼樣的世界

29. 職業記者的危機——互聯網路、手機對記者職業的影響

30. 大眾傳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31. 試析「易中天現象」

32. 淺析央視10頻道「百家講壇」的選題策略

33. 試論新聞的經濟監督職能

34. 試論新聞的法制監督職能

35. 中國現代作家作品研究(具體的作家作品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定)

36. 美學與新聞(具體題目同學自定)

37. 美學研究(具體題目自定)

38. 文藝理論研究(具體題目自定)

39. 從「富士康」事件談新聞工作者的素質

40. 試論在權力和資本影響下的新聞現狀

41. 從新聞的內容談新聞美

42. 從新聞的形式談新聞美

 

 

1. 論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的平衡

2. 新聞傳播中保障知情權與隱私權保護的平衡

3. 新聞侵權訴訟的應訴對策研究

4. 新聞侵權訴訟的防範與對策研究

5. 「新聞審判」的中西比較

6. 論新聞侵權案審判中「公共利益」原則的適用

7. 對輿論監督引發新聞侵權糾紛的實質分析

8. 論信息公開制度對新聞采訪權的保障作用

9. 論新聞媒體對保障公民知情權的作用

10. 試論新聞侵權的法律責任

11. 論報道自由、評論自由與「新聞審判之界限

12. 論傳播權利的保障和救濟

13. 對電視法制節目未來走向的思考

14. 如何克服電視法制節目的負面效應

15. 虛假廣告的治理與媒體的責任

16. 電視名牌欄目的廣告效應分析

17. 虛假廣告治理的對策研究

18. 電視法制欄目的個案分析(選擇某一法制欄目,如「拍案說法」或「今日說法」,進行分析)

19. 論「新聞審判」產生的根源

20. 論「新聞的真實」與「法律的真實」

21. 對新聞侵權案件審理中存在的若干問題的思考

22. 論表達自由的限制

23. 論保障知情權與表達自由的實現

24. 論法制新聞報道的價值選擇

25. 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對新聞法治的價值

26. 論表達自由與名譽權保護的平衡

27. 論司法與傳媒的良性互動

28. 論新聞記者的職業權利

29. 新聞自由的法律界限

30. 輿論監督中的法律問題研究

31. 論新聞媒體侵權的責任豁免

32. 憲法司法化與新聞自由權利的保障

33. 論新聞法制與黨對新聞的領導

34. 政府官員的名譽權與輿論監督

35. 輿論監督中「公眾人物」的名譽權問題

36. 對新聞侵害名譽權案件審判中存在的誤區及其分析

37. 論輿論監督的法律界限

38. 論隱性采訪的法律限制

39. 論廣告傳播對社會流行的影響

40. 廣告對傳統的性別偏見的固化作用

41. 對廣告新聞化的思考

42. 盲目的偶像追捧與媒體的社會責任

43. 從傳媒的影響力看「超級女聲現象」

44. 從整合營銷傳播的視角看「超級女聲現象」

45. 「超女熱」對文化的沖擊及其分析——從「超級女聲」到「夢想中國」

 

1. 報紙版面設計趨勢分析

2. 「厚報」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3. 「厚報」的產生與發展

4. 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新崛起

5. 論大眾傳媒與和諧社會

6. 論報紙的形態及變化

7. 中英新聞標題比較

8. 論編輯思維

9. 對美國「新聞自由」的解析

10. 論新聞圖片的作用

11. 論報紙頭版的新功能

12. 論新聞標題的特點

13. 報紙新聞標題與網路新聞標題比較

14. 論報紙的新聞語言特色

15. 論傳統報紙的走向

16. 論編輯的素質要求

17. 《重慶時報》的版面分析

18. 論新聞策劃

19. 論報紙副刊的變化及作用

20. 報紙專欄分析

21. 論報紙評論的特點與作用

22. 論新聞編輯的創造性勞動

23. 論報紙編輯的隱性勞動

24. 論編輯的主體意識與受眾意識

25. 論新聞編輯人才的培養

26. 論編輯處理與輿論傳播導向

27. 網路新聞編輯的特點

28. 對新聞編輯學學科建設的思考

29. 論編輯的人文情懷

30. 論毛澤東的編輯思想

31. 都市報的「同質化」分析

32. 論新聞的世俗化

33. 對當前新聞教育的思考

34. 論網路媒體中編輯的角色變化

35. 新聞的「軟化」現象思辨

36. 論媒介品牌的建立及注意的問題

37. 論傳媒的影響力

38. 論傳媒的公信力

39. 論傳媒的涵化功能

40. 解讀施拉姆的「受眾信息選擇公式」

41. 網路時代的新聞編輯思維

42. 論新聞編輯的境界

43. 論新聞編輯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44. 論民生新聞報道現狀

45. 論精確新聞報道

46. 論調查性新聞報道

47. 論媒介素養

48. 新聞評論現狀分析

49. 論新聞編輯理念

50. 電視產業的困境解析

51. 報業生存現狀分析

52. 論媒介產品走向媒介商品的變化

53. 論新媒體變革編輯方式

54. 論新媒體變革傳播方式

55. 論新媒體變革傳統媒體

56. 論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走向

57. 論傳媒整合發展

58. 論網路新聞標題的特點

59. 論網路新聞編輯策劃

60. 從美國成立新媒體部隊看美國對信息自由流動的威脅

 

1. 簡論新聞的意識形態性質

2. 新聞「真實」的本質探尋

3. 新聞語言特徵論

4. 論新聞的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即從「三個代表」的角度來討論「新時期新聞」的特點)

5. 試論新聞與哲學的關系

6. 試論新聞與道德的關系

7. 試論新聞與文學的關系

8. (從生活中某一具體的新聞事件)試論新聞的社會作用

9. 新時期「新聞種類」的再認識

10. 重新認識新聞與生活的關系——針對目前新聞界存在的「等新聞」現象感言

11. 新聞風格論

12. 新聞的民族特點初探

13. 新聞與文學的關系

14. 現代中國新聞流派初探

15. 新聞美學的理性探討和認知

16. 從「接受」的角度來談新聞的寫作

17. 新聞「閱讀」的心理機制探尋

18. 從「普利策」獎看中西新聞意識的不同

19. 再論新聞批評的性質和任務

20. 關於新聞評論性質的再認識

21. 新聞中的美學規則

22. 新聞傳播與民族文化的模鑄

23. 可視性新聞與語言性新聞未來的展望

24. 如何正確地認識新聞的「工具」作用

25. 新聞價值論

26. 論大眾傳播中的個性風格

27. 論新聞自由與自由新聞 ——關於網路媒體現狀的思考

28. 論新聞工作者的素質要求

29. 關於當今中國新聞理論研究的思考

30. 應當正確地開展新聞批評——關於中國新聞批評現狀的思考

31. 論新聞中的人道主義精神

32. 關於新聞的經濟價值的思考——從中國資訊業的繁榮看新聞價值的另一極

33. 新聞學與傳播學現實關系的正確認知

34. 大眾傳播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研究

35. 中西方傳播理念之異同

36. 現代傳播學論

37. 試論新聞的政治監督職能

38. 試論新聞的經濟監督職能

39. 試論新聞的法制監督職能

40. 中國現代作家作品研究(具體的作家作品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定)

41. 美學與新聞(具體題目同學自定)

42. 美學研究(具體題目自定)

43. 文藝理論研究(具體題目自定)

44. 從「富士康」事件談新聞工作者的素質

45. 試論在權力和資本影響下的新聞現狀

46. 從新聞的內容談新聞美

47. 從新聞的形式談新聞美

 

1. 傳播效果淺論

2. 略論傳播效果的提高

3. 傳播效果評價

4. 博客管理初探

5. 中西采訪技巧比較

6. 中西新聞價值觀比較

7. 中西電視談話節目比較

8. 中外電視新聞節目比較

9. 外國電視節目的借鑒與改進

10. 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風格比較

11. 廣告的文化策略

12. 電視廣告的現狀與發展

13. 中國電視廣告20年概論

14. 廣告創意論

15. 廣告的理性訴求與感性訴求

16. 新聞寫作的創意

17. 新聞采訪中的心理焦慮

18. 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

19. 從突然公司事件看記者的社會責任感

20. 新聞出版「氣功熱」反思

21. 民生新聞與社會和諧

22. 淺論突發事件報道

23. 社會和諧與新聞人的社會責任感

24. 科學發展觀與經濟新聞

25. 科學發展觀與新聞傳播

26. 社會和諧與社會新聞

27. 新聞報道與社會和諧

28. 隱性采訪淺論

29. 獨家報道淺論

30. 都市報的現狀與發展

31. 中外動漫產生比較

32. 動漫創新初探

33. 法制新聞中的隱性采訪

34. 新聞采訪中的新聞侵權行為

35. 批評報道與新聞侵權

36. 科學發展觀與科技新聞報道

37. 科學發展觀與社會新聞

38. 淺論網路傳播

39. 網路傳播與社會和諧

40. 簡訊傳播淺論

41. 新聞媒體傳播比較

  

您的新聞傳播專業論文具體是什麼題目呢

有什麼要求呢

論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開題報告 任務書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與疫情新媒體傳播論文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