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朗普VS希拉里 競選一個美國總統到底需要多少錢
據中金網11月09日訊,競選美國聯邦職位的美國人花費得比以往更多,數目到達了將近68億美元。這包括希拉里與特朗普之間的總統選舉。這比美國消費者花在穀物(60億美元)、寵物飼養(54億美元)、合法大麻(54億美元)上的錢都要多。因此2016年的總統大選可能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為昂貴的一次選舉。
2、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和希拉里誰的支持率更高些
Hello,題主你好。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特朗普雖然贏得了美國的大選,但他沒有贏得普選。
美國的大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人一票那麼簡單,而是在選民之上有一個「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18世紀的時候,是由各州選民先選出一個選舉人團,然後再由選舉人團選出總統。各州選舉人團的人數不同,人口多的州選舉人要比人口少的州多的多。現在的美國大選一共有538人的選舉人團,也就是一共有538張選舉人票,人口最大的州,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州就有55張選舉人票,而人口少的州只有三張。現在美國大選都是按州計票,除了一兩個州以外,所有的州的選舉人票都是只給在這個州獲得最高支持率的那個候選人,也就是贏者通吃。舉個例子,加州有55張選舉人票,希拉里這次在加州的得票率大概是百分之六十左右,特朗普只有百分之三十,所以希拉里拿到了加州所有的55張選舉人票。所以,美國大選的結果並不是簡單的一人一票,而是通過選舉人票,誰拿到270張選舉人票誰就贏得大選。這樣一來,很有可能一個候選人贏得了全國大部分選民的支持,卻沒有拿到270張選舉人票,從而輸掉了大選。今年就是這種情況,希拉里在選民投票(popular vote)中領先特朗普,但是在選舉人票上(electoral votes)卻輸給了特朗普。這其實就像是乒乓比賽,只比大比分,不管小比分。比如兩個人五局三勝,四局比分分別是 11:9; 11:9; 0:11; 11:9 雖然第一個人3:1拿下了大比分最終獲勝,但是實際贏的球卻是33:38,這樣看他就是輸了。
所以很多美國選民才會抗議,認為18世紀的產物不應該繼續存在。以前其實已經有過提案要廢除這種做法,甚至被眾議院通過,但最終被參議院否決了。因為這種程序有利於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兩黨輪流執政,減少其它黨贏得選舉的可能。
總結一下:對於普選(popular vote),希拉里的支持率是47.8%(60,981,118),特朗普的支持率是47.3%(60,350,241),贏家是希拉里。對於選舉人票(electoral vote),特朗普贏得了306張,希拉里贏得了剩下的232張,因此,特朗普贏得了大選。
3、特朗普為啥贏,希拉里怎麼輸
抓住上層政客和媒體炒作的希拉里遵循的是傳統競選套路,遠不如特朗普走群眾路線深得民心,希拉里的政客經歷預演讓民眾看透了她執政的弱點,與新人新觀點新口號的特朗普可以給人新希望相形見拙。另外希拉里的健康問題被特朗普恰逢其時的抓到,更使有投票權的美國民眾『』改革『』思維火上澆油一邊倒,如此種種就註定了他贏了她。
4、美國副總統拜登喊話特朗普:拜託你成熟點兒,你怎麼看?
拜登和特朗普之間的確有人「太不成熟」,但那個不成熟的人貌似並不是特朗普。
「網癮總統」的「推特治國」
和過去的美國總統鍾情於傳統媒體不同,當選總統特朗普貌似更加鍾情於網路媒體。雖然在美國反對特朗普的人比支持他的人還要多,否則靠選舉人票獲勝的特朗普就不會在總票數上低希拉里200多萬張,但是很明顯特朗皮對此並不在意,反而當宣布就就很快的進入了「總統」的狀態。
就在當選後的兩個月的時間里,候任總統特朗普的風頭已經蓋過現任總統奧巴馬,甚至提前奪得政府主導權,而這一切卻是通過推特上的喊話完成。
按照正統觀念,一國總統,即使是還沒有正式履職的侯任總統,其發言也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由智囊團進行審核之後,通過其發言人向傳統媒體記者進行發布的。但是特朗普的做法卻是特立獨行,繞過這些程序,直接在推特喊話。
對此,很多美國政客大肆指責,例如美國副總統拜登就以此攻擊特朗普「不成熟」。拜登嗆聲特朗普,應該像個總統那樣提出法案,然後交由議會對法案進行討論,讓大家做出決定,在議會中投票,而不是每天在推特上「大放厥詞」。這句話很是可笑,特朗普想要提交法案,至少也要等他履職之後,但很顯然特朗普等不了那麼久了。
特朗普將推特作為自己的「主戰場」,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大選期間,美國傳統媒體一窩蜂的站在了希拉里一邊,與特朗普早已勢同水火。沒有傳統媒體的支持,特朗普只能另闢蹊徑,選擇新媒體推特發出自己的聲音。再者,作為候任總統,既然急不可耐,又不能直接動用行政資源,只能通過自媒體方式,並且這種方式真地給他帶來了巨大效力。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特朗普的「推特治國」其實只能是特定階段的特殊現象。不久後其即將榮登美國總統的寶座,那時候的特朗普估計會慢慢變得正統起來。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特朗普現階段的「推特治國」代表了一種新的選擇,與傳統迥異的,打亂舊秩序或既定規則,或許這就是未來的方向。
不信「下屬」信「外人」的新老闆
拜登還指責特朗普作為候任總統質疑美國情報機構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聽起來好像的確如此,一國總統不相信本國的國防部門、中情局、以及其為數眾多的智囊團與情報機構,卻選擇相信俄國政府以及維基解密,的確不合常理。但拜登顯然沒有指出一點,特朗普的信任和不信任是建立在什麼事實基礎上的。
自從特朗普當選,奧巴馬便啟動了對於俄羅斯特工和黑客干涉美國大選的調查。其實這完全是多此一舉,所有都知道,結果必須一定是肯定的。畢竟奧巴馬的目的就是為了「羞辱」特朗普,想一想,誰能坐上美國總統的寶座,竟然是由克里姆林宮里的普京大帝決定的,多麼巨大的諷刺。
果不其然,近期美國情報機構給出的調查報告和大家預測完全一致,報告結果稱,普京下令干擾美國大選,「詆毀」希拉里,助特朗普登上總統寶座。但是根據新聞中所報道的,俄羅斯黑客所做的那些「抹黑」希拉里的事件,實際上只是將希拉里選舉團隊的各種醜行,比如找群眾演員打砸特朗普選舉場所等,公之於眾而已。這根本說不上是抹黑希拉里,因為那些事希拉里的確做了的。
這個報告的出現將直接動搖特朗普當選的合法性,成為奧巴馬之流攻擊特朗普的工具。除非特朗普是個傻子,才會承認這樣的一份有侮辱性質的報告。好像很多人比如奧巴馬和拜登覺得特朗普是那樣一個傻子。不過很可惜,特朗普不是。
特朗普需要做的只是一件事,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必須強調黑客行為沒有影響最後的大選結果。畢竟,俄羅斯人再厲害也沒法進入大選系統更改選票數量。
「贏不了」更 「輸不起」的民主黨
依稀記得大選前,自認勝算不大的特朗普說出,可能會不承認選舉結果的時候,希拉里一方的嘲諷是多麼的激烈。然而,結果一出,早已做好不承認准備的特朗普,突然發現自己的擔心都是多餘的了。而希拉里一方則不情不願的承認了失敗。
且慢,如果你以為民主黨是真的承認失敗就有點高看希拉里奧巴馬這群民主黨人了,「贏不了」的人往往更是「輸不起」的那個。自從敗選之後,希拉里一直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反倒是指責奧巴馬沒有及時制止對於其郵件門的調查,最後導致其敗走麥城。不過這個鍋奧巴馬明顯不會背。希拉里絲毫沒有反思,特朗普在全國各處演講的時候,自己在哪裡?
光是抱怨顯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希拉里先是積極介入綠黨發起的在搖擺州威斯康星(Wis)進行大選重新計票,妄圖改變大選結果。但是最後結果卻使人絕望,在對威斯康星州約300萬張選票進行重新計票後,最終結果顯示美國侯任總統特朗普增加了131張選票。
但這顯然還不是結束,民主黨對於特朗普的攻擊就沒有停止過,甚至是即將卸任的奧巴馬也指責不斷。指責其實還是小事,奧巴馬在僅剩的任期里,只幹了一件事——為特朗普挖坑。這與兩人去年11月10日就權力交接事宜舉行首次會晤時有關將竭力完成平穩交接的承諾相悖。
在安理會譴責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佔領土上擴建定居點的表決時候竟然投了棄權票;根據中央情報局的說法指責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並因此驅逐了30多位外交官;廢除了小布希時期遺留的要求美國境內男性穆斯林移民注冊的出入境登記系統;轉移古巴關塔那摩監獄囚犯;宣布禁止在大西洋和北冰洋部分海域開採油氣。奧巴馬的這一系列舉措完全是為了限制特朗普,用心不可謂不險惡。
但是,1月20日終將到來,奧巴馬挖的坑雖多,但只要特朗普願意,一個個的填上也不是什麼大事。可是對於質疑其當選合法性的指責,卻是萬萬不能承認的。
和奧巴馬、希拉里·柯林頓以及拜登等相比,特朗普貌似是更加「成熟」的那個。
5、2016年美國大選,希拉里比特朗普多了三百萬選票,為何最後卻輸了?
根據2016年美國特朗普上任時,贏得的那次選舉計票結果來看,特朗普獲得的普選票為6224萬票。而希拉里共獲得了約6424萬普選票。由此可以看出特朗普在總數上確實要比比希拉里少200萬票。那麼為什麼低票數的人反而獲得了選舉的成功呢?
其實這也就說明美國的選舉制度並沒有我們想像那麼簡單。總統由各州議會選出的選舉人團投票產生,選舉人代表選民意願投票。總統候選人獲得超過半數選舉人票(至少270張)即可獲勝。
選舉人團制度還規定,除了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兩個州是按普選票得票比例分配選舉人票外,其餘4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實行「勝者全得」制度,也就是說在這剩餘的48個州內,如果某一個總統候選人的支持率高於其他候選人,則他就會獲得該州所有選舉人的選票。
這也就可能會出現雖然普通選舉人的票數比較多但是在最後因為支持者在各個州比較分散,反而被對方「通吃掉」。而這就發現了我們所出現我們提到的,特朗普在普通票落後將近200萬的情況下憑借選舉人票306:232的優勢擊敗後者,當選為新一屆總統。
特朗普為此在推特發文稱:「選舉人團制度就是民主的災難。」對於這種選舉制度一直都有部分人表示不滿。但制度往往總體上是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6、為什麼新聞上,和別的地方都在報道美國的總統大選。為什麼媒體這么關注?特朗普和希拉里是怎麼回事?
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未來四年的政治走向必然得到世界的關注。涉及經濟政治等多方面,尤其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自然十分關注。特朗普屬於共和黨候選人,是個商人,以言論出格,類民粹政治言論著稱。希拉里是前總統柯林頓的妻子,也是美國前國務卿,是屬於傳統美國政治精英。
涉及中國的部分有南海和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以及最關心的經濟問題。美聯儲正在搖旗吶喊加息,中美正在貨幣和美債問題上博弈。
7、特朗普vs希拉里誰會贏得最後勝利
很明顯是特朗普。
希拉里涉嫌貪腐、收受外國人賄賂、叛國、賣官賣爵、包括暗殺大法官在內的多項謀殺、選舉舞弊等多項罪名,全部證據確鑿。只是因為被奧巴馬政府強壓,所以才沒有被起訴。
這次美國選舉登記選民數史上最高,已經超過2億了,共和黨選民登記人數暴增。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了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民心所向,勝之所往。
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認為超過2億的美國選民會被希拉里舞弊出的幾百萬死人票、非法移民票擊敗。
8、特朗普和希拉里的領導風格有什麼不同
特朗普的領導風格已經展現出來了,就是那樣……
至於希拉里,她並沒有做過總統,所以到底是啥風格也就無從談起了。
9、美國特朗普和希拉里跳舞的音樂是印度的啥歌曲?
美國特朗普和希拉里跳舞的時候,音樂是印度的嗎?好像不是印度的吧?沒有聽說過特朗普和希拉里跳舞而用的音樂印度的。
10、希拉里VS特朗普 誰當選對中國更有利
短期來看,
特朗普當選對中國有利。
長期來看,
希拉里當選對中國有利。
原因:
希拉里奉行美國例外,全球干預的外交理念,將會繼續推進TPP、亞太再平衡政策。短期看,中國會遭受巨大的外交,甚至軍事壓力,甚至爆發局部熱戰的可能性都會大大提高。
但是長期來看,一來,中國必然能夠化解米國的圍堵和挑戰。二來,米國奉行全球干預的理念,必然繼續虛耗國力。長期來看,反而更容易讓中國在經濟、外交等方面超越美國。
反觀,特朗普。
奉行收縮的外交政策和貿易保護政策,主張製造業迴流,尋求和中國、俄羅斯更平等的地位,但是奉行美國第一的理念。
短期來看,這有利於中國寬松的外部環境,但是長期來看特朗普的政策會增強美國的國內製造業和經濟實力,減少美國赤字,反而打牢了美國經濟根基。對中國來說,這個長期對手更加難以應對。
本人拙見,打字不易,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