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國企,如何做好新媒體運營?
在一個國企的汽車修理廠做新媒體運營(微信公眾號),因本人初次接觸這個崗位,多有不懂,望大家指教,謝謝。
談到未來趨勢,必不可少的就是要談錢。
我們首先來看兩個現象:
現象1: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都成立了新媒體崗位,是否意味著新媒體的發展前景比較好?
現象2:許多公司的新媒體發展成了雞肋,是否意味著新媒體就不好?
現在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公司,張口閉口都是「互聯網+」、「互聯網思維」,新媒體崗位也像是雨後春筍般蓬勃而生,眾公司生怕自己落後。但是崗位多是否就意味著我們的就業前景好?未必。
新媒體這個崗位也和其他的崗位差不多,金字塔形人才,一將功成萬骨枯,站在頂端的人才終究是少數,我們往往只是看到了風光無限的一面,而忽略了背地裡的心酸。
新媒體運營,我們不妨將其分為:新媒體+運營。
所謂新媒體,像微信、微博、百家號、大魚號、企鵝號、知乎等這樣的平台都算作是新媒體的渠道,朋友別再說你只知道雙微了。
所謂運營,即運用自身的能力和技能來幫助公司實現運轉,從而達到盈利的目的。
所以,新媒體運營也就是利用雙微、知乎等平台作為渠道的延伸,結合自身的能力與技能幫助公司達到盈利的目的。
一、一等的新媒體運營的是「勢」
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精準的受眾定位,優質內容的持續輸出,合理的媒體投放,靈活有趣的運營經驗,與粉絲的雙向互動,借機打造自己的品牌等。
通常這種公司一般都是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並且市場有一定的預算,有成型的創意團隊,比如杜蕾斯的環時互動。
二、二等的新媒體運營的是「內容」
長期優質內容的輸出和產品相關的信息,偶爾的活動策劃來吸引粉絲,積極回復粉絲的留言、評論,但是缺少引流的渠道和客觀的收入,只能停留在不上不下的地步。
三、三等的新媒體
三等的新媒體可能會運營一堆公眾號,一個人就是整個部門,缺乏一定的寫作能力的話可能只能靠轉載別人的內容,沒有任何的資源來維持,缺乏收入的來源,甚至把公眾號做成了硬廣。
生活中,不乏二等和三等的新媒體,就看會如何扭轉乾坤將自己的公眾號再上一層樓。
那麼針對自媒體我們應該怎麼玩?
1)矩陣化
只運營一個賬號很明顯風險是比較大的,同時運營多個賬號,互相引流,多點開花,這點可以像洋蔥學習——旗下粉絲用戶超過一億,有辦公室小野、七舅腦爺、慕容rich等。
2)精品化
拍攝時,你的視頻設備、腳本、後期製作最好專業化
穩定增長離不開穩定的運營,盡量多的通過「優質的內容+創意的活動+有溫度的社群」來打造自媒體平台。
寫作變現的本質是用好內容吸引並黏住用戶。
內容是手段,用戶才是根本。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更多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135編輯器的專欄以及其他問題,包括APP推廣,包括新媒體運營,包括職場,我們還有很多帖子。
2、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新媒體運營
一個合格的新媒體運營往往要做好5個關鍵:
1. 競品分析、用戶調查
了解競品的發展模式,用戶為什麼要關注他們,再對照自己的情況去設定明確的目標。
用戶調查即做用戶畫像,了解用戶年齡段、收入情況、群體喜好等,通過信息反饋了解到用戶需求,指導內容創作。
2. 優質內容生產
在充分了解用戶的情況下,撬動用戶需求,把用戶感興趣的話以及想說的話說出來,引起共鳴。內容不需要太多,保證質量就行。
3. 投放渠道
現在的內容分發渠道有很多,比如微信、微博、自媒體平台、社區論壇等等,多的讓很多新媒體運營人員忙不過來。
好的內容需要渠道去投放,但是並不是每個渠道都是合適的。
比如:小清新風格的顯然不適合知乎、鈦媒體、36kr這種科技屬性的媒體,簡書、豆瓣反而更適合。
好的運營人員會對各個平台的風格屬性瞭然於心,投放符合自家產品內容調性的渠道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數據反饋
做過用戶調查,也難以保證產出的內容就一定能帶來理想的效果。
優秀的新媒體人會巧妙地利用數據反饋及時調整運營策略,總結分析哪些內容,哪些類型,哪些渠道甚至是哪些時段更受目標用戶的關注,從而趨利避害。
5. 調整優化
好的運營會通過各種方式快速試錯,然後找到最合適的方式對各項運營指標進行優化調整以期達到最佳的引流、轉化效果,來實現內容價值的最大化。
總體來說,做好這五點,基本的新媒體運營就不成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要做到優秀、出眾,則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磨礪。
3、新媒體公司怎麼做
當然是要朝著全媒體融合的方向發展,現在直播是主流,內容視頻化是趨勢,可以參考紅雲視頻技術的case看看。
4、做新媒體編輯,去大公司還是創業型小公司比較好
在小公司,由於競爭不那麼激烈,優秀的人是比較容易拔尖,但是被拔尖後你在得到更回好答的待遇的同時也會收到更大的責任、壓力和期望值,如果沒有大公司從業的經驗和人脈,完全從零去做,真的會非常辛苦,尤其是碰到缺乏指導和耐心的上峰,最終反而可能拔苗助長。
而且對於初入職場不久的新人,往往缺乏對一個工作機會的判斷力,被老闆忽悠幾句就認為這公司就是未來的阿里巴巴了,實際上好的小公司本就鳳毛麟角,碰到實需猿糞。所以前面我說了個30歲,30不是確數,是等到我們有了相對比較豐富的經驗後,判斷力會更好,知道去看創始人的格局、去看管理團隊的團結力、去看相關崗位的戰鬥力、去看公司的商業模式和YY空間、去看行業競爭格局。這樣的選擇對自己和對企業都會更負責任一些。
另外很多小公司的創始人自己也缺高層職業經理人的經驗,憑借原始的商業嗅覺讓公司活下來了並走到了一定的規模,再往上走的時候後勁乏力因此開始吸引外部人才,這個時候找的一定是大公司的職業經理人進來做高管。創始人擔心被架空,因此可能會有意識的找不同背景的職業經理人,這樣又可能導致VP之間由於文化、背景差異出現嫌隙,最終喪失小公司人事簡單的優勢,內耗增大。
5、企業的新媒體營銷應該怎麼做
1、賣點要夠清晰
不管是不是做新媒體,企業賣點都是企業首要的症狀,任何一個企業或產品都必須要有清晰的賣點,讓用戶知道你賣的是什麼,做新媒體運營也是一樣的道理,新媒體始終只是一個工具,對於企業來說,無賣點,不營銷。
「美的空調:一晚一度電」,企業廣告與營銷都有一個清晰的賣點;
「代駕就找E代駕」結合場景來對號入座也是一個清晰的賣點;
等等,成功的企業在營銷方面都有一個清晰的賣點,當然,也不乏有一些企業拿賣點來忽悠與欺騙客戶的;所以,新媒體可以直銷形式對接市場,以產品質量做服務與品牌營銷賣點。
新媒體營銷
2、創意策劃
產品有了賣點之後,需要結合賣點進行策劃,策劃一個有創意的營銷廣告點,創意決定一個產品的推廣效果,一個好的創意廣告會讓更多的人幫你分享與宣傳。
在這個廣告滿天飛的網路時代,過於直白的廣告會讓用戶反感,從而達不到宣傳的效果。像杜蕾斯這樣的大品牌,每次在節日策劃的廣告與文案都是非常有創意的,像我們這樣的屌絲看到有創意、有品味的文案 都會盡到微薄之力,與友共樂。
3、全網營銷
產品有一個好的創意與賣點後,結合新媒體傳播引爆點來做全網營銷,在今天的到處都是新聞、熱點的互聯網,什麼樣的話題能搶占流量,什麼樣的內容能讓大V賞心悅目,跟風跟點。
在各大自媒體平台找一批大V 與自媒體人營銷推廣宣傳,那麼,要如何做企業營銷?
全網營銷對企業來說能夠更快速的提升品牌知名度,對獲取口碑也會帶來很大的好處,不論什麼方式都能看到企業的相關信息,大大的提高信賴度,而且這種持續性的營銷,能夠讓客戶通過不同渠道找到您,既增強了用戶與企業間的粘度,也提高了企業品牌知名度;不比競價,你花錢了就有信息展示,沒有錢了,什麼都沒有,全網營銷覆蓋的信息一直都是在網路上展現。
4、閉環生態
把前面幾個賣點、創意、渠道都決定後,剩下的就是把用戶引流到新媒體微信公眾號上面,結合用戶需求,產品質量、品牌影響力來做線上線下營銷閉環。
6、創業公司的新媒體運營應該怎麼做?
創業公司的新媒體運營應該怎麼做,這個傳媒的話,肯定要通過微信,公交車以及電視多種形式來進行運營傳播。
7、小公司怎麼做好網路推廣?
你這個問題問的比較籠統,不知道你具體產品或是服務,無法對你的目標客戶做出分析,不能給你規劃具體的渠道。
不過可以提供大致的思路:
小公司如果資金還不錯,又是做教育培訓類的,可以開個百度推廣。
如果資金比較緊張,那你吃點苦,把百度系下面所有產品都做一遍,比如百科,經驗,問答,貼吧等等。其他的都可以不用做,只要把這塊做好了,養活你肯定沒有問題。
如果你文筆也不錯的話,可以寫文章,文章寫好針對你自己的產品,目標用戶分析,他們會在哪些平台,然後你去注冊賬號,不要太多1-2個足矣,擴大面,不如垂直深挖。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加詳細的方案,可以將你項目產品或是服務的相關詳情發給我,這樣我對你的項目的目標人群才能去分析,才能選擇渠道。
8、新媒體應該怎麼做?
新媒體運營,是相對傳統媒體運營而言的。運營的渠道在新媒體上,像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
抖音等渠道,讓內容通過這些渠道傳搔岀去。新媒體對於傳統媒體,能直接與自己的用戶面對面。
做新媒體運營,首先需要確定的事情
定位:就是選擇方向,如果是在公司做新媒體運營,那方向肯定是根據公司性質確定的。如果是自
己做的新媒體,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經驗來定,也就是做自己喜歡的領琙,做自己熟惡的領
域,做自己擅長的領域
了解用戶:用戶是一個不斷了解的過程,但做新媒體之前,對用戶要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用戶
的特性,用戶喜歡什麼內容,以及你要給用戶輸出什麼內容,這些都要有一個清晰的方向
運營渠道:雖然現在都提倡全渠道運營,但一定要有一個核心渠道,就是以某個渠道為主
內容策劃:內容以文章形式為主,還是視頻為主,文童是純文字還是圖文結合,視頻是真人解說還
推送形式:每天一篇還是每周幾篇,每天什麼時候推送
用戶互動:現在做新媒體運營,都很注重與用戶互動,互動形式包括:留言互動、建粉絲群、直播、
定期活動
新媒體百科全書,手把手教會你玩轉新媒體,快速搞定獲客和變現(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