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營銷的渠道有哪些
新聞營銷利用新聞傳播為企業、品牌等做宣傳推廣的一種營銷方式。新聞稿發布的推廣模式非常有利於引導市場消費,在較短時間內快速提升產品牌的知名度,塑造品牌的美譽度和公信力。所以,新聞營銷長期以來成為很多企業打造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提高品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新聞營銷是一種非常不錯的營銷方式,常為營銷界人士推崇。可是有些小夥伴對新聞稿是如如何發布到新聞媒體上的並不是很清楚。一般來說,只有網路媒體的記者、編輯可以在門戶網站發布新聞,而且新聞要求有正規來源包括(正規的報紙、電視台、電台等)。如果你是一家企業、學校等組織機構或是藝術家明星等名人,要在門戶網站等網站發布新聞, 有沒快速發布網站新聞稿的方法呢?
有營銷目的的新聞其本質是商業新聞,可以通過營銷公關公司進行快速發布,如小馬識途營銷機構可以將企業、商家、學校及名人明星的新聞稿(包括但不限於活動新聞、新產品發布、品牌報道、廣告軟文等)發布至新聞網站,達到高效傳播、維護企業正面形象、品牌推廣的目的。
小馬識途網路營銷機構可以發布希么樣的新聞媒體?
新聞媒體是分為幾個方面,有國家新聞媒體、門戶新聞媒體、地方新聞媒體、新聞源媒體。所以發布新聞在選擇新聞媒體平台也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國家新聞 媒體和門戶新聞媒體的優點就是權威性比較高,而且新聞基本都是秒收錄,權重都比較高,有時候對於關鍵詞排名會有很大的作用。地方性媒體主要就是覆蓋地方,讓品牌產品或者事情更多人知道。
綜合門戶型:鳳凰網、網易、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中華網、21CN……
黨政門戶型:光明網、央廣網、中國網、中青網、人民網、新華網、國際在線……
區域大站型:齊魯網、大洋網、南方網、北方網、東北網、中國江蘇網、四川新聞網……
移動客戶端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簡書、騰訊天天快報、新浪看點……
垂直領域型:搜房網、汽車之家、中關村在線、太平洋親子網、健康報網、中國食品網、農博網、米娜時尚網等等。
那麼,發布新聞稿的流程是怎樣的呢?新聞發布需要什麼步驟?通常來講,一篇發布新聞稿需要三步。即新聞稿撰寫,選擇新聞發布媒體、最後才是發布新聞。但小馬識途顧問溫馨提示,簡單的新聞稿發布並算不上是新聞營銷,新聞營銷是需要前期有一個整體的策劃,如何部署話題方向和媒體,及效果的把控。
第一步 創作新聞稿
企業營銷新聞稿的創作不同於傳統新聞,需要將企業的營銷信息巧妙的融入到有價值的新聞事件中,寫成一篇質量上乘的新聞軟文。以新聞軟文的方式進行企業宣傳,能夠有效降低目標用戶反感度,增加閱讀率。
第二步 選擇發布媒體
網站媒體是新聞的展示平台,企業要想使自己的新聞稿件能夠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就必須選擇權重高、流量大的新聞媒體網站。如新浪網、網易網、騰訊網、搜狐網、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等。
第三步 發布新聞稿
發布新聞稿是新聞營銷的最後環節,同樣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執行新聞稿發布需要豐富的實操經驗,需要靈活調整媒體和版位,高效完成新聞稿發布。 新聞營銷看似簡單,但是做好也是不那麼容易,沒有小馬識途網路營銷機構這樣專業的營銷機構全程服務,任何一個小的環節操作不好,都會影響整體的營銷效果。
總之,新聞營銷並不是機械的去發布一些新聞稿,而是要根據的發展階段分析推廣方向,塑造品牌形象,與目標消費者進行信息互動。實踐環節對於媒體的選擇和執行,沒有豐富的經驗很容易走上彎路,一個經驗豐富的顧問把關執行和一個入行不久的客服執行,那新聞稿發布的效果可能大不相同。小馬識途營銷機構執行新聞營銷會全局謀劃,分步推進,執行新聞稿保證新聞源收錄和首頁相關新聞展現,即達到品牌曝光的目的,也通過搜索引擎引流更多的潛在客戶。
2、未來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新聞的媒介方法和渠道可能有哪些
網路上的各大新聞網站、微博、微信、論壇等
在新媒體時代,傳播媒介的相互融合是新聞傳播的主要發展方向。互融互通能夠實現不同的媒體間優劣互補,在新媒體時代的沖擊下實現共贏。隨著網路的發展,一旦新聞事件發生,網路上的各大新聞網站都會做出迅速的反映,同時進行相關的報道和傳播;
除此之外,網路上社交媒體的發展以及自媒體的廣泛應用,例如微博、微信、論壇等也會對新聞事件進行相應的報道。
與傳統的傳播渠道相比,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之前相互孤立的媒介互相鏈接起來,相互作用,相互依託,讓新聞從業人員能夠通過多元化的傳播渠道發揮自身的新聞能力,迅速完成新聞事實的傳播,並與受眾進行多方面的互動與交流。
(2)電視新聞融入新媒體的有效渠道擴展資料:
未來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內容的獨特性
網路和自媒體迅速普及,對新聞信息的傳播產生的了重大影響,新聞信息的產生不再僅僅局限在少數人手裡。
人們漸漸地掌握了新聞傳播的主動權,新媒體的時代,使得受眾的體驗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基於自媒體和網路的傳播特點,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發布者。
人們可以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或新聞事件利用網路進行傳播,因為內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容易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例如人們把自己城市的霧霾污染情況傳播到網路上,很快就引起各個不同城市人們的相應和共鳴。
3、新媒體運營的渠道有哪些?
首先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戶外)而言的,藉助互聯網,狹義的新媒體指微博、微信、公眾號、簡訊、郵件,這也是目前企業常用的;廣義的新媒體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運營:
1、微博每天發文,漲粉,促活躍(評論、轉發);
2、微信公眾號發文,漲粉,促活躍(閱讀、評論、轉發);
3、簡訊營銷、EDM營銷
4、與其他新媒體合作,平台互推、大號轉發
5、軟文投放、熱點營銷、事件營銷等
現在很火的直播、小視頻也可以算作新媒體
4、新聞傳播途徑和方法有哪些,包括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傳播途徑,希望詳細點。
包括:
1、傳統媒體包括了:廣播電視、報社雜志、新聞發布會、自發媒體(小報、傳單)、營銷策劃等。
2、新媒體:分為一代新媒體:網站(新聞類)、社交網路(人人,開心)、論壇、郵件列表、自有網站門戶(公司或單位官方網站);二代新媒體:博客、微博、微信、IM軟體、視頻網站等自媒體渠道。
3、新媒體傳播是利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介質進行傳播,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
網路新聞傳播:
1、公關公司傳播。公關公司的優勢主要有兩點:一是網路媒體資源優勢,二是撰稿優勢。通過公關公司的操作,能夠比較好地提煉新新聞事件的「亮點」,同時針對新聞事件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若干網路媒體進行傳播,從而達到傳播效果最大化。
2、新華美通傳播。新華美通是美國企業新聞通訊公司(美通社)和新華財經在亞洲地區的合作項目,是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為企業和機構提供全球文本、圖片和多媒體新聞稿發布服務的機構。在國內,有來自3000多家媒體的9000多名記者和編輯注冊華美通發布的企業新聞稿,其中門戶、行業和新聞類網站達到300多家。
3、轉載傳播。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網路媒體轉載紙介媒體上發布的新聞,即所謂的「二次傳播」,另一種是網路媒體之間的轉載。通過轉載這種方式,也可以放大新聞傳播效應。
4、搜索傳播。據資料顯示,全球約有76%的瀏覽者在互聯網上通過搜索引擎或其門戶網站查詢相關信息,因此若企業或機構發布的新聞 被搜索引擎收錄,並出現在搜索結果頁面的前幾面,就很容易引起目標群體的關注,從面達到信息傳遞的目的。
新聞傳播條件: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投稿cnqikan @ vip.sohu.com。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列印,正文用5號宋體。
5、新媒體營銷渠道有哪些?
渠道包括:
一、微信平台
微信活躍用戶6.5億,巨大的用戶群體,就像一座巨大的富礦,引來眾多淘金者。具體而言,在微信平台上,企業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和資源包括:微信公眾平台、微信個人號、微信群、微信廣告資源。
二、新浪微博平台
近兩年,有觀點認為微博活躍度下降了,「周邊的好多人都玩微信,都不怎麼玩微博了」,這不過是假象。一方面,微博和微信本就不同,微博是社交媒體,微信是社交IM,所以,王寶強事件之後,「旅遊觀光線」出現在微博上,而非出現在微信之上。另一方面,持微博活躍度下降觀點的人,忽略了中國互聯網的分層和滲透速度。根據微博財報,自上市以來,微博活躍用戶連續九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長。微博和微信各有其優劣勢。
具體而言,在微博平台上,企業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和資源包括:微博企業自媒體和微博廣告資源。
三、問答平台(知乎、分答、百度問答、360問答)
常用於新媒體推廣的問答平台有知乎、分答、百度問答和360問答。百度問答、360問答被運用於網路推廣已久,知乎和分答出現時間雖晚,但營銷勢能十足。問答平台的功能定位如下:
四、百科平台(網路、360百科、互動百科)
常用於新媒體推廣的百科平台有網路、360百科、互動百科。百科平台是新媒體中的」舊媒體「,但它的江湖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五、、直播平台(映客、花椒、一直播)
網路直播最大的特點即是,直觀性和即時互動性,代入感強。當網路直播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網路直播便在信息披露,用戶溝通,宣傳獲客等方面大展身手。
六、視頻平台(秒拍、美拍、優酷)
2016年,視頻內容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增長,但到目前為止,視頻內容的增長還未到達頂峰。根據有關數據預測,到2017年,將有69%的互聯網流量都來源於視頻消費。而如今,許多的品牌主也開始其視頻內容的戰略布局,這主要包括了:品牌介紹、品牌宣傳、產品促銷、增加用戶觸達、促進用戶參與度、業務推廣。
幾種方法:
病毒營銷:
病毒營銷是指企業的廣告像病毒一樣自動地擴散和傳播,其對應的另一個詞「自來水」,意思是有自然來的「水軍」自發幫我們擴散。每個企業都希望實現病毒營銷,病毒營銷的要訣是什麼?鈦鉑新媒體有一個「創意魔方」的理論,它的核心是要想實現病毒式傳播,那麼 「病毒」一定要設計得有創意,我們在實踐中研發出了創意魔方的模型,包括內容創意、話題創意、產品創意和資源創意四個層面。內容創意是指文案、圖片、視頻、長圖、動圖等,在這些方面,通過創意去驅動我們的受眾,讓他們自發地傳播;話題創意是指我們如何去創造話題,讓大家形成關注,甚至形成新聞報道的效應;資源創意是指我們如何去進行跨界合作,如何與企業聯合;產品創意是指在產品側如何去做改進和創新,讓產品本身具備廣告效應。通過這四個層面的思考,可以讓我們的企業廣告像病毒一樣自主地擴散下去。
事件營銷:
事件營銷(Event Marketing)是企業通過策劃、組織和利用具有新聞價值、社會影響以及名人效應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體、社會團體和消費者的興趣與關注,以求提高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並最終促成產品或服務銷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
口碑營銷:
口耳相傳贏天下,口碑營銷顯威力。口碑營銷,以智取勝。不管你是小企業還是大公司,有一種營銷方法可以讓人人都在談論你的產品或服務,而且所花成本只是傳統營銷經費的1/10,甚至連半毛錢都不需要就能產生3~6倍的成效。這種方法便是口碑營銷。
飢餓營銷:
「飢餓營銷」,運用於商品或服務的商業推廣,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製造供不應求「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並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
知識營銷:
知識營銷是通過有效的知識傳播方法和途徑,將企業所擁有的對用戶有價值的知識(包括產品知識、專業研究成果、經營理念、管理思想以及優秀的企業文化等)傳遞給潛在用戶,並逐漸形成對企業品牌和產品的認知,為將潛在用戶最終轉化為用戶的過程和各種營銷行為。
互動營銷:
所謂的互動,就是雙方互相的動起來。在互動營銷中。互動的雙方一方是消費者,一方是企業。只有抓住共同利益點,找到巧妙的溝通時機和方法才能將雙方緊密的結合起來。互動營銷尤其強調,雙方都採取一種共同的行為,達到互助推廣、營銷的效果。
情感營銷:
情感營銷是從消費者的情感需要出發,喚起和激起消費者的情感需求,誘導消費者心靈上的共鳴,寓情感於營銷之中,讓有情的營銷贏得無情的競爭。在情感消費時代,消費者購買商品所看重的已不是商品數量的多少、質量好壞以及價錢的高低,而是為了一種感情上的滿足,一種心理上的認同。
會員營銷:
會員營銷是一種基於會員管理的營銷方法,商家通過將普通顧客變為會員,分析會員消費信息,挖掘顧客的後續消費力汲取終身消費價值,並通過客戶轉介紹等方式,將一個客戶的價值實現最大化。與傳統營銷方式在操作思路和理念上有眾多不同。
6、新聞傳播途徑和方法有哪些,包括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傳播途徑?
包括。
1.傳統媒體包括了:廣播電視、報社雜志、新聞發布會、自發媒體(小報、傳單)、營銷策劃等。
2.新媒體:分為一代新媒體:網站(新聞類)、社交網路(人人,開心)、論壇、郵件列表、自有網站門戶(公司或單位官方網站);二代新媒體:博客、微博、微信、IM軟體、視頻網站等自媒體渠道。
3.新媒體傳播是利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介質進行傳播,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
7、新媒體營銷的渠道包括哪些?
一、微信平台
微信活躍用戶6.5億,巨大的用戶群體,就像一座巨大的富礦,引來眾多淘金者。具體而言,在微信平台上,企業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和資源包括:微信公眾平台、微信個人號、微信群、微信廣告資源。
二、新浪微博平台
近兩年,有觀點認為微博活躍度下降了,「周邊的好多人都玩微信,都不怎麼玩微博了」,這不過是假象。一方面,微博和微信本就不同,微博是社交媒體,微信是社交IM,所以,王寶強事件之後,「旅遊觀光線」出現在微博上,而非出現在微信之上。另一方面,持微博活躍度下降觀點的人,忽略了中國互聯網的分層和滲透速度。根據微博財報,自上市以來,微博活躍用戶連續九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長。微博和微信各有其優劣勢。
具體而言,在微博平台上,企業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和資源包括:微博企業自媒體和微博廣告資源。
三、問答平台(知乎、分答、百度問答、360問答)
常用於新媒體推廣的問答平台有知乎、分答、百度問答和360問答。百度問答、360問答被運用於網路推廣已久,知乎和分答出現時間雖晚,但營銷勢能十足。問答平台的功能定位如下:
四、百科平台(網路、360百科、互動百科)
常用於新媒體推廣的百科平台有網路、360百科、互動百科。百科平台是新媒體中的」舊媒體「,但它的江湖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五、、直播平台(映客、花椒、一直播)
網路直播最大的特點即是,直觀性和即時互動性,代入感強。當網路直播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網路直播便在信息披露,用戶溝通,宣傳獲客等方面大展身手。
六、視頻平台(秒拍、美拍、優酷)
2016年,視頻內容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增長,但到目前為止,視頻內容的增長還未到達頂峰。根據有關數據預測,到2017年,將有69%的互聯網流量都來源於視頻消費。而如今,許多的品牌主也開始其視頻內容的戰略布局,這主要包括了:品牌介紹、品牌宣傳、產品促銷、增加用戶觸達、促進用戶參與度、業務推廣。
(7)電視新聞融入新媒體的有效渠道擴展資料:
新媒體營銷
新媒體營銷是指利用新媒體平台進行營銷的方式。在web2.0帶來巨大革新的年時代,營銷方式也帶來變革,溝通性(communicate)、差異性(variation)、創造性(creativity)、關聯性(relation),體驗性(experience)、互聯網已經進入新媒體傳播時代。 並且出現了網路雜志、博客、微博、微信、TAG、SNS、RSS、WIKI等這些新媒體。
參考鏈接:新媒體營銷-網路
8、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
1. 繼續保持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同層出不窮的新媒體相比,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獨特憂勢或者說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職業化、系統化採集和發布新聞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長期積累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實際上,媒體的權威性最終還是來源於它的公信力。《現代漢語詞典》對公信力的解釋是:使公眾信任的力量。我國新聞傳播學界較早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是黃曉芳的《公信力與媒介的權威性》(1999),她將「公信力」定義為「媒介在長期的發展中日積月累而成的,在社會中有廣泛的權威性和信譽度,在受眾中有深遠影響的媒介自身魅力。」她在文章中進一步指出了衡量公信力大小的指標,筆者自己概括起來,認為「公信力」應該從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發現重大選題的敏銳度、分析問題的深刻性、時事評論的全面性等方面來衡量。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由於「把關人」制度的相對寬松,信息傳播的過度開放,導致充斥其間的新聞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作為公信力第一指標的真實性都無法得到保證。除此之外,目前各類門戶網站、手機報、博客等新媒體在新聞傳播的內容上更多來源於傳統媒體,自身沒有專業
的新聞采訪隊伍也沒有新聞采訪權,導致新聞信息的傳播暴露出「無序化」、「碎片化」、「淺薄化」等先天缺陷,而電視新聞媒體恰恰在報道的真實性、敏銳性、深刻性、全面性等方面具有自身十分明顯的優勢,這也將成為未來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在新聞報道方面相抗衡的重要砝碼。
2. 加速媒介融合,擴展傳播渠道,豐富報道形式
新媒體的興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電視新聞觀眾,但傳統電視媒體只要善於抓住機遇,充分藉助網路等新興媒體的優勢,加速媒介融合,綜合利用網路、手機、電視等多種傳播渠道進行全方面、立體化、多層次的信息傳遞,電視新聞仍將有自己的受眾市場。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一個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這種關於媒介融合的想像更多的集中於將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可以為電視新聞報道建立起即時、順暢、互動的播出渠道。電視曾被人批評為單向傳播的媒介。而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電視媒介可以將網路、手機等不同形態的媒介整合起來,充分發揮整合傳播的優勢。
另外,媒介融合也可以使電視媒體獲得更多的新聞素材,使新聞報道更全面、更生動、更豐滿。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指出,「你可以把超媒體想像成為一系列可隨讀者的行動而延伸或縮減的收放自如的信息,各種觀念都可以被打開,從多種不同的層面予以詳盡分析。」電視媒介在新聞報道中可以充分利用公民用手機、相機、DV等設備拍攝的畫面或網路上發布的視頻,豐富新聞素材,彌補電視台新聞記者無法拍攝到的一些現場畫面,利用其民間視角,從而獲得更多受眾的認同。
3. 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
目前,直播報道可以說是電視新聞媒體最能有效抵禦網路競爭的模式,它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弱化「後續整理型」的對發生過的新聞進行報道的方式,倡導「實時直播型」的對正在發生的新聞進行報道的理念。一個直播常態化、不問斷播出的新聞頻道其實就像一個內容不斷更新的網路。雖然網路也可以進行直播,但它的內容資源遠不及傳統電視豐富。當前,我國各級電視台的新聞頻道在直播常態化方面,由於思想意識、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仍然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全天候新聞頻道實際上只有其名而無其實,新聞重播率非常高。在目前新聞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電視新聞要守住自己的一方陣地,推進直播常態化也許是必需之舉。
在推進直播常態化,加速新聞傳輸時效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窘境,盡管傳統電視新聞媒體一直在努力提高信息傳播速度,但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時效優勢已受到了極大挑戰,例如手機報、網路信息彈出窗口等形式各異的新聞傳播方式,其傳播時效性、接受便利性遠遠超過了傳統電視媒體。因此,更權威、深人、客觀和全面的報道,成了電視新聞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手機短訊、網路信息大都是簡單化的、碎片式的、表象性的,尚不能滿足公眾深人了解事實的需求,而電視台的職業化新聞團隊正可以在深度挖掘上有所作為。鳳凰衛視執行台長劉春認為,受眾對新聞需求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這就導致了傳統媒體因為「時效性」而輸給新媒體,卻因為「深度性」而成為眾多媒體類型中的佼佼者。可見,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就必須在報道形式上下足功夫,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是可施之計。